基於問題的性質、變數的類型以及其他因素選擇一定的研究方法,來收集與問題有關的主客觀數據,進而為了解某些未知的東西或者驗證某種想法提供依據。
用戶研究有很多方法,基於對已有知識的總結可知,影響研究方法選擇的因素主要以下因素:研究的對象、產品的設計階段、產品所處周期、成本、時間等。通常情況下:
(1)根據收集的數據類型,可以將研究方法劃分為定性和定量兩種,見圖1。
定性研究方法,通常適用於對小數量規模的樣本進行分析,主要用於發現新事物的過程,揭露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樣本數量通常為10~20個,不追求精確的結論,而只是了解問題之所在,摸清情況,得出感性認識,比如用戶訪談、卡片分類法、焦點小組、頭腦風暴、可用性測試等,見圖2。
定量研究方法,則是對大規模的樣本進行分析,適用於揭露正在發生的事情,一般是為了對特定研究對象的總體得出統計結果而進行的,比如在線大規模調查問卷、網站日誌分析以及A/B測試、自動化可用性測試等。
㈡ 什麼是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是探索性研究的另一主要方法。調研者利用定性研究來定義問題或尋找處理問題的途徑。在尋找處理問題的途徑時,定性研究常常用於制定假設或是確定研究中應包括的變數。有時候定性研究和二手資料分析可以構成調研項目的主要部分。因此,掌握定性研究的基本方法對調研者來說是很必要的。 定量研究是要尋求將數據定量表示的方法,並要採用一些統計分析的形式。一般考慮進行一項新的調研項目時,定量研究之前常常都要以適當的定性研究開路。有時候定性研究也用於解釋由定量分析所得的結果。
㈢ 科學研究方法中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具體是怎樣的
1、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是科學研究的兩種不同的方法。在自然科學領域,定性與定量方法是結合在一起的。隨著社會科學從主要使用自然語言逐漸轉到運用與自然語言相結合的概念語言、邏輯語言、數學語言等,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也由定性分析轉變為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系統研究。
2、定性與定量在客觀事物的研究中不是互相排斥的,它們之間的關系是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的關系。定性分析是定量研究的前提和基礎,定量研究是定性分析的深化和檢驗,二者互為補充。從定性到定量,又從定量到定性,是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
3、實現定性與定量的有機結合,還要堅持多學科方法的運用,以克服單學科方法的局限。只有多學科方法並用,才能改變單一學科方法的狹窄性,為處理研究對象的復雜性創造條件。
㈣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異同
①著眼點不同
定量研究著重事物量的方面;定性研究著重事物質的方面。
②在研究中所處的層次不同
定量研究是為了更准確地定性。
③依據不同
定量研究依據的主要是調查得到的現實資料數據,定性研究的依據則是大量歷史事實和生活經驗材料。
④手段不同
定量研究主要運用經驗測量、統計分析和建立模型等方法;定性研究則主要運用邏輯推理、歷史比較等方法。
⑤學科基礎不同
定量研究是以概率論、社會統計學等為基礎,而定性研究則以邏輯學、歷史學為基礎。
㈤ 什麼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是傳播學研究方法之一,指通過邏輯推理、哲學思辯、歷史求證、法規判斷等思維方式,著重從質的方面分析和研究某一事物的屬性。是傳統的人文科學研究方法在傳播學領域的具體運用。主要用於研究傳播的社會結構和功能、傳播的社會控制、傳播與社會發展的相互關系等。人類對社會和自然的認識首先是從屬性開始的,事物的根本差別也表現在其質的差別上,因此對事物進行質的分析是認識事物的重要方法。但是,在對事物進行定性分析時,往往容易受個人價值觀的影響。因此,應在定性分析基礎上輔以定量分析,以得出更准確、更客觀、更科學的結論。
定量分析是識別危險的一種方法。原是分析化學的一個分支,以測定物質中各成分的含量為主要目標。根據所用方法的不同,分為重量分析、容量分析和儀器分析三類。因分析試樣用量和被測成分的不同,又可分為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超微量分析等。後推廣為在明確劃分物質種類的前提下,即把物質定性以後,具體分析物質的強度、剛度、范圍變化量指標。在「量」 的方面分析物質,適於分析危險損失發生的概率、頻率和損失程度等量度指標。
