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人員傾向性的工作分析方法有哪些

人員傾向性的工作分析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13 11:12:39

① 工作分析的方法可分成哪些類型

工作分析的方法分類,依照不同的標准有不同的形式。依照功用劃分,有基本方法與非基本方法;按照分析內容的確定程度劃分,有結構性分析方法與非結構性分析方法;依據對象劃分,有任務分析、人員分析與方法分析;依照基本方式劃分,有觀察法、寫實法及調查法等。

(1)人員傾向性的工作分析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工作分析是一項巨大而復雜的基礎性工作,是在對企業一切問題進行深刻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它所產生的結果可以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組織設計、招聘錄用、績效管理、人力資源規劃、員工培訓、薪酬設計等多個領域應用,就工作分析的作用而言,工作分析可以分為三個層次進行:

首先,基於對企業的使命進行分解,即企業的業務流程、職能分解所涉及的各項工作的種類和屬性進行的分析。

其次,在組織結構與部門職能確定後,根據「魚骨圖」的模型分解部門職責形成不同的工作崗位,然後針對具體崗位的任職資格、工作范圍、工作條件、許可權以及任職者所應具備的知識技能和生理、心理上的要求所進行的分析。

第三,也是工作分析的最後一個層次,就是針對某項具體的操作過程、步驟所進行的分析,它的主要目的在於分解具體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使之形成一種定勢、一種規范或章程。

② 人力資源管理職務分析的策略和方法有哪些

職務分析又叫工作分析,常用的方法有這樣幾種:
1、訪談法。工作分析人員就某一職務或者職位面對面地詢問該職位的任職者、對工作較為熟悉的直接主管人員、與該職位工作聯系比較密切的工作人員、任職者的下屬等對工作的意見和看法。包括個人訪談法和小組訪談法。這種方法能提供標准與非標准工作信息,也能提供身體和精神方面的信息。
2、觀察法。工作分析人員直接對員工工作的全過程進行觀察。直接觀察適用於工作周期很短的職務。如保潔員,他的工作基本上是以一天為一個周期,工作分析人員可以一整天跟隨著保潔員進行直接工作觀察。
3、問卷調查法。問卷調查法是工作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具體來說,是根據工作分析的目的、內容等由有關人員事先設計一套工作分析調查問卷,由被調查者填寫,也可由工作分析人員填寫,最後再將問卷加以歸納分析,從中找出有代表性的回答,形成對工作分析的描述信息。問卷調查法的關鍵是問卷設計,主要有開放式和封閉式兩種形式。
4、工作日誌法。工作日誌法是指任職者按照時間順序由操作者詳細記錄下自己一天或連續幾天內的工作內容和工作過程,然後經過工作分析人員的歸納、提煉,獲取所需工作信息的一種工作分析方法,通過填寫表格,提供有關工作的內容、程序和方法,工作的職責和許可權,工作關系以及所需時間等信息。
5、關鍵事件法。關鍵事件法是通過管理人員、員工或熟悉其他工作的員工,記錄工作行為中的關鍵事件(指使工作成功或失敗、盈利或虧損、高效或低產等的行為特徵或事件),然後對它們進行分類,總結出工作中的關鍵特徵和行為要求並進行登記記錄的方法。
6、另外還有其他方法:如,技術會議法(專家討論法);活動記錄法 ;設計信息法;檔案資料法;任務調查表法 ;工作實踐法。

