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高中生物的實驗設計題的解析思路指導
高考生物實驗試題分類解析
生物實驗是歷年高考的重點考查內容,分析近年的高考試題可以看出,實驗試題所佔比分較大,而且是以考查學生的能力為目標。實驗的考查試題材料背景豐富,動作技能、心智技能與創新能力都在考查范圍之內。「3+2」考試對實驗的考查,已從了解實驗原理、明確實驗目的、掌握實驗方法與步驟、分析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果逐步過渡到能夠根據實驗目的,科學設計實驗程序,合理利用實驗材料,得出科學結論。
根據生物實驗試題的考查方式和要求,大致可以把生物學實驗試題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實驗改錯或實驗改進
解析:此類試題要求學生對實驗的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驟、實驗現象、結果或結論等內容熟悉,能找出錯誤的地方並給予改正。這類試題多為驗證性實驗,是以生物學中一些經典實驗或學生實驗為基礎而設計,要求學生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突出了對「雙基」的考查。
例1:為證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必需的原料」,某同學制訂了下列實驗方案:
該實驗方案有幾項明顯錯誤,請指出錯誤並改正。
(1)實驗目的(略)
(2)實驗材料和用具(略)
(3)實驗方法和步驟
①用一適當大小的玻璃罩罩住一株生長正常的盆栽綠色植物和一杯NaOH溶液,密封不漏氣。
②將上述植物及裝置放在暗室中飢餓,消耗掉葉片內貯藏的有機物。暗室內裝有紅色安全燈。
③飢餓一定時間後,自暗室中取出,照光若干小時,使其充分進行光合作用。
④取一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燒杯中,水浴加熱,使葉綠素溶於酒精中。
⑤將已脫綠的葉片取出,平鋪在一個培養皿內,用碘-碘化鉀溶液,檢測有無葡萄糖的特異顏色反應出現。
例2:證明「唾液澱粉酶對澱粉有消化作用」,某同學制訂了下列實驗方案:
(1)實驗目的(略)(2)實驗材料和用具(略)(3)實驗方法和步驟
①取1支試管,注入2ml漿糊。
②用涼開水漱口後,用小燒杯收集唾液。
③向試管內加入2ml唾液。
④往試管中滴加2滴碘液。
⑤將試管振盪後放十分鍾。取出試管,觀察溶液顏色的變化。
(4)結論:唾液中含有澱粉酶能將澱粉分解成麥芽糖。
該實驗的方法和步驟以及結論有沒有錯誤?如果有,請指出並改正。
例3:植物根系對外界環境中礦質離子的吸收具有選擇性。即使同一種鹽類,植物對其陽離子和陰離子的吸收量也可能不相同。如果吸收同一種鹽類中的陽離子多於陰離子,該鹽類稱之為生理酸性鹽;如果吸收同一種鹽類中的陰離子多於陽離子,該鹽類稱之為生理鹼性鹽。根據提供的實驗材料和用具,某同學設計了一個簡單實驗,驗證植物根系對離子的吸收具有選擇性。
(1)實驗材料和用具:
①完好的小麥種子若干粒;②0.01mg/mL(NH4)2SO4(生理酸性鹽);③0.01mg/mL NaNO3(生理鹼性鹽);④蒸餾水;⑤精密pH試紙;⑥移液管、廣口瓶(200mL)
(2)實驗步驟:
①材料准備:在實驗前培養出發育良好具完善根系的小麥植株若干。
②實驗過程:
第一步:取2個廣口瓶,分別編1號和2號。
第二步:用移液管分別向2個廣口瓶內注入等量且適量的(NH4)2SO4溶液(1號瓶)、NaNO3溶液(2號瓶)。
第三步:取二株根系發育完善,大小及生長狀況相同的小麥,放在2個廣口瓶中並固定好,置於適宜的相同的環境條件中培養。
第四步:過一段時間後取出植物,測定1號瓶和2號瓶內的pH值。
實驗結果:1號瓶pH值下降。2號瓶pH值上升。
結論:1號瓶中植物吸收陽離子多於陰離子,2號瓶中植物吸收陰離子多於陽離子。植物根系對不同離子的吸收是有選擇性的。
我們認為,該同學的實驗方法和步驟還不足以嚴密論證以上結論,請指出上述實驗中兩點明顯的不足之處,並闡述其理由。
例4:為驗證「鎂是植物生活的必需元素」,三位同學進行了實驗設計,下列是實驗的基本思路。請分別指出三個實驗思路能否達到實驗目的,為什麼?再寫出你的設計思路。
(1)實驗一:取生長狀況一致的大豆幼苗,用符合實驗要求的容器進行培養。對照組容器內只盛有蒸餾水,實驗組盛有用蒸餾水配製的鎂鹽溶液。兩組置於相同的適宜條件下培養,並對溶液通氣,觀察比較兩組植物的生長發育情況。
答:
(2)實驗二:取生長狀況一致的大豆幼苗,栽培在盛有砂性土壤的容器中(砂性土壤肥力均勻,容器符合實驗要求),對照組澆以蒸餾水,實驗組澆以蒸餾水配製的鎂鹽溶液,兩組置於相同的適宜條件下培養,觀察比較兩組植物的生長發育情況。
答:
(3)實驗三:取生長狀況一致的大豆幼苗,栽培在盛有砂性土壤的容器中(砂性土壤肥力均勻,容器符合實驗要求),對照組澆以含有植物必需的各種元素的完全營養液,實驗組澆以不含鎂離子的完全營養液,兩組置於相同的適宜條件下培養,觀察比較兩組植物的生長發育情況。
答:
(4)下面由你進行實驗設計,請寫出你的設計思路。
答:
二、根據實驗現象,分析實驗過程,解釋原因,得出結論
解析:此類試題要求學生能運用所學生物學知識,正確地解釋實驗現象及原因。通過解題培養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能力及對實驗結果的正確解釋。此類實驗不一定是學生已做過的實驗,但其實驗原理是學生所學的生物學知識。解題時一定要用所學生物學知識,結合題中的現象,做出科學合理的解釋。這類現象、原因的解釋通常是一些結論性的語句,切忌就事論事,答案中要體現出實驗現象的本質。
例5:「水往低處流」,但是植物體內的水卻往高處流,動力從何而來?某同學為此做了兩個實驗。
實驗一:將一枝條插入充滿水的玻璃管中,玻璃管的另一端插入盛有水銀的容器中。不久水銀柱上升,如圖一所示。
實驗二:將同一植物在靠近莖的基部切斷,套上一個彎曲的玻璃管,管內裝有水和水銀。不久,玻璃管內水分增加,水銀柱上升。如圖二所示,請回答:
實驗一說明
實驗二說明 。
根據這兩個實驗,你對水分在植物體內運輸的動力有何新的認識?
