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培養英語思維
如何培養我們的英語思維,我覺得首先需要培養我們的英語思考邏輯。
這樣練習會有幾種結果
1.你可以直接聯想出它的英語表述。
2.你想不出來但是你要用英文去翻譯英語
3.你壓根不知道他的英語是什麼
如果你是後面兩者的話呢,可以去查下字典,並且進行反復練習,你就可以第一眼就能直接反應出它的英語表述。這個聯系會讓你對實際物品或是抽象概念轉換成英文這樣的過程更加得順暢。漸漸的就會變成是一個自然而然的反應。
㈡ 怎麼樣才能有英語思維
以游泳舉例如下:
在水中泡幾日,感受感受,嗆了幾口水,慢慢的感知、理解了、學會了游泳。
找個游泳教練,在游泳教練的指導下,學習游泳的知識技能後,在經過一定的練習,學會了游泳。
建立自己的英語思維也是如此:
把你丟在原生態英語環境中,不斷的和英語母語者互動,感知、理解、糾正自己的英語。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即父母看護式的英語語言學習,就像小孩學說話,父母不斷的教,不斷的糾正,從而讓你繼承了他們的語言思維。
2. 系統學習英語語法。 英語語法即英語語言的規律。真正理解、學透了英語語法,宏觀上建立起完整系統的語法全景圖,微觀上理解英語時態、語態、語氣的細膩思維,在通過大量的練習實踐後,也就建立起了自己的英語思維。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語法中涉及英語思維,單詞也有英語思維,就好比很多漢字,蘊含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只有做到以一當十,才算真正的掌握一個單詞。
㈢ 到底怎麼訓練才能學會用英文思考
首先要有英語思維,聽到英語的第一反應不是翻譯它,而是能夠理解他的意思,並能做出回答,長時間練習就能夠做到學會用英文思考。
㈣ 如何培養英語思維,有哪些方法
所謂英語思維,就是Think in English,或者Use English to think;簡單直白地說,就是要避免翻譯Aviod Translation,跳過中文,直接用英語去想、去表達。
作為非英語母語者,我們在使用英語的過程中,無論在紙面上還是腦子里,都習慣去做「翻譯」。我們這里有一些簡單的方法,可以慢慢地建立起簡單的英語思維,
1,盡可能多的使用英語
在日常生活中,盡量通過各種方式接觸英語,看英文報紙,書刊,聽英文歌曲,看英文電影,甚至可以把自己的手機和電腦都變成英文的版本,總之,給自己營造一個虛擬的純英文世界,當你接觸英文多了,慢慢
地就會改正你的中文思維,當英語已經潤物細無聲的成為了你生活中的一部分時,用英語思考也不再會是什麼難事。
2.努力提高英語的聽說水平
培養英語思維和提高口語聽力是相輔相成、互為因果的。筆者小時候也對英文沒有多大興趣,每天面對著令人煩躁的語法,和多如牛毛的單詞就覺得此生最不喜歡的科目就是英語。而到了大學的時候,當我試著可以用自己的蹩腳的口語可以和老外對話,甚至可以幫助他的時候,那時候的成就感是無語言表的,自此之後,瘋狂地愛上了英語,然後從蹩腳的口語,到流利的,再到比較准確,之後就到了說一口地道的英文,這就是一個過程。英語學得越好,你使用英語的頻率就越高,自然而然,你會形成英語思維。
3.突破思維中「翻譯」的瓶頸
現在我們說的英文里,很大一部分都是中國思維式的英文,因為我們是從腦子里都是先中文形成句子,然後再從腦子里翻譯成英文,如果突破這個「翻譯」的瓶頸,筆者有幾個小方法,希望可以給大家一點幫助。
第一步:每天在家閑下來的時候,閉上眼睛,腦子里先想想一些英語單詞,比如你周圍的電器和其他的東西,盡可能多想一些單詞。
第二步:第一步之後,第二步的方法就先從一些簡單的句子連起,環顧四周,盡量能用英文串聯起句子來
第三步,經過上兩步的練習,最後一步就是從腦中開始會以自己的將要做的事情,試一下用英文規劃出來,從這開始,用英語開始考慮做簡短的句子。之後思考更長的句子。再然後做「編故事」。接下來進行完整的對話,閱讀整本書,觀看你用英語思維的整部電影。你將會用你的方式更加清晰的思考和使用英語!
