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什麼方法可以讓我看雕塑

什麼方法可以讓我看雕塑

發布時間:2022-07-13 04:05:43

A. 怎樣自學雕塑

現在雕像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然而創作這些雕像的藝術家們都很辛苦的,那麼如何自學雕像呢?下面我就來為大家談談我的個人見解。


當然了,相了比自學雕像我認為最好還是找師傅教,或去學校進行培訓進修!所謂師傅領進門,之後的修行就能自己發揮領悟

B. 雕塑作品的表現手法有哪些

1、圓雕:就是指非壓縮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賞的三維立體雕塑。手法與形式也多種多樣,有寫實性的與裝飾性的,也有具體的與抽象的,戶內與戶外的,架上的與大型城雕,著色的與非著色的等;

雕塑內容與題材也是豐富多彩,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動物,甚至於靜物;材質上更是多彩多姿,有石質、木質、金屬、泥塑、紡織物、紙張、植物、橡膠等等。

2、浮雕:是用壓縮的辦法來處理對象,靠透視等因素來表現三維空間,並只供一面或兩面觀看。浮雕一般是附屬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築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經常可以看到。由於其壓縮的特性,所佔空間較小,所以適用於多種環境的裝飾。現代社會,它在城市美化環境中佔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浮雕在內容、形式和材質上與圓雕一樣豐富多彩。它主要有神龕式、高浮雕、淺浮雕、線刻、鏤空式等幾種形式。高浮雕是指壓縮小,起伏大,接近圓雕,甚至半圓雕的一種形式,這種浮雕明暗對比強烈,視覺效果突出;

淺浮雕壓縮大,起伏小,它既保持了一種建築式的平面性,又具有一定的體量感和起伏感;線刻是繪畫與雕塑的結合,它靠光影產生,以光代筆,甚至有一些微妙的起伏,給人一種淡雅含蓄的感覺。

3、透雕:去掉底板的浮雕則稱透雕(鏤空雕)。把底板去掉,從而產生一種變化多端的負空間,並使負空間與正空間的輪廓線有一種相互轉換的節奏。這種手法過去常用於門窗欄桿傢具上,有的可供兩面觀賞。

(2)什麼方法可以讓我看雕塑擴展閱讀:

中國雕塑文化舉例:

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燦若星河,形成了具有中華文化獨特韻味的雕塑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1、以動物現象為主題造型

如安陽婦好墓出土的鴞尊,站立的鴞 鳥圓目大睜,堅實有力,外表裝飾有其它動物紋樣的裝飾;再如湖南 醴陵出土的象尊,在基本寫實的基礎上又有誇張變形的因素,鑄造技術精細。

2、青銅器的雕塑

青銅器的雕塑為以下幾種:表面裝飾有浮雕、圓雕、透雕等形式。如湖南寧鄉出土的四羊方尊,體態巨大,四角各鑄一卷角羊頭,造型端莊;如河北平山中山國都遺址出土的人物座三連燈,以人物造型為燈具的主體結構,神態自然。

C. 怎樣欣賞雕塑藝術

雕塑藝術有「凝固的舞蹈」之稱。「雕」是「減」,以削、刻、鑿等方法將不需要的部分去除,「塑」是「加」,將材料通過堆積、澆注、揉捏等方式塑造成為立體的形象。根據雕塑的藝術手法和製作方式的不同,雕塑一般分為圓雕、浮雕和透雕。雕塑的樣式主要有頭像、胸像、半身像、全身像和群像等。從雕塑的功用來說,主要分為紀念性雕塑、建築裝飾雕塑、城市園林雕塑等。

雕塑藝術的特點

1.雕塑是三維空間的藝術,根本特點是立體造型。

2.雕塑是「詩」,適於抒情,宜於象徵,要求概括集中,以少勝多。

3.雕塑立於通衢大道,帶有「強迫性」,使人非看不可。

4.雕塑既是古老的藝術,又是現代化的藝術。雕塑最常見的表現形式是圓雕和浮雕。

欣賞雕塑的方法

1.雕塑藝術的體積

雕塑藝術是體積的藝術、體積的美、體積的感受,紙張也有三維,即長、寬、高,但沒有體積的感覺。雕塑要用體積的語言、體積的分量、體積本身的美來感動人。讓人感覺到體積的美,感覺到三維空間的美,也就是體積的感覺。雕塑有別於其他藝術的就是空間力量。