例6:(09福建卷)26.(25分)
回答下列Ⅰ、Ⅱ題
Ⅰ.右圖表示的是測定保濕桶內溫度變化實驗裝置。某研究小組以該裝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條件下呼吸作用的情況。材料用具:保溫桶(500mL)、溫度計活性乾酵母、質量濃度0.1g/mL的葡萄糖溶液、棉花、石蠟油。
實驗假設:酵母菌在有氧條件下呼吸作用比無氧條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熱量更多。
(1)取A、B兩裝置設計實驗如下,請補充下表中內容:
裝置 方法步驟一 方法步驟二 方法步驟三
A 加入240ml的葡萄糖溶液 加入10g活性乾酵母 ①
B 加入240ml煮沸後冷卻的葡萄糖溶液 ② 加入石蠟油,鋪滿液面
(2)B裝置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 ,這是控制實驗的 變數。
(3)要測定B裝置因呼吸作用引起的溫度變化量,還需要增加一個裝置C。請寫出裝置C的實驗步驟:
裝置 方法步驟一 方法步驟二 方法步驟三
C ③ ④ 加入石蠟油,鋪滿液面
(4)實驗預期:在適宜條件下實驗,30分鍾後記錄實驗結果,若裝置A、B、C溫度大小關系是: (用「<、=、>」表示),則假設成立。
例7:將青蛙腦破壞,保留脊髓,在脊柱下部打開脊椎骨,剝離出脊髓一側鄰近的兩對脊神經根(一對脊神經根包含一個背根和一個腹根,見圖)。分別電刺激每對脊神經根的背根與腹根均可引起蛙同側後肢發生運動反應。然後進行下列實驗:
①在第一對脊神經根的背根中央處剪斷,電刺激背根向中段,蛙後肢發生運動反應;電刺激背根外周段,蛙後肢不發生運動反應。
②在第二對脊神經根的腹根中央處剪斷,電刺激腹根向中段,蛙後肢不發生運動反應;電刺激腹根外周段,蛙後肢發生運動反應。
試分析回答:
(1)根據實驗①判斷背根的功能是 。
因為
(2)根據實驗②判斷腹根的功能是 。
因為
三、分析實驗數據、圖表,得出實驗結論
解析:考查學生運用數據或圖表進行比較、判斷、分析、綜合的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要求學生能正確的分析所給實驗數據或圖表,並得出正確的結論。解答此類題時,要善於從完備的知識網路體系中迅速而准確地提取信息,並處理信息。
例8:用蛋清制備一定量的混濁液,然後用其進行下列實驗。實驗處理和結果如下表所示。
實驗一 單位:mL
處理 試管號
1 2 3 4
水 2 0 0 0
蛋清混濁液 0 2 2 2
A酶溶液 1 1 1 0
煮沸後冷卻的A酶溶液 0 0 0 1
稀鹽酸溶液 0.5 0.5 0 0.5
碳酸鈉溶液 0 0 0.5 0
37℃水浴30min
結果 無變化 液體變清 無變化 無變化
實驗二 單位:mL
處理 試管號
5 6 7 8
水 2 0 0 0
蛋清混濁液 0 2 2 2
B酶溶液 1 1 1 0
煮沸後冷卻的B酶溶液 0 0 0 1
碳酸鈉溶液 0.5 0.5 0 0.5
稀鹽酸溶液 0 0 0.5 0
37℃水浴30min
結果 無變化 液體變清 無變化 無變化
根據實驗結果回答:
(1)A酶發揮作用所需要的pH環境為____________;B酶發揮作用的pH環境為____________。
(2)第4管和第8管液體不發生變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第2管反映的是胃內的消化過程,那麼A酶是____________,蛋清的分解產物主要是____________。
(4)如果第6管代表小腸內消化過程,且B酶由多種消化酶組成,其消化產物能否被吸收?為什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9:氮是植物生活必需的重要元素。為了研究植物體氮元素的含量與植物生長狀態之間的關系。人們對某地區生長在不同田塊里的同一品種水稻施加不同數量的氮肥,並在某一時期同時測定不同田塊水稻體內氨基氮含量,並收獲後統計其產量,實驗結果如下表:
氨基氮含量
(ppm,百萬分之一) 90 130 160 200 150 300
水稻產量
(千克/畝) 250 390 446 448 447 400
(1)根據表中數據繪制曲線,表示水稻產量與體內氨基氮含量的關系。
(2)水稻體內氨基氮含量低於 時,生長不夠良好,原因是影響了水稻體內 ,從而使水稻生長受到影響。
四、完成實驗設計,預測實驗結果,得出結論
解析:考查實驗設計的原理及實驗結果的預測和分析。這是「3+X」高考試題能力立意的出題方向,屬應用層次的高要求題目。要求實驗者具有熟練的實驗操作技能,能根據給定的實驗用品,來設計、完成實驗,預測可能的結果並分析結果得出相應的結論。要正確解答實驗設計類試題,首先應加強實驗基本理論的學習,掌握一定的實驗設計原則和技巧,以提高解題能力。
例10:血液中的鈣離子在血液凝固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缺乏則血液不能凝固,草酸鉀溶液能與血液中的鈣離子發生的反應,形成草酸鈣沉澱,起抗凝作用,請根據提供的實驗材料和用具,簡要寫出第二步及以後的實驗步驟和實驗結果,驗證鈣離子在血液凝固中的作用,並回答問題。
一、驗材料和用具
(1)兔 (2)生理鹽水 (3)酒精棉 (4)適宜濃度的草酸鉀溶液 (5)適宜濃度的氯化鈣溶液 (6)試管、注射器(針管、針頭)
二、實驗步驟和實驗結果
第一步:在A、B試管中分別加入等量的草酸鉀和生理鹽水(見下圖)
問題:設置B管的目的是________
例11: (2)有人設計了下列實驗,試圖證明「生長素(IAA)在植物體內的運輸,主要是從植物體形態學上端(頂端)向下端(基端)運輸,而不能倒轉過來運輸(如生長素只能從胚芽鞘的上端向下端運輸)」。
一.材料、用具:胚芽鞘、瓊脂、刀片等
二.方法、步驟與結果:
(一)制備瓊脂塊
(二)取一段胚芽箱中間部分,上面放合IAA的瓊脂塊,下面放空白瓊脂塊
(三)取步驟(二)下面瓊脂塊(a)的一部分放在去尖的胚芽鞘一側
三.結論:以上實驗證明了「生長素(IAA)在植物體內的運輸,主要是從植物體形態學上端(頂端)向下端(基端)運輸,而不能倒轉過來運輸」。
我們認為,僅用該實驗步驟(一)、(二)、(三)還不足以嚴密論證以上結論,請在上述實驗的基礎上補充相應的實驗方法、步驟和結果。
例12:現有一種植物的種子,已經知道它的萌發受水分、溫度和氧氣的影響,但不了解其萌發與光是否有關。為探究光的有無對該種子萌發的影響,請你依據所給材料和用品設計出實驗的方法步驟,預測可能的實驗結果,並分別得出相應的結論。
材料和用品:數量充足的鋪有濾紙的培養皿、無菌水、表面消毒過的種子等
方法步驟: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能的實驗結果及相應的結論: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3:胰高血糖素對小白鼠和人具有相同的生理作用。為了驗證「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請以小白鼠為實驗對象設計實驗步驟,預測和解釋實驗應出現的結果,並寫出實驗結論。
(一)實驗材料和用具:
正常實驗小白鼠2隻,生理鹽水,用生理鹽水配製的適宜濃度的胰高血糖素溶液,班氏糖定性試劑,注射器,試管,燒杯等。
(二)實驗步驟:
(實驗提示:採用腹腔注射給葯,給葯劑量不作實驗設計要求;給葯1小時後,用注射器在小鼠膀胱處穿刺取尿液。)
(三)實驗結果的預測、解釋和結論:
五、綜合類
解析:此類試題考查學生的實驗綜合能力。可同時考查多個方面,如實驗改錯、完成實驗步驟、分析實驗結果、得出實驗結論等。
例14:(09廣東卷)31.(8分)
某實驗小組為了探究細胞膜的通透性,將小鼠肝細胞在體外培養一段時間後,檢測培養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發現它們的含量發生了明顯得變化(如下圖)。請回答問題。
(1)由圖可知,隨培養時間延長,培養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 ,尿素含量 。由於在原培養液中沒有尿素,推測其是 的產物。
(2)培養液中的氨基酸進入細胞後,其主要作用是 ;被吸收的葡萄糖主要
通過 作用,為細胞提供 。
(3)轉氨酶是肝細胞內參與氨基酸分解與合成的一類酶,正常情況下這類酶不會排出胞外,若在細胞培養液中檢測到該類酶,可能的原因是 。
(4)由(1)和(3)可初步判斷,細胞膜對物質的轉運具有 的特性。
例15:蠶豆染色體數目為2n=12,蠶豆根尖在19℃的條件下,一個細胞分裂周期所佔時間為19.3 h。
大多數致癌物質都能提高生物的突變頻率,癌症是由體細胞遺傳物質的改變所引起的,吸煙者容易患肺癌,其得病率是不吸煙者的10.8倍。
某中學教師為了讓學生能清晰地觀察到細胞的染色體變異,需在課前製作細胞的臨時裝片。現有如下材料:10粒乾的蠶豆種子(假設發芽率為100%)、煙草浸出液、蒸餾水及必須的實驗設備和葯品,請你幫助老師完成上述的課前准備工作。
(1)實驗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選擇蠶豆作為實驗材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簡要寫出實驗課前准備工作過程中的3個主要步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光鏡檢查染色體時,應找到處於細胞分裂周期中的_____________期的細胞。
(5)為了得到更多的蠶豆根尖,你應如何處理實驗材料?_________。
(6)蠶豆根尖的培養至少需要多少時間?_________。
例16:根據提供的實驗材料設計並完成pH對酶活性影響的實驗.材料用具:試管、量筒、燒壞、酒精燈、溫度計、新鮮唾液、質量分數為3%的可溶性澱粉溶液,質量分數為5%的鹽酸,質量分數為5%的Na0H溶液,清水、碘液.用正確方法完成實驗中的一些步驟:
(1)第一步:實驗至少要取_________支潔凈的試管,編號後分別注入1mL新鮮唾液.