㈤ 怎麼樣練習英語思考方式
嗯。上高中的時候就是早讀比較有利於培養語感,學習西方人的思考方式。如果你沒有那麼重的學習負擔,那可以看看美劇英劇,因為思考方式都是滲透在生活中的。還有一點你可以自己去學習文化差異,包括他們的說話方式,高語境還是低語境文化,空間觀時間觀是怎樣的等等。可以網上去搜搜~當然這個還是一個累積 的過程。~~(*^__^*) ~~
㈥ 如何學好英語形成英語思維
http://blog.tostudy.com.cn/blog/show_9807.html
這個也很好
http://q.genben.cn/groupPost.ay?op=view&id=2008091303120110053&groupid=jsjshou.sz
一、英語思維方式的培養應該從模仿開始。
「學習語言的主要手段是模仿,這種模仿是從聽覺定向活動開始的,經過大腦分析器的作用,然後由心理活動器官的操練而完成的。」心理語言學家認為,語言是從聽開始的,當一個嬰兒生下來就學說話時,完全是靠聽,模仿(imitate)母親的聲音。如果一個嬰兒生下來就是一個聾子,他就聽不到聲音,也談不上什麼成功的模仿者。一個不足10歲的兒童,如果他一直生活在第一語言環境中,他就能學到一種漂亮的母語。如果想學好外語,必須下大功夫模仿,採取多種方式,利用一切機會進行模仿。埃克斯利(Eckersley,C.E.1974)說過,毫無疑問,模仿是成功的鑰匙,也許是把金鑰匙。(There is no doubt that imitation is one of the keys, perhaps the golden key ,to success.)有人認為模仿很簡單,好學,其實不然。養成一個好的模仿習慣並不容易,這種模仿只有像學母語那樣,方可學好。不下功夫,以為輕而易舉可以模仿好外語語音是不可能的。
因此,要想學好外語就要在模仿上下功夫,因為外語語言能否學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聽准外語老師發音的能力和學習者的模仿能力以及反復模仿的耐心。如果跟著外語老師念一遍,過後一勞永逸,那是學不好外語的。所以,一定要持之以恆地模仿、重復、練習。「聽別人怎樣說,就照樣跟著說。」這是學習語言的必由之路。
二、英語思維模式的培養應該培養自己擺脫母語的影響,用英語想英語。
用英語想英語,指的是在使用英語時用英語想(think in English),而不是用本族語想。用英語想,也可以說成用英語思考。學英語而不學用英語思考,一定學不好。用英語思考,就是在使用英語進行表達和理解時,沒有本族語思考的介入,沒有「心譯」的介入,或者說本族語思考的介入被壓縮到了極不明顯的程度,自己也感覺不到「心譯」的負擔。這才是真正流利,熟練的境界和標志。
用英語思考並不神秘,也非高不可攀。初學時,「心譯」的介入很明顯,但時間一長,反復運用的次數越來越多,「心譯」的程度就會越來越小,以至接近於消失。可見,培養英語思考的基本途徑是系統的大量的反復使用,是實踐練習。語言是工具。使用任何工具都有一個從不熟練到熟練的過程,在不熟練的階段,多餘的動作很明顯,總要一邊做一邊考慮。初學者使用外語時,「心譯」就是這種多餘的活動,是一邊用一邊考慮的表現。這里所說的考慮實際上是在大腦里進行的對將要表現出來的外部活動的一種檢驗。用本族語交際時,也有考慮考慮再說的情況,可以說是在心裡把原來要說的話轉成或翻譯為另外一些說法進行掂量。但由於習以為常,所以不會給人造成負擔和精神緊張。而在用英語交際時,由於怕錯,所以想了又想,而由於英語不熟,語匯不多,所以就求助於本族語,產生「心譯」。因此,培養用英語思考,消除「心譯」,主要消除學生怕錯的緊張心理。
學習英語、使用英語都要用思想。思想要有邏輯性。邏輯指思維的規律性。思想的邏輯性,條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的大腦對客觀事物反映的系統性和所掌握語言的系統程度。語言問題與邏輯問題是密切聯系的。學生使用英語進行表達或理解別人用英語表達的思想時,所遇到的困難雖然表現為語言上的困難,但實質上有相當一部分,或在相當程度上乃是邏輯上的困難。表達不好,常常是思路不清,理解不好,則常常是推理能力差。因此,為了培養用英語思考,就要加強英語練習的邏輯性,注意按照英語所反映的客觀事物的多種聯系,從性質、屬性、層次、因果等各方面的關系,對練習的形式和內容進行組織,訓練學生成套地表達和理解,形成以英語為外殼的思維定勢,相應的英語材料則以連鎖反應的方式在大腦里源源不斷地涌現。
擺脫母語影響的教育,用英語想英語應表現課堂上的每一分鍾。
(一)營造良好的思維環境,激活學生學習思維。
1.融洽師生關系,激發用英語思考的興趣。
2.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讓他們有更多的用英語想英語,獨立思維的時間和空間。
3.給予成功的機會,增強學習情趣,激發用英語思維。