㈥ 如何開展定性與定量研究
所謂定性研究,是指對一小部分人群進行個體或集體調研,了解他們的想法、意向、動機和觀點,收集用戶的初始需求以及對於創意和概念的第一反應。通過分析無序信息探尋某個主題的「為什麼」,而不是「怎麼辦」,這些信息包括各類信息,如歷史記錄、會談記錄腳本和錄音、注釋、反饋表、照片以及視頻等。具體目的是深入研究對象的具體特徵或行為,進一步探討其產生的原因。如果說定量研究解決「是什麼」的問題,那麼定性研究解決的就是「為什麼」的問題。」
通常,作為一個新產品,策劃者在上市前會面臨很多困惑。比如,它應該賣給誰,它的產品利益點是什麼,這些利益點消費者是否需要,他們願意花多少錢來買這些利益點,消費者對這個新產品有何看法,他們會不會喜歡這種包裝、款式……為什麼?這么多問題,策劃者在辦公室里開個會、上網或者拍個腦袋是不能解決的,只有通過控製得當的定性研究,才能獲得這些問題的正確答案。
定性研究大多是採用參與觀察和深度訪談而獲得第一手資料,具體的方法主要焦點小組、客戶現場訪問、人種學,消費者檢測組等方法,如圖3-7所示。其客戶現場訪問,是定性研究中經常用到的一種方法。客戶現場訪問的優勢在於,不僅能觀察到被觀察者採取行動的原因、態度、努力程序、行動決策依據。通過參與,研究者能獲得一個特定社會情景中一員的感受,因而能更全面地理解行動。然後通過對觀察和訪談法等所獲得的資料,採用歸納法,使其逐步由具體向抽象轉化,以至形成理論。
圖3-7 定性與定量研究方法矩陣
與定量研究相反,定性研究是基於「有根據的理論」為基礎的。這種方式形成的理論,是從收集到的許多不同的證據之間相互聯系中產生的,這是一個自下而上的過程。定量研究主要以數據、模式、圖形等來表達;定性研究結論多以文字描述為主。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礎,是它的指南,但只有同時運用定量研究,才能在精確定量的根據下准確定性。
所謂定量研究,是指定量研究是指確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規定性的科學研究,就是將問題與現象用數量來表示,進而去分析、考驗、解釋,從而獲得意義的研究方法和過程。定量,就是以數字化符號為基礎去測量。定量研究通過對研究對象的特徵按某種標准作量的比較來測定對象特徵數值,或求出某些因素間的量的變化規律。由於其目的是對事物及其運動的量的屬性作出回答,故名定量研究。
史蒂文斯(S. S. Stevens)將定量研究的測定尺度分為四種類型,即名義尺度、順序尺度、間距尺度和比例尺度。
名義尺度所使用的數值,用於表現它是否屬於同一個人或物。例如,給屬於特定群體的事物編號(男女、職業、區域等)。
順序尺度所使用的數值的大小,是與研究對象的特定順序相對應的。例如,給社會階層中的上上層、中上層、中層、中下層、下下層等分別標為「5、4、3、2、1」或者「3、2.5、2、1.5、1」就屬於這一類。只是其中表示上上層的5與表示中上層的4的差距,和表示中上層的4與表示中層的3的差距,並不一定是相等的。5、4、3 等是任意加上去的符號,如果記為 100、50、10 也無妨。
間距尺度所使用的數值,不僅表示測定對象所具有的量的多少,還表示它們大小的程度即間隔的大小。不過,這種尺度中的原點可以是任意設定的,但並不意味著該事物的量為「無」。例如,0°C 為絕對溫度273°K,華氏32°F。
比例尺度的意義是絕對的,即它有著含義為「無」量的原點0。長度、重量、時間等都是比例尺度測定的范圍。比例尺度測定值的差和比都是可以比較的。例如:5分鍾與10分鍾之間的差和10分鍾與15分鍾之間的差都是5分鍾,10分鍾是2分鍾的5倍。比例尺度可以進行加減乘除運算。
定量研究依據的是調查得到的現實資料數據,運用經驗測量、統計分析和建立模型等方法得出研究結論,主要包括A/B測試、試銷、調查問卷、大數據分析等。最常使用的定量研究形式是「問卷調查」,通過對大量用戶的調查得出可信數據結果,用於預測一般用戶的反饋。定量市場研究可用於判定一些重要指標,包括不同用戶的需求的優先順序、現有產品性能等級和滿意程度、試驗的可能性、二次購買率和對產品的喜好程度等。這項技術可以減少產品開發流程中的諸多不確定因素。
近年來,隨著電子計算機的推廣和應用,量度設計和計算技術的改進和發展,使社會統計法日臻完善。因而,定量研究在社會學中的運用越來越普及。定量研究的特點是具邏輯的嚴密性和可靠性,它推導出來的結論通常是十分精確的。但是,在具體運用時,必須要有正確的理論觀點作指導,把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有機地結合起來,而絕不能主觀地割裂量和質的關系,避免孤立地、片面地和靜止地分析和研究問題。
㈦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方法是什麼拜託了各位 謝謝