(2)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步:分別向試營中注入2mL澱粉溶液,振盪後將試管下部浸入裝有_______________的燒壞中,這樣處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步:10min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實驗結果及分析:
(6)實驗結論應符合下列曲線中的__________(填字母)。
例1參考答案:
(1)實驗步驟②中暗室內紅色安全燈是錯誤的,應改為綠色安全燈。
(2)實驗步驟⑤中「葡萄糖」是錯誤的,應改為澱粉。
(3)未設對照。對照的作法是:
a.裝置同題干中的步驟①,但玻璃罩內用同一種生長狀況相同的另一株植物代替題目干中的植物;用一杯清水代替NaOH溶液。
b.將上述植物及裝置放在暗室中飢餓,消耗掉葉片內貯藏的有機物。暗室內裝有綠色安全燈。
c.重復題干中步驟③、④。
d.重復改正後的題干中的步驟⑤。
例2參考答案:
有三處錯誤:
(1)未設立對照實驗,步驟①還應取1支試管,③往這支試管中加入2ml清水 ;
(2)步驟順序顛倒,步驟④應與步驟⑤對調;
(3)實驗結論錯誤,本實驗只能證明澱粉被水解,而不能證明水解產物是什麼。
例3參考答案:
第一,該同學在放入植物之前未測試實驗前兩溶液中的pH值,故不能說明實驗結果pH值是否上升或下降。
第二,該同學未設置對照實驗,即在3號瓶中裝入蒸餾水,同樣放入相同的植物加以培養。培養相同時間後測定pH值,以便與其它兩瓶的pH值比較,才能消除植物根系呼吸作用等各種生理活動對外界溶液pH值的影響。
例4參考答案:
(1)不能。
因為蒸餾水和鎂鹽溶液均缺乏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而使兩組植物生長均不正常。
(2)不能。
因為兩組容器內的砂性土壤中都可能含有鎂離子。
(3)不能。
因為兩組容器內的砂性土壤中都可能含有鎂離子。
(4)取生長狀況一致的大豆幼苗,用符合實驗要求的容器,對照組盛有含植物必需的各種礦質元素的完全營養液,實驗組盛有不含鎂離子的完全營養液,兩組置於相同的適宜條件下培養,並對溶液通氣。觀察比較兩組植物的生長發育情況。
例5參考答案:
實驗一說明:枝條葉片通過蒸騰作用散失水分所產生的拉力,是促使水分在植物體內向上運輸的動力。
實驗二說明:根部生理活動(答「根部滲透吸水」或只答「根部」也給分)能產生推動水分向上運動的壓力。
根據這兩個實驗說明:水分在植物體內上升的動力不但有蒸騰拉力,還有根部產生的向上壓力。
例6參考答案:
Ⅰ.(1)①不加入石蠟油 ②加入10g活性乾酵母
(2)去除氧氣 自
(3)③加入240mL煮沸後冷卻的葡萄糖溶液
④不加入活性乾酵母
(4)A>B>C
例7參考答案:
(1)傳入功能
電刺激背根向中段可以產生後肢運動反應,表明神經興奮進入脊髓中樞並通過傳出神經引發肌肉收縮,因此是傳入功能。電刺激背根外周段不發生反應,表明背根無傳出功能。
(2)傳出功能
電刺激腹根向中段不發生反應,而電刺激腹根外周段可以產生後肢運動反應,表明神經興奮沿傳出神經引發肌肉收縮,因此是傳出功能。
例8參考答案:
(1)酸性鹼性(2)高溫煮沸使A酶及B酶均失去活性(或答酶失去活性)(3)胃蛋白酶多肽(4)能吸收蛋清已被分解成氨基酸
例9參考答案:
(1)曲線標注及形態正確,基本反映表中數據給分
(2)130ppm 蛋白質的合成(或代謝)
例10參考答案:
第二步:用酒精棉消毒,用注射器取兔血(3分)
第三步:立即將等量的鮮血分別加入到A、B試管中,經過一段時間後,結果:A管:不凝固,B管:凝固(3分)
第四步:將等量的CaCl2溶液分別加入到A、B兩試管中 結果:A管:凝固,B管:仍凝固(2分) (第四步中B管中不加溶液CaCl2不扣分)
問題:作為A管的對照(2分) 註:①試劑用量對實驗結果是有影響的,本題對此不作要求 ②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實驗題,學生設計的實驗步驟可能有多種情況,請參照上述答案和評分標准適當給分。
例11參考答案:
(2)補充方法、步驟與結果(一):(4分)另取一段胚芽鞘中間部分倒放。上面放含 IAA 的瓊脂塊,下面放空白瓊脂塊
補充方法、步驟與結果(二):(4分)取補充步驟(一)下面瓊脂塊(b)的一部分放在去尖的胚芽鞘一側
註:考生只用文字或圖示答題均給滿分。
例12參考答案:
方法步驟:
①向培養皿中倒入適量的水,將等量的種子分別放入兩組培養皿中。
②將一組置於有光照的環境中,另一組置於黑暗環境中,在培養過程中,使兩組所處溫度、水分、空氣狀況適宜且相同。
可能的實驗結果及相應的結論:
①有光組萌發,無光組也萌發(或答發芽率差異不顯著),該種植物的種子萌發不受光的影響。
②有光組萌發,無光組不萌發(或答有光組發芽率高於無光組,差異顯著),光是該種植物的種子萌發的必要條件之一。
③有光組不萌發,無光組萌發(或答無光組發芽率高於有光組,差異顯著),光抑制該種植物種子的萌發。
例13參考答案:
(1)確定1隻鼠為實驗鼠,腹腔注射胰高血糖素溶液;另一隻鼠為對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鹽水。
(2)將兩支試管分別編號為1號和2號,各加入等量的班氏糖定性試劑。
(3)給葯1小時後,對兩只小白鼠采尿液,實驗鼠尿液放入1號試管內,對照鼠尿液放入2號試管內。
(4)將兩支試管搖勻後,放入盛有開水的燒杯內加熱煮沸,待冷卻後,觀察兩支試管溶液顏色的變化。
(三)
1號試管中應該出現磚紅沉澱,青蛙實驗鼠尿液中有葡萄糖;2號試管中仍為藍色溶液,表明對照鼠尿液中無葡萄糖。
實驗結論:實驗鼠血糖升高,超過一定數值而出現糖尿,是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所引起的。
例14參考答案:
(1)降低 增加 細胞代謝(代謝)
(2)作為蛋白質合成的原料 呼吸(分解) 能量(ATP)
(3)肝細胞膜受損(或細胞裂解)
(4)選擇透過(選擇通透)
例15參考答案:
(1)利用煙葉細胞中的誘變物質引起根尖細胞的染色體變異
(2)染色體數目少,便於辨認染色體變異
(3)加蒸餾水使種子吸水膨脹萌發,長出幼芽;將發芽的種子分為二等份,一份放在蒸餾水中培養,一份放在煙草浸出液中培養;按觀察植物根尖細胞有絲分裂的要求製作裝片,以供觀察
