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口述史研究方法培訓班

口述史研究方法培訓班

發布時間:2022-07-12 21:54:53

㈠ 口述史學的發展

但是20世紀初年,蘭克學派的治史主張開始受到各國史學家的批評,口述資料又重新受到史學界的重視。1938年,美國歷史學家A.尼文斯出版了《通往歷史之路》一書,首次發出開展口述史學研究的呼籲。二戰以後,也就是1948年,尼文斯在哥倫比亞大學建立了口述史料學研究室,1960年出版了第一部《口述史料匯編》倒1971年,已收集到2500種各界人士的談話記錄,達2425000頁之多。在尼文斯的帶動下,口述史學不僅在美國而且在整個西方發展起來。

什麼是口述史學

口述史學也稱口碑史學,主要指一種搜集和利用口頭史料研究歷史的方法和流派。口述史學淵源流長,可以追溯到荷馬史詩、希羅多德的《歷史》和修昔底德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19世紀以前,口頭傳說一直是很重要的史料來源,直到德國蘭克學派興起,檔案庫的資料被看作最可信的記錄,口述資料才遭到冷落。但是20世紀初年,蘭克學派的治史主張開始受到各國史學家的批評,口述資料又重新受到史學界的重視。1938年,美國歷史學家A.尼文斯出版了《通往歷史之路》一書,首次發出開展口述史學研究的呼籲。二戰以後,也就是1948年,尼文斯在哥倫比亞大學建立了口述史料學研究室,1960年出版了第一部《口述史料匯編》倒1971年,已收集到2500種各界人士的談話記錄,達2425000頁之多。在尼文斯的帶動下,口述史學不僅在美國而且在整個西方發展起來。總起來看,當代西方的口述史學和傳統的口述史學已有明顯不同:傳統史學只把口頭傳說當作一種輔助性的東西,而當代口述史學則把口述資料作為研究寫作歷史的主要依據;傳統史學記載口述資料主要靠一支筆和一張紙,當代口述史學記錄資料則廣泛應用了打字機、謄寫機、錄音機、電影、電視等現代化手段;傳統史學對口頭資料的搜集,是一種比較粗糙和簡單的活動,當代口述史學則已經有了專門的理論探討,比較著名的成果有美國歷史學家W.鮑姆的《口述史料的抄錄與編寫》、S.柯蒂斯的《口述歷史指南》P.湯普森的《往昔的回聲:口述史學》等等。另外,當代口述史學也逐漸有了自己的組織。1966年,美國口述史學的研究機構已超過90個,1967年,成立了美國口述史學協會,1971年出版了《口述歷史評論雜志》;傳統史學的口述資料主要來自社會的上層,當代口述史學則把注意力集中在社會的下層。例如在美國,以往不受重視的黑人和印第安人的口述史學得到較大發展,口述資料在社會史、地方史、企業史、勞工史、城市史等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運用。從這一點上來看,口述史學的出現適應了當代西方史學發展的趨勢。

口述史學在西方史學研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首先,口述資料可以作為文獻資料的補充。當代西方的口述史學家都強調指出,口述資料和文獻資料在歷史研究中各有利弊。文獻資料的優點是排除了心理因素,從時間上看,事件發生當時的文件和書信比後來記載下來的口述資料更可靠一些。但如果文獻資料遭到有意無意的曲解,任何人都毫無辦法,因為一些文獻當事人已經死亡,而口述資料的當事人卻是活的,歷史學家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立場對口述資料作必要的修正。因此,在一定條件下,口述資料反而比文獻資料更加真實。其次,口述史學恢復了普通人民群眾在歷史上的地位。傳統史學所以忽視人民群眾,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資料不足,而口述史學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一缺陷。另外,口述資料的應用還使歷史學家對歷史的認識更加全面。過去的文獻資料大都來自統治階級,往往是一面之詞,而口述史學則揭示了被統治階級的看法。第三,口述史學再現了落後國家的歷史,有助於打破歐洲中心論的傳統模式。比如非洲歷史上就幾乎沒有什麼文獻記載,在殖民者的歷史著作中,非洲史不是一片空白,就是遭到污衊和歪曲。非洲獨立以後,一些研究非洲歷史的學者到各個部族收集口述資料,取得了豐碩成果。通過對這些資料的分析,最終恢復了非洲歷史的基本輪廓,肯定了非洲人民對世界歷史的巨大貢獻。第四,口述史學還是一種動態的歷史教育方法,其通俗、生動、形象的特點容易引起教師和學生的興趣。美國許多大學和中學都把口述史學作為正式的歷史課程,有的大學還設置了口述史學的學士和碩士學位。