③ 員工工作量分析方法有哪些

一、人力資源的需求預測
人力資源的需求預測就是估計組織未來需要多少員工,需要什麼類型的員工。因此,人力資源的需求預測應該以組織的目標為基礎,既要考慮現行的組織結構,生產率水平等因素,又要預見到未來由於組織目標調整而導致的一系列變化,如組織結構的調整,產品結構的改變,生產工藝的改進,新技術的採用等,以及由此而產生的人力資源需求在數量和技能兩方面的變化。
1。經理判斷法
經理判斷法是最常用的預測方法之一。這種方法要求經理們坐下來認真分析他們未來一段時期的工作量或業務量,然後確定他們需要多少人員。經理判斷法有兩種形式:「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
採用「自下而上」的形式預測人力資源需求時,由一線經理提交人力資源需求預測方案,上級管理部門審批。
在許多時候,也可以採用「自上而下」的形式,由最高管理層預測公司及其各部門人力資源的需求情況,人事部門參與討論,提出建議。預測結果要與部門經理討論,並徵得部門經理的同意。
最好的預測方法是將「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兩種形式結合起來。由最高管理層為部門經理准備一個人力資源規劃指南,該指南明確了公司未來經營活動的基本設想,以及預期所要實現的目標。部門經理根據規劃指南對本部門的人力資源需求進行預測,人事部門要為業務部門的人力資源需求預測提供咨詢和幫助。同時,人事部門要對公司整體的人力資源需求進行預測。由主要部門負責人組成的人力資源規劃小組對業務部門和人事部門的需求預測報告進行審核和協調,將修改後的人力資源需求預測報告提交最高管理層審批。
2。趨勢分析法
趨勢分析法是利用過去的員工人數預測未來人力資源的需求。採用這種方法的關鍵是選擇一個對員工人數有重要影響的預測變數,最常用的預測變數為銷售量。銷售量與員工人數之間的關系為正相關。如圖2-4所顯示, 橫軸表示銷售量, 縱軸表示實際需要的員工人數。當銷售量增加時, 員工人數也隨之增加。利用這種方法,經理們可以近似估計不同銷售量時所需的員工數量。
隨著計算機的廣泛使用,人力資源經理們有了一個重要的預測工具----回歸分析法。由於公司業務量的變化與員工數量的變化成正比,所以,回歸分析法成為最常使用的預測方法。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員工數量是由多個因素決定的,因此可以考慮採用多元回歸進行預測。
3。工作分析法
工作分析法使用的前提是完成一項工作所需的時間和所需的人員數量是可以測定的。在生產企業中應用這種方法時首先要確定企業計劃的生產量或者每個部門的任務量,然後根據直接生產工人的標准工時和每個工人每年正常的工作時間計算所需的直接工人數量。
這種方法和下面將要介紹的比例分析法結合使用可以計算所需的間接生產人員的數量。
4。比例分析法
比例分析法是通過分析過去直接生產人員和間接生產人員的比例,並且在考慮未來組織或生產方式可能變化的基礎上,預測未來直接生產人員與間接生產人員的比例。當採用工作分析法確定了直接生產人員所需數量後,可利用比例分析法確定間接生產人員所需的數量。
二、人力資源的供給預測
人力資源需求預測只是人力資源規劃的一個方面,通過需求預測組織可以了解到未來某個時期為實現其目標所需的人員數量和人員技能要求。除此之外,組織還需要了解能夠獲得多少所需的人員,從何渠道獲得這些人員。人力資源供給預測就是測定組織可能從其內部和外部獲得人力資源的數量,它應以對組織現有人員狀況分析為基礎,同時要考慮組織內部人員的流動狀況,了解有多少員工仍然留在現在崗位上,有多少員工因崗位輪換、晉升、降級離開現在崗位到新崗位工作,有多少員工因退休、調離、辭職或解僱等原因離開組織。
1。現有人員狀況分析
對現有人員進行分析是人力資源供給預測的基礎。分析現有人員狀況時可以根據人力資源信息系統或人員檔案所收集的信息,按不同要求,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例如,分析員工的年齡結構可以發現組織是否存在著年齡老化或短期內會出現退休高峰等問題;對員工的工齡結構進行分析有助於了解員工的流失狀況和留存狀況;對現有人員的技能和工作業績進行分析便於了解哪些員工具有發展潛力?具有何種發展潛力?是否可能成為管理梯隊的成員?未來可能晉升的位置是什麼?除此之外,還可以根據需要對組織的管理人員與非管理人員的比例、技術工人與非技術工人的比例,直接生產人員與間接生產人員的比例、生產人員與行政人員的比例等進行分析,以便了解組織的專業結構、不同人員的比例結構等。技能清單是分析現有人員狀況的有效方法。
2。員工流失分析
員工流失是造成組織人員供給不足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對人力資源供給進行預測時員工流失分析是不容忽視的因素。員工流失分析可以藉助一系列指標來進行。
(1)員工流失率分析
員工流失率分析的目的在於掌握員工流失的數量, 分析員工流失的原因,以便及時採用措施。
員工流失率=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離開組織的員工人數÷同一時期平均的員工人數×100%
該指標計算方便且便於理解,所以被廣泛使用。但這一指標有時也容易產生誤導。假定某公司有100人,該公司一年的員工流失率為3%,根據員工流失率計算公式預測第二年將有3人可能會離開公司,這意味著公司可能會出現了3個工作空位。但如果仔細分析後發現3%的員工流失率是由公司一小部分人員的頻繁流失造成的,比如說程序員這一崗位一年中3人離開公司。雖然流失率仍然是3%,但實際的工作空位只有一個。
所以在利用員工流失率進行分析時,既要從公司角度計算總的員工流失率,又要按部門、專業、職務、崗位級別等分別計算流失率,這樣才有助於了解員工流失的真正情況,分析員工流失原因。
(2)員工服務年限分析
有些公司在對員工流失情況進行分析後發現,在離開公司的員工中,他們服務年限的分布是不均衡的。通常而言,員工流失的高峰發生在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發生在員工加入組織的初期。員工在加入組織前對組織有一個期望或一個理想模式,進入組織以後可能會感到現實的組織與他的期望是不一樣的,或者他對組織文化或工作不適應,在這種情況下,員工會很快離開組織。此後會出現一段相對穩定階段。第二個離職高峰期通常會發生在服務年限4年左右。經過幾年的工作,員工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 同時他們對原有工作產生厭煩情緒。如果這個階段組織不能激發起員工新的工作熱情,或者員工看不到職業發展機會,他們會很快離開。員工服務年限分析既可以為員工流失分析提供補充信息,又可以為員工發展提供有益信息。 圖3-5表示了員工服務年限與流失率之間的關系。

