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每天早上起來做哪五個動作能夠疏通經絡呢
養生活血疏通經絡是是中醫學當中特有的一種理論,這種理論流傳千年自有它的道理,而且疏通經絡真的能夠改善我們人體的血液循環,並且能夠使我們的身體保持健康,能夠很有效的避免風濕心腦血管疾病以及一些其他疾病的侵害,下面就給大家介紹幾個簡單的動作這些動作都是能夠幫助我們疏通經絡強健身體的。
三:踮腳
千萬不要小看踮腳這個動作,它不但可以鍛煉我們的腳踝和小腿的肌肉。而且可以有效的防止靜脈曲張這種疾病,並且能夠鞏固我們踝關節的穩定性踮腳這個動作在中醫養生學當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動作。我們在踮腳時應該雙腳與肩部同寬然後自然的放鬆,慢慢的抬起腳後跟再放下,重復這個動作幾次就可以了。
⑵ 怎麼自我疏通經絡
1、輕揉耳輪通腎氣:雙手握空拳,以拇指、食指沿耳輪上下來回推摩1分鍾,直至耳輪充血發熱。
2、梳頭促進血循環:用手指或木梳從額頭前至枕後,從兩側的顳部至頭頂進行「梳頭」,每回50~100次,以晨起梳頭為最佳。
3、蓮花坐活動韌帶:坐時,屈左腿,將左腳的腳背放在右大腿的腹股溝處,雙手放在左膝蓋上,輕柔地做上下彈性運動數次,使之接觸地面;然後換右腳。
(2)自然經絡訓練方法擴展閱讀:
《靈樞·脈度》說:「經脈為里,支而橫者為絡,絡之別者為孫。」這是將脈按大小、深淺的差異分別稱為「經脈」、「絡脈」和「孫脈」。
經絡,主要包括十二經脈、十二經別、奇經八脈、十五絡脈、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等。其中屬於經脈方面的,以十二經脈為主,屬於絡脈方面的,以十五絡脈為主。它們縱橫交貫,遍布全身,將人體內外、臟腑、肢節聯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⑶ 經絡按摩手法
現在什麼養生方法最受推崇,當然是經絡養生。你想成為人人崇拜的經絡養生專家嗎?那就請牢記以下關鍵點!關鍵點:小指尖端所屬經絡:手少陰心經經常摩擦、按壓小指尖端有利於心臟健康,胸悶、心慌,暈車、暈船時用力重掐小指尖端,也能迅速緩解不適症狀。關鍵點:拇指尖端所屬經絡:手太陰肺經經常摩擦、按壓拇指尖端有宣肺、利肺的功效,有助於維持呼吸系統健康。尤其是秋冬季節,經絡運行到手太陰肺經,更是進行呼吸系統保健的最佳時機。此外,咳嗽時用力重掐拇指尖端,還能緩解咳嗽症狀。關鍵點:手掌中央所屬經絡:手厥陰心包經經常用食指指關節擠壓手掌中心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對調理月經、膚色都有一定功效。此外,還有利於心臟健康。關鍵點:肩窩所屬經絡:手少陽三焦經用力按壓肩窩處,不僅能調節全身體液循環、增強免疫力,還能刺激大腦皮層、放鬆神經,改善頭痛、耳鳴、目痛、咽喉痛等身體不適。洗澡時利用熱水柱按摩肩窩也是不錯的方式。關鍵點:屈肘外側凹陷處所屬經絡:手太陽小腸經屈手肘,按摩手肘外側凹陷處能進行小腸保健,促進營養吸收。特別推薦有貧血症狀者經常按摩此處。關鍵點:鼻翼兩側所屬經絡:手陽明大腸經用食指指腹輕輕按壓鼻翼兩側對大腸健康有益,便秘或腹瀉時按壓此處對症狀也有一定改善。關鍵點:腳底中心所屬經絡:足少陰腎經睡前按摩腳底中心能提高睡眠質量,清晨按摩能帶來一天的旺盛精力。常常按摩此處更有利於泌尿和生殖系統健康。建議用彎曲的食指關節擠壓2分鍾左右。關鍵點:腿伸直時膝蓋內側凹陷處所屬經絡:足太陰脾經可用拇指按壓或熱水熱敷。按壓時盡量用力至感到明顯酸脹。