但是口述史學存在的問題也是很明顯的,比如口述資料往往帶有一定的片面性,采訪誰不採訪誰都是由口述史學家決定的。史學家的立場是否公正,材料來源是否可靠,這些都值得懷疑。口述資料有時可能脫離歷史實際,因為口頭傳說往往都是一代人一代人傳下來的,難免有些誤差。另外,口述史學只適用於缺少文獻資料的特定領域和細小的問題,對於研究比較龐雜的問題就不太適合。對於以統計為主的經濟史和以原始文件為主的政治制度史,口述史學也難有用武之地。

摘自:高等教育出版社《高校世界史配套教材·現代卷》

如何做好口述歷史 貝絲 羅伯森

(澳)貝絲·羅伯森(Beth M. Robertson)著 黃煜文譯《如何做好口述歷史》,台北:五觀藝術管理有限公司,2004。
[美]唐納德·里奇 《大家來做口述歷史:實務指南》,王芝芝 / 姚力 譯,當代中國出版社,2006年。
(英)保爾·湯普遜(Paul Thompson)著;覃方明等譯《過去的聲音:口述史》,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
張廣智、陳恆《口述史學》,台灣揚智文化事業股份公司,2003年。
[英]肯·霍爾斯:《口述歷史》,陳瑛譯,台灣播種者文化有限公司,2003 。 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口述歷史進階研習營學員手冊》,2000年。 陳旭清《口述史研究的理論與實踐》, 中國社會出版社,2010年。
周新國《中國口述史學的理論與實踐》,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楊祥銀《與歷史對話:口述史學的理論與實踐》,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楊祥銀《口述史研究》(第一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
陳墨《口述歷史門徑:實務手冊》,人民出版社,2013年。
定宜庄《口述歷史讀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李向平等《口述史研究方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梁妃儀等 《協助社群認同發展的口述歷史實踐 : 結合理論與實務的操作手冊》,台北:唐山出版社, 2003 年 。
邱源媛《找尋京郊旗人社會-口述與文獻雙重視角下的城市邊緣群體》,北京出版社,2014年。
邢肅芝(洛桑珍珠)口述;張健飛,楊念群筆述《雪域求法記:一個漢人喇嘛的口述史》,三聯書店,2008年。
齊小新《 口述歷史分析 ———中國近代史上的美國傳教士》,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劉小萌著《中國知青口述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定宜庄《最後的記憶——十六位旗人婦女的口述歷史》,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年。 楊恩洪《藏族婦女口述史》,中國藏學出版社,2006年。

㈣ 澎湃新聞︱做口述歷史,人人都可以嗎

澎湃新聞︱做口述歷史,人人都可以嗎
2015 年1月31日上午,6名高中生在上海市靜安區王家沙花苑的一間紅磚老洋房裡接受關於口述歷史的培訓。這是公益組織「創益家」的一次歷史主題活動,這些高中 生將在寒假走向敬老院,為80-90歲的老人寫下他們的個人歷史,並用文字、圖片、照片製作老人們的「記憶盒子」,「給未來留下記憶」。
口述歷史是什麼?誰都能做口述歷史嗎?該怎麼做口述?史學工作者顧訓中在培訓中分享了他這些年來致力於從事「文革」親歷者口述歷史工作的經驗。
什麼是口述歷史?
口述歷史是指口頭的、有聲音的歷史,它是對人們的特殊回憶和生活經歷的一種記錄。「口述歷史興起的條件是技術的發展,錄音機和攝像機的出現使得歷史記錄的音 視頻信息呈現成為可能。其價值在於留下當事人的記憶,補充傳統文字記載和器物歷史的不足,關鍵人物的口述甚至可能改變和修正文字記載的錯誤之處。更重要的 是,它讓普通人登上了歷史的舞台,讓歷史恢復為普通人的歷史。」顧訓中說。
口述史學研究者楊祥銀曾在《與歷史對話——口述史學的理論與實踐》一書中介紹,口述史學這一術語正式產生於20世紀40年代。據美國口述歷史協會記 載:「1948年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家阿蘭•內文斯開始記錄美國生活中顯要人物的回憶,從那時起口述史學作為當代歷史文獻研究的新手段而創立起來。」
而 中國的史學界早在1950年代便以採用社會調查和口述歷史方法搜集資料,大力推動「新四史」——家史、廠史、社史、村史。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協都有文史資 料刊物,以及相關管理部門。近年來現代口述歷史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參與者不但有史學工作者,也有社會學、人類學、民俗學等方面的學者。一些高校和專業研 究部門先後成立了口述歷史的專門研究機構,相關著作陸續出版,例如中國社科院在2003年就推出了《口述歷史》叢刊,2004年下半年中華口述歷史研究會 成立,而國內第一本口述史學理論與方法研究學術集刊《口述史研究》也於2014年10月出版了第一輯,此後將於每年的6月和12月出版。

