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研究生選校技巧與方法

研究生選校技巧與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13 02:31:09

㈠ 考研選擇學校很重要,考研到底該如何擇校

考研的時候選擇學校確實很重要,因為有一句話說選擇大於結果,這一點在考研上一樣受用,關於考研到底要怎麼樣擇校,我會通過以下幾點做詳細解答。

一、考研的時候一些擇校的方法是什麼

很多人在考研的時候不知道怎麼樣擇校,自己也會比較糾結,選了很多專業性很強的學校,然後發現並不適合自己。對於考研的時候怎麼樣擇校,其實是有幾個具體的方法的,你可以根據這些方法套用在自己身上,看一下你更適合哪一個。關於考研的時候最重要的一點是211的資源是雙非比不了的,很多還在考研的朋友,並沒有這樣的意識,其實很多211的資源一定會勝過其他學校,學校的資源對於你的研究生生活非常重要。

㈡ 考研怎麼選擇學校和專業呢

01先選學校還是先選專業

應該先選專業,再選學校。專業的選擇,關繫到未來的職業發展路徑,而學校的選擇,關繫到未來的院校競爭難度。選擇了意向專業之後,我們的選擇面就會變小。

接下來我們可以再去看全國900多個招生單位,有多少招生單位在招這一專業的研究生,再去判斷這些學校裡面哪些合適、哪些不合適。只有先選專業再選學校,最終才可能選得出來。

02擇校擇專業要避開哪些誤區

(1)盲目追熱門熱門不等於好,冷門不等於差。是否熱門,是一個數量標准;而好與不好其實是一個質量標准。

(2)混淆興趣和志趣在審視自己是否真的對一個專業感興趣時,要思考三點:是不是做好准備在這個專業領域中「奉獻終生」;是不是對這個專業熟悉,還是僅僅憑感覺喜歡;是不是真正具備在這個專業領域學習的潛力和資質。

(3)拘泥於本科專業選專業的時候不一定要跟自己的本科專業相結合。換句話說,跨專業完全可以跨一個一點關系都沒有的。熱門專業是跟著整個產業結構走的,什麼產業將來有飯吃,什麼產業比較好,是你現在判斷不了的。

建議大家最好學一個稍微寬一些的專業,以便將來在讀研的過程中,根據社會產業的變化方向,去積極地調整你的研究重點。

03選擇考研目標需側重考慮哪些點

首先要搞清專業和未來職業之間的對口關系,而二者是否對口,主要是看你選的是技術性專業還是實踐性專業。技術性專業,如一些工科類、機械類專業,將來工作對口的可能性相對比較大。並且從畢業生的意願來講,大部分是學這個專業,就在這個圈子裡面工作。這類專業在選擇考研目標時需看重專業學科實力。

而實踐性專業,比如經濟類、管理類或語言類專業,本質來講並不是在學這個知識本身,而是在學這個知識內含的一種思維。讀實踐性專業的研究生,其意義在於:去一個比較好的平台。這類專業在選擇考研目標時需看重學校名氣和實踐機會。

04選定院校時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首先分析院校名氣大不大。學校是不是雙一流、985、211,或者學科領域內的名校。還要看學科實力,查一下學科排名。

如果是在工科領域前五十,院校基本不會特別差;如果是在實踐性專業的領域,例如管理學、經濟學,前三十的院校也都是非常不錯的。此外,還要看地理位置。大體可以劃分為中國的東部、西部、南邊、北邊、沿海、內地。

比如說互聯網相關專業,一定要去互聯網土壤最好的幾個城市,如北京、杭州、深圳;如果學金融、經濟,最好就去中國的華東地區,因為那邊是金融中心;

而華東地區的南京、蘇州、上海,對工科同學來說也是非常好的選擇。最後是院校的就業及培養特點。這個必須要深入到學校裡面去了解。

05選擇學校有哪些指標

主要有兩個指標:一個內部指標,一個外部指標。

內部指標其實就是看自己的水平、能力、實力;外部指標就是要去了解跟你報考同一學校的學生,目前到底具有一種什麼樣的競爭力。同學們可以綜合四點衡量:自身基礎怎麼樣;目標是否有刺激性;目標學校的報錄比;自身的內心有多堅定。