經常操作能調理脾臟功能,並有助於增加食慾、促進消化和營養吸收。關鍵點:大腿根部所屬經絡:足厥陰肝經摩擦大腿根部至發熱,能促進肝臟造血和排毒。為避免皮膚受損,建議在潤膚露或沐浴露的滋潤下進行。關鍵點:外眼角所屬經絡:足少陽膽經閉眼,用中指指腹按壓外眼角是促進膽囊健康的有效方法,此外還有明目的功能。關鍵點:臀橫紋中央所屬經絡:足太陽膀胱經按壓臀橫紋(臀與大腿交接的地方)中央有利於膀胱健康,還可治療痔瘡、坐骨神經痛、便秘,並且有提臀功效。注意按壓時先垂直向下用力,再用指力向上勾。關鍵點:足背橫紋中央所屬經絡:足陽明胃經用力按壓足背踝關節橫紋中央能促進胃的蠕動,調節胃液分泌。胃疼、胃脹時按壓或熱敷此處,能迅速緩解不適症狀。本報綜合
⑷ 經絡修煉怎麼練
築基的原理與方法
(一)、築基的內容
修持有兩個要緊的險處:修煉至六根震動,尤其是走意根的時候,容易起內魔、著外魔,有危險;煉到元神出關,有生死之憂,主要是那時不容易把持自己身體的變化,因為氣脈通了,氣足了,會對心神有一定沖擊,使心神產生變化,象做夢一樣,很難把握自己。如果平常意識不端正,這時,氣也就隨之而散了。所以需要提前打好基礎,處處嚴一些好,態度端正些。心中坦然安靜,就清靜了,如果心裡還有障礙,還有「結」的話,闖關時就會出現麻煩。六根震動很難闖,以後的路也很難走。
有人說道家修煉講究先煉命法,煉到一定程度時再煉化心性,而在實際上不是這樣,從修煉一開始就應該做到性命雙修。一般講,佛家強調化性,化到身體內外皆空、出金光以後再開始煉命法溫養,面壁還虛。而道家講究精氣神,這三者哪一個都不丟下,都需同時煉。在煉精的時候,注重小腹;煉氣的時候,一般都是河車搬運、周天運行;煉神的時候則內含化性。在築基階段也有化性的內容,雖然只能起到調節性情而養心神的作用,但為了以後的還虛煉神修煉,歷代修煉大家還是把它提前至修煉之初時即已經訓練了。潛移默化,習慣成自然,善行為本,少為惡行,持之以恆等修煉所必有的信念,也成為修煉的內容,這也即是基礎階段的煉己內容。
煉己就是化心性。好的念頭繼續努力,壞的念頭去掉。一般是先要明理,修煉之理明白之後,知道該怎麼去走,就順理成章,不明白的話,就容易鬧亂子。
1、應先了解什麼是修持
欲使個體的生命完善,想煉好個體,就要首先明白怎麼才能煉好個體,知道個體都存在些什麼,知道修持的內容。還要講究人天觀。
對修持而言,只知道自身是遠遠不夠的,比如煉氣,氣的轉化需要外界的參予,就象人為了生存需要吃糧食、喝水,為了讓身體長得結實一點,需要外界的營養,人的生長過程就是從大自然吸收能量、交換能量的過程。如果在道理上還認識不到人與外界有能量溝通的話,就無法吸取大自然的氣,無法主動地去采,那就不屬於自煉了。只靠本能地吸收,那樣太少。這些基本的人天關系事先都應該知道。根據自己對修持的認識,再去修煉、去體驗,體會到了,用身體證實了,便會確認這個原理,接受這個原理,才能踏踏實實地去煉。當身體出現新的狀態,就會認識另外的思想觀念,再用它指導自己下一步修煉,用思想理論來指導自己的行為。
(1)、修持的緣由:提高生命質量
築基的內容包括什麼?咱們講修持,首先要了解修持包括什麼內容,要明白我們為什麼而修持?下面就講述這個問題。
我們生活在現實中,都要吃喝睡,養兒育女,贍養老人,獻身國家,發展事業;每天靠吃一些物質方面的東西來充實身體,靠休息來溫養自己,靠工作來實現自己的責任。但是久了之後,會發現生命中還有更多的內容,比如說除了靠休息、吃葯來調整身體以外,還有其它鍛煉方法。想報效國家,憑現有的學問、體力、智慧,能做到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能力增長一些,就會做得更好一些,更大一些。修持能從根本上完善一個人,如果自己對現實個人情況不完全滿意,希望能變得更有能力一些,那就應該修持。一般講修持,不管出於什麼原因,結果都是提高自己的生命質量。
