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開展小學二年級語文課堂教學
能利用這次機會與大家探討「如何提高二年級語文課堂有效性教學」,我感到很榮幸,下面我就拋磚引玉,談談我對如何提高課堂有效性教學的一些看法。
我認為課堂的有效性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一、教學目標要有效。
1、教學目標要正確。這要求我們老師在設計課前一定要熟悉文本,挖掘出內在的思想、意義,正確把握文本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也就是在立足教材備課的同時,注意挖掘教材的人文性。備課的過程中,要與作者的思路盡量吻合,正如葉老先生所說:作者思有路,知路識其真!
2、目標的設置要恰當。不僅對教材有一個整體的、正確的把握,還要對學生的現狀也有準確的把握,設置的目標不僅要難易適中,還要有切實可行的可操作性。人各有體,針對學生要教師心中要有學生的個性差異,不能「一以概之」,要做好充分的學情調研。
二、教學策略要有效。
1、教學環節要有效。課堂上環節很多,但每一個環節都要有一個明確的訓練點和一個要達到的具體的目標,如果不知道這個環節為何而設。一定不能讓它佔取我們的課堂時間。每一節課,我們一定要結合目標抓住一個切入點,由這個切入點展開具體的學習,這樣,既能使課堂簡潔,也能使課堂更有效。如生字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意教給學生認識生字的方法,讓學生回答(說明)自己認識生字是怎麼認識的,怎樣記住的,像難認的「贏」,有的採取拆字的方式去熟記「亡、口、月、貝、凡」。
2、問題的設置要有效。這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問題的設置既要有挑戰性,要能夠起到發展學生的思維、想像的目的,但也要難易適中。正如大家都熟悉的摘蘋果理論:枝頭的蘋果要是讓摘的人感覺努力跳一跳就能摘到的,他才會有興趣,有信心,但如果他一看就覺得即使努力跳了,使勁跳了,還是連夠都夠不著的話,那那個蘋果再鮮艷,再誘人他也可能不會感興趣了。同樣,如果是一個已經蔫了的甚至是爛掉的蘋果的話,就算摘的人一伸手不費一點力氣就可以摘到,但誰會稀罕呢?(2)問題的設置要靈活。有些問題,換一種問法,達到的目的是一樣,但學生的接受度就不一樣了。如:在教學《歡慶》這篇課文中,我配樂范讀完課文,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從老師的朗讀聲中知道了什麼?學生頓時鴉雀無聲,一片茫然,面對學生的卡殼。頓悟的我把問題換了一種說法:聽完老師的朗讀,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呢?這時課堂氣氛馬上活躍了,同學們都紛紛匯報:「我彷彿看到田野上金黃的果實」「我彷彿聽到大海奏起了歡樂的樂曲」……,使我們的教學達到了預想的效果。
3、教師的語言要有效。(1)語言要准確。教學中,教師無論是解說,是引導,是總結,還是下指令,語言都一定要是精準的。如:老師說了,「下面我們來做一個游戲。」那你接下來的就一定要是真正意義上的有游戲規則、游戲要求的游戲,而不能說,我隨口說出了「游戲」二字,哄哄學生,激起他們的興趣,可接下來卻是「分組朗讀課文」,這能叫做游戲嗎?如:老師在引導學生分析一篇課文中的左右結構的生字時,說「左右結構的字都是左窄右寬的」,請問,左右結構的字中,「割」「形」「到」「都」……也是左窄右寬嗎?這不僅是語言的不準確,而且是知識性的錯誤啊。(2)語言要有效。很多老師老覺得課堂上時間總是不夠用,其實老師太多的廢話就是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拿鼓勵學生來說吧,對學生精彩的發言,對學生突出的表現,只需要送上老師或真誠的贊美、或肯定的眼神、或會心的微笑,或者是同學們發自內心的掌聲就足夠了,但要是老師再來一些問答:「同學們,這個同學回答得好不好啊?」「好。」「那想不想表揚他一下呀?」「想。」「那咱們就來表揚表揚他吧。」然後再是學生整整齊齊,拖長聲調的「****你真棒」,這樣,表揚一次學生就浪費掉了多少時間啊!還談何有效呢!再比如,在二年級下冊《三個兒子》一文中,有「跟頭」一詞,如果老師忍不住拓展開了:「你們會翻跟頭嗎?」學生興致來了,紛紛嚷著想要展示自己翻跟頭的本領呢。師再接著說道:「是啊,尤其是一走到那些草坪上,我們呀,就忍不住去翻上幾個跟頭,老師小時候也很喜歡翻跟頭的。」這時,課堂氣氛好像是挺熱鬧的,但仔細一想,這與教學目標的達成有一點幫助嗎?如果沒有,我們說它幹嘛呢!如果是教學生掌握翻跟頭的方法或讓學生以「翻跟頭」進行口語交際或說話,教師可以依學生的想法去做。
所以,我認為,課堂的精彩在於有效,如果沒有實效,再熱鬧,再花哨的課堂也是不值得提倡的。
我們知道,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注意力比較難集中,上課之初,學生的注意力往往還停留在上一節課或課間活動的有趣對象上,這時我們可以採取一定的教學手段,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來。
1、巧設懸念,提出問題。「好奇」是學生的天性,小學低年級學生尤其「好奇」。教師在上課時若能抓住學生好奇的特點,立刻就能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過來。上課伊始的巧設懸念能把學生從剛才窗外好玩的游戲中吸引過來。