06如何確定要不要跨專業

首先要看本科的核心課程是什麼?將來要考的這個專業,它的專業課考的那個科目,在你的本科階段是否是核心課程。

其次是否跨學科。要看本科專業和研究生專業之間是否存在一些內在的邏輯關聯。例如本科學數學,你考經濟學、統計學,可能會得到老師的青睞;本科學外語,你考新聞傳播學可能有一定優勢,你和其他同學相比就有了一定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最後,考慮你考研是為了學術研究還是就業?由此決定你到底是要考學碩還是要考專碩。此外還要考慮,如果跨專業,你要去跨什麼樣的專業,是跨那些統考的專業,還是跨那些自主命題的專業?

07選定院校有哪些步驟

第一步是先定自己准備考什麼專業。如果專業定不下來,就要定準備考什麼學科門類、准備考什麼一級學科。

建議小可愛們到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查詢一下,全國總共有多少所院校在招這個專業,做一個列表。

第二步是把這些學校中你不可能考的學校剔除。剩下的學校按照是不是雙一流、985、211,是不是34所,學科實力,全國排名進行排序。進行一次地毯式的搜索,把信息查出來,做一個綜合測評及排序。

第三步是對這些院校的性價比進行綜合分析,縮小目標范圍。

第四步看實力,看實力就看復試分數線和招生人數這兩項。一個學校的復試分數線會有起伏,比如說一年350、一年340、一年370,大家可以粗略地算出它的平均復試分數線,然後往上提15分作為初試成績目標,或者就取它的歷年最高標准去做准備。

招生人數也是非常關鍵的。如果一個專業招生人數不到四五個,那就屬於難度非常大的;如果招生人數比較多,我們考研成功的概率也會大一些。

㈢ 考研究生是如何選擇學校

考研究生最好綜合自己要考的專業再選擇學校比較好,這樣可以上自己心儀的學校?

㈣ 美國研究生留學應該注意些什麼

1、GRE作用遠大於TOEFL

其實這一點非常重要,很多時候,網路上的評論都混淆視聽,使大家無所適從,到底該重視GRE,還是別的什麼,完全低估了GRE的作用。人大的一位申請到密歇根大學的學生說,她們班有2位同學被芝加哥大學錄取,一個申請的是碩士,一個申請的是博士,而且都獲得了半獎以上的offer,細問她才得知,這二位的GRE都超過1400分(這是比較早以前的分數,新的GRE滿分是340+6),而且寫作部分達到5分,這很說明問題,GRE的作用非常明顯。確實,托福只是一個語言考試,但要說不重要也是不客觀的,畢竟名校的錄取人都是GT成績超高的人,不過這也不難理解,GRE高的人,托福一樣不會低,這二者畢竟都是英語類考試,還是相輔相成的。所以,GRE並不像傳說的那麼沒用,申請前50的學校,1200分的GRE也只能是低分。

誠然,很多美國院校並沒有對GRE做出一個明確的分數限制(cutoff),好像只要參加了這項考試就可以了,似乎他們對申請人的GRE沒有任何要求,但實際上,很多學校都會有一個過往錄取學生的統計數據(statistics),這裡面會清楚看出錄取學生的GRE分數范圍,這個數據才是具有嚴格的參考價值的。所以,想去美國讀研究生並入讀前50名校的學子們,GRE才是重中之重,千萬不要怠慢。

2、大部分美國研究生申請分第一和第二輪

大部分美國研究生留學申請分第一和第二輪,第一輪決定是否錄取你,第二輪看值不值得給錢。一般來講,第一輪主要看硬體條件,如GPA、TOEFL、GRE、CV、個人陳述(PS或SOP),推薦信、獲獎情況、實習或工作經驗;而第二輪著力看實驗室工作或研究經驗和論文發表情況。做過若干實驗,獲得研究成果才是獲得offer的關鍵。實驗室經驗主要也是參看申請人在專業課程裡面的實驗佔多大比重,有多少小時的實驗操作學習。而論文方面,只要有些技術含量,不管是在什麼類型的刊物發表,都是很有幫助的。