(4)中
(5)剪去主根,讓其長出更多側根
(6)19.3 h或20 h
例16參考答案:
(1)三
(2)分別向 1、2、3號試管中注1mL鹽酸溶液、lmLNaOH溶液、1mL清水
(3)35℃溫水 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適宜的溫度。
(4)取出試管,分別滴入1滴碘液並搖勻
(5)1、2號試營變藍,澱粉末被分解,因為過酸過鹼的環境都會影響唾液澱粉酶的活性。3號試管不變藍,澱粉已被分解
(6)B
㈡ 生物題,要解題思路,和方法,越詳細越好
由實驗結果數目猜比例,一半先考慮1:2:1,9:3:3:1及其變形,這個就不用解釋了吧,經典遺傳學的比例啊。看實驗一,親本都是紫莖,可結果出來綠色的了,所以親本紫色是顯性雜合;看花色,子代紅色:白色=1:1,而且紅色白色中肯定一種顯性一種隱性,所以親本肯定是Rr和rr,但具體誰是顯性不知道,需要分析實驗二。實驗二,花色,白色加白色結果後代出現紅色,所以白色是顯性(第3問的答案就出來了),且親本為顯性雜合;莖稈的顏色顯隱性在實驗一中也出來了。所以白花為顯性,紫莖為顯性,寫出實驗一二的基因型,問題也就解決了。有不明白的在問哈
㈢ 生物考試答題有什麼技巧
認真讀題,掌握題干所給全部信息是答好生物試題的第一要素。
㈣ 生物學上實驗處理數據的方法有哪些
實驗數據的處理方法:
1. 平均值法
取算術平均值是為減小偶然誤差而常用的一種數據處理方法。通常在同樣的測量條件下,對於某一物理量進行多次測量的結果不會完全一樣,用多次測量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量結果,是真實值的最好近似。
2. 列表法
實驗中將數據列成表格,可以簡明地表示出有關物理量之間的關系,便於檢查測量結果和運算是否合理,有助於發現和分析問題,而且列表法還是圖象法的基礎。
列表時應注意:
①表格要直接地反映有關物理量之間的關系,一般把自變數寫在前邊,因變數緊接著寫在後面,便於分析。
②表格要清楚地反映測量的次數,測得的物理量的名稱及單位,計算的物理量的名稱及單位。物理量的單位可寫在標題欄內,一般不在數值欄內重復出現。
③表中所列數據要正確反映測量值的有效數字。
3. 作圖法
選取適當的自變數,通過作圖可以找到或反映物理量之間的變化關系,並便於找出其中的規律,確定對應量的函數關系。作圖法是最常用的實驗數據處理方法之一。
描繪圖象的要求是:
①根據測量的要求選定坐標軸,一般以橫軸為自變數,縱軸為因變數。坐標軸要標明所代表的物理量的名稱及單位。
②坐標軸標度的選擇應合適,使測量數據能在坐標軸上得到准確的反映。為避免圖紙上出現大片空白,坐標原點可以是零,也可以不是零。坐標軸的分度的估讀數,應與測量值的估讀數(即有效數字的末位)相對應。
㈤ 高考生物實驗題答題要注意什麼細節
2007年吉林文科狀元 柏雯瑛
語文 廣泛閱讀夯實基礎
對症下葯各個擊破
應對語文考試要研究題型,對症下葯,各個擊破。
基礎題考查平日積累,為此可以准備一個知識本,記錄常考的字詞。漢字的音形義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可以放在一起考查,注音釋義以語文教材、權威詞典為准,不要盲目迷信教輔書。對於容易混淆的多音字、形近字,要及時歸納,集中記憶,方可事半功倍。文言字、詞要注意其特有的用法,多歸納實詞意義、虛詞用法、古今異義、字詞活用、特殊句式,形成知識儲備。成語要結合相關典籍中的原句或涉及的典故進行記憶,牢記其中關鍵字的意義,把成語還原到文言語境中去理解,才不會望文生義。在知識本里歸納常見病句、常見標點,掌握相關題型的設題方法,可以知己知彼。為了規范使用中文,課余可訂閱《咬文嚼字》等優秀刊物,認真閱讀,勤做筆記,積累語文基礎知識,拓展文化視野。
閱讀鑒賞題往往有答題的套路,上課時要抓住老師分析課文的思路,找出規律,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在考試中不斷完善答題思路,尋找各類題型最優的答題模式,這樣,即使題目千變萬化,也依舊可以順藤摸瓜。
2007年雲南理科狀元 鄧侃
嚴格訓練了解不同
應試作文與一般文章的寫法有很大區別,應嚴格訓練自己根據不同題目選取不同立意和結構的能力。可根據自己的情況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應試作文模式,並了解不同類型題目的寫作方法。
2007年北京文科狀元 張玥
數學精練多練出成果
總結規律節節提高
題海戰術我個人還是比較支持題海戰術。數學考試范圍廣,題型多,只有多練才能達到多見識的目的,靠典型題目做少量題型得到高分是非常難的。當然,不能盲目做題,要精選題目,而且做完後要總結規律。最好能把做錯的題目抄錄下來,以便最後鞏固。
套題訓練數學的成績是練出來的,而且要用符合高考的標准來練,而套題是最符合要求的。我練套題的方法是捏准時間,嚴格打分,通過每星期兩三套這樣練下來,找出自己的薄弱點,然後重點擊破,就這樣節節提高,到最後胸有成竹。
小建議:套題訓練最好留到二輪或者三輪復習時。
不要馬虎數學考試中經常聽到同學抱怨說:「這道以前錯過的題目怎麼又做錯了!」
為了防止犯低級錯誤,我的做法是時刻提醒自己要小心。我經常在考試前在草稿紙或者本子上寫上自己平時容易犯的錯誤,比如一定要記得函數的定義域之類的,考試時不停地提醒自己不要犯此類錯誤,這樣效果很好。
還有就是,考試時不要總想著做完所有題目後有時間再檢查,一定要把題做成一遍就過,一遍就對。
2007年廣西文科狀元 林麗淵
07年高考狀元談應試經採取策略很重要
採取策略節約時間
各類考試有嚴格的時間、空間限制,要做到快速、准確地解題,必須採取一定的解題策略,在「理解題目→擬訂方案→執行方案→回顧」4個環節里節約時間,提高准確率,爭取拿到所有應得的分數。
2007年雲南理科狀元 鄧侃
英語多看多記多說
強化語感 歸納語法
學習語言必須有語感,建議在課外時間找一些英文發音、中文字幕的好萊塢大片來看,在觀看中感受他們的思維方式與發音方式,從而得到在課堂上學不到的語感。
有章法地將學過的語法做歸納,將相似點和易錯點對比記憶。做英語練習不能盲目,要定時定量才能達到預期效果。准備一本錯題記錄本,將做錯的題記在上面。英語考試試題很規范,每一部分的題數量都是定死了的,每一部分在考試中應用多少時間也是有規律的,所以,不要盲目做題,要看著時間,有時放棄一兩道題能為你爭取更多做對其他題的時間。我的經驗是,單項選擇題15道用7分鍾,完形填空題20道用18分鍾,閱讀理解題5篇20道用35分鍾,短文改錯題和作文題合起來用25分鍾,最後用5分鍾檢查答案填塗正誤。