(二)創造生動的語言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用英語授課,堅持用英語和學生交流,給學生創造語言環境,挖掘教材本身的情趣,科學有效地利用並採用靈活多樣的方式,以活躍課堂氣氛,激起學生內在學習動力。
2.運用學習規律,調動學習興趣。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引出新知識,以舊帶新,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多啟發,少說教,使語言操練和實踐達到最佳效果。
3.加強語言實踐,保持學習興趣。教師可利用實物、卡片、掛圖、錄音機、投影儀及多媒體電腦等多種視聽手段,把真實的方式帶進課堂,豐富英語教學,為學生提供各種練習環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訓練學生的英語思維,減少漢語媒介的中間環節,加深學生對英語語言的認識,提高自覺運用語言的能力。
擺脫母語影響用英語想英語還應表現在把它延伸到課下的課余活動中去。
(一)辦英語牆報,每個班級應定期出牆報。
(二)設立英語圖書角。
(三)設立校園英語電台,創設新聞聯播、英文歌曲欣賞、娛樂動態等節目。
(四)設立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英語晚會、英語報告會、收看英語影視、英語學習作業展覽、英語短劇表演等。
思維方式的培養並非易事,因為你是在母語大環境的影響下,要改變學生的思維方式,你就要營造一個英語的語言環境,在好的外語環境中,外語思考就容易實現。
三、英語思維方式的形成應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
語感(Speech feeling)是人們對語言的直接感覺,是系統綜合的語言感知力,是直接、敏銳的語言領悟力。而英語語感是語言的發展開始走向成熟期的一種心理現象,是對語言的語音、語義、語法、語氣等綜合運用所自然產生的激活效應,是對語言熟練掌握而自然生成的、不假思考的語言敏悟性。語感是一種十分抽象的東西,只有當你有了一定的閱讀量之後,你才能產生語感,你才知道哪個詞該重讀,哪個詞該輕讀,哪幾個詞為一個意群。語感的產生是英語思維方式的開始。
西方著名的語言學家和心理學家喬姆斯基(Chomsky)認為語感是語言學習的核心,語感越強就越能創造性地學習和使用語言。通過大量的語言信息的刺激就可以逐步獲得語感。
語感培養的方法主要是多聽、多看、多背誦。
所謂多聽就是要認真聽老師的英語講述,盡快聽懂課堂用語和日常交際用語。要多聽課文錄音和聽力材料。要多進行聽寫測試。多聽英美人的講話,多聽真實語言材料,如天氣預報、廣播、對話、廣告等。因為真實語言環境裡面的英語語速正常,是有明顯的口語發音特徵,如連續、弱讀、縮略等,而且社會交際中的語言常常是自然而然地抑揚頓挫,富有情感,通過聽口語化的語言材料可以使自己沉浸在真實的英語語言環境中。大量的聽力訓練及跟讀、跟唱模仿可以縮短自身的語言與所聽到的地道英語之間的距離。從而有利於講出自然、流暢的英語。
所謂多看,就是多看英美人寫的文章,特別要注意那些句子中所有的單詞你都認識,但就是理解不了這個句子的意思的句子。這些句子之所以理解不了,一是因為對句子理解不透,對某個詞你只理解它其中的一種解釋,而不知它在句子中還有別的解釋。如cell一詞在醫學上的解釋為「細胞」,在物理學上的解釋為「電池」,在通訊工程中的解釋為「手機」。一個詞在不同行業中有不同的解釋。二是因為文化和語言習慣上的差異。經常性的閱讀,尤其是英語原文,原汁原味,手不釋卷,語感也來了。
所謂背誦,是一種強化與集中的語言信息的刺激行為,它通過對語言材料進行反復朗讀、理解到思維加工形成記憶獲得大量的語言、詞語、語法和語用等信息的輸入,使學生逐漸提高對英語思維形式的感受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感,有效克服來自母語的干擾。實踐證明,一個大量誦讀英語文章的學生,即使對句子不作語法分析,在解決單選、完形填空、短文改錯等題型時,准確率也往往是挺高的。熟能生巧,語感正是他們准確捕捉信息的巧妙感受的體現,這種特殊感覺正來源於閱讀和背誦的積累。
用英語思維是許多英語學習者都希望達到的一種境界,因為這是用英語流暢地表達思想的基礎。中西文差異很大,英語和漢語的表達方式也不同。對於一個生活在非英語環境中的中國學生來說,要做到部分或全部用英文來思考確有很大難度,但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要盡量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養成用英語而不是漢語的思維來理解英語。
㈦ 如何對學生進行英語思維訓練
首先問自己:「自己為什麼會有中式思維?」
你會說自己是中國人呀!當然受中文思維的影響按了。
沒錯,這是其一。
那事實果真如此嗎?