3、85分(百分制)的平均分(GPA)是一個門檻值

85分(百分制)的平均分(GPA)是一個門檻值,過了這個坎,獎學金好申請得多。通常,美國研究生院硬性規定:只有GPA達到3.5/4.0才可以有資格申獎。其它各個方面再強,拿獎幾乎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上了3.5這個分水嶺,3.6和3.8幾乎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差別。據我過往的申請經驗,class
rank還是很重要的,老美比較相信年級排名。如果排名能在top3或top5,可以考慮開一個年級排名證明,連同成績單一起郵寄給所申請的院校。另外,即便真的過不了3.5,也不用過度擔心,因為只是部分獎學金申請不到,助研和學費減免還是可能的。

4、個人陳述(PS)無需強調成績

個人陳述(PS)無需強調成績多牛,而要突出自己遇到了什麼困難,如何克服和解決的。老美建議:一定要在PS中把自己說得接近完美、無可挑剔。中國傳統的謙虛盡可以拋開。只要把你自己的特點和優勢亮出來,可以適度拔高一下,但也不要太離譜。有的事可以寫,但沒有的事千萬別編纂。老美一般都會相信你所做的陳述。但是,你千萬不要老美傻,萬一讓人家發現你造假,你死期就不遠了。

5、未來發展方向沒必要說回國報效祖國

寫未來發展方向的時候,要專注於自己接下來幾年的一個人生和職業規劃,毫無必要說「學成後,我要回中國報效祖國」。老美的胸懷比較寬廣,他們認為,讀研學習科學是為全人類服務的,並沒有必要動輒愛國主義,中國特色的愛國主義不要也罷。「回國」那是面對簽證官的時候該說的,而不是在申請材料中。

6、研究生申請的推薦信盡可能找老外寫

推薦信盡可能找老外寫,但最好是你的任課老師,而且還要強調已經教授了你多年或多個學期,如果找了一些牛人,但沒有直接的關系,毫無必要。

但是畢竟我們周圍沒有那麼多的老外,這個時候推薦人的選擇就還要以任課教師為主,而且對推薦信的質量更要保證質量,正因為老美不太信服國人的推薦,所以我們的推薦才更應該值得提高。

老美確實更相信自己人寫得東西,他們覺得中國人寫的一般都千篇一律,全是褒獎,如果沒有什麼特別出彩或吸引力的地方,老外非常看淡這些推薦信。起碼,推薦人有美國留學背景,這樣也會更好一些。寫推薦信的時候一定要註明推薦人哪個學校畢業的,和你關系的密切程度,名校畢業的推薦人在美國也會更有份量。申請材料審查老師拿到一定會認真看的。所以尋找合適的推薦信也可以化為一種優勢。

7、輔助證明材料寄不寄兩可

一些輔助申請的證明材料可以不寄,因為老美一般相信你的說法,只要簡歷裡面陳述了,他就會認可的。但是如果你的一些獲獎證書或補充材料確實有很強的輔助作用,也可以郵寄過去,大多數學校是會參考的。例如實習證明之類的東西,如果這個實習和申請專業密切相關,開一個證明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開起來很麻煩,那就在簡歷當中陳述一下就好,沒有必要非要開一份,所以不要因為沒有開具一份實習證明而耿耿於懷。如果學校需要,老美會主動問你要的。但對於一些學校,這些材料有可能被招生辦公室攔下來,因為在這樣的學校,誰可以審閱什麼材料是嚴格規定的,他們的錄取過程非常規范。

8、寄送材料因「校」制宜

材料寄送方面要求不一,有些學校歷來有「先到先得」的錄取傳統,這時候學生就要第一輪截止日前把所需申請材料郵寄過去,但是對於一部分院校,根本不用早把材料寄過去,寄過去也被鎖在招生辦保險箱裡面。審閱材料的教授不能提前接觸學生申請材料,這個規定非常嚴格。過了申請的截止日期,所有參與審閱材料的教授都會來到學校,啟封、相互交換審閱,一攬子審核有條不紊地展開。

