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航天火箭發射升空後,火箭的飛行方向是宇航員操作嗎宇航員坐在裡面能看到外面嗎從百科上我看到神十飛
一般不由宇航員操作,按照固定軌道運行。能看到。宇航員經過特殊訓練,還有防護措施是可以承受的。宇航員休息是有詳細安排的
B. 火箭升空的時候,航天員需要承受幾個G,平日是如何訓練該科目的啊
宇航員坐在離心機中,離心力高速旋轉(100km/h)
從而模擬火箭升空時的重力
C. 火箭發射的過程
火箭發射的過程為:
發射火箭由地面控制中心倒記數到零便下令第一級火箭發動機點火。在震天動地的轟鳴聲中,火箭拔地而起,冉冉上升。加速飛行段由此開始,經過幾十秒鍾,運載火箭開始按預定程序緩慢向預定方向轉變,100多秒鍾後,在70公里左右高度,第一級火箭發動機關機分離。
第二級接著點火,繼續加速飛行,這時火箭已飛出稠密大氣層,可按程序拋掉衛星的整流罩。在火箭達到預定速度和高度時,第三級火箭發動機關機分離,至此加速飛行段結束。
隨後,運載火箭靠已獲得的能量,在地球引力作用下,開始慣性飛行段,直到與預定軌道相切的位置止。此時第三級火箭發動機點火,開始了最後加速段飛行。當加速到預定速度時第三級發動機關機,火箭的運載使命就全部完成。
(3)火箭反面訓練方法擴展閱讀
一、火箭發射的原理
火箭飛行所能達到的最大速度,也就是燃料燃盡時獲得的最終速度,主要取決兩個條件:一是噴氣速度,二是質量比(火箭開始飛行時的質量與燃料燃盡時的質量之比)。噴氣速度越大,最終速度就越大。
火箭的級數不是越高越好,級數越多,構造越復雜,工作時間的可靠性就越差。火箭和噴氣式飛機一樣都是反沖的重要應用。它們具有動量由動量守恆定律可知,盛燃氣的容器就要向相反方向運動。火箭是靠噴出氣流的反沖作用獲得巨大速度的。
二、我國火箭發射的歷程
1985年10月,我國宣布長征火箭投入國際衛星發射服務市場。當時國際市場上最為活躍、需求最大的是能發射高軌道的地球同步通信衛星的火箭,而我國能夠發射這種衛星的只有長征三號火箭。它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最大也只有1.5噸,在國際市場上缺少競爭力。
1992年,在長三甲運載火箭尚未首飛、長三乙運載火箭國家尚未立項的情況下,技術團隊攜帶長三乙運載火箭的設計圖紙,奔走於美歐航天大國游說。
伴隨改革開放,長三甲系列運載火箭積極走向國際市場,在用中國火箭技術服務世界的同時,也在國際合作中不斷提升長三甲系列「金牌火箭」的綜合性能。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長三甲系列運載火箭在介面設計上實現了與美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製造的衛星完全兼容。
D. 火箭隊 應該用什麼戰術來應敵
火箭的實力最強,本賽季有望沖擊總冠軍獎杯,請不要低估一顆冠軍的心! C姚明 PF斯科拉 SF巴蒂爾 SG麥迪 PG阿爾斯通 超級第六人阿泰斯特【可能會根據對手而定出首發PF的,這時斯科拉應該打中鋒替補,例如,將阿泰放在大前鋒的位置上,讓巴蒂爾打小前鋒,但只有面對的是保羅-加索爾、布澤爾、鄧肯和諾維茨基此類的人物,阿泰才最適合打大前鋒】 火箭現在的陣容還存在的問題:中鋒替補上實力不足,老將穆托姆博雖然寶刀未老,但也不是一個強力替補,畢竟下賽季他打不打還是一個未知之數,至於新秀多西,雖然有大本二世之稱,但身高不足,而且只是個菜鳥,需要多鍛煉,不能期望過高。