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禮儀對酒店服務質量的影響的研究背景
禮儀對酒店服務質量的影響研究去背景其實啊還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酒店的管理就是需要啊禮儀。禮儀是非常重要的。
② 飯局禮儀詳細有哪些
1、入座後姿式端正,腳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緣, 或將手放在鄰座椅背上。
2、用餐時須溫文而雅,從容安靜,不能急躁。
3、在餐桌上不能只顧自己,也要關心別人,尤其要招呼兩側的女賓。
4、口內有食物,應避免說話。
5、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盤夾取菜餚。
6、必須小口進食,不要大口的塞,食物末咽下,不能再塞入口。
7、取菜舀湯,應使用公筷公匙。
8、吃進口的東西,不能吐出來,如系滾燙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沖涼。
9、送食物入口時,兩肘應向內靠,不直向兩旁張開,碰及鄰座。
10、自己手上持刀叉,或他人在咀嚼食物時,均應避免跟人說話或敬酒。
(2)酒店禮儀主要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筷子禮儀:
1、忌敲筷
即在等待就餐時,不能坐在餐邊,一手拿一根筷子隨意敲打,或用筷子敲打碗盞或茶杯。
2、忌擲筷
在餐前發放筷子時,要把筷子一雙雙理順,然後輕輕地放在每個人的餐桌前;距較遠時,可以請人遞過去,不能隨手擲在桌上。
3、忌叉筷
筷子不能一橫一豎交叉擺放,不能一根是大頭,一根是小頭。筷子要擺放在碗的旁邊,不能擱在碗上。
4、忌插筷
在用餐中途因故需暫時離開時,要把筷子輕輕擱在桌子上或餐碟邊,不能插在飯碗里。
5、忌揮筷
在夾菜時,不能把筷子在菜盤里揮來揮去,上下亂翻,遇到別人也來夾菜時,要有意避讓,防「筷子打架」。
③ 酒店基本禮儀是什麼
門僮應著整潔之制服,深色襪子,擦亮皮鞋,發型符合員工守則要求.門僮服務主要有站姿與問候兩個方面.
站姿是我們日常工作中正式或非正式場合中第一個引人注視的姿勢.優美、典雅的站姿是發展人的不同質感動態美的起點和基礎.良好的站姿能襯托出美好的氣質和風度,站姿的基本要點是挺直、均衡、靈活.
正確的站姿是:從正面、側面看,人體與地面垂直.身體重心落於腳掌部位,頭正,下頜微收,雙肩稍向後放平,梗頸,挺胸、收腹、直腰,提髖收臀,雙臂自然下垂置於身體兩側,或雙手體前相搭放置小腹位.站立時,雙腳可分開與肩同寬.雙手可後腰處交叉搭放,以體現男性的陽剛之氣(這一條比較合適保安).
1.平肩,直頸,下頜微向後收;兩眼平視,精神飽滿,面帶微笑.
2.直立,挺胸,收腹,略為收臀.
3.兩臂自然下垂,手指自然彎曲;兩手亦可在體前交叉,一般是右手放在左手上.肘部應略向外張.
4.兩腿要直,膝蓋放鬆,大腿稍收緊上提;身體重心落於前腳掌.
5.上體保持標准站姿.
6.雙腳分開,與肩同寬.
7.站累時,腳可向後撤半步,但上體仍須保持正直.
8.將左腳收回,與右腳成垂直,左腳跟在右腳跟前面,兩腳間有少許空間.
9.右腳向後撤半步.
應當避免的站姿:
(1)身體抖動或晃動(給人以漫不經心或沒有教養的感覺).
(2)雙手插人衣袋或褲袋中(不嚴肅,拘謹小氣).
(3)雙臂交叉抱於胸前(這會有消極、防禦、抗議之嫌).
(4)雙手或單手叉腰(這種站法往往含有進犯之意, 異性面前叉腰,則有性侵略或性挑逗之意).
(5)兩腿交叉站立(它給人以不嚴肅的感覺). 問候:注意交流上的細節
我們希望能夠問候每一位從我們身邊經過的客人.雖然我們希望做到面面俱到,可是並不是每一位進出的客人都需要打招呼.事實上這也無法做到.我們可以選擇語言問候、眼神的問候和身體語言(比如揮手)的問候這幾種方式有選擇地問候我們的客人.