近年來的口述歷史相關著作
選什麼題材做口述?
上 世紀末,英國BBC電台和英國國家圖書館聲音檔案館曾聯合主辦英國歷史上最大型的口述歷史項目——「世紀之談:BBC千年口述歷史項目」 (http://sounds.bl.uk/accents-and-dialects/millenium-memory-bank),選擇不同地區、 階層、職業、性別的人來回憶在過去這個世紀里的經歷和感受,表達對21世紀的憧憬。

「世紀之談:BBC千年口述歷史項目」
美國斯坦福大學口述歷史中心曾對從伊拉克、阿富汗前線返回的學生士兵進行口述訪談,並邀請這些士兵在紀念活動上朗讀本人在戰時與家人的往來郵件,凸顯聲音在 歷史書寫中的作用(http://news.stanford.e/news/2012/november/veterans-day- events-110812.html)。
在中國,全國政協和地方 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主辦的文史整理工作曾大量搜集偽滿統治時期的口述資料,編成《偽滿統治下的長春》、《偽滿統治時期的長春大學》等。此前這段歷史的主要 資料來自官方,文獻資料、報刊雜志中充滿了混淆是非的言論,而口述則建構了另一種視角的歷史。
可見,口述歷史的選題往往忠於時代的要求,也暗示了歷史焦點的轉移。比如20世紀60年代在美國歷史上有不平凡的意義,女權運動、民權運動、反戰運動和反種 族隔離主義運動等重要事件都發生在這個時代,相應地隨著這一時期社會史的興起,美國的口述歷史有突破性的進展。
但口述歷史並非只適用於宏大歷史的選題,它同樣可以用於個人歷史的撰述。通過一個普通的歷史見證人的敘述,我們可以知道當時的人們如何看待一些歷史事件。
怎麼做口述歷史?
口述史學的實踐已經發展出一定的模式,基本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訪談前——確定對象、背景研究、類型確定、提綱擬定;訪談中——取得信任、仔細傾聽、重視 互動、獨立空間、資料收集;訪談後——形成錄音記錄稿和文字整理稿、重要內容核准、交由受訪者求證、資料歸檔保存。
背 景研究是成功訪談的關鍵,除了資料准備以外,甚至還可以進行初步訪談,與受訪者建立良好的工作關系。「資料准備是你拉近與受訪者距離的一種方式,」顧訓中 說,「在正式訪談中,取得對方的信任是第一位的,尤其是在與對方不太熟悉的情況下。而事先了解受訪者(可能)經歷的事件,可能讓對方產生一種親切感,甚至 幫助對方回憶起相關內容。」楊祥銀則提示,「初步訪談最忌諱的是交流過於詳細,這種情況極有可能出現。」他曾在與一位老教授初次見面時,由於話題投機,在 沒有任何准備的情況下聊了兩個多小時。但在正式的錄音訪談中,老教授就再也不願意重復上次的談話了。
准 備訪談提綱時,可以設置令受訪者自由發揮的問題,也可以設置那些只需得到明確答復(是、不是、具體數據、時間、地點)的問題。在正式的訪問中,可以「由近 及遠」,即從身邊的事情談起,「您的兒子現在做什麼工作?」、「您最近身體怎麼樣?」或者「由遠及近」,從對方可能印象深刻的過往談起。
但 事前准備是不可能盡善盡美的,最重要的還是在交流中仔細傾聽、注意互動、碰撞出火花,實際訪談的結果和預設甚至可能相反。顧訓中介紹,他曾經訪問一位70 多歲的菜場老職工,談及過去的工作時非常激動和自豪。「菜場職工的身份在那時並不窘迫,相反,因為是國營菜場,在家家戶戶食品供應並不充足的年代,他的工 作能夠帶來一些便利,有時還能幫助親戚朋友。」他給顧訓中展示了曾經獲得的勞動獎章,自豪感溢於言表。「這是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才會出現的特別現象,今天 不會重現,也很難想像了。」顧訓中說。