事實上我們所謂的「中式思維」不僅僅由於母語的影響,最根本的問題是我們壓根就沒有學好「單詞」和「語法」。
你想單詞都沒學好,語法一塌糊塗,你的英語怎麼能說好、怎麼能地道?
關於這點請看下貼:
如何培養出用英語思維去理解英語文章?
英語思維不是培養或者練出來的,你就是天天在國外待著,天天和老外泡在一起也不一定能建立起你的英語思維,那種期待通過海量的聽、讀、背來建立英語思維是痴人說夢。
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
所謂的英語思維,通俗的說意思就是說的像老外一樣地道。
那麼我們為什不能說的像老外一樣地道?
無他,單詞一塌糊塗,語法一塌糊塗。
就單詞而言,有幾人敢說把初中的單詞學透的?
知道人家美國人詞彙量有多大?
下圖為美國人的詞彙量:
人家這些詞彙是一個一個揉碎了,嚼碎了,天天用才有了這樣的語言能力。
關於語法,我們傳統所學的語法比較凌亂,沒有體系,也沒有真正觸及到語法的原理本質,只是把語法當語法來學,機械生硬,沒有把語法真正和現實世界聯系起來(語言是用來描述和反映這個世界的),也沒有和中文一一映照對比。所以語法成為我們英語學習中的空中樓閣,凌亂糊塗的語法反而成為我們英語學習道路上的障礙。
只要你學透了語法,精深的掌握了單詞,你也就獲得了真正的英語思維,除此之外還需要多看美劇學些地道特色的表達。
在頭條花半天時間看完《英語思維課程 英語時態的原理》《英語思維課程 句法分析基礎》《英語思維課程 動詞的秘密》《英語時間的秘密》幾個視頻,快速理順和系統化自己的語法。進一步的學習英語思維請參考《英語思維:解密英語語法的原理》一書和同名視頻課程《英語思維:十節課建立完美的語法體系》。
學透語法後就可以精看美劇了。
什麼叫「精看」?
理解每一句台詞,吃透每一句台詞,不放過每一個生詞為「精看」。
精看一遍勝於泛看10遍,精看一集勝於泛看100集。 一集精看結合泛看,一集看5遍、10遍、20遍,看爛看透。
那麼為什麼要選擇美劇呢?
因為美劇給我們提供了最原生態的美語環境,最地道的口語、最實用的單詞、精彩的情節、想看幾遍看幾遍、想停就停、想回放就回放,同步聽說,反復聽說,其性價比遠超外教,遠超出國!