那麼該如何有選擇地向客人表示我們的好意呢?
首先,那些顧自在打電話的客人就不用問候了,這樣反而打擾了他.但如果門口只有這一位客人進出,那我們的目光要追隨這位客人,以備他隨時提出服務的需求.
其次,那些三三兩兩聊[NextPage]興正濃的客人也不用打招呼,打擾他們談話同樣是不禮貌的.我們要做的只是對其中一位正好面對我們、與我們眼神有接觸的客人點頭微笑就可以了.
另外,不停地在門口進出的客人也不用次次都打招呼,或者都用機械的"早上好"、"您好"來問候,你可以選擇點頭微笑或者僅僅是微笑,也可以表示關心地問一句:"怎麼您的朋友還沒有來嗎?"或者是"您在那邊休息一會兒好了,等車來了我會來告訴您."但不可以視而不見.
同時,問候的時候要注意方式,和各種身份、性別、年齡等不一樣的客人,要說不一樣的話.比如是一位太太帶著小孩子走出來,你可以誇一句"多麼可愛的小寶貝!",這樣的問候遠比"早上好太太"要來得讓這位太太心情愉快得多.對於日本長包房的某一位社長,可以以"社長,早上好!"來問候,令他感覺親切與尊重.對於一位穿著較涼快的熟客,你可以提醒一句:"聽說今天要起風了,當心著涼."對於歐美地區的年輕客人,也可以用一聲"Hi"來招呼;如果客人看上去穿著較正式較傳統的,送上一句"Good morning, sir! Have a nice day!"客人往往會高興地說"Thank you!"或者"You too!".
至於一些非常熟的客人遠遠走過,當眼神遇上時,可以輕輕揮手致意,不一定要說出聲音來.這種方式比較適合女性的員工,但男性員工在遇到客人帶著小孩子的時候也可以使用.當客人帶著孩子走來時,可稍躬下身子向孩子揮手錶示友好,但不宜去碰觸孩子的衣服與身體,以免引起客人不快.
對於一些提著行李的客人,則可以簡單問候然後直接問:"您好,需要我幫您拿一下嗎?"或者是:"您好!我來幫您拿出去吧!"
有的客人較為熱情,會主動先問候你,或者誇獎你的酒店,"小夥子,你好嗎?"、"你們的酒店真漂亮!"這種情況在歐美國家中較多.這個時候只要大方有禮地表示感謝就可以了."謝謝,我很好,您看上去氣色也不錯!"、 "謝謝!"
最重要的是,在靈活地進行以上問候時,要保持自己優美的身形與親切的笑容.因為微笑是你最好的武器,微笑可以最直接地得到對方的好感,也會意想不到地得到對方的原諒.有了親切的笑容,你的問候便會事半功倍.
其他資料:
注意交流上的細節
"我特別喜歡那個行李生的微笑,總是很親切很善意的樣子,如果他出點小錯誤也不會責怪她."這是一位客人的話.和人交往時一定要注意微笑,不管是已經很熟的同事,還是沒見過幾次的陌生客人.[NextPage]
說話時要看著對方,並且集中精神.要讓對方感到你很重視他的意見,很想從他那裡得到業務上的知識,這樣對方有受到尊敬的感覺.
學會主動和人打招呼,在電梯或洗手間遇到同事不要刻意迴避,盡量先和對方搭話.千萬不要裝做沒看見把頭低下,給人不愛理人的印象.
專家研究顯示:良好的站姿能使人變得年輕.
因為站立使全身筋骨、肌肉形成一條線,呼吸氣血暢通,猶如一座直立的煙囪,越直越高,越能排除廢氣;通過深呼吸使人體吸入大量氧氣,氧能助燃,能燃燒體內的脂肪,是對減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此外,保持良好的心態,能促進內分泌產生有益健康的激素,尤其是酶類和乙醯膽鹼等.這種珍藏在人體內部的奇妙物質,會把全身的血流量、腦流量和神經細胞的興奮性等調節到最佳的狀態,從而增強你機體的免疫功能和煥發青春的潛力.