1979年的崇文門菜市場一角
訪 談結束只是工作的開始,口述資料的整理和編輯無疑是巨大的工程。錄音帶和文字稿本是口述歷史的兩種載體,抄本是對錄音帶的一種文字詮釋,應盡可能地保留訪 談的質量和講話者的個性。文字的版本顯然更便於研究者使用。據楊祥銀介紹,哥倫比亞大學口述歷史研究室製作了從1948年到現在所搜集到的所有訪談的索 引,點擊即可看到內容摘要。
訪談老人需注意些什麼?
口述歷史的訪談對象常常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對於一般人而言,最容易接觸到的訪談對象可能就是家裡的長輩。面對他們,需要注意些什麼?
「首先要熟悉對方的背景,並表現出充分的尊重,」顧訓中說,「記者訪問政商人士,可以問題尖銳,但我們做口述歷史訪談老人,一定要表現出敬意。」
訪 談說到底是一種溝通的過程,熟悉對方的語言習慣、交流習慣才能保持對話的順暢。顧訓中還介紹了一些切入談話的小技巧:「和老人聊天,家庭是很好的談資。老 伴、子女,往往是老人願意聊的。童年、童趣也是能夠喚起溫馨回憶、讓人放鬆的話題。還有晚年生活,也是老人們關心的。」
人人都可以做口述歷史嗎?
楊祥銀這樣介紹口述史學的「大眾化」:「在研究對象上,口述史學一反過去『政治史』和『精英史』的傳統,把歷史焦點轉向普通人民群眾。」口述歷史具有很強的 操作性,理論上任何人都可以參與,任何人也都可以是訪談對象,但它同時對操作者的史學素養提出了要求。章詒和在談著名的口述歷史學者唐德剛時曾說:「別以 為『口述歷史』就是『你說我記』,口述史的優劣與高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采訪者,取決於他的史學知識,社會積累和考證功夫。」
在 大眾性和專業性之間尋找平衡的同時,口述歷史和歷史教學已經有許多交集,這在它的發源地美國尤其明顯。美國國家社會研究理事會有一本小冊子《課堂上的口述 歷史》,提供了「怎樣從事口述歷史」的系列方法;每年有40萬名學生和2萬名教師參與美國各地區和州的口述歷史教學競賽,並有一些頗受關注和稱贊的項目, 如南金斯頓中學和布朗大學曾聯合主辦口述歷史項目——「整個世界在注視:1968年的口述歷史」和「奶奶,你在戰爭中做些什麼?」
在中國,近年來口述歷史走進課堂也是一個趨勢。以下是廣東省廣州市第四十七中學匯景實驗學校的初中歷史寒假作業:
「家 族,是一個人生長的根,成長需要知道自己的起源和根系在哪,才能讓自己在漂泊中找到可依靠的地方。雖然孩子們還小,不懂得尋根問祖,但希望他們能先從身邊 的人開始找起,先學會問問祖輩,先學會跟祖輩溝通了解,知道他們的艱辛,任何成功都是來之不易的。所以2015年的歷史寒假作業為《家族遷徙之尋》,內 容:1.找尋三代之內的家族成員,構建家族樹,形成家族思維概念。2.問問祖輩成長的經歷,請用400字介紹采訪過程及其內容(選擇一些有特點或時代特徵 的事例)。3.繪制家族遷徙的路線圖,參照地圖,可大范圍省市間的遷徙,也可小范圍市內的遷徙。要求:用A4紙完成,采訪內容要電腦錄入列印,家族樹和遷 徙路線可手工繪制。
因為這是一份長期的作業,以後三年會不斷延續和尋找更久遠的祖輩,所以請用透明檔案袋的形式上交,註明班級和姓名。備註:如有成長經歷不方便透露的地方,可用化名代替,請註明。」

中學生在訪問自己的外公。圖片由廣州第四十七中學匯景實驗學校歷史科組提供。
和「記憶盒子」公益活動一樣,我們從中可以看到,當文字、聲音、光影都成為記錄和表達的方式,口述歷史在走向民眾、走向中學、走向家庭的同時,也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了更加豐富的表現形式。