2007年海南文科狀元 林嬋娟
多讀原版材料提高理解能力
英語的閱讀其實只有兩大類題:細節題和主旨題。前者要求必須讀懂文章,然後仔細地尋找文章中的信息,沒有捷徑可走。後者包括概括文章大意以及猜詞題,這些和語文一樣,要從整體把握文章,需要有一定理解和概括能力。建議大家在平時的生活中多讀一些原版的英語材料,不僅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對寫作也有很大的幫助。
2007年內蒙古理科狀元 高鵬
背誦課文勇敢會話
最先,我的英語作文用詞總是比較生澀,於是,我把《新概念英語2》上的96篇課文全部深入地學習了一遍,直到我把它們都能完整背誦下來。我最大的感覺就是,從那以後我的英語寫作能力提高了很多,寫作時不會感到語言枯竭,而且寫出來的語言也好了很多。
口語是我的另一個難題,於是,我抓住一切可以用英語會話的機會,哪怕最初只能說出一些零散的單詞和短語,即使時態錯了、詞語的褒貶色彩錯了也不要緊。就這樣,我迅速地提高了自己的口語水平。
2007年北京理科狀元 林茜
理綜 學會編織知識網
物理要深入理解基本概念,理解公式、定理的推導過程及其含義。品味概念的內涵,思考其物理意義與其揭示的客觀現象的本質屬性,拓展概念的外延,把抽象概念還原到具體情景中。一般來說,解決物理問題先要把具體的生活情景抽象成物理模型,再運用物理知識找出數學關系,進而求出解答。建模能力對物理學習至關重要,就高中階段而言,記住教材上出現過的常見物理模型,並加以延伸拓展,足以應付考試。
生物既需要嚴密的邏輯思維,又要求精準地記憶——這里所指的「記憶」不是死記硬背,而是需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理論知識聯系生活經驗,才能靈活運用,解決實際問題。
要加強概念的辨析,注意那些容易忽略的細節,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構建知識網路,把分散在各個章節的知識點、具體例子通過「生命的物質基礎與結構基礎」、「新陳代謝」、「生命活動的調節」、「生物的生殖和發育」、「遺傳與變異」、「生物與環境」等幾條主線貫穿起來,化零為整,系統地學習生物知識。
生物科學的基礎是實驗。首先要吃透教材實驗,理解記憶其實驗原理、目的、材料、操作、方法、步驟、注意事項、數據採集與分析的方法、得出結論的依據等。
其次,可以嘗試實驗設計,在實踐中掌握單因子實驗變數原則、平行可重復原則的運用,正確設置對照實驗,得出切實可行的實驗方案。
答題要規范,正確使用相關術語,牢記教材對概念、原理的表述,才能拿全應得的分。
2007年雲南理科狀元 鄧侃
化學首先,每一個知識點的學習都要准確到位。初次接觸新內容時,要一次性確切地掌握其性質——它的狀態是晶體還是粉末、顏色是黃還是綠、實驗的現象是形成煙還是形成霧等。常常一個字眼的差錯會使你犯科學性的錯誤。
其次,要注意把握主幹的知識。課本是所有知識的依據,化學考試中,任何題目中基本都要遵循課本,如果對課本研究到位的話,做題只要一看它是什麼形式、要發生什麼反應就已經很明白了。這些就是所謂的考點,也是學習的主幹,所以,大家在復習時要學會去分析哪些知識更加重要,不要被無足輕重的信息遮擋你的雙眼。
最後,解題時要做到表述盡量准確。這一點,審題特別重要。
文綜 課本是法寶
文綜是一門彈性很大的科目,在高三階段的提高幅度也相當大,所以,絕對要給予它更多的復習時間。
文綜的學習必須緊緊圍繞著課本,因為文綜的出題面很大,書中每一個角落都有可能考到,這就要求文科學生在平時的復習過程中仔細做好筆記,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小的知識點。除此之外,還要掌握每一個知識點的背景和每一個知識點與全書其他知識點間的聯系。最好能夠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將各個知識點納入自己構建的體系中,這才算吃透課本。
歷史要進行筆記,這是必不可少的。歷史知識點繁雜,如果單靠閱讀教材,不但費時,而且記憶效果也不理想,所以要進行筆記。筆記要記兩次,上課時對老師的講解和板書進行筆記,課後要整理筆記,在整理的過程中,又是一次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復習。
政治主要是對課本上的黑體字部分進行熟記,因為這樣可以掌握知識框架,而且,這些黑體字部分是主觀題答題的關鍵和中心,是采分點。相信熟練背誦黑體字部分並不是難事。
地理眾所周知,要對地圖進行熟練掌握,這是每位考生都要做到的,如果你連地圖都不去記憶,那地理幾乎可以說就沒辦法考了。地圖的記憶,要包括地形、氣候、交通、文化、行政等方面,要對單獨區域進行綜合記憶。世界地圖的每個區域都是一樣。在掌握了地圖上的知識的前提下,進而是對教材中知識點的掌握。
㈥ 中考生物實驗探究題的答題技巧
哈哈哈我的強項,聽好
1將相同的..均分為a、b、c..組(第一步分組,注意材料的一致性)
2向a、b、c..置入相同的適宜的..環境中d組置入..中,向....加入等量的....(第二步控制變數,注意環境的相同性、適宜性(可用「一定量」來表示)、實驗設計的單一變數原則,都是佔分的!!)
3一段時間後記錄、觀察(第三步後續操作)
注意:生物實驗分為驗證實驗(結論題中已給出)和探究實驗(裝作不知道結論),一般題目給出;無論什麼實驗,先看實驗目的,一般在原題中有原話;驗證實驗的實驗結論和已給出的實驗目的是一樣的。格式是「現象,則+實驗目的」,探究實驗的實驗結論需要討論所有情況,格式是「若…,則…;若…,則…;若…,則…;……」;在實驗設計中,如果是驗證實驗,寫了如上三項後即可,但如果你願意,也可寫結論,如果是探究試驗,寫了如上三項後,必須寫第四部實驗結論。
例如上個人的實驗(假設為驗證實驗)
1取多組相同的黴菌,均分為a、b、c、d四組,分別放入相同的乾燥培養基中培養
2向其中的a、b、c三組中同時分別加入體積依次增大的一定量蒸餾水,d組不加水,將四組放入相同適宜的環境中培養一段時間。
3一段時間後觀察四組黴菌生長狀況
4a、c、d三組黴菌生長不正常,b組生長正常,則說明,水太多,或沒水都不能使其正常生長,且水分適量最適宜霉茵生長
哈!滿分!
好好研究研究,包你滿分!
這是我回答別人的,也送給你吧~不過這是高三答法,你中考應該也適用?