培養良好的站姿要掌握以下四個要點:
第一,要腿直、腰直、背直、頸脖子直和兩肩平.立正姿勢,兩腳自然開立,做到腿、腰、背、頸形成一條直線,使全身骨骼、肌肉伸展,經絡血脈暢通.
第二,兩肩下壓,兩臂垂直,盡力下伸,並緊貼兩體側,但手腕、手指要自然放鬆.
第三,頸椎向上伸,抬高下頜,閉嘴,舌尖輕抵上齒齦.挺胸能擴大胸腔,激活胸腺,增強抗體功能和免疫力.收腹和提臀對減肥和健身都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頭正頸直,集中意念,雙目平視或微閉,做深呼吸12次(以後可慢慢增加到24次、36次),使你全身氧氣充裕,還能刺激循環系統,給你帶來輕松的感覺.
站姿是人體靜態造型動作,是其他人體動態造型的基礎和起點.優美的站姿能標志個人的自信,並給他人留下美好而雋永的印象.
女子站立最優美的姿態為身體微側,呈自然的45度,斜對前方,面部朝向正前方,兩腳呈丁字型,其餘同上,這樣的站姿可使女性看上去體態修長、苗條,同時也能顯示出女子的陰柔之美.
男子站立時,雙腳可分開與肩同寬,雙手可後腰處交叉搭放,以體現男性的陽剛之氣.
觀察站姿了解你心情
站立時習慣把雙手插入褲袋的人:城府較深,不輕易向人表露內心的情緒.性格偏於保守、內向.凡事步步為營,警覺性極高,不肯輕信別人.
站立時常把雙手置於臀部的人:自主心強,處事認真而絕不輕率,具有駕馭一切的魅力.他們最大的缺點是主觀,性格表現固執、頑[NextPage]固.
站立時喜歡把雙手疊放於胸前的人:這種人性格堅強,不屈不撓,不輕易向困境壓力低頭.但是由於過分重視個人利益,與人交往經常擺出一副自我保護的防範姿態,拒人於千里之外,令人難以接近.
站立時將雙手握置於背後的人:性格特點是奉公守法,尊重權威,極富責任感,不過有時情緒不穩定,往往令人莫測高深,最大的優點是富於耐性,而且能夠接受新思想和新觀點.
站立時習慣把一隻手插入褲袋,而另一隻手放在身旁的人:性格復雜多變,有時會極易與人相處,推心置腹.有時則冷若冰霜,對人處處提防,為自己築起一道防護網.
站立時兩手雙握置於胸前的人:其性格表現為成竹在胸,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充滿成功感,雖然不至於睥睨一切,但卻躊躇滿志,信心十足.
站立時雙腳合並,雙手垂置身旁的人:性格特點誠實可靠,循規蹈矩而且生性堅毅,不會向任何困難屈服低頭.
站立時不能靜立,不斷改變站立姿態的人:性格急躁,暴烈,身心經常處於緊張的狀態,而且不斷改變自己的思想觀念.在生活方面喜歡接受新的挑戰,是一個典型的行動主義者.
④ 禮儀學的研究方法
中國當代社會尚無成套的禮儀規范供我們研究,要構築中華當代禮儀的框架,還需要我們去做認真的調查研究、分析歸納,借鑒古今往來、中外各國禮儀,來制定我們的先行禮儀規范。
通過調查記錄民間禮儀習俗,引用當代法律條文加以規范,並結合文獻考證說明各項禮儀的來龍去脈,使其成為系統,然後舉例演習。重在普及,兼顧提高。使各行各業的人們在家庭生活、社會交往中有禮可循。
⑤ 禮儀的基本知識
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為了相互尊重,在儀容、儀表、儀態、儀式、言談舉止等方面約定俗成的,共同認可的行為規范 。禮儀是對禮節、禮貌、儀態和儀式的統稱。 禮儀是人們約定俗成的,對人,對己,對鬼神,對大自然,表示尊重、敬畏和祈求等思想意識的,各種慣用形式和行為規范。這里的慣用形式包括禮節和儀式,禮節一般是個人性的,並且不需要藉助其他物品就可以完成的形式,譬如磕頭、鞠躬、拱手、問候等;而儀式大多是集體性的,並且一般需要藉助其他物品來完成,譬如奠基儀式,下水儀式,迎賓儀式,結婚儀式,祭孔大典,等等。人類最早的禮儀是祭祀禮儀,它主要是表達對天地鬼神的敬畏和祈求。
最簡單的說,禮儀就是人類(大部分是中華民族)在日常交際中總結出來最不會傷人的話,雖說是不傷人,但是在網路上,有一些人不太喜歡這些客套話。禮儀既是對他人尊重的體現,也是對自己有好處的事。
致福曰禮,成義曰儀。
古人講「禮者敬人也」,禮儀是一種待人接物的行為規范,也是交往的藝術。它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由於受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時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為人們所認同,又為人們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諧關系為目的的各種符合交往要求的行為准則和規范的總和。
禮儀起於周,但周禮與現在的禮儀是不同的,或者說是禮儀朝著一個開放性的方向發展了。
現代的禮儀,禮大多指謙和讓,儀指的是在特定的場合著特地的服裝與行為,這是現代主流價值觀所倡導的禮儀,其他的就沒有限制,全憑人類經驗去與整個社會相處,所以禮儀的存在,相對給個人多了更多的合理性選擇。