2.雕塑藝術的韻律

任何雕塑都不僅僅是具體的人或具體事物的模仿,而更主要的是通過強有力的體積的感覺給人一種特殊的激勵感、一種韻律、一種分量。欣賞要注意體積的互相轉換、互相關系,形成某種特殊的韻律,這是雕塑的基本語言。

3.雕塑藝術的影像

遠遠地、特別在夜光下,看到雕塑立體的基本輪廓,給人印象很深。大庭廣眾面前這樣的雕像,特別在光線變化多時,細節一般不容易看到,而主要會被大的輪廓吸引或感動,這是給人產生深刻印象的突出的特點,所以雕塑很注重影像。

4.雕塑藝術的主題

任何藝術都要有中心,有主次安排,關鍵的地方要明顯地表現。繪畫當中為了突出強調的部分,多用紅色、白色等,就是素描也要用強烈的線條,明暗對比,來強調主要部分。雕塑不以顏色強調,而用體積組織雕塑的突出點。如米開朗琪羅《掙扎的奴隸》沖擊力強勁的三角形體、埃及法老的頭部、中國佛像手勢的位置等均是如此。

D. 如何評估一件雕塑作品的好壞

評估看雕塑好壞:

1、神態,看一個雕塑是否可以讓人感覺到其自身的神情,比如悲憤 英勇等。

2、結構,人體是有結構比例的,主要看雕塑的結構把握是否准確,做的是否到位。

3、構圖,如果是群雕塑或者浮雕題材,涉及構圖方面,雕塑構圖要有主次之分,不能太緊也不能讓人感覺鬆散。


雕塑:是指以立體視覺藝術為載體的造型藝術(薛宣林定性)。雕塑是造型藝術的一種。又稱雕刻,是雕、刻、塑三種創制方法的總稱。指用各種可塑材料(如石膏、樹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質材料(如木材、石頭、金屬、玉塊、瑪瑙、鋁、玻璃鋼、砂岩、銅等),創造出具有一定空間的可視、可觸的藝術形象,藉以反映社會生活、表達藝術家的審美感受、審美情感、審美理想的藝術。

