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教學策略就是教學方法.對嗎
不對,教學方法是師生互動的方式和措施,最為具體,最有可操作性,從某種程度上可以看做是教學策略的具體化,但是教學方法是在教學原則的指導下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形成,因此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其形成和運用受到教學策略的影響。
教學策略比教學方法的含義更寬廣,層次也更高。教學策略不僅表現為教學的程序,而且包含對教學過程的元認知自我監控和自我調整,在外延上大於教學方法。
(1)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擴展閱讀
每一種教學活動都要達到某一特定的目標。只要目標不變,一種策略可以以基本穩定的形式,廣泛地用於教師、年級、學生及教學內容。這一術語由希爾德·泰伯(Hilda Taba)於20世紀60年代後期推廣,當時她提出了兒童思維技能發展的教學策略。
她的基本策略是教師向學生提出一套先後有序的具體問題(問題形式由泰伯規定)。當學習者在形成概念、進行推理和概括,或把這些概念應用於新環境時,這些問題就為學習者的反應提供了一個聚焦中心。其他的例子有引起注意的策略或評估學習概念的策略等。
② 教學方法與教學策略的關系
一、聯系
從理論向實踐轉化的階段或順序看,是從教學理論到教學模式,再到教學策略,再到教學方法,再到教學實踐,教學策略是對教學模式的進一步具體化,教學模式包含教學策略。教學模式規定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屬於較高層次。教學策略比教學模式更詳細、更具體,受教學模式的制約。教學模式一旦形成就比較穩定,而教學策略則較靈活,具有一定的變性,可隨著教學進程的變化及時調整、變動。二者是不同層次上的概念。
教學方法是更為詳細具體的方式、手段和途徑,它是教學策略的具體化,介於教學策略與教學實踐之間,教學方法要受制於教學策略,教學展開過程中選擇和採用什麼方法,受到教學策略支配。教學策略從層次上高於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具體的操作性的東西,教學策略則包含有監控、反饋內容,在外延上要廣於教學方法。
二、區別
1.教學模式可以定義為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作為結構框架,突出了教學模式從宏觀上把握教學活動整體及各要素之間內部的關系和功能;作為活動程序則突出了教學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模式」一詞是英文model的漢譯名詞。model還譯為「模型」、「範式」、「典型」等。一般指被研究對象在理論上的邏輯框架,是經驗與理論之間的一種可操作性的知識系統,是再現現實的一種理論性的簡化結構。教學模式通常包括五個因素,這五個因素之間有規律的聯系著就是教學模式的結構。包括:理論依據、教學目標、操作程序、實現條件、教學評價。
所以在做題過程中找范型、固定、穩定這樣的關鍵字眼,說的是教學模式。
2.教學策略是實施教學過程的教學思想、方法模式、技術手段這三方面動因的簡單集成,是教學思維對其三方面動因的進行思維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教學策略是為實現某一教學目標而制定的、付諸於教學過程實施的整體方案,它包括合理組織教學過程,選擇具體的教學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師與學生所遵守的教學行為程序。
關鍵詞定位在計劃、方案等詞彙。
3.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對此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
首先它是指具體的教學方法,從屬於教學方法論,是教學方法論的一個層面。教學方法論由教學方法指導思想、基本方法、具體方法、教學方式四個層面組成。
教學方法不同於教學方式,但與教學方式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學方式是構成教學方法的細節,是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技術。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由一系列的教學方式組成,可以分解為多種教學方式;另一方面,教學方法是一連串有目的的活動,能獨立完成某項教學任務,而教學方式只被運用於教學方法中,並為促成教學方法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服務,其本身不能完成一項教學任務。
關鍵詞定位在方式、手段等詞彙。
在理解三者之間關系的基礎之上,能夠抓住各自概念中的關鍵詞,在做題的時候理解和關鍵詞識記兩者結合運用,就能確保准確無誤的找到正確選項。
③ 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的區別和聯系
教學策略與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師生互動的方式和措施,最為具體,最具可操作性,某種程度上可以看做是教學策略的具體化.但是教學方法是在教學原則的指導下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因此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其形成和運用受到教學策略的影響.
教學策略不僅表現為教學的程序,而且包含對教學過程的元認知自我監控和自我調整,在外延上大於教學方法.