但在中國,以前禮儀即禮樂,它在周代時期,整個時代的基本盤就是在禮樂上建築的。它是一個形式上的東西,基本在那個時代禮樂制度無所不涵蓋。比如社會階層之間的行為,都有一套完整的規矩。在春秋戰國,百家爭鳴以前,社會治理經驗的缺乏性,禮就成為了構建穩定社會的一個方法,而且這個方法在當時非常奏效。
簡單來說社會等級分明,飲食起居,喪葬嫁娶都是以當時的一個基本法來執行的,全社會通用,哪怕你家財萬貫,也沒有特權去僭越身份等級。當然,這是理想狀態下的情況。可能現在看起來似乎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有點不平等,可這在當時恰恰是最大的平等。
古代的禮樂制度其實不需要理解太深,知道個大概就好,除非你是想成為研究先秦時代的專家,才值得去將禮樂制度研究透,雖然現代的禮儀其實就是由周禮經過兩三千年演化而來的。
但不論哪個時代,禮儀總是可以通用一個字「尊」,你只要按這個字來,那麼基本禮儀你就都會了。
⑥ 如何掌握服務與接待禮儀課程總結
禮儀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重視、開展禮儀教育已成為道德實踐的一個重要內容。
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為規范稱為禮節,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稱為禮貌。加強道德實踐應注意禮儀,使人們在『敬人、自律、適度、真誠『的原則上進行人際交往,告別不文明的言行。
禮儀、禮節、禮貌內容豐富多樣,但它有自身的規律性,其基本的禮儀原則:一是敬人的原則;二是自律的原則,就是在交往過程中要克己、慎重、積極主動、自覺自願、禮貌待人、表裡如一,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檢點,自我約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適度的原則,適度得體,掌握分寸;四是真誠的原則,誠心誠意,以誠待人,不逢場作戲,言行不一。據報載,在人才招聘會上,言談儒雅、服飾得體、儀表端莊、神態大方、禮儀到位的大學生更能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也就是說,在市場經濟大潮之下,社會對大學生的個人素質提出了更高的標准和更加具體的要求。在就業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之下,有必要對大學生禮儀加以普及與規范。
普及大學生禮儀有助於提高大學生的整體素質。在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進程中,一項極為重要的任務就是要不斷提高大學生的整體素質。普及大學生禮儀,將直接有助於提高大學生的文明素質。具體來說,加強禮儀訓練,有助於提高大學生的自身修養。普及大學生禮儀,將促使大學生從一點一滴小事著眼,從檢點一舉一動自身行為著手,逐步提高其自身修養;有助於維護高校的形象。在社會上,大學生個人形象往往與高校形象劃等號,所以大學生對個人形象的維護將直接有助於高校形象的維護,甚至有助於對整個高等教育形象的維護;有助於增進人際溝通。大學生想在今後的工作中有所作為,必須注重人際溝通。
在普及大學生禮儀的同時,規范大學生禮儀是大學生精神風貌建設的當務之急。自中共中央頒布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將「明禮」列為基本道德規范後,各級政府和高校以及大學生,開始越來越重視禮儀訓練。當前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把各方面對禮儀的重視,與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直接聯系起來,把規范大學生禮儀作為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一項重要措施。 首先,大學生禮儀自身要求規范化。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禮儀本身的特點之一就是規范化。倘若對大學生禮儀不講究規范化,而是任憑大學生在具體運用禮儀時自行其是,各搞一套,則大學生不像大學生,而混同於社會一般青年了。
其次,大學生的精神建設要求大學生禮儀規范化。《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指出:「開展必要的禮儀、禮節、禮貌的活動,對規范人們的言行舉止,有著重要的作用。」毋庸置疑,對大學生禮儀的規范,必將直接有助於我國大學生精神風貌的建設。