E. 如何欣賞雕塑作品教案

《貓》教案教學目的 1、 理清了課文敘述的順序及線索,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 2、 學習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隻貓的故事。 3、作者對第一隻貓亡的酸辛的感情。 教學重點:目標1、目標2 教學難點:目標2 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導入新課。 貓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種小動物。很多家庭因為貓惹人喜愛而養它。我國著名作家鄭振鐸先生,他家也曾養過三隻小貓。從養這三隻小貓的過程中,他領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麼樣的哲理呢看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鄭振鐸先生的散文《貓》。板書課題、作者) 2作者介紹。 鄭振鐸(1898-1958),福建長樂縣人。現代作家、文學家,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新中國成立後,曾擔任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全國作協理事等職。1958年10月率中國文化代表團前往阿富汗等國進行友好訪問時,因飛機失事不幸遇難。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國歷史參考圖譜》《中國俗文學史》《歐行日記》《海燕》《山中雜記》等。 二、學習字詞。(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體教學,檢查學生注音、解釋) 污澀 ( )慫恿( )婢女( ) 蜷伏( )懲戒( ) 悵然( )詛罵( )紅棱 ( ) 三、學生自由朗讀全文,標號段序。思考以下問題:(目標1) 1.文章寫了幾只貓看重點寫哪一隻看 明確:文章共寫了四隻貓,即自家喂養的三隻貓和偷吃芙蓉鳥的黑貓。重點寫了第三隻貓,其篇幅佔了三分之一有餘。 2.全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看找出有關起止段落,劃分文章結構。 明確:課文寫了三次養貓的故事,據此,文章可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寫第一隻貓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段):寫活潑可愛的第二隻貓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段):寫第三隻貓的亡失讓我難過自責。 四、研習課文第一部分:第一隻貓的故事。(目標2) 1.學生齊讀課文第一部分。 2.指名學生復述第一隻貓的故事。 3.學生思考討論,解決以下問題: ①作者從哪兩個時間段來寫貓的形態看 ②家裡的人對這只貓的態度怎樣看從哪些細節描寫可以看出來看 ③這只貓的結局怎麼樣看家裡人的態度是怎樣的看 指名回答後明確:①作者從貓"剛要來的時候"和"後來"兩個時間段來寫貓的形態主要寫了貓的兩種形態。一是自身的形態,剛來時是花白的毛,很活潑,白雪球似的。而後來,光澤的毛也污澀了,毫無生意,懶惰郁悶。二是逗著玩的形態,滾來滾去,撲過來搶,又撲過去搶,後來卻是不肯出來,不理會。 ②家裡人都很喜歡這只貓,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條紅帶,或一根繩子,在它面前來回的拖搖著;作者則是"坐在藤椅上看著他們,可以微笑著消耗過一二小時的光陰""心上感著生命的新鮮與快樂。"因為小貓活潑可愛,一家人都很喜歡它。 ③這只貓最終病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東西"就已經埋下伏筆。對於這只貓的"病",三妹"很難過","我"心裡也感著一縷的酸辛。 五、小結本課。(目標3) 本文的第一部分寫了第一隻貓的故事。作者運用質朴的文字寫出了第一隻貓的可愛有趣,讓人"感著生命的新鮮與快樂。"同時,也表達了對第一隻貓亡失的酸辛的感情。 六、布置作業。 1.繼續預習課文第二、三部分 2.思考並概括文章的主題 《貓》 第二課時教案 教學目的 1、學習課文第二、第三部分內容。 2、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 3、體會作者同情、憐愛弱小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目標1、目標2 教學難點:目標2 教學步驟: 一、溫故知新,復習舊知。(3分鍾) 1.聽寫上節課所學詞語。 2.指名朗讀第一部分。 二、研讀文章第二部分:第二隻貓的故事 1.學生自由朗讀第二部分。(目標1) 2.思考以下問題: ①第二隻貓的"更有趣、更活潑",是從哪些方面來表現的看 指名回答後,明確:從性情和本領等方面來表現。"園中亂跑""不怕生人""有時由樹上躍到牆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現它的性情;"會爬樹""捉蝴蝶""會捉鼠",這是它的本領。 (2)畫出文段中表現家裡的人對它的態度的詞句,體會家裡人對它的感情。 明確:大家都非常喜歡這只貓。主要詞句有"提心吊膽""查問得好幾次""笑著罵""飯後的娛樂;是看它爬樹"等。 ③這只貓的結局怎麼樣看大家持什麼感情看 明確:這只貓最終亡失了。對於這只貓的"亡失",三妹"很不高興",作者也是"悵然""憤恨""詛罵。 ④家裡人對周家的丫頭,不知名的捉去描的人所持的態度,說明了什麼看 明確:家裡人責怪周家的丫頭,詛罵不知名的奪去小貓的人。"周家的丫頭"代表著事不關己、漠不關心的一類人,"不知名的奪去小貓的人"代表著不顧別人,自私自利的一類人。作者借第二隻貓的失蹤事件,表達了對那種不顧別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為的譴責與鞭撻。 三、研讀課文第三部分內容。(目標1) 1.默讀第 15 16段。 思考:①第三隻貓的"可厭",是從哪些方面來描寫的看 指名回答後歸納:是從形態和性情等方面來寫的。"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燒脫了好幾塊""憂郁""懶惰"。 思考:②對第三隻貓的厭惡,作者寫了這樣幾句話:"大家都不大喜歡它""連三妹那樣愛貓的,對於它也不加註意""它在我家仍是一隻若有若無的動物。"這幾句話在表現的角度上有什麼不同看 討論後明確:第一、三句話是一般人的角度,第二句是個別人的角度,足見第三隻貓被人厭惡的程度。 2.學生自由誦讀第 17-29段。 提問:請將"芙蓉鳥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發展的過程,給每一情節擬一個小標題,並說明為什麼這樣安排情節。 學生討論回答後歸納:有六個情節,小標題可依次擬"買鳥""凝望""被疑""蒙冤""受罰""真相"。這當中前五個情節是詳細述談第三隻貓的不幸遭遇,把讀者置於疑雲中。直到最後一個情節,才用寥寥數語揭示真相,於是疑雲頓開。這樣安排,不僅使情節顯得曲折跌宕,而且容易激起讀者對第三隻貓的同情與憐憫。 3.學生齊讀第 30一34段。 思考,在寫第三隻貓的結局時,用了哪些詞語直接描寫"我"的思想感情,並仔細體會這些詞語的含義。 閱讀討論後歸納:作者用了"難過"一詞表達自己的痛苦心情。相對以前兩只貓的亡失的感情,"難過"所表示的痛苦要強烈得多。因為自己的武斷,冤枉了第三隻貓quot;我"深感內疚和自責。越是內疚和自責,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強烈。 四、學生快速閱讀全文,思考下列問題。 1. 結合課後練習一,討論文章的主旨。(目標2) 2.本文採用了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採用這種敘述方式有什麼好處看 明確:作品中虛構的"我",是三隻貓的主人,他喜歡前兩只貓,厭惡第三隻貓;他就是前兩只貓的悲劇的目擊者,又是第三隻貓的悲劇製造者。這樣,作者可以極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發作者的真情實感,揭示作品的主題思想,引起讀者共鳴,收到強烈的藝術效果。 3.體會:"自此,我家永不養貓",這句話也是全文的結尾,它在內容和結構上有什麼作用看 明確:這句話在內容上是對全文的總結。"我"目睹了前兩只貓的不幸後,又親自製造了第三隻貓的悲劇,深感負疚,為了不再看到這樣的悲劇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養貓"這句話與文章的開頭遙相呼應,在結構上形成了首尾呼應的特點。 五、小結。 本文寫的是貓,作者卻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達了同情、憐愛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組織材料的特點是前後連貫、首尾呼應,文章在結構上嚴絲合縫,條理清晰。 七、布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二 四 2.熟讀全文,領悟文章內容,體會文章感情 3、寫一篇讀後感