2、巧用教具,創設情景。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雙邊活動的過程,在教學中巧置活動變化的刺激物往往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特別是製作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具,如奧特曼、喜羊羊等充滿靈性的教具,既可激起學生的興致,又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達到「玩中學,學中玩」的效果,進而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是快樂的!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常用優美的音樂,生動的故事,有趣的謎語或者腦筋急轉彎來吸引學生,讓學生很快地平復下課時的興奮狀態,迅速進入課堂氣氛。
3、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我想大家都知道,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就是:教師教,學生聽。這種教學的一個最大的弊端就是學生在課堂上缺少參與的主動性。教師辛辛苦苦的教了40分鍾,他很可能在底下玩了40分鍾。雖然這種教學也有「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環節。但這種回答只能是少數人的參與。對於注意力不夠集中的學生,他完全可以是游離課堂之外的。
4、發揮教師的個人魅力。作為一個好老師他能夠用自己特有的魅力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那麼教師的魅力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加強自己語言的親和力。上課時,除了要有洪亮的聲音以外,教師的語言要貼近學生的年齡特點。對於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在教學時我們應該採取較通俗的、充滿關愛的語言,讓學生更多的感到老師的和藹可親,從而願意與老師相處,形成對老師的信任,這樣他們也就會在上課時,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中。教師同時在語言的表達過程中輔之以適度的態勢語,讓學生能感受到枯燥的語言中也充滿「靈動」。另外,教師要有廣博的知識。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發展,現代學生所接觸的事物也越來越多,只靠書本知識已經不能滿足部分學生的需要。每當在課堂中涉及到一些課外的小知識時,學生的注意力往往會加倍地集中。這就是要求教師能以科學的態度,以挖掘文本之外的精神,「無中生有」的將學生想知道的知識,合乎時令的予以引入。如:學習《秋天的圖畫》一文時,在關注周圍景色的變化時可以引入人的外表變化,並教給學生一些「養生」知識。
其次,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關注。在課堂中,教師對學生的關注,直接影響學生的課堂注意力。特別是低年級段的學生自我控制能力特別低,需要教師時刻地提醒。當學生的思維游離課堂學習之外時,教師就應給予適當的提醒。一開始,教師可以用目光告訴他上課要專心了。有的學生較能察言觀色,他能讀懂教師目光中的含義,就能自覺聽課了。如果學生對你的目光熟視無睹,或者根本沒有接觸到你的目光。這時你就需要用肢體語言,敲敲他的桌子或者碰碰他的肩膀。也可以樹立榜樣,比如表揚當時坐得最好,聽得最牢的那個學生。除了對沒有認真聽講的學生需要關注之外,正在認真聽講的學生也需要你的關注。比如你做一個贊許的動作,說一句表揚的話,露出一個淡淡的微笑,給於一個肯定的眼神,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都是在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這在無形中就吸引了學生上課的注意力,課堂效率也就高了。
最後,學生注意力出現分散時,適當進行調整,由於低年級學生有意注意的時間只有10——15分鍾,所以當教學內容長時間的處於同一種狀態時,就會出現注意力集體分散的現象。這時,僅靠教師的個別提醒和關注是遠遠不夠了。學生的學習已經缺少興奮點,他們需要一點新鮮的東西來刺激感官。比如可以用課中操的方法。這種操花費的時間短,而且簡單易學,往往只是拍拍手,或者扭扭脖子,動動腿。雖然簡單,但卻讓學生有一個放鬆的機會。在課中操後,學生往往能重新集中注意,投入學習內容。除了課中操,簡單的游戲,學唱與課文有關的歌曲,都是調整學生注意力的好方法。
我想,要使低年級學生時刻保持十二分的注意力是很難,但是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時刻思考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學生有限的注意時間。如果課堂上我們能充分關注學生注意力,那麼課堂效率一定會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語文是一門基礎科學,但這並不意味教學時可以一味地採取填鴨式、灌輸式的辦法。因為教學不僅僅是一個認知過程,同時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只有在教學的同時,調動學生積極的心理因素,才能挖掘學習潛力,促進智慧更加有效地發展。
總之,教師對教學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成功的教學是一個不斷試驗的過程和終生學習的過程。怎樣實現有效教學是當前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課題,它向我們提出了一系列要求,需要我們研究教育科學理論,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傾聽學生的心聲,提高教學效能感能力,不斷探索有效教學的途徑,完善有效教學的能力。