再次,規范化的大學生禮儀屬於大學生行為規范的有機組成部分。原國家教育委員會所頒布的《高等學校學生行為准則》,對大學生提出了「注重個人品德修養。服飾整潔,講究衛生;誠實守信,謙虛謹慎,說話和氣,待人有禮,男女交往,舉止得體;尊敬師長,尊重他人;敬老愛幼,樂於助人」等方面的具體要求,實際上他們涉及法律規范、道德規范與禮儀規范等幾大方面。不容忽視的是,禮儀規范是大學生行為規范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
規范大學生禮儀,既要令其與大學生的實際需要相適應,又要堅持科學的態度。要目標明確、循序漸進、切實可行並大力推廣。在適宜的時候,建議由教育主管部門制訂專門的《大學生禮儀規范》,並正式在全國高校發布推行。
講究禮儀,遵從禮儀規范,可以有效地展現一個人的教養、風度與魅力,更好地體現一個人對他人和社會的認知水平和尊重程度,從而使個人的學識,修養和價值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尊重。適度、恰當的禮儀不僅能給公眾以可親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慾望,而且會使與公眾的合作過程充滿和諧與成功。
任何一個社會組織,小到一家店鋪,大到一個國家,要想廣交朋友,廣聚信息,想增進相關公眾對它的理解、信任、合作與支持,想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全面實現自己的目的,同樣也一刻離不開禮儀。
禮儀不僅可以美化人生,而且可以培養人們的社會性,同時還是社會生活和交往的需要。孟德斯鳩曾說:「我們有禮貌是因為自尊。」「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禮貌招待的人喜悅。」生活中有許多口角、摩擦、矛盾、爭斗,都是起因於對小節的不注意。而文雅、寬厚能使人加深友情,增加好感。注重言語禮儀,可以有一個和睦、友好的人際環境,注重行為的禮儀,可以有一個寧靜、潔凈的生活環境,可以促進人際關系的和諧,也可以美化人生,美化社會,因此禮儀習慣的培養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
一個知書不達禮,知識水準和道德水準嚴重不協調的學生,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人才。一個優秀人才,不僅應當有高水平的專業知識,還必須有良好的道德品質修養和禮儀修養。禮儀是良好品德修養的表現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質養成重要途徑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質需用彬彬有禮的方式去體現。盡管禮儀的研究和教育在國內已經有所發展,特別是職業與禮儀的結合已成大勢所趨。可是禮儀教育,還未引起高校的足夠重視,大多數高校還未開設禮儀課程。
大學生是知識層次較高的群體,在道德水準上,在禮儀修養方面應當提出更高的要求。追求個性是當代年輕人的特點,在追求突出個性過程中,許多不文明、不禮貌,甚至醜陋、陳腐、粗俗的東西都被當做了「新潮」、「瀟灑」,在我們的周圍,經常可以看到衣冠不整者、行為不端者、張口罵人者、隨地吐痰者……。諸如此類不良行為的存在,已嚴重損害了大學生的形象,成為他們健康成長的障礙,因此,開展禮儀教育和教學,進行標準的禮儀訓練,通過禮儀這個「尺度」,規范大學生的言談舉止,矯正粗俗、醜陋行為,已經成為培養大學生良好形象、優雅氣質和風度的必修課,必須引起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和大學生的普遍重視和關注。
在市場經濟大潮之下,社會對大學生的個人素質提出了更高的標准和更加具體的要求。在就業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之下,有必要對大學生禮儀加以普及與規范。
禮儀的「禮」字指的是尊重,即在人際交往中既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別人。古人講「禮儀者敬人也」,實際上是一種待人接物的基本要求。我們通常說「禮多人不怪」,如果你重視別人,別人可能就重視你。禮儀的「儀」字顧名思義,儀者儀式也,即尊重自己、尊重別人的表現形式。
總之禮儀是尊重自己尊重別人的表現形式,進而言之,禮儀其實就是交往藝術,就是待人接物之道。 交際禮儀體現個人職業素養,對現代職業人士而言,擁有豐富的禮儀知識,以及能夠根據不同的場合應用不同的交際技巧,往往會令事業如魚得水,對於大學生也同樣具有不可忽略的意義。
