葯品含量測定的化學分析方法
包括重量分析法、酸鹼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還原滴定法、碘量法。
B. 建立生物樣品分析方法,對定量分析方法進行驗證包括哪些內容
1
9012
生物樣品定量分析方法驗證指導原則
1.
范圍
准確測定生物基質(如全血、血清、血漿、尿)中的葯物濃度,對於葯物和制劑研發非常重要。這些數據可被用於支持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或根據毒動學、葯動學和生物等效性試驗的結果做出關鍵性決定。因此,必須完整地驗證和記錄應用的生物分析方法,以獲得可靠的結果。
本指導原則提供生物分析方法驗證的要求,也涉及非臨床或臨床試驗樣品實際分析的基本要求,以及何時可以使用部分驗證或交叉驗證,來替代完整驗證。
生物樣品定量分析方法驗證和試驗樣品分析應符合本指導原則的技術要求。應該在相應的生物樣品分析中遵守GLP原則或GCP原則。
2.
生物分析方法驗證
2.1
分析方法的完整驗證
分析方法驗證的主要目的是,證明特定方法對於測定在某種生物基質中分析物濃度的可靠性。此外,方法驗證應採用與試驗樣品相同的抗凝劑。一般應對每個物種和每種基質進行完整驗證。當難於獲得相同的基質時,可以採用適當基質替代,但要說明理由。
一個生物分析方法的主要特徵包括:選擇性、定量下限、響應函數和校正范圍(標准曲線性能)、准確度、精密度、基質效應、分析物在生物基質以及溶液中儲存和處理全過程中的穩定性。
有時可能需要測定多個分析物。這可能涉及兩種不同的葯物,也可能涉及一個母體葯物及其代謝物,或一個葯物的對映體或異構體。在這些情況下,驗證和分析的原則適用於所有涉及的分析物。
C. 臨床實驗室定量方法學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哪些
檢測系統或方法的分析性能評價是臨床檢驗質量管理的重要內容,但目前國內尚缺乏有效的、規范的評價方案和實驗方法,有鑒於此,出版此書。該書共分15章,首先介紹實驗室統計學原理與技術基礎,以及方法學性能評價所涉及的檢驗質量目標及其設定方法,然後系統地介紹了定量檢驗方法分析總誤差、精密度、正確度、分析測量范圍、分析靈敏度、分析干擾、參考區間、基質效應的評價方案和實驗方法,以及定性檢驗方法的分析性能評價和診斷試驗的診斷性能評價方法,最後對檢驗方法標准化所涉及的測量不確定度、臨床檢驗量值溯源和參考系統進行介紹。該書主要參考美國臨床和實驗室標准化協會(CLSI)的有關文件,並結合具體實際進行編寫,內容先進,科學全面,圖文並茂,實用性強;書中介紹內容大多有具體示例,力求介紹內容可操作性強,理論聯系實踐,以方便讀者學習和使用,從實踐中掌握這些技術。每章最後附有參考文獻,可供感興趣的讀者進一步查閱。
該書主要供臨床檢驗專業技術人員、臨床實驗室管理人員、醫葯院校檢驗專業師生以及實驗室研究人員學習與參考。
D. 葯物中測定某物質含量的常用方法有那些(3種以上)
方法的驗證:
訂入質量標準的含量測定法不同於一般質量考察的方法,須經過嚴格的方法學驗證,不同原理的測定法具有不同的驗證內容及要求:
(1)容量分析法的驗證:①精密度:用原料葯精製品考察方法精密度,平行試驗5個樣本的RSD≤0.2%;②准確度:以測定原料精製品(含量>99.5%)的回收率(測定值與理論值的比值)計算,應在99.7%~100.3%之間(n=5,RSD≤0.1%);③滴定終點確定的依據:包括滴定曲線的繪制,如用指示劑法確定終點,應用電位法校準終點顏色,提供指示劑顏色與電位變化情況的對比結果;④耐用性:考察測定條件(供試液穩定性、樣品提取次數、時間等)有微小變動時,測定結果不受影響的承受程度,如測試條件要求苛刻時則應在方法中註明。