㈦ 求:高中生物實驗實驗方法匯總
專題七 實驗專題復習
一、常規實驗的復習:
1、實驗中常用器材和葯品的使用:
一般實驗設計此類題目會提供所需的器材和葯品。因此,如果能夠熟悉這些常用器材和葯品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往往能從中發現實驗設計的思路和方法,甚至具體的實驗步驟。現在總結如下:
NaOH:用於吸收CO2或改變溶液的pH。 Ca(OH)2:鑒定CO2
HCl:解離或改變溶液的pH。 NaHCO3:提供CO2
濾紙:過濾或紙層析。 紗布或尼龍布:過濾
斐林試劑:可溶性還原性糖的鑒定。 碘液:鑒定澱粉。
蘇丹Ⅲ、Ⅳ:脂肪的鑒定。 雙縮脲試劑:蛋白質的鑒定。
二苯胺試劑:鑒定DNA。 檸檬酸鈉:血液抗凝劑。
NaCl:配製生理鹽水及其它不同濃度的鹽溶液,可用於動物細胞內液或用於提取DNA。
瓊脂:激素或其它物質的載體,用於激素的轉移或培養基。
亞甲基藍:用於活體染色或檢測污水中的耗氧性細菌(細菌的氧化可使之褪色)。
酒精:用於消毒處理、提純DNA、葉片脫色及配製解離液。
蔗糖:配製蔗糖溶液,用於測定植物細胞液濃度或觀察質壁分離和復原。
龍膽紫溶液或醋酸洋紅或改良苯酚品紅染液:鹼性染料,用於染色體染色。
卡諾氏液:固定細胞形態
2、常規實驗方法:
(1)顯微觀察法,如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流動、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等。
(2)觀色法,如觀察動物毛色和植物花色的遺傳等。
(3)原子示蹤法,如噬菌體浸染細菌的實驗,用18O2和14CO2追蹤光合作用中氧原子和碳原子轉移途徑的實驗等。
(4)等組實驗法,如小麥澱粉酶催化澱粉水解的實驗,發現生長素的燕麥胚芽鞘實驗等。
(5)加法創意法,如用飼喂法研究甲狀腺激素,用注射法研究動物胰島素和生長激素,用移植法研究性激素等。
(6)減法創意法,如用閹割法、摘除法研究性激素、甲狀腺激素和生長激素的實驗,雌蕊受粉後除去正在發育著的種子等。
(7)雜交實驗法,如孟德爾發現遺傳定律的植物雜交、測交的實驗,小麥的雜交等。
(8)化學分析法,如番茄和對Ca和Si選擇吸收,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等。
(9)理論分析法,如大、小兩種草履蟲競爭的實驗,植物根向地生長、莖背地生長的實驗,植物向光性實驗等。
(10)模擬實驗法,如滲透作用的實驗裝置,分離定律的模擬實驗等。
上述內容基本上可以包括一般的實驗方法,通過這次復習理解了這些方法,將有助於認識、分析和設計新的實驗內容。此外,上述多數的實驗方法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實驗結論的得出,都是一個邏輯推理的過程,或者說都是一個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的思維推理的過程。因此,在復習中要充分體會和體驗這種過程。可以說,構建實驗的方法體系,為分析、解決、設計新的實驗,以及形成實驗能力,奠定了良好的方法基礎和思維基礎。
3、實驗中常用的一些基本的實驗方法和技術:
熟悉常用的實驗方法和技術,理解每種方法和技術的適用情況並熟練掌握其操作技能,以便在設計實驗時能進行遷移和利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關於光學顯微鏡的使用:[來源:Zxxk.Com]
顯微鏡的取送:①右手握鏡臂;②左手托鏡座;③置於胸前。
顯微鏡的旋轉:①鏡筒朝前,鏡臂朝後;②置於觀察者座位前的桌子上,偏向身體左側,便於左眼向目鏡內觀察;③置於桌子內側,距桌沿5cm左右。
對光:①轉動粗准 焦螺旋,使鏡筒徐徐上升,然後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准通光孔;②用手指轉動遮光器(或片狀光圈),使最大光圈對准通光孔,左眼向目鏡內注視,同時轉動反光鏡,使其朝向光源,使視野內亮度均勻合適。
低倍物鏡的使用:①用手轉動粗准焦螺旋,使鏡筒徐徐下降,同時兩眼從側面注視物鏡鏡頭,當物鏡鏡頭與載物台的玻片相距2~3mm時停止。②用左眼向目鏡內注視(注意右眼應該同時睜著),並轉動粗准焦螺旋,使鏡筒徐徐上升,直到看清物象為止。如果不清楚,可調節細准焦螺旋,至清楚為止。
高倍物鏡的使用:使用高倍物鏡之前,必須先用低倍物鏡找到觀察的物象,並調到視野的正中央,然後轉動轉換器再換高倍鏡。換用高倍鏡後,視野內亮度變暗,因此一般選用較大的光圈並使用反光鏡的凹面,然後調節細准焦螺旋。觀看的物體數目變少,但是體積變大。
反光鏡的使用:反光鏡通常與遮光器(或光圈)配合使用,以調節視野內的亮度。反光鏡有平面和凹面。對光時,如果視野光線太強,則使用反光鏡的平面,如果光線仍舊太強,則同時使用較小的光圈;反之,如果視野內光線較弱,則使用較大的光圈或使用反光鏡的凹面。
鏡頭的擦拭:①用專門的擦鏡紙;②擦鏡頭時,先將擦鏡紙折疊幾次,然後朝一個方向擦,不可來回擦或轉動擦;③如果鏡頭被油污污染,則可在擦鏡紙上滴幾滴二甲苯,然後按上述方法擦拭。
顯微鏡的放大對象:是物體的長和寬,不是面積,更不是體積。
顯微鏡的焦距問題:物鏡離裝片的遠近,准焦螺旋的使用。
顯微鏡使用時物象移動方向:相反,即物象在視野何方,則裝片即向該方向移動。
顯微鏡使用時異物的判斷:目鏡、物鏡或裝片上,通常通過移動玻片(是否在玻片上),轉動目鏡(是否在目鏡上)來判斷,剩下在物鏡鏡上。
實驗後顯微鏡的安置:顯微鏡使用完畢後,應將玻片取嚇,將其機械部分用白紗布擦拭乾凈;轉動轉換器,讓兩個物鏡偏於兩旁;轉動粗准焦螺旋,使鏡筒下降至最低點,將反光鏡豎起,蒙上紅綢布,然後將顯微鏡鎖入箱內。
(2)臨時裝片、切片和塗片的製作:適用於顯微鏡觀察,凡需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生物材料,必須先製成臨時裝片、切片和塗片,如「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中要製作洋蔥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在「生物組織中脂肪的鑒定」中要製作花生種子的切片,在「觀察動物如人體血液中的細胞」中要製作血液的塗片等等。
(3)研磨,過濾:適用於從生物組織中提取物質如酶、色素等,要求學生熟練掌握研磨、過濾的方法,如研磨時要先將生物材料切碎,然後加入摩擦劑(常用二氧化硅)、提取液和其它必要物質,充分研磨之後,往往要進行過濾,以除去渣滓,所用過濾器具則根據需要或根據試題中提供的器材加以選用,如可用濾紙、紗布、脫脂棉、尼龍布等。
(4)解離技術:適用於破壞細胞壁,分散植物細胞,製作臨時裝片。
(5)恆溫技術:適用於有酶參加的生化反應,一般用水浴或恆溫箱,根據題目要求選用。
(6)紙層析技術:適用於溶液中物質的分離。主要步驟包括制備濾紙條、劃濾液細線、層析分離等。
(7)植物葉片生成澱粉的鑒定:適用於光合作用的有關實驗,主要步驟包括飢餓處理、光照、酒精脫色、加碘等。
另外還有根尖培養、幼小動物的飼養、植物必需元素的鑒定、同位素示蹤技術等。
二、教材實驗歸類
(一)顯微觀察類
實驗名稱 細胞的狀態 染色劑 生物材料
觀察DNA.RNA
在細胞中的分布 死細胞 甲基綠
吡羅紅 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觀察線粒體 [來源:學科網][來源:學&科&網][來源:Zxxk.Com] 活細胞 健那綠 [來源:學科網]
觀察細胞的 減數分裂 死細胞 無(為固 定裝片) 蝗蟲精母細胞