控球後衛上,雖然華麗,有阿爾斯通和弗老大和小將布魯克斯,而主力控衛阿爾斯通年齡也開始偏大,替補實力補強,這是最薄弱的環節,我覺得莫雷應該交易海德和海耶斯以及布魯克斯去換取更好的替補控衛和中鋒替補。還有的就是得分後衛的替補,只有海德和DJ二人,而且海德此人時好時壞,不能完全信任。最後,火箭隊還有一個最大的敵人,就是三巨頭的健康問題,阿泰斯特的硬漢子是沒問題,問題是MM組合,所以啊帥要減少姚明和麥迪的上場時間,不能過度的使用他們,只有這樣,他們才有資本去沖擊總冠軍。 LZ,讓我給你詳細分析一下火箭隊在09賽季的情況:09賽季的火箭值得大家去期待。雖然07/08賽季火箭在季候賽首輪以2:4再次輸給了爵士,但卻令我們看到了希望!相信火箭,期待今年的總冠軍~ 現在球迷們都稱火箭此時的陣容堪比上賽季的「三巨頭」了,和凱爾特人類似,火箭的新三巨頭也是由一名內線球員,一名得分後衛和一名小前鋒構成。和凱爾特人的三巨頭相比,火箭的三名球星完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姚明在內線的強悍已經不用多說,他下賽季最重要的任務並不是要在比賽中拿到多少分多少籃板,而是如何健康的進入季後賽。麥蒂之前已經說過,他在比賽中只想贏球,而阿泰斯特的加盟給了麥蒂最好的機會。之前一直數據下降的麥蒂,在自己的合同年,肯定會爆發一次。而從麥蒂的職業生涯看來,如果麥蒂真正爆發的話,他的實力,還是要在皮爾斯之上的。比起雷-阿倫來,可能阿泰斯特在外線沒有那麼風騷的跑位和出色的手感,但是阿泰斯特在防守上的能力同樣是阿倫沒有的,兩相權衡,阿泰斯特依然要強於阿倫。 當然,一個三巨頭的強弱,並不是1+1+1=3那麼簡單。也許,經過磨合之後,火箭的新三巨頭將爆發出比簡單的相加更為巨大的能量。我們甚至可以想像這樣一個陣容,在比賽的最後時刻,火箭隊排出麥蒂、阿泰斯特、巴蒂爾、斯科拉以及姚明的陣容。麥蒂和阿泰斯特都可以在外線控球,外線有麥蒂、阿泰、巴蒂爾三個進攻點,而在內線,同樣有阿泰斯特、斯科拉以及姚明三個人。火箭隊將形成立體的進攻火力網。對於阿德爾曼的考驗就是,如何將目前的這個陣容串聯起來。 球隊在失去姚明的賽季後半段依然打出22連勝讓我們看到的是火箭隊的團隊合作,足見阿德爾曼的領導能力!如今弗朗西斯目前也在積極的進行恢復訓練,隨著下賽季斯科拉的成長和球隊的進一步磨合相信下賽季的火箭依舊會在阿德爾曼的帶領下突破西部列強和凱爾特人的阻擊,我大膽預言火箭隊將獲得球隊歷史上第三個總冠軍獎杯!火箭隊的球迷們!讓我們一起支持火箭!支持火箭的「新三巨頭」吧!期待火箭隊奪冠時的狂歡! 其實細數起來,火箭現在起碼有「五巨頭」,即使大家口上不說,其實心裏面早已明白了,巴蒂爾跟斯科拉也是巨頭!巴蒂爾的防守能力是NBA聯盟前列的,在防守端,他確實是一個巨頭,只是進攻能力欠缺,但他的積極拼搏精神正好彌補了他的缺點。斯科拉是阿根廷以及國際的頂級球星,他的技術無疑是頂端的,特別是低位單打能力強,而且他在4號位上也是表現得好出色,偶然客串下中鋒的位置,上賽季初期,只是他開始適應NBA的生活才表現得一般般,但賽季後半段,特別是22連勝期間的火箭比賽里,斯科拉可以說打出了NBA一級球星的水準,上賽場均10.3分,6.4個籃板,相信他經過一個賽季的適應、磨練,他本賽季肯定更加的出色。街頭王「阿爾斯通」,經過上賽季的洗禮,特別是22連勝的阿爾斯通,確實令我們大吃一驚,不僅助攻數大幅攀升,而且得分和籃板也有上升,可見,街藍王的表現越來越成熟了,上賽季平均10.1分和4.2個助攻,08賽季火箭再次倒在首輪,很大程度跟阿爾斯通的缺席有關,這說明阿爾斯通對火箭的重要性,相信下賽季,他會表現的更好,更穩定,更成熟。布倫特-巴里,能突能投,三分球穩定,而且季後賽經驗非常豐富,將會是火箭板凳球員的出色代表。