首先要身體健康,之後心情平和,進一步是行為方面比較合理,人生比較幸福,修持可以是這個目的。還希望如古人所說能長生不老,希望不會在哪一天因無奈而死亡,希望對自己的生命有所把持。把持生死是很難的事,雖然古時傳說中的神仙家們都說長生不老,但以秦始皇那麼大的權力,也沒有求到,原因是秦始皇去外邊求了,希望吃長生葯,卻忘記內養自煉之道才是生命完善的根本。所以修持者對生死之事,希望能成仙,達到身心健康的真人境界,成為一個真實的人。
種種原因,導致人們希望去修行,通過修行,得以不同程度地提高生命質量,完善人生。
(2)、修持的過程:以丹道言之
《心印經》曰:「上葯三品,神與氣精」,精氣神三者構成人的生命現象,構成一個活的人體。既然人由精氣神這三種材料構成,那麼就應該煉精、煉氣、煉神,煉得越多越好、越純越好,使人的生命元能夠有一個再造的過程。父母生養是靠別人塑造我的生命,現在希望自己努力達到再造,使生命質量能夠提高與完善。道家是這樣認識生命的,所以修持方面就圍繞此三者,通過煉精、煉氣、煉神,來達到目的。
其修煉的大致途徑,第一階段築基,第二階段煉精化氣,第三階段煉氣還神,第四階段煉神返虛,第五階段煉虛合道,第六階段就是行道了,有個漸進的過程。只是從理念上認識人體有精氣神,但到底精是什麼?氣是什麼?神是什麼?要煉它,先要了解它,那就必須從身體氣血上入手,從一、二、三入手,往前去走,走到最高位置。中國道家的修持之法很實在,是循序漸進的,中間不留空檔,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往前走。修至煉虛合道,也就達到真人的境界了,自己生命質量、外在行為都很完美,真正頂天立地,是人之至善的境界。
因為道家修煉的法門很多,是意守上丹田,還是中丹田,還是下丹田;是直接坎離相交,還是河車搬運;是入手就溫養命胎,還是從煉精、煉氣開始;是從形體還是從意念著手;是以動功為主,還是以靜功為主等等,各自不同,但總的原則大致是一樣的,不管走哪條脈絡,身體大致的變化大體都如上面所提到的。這是道家的認識。
(3)、修持的結果:生命完善
一般修持能達到什麼結果?人只要踏踏實實每天去鍛煉,涵養自己的身體,至少能比不照顧它更健康、更少些無奈的事,少一些疾苦;能使生命活得更長,就是長壽;當然還能使人生價值體現得更好。還有就是真人境界,古人認為修持好了,就能成神仙、成菩薩。神仙和菩薩就是能認識自己的本來,回歸自己的本來。不是講煉精氣神嗎,神仙就是把神煉圓滿了,人煉完美了。
以上三個方面可以概括為因、行、果。應該經常想一想,要確認修持到底有哪些內容,是否認可它。一個修持者如果要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等,必須首先確認什麼是精氣神。佛家一般把人劃分為,第一有人的本性,這是生命的內在本質,第二就是肉身。佛家把肉身看作是可以「四大皆空」的東西,是載體,可有可無,只要把持住本性,就能使生命的質量提高。
總的說來,認識方法不同,修煉時著手之處就不同。一般人認為,人就是由肉體和精神構成,這樣一來,對身體的照顧,只能靠體育運動和吃飯等,精神方面,只能用品格、道德修養等來安慰自己一下。這是因為對事物的認識不一樣,便會導致人的所作所為不一樣,當然結果也就不同了。
2、修持者應該研究什麼
修持並不是說什麼都不管,告訴意守小腹就意守小腹,讓煉小周天就煉小周天,讓靜坐就靜坐,它更要明理,要用智慧,才能往前走。所以人比大象更有本事,盡管人沒有大象的力氣大。要明理,就應該需要研究些什麼?