(3)員工留存率分析
員工留存率分析也是員工流失分析的一個重要指標。它是計算經過一定時期後仍然留在公司的員工人數占期初員工人數的比率。比如公司期初有10名程序員,兩年後留在公司的有7名,則兩年留存率為70%。五年後仍留在公司的有4人,五年留存率為40%。通過留存率計算公司可以了解若干年後有多少員工仍留在公司,有多少員工已離開公司。
3。組織內部員工流動分析
組織內部的崗位輪換、晉升或降級是管理工作的需要,也是員工發展的需要。因崗位輪換、晉升或降級而導致的組織內部人員的變動往往會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如公司財務總監退休,財務部的財務經理被提升到財務總監的位置,一位會計師提升為財務經理,等等。由於財務總監一人退休,產生了一系列的崗位空缺:財務總監、財務經理、會計師……組織內部員工的流動既是組織人力資源供給的內部來源,又會產生新的崗位空缺。很多企業通過管理人員梯隊計劃、退休計劃和崗位輪換計劃了解掌握組織內部員工的流動情況,發現工作空缺,為人力資源供給預測提供信息。
轉換矩陣是進行組織內部員工流動分析常用的一種方法。該方法的基本思路是找出過去人事變動規律,以此推斷未來人力資源變化的趨勢。轉換矩陣描述了組織中員工的流入、流出和內部流動的整體形式,為預測內部人力資源供給提供了依據。
轉換矩陣分析的第一步是做一個人員變動矩陣表。表中每一個因素表示從一個時期到另一個時期人員變動的歷史平均百分比。 通常以5~10年為周期來估算年平均百分比。周期越長,百分比的精確度越高。將計劃期初每個工作的員工數量與該工作員工變動概率相乘,然後縱向相加就可以得到組織內部未來勞動力的凈供給量。
在任何一年裡,80%的合夥人仍然留在組織中,20%的合夥人離開;經理人員中10%的人得以提升,70%的人留在組織中,20%的人員離開。從表2-3看出,原有的40個合夥人中有8人可能離職, 從經理人員中能夠提升8人為合夥人,合夥人總量仍為40人。 而原有的80名經理人員,8人得以提升,16人離職,預計能夠有6人由高級會計師提升為經理,經理人員預計的數量為62人。
轉換矩陣法已經被許多公司所採用,但是轉換矩陣中的概率與實際情況可能會有差距。特別是現在,快速變化的環境和人才競爭的加劇,使員工流動速度加快。所以應用轉換矩陣法時需要考慮其他相關因素。
4、人力資源供給渠道分析
人力資源供給預測的任務一是了解組織能獲得多少所需的人力資源,二是了解從何渠道獲得這些人員。供給渠道分析提供了第二方面的信息。
人力資源供給主要有兩個途徑:組織的內部供給和組織的外部供給。當組織出現工作崗位空缺時可以首先考慮是否能夠通過崗位輪換、晉升等方式從組織內部填補崗位空缺。當組織內部無法滿足或無法全部滿足崗位空缺所產生的人力資源需求時,就必須通過外部供給渠道來解決。
然而在很多情況下,及時發現並僱傭到優秀員工並非易事。如隨著全球it業的迅速發展,it人才供不應求。據美國信息技術協會報告,在2000年新創造的160萬個it工作機會中,有83萬個職位將會空缺。 澳大利亞有關機構預測2000年缺乏3萬個it專業人才。由於it專業人才的短缺, 人才爭奪也達到白熱化。不僅各公司、各企業在人才爭奪時用盡招數,各國也制定了吸引人才的相應政策,如美國和德國推出綠卡計劃。因此,在對人力資源供給進行預測時,必須對勞動力市場供給有個清醒的判斷。