最後,重中之重,語法一定要通透,精深! 語法精通可以保證你在學習英語的時候不會被語法所牽絆,不會因為語法和思維障礙阻擋了你。 所以一定要先花一個月理順打通你的語法,系統化你的語法後,在全面開始美劇精學。 可以說語法學透了,你才算獲得了進去英語學習高速公路的入場券。 更具體的解答請搜「高效的英語學習順序和方法及相關語法概念問答」一文。
㈧ 如何培養和訓練英語思維模式求答案
英語思維是英語的靈魂,一個人能流利的進行英語交際,最根本的原因是他的英語思維很流暢,能夠靈活運用英語的句型、語法和表達方式。所以要學好英語,就要培養和訓練英語思維模式。
英語和漢語在世界上屬於兩種完全不同的語系,這兩種語系在句型、語法規則和表意方式上迥然不同。更具體地講,當我們說漢語,我們都是按照漢語的句型、語法和表意方式在思維,如果我們說英語時,就必須按照英語的句型、語法和表意方式去思維。要真正學會英語,就必須經過反復訓練,在大腦里培養英語思維。
一個不處在英語氛圍中的人是很難培養起英語思維的,整天和老外呆在一起的機會不是人人皆有的,即使是經常與外國人接觸,他們也不會義務地幫助你訓練英語思維,而只能靠自己慢慢體會。對於身邊缺少優秀外國朋友資源的人,自己要盡量創造一些這樣的環境。如參加英語沙龍或英語角,或者更直接參加英語培訓,在VIPABC,外教都是以英語為母語的專業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培養訓練學員英語思維。
盡量與以英語為母語的人說英語,在用英語同外國人交流時,很容易出現的就是你問一個問題,對方用五分鍾回答,你沒有機會說更多。那樣是鍛煉不了英語口語的。同時多聽,就是提高聽力。很多朋友都有這樣的經歷:剛開始學口語時感覺開口難於聽力,開口說了一陣後,又發現聽力落後於口語。原因很簡單:因為說的都是自己掌握的詞彙,而聽別人說,詞彙就不一定會在自己掌握的范圍內了。
多練,跟原版錄音復述,注意復述之前不能看文本,否則對聽力鍛煉就不夠。運用難度遞減法則,即先聽完全文,然後試著復述全文。若難度太大,則聽一段,復述一段。盡量不要看文本,那樣對聽力提高不大。寧可降低聽力材料的難度,選些簡單,語速稍慢的小故事,那些只有句型的口語教材是不合適的。大家可以參考《規避學習誤區 英語學習一招制勝》這篇文章,選擇合適的教材和復述方法才有可能真正學好英語。
英語思維是英語的靈魂,不養成英語思維模式永遠也不可能真正學會英語。只有養成了英語思維,當我們使用英語的時候,我們的大腦就能自動地按照英語的句型、語法和表意方式去思維和思考,這時我們就可以說是真正學會英語了。
㈨ 如何培養英語思維有哪些方法
以語法和翻譯為主的教學方法不應該是正確學習英語的途徑,因為它並不能賦予學生在現實世界用英語溝通的能力。簡單來說,就是學了半天英語,不會用!既然英語和漢語一樣都是語言,必然要面臨說出口的問題,所以想學會怎麼用英文,那就必須在不忽略語法和詞彙的前提下,把學習重點放在交際訓練和聽說讀寫技能的培養上。
第一招:Think In English
戒掉借用中文去理解英文的習慣!一定要戒掉!實在沒有必要去弄懂或者翻譯每一個詞,我們應該'read through a piece of text' 和 『understand the meaning', 通過文字呈現的整個語境以及背景知識去理解詞彙的意思。'Likewise, when somebody talks to them, they don't need to understand every single word. But they need to understand the message. That's important.' 我們在日常交際中,無需明白對方說的每一個字,但是需要明白對方傳遞的整體信息。
第二招:Use English to Think
跳過中文,直接用英語去想、去表達。比如,看到一棵樹的圖像,一個具有英語思維的孩子會直接想到 Tree,而不會用「樹」這個中文詞來做過渡橋梁。
具體來說,爸爸媽媽在家裡可以怎麼做呢?
1、在語言和圖像(images)之間建立直接聯系
很多爸爸媽媽帶孩子開始學英語,常會這么做:用一副掛圖,或者一些字卡,讓孩子跟著學 「蘋果,蘋果,apple;香蕉,香蕉,banana...」 復習的時候會這樣提問:「蘋果的英語怎麼說?香蕉的英語怎麼說?」
這樣的過程,孩子學會的是 「蘋果=apple;香蕉=banana」,把中文和英文對應起來。所以等他看到「蘋果」這個東西,要說出英文的時候,必然要經過翻譯這一步。
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錯誤的!錯誤的!