(1)、明天地
人的存在,是要先清楚我們個體。但人卻不易看清楚自己,也不知精、氣、神到底都是些什麼,氣血到底是怎麼變化的,這些自己看不到。但是可以觸類旁通,應該知道外面的物理效應、化學效應,同樣也適用於修煉這方面。通過日的升落、月的盈虧等外面世界的變化,找出規律,從而印證自己身體內部的變化,這樣才能修煉自己的生命。而最根本的外界是什麼?是天地。
天是什麼?蒼穹。地是什麼?水土。能夠構成蒼穹和水土的是什麼?中國古人講究太極,它構成一切,構成宇宙萬物,包括人,這些就是由陰陽兩種材料或者元素構成;古人講究陰陽,認為天地是由陰陽構成的,「輕清者上浮而為天,重濁者下凝而為地」。以陰陽升降來表示天地之變化,表現萬物的生機與活力。《易經》講「一陰一陽之謂道」,這個「道」字蘊含著升降開闔的規則。
老子是道家的鼻祖,被後世的道人尊為太上老君,《道德經》是他留給後人的。《道德經》認為宇宙就是一個道,或者說宇宙的存在是由於道的存在而存在的,宇宙當中的變化、人的變化也是因道的變化而變化。道充塞於天地之間,無所不在,一切都是道構成的,包括陰陽也是道,這是道論。用道這一個字代表一切,而道是什麼?老子設立了這樣一個最大的概念,它必須是無形無質的才可以,但它也得必須有內容貫穿其中。所以古人設立第二個概念就講氣,宇宙由氣構成,日月山川也是由氣構成的,茫茫四海也是氣,包括人、生命,還有神也好、精也好,那也是氣的不同形態,或者是另外一種概念而已。把氣分成諸多方面,也只是為了把事物表達得更清楚罷了。
天也好,地也好,一切都是由氣構成的,形形色色的物體都是氣的不同組合、不同變化而構成的不同存在態,大千世界皆為氣。修煉要是不知道氣是怎麼回事,怎麼去煉?要了解同源之理,人天同源,物我同源。同源之理即為道,即為氣。在道教的廟觀大門兩邊都寫著「道氣長存」,這便是道家思想很實在的體現。
天地也好,宇宙也好,萬物萬事也好,它只是由氣的不同組合而構成的不同物象,其大致的模式是怎麼樣的?或者說宇宙的模式是什麼?那就是道的演化。道是天地存在與變化的根本,《道德經》里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是無形無質的,「一」是無形有質,「二」是有形無質,「三」是有形有質。「道」沒有形狀,也沒有質量,只有一份萬物之本的內容;「一」也好,「二」也好,都是物化的過程,「三」就是有形有質,成為物體了。
其實道也可以看作是「O」,一切都是無形無象的。由無生成有,有無之間交替變化,構成生命物質的存在與消亡。活著的不能永遠活下去,所以要有新陳代謝,所以道就是無。老子講有、無論,講有生於無。一、二、三、萬物這都為有,而從無到有的過程就是生一、生二,生三,生萬物的過程。
(2)、明生命
天地是一個大整體,個體生命是一個小整體。人之所以區別於石頭、木頭,是因為後者為精與氣構成,而人體內還有神的存在。其他動物、植物、一切活的東西,都有神存在。當精氣神三者聚在一起時,才能構成活的生命。也可以說由道而為氣,氣化為三,為精、氣、神;或者說道分陰、陽,陰陽分三才,人之三才為精、氣、神。
既然講人天合一之理,萬物都是相通的,那麼,道是怎麼跟萬物、跟人相通的呢?《道德經》的宇宙模式圖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由此,我們可以把生命模式圖寫為:心--神--氣--精--身。可以把人看作是心和身兩部分,當然這里的心不是指心臟,可以把道看成心,心是一個概念,它也無形無象,但人卻不能否認它的存在;接下去把一看作神,二是氣,三就是精了。所以,由道至萬物的生成變化過程,具體到人,就是由心主宰一切行為,心能生神,神生氣,氣生精,精變化出人的身體及其行為,這是大致的脈絡。
(3)、明修行
我們從宇宙模式圖和生命模式圖中能不能再找出一條生命修持的模式?老子講返樸歸真,講無為之靜,我們修道呢?可以象樹葉之精華往樹根去走一樣,回歸它本來的地方。歸根才能達到復命,回到生命的本來,能夠再造生命,完善生命,所以叫歸根復命。老子的書起名叫《道德經》,可見把道看得是多麼的重要,認為宇宙因為道的存在才存在,如果失去了道,宇宙就變得混濁不堪,翻天覆地;人失去了道,就變得神魂顛倒。天地不能失去道,生命修煉也不會失去道。
一個生命產生後,經成年到老年、最終趨向於死亡,人們希望能象天地一樣長久,這就需要往回返。順則凡,逆則仙,這是修持界的話。為了成仙,就要回歸嬰兒的位置。由萬物到三、到二、到一,歸於道,修行也是往這方面走的。也就是《道德經》所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如人得一就成為「仙人境界」了。