④ 2.在進行工作分析時,有哪些基本方法可以採用在選擇方法時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摘要 (1)問卷法

⑤ .簡述工作分析的典型方法有哪些(10.00分)

所謂的工作分析,也就是工作分析的人他們會通過一些科學的辦法,對工作崗位的情況啊,要求啊,職責等等做出描述說明,為組織作出發展戰略,規劃,以及為其他管理行為提供基本依據的一種管理活動。
什麼意思呢,簡單的來講,通過工作分析,可以幫助我們制定出公司的年度計劃,還有一些員工的培訓方案,還有就是通過工作分析然後根據崗位情況制定出員工的績效和薪酬,甚至是招聘等等。
我們工作當中有人就遇到過一些分析不當的情況,比如,有的人工作忙成狗,又費腦子又費體力,周末還天天加班。可是他的工資和同行業的其他公司職員相比,要低很多,而且年終獎金啊還有平時的績效也很低,這種情況要不是公司的HR沒計算好,要麼很有可能就是得罪HR了。
所以為了要確保咱們工作分析的結果公平公開和公正!運用科學的方法才是王道。

⑥ 工作分析的方法有哪些如何應用

職務分析又叫工作分析,常用的方法有這樣幾種:1、訪談法。工作分析人員就某一職務或者職位面對面地詢問該職位的任職者、對工作較為熟悉的直接主管人員、與該職位工作聯系比較密切的工作人員、任職者的下屬等對工作的意見和看法。包括個人訪談法和小組訪談法。這種方法能提供標准與非標准工作信息,也能提供身體和精神方面的信息。2、觀察法。工作分析人員直接對員工工作的全過程進行觀察。直接觀察適用於工作周期很短的職務。如保潔員,他的工作基本上是以一天為一個周期,工作分析人員可以一整天跟隨著保潔員進行直接工作觀察。3、問卷調查法。問卷調查法是工作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具體來說,是根據工作分析的目的、內容等由有關人員事先設計一套工作分析調查問卷,由被調查者填寫,也可由工作分析人員填寫,最後再將問卷加以歸納分析,從中找出有代表性的回答,形成對工作分析的描述信息。問卷調查法的關鍵是問卷設計,主要有開放式和封閉式兩種形式。4、工作日誌法。工作日誌法是指任職者按照時間順序由操作者詳細記錄下自己一天或連續幾天內的工作內容和工作過程,然後經過工作分析人員的歸納、提煉,獲取所需工作信息的一種工作分析方法,通過填寫表格,提供有關工作的內容、程序和方法,工作的職責和許可權,工作關系以及所需時間等信息。5、關鍵事件法。關鍵事件法是通過管理人員、員工或熟悉其他工作的員工,記錄工作行為中的關鍵事件(指使工作成功或失敗、盈利或虧損、高效或低產等的行為特徵或事件),然後對它們進行分類,總結出工作中的關鍵特徵和行為要求並進行登記記錄的方法。6、另外還有其他方法:如,技術會議法(專家討論法);活動記錄法;設計信息法;檔案資料法;任務調查表法;工作實踐法。