⑵ 小學一二年級應採取什麼教學方法
如下:
一、要讓孩子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二、要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要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方法。
四、要給孩子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
五、指導孩子科學用腦,合理安排時間。
教學方法之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過敘述、描繪、解釋、推論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闡明概念、論證定律和公式,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運用講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1、講授既要重視內容的科學性和思想性,同時又要應盡可能的與學生的認知基礎發生聯系。
2、講授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
3、講授應具有啟發性。
4、講授要講究語言藝術。語言要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確、簡練,條理清楚、通俗易懂,盡可能音量、語速要適度,語調要抑揚頓挫,適應學生的心理節奏。
講授法的優點是教師容易控制教學進程,能夠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系統的科學知識。但如果運用不好,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不易發揮,就會出現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的局面。
⑶ 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我是什麼教學過程與方法
教課文 明顯是局限於某一篇文章,著眼於一篇文章的話,可能忽視教育本身。 教語文 思維范疇更大,廣度更高。選定的篇目本身就是一些優秀的文章,而由點及面,由一篇文章的教學引發學生對此類文章的思考,進而舉一反三,逐步形成自己處理文章的能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我是什麼教學過程與方法
⑷ 語文教學方法有哪些
講授法: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
討論法: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直觀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或進行示範性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教學方法。是一種輔助性教學方法,要和講授法、談話法等教學方法結合使用。
練習法: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學中,練習法被各科教學廣泛採用。
讀書指導法: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或參考書,以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
任務驅動法:教師給學生布置探究性的學習任務,學生查閱資料,對知識體系進行整理,再選出代表進行講解,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
參觀教學法:組織或指導學習到育種試驗地進行實地觀察、調查、研究和學習,從而獲得新知識或鞏固已學知識的教學方法。
現場教學法:是以現場為中心,以現場實物為對象,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本課程現場教學在校內外實訓基地進行,主要應用於育種試驗布局規劃、試驗設計、作物性狀的觀察記載方法等項目的教學。
自主學習法:為了充分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通常給學生留思考題或對遇到一些生產問題,讓學生利用網路資源自主學習的方式尋找答案,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然後提出討論評價。
相關如下:
教學方法論由教學方法指導思想、基本方法、具體方法、教學方式四個層面組成。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學習方法)兩大方面,是教授方法與學習方法的統一。教授法必須依據學習法,否則便會因缺乏針對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達到預期的目的。但由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於主導地位,所以在教法與學法中,教法處於主導地位。
⑸ 二年級語文該怎麼教
首先,要有愛心和耐心.低年級小學生初進校門,還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教師重要視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多引導,多示範.