儒家通過「敬」,尊敬天地,尊敬君主,尊敬師長,通過正襟危坐的形式,端正身心培養浩然正氣,得大智慧,通曉一切,也是通過肉體往回走。佛家通過放棄心外之物,不執著,直接溫養本性,心神為本性,也是往回走。道家更是如此,煉精為了化氣,為了還虛,為了回歸本來,為了生命之胎的圓滿。
以上所言,僅是大致內容。平常要琢磨。琢磨得透一點,思想認識就提高一步,行為就更完善一步。具體說來,修行包括以下內容:
一是人天合一思想。因為修行是建立在人與天地之間的整體觀上。人天合一思想,源自《老子》道論。經書上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強調生命存在與完善的整體觀。自然就是「隨之」,如河流奔騰而下,是謂「自然」。反之,硬要河水逆流而上那就不自然了。
二是無為思想。講修行,明白人天合一思想後,用什麼態度去修去實行呢?《道德經》講無為思想。佛家用戒律去掉執著,放棄一切外緣,回歸本來。道家通過化精、化氣、化神,達到命胎。化精也好,化氣也好,煉神也好,人都得放棄平時的不良習慣,如果去跟人喝酒、吸煙,就不可能很好地溫養命胎了。要求能放下,這就是一種無為思想。無為思想,就是無欲之為。物慾方面要淡化,這樣,復雜而繁瑣的社會生活行為就變得淡了。這個「淡」字的結構,右邊兩個火上之火字構成「炎」,給它澆點水,讓它清涼一些,不就淡了嗎?淡了之後就能安靜下來。所以由無欲而能返樸,而歸於靜,靜下來了,就能回復於道。一切都受道的影響,能夠自然變化,所以《道德經》還有一句話,「萬物將自化」,萬物自化,生命就得以轉化,精氣神就得以培養,這就是修持。
三是神氣融合。道家講究煉金丹。用什麼才能煉金丹?用氣。又怎麼培養元炁呢?通過煉精化氣,即化為後天氣,後天氣化成先天炁,先天炁化成元炁,元炁才是金丹之所煉。所煉之金丹才能跟神相合,烘托出元神。而元炁是怎麼烹煉出的?最根本的一句話叫神氣融合。內丹修煉之法無論在哪個階段都是神氣融合。築基階段也要求神氣融合,雖然融合得不夠好;到煉元神的時候,也是神氣融合。
所以講修持,第一用人天合一思想,強調生命存在與完善的整體觀;第二是行為態度,要做到無欲無礙,達到清靜,這樣「萬物將自化」;第三,實際內容就是為了神氣融合,融合之後自我就能轉化了,就能達到生命的圓滿。
「練精化氣的原理與方法」。
人正常所用的,是以心生神、神生氣、氣生精,由精產生身體的變化,來構成完整的生命活動。修煉都是往回走,逆反而上,從精到氣到神到心。通過煉神達到元神,通過煉氣到達元炁,通過煉精到達元精。一般都是先練型,通過對身體的自我調整實現整體平衡,讓心神與肉體的結合也達到平衡,這是當初階段的煉精之法。所以修煉時要求身體端正,使中脈豎直。
人在心理上端正、清靜與安詳,並使練形達到平衡,有了這些基礎之後就可以煉精。此精指的是筋脈皮骨等肉體的一切,也包括生殖之精。其基本過程是通過煉精化成後天之氣,通過煉氣達到元炁,通過元炁煉元神。要注意的是,氣沒有煉到元炁的層次不能養元神,所以有煉氣而還神之說。元炁跟神相合,才能達到元神的位置,之後才進入命胎階段。也只有達到命胎階段時,才能涉及到生命本身進行修持,方能進入修持階段。在元炁以前都是修煉點年,練精化氣時期只能稱為養生階段。做到心理安靜,神態安詳,從身體到心理都比較健康,這是養生的內容,即能夠養護與照顧自己的生命。
⑸ 怎樣才能打通全身的經絡
一般是電擊或者通過運動和氣功鍛煉。後者較為可靠,打通經絡的功法較多,推薦幾種古老的經典功法。 八段錦、五禽戲,小周天功法,個人覺得初學者一般最好學習小周天功法,循序漸進,順其自然就好,以意念領氣先打通任督二脈再說,打通全身經絡需要大周天功法,一般正常小周天打通也要一年,小周天通了其實就很好了(吸氣時會有真氣在背後的督脈由命門處上行至頭頂百會穴,呼氣時可以感覺真氣由百會穴順任脈下行至丹田處)。小周天練習好了才可以練習大周天功法。具體功法書店有售,或者具體再網路。
⑹ 冬季最怕寒濕重,7個方法通經絡,你知道怎麼做嗎
天氣寒冷,腿又僵又隱隱地痛,剛站起來走路都有點一瘸一拐,這其實就是寒氣進入身體太多,在腿部造成了經絡淤堵。筋遇寒也變得僵硬不柔軟了,俗話說,骨正筋柔,身體才會好,但現在因為不良的坐姿站姿以及各種生活習慣,導致我們骨也彎了,筋也硬了,渾身哪兒都不得勁。
可以通達四肢,讓周身皮膚毛孔打開,迎著朝陽練上半小時,後背都會出汗,促進氣血循環,起到排濕排寒的效果。站樁矯正體型,使肝胃脾等五臟處於自然放鬆的狀態,有助於恢復我們五臟的功能,增進食慾,讓胃腸蠕動加快產生腸鳴,所以站樁後會有打嗝放屁等通氣的現象。
⑺ 如何打通全身筋脈
你要吃得了苦才可以!