⑦ 工作分析的方法

1、觀察法

觀察法是工作人員在不影響被觀察人員正常工作的條件下,通過觀察將有關的工作內容、方法、程序、設備、工作環境等信息記錄下來,最後將取得的信息歸納整理為適合使用的結果的過程。

2、訪談法

訪談法是訪談人員就某一崗位與訪談對象,按事先擬定好的訪談提綱進行交流和討論。訪談對象包括:該職位的任職者、對工作較為熟悉的直接主管人員、與該職位工作聯系比較密切的工作人員、任職者的下屬。為了保證訪談效果,一般要事先設計訪談提綱,事先交給訪談者准備。

3、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是根據工作分析的目的、內容等事先設計一套調查問卷,由被調查者填寫,再將問卷加以匯總,從中找出有代表性的回答,形成對工作分析的描述信息。問卷調查法是工作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問卷調查法的關鍵是問卷設計,主要有開放式和封閉式兩種形式。

4、工作日誌法

工作日誌法是指任職者按照時間順序詳細記錄下來自己的工作內容和工作過程,然後經過工作分析人員的歸納、提煉,獲取所需工作信息的一種工作分析方法,又稱工作活動記錄表。根據不同的工作分析目的,需要設計不同的「工作日誌」格式,這種格式常常以特定的表格體現。

(7)人員傾向性的工作分析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觀察法的優點是:取得的信息比較客觀和正確。但它要求觀察者有足夠的實際操作經驗;主要用於標准化的、周期短的以體力活動為主的工作,不適用於工作循環周期長的、以智力活動為主的工作;不能得到有關任職者資格要求的信息。觀察法常與訪談法同時使用。

訪談法通常用於工作分析人員不能實際參與觀察的工作,其優點是既可以得到標准化工作信息,又可以獲得非標准化工作的信息;既可以獲得體力工作的信息,又可以獲得腦力工作的信息。

同時可以獲取其他方法無法獲取的信息,比如工作經驗、任職資格等,尤其適合對文字理解有困難的人。其不足之處是被訪談者對訪談的動機往往持懷疑態度,回答問題是有所保留,信息有可能會被扭曲。

⑧ 工作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所謂的工作分析,也就是工作分析的人他們會通過一些科學的辦法,對工作崗位的情況啊,要求啊,職責等等做出描述說明,為組織作出發展戰略,規劃,以及為其他管理行為提供基本依據的一種管理活動。

什麼意思呢,簡單的來講,通過工作分析,可以幫助我們制定出公司的年度計劃,還有一些員工的培訓方案,還有就是通過工作分析然後根據崗位情況制定出員工的績效和薪酬,甚至是招聘等等。

我們工作當中有人就遇到過一些分析不當的情況,比如,有的人工作忙成狗,又費腦子又費體力,周末還天天加班。可是他的工資和同行業的其他公司職員相比,要低很多,而且年終獎金啊還有平時的績效也很低,這種情況要不是公司的HR沒計算好,要麼很有可能就是得罪HR了。

所以為了要確保咱們工作分析的結果公平公開和公正!運用科學的方法才是王道。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觀察了,我就靜靜地在旁邊看著你工作。可是誰喜歡被這樣看著呢,總覺得是有人在監視我,總有刁民想要害朕!這種方法雖然客觀,也比較准確,但是,如果我是體力工作者,你是可以直接看到我的工作情況的,可是腦力工作者就比較麻煩了,你怎麼觀察得到我腦子里在想些什麼工作內容呢?人心都還隔著一個肚皮,何況我的腦子里還有骨頭。所以觀察這種方式,對腦力工作者不太適用。

有一種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嘮嗑,咱們面對面訪談。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人物訪談,特別是那種高層訪談,面對面訪談的好處呢就是我可以把控全場,節奏由我控制,而且兩個人在對話當中很有可能就會通過你的言談舉止得到一些別的我們平常很難觀察到的信息。但是啊,我們都知道電視節目里的訪談一般都是有備稿的,要被采訪的人一般都會准備准備要回答的哪些問題。同樣的我們這種訪談方式呢,也是可以准備的,或者說你問我的問題我可以用別的方式回答你,或者不想回答我就編謊話忽悠你。可見這種訪談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是有信息失真的可能性的。