9、老美清楚中國各個大學的排名情況

關於中國各個大學的排名情況,其實老美並不是毫不知情。在開始審核申請材料前,他們手裡都有各個國家的學校排名列表,他們的確會查你所在學校的排名。但是在中國,除了清華、北大、中科大、浙大、復旦、上海交大等幾所學校,其實大多數學校相差不是很大,基本在同一水平面上,但是對於部分優勢專業,一些大學有有各自的優勢,例如中國傳媒大學的傳媒專業,中國人民大學的金融和統計專業,北京師范大學的數學、心理學專業,在他們看來這些學校的這些專業也是知名的,所以申請的時候最好還是找准自己學校在美國的匹配學校,這樣對申請的成功率就更有把握。如果相差太遠,也確實會有些困難。畢竟,像清華、北大出去的學生已經在美國獲得了大范圍的成功,所以老美對他們的青睞有加也是不無道理的。前人鋪路,後人乘涼啊!

10、套磁作用很大,但主要限於學術研究領域的專業

套磁的作用很大,但主要限於學術研究領域,而商科、傳媒、教育、藝術、社會科學類學科去套磁意義就不大了。申請Phd套磁作用會更加明顯,申請碩士除了極個別專業外幾乎不用套,套也沒有用,展開套磁也要在拿到錄取後在開始。前期套磁一般需要學生亮出自己的學術背景,而且要對所套教授進行背景方面的研究,而且最好讀過教授的一些著作和出版物,然後就一些學術問題展開詢問,希望教授給與解答,而後從學術方面慢慢切入。如果教授發現你對專業相關的問題很有見解或頗具潛力,教授也就會主動和你進行接下來的對話。但套磁更多的是後期套磁,也就是先拿到錄取,否則教授一般不會理你。而錄取後通過套磁拿獎的機會就大增,這樣的套磁意義就更大。您可以下參考下!

㈤ 考研怎麼選擇院校和專業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院校專業?
一、專業的選擇
我們知道考研先要選擇專業,然後再選擇學校。為什麼,因為專業是真正落實到你自己的興趣和你的專業選擇上的。

考研專業分為很多種,例如,熱門專業,是指那些就業前景較好,報考人數較多的專業,比如金融學、國際貿易學、會計學、企業管理、計算機等,這些專業競爭比較激烈,考取的難度較大;冷門專業,是指就業前景較差,報考人數較少的專業,比如哲學、歷史學門類下面的大部分專業,以及工學門類下面的地質工程、采礦工程等,這些專業報考的人數較少,錄取的門坎較低,考取比較容易。要報考一個專業,無論是冷門還是熱門,都要搞清楚這個專業是干什麼的,發展前景如何,千萬不能望文生義。
專業選擇要考慮的因素,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能力,二是興趣。
就第一個方面來說,在選擇專業時要考慮能力,也就是要清楚自己能幹什麼,比如金融學,這是一個很好的專業,在這個專業略微做出點名堂就可以賺大錢、開名車、住洋房,這個專業很有誘惑性,但是要是你自己的數學不好的話,要選這個專業就不太實際了。
就第二個方面來說,選擇專業是要考慮自己喜歡做什麼,也就是自己的興趣愛好,興趣是最好的額老師。比如教育學下面有一個特殊教育專業,這個專業的研究生畢業後很容易找工作,收入也很高,但這個專業要求整天與有身體或心理殘疾的兒童打交道,選不選這個專業就看個人興趣了。
總之,專業的選擇要考慮兩個問題:一要弄明白這個專業是干什麼的,就業前景如何;二要客觀認識自己,自己的的興趣是什麼。
二、院校的選擇
院校的選擇也很重要,它關系著你以後在哪個城市就業以及你能否順利的考上這個學校,考上研究生。因為一般的院校和重點院校的門檻還是不一樣的,要看你自己選擇怎麼樣的學校以及想在哪個城市生活。具體來講,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個人的理想與抱負。考研關繫到一個人一生的發展,讀研的機會成本很高,一定要選一個能夠實現個人抱負的大學,這樣備考也有動力,讀研也有激情,如果選擇一個自己不滿意的院校,輕則郁悶三年,重則遺憾終生。
二是所選擇的專業,要考慮所選擇的院校是否有目標專業,以及目標的專業的強弱等,事實上,院校與專業的搭配選擇是很有講究的,一般來講,名校名專業考取的難度很大,就業前景很好;名校一般專業考取的難度較小,就業前景也很好;一般院校名專業考取的難度較大,就業較好;一般院校一般專業,考取的難度較小,就業前景一般;同學們可以參考這些特點,靈活的選擇。
三是個人的能力,考研目標院校的選擇一定要量力而行,要確保有機會考上,如果選擇的學校很好,但考取的概率幾乎等於零,這就沒有意義。這一點與第二點似乎有些沖突,其實並不矛盾,理想的目標院校應該是個人能力與個人抱負的交叉點上。
四是未來工作的城市,打算將來在哪裡就業,就選擇那裡的高校,比如想在北京就業,就把目標院校定在北京,這樣既熟悉當地環境,又有人脈資源,找工作當然得心應手;如果想在北京工作,選擇上海的學校就不太合適了。