【真氣運行法】
練功方法
第一步
呼氣注意心窩部(點擊參見心窩部位置--巨闕穴)
1. 方法。做好練功准備,放鬆身心,集中思想,精神內守,在呼氣的同時,意念隨呼氣趨向心窩部。
2. 時間。如果要如期完成第一步的練習,在時間上就要有一定的安排。假若條件許可的話,每天固定時間練功,養成習慣,對穩定思想更有幫助。沒有固定的時間也不要緊,只要抽空抓緊練功就行。要求每日早、中、晚練習三次,每次二十分鍾。如認真操作,一個星期左右就可完成第一步的功候。
3. 反應。練功到三至五天,感到心窩部沉重,再往後,每呼氣時,感覺到有一股熱流注入心窩部,這是真氣集中的表現。有了真氣的集中,就給第二步功打下了基礎。
4. 效果。開始幾天由於不習慣,姿勢也不夠准確,有的同志會感到頭暈,腰背酸痛,呼吸也不自然,舌尖抵不住上齶等,這都是自然的現象。不要有顧慮,只要按要求堅持鍛煉慢慢就會好了。
第二步
意息相隨丹田趨(點擊參見丹田部位--下丹田)
1. 方法。當第一步功做到每一呼氣即覺心窩部發熱時,就可意息相隨,自心窩部開始,呼氣注意丹田,不可操之過急。用力太大產生高熱也不舒服。
2. 時間。依法每天三次,每次二十五分鍾或半個小時,十天左右就可以氣沉丹田。
3. 效果。由於真氣已通過胃區,脾胃功能已有改善。真氣沉入丹田後,周圍臟器如大小腸、膀胱、腎等都逐步發生生理上的改變,一般都感到食慾增進;大小便異常現象有程度不同的改善。
第三步
調息凝神守丹田
1. 方法。當第二步功做到丹田有了明顯感覺,就可以把呼氣有意無意地止於丹田。不要過分注意呼氣往下送,以免發熱太過,耗傷陰液,犯「壯火食氣」之弊。呼吸放自然,只將意念守在丹田部位,用文火溫養。「少火生氣」正是此義。
2. 時間。每天三次或者再多一些。每次半小時以上。這一段是培養丹田實力階段,需要時間較長,一個月左右可以感到小腹充實有力。
3. 效果。由於任脈通暢,心腎相交,中氣旺盛,因此心神安泰,睡眠安靜。凡患有心火上炎,失眠多夢,以及心臟不健康的人,都有好轉。通過練功不斷的給腸胃增加熱能,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增強,體重增加,精神充沛,元氣充足,腎功能增強。患有陽痿病症的大有好轉,女子月經不調均有程度不同的改善。腎水旺盛,肝得滋榮。因此,在這一階段,患有慢性肝炎和初期肝硬化的都有明顯好轉。堅持鍛煉,自然痊癒。
第四步
通督勿忘復勿助
1. 方法。原則上還是按照第三步操作,真氣沿督脈上行的時候,意識應該跟隨上行的力量。這就是勿忘。若行到某處停下來,不要用意念去導引。這就是勿助。
2. 時間。每天練功次數可適當增加,每次的時間也應延長到四十分鍾或一小時左右。每個人的情況不同,通督的時間和力量不可能一樣。有的人一剎那就通過了,而且力量很猛,震動很大。有的人通督時間稍長,並且力量也不大。大多數在十天左右通督。
3. 效果。通督之後,一呼真氣入丹田,一吸真氣入腦海,但不可有意追求,一呼一吸形成任督循環,養生界稱此為「小周天」。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能感覺到「呼吸精氣,獨立守神」的實際情況。真氣不斷地補益腦髓,大腦皮層的本能力量增強。凡是由於腎精虧損和內分泌紊亂所引起的頭暈耳鳴、失眠健忘、腰酸腿軟、月經不調、精神恍惚、易喜易怒、心慌氣短、性慾減退等神經官能症狀,都可得到改善。長期堅持,可以康復。因練功經絡通暢,有些多年不愈的頑症也可霍然而愈,效果明顯。一般情況表現為精力充沛,身體輕捷。
第五步
元神蓄力育生機
所謂元神,就是大腦調節管制的本能力量。與識神對立。識神是有意識的精神狀態。元神和識神是體和用的關系,元神為體,識神為用。第四步功已通督脈,腎氣不斷灌溉腦髓,元神的力量不斷得到補充。心主神明,心氣上照於腦,才能發揮其全面的調節管製作用。
1. 方法。原則上還是守下丹田。丹田是長期意守的部位。通督後各個經脈相繼開通。如果頭頂百會穴處有活動力量,也可以意守頭頂。可以靈活掌握,這叫「有欲觀竅,無欲觀妙」。
2. 時間。每天三次,或更多些,每次一小時或更長一些。總的說時間越長越好。大約一個月左右,身體內的各種觸動現象才能逐漸消失,只剩下下丹田和上丹田的力量更加集中旺盛的現象。