F. 雕塑藝術的欣賞方法

欣賞雕塑藝術應從三個方面把握:即體積意識、環境意識、象徵意識。

雕塑作為三維空間的實體,給予人的感受首先來自它的形體,要通過形體展示形象的動勢、情緒與生命力。遠看雕塑首先觸目的是「影像」效果,「影像」就是作品形體大的起伏呈現的總體輪廓,各種雕塑通過自身形體的「影像」給予欣賞者不同的感受。 雕塑作品大多是為某一特定環境製作的,置於室外就要與環境(日影、天光、地景、建築等)發生關系,這就必需注重環境意識。優秀的雕塑作品與周圍的環境協調,能作用於環境,並使環境成為作品的組成部分,共生出新的景觀。譬如說城市雕塑,就是指長期置放在城市廣場、園林、街頭或建築群前、橋頭堡處等固定位置上的雕塑,是對於城市面貌相關的雕塑的總稱。優秀的城市雕塑往往成為城市文化的標志,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
雕塑作品形象單純,不可能作復雜精細的描繪,所以通常賦予形體以象徵性來表達主題,這就是象徵意識。中國雕塑多用裝飾性較強的人物、動物形象賦予象徵性和寓意性。
現代許多抽象雕塑,以其形體的簡明和空間意向強而具有很強的與環境的融合性和奪目性,不以描繪具體物象為目標的抽象藝術通過線條、塊面、形體、材質等來傳達各種情緒,激發人們的想像,啟迪人們的思維。
說到底,欣賞雕塑藝術作品可以從認識作品外部的形態特徵開始,分清類別,看形象是否具有美感,與環境是否協調;進而分析作品的思想內容,作者的藝術技巧;最後體察作品的內蘊和創意。如果一件雕塑作品能使人們在感官上和精神上都得到滿足,那麼這件作品就成功了。
雕塑按所用的材料可分為石雕、木雕、根雕、泥塑、陶塑、金屬雕塑、石膏像等;按空間形態可分為圓雕、浮雕、透雕(鏤空雕);按功用和置放地點可分為城市雕塑、園林雕塑、紀念性雕塑、室內雕塑、案頭雕塑等。

G. 如何欣賞雕塑作品,雕塑在西方藝術史上為何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雕塑作為一種以立體視覺藝術為載體的造型藝術,是雕、刻、塑三種創制方法的總稱,是用各種可塑材料(如石膏、樹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質材料(如木材、石頭、金屬、玉塊、瑪瑙、鋁、玻璃鋼、砂岩、銅等),創造出具有一定空間的可視、可觸的藝術形象,藉以反映社會生活、表達藝術家的審美感受、審美情感、審美理想的藝術。


從定義上看,在欣賞雕塑中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空間形態、塑造風格、材料運用、情感表達等。而不同時期地域的雕塑還反應了風土人情,社會文化等等,具有承載文化的意義。


下文將主要從古典、現代和當代三個階段帶大家感受一下如何欣賞不同時期的雕塑:


先看古典的:


看到這些作品,是否覺得已經無法區分出這是不是雕塑?