第二,教師的教態要大方,態度要和藹可切,讓學生有「老師像媽媽」的感受,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嘛.切不可板著面孔,不是一臉嚴肅就是大聲呵斥,傷害學生積極性.
第三,教師的語言要淺濕生動形象有趣,富有感染力,最好再輔以適當的表情和體態語,將學生帶入課文描繪的情景中去.許多教師往往失誤就在於此,語言過去深奧和成人化,學生如聽天書,自然注意力要分散了.
第四,教學方法要多樣,注意激發和保持學生興趣.小學生好動注意力難於長時間保持,因此教師要深入鑽研教材,精心選擇教法,做到深入淺出.
第五,要有扎實的教學功底,三字一畫一話要過關.做到改朗讀時就聲情並茂繪聲繪色,該板書時就一筆一劃工整美觀,該板畫時就寥寥幾筆惟妙惟肖;
第六,要適時組織教學,善於評價和激勵學生.
⑹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與策略
語文教師要掌握下面的教學方法,才能有效地進行語文教學,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
一、創造和諧師生關系
課堂上我們要認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個學生,更要尊重學生的不同的思維模式,對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見解、不同的思考,師生可以一起談看法。在平和的氣氛中,師生一起學習,一起去發現、探求和創造。重建和諧的、平等的師生關系是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
新課程改ge把「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作為核心理念,就是要強調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為了全體學生的發展,使學生的各個方面的素質得到全面、均衡、和諧的發展。要善於傾聽學生的發言,關注學生成長與發展的每一點進步,幫助學生發現自己、肯定自己。
賞識學生不能只憑自己的預先設計進行,要關注一些小事。既要關注和賞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關注和賞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優良行為,還要關注和賞識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積極表現。
課堂活動的主體對象是學生。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要引導學生討論,力爭讓更多學生有發言機會。教師要認真聽取學生的發言,讓學生覺得自己在和老師平等的討論問題,師生之間是和諧相處的關系。
教師要讓學生知道,是自己通過思考把問題搞懂了,而不是教師強加給自己的知識。實現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教學內容的難易之間的和諧,使課堂成為教學思想萌發的源泉。
二、煥發課堂生命活力
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信息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
為此,我准確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思維特點,積極探索有利於激發興趣、激活思維、激勵探討的課堂教學方法。讓學生「自主」地確定學習內容、選擇學習方法、尋找學習夥伴和評價學習效果等。這樣教學,課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
教師已成為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轉變成為學生的學堂,學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無聞的模範聽眾。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
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鍛煉和表現的機會,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質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
三、狠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由於我班學生外來子弟較多,學生知識基礎水平參差不齊。為了夯實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對症下葯,因材施教,不斷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
比如,在書寫方面,我大力強調規范性,要求行款整齊,字跡工整,並努力克服錯別字,如:「拜」字右邊該四橫而非三橫等,類似的問題我進行了大力糾正。
又如,對修辭手法的判斷運用,對各種句式的變換,對病句的修改,對生字新詞的理解運用,對近、反義詞的積累等,我都逐一進行講解或強調,以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語文能力。
四、精心設計語文實踐活動