定量研究——是指,主要搜集用數量表示的資料或信息,並對數據進行量化處理、檢驗和分析,從而獲得有意義的結論的研究過程。定量的意思就是說以數字化符號為基礎去測量。 確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規定性的科學研究,科學研究的重要步驟和方法之一。它通過對研究對象的特徵按某種標准作量的比較來測定對象特徵數值,或求出某些因素間的量的變化規律。由於其目的是對事物及其運動的量的屬性作出回答,故稱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的四種測定尺度及特徵 名義尺度所使用的數值,用於表現它是否屬於同一個人或物。 順序尺度所使用的數值的大小,是與研究對象的特定順序相對應的。例如,給社會階層中的上上層、中上層、中層、中下層、下下層等分別標為「5、4、3、2、1」或者「3、2.5、2、1.5、1」就屬於這一類。只是其中表示上上層的5與表示中上層的4的差距,和表示中上層的4與表示中層的3的差距, 並不一定是相等的。5、4、3 等是任意加上去的符號,如果記為 100、50、10 也無妨。 間距尺度所使用的數值,不僅表示測定對象所具有的量的多少,還表示它們大小的程度即間隔的大小。不過,這種尺度中的原點可以是任意設定的,但並不意味著該事物的量為「無」。例如,O°C 為絕對溫度 273°K,華氏32°F。 名義尺度和順序尺度的數值不能進行加減乘除,但間距尺度的數值是可以進行加減運算的。然而,由於原點是任意設定的,所以不能進行乘除運算。例如,5℃和 10℃之間的差,可以說與15℃和20℃之間的差是相同的, 都是5°C。但不能說 20℃就是比5℃高4倍的溫度。 比例尺度的意義是絕對的,即它有著含義為「無」量的原點0。長度、重量、時間等都是比例尺度測定的范圍。比例尺度測定值的差和比都是可以比較的。例如:5分鍾與10 分鍾之間的差和10分鍾與15分鍾之間的差都是5 分鍾,10 分鍾是2分鍾的5倍。比例尺度可以進行加減乘除運算。 定性研究方法是根據社會現象或事物所具有的屬性和在運動中的矛盾變化,從事物的內在規定性來研究事物的一種方法或角度。它以普遍承認的公理、一套演繹邏輯和大量的歷史事實為分析基礎,從事物的矛盾性出發,描述、闡釋所研究的事物。進行定性研究,要依據一定的理論與經驗,直接抓住事物特徵的主要方面,將同質性在數量上的差異暫時略去。 定性研究有兩個不同的層次,一是沒有或缺乏數量分析的純定性研究,結論往往具有概括性和較濃的思辨色彩;二是建立在定量分析的基礎上的、更高層次的定性研究。在實際研究中,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常配合使用。在進行定量研究之前,研究者須藉助定性研究確定所要研究的現象的性質;在進行定量研究過程中,研究者又須藉助定性研究確定現象發生質變的數量界限和引起質變的原因。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有下列一些不同點: ①著眼點不同。定性研究著重事物質的方面;定量研究著重事物量的方面。 ②在研究中所處的層次不同。定量研究是為了更准確地定性。 ③依據不同。定量研究依據的主要是調查得到的現實資料數據,定性研究的依據則是大量歷史事實和生活經驗材料。 ④手段不同。定量研究主要運用經驗測量、統計分析和建立模型等方法;定性研究則主要運用邏輯推理、歷史比較等方法。 ⑤學科基礎不同。定量研究是以概率論、社會統計學等為基礎,而定性研究則以邏輯學、歷史學為基礎。 ⑥結論表述形式不同。定量研究主要以數據、模式、圖形等來表達;定性研究結論多以文字描述為主。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礎,是它的指南,但只有同時運用定量研究,才能在精確定量的根據下准確定性。 定性分析 目的:對潛在的理由和動機求得一個定性的理解 樣本:由無代表性的個案組成的小樣本 數據收集:無結構的 數據分析:非統計的方法 結果:獲取一個初步的理解 定量分析 目的:將數據定量表示,並將結果從樣本推廣到所研究的總體 樣本:由有代表性的個案組成的大樣本 數據收集:有結構的 數據分析:統計的方法 結果:建議最後的行動路線
㈧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都有什麼方法
定量判斷是有給定的數值,通過物理等意義進行計算,最後分析,如控制變數法這些,有數值,通過數值得出結論。
但是定性的話,只是預測一下趨勢,無法得到准確的預估,如變大變小是根據趨勢說的,沒有數學上的依據
㈨ 如何區分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都屬於社會學方法。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本前提,定量研究是定性研究的進一步深化。那麼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區別是什麼呢?一起去看一下吧!