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 死細胞 改良苯酚品紅染液 洋蔥根尖細胞
觀察細胞的
有絲分裂 死細胞 龍膽紫(或
醋酸洋紅)
觀察多種
多樣的細胞 活或死細胞
酵母菌細胞、水綿細胞、葉的保衛細胞、魚的紅細胞等
觀察葉綠體 活細胞 蘚類的葉(或菠菜葉、黑藻葉)
觀察植物細胞的
質壁分離與復原 活細胞 紫色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
說明:(1)以上實驗除了「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使用低倍鏡即可外,其餘均需使用高倍鏡。(2)鑒定類實驗中的「脂肪的切片法鑒定」、探究性實驗中的「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變化」都需用顯微鏡觀察。
(二)鑒定類實驗
1.實驗歸類
實驗名稱 鑒定對象 試劑 顏色 生物材料 備注
澱粉的鑒定 澱粉 碘液 藍色 脫色的葉片 無
還原糖的鑒定 還原糖 斐林試劑 磚紅色沉澱 蘋果或梨
的勻漿等 甲乙液現混
現用、水浴
加熱
脂肪的
鑒定 脂肪 蘇丹Ⅲ
(或Ⅳ)
染液 橘黃(或
紅)色 花生種
子切片 需用高倍
鏡觀察
蛋白質
的鑒定 蛋白質 雙縮脲
試劑 紫色 豆漿、稀
蛋清等 先加A液,
後加B液,
搖勻後使用
尿糖的
檢測 葡萄糖 葡萄糖
試紙 有色 水、葡萄
糖溶液、
三份模擬
「尿樣」 無
葉綠體中
色素的提取
和分離 四種色素 提取液:無水乙醇;分離液:層析液 胡蘿卜素:
橙黃色;葉
黃素:黃色;
葉綠素a:
藍綠色;葉
綠素b:黃
綠色 新鮮的綠
葉(如菠
菜葉) 加入二氧化硅是為了研磨得更充分;碳酸鈣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壞
2.注意問題
(1)有關蛋白質的鑒定
①若用蛋清進行蛋白質鑒定時,需將雞蛋清用水稀釋,通常是0.5 m L蛋白液加入5 mL水,攪拌均勻。如果蛋白液稀釋程度不夠,與雙縮脲試劑發生反應後會粘固在試管的內壁上,使反應不容易徹底,並且 試管也不容易刷洗干凈。
②鑒定蛋白質時,向樣液中加入2 mL雙縮脲試劑A搖勻,再向樣液中加入3~4滴雙縮脲試劑B搖勻。其中雙縮脲試劑B不能過量,因為過量的雙縮脲試劑B會與試劑A反應,使溶液呈藍色,從而掩蓋生成的紫色。
(2)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①區分色素提取和分離的原理:色素提取的原理——無水乙醇提取法;色素分離的原理——紙層析法。
②注意事項:a.濾液細線要畫得細且直,以防止色素帶重疊而影響分離效果;待濾液乾燥後要再畫一兩次,目的是積累更多的色素,使分離後的色素帶明顯。b.分離色素時,層析液不能沒及濾液細線,以防止色素溶解於層析液中而無法分離。
(三)調查類實驗
實驗名稱 調查常見的人類遺傳病 土壤中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
調查對象 隨機確定的人群;一定數量的家族 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動物
調查方法 匯總法 用取樣器取樣進行採集
統計方法 發病率=(患病人數/被調查人數)×100% 記名計演算法;目測估計法
注意事項 ①調查時,最好選取群體中發病率較高的單基因遺傳病,如紅綠色盲、白化病等;②調查某種遺傳病的發病率時,要隨機抽樣調查,且要保證調查的群體足夠大 ①取樣時應注意隨機取樣,避免人為心理作用;②動物類群因所取地段不同,可能差異較大;③樣土塑料袋上標明取樣的地點和時間;④不知名的動物標記為「待鑒定XX」;⑤調查的指標是動物種類的豐富度和數量豐富度
(四)探究類實驗
實驗名稱 自變數 因變數 無關變數
通過模擬實驗探究膜的透性 半透膜兩
側溶液的
濃度差 漏斗玻璃管液面的上升高度 半透膜的種類、開始時的液面、溫度等條件
探究溫度對澱粉酶活性的影響 不同溫度
(至少三種) 酶的活性(加碘液後溶液顏色的變化) pH、底物量、酶量、試管的潔凈程度、反應時間、操作程序等
探究pH對過氧化氫酶活性的影響 不同pH
(至少三種) 酶的活性(氣泡的數量或帶火星的衛生香燃燒的猛烈程度) 溫度、底物量、酶量、試管的潔凈程度、反應時間、操作程序等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氧的有無 CO2生成量(澄清石灰水的混濁程度等);酒精的產生(重鉻酸鉀檢測) 葡萄糖溶液、石灰水的量、溫度、pH、錐形瓶的潔凈程度、連接導管的大小等
模擬探究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關系 細胞體積的大小 物質運輸的效率 瓊脂塊的一致性、NaOH溶液的量、浸泡的時間、測量的准確性等
探究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 不同濃度
的生長素
類似物 扦插枝條的生根數量或長度 實驗材料的一致性、激素濃度的准確性、處理時間的一致性等
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數量的動態變化 時間 酵母菌種群數量 培養液的成分、培養條件、空間等
探究水族箱中的群落的演替 時間 群落的演替 水族箱的培養條件和環境等
2.注意問題
1)探究溫度(pH)對酶活性的影響時,必須在達到預設的溫度(pH)的條件下,再讓反應底物與酶接觸,避免在未達到預設的溫度(pH)時反 應底物已與酶接觸發生反應,影響實驗結果。
(2)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時:①新配製的質量分數為5%的葡萄糖溶液先加熱煮沸(殺死裡面的微生物、除去溶液中的空氣),等冷卻(防止高溫殺死酵母菌)後再將食用酵母菌加入;
②酵母菌培養液應封口放置一段時間後,待酵母菌將瓶內的氧氣消耗完,再連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錐形瓶,以保證檢測到的一定是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的CO2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混濁。
(3)探究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
①裝置的設計應有利於觀察,如觀察促進生根的實驗可以用水培法。
②所設組別除不同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處理外,還要增加一組蒸餾水處理的做空白對照。
(4)探究培養液中的酵母菌數量的動態變化
①從試管中吸出培養液進行計數之前,要輕輕震盪幾次,使酵母菌均勻分布,以確保計數准確,減少誤差。
②該探究不需要設置對照,因為隨著時間的延續,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在時間上形成前後自身對照,但要獲得准確的實驗數據,必須重復實驗,求得平均值。
③對於壓在小方格界線上的酵母菌,應只計算相鄰兩邊及其頂角的酵母菌。
④實驗結束後,用試管刷蘸洗滌劑擦洗血球計數板的做法是錯誤的,正確的方法是浸泡和沖洗。
三、實驗題解答思路和基本解題技巧:
1、認真審題——審准實驗目的和原理:
明確驗證的「生物學事實是什麼,」或「生物學事實」的哪一方面;實驗所依據的生 物學(或其它知識)原理是什麼。如「探索酶活性與溫度關系」的實驗原理為澱粉遇碘變藍,澱粉酶可催化澱粉水解為麥芽糖,麥芽糖遇碘不變藍。