採用多種教學組織形式:集體授課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個人自學,都進入了課堂,要創設有利於學生參與學習、交流信息、互相啟發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精神。這就務必要有大量的實踐活動,有充足的訓練時間。因此,每節課都要精心設計安排、研究討論,扎扎實實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用扎實多樣的訓練,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使學生獲得一定的終身學習的本領。為此,我針對不同的知識版塊,採取不同的訓練方法:
夯實基礎——字詞、背誦緊抓不放;
擴大積累——課外閱讀每日一段,讀書筆記(摘記);
訓練能力——閱讀理解,從總體方法到解題技巧;
作文訓練——循序漸進,小作文依課文內容隨堂布置,借「題」發揮,大作文緊扣課標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創新,鼓勵學生放飛思想,大膽發揮……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從基礎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學以致用,生動、活潑,扎實、系統,有序、有恆的訓練,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初步獲得了一些基本的語文實踐能力。
五、充分了解學生特點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要使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收益,教師就必須不斷地優化組織學生學習的形式,使之適應學生學習的需要。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充分地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對本學科的了解、對教師的評價等。
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試試:測試、觀察、談心、走訪等等。我經常喜歡在課下和學生談心,不僅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也了解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知識水平,全面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彈奏出和諧之音。
六、關注學生課堂生命狀態
學生的課堂行為表現,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室課堂行為與學生學習狀態的相互適應的情況,作為教師只要正視課堂現實,保持課堂警覺,就能通過學生學習的反饋,洞察自己課堂行為,進而達到有效調控,確保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當學生課堂上出現情緒低落、啟而不發、緘口無言、反應麻木等狀況,教師可通過反思,看問題設計是否妥當,自己點撥是否到位,是否因為超出學生的思考范圍,而導致學生無所適從,不感興趣。據此,教師可從問題設計的角度、形式、內容等方面考慮,多為學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調動學生的內部驅力,因勢利導,創設出充滿生機的學習氛圍。
當學生情緒浮躁、學習浮光掠影、思考深入不下去時,可通過反思:自己呈示的內容是否因為過於淺表或指導的策略過於籠統不得法,導致學生找不準深入思考的抓手,思維只能浮於問題的表面,回答問題則是不假思考,脫口而出,而又文不對題。
據此,教師可調整內容,或示範引導,教給學生抓住關鍵因素,多為學生創設問題的情境,指導學生學會思考。還有,當學生學習被動時,可通過反思,看自己是否擺正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是否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牽著學習的鼻子走,導致學生缺乏自主探索、個性化體驗的空間。
據此教師可多給學生提供互動、合作的機會,或加強平等對話,激活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思路,最大限度地發掘學生的個性潛能……
七、散發有魅力的人格力量
語文是有魅力的。語文教學的魅力除了來自語文以外,還來自於教師。教師的個人情緒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和諧程度。有些教師沒有耐心,脾氣暴躁,心情悲觀,把糟糕的情緒帶到課堂上來,可以因個別學生違犯課堂紀律就怒不可遏;在工作中既缺乏熱情又沒有激情,使教學課堂氣氛沉悶……
試想這樣的教師,學生怎能喜歡?這些都能夠造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不和諧,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作為一名教師,其自身所具有的人格力量才是構建和諧課堂的根本條件。
經常聽到一些激情四射的公開課,不禁捫心自問:自己做到了嗎?能不能保證在每堂課上都能給孩子們看到一張微笑的臉?上公開課的老師們呢?是不是也能做到呢?不斷地去告訴自己吧。
當你充滿自信面帶微笑走上講台時,「同學們好。」「老師好。」這樣的互致問候就顯得是那樣真誠,才能形成和諧的課堂氣氛。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認真聽講,教師一個示意性的眼神,一個不經意的動作,一句幽默的話語都在和諧的氣氛下悄然進行。
⑺ 小學語文常用教學方法有哪些
一、情境創設「真」,教學獲效益
所謂「真情境」,是指它貼近學生真真切切的生活。教育家劉國正指出,生活是整個語文教學的源頭,語文天然是與生活聯系在一起的。語文是反映生活又反過來服務於生活的一種工具。創設生活化的「真情境」,讓學生在「生活」中隨時學習語文,把課堂知識與課外知識相結合,這樣學生得法於課內,受益於課外。