但交際場合中事事合乎禮儀,處處表現得體著實不易。禮儀是社會確定的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它對個體在律己、待人、接物以及在社會交往中的舉止、談吐、著裝、儀容等方面提出規范性要求,它幫助人們修身養性,約束自我,尊重他人、互相理解、互相幫助,自覺地認識和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維護社會的正常生活,從而體現良好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因此,我們必須堅持對大學生進行禮儀教育,並不斷強化對他們言行方面進行禮儀習慣的培養和訓練,使他們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懂得尊重別人,懂得謙恭禮讓,懂得使人際關系融洽和諧,久而久之,就可以培養自己良好的道德素養。
一、加強禮儀教育的滲透性大學生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是受到多方面的影響,人的禮儀素養不是天生的,也不可能簡單地靠一兩次學習就能形成的。因此要發揮學校、社會、家庭在禮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強禮儀規范在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滲透性。
首先,禮儀教育要與學校的管理制度相結合。引導學生增強禮儀、禮節、禮貌意識,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養成良好禮儀習慣,不僅要靠日常學習、生活中的常規訓練,而且要靠學校的規章制度來保證。例如:南開大學的創始人嚴修就非常重視儀教育,並使其制度化,他制定的《容止格言》要求學生「面幾凈、發必理、育必整、紐必結、頭必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躁、勿暴、勿殆、顏色:宜和、宜靜、宜庄」,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加強禮儀修養,形成了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大學生禮儀教育要想取得實效,必須制訂出詳細、具體的禮儀常規,並落實到學校具體的規章制度中。
其次,要與課堂教學相結合。課堂是進行禮儀教育的最佳時間和空間,大學生的大量活動是在課堂上進行的,其語言、待人、姿態、儀容等均可在課堂上表現出來。因此,教師在講授知識時應充分挖掘禮儀教育的因素,課堂管理和上下課時,應注意禮儀要求的規范和准確,做到心裡想著育人,觀察不忘禮儀,講課不忘適時指正。同時把禮儀教育滲透到班級工作、團隊活動以及其它各項活動中,形成全方位教育的態勢。
再次,要注重榜樣的作用。孔夫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是教育工作者,是學生學習模仿的對象,學生的模仿性、「向師性」很強,學生最接近的榜樣就是教師。教師的榜樣在禮儀活動中無疑是一種無聲勝有聲的教育,教師和學生課上課下朝夕相處,教師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不對學生產生直接的影響。教師應該成為禮的化身,學校就是通過教師的作用,使禮無所不至,從而最終完成社會教化。因此教師應首先學習和應用禮儀,時時處處率先垂範,做到彬彬有禮、語言文明、儀表莊重大方、儀態和藹可親,使學生在師生交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最後,建立家庭、社會一體化教育。大學生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往往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家庭是人才成長的源頭,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認為:「家庭是人們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高尚品德必須從小開始培養,從娃娃抓起……要在家庭生活中,通過每個成員良好的言行舉止,相互影響,共同提高,形成良好的家風。」因此,禮儀教育必須延伸到家庭中去,學校要主動向家長宣傳禮儀教育的目的和要求,並成立家長學校,讓家長及時地知道學校各階段學生的禮儀行為訓練要求,並要求家長積極配合學校,用禮儀規范約束自己,給子女做出表率;墨子曰:「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同時社會是影響學生成長的重要環境,只有創造文明禮貌的社會氛圍,大學生才能「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所以加強學與社區的聯系是很有必要的,將學生的禮儀常規要求告知社區居民,讓他們一起督促學生的禮儀行為,並要求他們也要講究禮儀,讓大學生在和諧禮儀的環境熏陶中潛移默化的成為一個懂禮的人,共同營造文明禮貌的社會環境。