第三種方式是做問卷調查,雖然這種方式應用的范圍廣,但是費時費力又費錢。

最後一個方法叫做工作日誌法,這是我個人覺得性價比最好的一種方式,說他好的原因是因為從某些角度來講他可以偷懶。員工連續一段時間寫好每天的工作日報日誌交給我,我再來分析就OK啦,很省心嘛。不僅信息可靠而且對於那些復雜的工作也很適用。不過不好的就是這種方法呢需要監管著,還要事先對員工培訓,不然每個人都寫得五花八門的,張三少一點這個內容,李四少一點那個內容,這樣不僅偷不了懶了還增加了麻煩是不是。

工作分析完畢,就能夠得到對工作的描述了。拿我自己來做例子,我的工作就是對本科專業知識的考點做成音頻的形式分享給大家聽。這一系列的描述,是我工作基礎的部分。我們一般在找工作的時候都會看看人家公司也的對工作的任職要求,比如幾年得工作經驗啊,專科及以上學歷本科及以上學歷啊這些東西,實際上就是這個工作得任職資格也就是工作規范。

可能你會好奇,為什麼這些要求我都達到了可就是沒有要我呢,同一份工作往往會有比你更厲害的人來參加競爭,你是本科生,可能人家是研究生。而這個任職資格里說到的那些要求,指的其實是針對工作本身的最低要求。

那本期的內容就是這樣了,我們今天講了關於人力資源為什麼要進行工作分析,工作分析的方法,工作描述和工作規范。這些考點都是有在節目里提到的,光聽不行,你們還要記住哦。我們檢驗下,現在你們閉上眼睛,想想工作分析當中我講了哪四種方法呢?

耳濡目染才是最高效的學習方式!