二.運用實物演示情境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這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一條規律。運用實物演示情境,正是從這一認識規律出發的。一般知識性課文中涉及的物體,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實物一出示,兒童便豁然領悟。實物演示既可以由老師展示,也可以由學生自己展示。
三.藉助圖畫再現情境
圖畫內容應該是課文的精髓。所設計的圖畫要形象生動、色彩鮮明,能刺激學生的視覺感官,激發學生的愉悅情緒。在創設情境時,還必須有老師形象、生動的語言渲染,這樣才能有效地再現課文中用語言描寫的情境。
四.播放音樂渲染情境
音樂是一種以系統的聲音旋律為媒介來塑造形象、傳達情感、反映生活的時間藝術,與文學有共同之處。運用音樂來創設情境、烘托氣氛,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課文中的形象、畫面及表達的感情。
⑻ 二年級語文教學理念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首要的目標是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熱愛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本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和諧發展。
北京師范大學張鴻苓主編的《語文教育學》中指出,語文課程的目標之一在於培養學生的基本能力,包括語文基礎知識、語文基本技能、語文思維能力。(張鴻苓:《語文教育學》,3頁,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培養語文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中心目標。語文能力目標是一個綜合統一體,語文基本技能是其主體,語文基礎知識是語文能力的基礎,語文思維能力則是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條件。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課程中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遠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人文性是語文的重要屬性。例如,我們看到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語文》,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和《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實驗修訂本)·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實驗修訂本)·語文》,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教材,教材中選編的都是「文質兼美」的文章。課文中的思想、形象、觀念、情感都蘊涵在語言文字之中。在學習這些文章時,我們不僅學習了語言文字,而且也得到了思想上的引導、情感上的陶冶以及人生的啟迪,增加了對社會和自身的認識。這樣分析,我們不僅看到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而且看到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三)將接受學習與其他學習方式結合,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等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假如把學生主動意識的教育視為可有可無,實際上就是把語文當成純技術課,語文學科教育就失去了靈魂。
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它也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語文課程應根植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應盡可能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並能夠根據社會的需要不斷自我調節、更新發展。應當密切關注當代社會信息化的進程,推動語文課程的變革和發展。
⑼ 二年級語文教學方法
讓孩子多接觸一些優美的句子、短語並記住,引導孩子應用它們。
⑽ 二年級語文怎麼教
說說我的經驗:
我擔任了二年級語文教學工作,二年級的學生好動,愛講小話,課堂效率極差,針對這種情況,在上課之前我首先整頓紀律,耐心的教育他們,給他們講學習的重要性,要求他們一定要專心聽講,一個人應該有遠大的理想和目標,不要只知道玩耍,或者以獎品,向誰和誰學習的方式激勵他們。經過教育大部分學生能專心聽講了,還有個別學生有點反復的現象,管不住自己,我便採取點名提醒的方式。這樣,紀律基本上算是整頓好了。
少數學生還有一個缺點是書寫錯誤,做題粗心,錯題多,原因是書寫隨意,不講格式,作業做完了,從不檢查,針對這種情況,我注意強調書寫格式,並要求字寫得慢些,寫得工整,格式不對,書寫不工整,一律重新做過,經過一段時間,書寫方面有了一定的進步,但題還是錯得多,於是我在班上宣布了這樣一條規矩,如果語文作業連續十次得滿分老師就獎獎品,這樣激發了優生的積極性,一部分學生是懶習慣了,對此無動於衷,怎麼辦呢?當然還有辦法,每天作業錯了的重新改過,改正確了才算過關,前一段時間,學生沒有這個習慣,作業錯了未改就走了,或乾脆不交作業,老師一一清查,清查出來嚴肅處理,這樣一來,作業基本交得齊,且學生也有改正錯題的習慣了。