㈥ 考研如何選擇學校和專業

一、選擇學校


態度:全面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理智、慎重,務實。


建議:一個原則,兩個因素。


一個原則:超越自己。簡單來說就是比本科就讀的院校或專業層次要有所提高。


兩個因素:院校地理位置和競爭態勢。


考慮城市因素的原因如下:


1、根據教育部的統計,我們發現70%的研究生就業是選擇本地就業,因此在報考的時候就要認真思考自己畢業之後是否想留在高校所在地工作。


2、中國地大物博,正所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每個城市的高校培養的學生或多或少都會打上當地的烙印,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性格以及特點,因此當地研招辦對於當地的生源有著天然的親近感。


3、大城市上學可以開拓眼界,學到更多知識,還可以感受大城市各種前沿的東西,同時985院校和211院校確實較多集中於大城市。


4、學校所處區域關系著考生就讀期間接觸的平台和視野還有將來的就業和發展,學生在讀研過程中也會形成自己的人脈圈。


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情況和發展前景等綜合考慮,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那麼,選擇城市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堅持“在哪工作,在哪安家,就在哪讀研”的考研地區選擇的基本原則。


1、認為如果一定要進行地區的轉換,那麼一定要選擇比自己現在所在地區更發達的地區,比如從鄭州到北京。這種選擇很有可能需要犧牲你的專業和學校排名,因為競爭太激烈了,發達地區即使是比較差的學校,分數線都會比較高。但是這種轉化會給你帶來更多的機會,研究生本身就屬於高端人才,一定要選擇對於高端人才需求量特別大的地區,只有這種地方才能消費得起高端人才,擺在你面前的工作機會才足夠多、足夠好。


2、如果覺得北上廣壓力很大,那麼你可以考慮選擇自己的家鄉,因為地區的轉換意味著成本,成本意味著要額外的付出。選擇在家鄉生活和工作,你的成本是最低的。


3、如果你的家鄉是一個小城市,沒有像樣的大學,甚至沒有大學,如果你不打算選擇北上廣,就應該選擇離自己最近的考研熱點地區,因為區域文化相近,生活習慣類似,而且交通成本低。


二、權衡院校競爭態勢


各高校的招生自主權很大,特別是自主劃線的高校。因此必須詳細了解:


一是看高校的錄取分數線,是高於還是低於全國統一最低分數線。


二是看所要報考的專業院系的錄取的平均分和最低分數。


三是看報考人數和招生人數的錄取比例,了解競爭的激烈程度。


數據應該盡量往前多收集幾年,有助於看出某種趨勢。通過對比,確認選擇哪個學校對自身有利。


另一種情況,一些學校的有些專業可能往年招生,今年不招,也可能有些學校以前沒有這個專業,而近年新增。因此,學生們要多搜集與報考專業相關學校的內部信息,探清招生人數中的實際外部招生名額。