1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區別
1、理論基礎不同
(1)定量研究是一種事實判斷,它是建立在實證主義的方法論基礎上的。實證主義源於經驗主義哲學,其主要觀點是:社會現象是獨立存在的客觀現實,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在評價過程中,主體與客體是相互孤立的實體,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必定存在內在的邏輯因果關系。量的評價就是要找到、確定和驗證這些數量關系。
(2)定性研究主要是一種價值判斷,它建立在解釋學、現象學和建構主義理論等人文主義的方法論基礎上。其主要觀點是:社會現象不像自然現象那樣受因果關系的支配,社會現象與自然現象有著本質的不同。
2、概念不同
(1)定量研究的結果通常是由大量的數據來表示的,研究設計是為了是使研究者通過對這些數據的比較和分析作出有效的解釋。
(2)定性研究是指研究者運用歷史回顧、文獻分析、訪問、觀察、參與經驗等方法獲得教育研究的資料,並用非量化的手段對其進行分析、獲得研究結論的方法。
3、在研究設計上的不同
(1)研究環境:定性研究主要是在自然地環境下進行;定量研究多在實驗室條件下進行。
(2)研究計劃:定性研究事前沒有明確的研究方案和研究假設,研究計劃是根據研究工作的開展情況形成的;定量研究在研究開始時就又明確的研究假設和問題,研究計劃是結構性的。
(3)研究工具和方法:定性研究主要是將研究者本身作為研究工具,運用觀察、訪談等方法,(或運用錄音、錄像設備)獲得描述性的資料;而定量研究則是用量表、調查表等工具進行測量,得到的資料可測量和統計。
2定性研究方法的特點是什麼
1、強調在自然情境下而非人工控制環境中對研究對象進行研究。
2、強調從當事人(研究對象)的視角去理解其行為的意義和其對事物的看法,並在此基礎上建立理論。
3、重視研究者與研究對象的關系。定性研究認為研究者與研究對象之間是一種「主體間性」的關系,研究過程是雙方彼此互動、共同理解的過程,研究者對研究問題的認識,存在於與研究對象的互動之中。
4、注重用語言文字對研究現象進行「深描」,很少採用復雜的統計方法(如回歸分析、路徑分析)來報告他們的發現。
5、強調使用多元的方法,如觀察、訪談、實物收集等,以獲得對研究問題的全面深入認識。
6、定性研究是一個不斷演化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研究的抽樣、資料收集的方向、資料分析的重點、結論的建構方式等都會發生變化。
㈩ 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分別是怎樣的
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是根據調查的方法和獲得數據的性質而劃分的。定性研究是旨在獲得受訪者關於感覺、情感、動機和喜好等深層次信息的一類研究,而定量研究的目的是獲取樣本的定量資料,試圖通過樣本的某些數字特徵推斷總體的數字特徵。
定性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焦點小組座談、深度訪談和投影技法等,定量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各種訪問方法、觀察方法和實驗方法等。當然,有些方法既可以收集定性的數據,也可以收集定量的數據,如觀察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