2、找出自變數(實驗變數或實驗條件)和因變數(反應變數):
找出自變數(實驗變數或實驗條件)和因變數(反應變數),以及影響本實驗的無關變數,然後構思實驗變數的控制方法和實驗結果的獲得手段。如驗證「CO2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的必需原料」,首先明確該實驗的條件是CO2,結果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影響結果的條件變化應該是CO2的有無兩種情況,那麼對照的設計就應該為空白對照。影響實驗結果的無關變數有溫度、pH、實驗用植物的生長狀況、飢餓處理的環境、吸收CO2的NaOH的量及濃度等因素,這些無關變數中任何一種因素的不恰當處理都會影響實驗結果的准確性和真實性,因此實驗中必須嚴格控制無關變數,做到平衡和消除無關變數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常常採用對照的方法——即在保證各實驗組和對照組的無關變數相同的條件下,觀察實驗變數(實驗條件)的不同情況對反應變數(實驗結果)的影響。
3、實驗對象和實驗條件:
實驗所用的生物學材料,如光合作用所用的葉片、驗證質壁分離所用的成熟植物細胞、鑒定脂肪所用的花生種子等。
實驗條件是完成這一實驗所必需的理化條件及生物學處理方法,如光照、溫度、pH、酶、緩沖劑、離心等。
4、設計實驗方法和步驟:
這一環節要遵循科學性原則、可操作性原則、設計對照原則、單一變數原則、可重復性原則,使實驗有可信度和說服力。
注意:①後面步驟中要用到的東西,如果題目沒有給出,則必須在前面的步驟中准備好,如實驗中要用蔗糖液,而題目中只給出蔗糖,我們就要先配製好蔗糖液;②題目中如果已經給好(如給的是配好的試劑),則不能再配製了。
5、預測實驗結果或分析實驗結果:
二者是有區別的:①預測實驗結果——根據實驗原理和事物間的相互關系,進行理性分析,從而預先猜測可能是什麼樣的結果、有幾種結果可能性,都要事先預測到;②分析實驗結果——是從結果出發去尋找事物間的相互關系,或者推導出一般性的結論或規律等。它是分析應有的實驗結果,對意料之外的結果乃至失敗的情況作出恰當的分析和推論。
二者是相反的兩個過程:因此解決此類問題時要根據題意注意用詞的科學性和准確規范性。當然無論是預測實驗結果還是分析實驗結果,都要既考慮最後的結果,也要考慮中間步驟的結果。
6、注意事項和補救措施:
實驗中若要使用有毒物質,應怎麼使用?加熱酒精應採用水浴法隔水加熱。一旦燃燒怎麼辦?這些注意事項都應該在實驗前有所准備,這些方面常常需要相關學科實驗能力的滲透。
實驗完畢後如果時間容許,還應該從以下方面來回顧回顧:
①實驗原理及方法是否符合題 目要求(正確性 );
②實驗步驟是否科學,有無少做了步驟或順序顛倒的現象;
③有無充分利用實驗條件或超出題目給的實驗條件;
④有無設置對照(參照系)或可能造成誤差;
⑤有無更為簡單的實驗方案——創新實驗得分;
⑥實驗是否具有偶然性——是否符合可重復性原則;
⑦實驗能否順利完成;
⑧實驗的安全性如何。
四、設計型實驗題:
由於高考側重於對實驗能力的考查,設計型實驗題是近幾年高考的一個熱點。因此,我們對實驗的復習,應該立足於對基本實驗方法、實驗技能、實驗思維的強化和鞏固著手,培養我們的實驗分析、實驗改錯、實驗設計等實驗能力。
所謂設計型實驗題——就是要求考生設計實驗原理,選擇實驗器材,安排實驗步驟,設計數據處理的方法及分析實驗現象。包括設計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步驟、設計實驗改進方法等。主要 考查我們是否理解實驗原理和會分析實驗結果,是否具有靈活運用實驗知識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景下遷移知識的能力。
1、生物學實驗的一般程序:
一個完整的生物學實驗包括以下七個基本步驟:
(1)實驗名稱、目的:指出是什麼實驗,明確實驗要解決什麼問題。
(2)假設:是「可能會怎麼樣」,對可見現象提出一種可檢測的解釋。具體為:
(3)預期:在檢測提出的假設以前,先提出實驗的預期結果(一個或幾個假定的結果),若預測沒有實現,則說明假設 不成立;若預測得到實現,則假設成立。
(4)實施實驗過程:根據實驗目的和提出的假設,來設計實驗的具體方法步驟,並按設計的方案進行操作。
(5)觀察和收集數據:客觀如實地觀察、記錄實驗的現象,得出實驗結果,並通過一定方式將實驗結果呈現出來。
(6)分析、推論:對記錄的數據(包括現象、結果)進行整理分析,進行推導得出結論。
(7)交流:寫出實驗報告。
2、生物學實驗設計的要求:
(1)在實驗設計之前,應掌握所研究問題的性質,具備必要的理論知識和基本的實驗技能和技術。
(2)要有明確的實驗目的,根據目的確定研究內容。
(3)實驗設計要科學合理,注意設計合適的實驗變數,控制其他變數,盡量減少實驗誤差,確保實驗得出明確的結果。
(4)設計實驗要注意設置對照,適當增加重復,保證實驗的准確性。
(5)實驗取樣要注意典型性和代表性。
(6)實驗設計要考慮運用統計學進行分析的可能性。分析的樣本要有一定的數量,使所得數據具有代表性和可靠性。
㈧ 怎樣做好生物探究實驗題
實驗題
會分幾個類型
探究
和驗證
探究是不知道結果
通過控制變數
並與對照組對照得出結論
驗證
是知道結論
設計實驗步驟去驗證他
兩種實驗題
多是利用控制變數解題
設置好對照組
是有一定的規律性的
㈨ 生物做題方法和技巧初中
認真審題。審題是閱讀題干、弄清題意的過程。准確、充分感知題目信息是正確解題的關鍵。
審題一般分為兩步:一是准確挖掘已知條件,二是分析已知條件的內涵,全面准確地找到題干中的已知條件。在審題時要盡量做到穩、准、慢,盡量挖掘一切對解題有效的信息,尤其是注意哪些關鍵性和限制性的文字,避免解題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建立試題與教材知識間的聯系。生物簡答題的命題仍然是以基礎知識的考查為主,著重體現「題在書外,理在書中」的命題思想。解題時要以問題為中心,以教材基礎知識為依據,將所學知識與試題要求准確鏈接,並進行重組整合。
准確作答。作答時首先要寫答題提綱,理清答案要點和步驟,然後再根據理清的思路把答案要點用生物學術語完整、准確地書寫出來。答題時要做到層次清晰、邏輯嚴密、語言規范、文字工整、卷面整潔。
掌握生物學基礎知識。深入理解和靈活運用生物學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是培養科學思維方法、完成探究性實驗的基礎。
生物應試方面有一些挺管用的方法,比如針對剛才讀不懂題的問題,可以找自變數、應變數;針對答非所問的情況,就一定要做大題的答案要麼就用書本的原話,要麼就是題干。
第二個,生物答題的范圍,很多學生答的要麼過大,要麼過小,盡量答到最小范圍,一定要答准、答精細。另外一個答題,馬虎的問題。尤其讓你選正確的還是選錯誤的,往往就會出問題。
這里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ABCD四個選項,你在他們四個後面打勾或叉,讓你選正確的話,你就不會選錯誤的。
㈩ 求高中生物實驗題訓練和生物實驗的有關分析思路和知識點
高中生物合集網路網盤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提取碼:1234
簡介:高中生物優質資料下載,包括:試題試卷、課件、教材、視頻、各大名師網校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