這樣學生自覺學習的習慣逐漸養成了,教學工作也越來越輕鬆了。
我對教學工作從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學方法,虛心向同事們求教,因為我知道課程是一種實踐,只要用心鑽研、探索、反思、總結經驗,就可以把語文融入到孩子們當中,變成孩子們的笑臉,變成學生愉快的學習,變成學生更真實的發展。新課程要通過我們共同的努力變成一種真實的、動態的、發展的現實。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獲取了點滴的教學經驗:
一、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
這一學期學生學慣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學習利用漢字的表意特點來分析字形,並對認字方法有比較系統的歸納整理,學生基本上都學會了運用不同的認字方法來獨立識字。在教學中,我還注重將學生引領到生活當中去識字,激起學生識字的極大熱情。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整體識記生字,提倡個性化的識字方法。讓學生尋找出自己認為最有效的識字方法,通過不斷的求異,激活學生思維,「玩」"出價值。如「闖」字的識字,有的學生說:「這是一隻馬跑進門了。」「不是,這是馬兒被關住了失去了自由,想沖出門到外面呼吸新鮮的空氣。」有的學生說:「這是跟門有關系,就是沖進門或沖出門的意思」……一個字有多種識記方法:看字形認字、跟據部首猜字義等等,學生在發散思維的「玩」中學得快樂。再如用畫畫的方法記一記會意字;將所學的字、詞貼在家中的實物上「復現」;將課外識記的字剪一剪、貼一貼,製成「小報」;在班級中評選出「識字大王」等方法、活動都為學生識字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玩」 法。
二、在寫字方面,我把寫字當作美的鑒賞對象和陶冶高尚情操的工具,強調學生把字寫得正確、工整、規范、漂亮。
《課標》中指出:"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是鞏固識字的手段,對於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起著重要作用,必須從小打好寫字的基礎。"一個人的字寫得好與否,不僅僅是個人的「門面」,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的學習習慣、意志品質及性格特點。因此,教學時我採用了「讀字、范寫、評議、試寫」 的程序:「讀字」 時,讓學生討論寫這個字時哪一筆最關鍵,寫這個字哪一筆最容易寫錯或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等問題,整體把握寫字的規律;在范寫之時,讓學生評議老師的範字,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把握寫字的要領;讓學生對老師評頭論足,運用形體動作學寫筆畫、作業展覽、評選書寫閃耀明星等方法,激發了學生寫字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寫字的技巧。
三、在閱讀教學中,我重視朗讀、理解和感悟結合
初讀,將課文讀正確,整體感知全文;再讀,將課文讀流利,理解課文中詞句;研讀,將課文讀出感情,談獨特的理解與感受;練讀,將課文讀入心,積累語言文字。在不同層次的讀中,教師同樣鼓勵個性化的學習。讓學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方法,彼此交流、逐步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提出問題,教師挑出有價值的問題共同討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將自己的理解畫出來,說一說自己這樣畫的理由,放膽做畫學語文;讓學生排演課本劇,師生根據語言文字進行評議,演演評評學語文等等。這些頗有趣味的方法不僅能有效地完成閱讀教學任務,還能促進學生樂學、愛學語文。
在學生習慣的培養方面,我注意讓兒童在規范中學語文,打下學好語文的基礎。這並不與在「玩」中學習語文相矛盾,習慣能影響人的一生,「個性」必須在一定的規范中張揚才不會使學生走上發展的歧途。所以,教學決不能從統得過死轉向放任自流,一定要嚴把「度」 這一關。在聽、說、讀、寫幾方面,都有一定的規范。如:個別同學站起回答時,其他同學要注意傾聽,有意見可以舉手提出;朗讀或回答問題聲音要響亮……語文學習的點點滴滴都需要有規范,都需要我們去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四、提倡學生積極參與各項語文活動,學會參與、學會合作、學會尊重他人。
我教學中,我努力創設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確有所得。
玩,是孩子們的天性,是孩子們的樂趣所在,將「玩」引入課堂,使學生對這種活動的動機和興趣逐漸遷移到語文學習上,從中享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在探求語文教學進程中,我力求將「講堂」轉變為「學堂」,將機械重復的練習轉變為生動活潑的游戲,讓學生充分體驗語文學習的快樂,為他們語文學習的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盡管是「玩」 中學語文,但我們決不是追求形式主義。這里倡導的「玩」是一種形式、一種途徑,「玩」是為了更好地學習語文,培植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