3. 效果。根據身體的表現,尤其是丹田與頭頂百會穴互相吸引的磁性力量說明,大腦皮層的本能力量增強,內分泌協調而旺盛。這種力量有形有色,功夫越深,表現的越明顯活潑,對全身的生理生活機能調節就更好,真氣也就更加充實,不斷地補償和增強身體的代謝機能,可充分發揮機體的潛在力量。因活力旺盛,抗病免疫力就增強了,一般致病因素就可減少甚至避免,原有的沉痾痼疾也可以得到改善或痊癒。堅持鍛煉,就可以達到身心健康、益壽延年的效用。
以上五步,是真氣運行法靜功鍛煉過程中的基本概況。在實踐中,由於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具體條件又不一樣,所以效果與表現也是因人而大同小異。鑒此,練功時既要順乎自然,靈活運用,不能刻意拘執;又要本著一定的要求,耐心求進,持之以恆,不可自由放任,實為成功之要訣。
編輯本段練功須知
練真氣運行法,必須樹立堅定不移的信心,持之以恆,勿求速成,也不要畏難而退。在鍛煉期間,要順乎自然,不要執意妄想,勉強追求。否則,欲速則不達,越是一意追求,有急躁情緒,就越是不進步;意態越是融和自然,真氣發動就活潑,進步就越明顯。因為執意妄想就成了擾亂真氣運行的雜念。「恬憺虛無,真氣從之」正是這個意思。?
在練功過程中,因為身體上發生很多生理上的變化,出現各種觸動現象,要泰然處之,不必驚慌失措,也不要執意追求,稍時便會消失的。?
1、初習真氣運行法,因要思想集中,有一個比較安靜的環境為好。但是,不要過份強調這個問題。在練功時,要避免他人干擾。若練功中有意外干擾(如突然聲響、有人急叫或闖進練功室內等),則不必驚慌,須慢慢放鬆意念。臨時收功後再慢慢起坐應付,待恢復平靜後再補練。調息時,鼻吸鼻呼,注意呼氣,吸氣任其自然,不可用口呼吸。
2、注意不要在大飢、大飽、大怒、大驚等情志沖動時勉強做功。當風、雨、雷響時暫勿坐,恐怕給精神以猛烈刺激,發生不適。?
3、意守丹田是真氣運行法始終保持的一個准則。當丹田真氣充實到一定程度,會自然地順著經絡運行。這種運行的力量,是基於丹田力量的大小而定的。勿用意識導引,任其自然,要行則行,要止則止,主觀導引是會出偏差的。?
4、用本法者,尚未通關之前,須保存精力,節制房事,以免影響練功進程。女性如遇例假,不宜意守下丹田,可守中丹田(心窩部)。懷孕前期(1-3個月)不能練,中後期可以練。
編輯本段練功八觸
在鍛煉五步功法的過程中,體內的能動現象是多種多樣的,古人總結歸納了八種,稱之為"八觸"。時而感到身體很"大",時而感到身體很"小",有時感到身體很"輕",有時出現身體"重"如巨石的現象,有時感覺身體很"涼",而"熱"的感覺出現的最快也最多,還有"癢"、"麻"的感覺。除了以上的"八觸",實際功中的動態比這些還要多,如自發運動,光感,還有殘、異等現象。
上述現象都是真氣在體內不同形式活動的表現,都是積極有益的。有些人遇到這個現象,延醫診治,醫者不知,亂投葯石,這是有害的。有人不明白這個道理,成為精神負擔。有人好奇,追求這些現象,越注意越厲害,以致不能控制。凡此種種,都是沒有講清道理的關系。懂得了真氣運行的規律,就可以避免不正確的思想和行為。遇到以上觸動現象,既不必好奇追求,更不要驚慌失措,只要安靜地坐功,意守丹田,過些時候就平復了。
編輯本段動靜關系
動與靜,是宇宙間事物運動中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真氣運行法有效地利用了靜與動的關系,促進真氣運行,使機體更好地發揮生命活力,以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有動必然有靜,有靜必然有動。靜極生動,動極復靜。靜是動的基礎,動是靜的力量表現。動是絕對的,靜是相對的。在人體的生理活動中,也不能脫離這個規律。形體屬陰主靜,真氣屬陽主動。氣離形則無所依附,形無氣則成塊然死物。必須陰陽互根,動靜相育,形氣並存,才是活潑潑的一派生機。
真氣運行五步功法所說的靜,就是使身體安靜下來,全神貫注地調整呼吸,推動真氣運行,沖通任督,貫通經絡。在這個過程中,體內的觸動現象是多種多樣的,身體各部機能處於積極主動、生意盎然的狀態。這哪裡是什麼靜和定,這不過是一種非常旺盛、非常自然、非常有規律的真氣運行罷了,這叫靜極生動。所謂的靜只能說是對外界反應或思維活動暫時的相對的靜。