二、體現禮儀教育的時代性禮儀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它既是人類互動活動的重要內容,又是社會倫理道德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隨著時遷世異,物換星移,禮儀教育的內容和形式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現代禮儀的科學體系,是在古代禮儀的基礎上,棄其糟粕,承其精華,學習世界各國禮儀,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並逐漸發展和完善。因此現代禮儀賦予新時期的內容和要求,具有一定的繼承性和時代性,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如隨著現代社會發展節奏的加快,珍惜地間,講究效率成了新一代人必須具有的價值觀念和行為准則。在社會交往中,要求人們都要樂群合眾、講究信用。因此無論在學校、家庭、社會都要現代禮儀的行為規范求大學生「尊重他人人格,不失禮、不失約、不誤時」,對客人和外賓以禮相待。無論是待客或是訪友都要用禮儀的行為規范要求自己,如訪友時,要事先約定、選擇恰當時間、注意自己的儀表意態,舉止文雅,態度和藹、語氣溫和等;走時要適時的告辭與致謝等;接打電話時必須做到態度平和、咬字清楚、音量適中等;儀容、儀表、儀態做到「儀容整潔、著裝得體,坐正立直,行走穩健,談吐文明」,以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體現文明時代的特徵。
三、注重禮儀教育的實踐性注重實踐,知行統一是我國古代德育教育的優良傳統。明朝的儒學大師王陽明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論,認為知是行的開始,行是知的完成,知和行是不能分開的。對學生禮儀教育,首先要向他們講明禮儀的要求是什麼,為什麼要這樣要求以及怎樣去做。知的目的在於行,禮儀教育的全部意義在於它的實踐性,學生的思想品德、禮儀習慣是在實踐中逐漸形成,又是在實踐中表現出來的,實踐是教育的出發點,又是教育的歸宿。因此學校要用自身的優勢,在校園文化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和實踐禮儀規范,親身感受運用禮儀知識、技能的所帶來的成功感,和喜悅感。開展多種多樣的文化活動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組織舞蹈、合唱、禮儀、健身、演講、等活動,讓學生盡可能的與他人多交往;同時要創造條件讓學生走出校門,如參加社會活動、參加公益性服務活動、組織社會調查、假期實習等,讓大學生盡早接觸社會,在實踐中鍛煉提高社交能力。禮儀常規要求越具體,越有利於大學生禮儀行為習慣的養成。要讓大學生養成禮儀習慣,必須要求大學生在什麼場合都應當怎麼做。比如在人際交往方面如何正確運用「您好、請、謝謝、對不起、沒關系、再見」等禮貌用語;如何正確運用交談禮儀、電話禮儀、聆聽禮儀和應酬禮儀;如何正確運用「介紹、稱呼、微笑、鞠躬、握手、鼓掌、右手禮讓」以及怎樣是「居處必恭」,怎樣是「步立必正」,怎樣是「衣冠必整」等的禮儀學規,以便於學生對照訓練,日久習成。總之,要提高大學生的禮儀修養需要學校的重視、家長的協助與學生的努力。通過禮儀教育的訓練,使大學生樹立起一種內心的道德信念和行為修養准則,使大學生的個性和人格更加趨於完美。當今社會競爭愈演愈烈,在我們與別人競爭時我們要帶著百分百的實力,但是作為當代的有識有志青年光擁有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要注重自己的道德修養,禮儀規范,是否經得起社會的考驗,群眾的檢閱,在我們埋頭努力學習的時候,我們還要注意一下這個社會的發展趨勢。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禮儀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當今社會禮儀教育也越來越完善,要想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須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與素質。現代的社交禮儀是我們大學生必要的學習內容,通過學習來提高自己。我很慶幸自己在學生生涯里學習了《現代禮儀》這門課程,讓我在以後的競爭中可以具有很大的優勢。知道了自己應該怎樣待人接物,應該怎樣面對突發的狀況,學習完《現代禮儀》之後我突然覺得自己之前是多麼的不諳世事,在自己生活的小圈子裡或許不太需要那麼正式的禮儀規范,但是一旦走入了社會,所有的一切都變得那麼的重要,過去的不懂事再也不可能是理由了,所有當你長大後更需要充實自己的,這樣才能站穩腳跟,現在的我更加懂得了你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