(2)HPLC法的驗證:①精密度:RSD≤2%(n=5);②准確度:用於制劑時,要考察輔料的影響,將一定量葯物加到按處方比例配製的輔料中(為標示量的80%~120%)製成高、中、低三個劑量,混合均勻後,每個劑量取三份樣品,按擬定方法測定回收率,應在98%~102%之間(n=9,
RSD≤2%)。③線性范圍:用已知含量的精製品配製一系列濃度的溶液(n=5~7),用濃度C對峰面積A或峰高h或被測物的響應值之比進行回歸處理,線性方程的相關系數r≥0.999,截距應趨於零,並提供線性關系圖;④專屬性:輔料、有關物質或降解產物峰對主葯峰應無干擾;⑤耐用性:考察測定條件(供試液穩定性、流動相組成和pH值、不同品牌或批號的同類色譜柱、柱溫、流速、樣品提取次數、時間等)有微小變動時,測定結果不受影響的承受程度,如測試條件要求苛刻時則應在方法中註明;⑥靈敏度:作為常量分析法,此項可不作主要要求。
(3)UV法的驗證:①精密度:RSD≤1%(n=5);②准確度:方法同HPLC法,回收率應在98%~102%之間(n=9,
RSD≤2%),同時要求輔料、有關物質或降解產物在測定波長處無吸收。③線性范圍:用已知含量的精製品配製一系列濃度的溶液(n=5~7,吸收度A在0.2~0.7間),用濃度C對峰面積A或峰高h或被測物的響應值之比進行回歸處理,線性方程的相關系數r應≥0.999,截距應趨於零,並提供線性關系圖;④耐用性:考察測定條件(供試液穩定性、樣品提取次數、時間、比色法中顯色劑用量、反應溫度、時間、pH值等)有微小變動時,測定結果不受影響的承受程度,如測試條件要求苛刻時則應在方法中註明;⑤靈敏度:作為常量分析法,此項可不作主要要求。
吸收度A在0.2~0.8間其線形關系好,利用標准品建立標准曲線後,受測溶液做適當的稀釋,使其吸收度在0.2~0.8,如果太小或太大,都將影響測定的准確性的。
E. 葯品檢驗時,有哪些常用分析方法
1、重量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是葯物分析檢測中化學分析的基礎方法,指的是稱取一定重量的試樣,用適當的方法將被測組分與試樣中其他組分分離後,轉化成一定的稱量形式,稱重,從而求得該組分含量的方法。
2、酸鹼滴定法:
酸鹼滴定法在葯品分析檢測中的應用十分廣泛,是將一種已知其准確濃度的試劑溶液滴加到被測物質的溶液中,直到化學反應完全時為止,然後根據所用試劑溶液的濃度和體積可以求得被測組分的含量。
3、PH值測定方法:
pH值是溶液中氫離子活度的負對數,用來表示溶液的酸度。用於pH值測定的裝置稱為pH計或酸度計,酸度計由pH測量電池和pH指示器兩部分組成。
4、光譜技術:
光譜技術的主要原理就是可以通過不同的頻率對其要檢測的葯物進行輻射,在一定范圍中的頻率被一些物質接受的時候就會出現振動以及轉動的狀況。
5、化學發光技術:
在葯物分析檢測中,化學發光法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技術方式,其主要就是基於化學檢測系統中相關檢測物的濃度以及體系的化學發光強度在特定狀況之下呈線性定量關系的原理,通過儀器對整個體系的化學發光強度進行檢測,確定待檢測的實際含量的方式就是一種痕量分析方法。
6、色譜法:
色譜法又稱為「色譜分析」、「色譜分析法」、「層析法」,是一種分離以及分析的方式與手段。它主要就是通過不同的物質在不同的相態之下對其進行有選擇的分配,通過流動相對固定相中存在的混合物進行洗脫操作,而在混合物中存在的不同物質會則會通過不同的速度基於固定相進行移動,進而實現分離的最終效果。
7、電泳法:
電泳法是生物技術及生化葯物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靈敏度高、重現性好、檢測范圍廣、操作簡便並兼備分離、鑒定、分析等優點。
8、DNA擴增法:
DNA擴增技術屬於PCR技術,可以把試管中的DNA樣品的片段進行拓展,達到上百萬倍左右,可以通過肉眼直接對其進行觀察。
綜上,葯品質量的優劣關系著人民的用葯和身體健康,為了保證葯品的質量,應嚴格按照葯品質量標准進行葯物分析檢測,為葯品能否流通上市和提供用葯提供依據。
F. 葯品含量測定方法
滴定法,液相法,可見--紫外分光光度法,氣相色譜,柱層析法,折光率測定法,試紙法,燃燒法等等。
每種測定法沒有特定的適合種類,通常每種葯物都可以用許多種方法來測定。另外,選用的方法和檢測目的也有關系,定性、半定量和定量檢驗的要求和方法也都不盡相同,同一種測定方法可以用多種方法來操作。很難概括論述。只能按單種葯品來講
實際工作上測定含量都是依據《中國葯典》
建議參考《葯物分析》(人衛版)
每種葯物的各種測定方法可以參考《中國葯典》
G. 定量分析方法
常用的化學分析方法有:酸鹼滴定法、絡合滴定法、氧化還原滴定法、重量分析法、吸光光度法等。
常用儀器分析法有:光學分析法、電化學分析法、色譜分析法、質譜分析法、放射化學分析法等。
H. 什麼是葯物分析包括哪些內容越詳細越好,謝謝!
什麼是葯物分析
葯物分析(pharmaceutical analysis)是分析化學在葯學中的應用,是一門研究與發展葯品質量控制的"方法科學".它主要運用化學,物理化學或生物化學的方法和技術研究化學結構已經明確的合成葯物或天然葯物及其制劑的質量控制方法,也研究有代表性的中葯制劑和生化葯物及其制劑的質量控制方法.(葯物檢驗的定義〈四版〉)
http://cache..com/c?word=%CA%B2%C3%B4%3B%CA%C7%3B%D2%A9%CE%EF%3B%B7%D6%CE%F6&url=http%3A//210%2E34%2E14%2E15/teach/fxhx/yanjiuxuexi/huaxueshengwu/03081060%2Eppt&b=0&a=42&user=
葯物分析的基本內容分為三個部分,即鑒別、檢查、含量測定。其中第一部分有其共性部分的內容和個性部分的內賓容。並將鑒別分為儀器分析鑒別、性狀鑒別及化學反應鑒別方法。檢查分為一般檢查、制劑通則常規檢查和特殊雜質檢查。含量測定方法分為儀器分析方法和化學分析方法。
http://www.yxbj.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625
I. 請簡述葯物常用定量分析方法有哪些
請簡述葯物常用定量分析方法有哪些
1、比率分析法。它是財務分析的基本方法,也是定量分析的主要方法。
2、趨勢分析法。它對同一單位相關財務指標連續幾年的數據作縱向對比,觀察其成長性。通過趨勢分析,分析者可以了解該企業在特定方面的發展變化趨勢。
3、結構分析法。它通過對企業財務指標中各分項目在總體項目中的比重或組成的分析,考量各分項目在總體項目中的地位。
4、相互對比法。它通過經濟指標的相互比較來揭示經濟指標之間的數量差異,既可以是本期同上期的縱向比較,也可以是同行業不同企業之間的橫向比較,還可以與標准值進行比較。通過比較找出差距.進而分析形成差距的原因。
5、數學模型法。在現代管理科學中,數學模型被廣泛應用,特別是在經濟預測和管理工作中,由於不能進行實驗驗證,通常都是通過數學模型來分析和預測經濟決策所可能產生的結果的。
以上五種定量分析方法,比率分析法是基礎,趨勢分析、結構分析和對比分析等方法是延伸,數學模型法代表了定量分析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