重要的事說三遍!正確的做法是,在語言和圖像(images)之間建立直接聯系。比如,像下圖這樣,孩子聽到英文Apples的時候,就能直接用手指出蘋果的圖片
㈩ 如何培養和訓練英語思維模式
就是我們的學生在說或寫英語的過程中,一直沒有跳出母語的思維方式。學生在組句的時候不是按英語的思維方式去思維。他們先把句子按漢語習慣組織好,然後再譯成英語。將思維方式的錯誤歸類於語法錯誤這是認識上的一個誤區。文章中的語法錯誤是一種表面現象。透過現象我們應該認識到,這是英語語言邏輯的思維有缺陷。這種缺陷通過語法錯誤的形式表現出來。改變這種現象的方法不是只單純地去抓語法教學,更要抓外語思維方式的培養。所以,老師要教會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一、英語思維方式的培養應該從模仿開始「學習語言的主要手段是模仿,這種模仿是從聽覺定向活動開始的,經過大腦分析器的作用,然後由心理活動器官的操練而完成的(王才仁,1992)」。心理語言學家認為,語言是從聽開始的,當一個嬰兒生下來就學說話時,完全是靠聽,模仿母親的聲音。如果一個嬰兒生下來就是一個聾子,他就聽不到聲音,也談不上什麼成功的模仿者。一個不足10歲的兒童,如果他一直生活在第一語言環境中,他就能學到一種漂亮的母語。如果想學好外語,那就要給自己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然後下大功夫模仿,採取多種方式,最常用的是聽、說、讀、寫、這四種,要利用一切機會進行模仿。毫無疑問,模仿是成功的鑰匙,也許是把金鑰匙。有人認為模仿很簡單,好學,其實不然。養成一個好的模仿習慣並不容易,這種模仿只有像學母語那樣,方可學好。不下苦功夫,不持之以恆,以為輕而易舉可以模仿好外語語音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想學好外語就要在模仿上下功夫,因為外語語言能否學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聽准外語老師發音的能力和學習者的模仿能力以及反復模仿的煩心。如果跟著外語老師念一遍,過後一勞永逸,那是學不好外語的。所以,要在理解的基礎上模仿語言,並且要運用於生活中,多聽英文廣播電台、讀英語文章報紙和用英文寫作或寫日記,還要多用英語來交流等.一定要持之以恆的模仿、重復、練習、運用。這是學習語言的必由之路。 二、英語思維模式的培養應該培養學生擺脫母語的影響,用英語思維方式想英語。用英語思維方式想英語,指的是在使用英語時用英語想,而不是用本族語想。用英語想,也可以說成用英語思考。學英語而不會用英語思維方式思考,一定學不好。用英語思維方式思考,就是在使用英語進行表達和理解時,沒有本族語思維的介入,沒有「心譯」的介入,或者說本族語思考的介入被壓縮到了極不明顯的程度,自己也感覺不到「心譯」的負擔。這才是真正流利,熟練的境界和標志。如:英語中的black sheep (害群之馬);他們想到的是羊,而我們想到的是馬.不要去比較為什麼,只要跟著這么想就可以了。這樣的句子學多了,使用英語思維也便是自然的事情了。三、消除學生怕錯的緊張心理。 用英語思考並不神秘,也非高不可攀。初學時,「心譯」的介入很明顯,但時間一長,反復運用的次數越來越多,熟練了,「心譯」的程度就會越來越小,以至接近於消失。可見,培養英語思考的基本途徑是系統的大量的反復使用,是實踐練習。語言是交流的工具,使用任何工具都有一個從不熟練到熟練的過程,在不熟練的階段,多餘的動作很明顯,總要一邊做一邊考慮。初學者使用外語時,「心譯」就是這種多餘的活動,是一邊用一邊考慮的表現。這里所說的考慮實際上是在大腦里進行的對將要表現出來的外部活動的一種檢驗。用本族語交際時,也有考慮考慮再說的情況,可以說是在心裡把原來要說的話轉成或翻譯為另外一些說法進行掂量。但由於習以為常,所以不會給人造成負擔和精神緊張。而在用英語交際時,由於怕錯,所以想了又想,而由於英語不熟,語匯不多,所以就求助於本族語,產生「心譯」。因此,培養用英語思考,消除「心譯」,首先要消除學生怕錯的緊張心理。因此應該讓學生知道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出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事情,當我們無法把我們的意思表達出來時,就要多聆聽,只有大量的輸入,才能有輸出。多鼓勵學生,給他們自信心,使他們覺得出錯也沒什麼大不了的,這樣他們在使用英語時就不會緊張了。 總之,要想學好地道的英語,就要用英語學習的思維方式。多創造條件讓自己處於英語環境中, 讓地道的英語思維影響自己, 久而久之, 用英語思維說英語就成一件自然的是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