生命體的動是絕對的,靜是相對的。練靜功者,雖然沒有姿勢活動,也是由有為而至於無為的。練功過程中,培養真氣貫通經絡,前三田、後三關都有非常激烈的活動。尤其在攻後三關時,真氣活動的力量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是被一種強大的沖擊力量控制了自己。這種力量則是由靜極生動和動極復靜而形成的。人們對靜極生動是熟知的、是歡迎的,知道必須依靠這個動力去攻關,但對動極復靜的現象則茫然無知,產生疑慮而不知所措。其實事物動到一定的程度,必然要靜下來休整生息,以利再動。這是日常的自然現象。真氣活動一段時間後必須要安定靜止的休整培養出更大的力量。因此,在練功過程中突然發現丹田感覺消失或真氣行行停停等現象,都是正常的,不要有疑慮。只要安心地繼續培養丹田力量,自可使真氣再次活躍起來。
總之,真氣運行法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等層次,都是發揮了靜極生動、動極復靜、動靜相育的自然規律完成的。
⑻ 日常保健養生有哪些經絡養生運動可以做
1. 拍手
人體的手部是匯集了許多經絡的部位,通過拍手的方法,可以起到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力的作用。
動作要領:雙手抬起,上手臂平伸,小臂與地面垂直,雙掌五指分開,掌心相對,然後慢慢兩掌靠近,拍手。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動作不可過快,一定要慢慢地拍,這樣效果更好。此外,拍手的時間最好是在飯後半個小時進行,以免影響消化,也可以利用一些零碎的休息時間進行,還能幫助消除疲勞。
2. 梳手心
這個方法通過梳子來按摩手心的經絡、穴位達到強身健體,去除病痛的目的。
動作要領:先在手心上抹上一層護膚霜,保護手心,然後選擇梳齒不是很尖利的梳子或者圓頭梳子,按照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方法梳一遍,然後反方向再梳一遍,如此反復,每天堅持有效。
3. 拍打法
通過拍打各個穴位或經絡集中處達到養生健體的目的。
動作要領:可拍打的部位有多處,如腋下、脅部、頸部、後背、胸腹、肩部、臀部、腿部等等,不同的部位功效不一,無論拍打哪個部位,注意拍打的力度要適宜,不可大力拍打,避免對身體造成傷害。
4. 按摩法
按摩也是常見的經絡養生方法之一,通過按摩刺激穴位達到保健養生的目的。
動作要領:根據不同的療效需求,按摩人體的各個穴位,可以用按摩器具,或直接使用手指進行力度適宜的按摩。
5. 摩擦揉按法
這個方法是通過對不同的部位進行摩擦或揉按,以達到調節身體健康狀況的目的。
動作要領:一般來說,常見的摩擦揉按法多用於腹部揉按,通過對脘腹和肝腹的反復摩擦,用掌心從上到下不斷摩擦,可以平肝順氣、助消化。
⑼ 哪些瑜伽訓練可以疏通經絡呢
3個動作疏通經絡,讓你遠離分分鍾光彩照人!
中醫上講:"氣不足則血不暢,血不暢則水不流,水不流則毒不排"由此可見經絡對於身體是相當重要的,特別是對於女性,女性的衰老都是由經絡不通開始的,經絡不通會導致體內毒素無法及時排出,會讓女性身材浮腫,皮膚蠟黃,活生生一個大媽級別,這對女孩子來說簡直是要命的,所有疏通經絡刻不容緩,以下3個動作助你疏通經絡,讓你遠離大媽級別,分分鍾光彩照人!
1、八字扭轉式
這個體式可以強化腹部肌肉,增強腹肌力量,塑造完美曲線,也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改善便秘問題,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
A.手杖式坐於地面上,右膝蓋彎曲貼地,右腳跟盡量向右側腹股溝伸展,左腳綳直平放於地面上,調整呼吸。
B.雙手自然放於身體兩側,左腿向上伸展直至與地面保持垂直狀態,腳尖向上綳直。
C.挺直脊柱,收緊腹部,右手彎曲向上伸展直至握住左腳尖,保持該動作10-20S。
D.慢慢回到手杖式坐姿,呼氣,變換另一隻腳重復上述動作3次。
氣通則萬病消,疏通經絡是相當重要,跟小編一起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