選擇專業


三、選擇專業的三大因素


在專業選擇上,主要考慮主要三大因素:興趣、特長和需求。


1、興趣


高考選專業很多人不知道興趣,那麼考研是一次機會。去結合自己的興趣,不要以後在人生感悟中一直遺憾自己沒有去追求過自己的興趣。


2、特長


當然很多人可能仍然找不到自己的興趣。那麼換個角度,其實人往往是因為擅長某個領域,然後才培養出興趣的。那麼,考研選擇自己熟悉或擅長的領域,至少避開自己最不擅長的領域,這樣才能在今後發揮最大的影響力。


3、需求


如果特長和興趣因素還不足以讓你確定專業,那麼就要務實一點。就是說看看社會需求,社會哪些專業就業情況好或者薪酬待遇好,也是重要的考慮因素。


四、本專業與跨專業的選擇


也有學生會問,我是報考本專業好,還是跨專業好呢?


簡單來說,以下同學適合報考本專業:


1.對本專業比較滿意,希望在專業道路上繼續研究的同學。


2.對本專業知識掌握較好,專業課基礎扎實的同學。


3.需要有研究生文憑,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學習新的專業知識的同學。


以下同學適合跨專業:


1.對本專業不感興趣,希望通過讀研改變求職方向的同學。


2.學習能力強,有信心通過復習拿下所跨專業的專業知識的同學。


3.資料收集整理能力強,能找到所跨專業的信息和資料等的同學。


總之,在不同學校和專業的選擇上,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實力和基礎具體分析。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好高騖遠。畢竟每年超過200萬考生,只有約50萬能錄取研究生。


就像有句話說的:“真正的自由不是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而是明白自己真正要什麼。

㈦ 考研怎麼如何高效選擇學校

文都考研為您分析考研如何擇校:
1、自身實力強,對學校,地區,專業要求高,則選好學校,好專業,
2、自身實力弱,對學校,地區,要求不高,對專業要求高,想加深專業學習,則選一般學校,熱門專業,
3、自身實力弱,對專業沒啥要求,只在乎學校和地區,則可以選熱門學校的冷門專業,
4、自身實力弱,對學校專業也沒啥要求,只想混一個研究生學歷的,則選一般學校,冷門專業。比較適合本科是是三本,或者專科或者在職考研,只對學歷有要求,方便以後晉升。畢竟一個研究生學歷優勢還是很大的,這一類同學,優先推薦選一些二區的211學校的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報考,那樣相對難度低學校也不太差。

㈧ 考研怎麼選擇學校

看學校主要看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看品牌定位。 第二,看師資力量,學校最重要的是老師,優秀的老師才能教出來厲害的學生。 第三,看學校管理,學校管理這個最為重要,好多技校完全是放羊式得教育,這種的可想而知孩子到學校怎麼學習,環境對於小孩子來講非常的重要。 第四,看環境,帶汽車,應該是學校汽車方面的知識吧,不管是修車還是汽車行業來講,這種學校最重要的是實訓課,看教育,看它的實訓環境,還有實訓課得多少,關於汽車肯定不能整天上理論課吧! 第五,證書,選擇一所學校學到技術,而且也要有畢業證

閱讀全文

與研究生選校技巧與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球的研究和方法 瀏覽:561
有什麼方法清理鼻腔 瀏覽:934
兒童床怎麼安裝方法 瀏覽:602
線盒子的連接方法 瀏覽:63
臨床常用的促凝和抗凝方法 瀏覽:662
功率因數測量方法 瀏覽:4
co2坡口加工方法主要有哪些 瀏覽:302
普通床組裝方法步驟圖片 瀏覽:545
科目一考試有沒有簡便方法 瀏覽:683
不銹鋼檯面的連接方法 瀏覽:349
兩塊鐵板連接方法視頻 瀏覽:400
代號龍正確安裝方法 瀏覽:884
下山練武的最佳方法 瀏覽:974
茶壺的製作方法簡單易學 瀏覽:953
異氰酸酯二聚體檢測方法 瀏覽:520
控制感染最簡單的有效方法 瀏覽:271
公差測量有幾種測量方法 瀏覽:475
績效考核的內容和方法有哪些 瀏覽:20
最簡單的技術升壓方法 瀏覽:525
民航商業方法類知識產權有哪些 瀏覽: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