⑨ 工作崗位分析的工作崗位分析的步驟

一般來說,工作崗位分析由目標選擇與組織、方案設計、信息收集分析、結果表達、結果運用和運行控制等相互聯系的六個階段構成。
1、目標選擇與組織
在目標選擇與組織階段,主要解決以下問題:選定工作系統;確定取得工作信息的使用目的;確定信息收集的類別和范圍;選擇工作崗位分析人員;建立工作崗位分析的組織系統;制定工作崗位分析的規范用語;等等。
2、方案設計方法
觀察法。主要是通過獨立的第三者對工作行為進行直接觀察,以收集有關工作活動內工作時間消耗的分布狀況、人與工作之間的相互作用、工作之間的相互關系、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工作行為以及工作的環境和條件等。
座談法。運用座談的方法收集信息,也是一種常用的方法。由於座談法可以對座談對象進行積極的引導,並通過追加提問弄清一些工作的細節,因此備受工作崗位分析人員的青睞。為了確保所提取信息的質量,座談也應該具有結構性,確定所收集信息的范圍,擬訂詳細的問話提綱。在座談時,要說明所提問題與目的之間的關系,記錄座談者的反應並判斷談話的效果。
問卷法。就是把所要收集的信息以問題的形式提出並交給工作執行者回答,然後再從中提取工作信息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適用范圍廣,但僅限於有一定文字理解能力的受訪者。問卷法成功的關鍵在於問卷的設計和填寫問卷的質量。
工作日誌法。工作日誌法的主要功能在於確定有關工作的活動內容、工作的程序和工作的職責和許可權、工作時間消耗的分布狀況以及工作關系等方面的信息。這種方法一般能在短時間內了解有關工作的大量信息,具有很高的客觀性。適用於管理職位的信息收集分析。工作崗位分析的系統方法。這種方法是集信息提取、信息分析和信息綜合為一體的現代化工作崗位分析方法。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工作傾向性的工作崗位分析系統,一種是人員傾向性的工作崗位分析系統。工作傾向性的分析系統是把工作崗位分析的對象直接指向工作本身,而不考慮工作執行人員的行為特點。這種方法從工作的任務結構和活動內容出發,研究工作的職責許可權、工作的規范、報酬因素、工作的執行標准以及工作的任職資格,適用於以體力勞動為主或熟練性的工作和職務。人員傾向性的工作崗位分析系統,把分析的重點放在工作執行者身上,將那些優秀員工的共同特徵提取出來,並以此確定工作的任職資格、考核標准以及其他管理所需的信息。我國目前還沒有自己的工作崗位分析系統,只能藉助西方發達國家的資料。
3、信息收集分析
這個階段的主要工作由兩種相關的活動構成:一是收集信息,二是分析信息。
1)收集信息。信息的收集內容十分廣泛,一般情況下有以下內容:工作內容、工作的職責、有關的知識、精神方面的機能、靈巧正確程度、經驗、適應的年齡、所需的教育程度、技能的要求、學習(學徒)要求、與其他工作的聯系、作業時的身體姿態、作業環境、作業對人身體的影響、所需的特殊品質、勞動強度等。
2)分析信息。信息分析工作包括工作名稱分析、工作規范分析、工作環境分析、任職資格分析等四個方面。工作名稱分析解決工作名稱標准化問題。工作名稱分析包括兩方面,一方面要使工作名稱能准確反映工作的性質、內容和目的;另一方面要美化工作名稱,使工作崗位有一定的吸引力。工作規范分析的主要內容包括工作任務分析、工作職責分析、工作關系分析和勞動強度分析等。工作環境分析包括工作的物理環境分析和工作的心理環境分析等。任職資格分析包括必備知識分析、必備經驗分析和必備心理素質分析等三個方面。
4、結果表達
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將前階段分析的結果用文字表達出來製作成管理文件。工作崗位分析的文件有工作說明書、工作執行標准、報酬文件、工作族文件等幾類。
1)工作說明書。由工作規范和工作者說明書構成,是工作崗位分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文件。工作崗位分析的文件是由工作的識別項目、工作概要、工作的環境和條件構成。工作者說明書主要描述工作執行者的任職資格,一般由所需的知識、經驗、技能以及對基本心理能力的要求程度等內容組成.
2)工作執行標准。是用來考核、指導、監督員工工作執行的基礎性文件。它與工作說明書不同的是內容更為細致、更具有操作性。主要由工作要領、考核要素、評價基準、監督要點、指導要點等內容構成,是常用的管理文件。
3)報酬文件。是確定工作等級和薪資標準的基礎文件,是實現公平分配的基礎。這個文件記錄了工作的報酬特徵,把每個崗位報酬要素的評價等級詳細表達出來。
4)工作族文件。實際上是一種分類文件。它把工作性質大致相同,所需員工素質大致相同的工作歸並為一組,以便工作的調換。在同一個工作族裡,由於工作人員的任職資格大致相同,因此調換工作不會影響效率,同時也解決了員工長期從事某一工作時出現的單調感覺。
5、結果運用
這一階段的主要內容有兩項:一是製作各種具體應用文件,二是培訓文件使用者。製作應用文件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工作崗位分析結果的使用。應用性文件可以根據管理需要製作。例如用於人員選聘的錄用文件,用於人員培訓的文件,用於人員發展的晉升文件等。培訓文件使用者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不但各級管理者要懂得如何使用文件,而且工作的執行人員也要了解工作說明書的內容,以便自我控制。
6、運行控制
控制活動貫穿於整個工作崗位分析過程,以便隨時糾正出現的各種偏差,特別是在執行過程中由於理解不準確或執行不得力的時候,控制就非常重要了。此外,當工作的主要內容發生變化時,要及時修改相關文件的內容,確保文件的適用性。

閱讀全文

與人員傾向性的工作分析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球的研究和方法 瀏覽:561
有什麼方法清理鼻腔 瀏覽:934
兒童床怎麼安裝方法 瀏覽:602
線盒子的連接方法 瀏覽:63
臨床常用的促凝和抗凝方法 瀏覽:662
功率因數測量方法 瀏覽:4
co2坡口加工方法主要有哪些 瀏覽:302
普通床組裝方法步驟圖片 瀏覽:545
科目一考試有沒有簡便方法 瀏覽:683
不銹鋼檯面的連接方法 瀏覽:349
兩塊鐵板連接方法視頻 瀏覽:400
代號龍正確安裝方法 瀏覽:884
下山練武的最佳方法 瀏覽:975
茶壺的製作方法簡單易學 瀏覽:953
異氰酸酯二聚體檢測方法 瀏覽:520
控制感染最簡單的有效方法 瀏覽:272
公差測量有幾種測量方法 瀏覽:475
績效考核的內容和方法有哪些 瀏覽:21
最簡單的技術升壓方法 瀏覽:526
民航商業方法類知識產權有哪些 瀏覽: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