近些年來雕塑發展的形式越來越多元化,甚至很難區分何為雕塑、何為裝置、何為工藝……裡面的風格也變化多樣,對於大眾的欣賞層面就會存在更多的迷茫、無從著眼,相對於較為傳統的表達方式,各種「稀奇古怪的」特別是實驗性的表現方法更讓觀眾摸不著頭腦。


所以很難分清這是不是雕塑?當代的雕塑應該怎樣去界定?


這里借用美國藝術評論家丹托的「藝術界」的概念,就他所言,「80年代藝術的樣式革命已經基本結束,藝術的問題不再是作品的問題而是語境問題。」雕塑也逐漸擺脫媒介的局限,而成為一種話語方式。當代雕塑重要的是現場中話語的指向性,這也是它與傳統雕塑的根本區別。


「語境」現在也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系統,也沒有被完全定義,所以我們姑且簡單的理解為「大環境」(包括思想感情、作者的立場、觀點、藝術修養、興趣愛好、表達的時間、對象、前因後果、表達的領域、媒介……太多,不一一贅述了)。


再來看看現在所處的環境,生活的時代,科技大爆炸、人文地域的變化、一切都在快速的更迭。任何一種藝術形態與語言方式都是在特定背景的邏輯關系中產生與發展,面對這個復雜多變的時代,雕塑語言的邊界也在不斷擴大,對於傳統,不拋棄也不固守,但在新的語境中總會獲得許多新的可能。跨界創作現在是一個時髦的詞,一切的新技術、新材料、新信息,如果能為藝術創作提供資源,能有利於藝術的充分表達,都應該去研究和嘗試。科學技術的進步會影響整個社會形態的改變,藝術當然在此列。


認知到人類身處的多元化的社會,也不難理解雕塑藝術的多樣化發展,由於個體的視覺經驗和生存體驗存在差異,所以對當代的雕塑作品觀念的解讀認知也會有很大差別,甚至有誤讀的存在,實際上每個人在觀看與解讀作品時,都是從自身的生存體驗出發,都對應於個人情感,連接著真是的自我意識,都是個性化的欣賞,誤讀是常態。這也是當代許多藝術品在欣賞上的一個特點。

H. 雕塑的放大方法

先做小稿,比如:做一個20米的佛像,先做個2米高的小稿,做好玻璃鋼,大稿一般5米一截,把小稿玻璃鋼分成4-5大截。再在大截平均分10小截左右,打格安比例放大。同常要安比例拉長點,不然仰視看會胖矮。我建議你找廣州博美特雕塑工藝品有限公司,2008做過一個28高的雕塑。

閱讀全文

與什麼方法可以讓我看雕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球的研究和方法 瀏覽:561
有什麼方法清理鼻腔 瀏覽:934
兒童床怎麼安裝方法 瀏覽:602
線盒子的連接方法 瀏覽:63
臨床常用的促凝和抗凝方法 瀏覽:662
功率因數測量方法 瀏覽:4
co2坡口加工方法主要有哪些 瀏覽:302
普通床組裝方法步驟圖片 瀏覽:545
科目一考試有沒有簡便方法 瀏覽:683
不銹鋼檯面的連接方法 瀏覽:349
兩塊鐵板連接方法視頻 瀏覽:400
代號龍正確安裝方法 瀏覽:884
下山練武的最佳方法 瀏覽:975
茶壺的製作方法簡單易學 瀏覽:953
異氰酸酯二聚體檢測方法 瀏覽:520
控制感染最簡單的有效方法 瀏覽:272
公差測量有幾種測量方法 瀏覽:475
績效考核的內容和方法有哪些 瀏覽:21
最簡單的技術升壓方法 瀏覽:526
民航商業方法類知識產權有哪些 瀏覽: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