㈤ 口述史論文用第一人稱嗎

在科技論文的寫作過程中一定要避免用第一人稱,因為需要陳述客觀事實用第一人稱會顯得比較主觀,沒有科學根據。
口述史亦稱口碑史學,在國際上是一門專門學科,即以搜集和使用口頭史料來研究歷史的一種方法,或由此形成的一種歷史研究方法學科分支。
口述史作為史學研究的一種方法,近年來得到了較快發展。從本世紀初開始,中央黨史研究室及各省黨史研究室也較為普遍地採用這一方法來徵集黨史資料。

㈥ 2019屆中傳口述史研究生導師簡介

首先你就不要聯系其他導師了,因為這個導師沒說不要你,再聯系其他的不好。然後,你需要回復中再次表達自己對導師所在項目組的嚮往。接著,你有空時可以找些導師的文章看看,跟他套近乎(即使套不了,復試之前去學校再找下那個導師,跟他也好有話說)。最重要的還是好好准備復試。

㈦ 什麼是口述史研究特點什麼是案例研究特點

口述史亦稱口碑史學。口述史在國際上是一門專門學科,即以搜集和使用口頭史料來研究歷史的一種方法,或由此形成的一種歷史研究方法學科分支。
特點
口述史沒有統一的命題;它以多數的觀點講述,而歷史學家所謂的公正的傳統,也都被敘事者的偏好所取代。「偏好」在這里既代表著「不 牢靠」也代表著「偏袒」:既然「雙方」共存於講述之內,那麼沒有對一方的偏袒,也就沒有口述史。而且,無論他們的個人歷史和信仰可能是什麼,歷史學家和「材料」也決不可能都站在同一「方」。當他們之間因偏好的不同而交鋒時,無論是以「沖突」的形式,還是以「尋求一致」的形式,都會使口述史變得饒有趣味。 口述史料包含的內容要遠遠多過文獻,文獻經常帶有一些機構的非個人氣味,也是靠他們才出版的,當然,即使他們是由許多個人組成的,我們對他們也往往知之甚少或者根本不知,口述材料卻包括了全部他們自己的主觀性說明。在第一個被訪問的敘事者旁邊,站著第一個作為個人的歷史學家,沒有他們,訪談就不存在。受訪者與歷史學家雙方的話語都以敘事的形式存在,在檔案文獻中這種情況是極少的。甚至可以勉強說,受訪者就是歷史學家,而歷史學家在某種程度上,則是史料的一部分。 口述材料並不是客觀的,其實所有的史料都不是客觀的,只是文字的神聖性常常使我們忘記這一點。但口述史料與生俱來的非客觀性則出於它獨特的內在特點,最重要的就是,它們是人為的、可變的和不完整的。 口頭的陳說決不會重復兩次。這固然是所有口頭交流的特徵,但在沒有相關的社會組織的狀態下尤其如此,就象訪談中的那種自傳或對歷史給予的說明那樣。即使同一個訪談,在不同時間從同一個講述者嘴裡也會得到不同的版本。只有當事雙方彼此有了更多了解之後,講述者的「警惕性」才會隨之放鬆。其迎合性——即講述者力圖使自己之所想能夠符合採訪者的興趣——才會被更獨立的或者對采訪者目的有更好的理解所取代。也有可能的是前邊的訪談只起到簡單喚醒記憶的作用,隨後的訪談中才被講述出來。

閱讀全文

與口述史研究方法培訓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什麼方法清理鼻腔 瀏覽:934
兒童床怎麼安裝方法 瀏覽:602
線盒子的連接方法 瀏覽:63
臨床常用的促凝和抗凝方法 瀏覽:662
功率因數測量方法 瀏覽:4
co2坡口加工方法主要有哪些 瀏覽:302
普通床組裝方法步驟圖片 瀏覽:545
科目一考試有沒有簡便方法 瀏覽:683
不銹鋼檯面的連接方法 瀏覽:349
兩塊鐵板連接方法視頻 瀏覽:400
代號龍正確安裝方法 瀏覽:884
下山練武的最佳方法 瀏覽:974
茶壺的製作方法簡單易學 瀏覽:952
異氰酸酯二聚體檢測方法 瀏覽:520
控制感染最簡單的有效方法 瀏覽:271
公差測量有幾種測量方法 瀏覽:474
績效考核的內容和方法有哪些 瀏覽:20
最簡單的技術升壓方法 瀏覽:525
民航商業方法類知識產權有哪些 瀏覽:882
bbs的使用方法 瀏覽: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