④ 教學策略與教學方法有什麼區別
都與教學的內容和教學的關系密切。了解和掌握適用於不同學科、不同學習者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對提高教學效果是很有幫助的。 (3)教學策略在教學過程中起
⑤ 什麼是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就是指在教育過程當中,教育者有,為了達成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在對受教育者具有了明確清晰的了解的基礎上,採取一系列的方法對教學活動進行調控的過程,具有指向性,操作性,綜合性調控性,靈活性,從次性的特徵課堂當中常用的教學策略,有講授策略,對話策略指導策略,教學策略可以提高教學設計的有效性,可有效地發揮教師作用的主導性,提高教學質量,幫助教師創造藝術性的課堂。
⑥ 什麼是教學策略
⑦ 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的區別
這三個概念屬於教育學中的基本概念,看起來簡單,但學生做題的時候一碰到這三組概念還是非常容易混淆,這三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而且各個教材版本中定義不統一,做題中也會見到不同的說法,故在此進行系統梳理,理清三者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做題時候能夠迅速定位準確選項。
一、聯系
從理論向實踐轉化的階段或順序看,是從教學理論到教學模式,再到教學策略,再到教學方法,再到教學實踐,教學策略是對教學模式的進一步具體化,教學模式包含教學策略。教學模式規定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屬於較高層次。教學策略比教學模式更詳細、更具體,受教學模式的制約。教學模式一旦形成就比較穩定,而教學策略則較靈活,具有一定的變性,可隨著教學進程的變化及時調整、變動。二者是不同層次上的概念。
教學方法是更為詳細具體的方式、手段和途徑,它是教學策略的具體化,介於教學策略與教學實踐之間,教學方法要受制於教學策略,教學展開過程中選擇和採用什麼方法,受到教學策略支配。教學策略從層次上高於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具體的操作性的東西,教學策略則包含有監控、反饋內容,在外延上要廣於教學方法。
二、區別
1.教學模式可以定義為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作為結構框架,突出了教學模式從宏觀上把握教學活動整體及各要素之間內部的關系和功能;作為活動程序則突出了教學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模式」一詞是英文model的漢譯名詞。model還譯為「模型」、「範式」、「典型」等。一般指被研究對象在理論上的邏輯框架,是經驗與理論之間的一種可操作性的知識系統,是再現現實的一種理論性的簡化結構。教學模式通常包括五個因素,這五個因素之間有規律的聯系著就是教學模式的結構。包括:理論依據、教學目標、操作程序、實現條件、教學評價。
所以在做題過程中找范型、固定、穩定這樣的關鍵字眼,說的是教學模式。
2.教學策略是實施教學過程的教學思想、方法模式、技術手段這三方面動因的簡單集成,是教學思維對其三方面動因的進行思維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教學策略是為實現某一教學目標而制定的、付諸於教學過程實施的整體方案,它包括合理組織教學過程,選擇具體的教學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師與學生所遵守的教學行為程序。
關鍵詞定位在計劃、方案等詞彙。
3.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對此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
首先它是指具體的教學方法,從屬於教學方法論,是教學方法論的一個層面。教學方法論由教學方法指導思想、基本方法、具體方法、教學方式四個層面組成。
教學方法不同於教學方式,但與教學方式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學方式是構成教學方法的細節,是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技術。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由一系列的教學方式組成,可以分解為多種教學方式;另一方面,教學方法是一連串有目的的活動,能獨立完成某項教學任務,而教學方式只被運用於教學方法中,並為促成教學方法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服務,其本身不能完成一項教學任務。
關鍵詞定位在方式、手段等詞彙。
在理解三者之間關系的基礎之上,能夠抓住各自概念中的關鍵詞,在做題的時候理解和關鍵詞識記兩者結合運用,就能確保准確無誤的找到正確選項。
⑧ 常用五種教學策略是什麼
常用五種教學策略是:
1、師生互動上,以「引導與幫助」為主
在信息化教學中,教師角色和就教學行為均已發生變化。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而學生成為了課堂教學的中心。因此,師生互動中的教學行為應主要表現為引導與幫助。用「引導」與「幫助」的有效互動,才能夠實現有效教學。
此外,教師要幫助學生尋找、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設計恰當的學習方式和選擇學習策略;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與反思,讓學生發現自己的潛能。但在課堂中要清除教師的「霸權」現象和克服學生的「盲從」現象。
2、在教學上,要精講與精練
所謂「講練」策略就是「精講精練」策略,它是一種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教學策略。它是一種有效呈現知識和有效指導學生學習的教學策略。
3、在課堂提問上,要適當創境與設疑
在新課程有效教學中,我們要想方設法創設系列的情境,組織大量的刺激要素,以不同形式刺激學生與問題對話,強化學生對問題的觀察,思維,記憶……,不斷鞏固學習成果。並通過設疑,刺激學生對問題探索求知的慾望與熱情,通過問題的刺激,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4、在教學方法上,要整合與巧用技術
教師要學會把媒體技術融入到教學過程中,發揮「技術」的優勢,幫助自身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教師還要做到技術與教學內容的整合,整合在關鍵處、疑難處、情境創設處、思維的障礙處以及知識的延伸處等。切忌「技術」的運用不能佔用時間太多。
5、在學習評價上,注重發展與開放
教師對學生要進行發展性評價。發展性評價注重對學習表現情況的全面考查和反饋,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給予提示與幫助,以達到促進學生不斷發展的目的。
同時,發展性評價則更多是一種自我參照的評價,即把評價結果跟學生以前的表現進行比較,從而發現學生的進步與缺陷,以針對性地進行激勵並提出補救的措施。因此,發展性評價真正體現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理念。
教師對學生要進行開放性評價。「開放」有以下幾方面:評價內容的開放、評價標準的開放、評價主體的開放。它既有教師評價,還有自評與互評;將來自各個角度的觀察意見交匯起來,最後作出既有定量又有定性的全面評價。
⑨ 教學策略有哪幾種
第一,案例引入法。在開始某一個章節的講解之前,可以先講一個案例來導入課程內容,這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而在學習的時候更加主動積極,這是大多數老師都採用的一種教學方法,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課程內容提供學習效率。
第二,故事引申法。在上課之前先講一段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小故事,然後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教學目的。一般來說故事引申法比較適用於人文社科類的教學,也是不少管理學類的老師比較喜歡使用的一種教學策略。
第三,情景教學法。根據實際情況,將學生帶到特定的教學場地,進行實地的情景教學,從而提高學生對某一方面知識的認識和了解,提高教學效果。除此之外,還有翻轉課堂以及運用多媒體技術等方面的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