弗老大,如果下賽季弗老大狀態好的話.肯定是有力的控衛替補。他之前可是火箭的第一把手,也是NBA現在少有的雙能衛,雖然年紀也打了,也經過前幾個賽季的傷病困擾,但不管如何,他的球技還是頂尖的.只要火箭給他時間去發揮,他會起到一個為球隊穿針引線的角色,而且他的籃球智商是蠻高的,值得期待。布魯克斯,以速度快見稱的阿龍布魯克斯,相信他將會更加成熟的,海耶斯,典型的藍領,他是值得信任的替補。還有老將穆托姆博,蘭德里和新秀多西、夏季聯賽發乎出色的小將哈里斯等一大班的有力替補,確實是奪冠的料子.... 論戰術,阿德爾曼的「無為而治」比范甘迪的「以不變應萬變」更加適合現在的火箭隊。雖然普林斯頓直到07/08賽季結束也沒有成型,但是阿德爾曼找到了屬於火箭隊的最好戰術。看看08/08下半賽季火箭隊恐怖的助攻數吧,再看看他們每場比賽都能五、六人一起得分上雙吧。看了這個,你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在姚明或者麥蒂不在、或者姚麥同時不在狀態,火箭卻依然能夠強勢贏球。相信,隨著下賽季姚明的復出,阿泰斯特的加盟,即使不「普林斯頓」,阿德爾曼的戰術也會更加成熟。相信三巨頭在阿爾德曼的帶領下能起到十分好的化學作用。 細數火箭的成員,可以說有驚人的「5巨頭」+出色的教練組,而且還有很有的替補球員和角色球員。相信火箭本賽季絕不會空手而回,總冠軍就是他們的目標,可以豪言:下賽季,總冠軍不再世遙遠的夢想,而是火箭新三巨頭的新目標。火箭定會騰飛在NBA09賽季的天空! 【本回答所有權屬於[管理員]硬幣先玍,請勿復制,謝謝!】
E. 火箭發射有幾個過程
要想脫離地球引力進入地球軌道必須達到第一宇宙速度。
噴射力不光要大於火箭自重,還要使火箭達到第一宇宙速度,才能沖出地球引力圈。我找了一些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物體達到11.2千米/秒的運動速度時能擺脫地球引力的束縛。在擺脫地球束縛的過程中,在 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它並不是直線飛離地球,而是按拋物線飛行。脫離地球引力後在太陽引力 作用下繞太陽運行。若要擺脫太陽引力的束縛飛出太陽系,物體的運動速度必須達到16.7千/秒。那時將按雙曲線軌跡飛離地球,而相對太陽來說它將沿拋物線飛離太陽。
人類的航天活動,並不是一味地要逃離地球。特別是當前的應用航天器,需要繞地球飛行,即讓航天器作圓周運動。我們知道,必須始終有一個與離心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作用 在航天器上。在這里,我們正好可以利用地球的引力。因為地球對物體的引力,正好與物體 作曲線運動的離心力方向相反。經過計算,在地面上,物體的運動速度達到7.9千米/秒時,它所產生的離心力,下好與地球對它的引力相等。這個速度被稱為環繞速度。
上述使物體繞地球作圓周運動的速度被稱為第一宇宙速度;擺脫地球引力束縛,飛離地球的 速度叫第二宇宙速度;而擺脫太陽引力束縛,飛出太陽系的速度叫第三宇宙速度。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兩個物體之間引力的大小與它們的距離平方成反比。因此,物體離地球中心的距 離不同,其環繞速度(第一宇宙速主)和脫離速度(第二宇宙速度)有不同的數值。
第一宇宙速度是7.8千米/秒,這樣可以繞軌道飛行,第二宇宙速度是11.2千米/秒,可以沖出地球,第三宇宙速度是16.7千米/秒,這樣可以飛出太陽系
http://news.china.com/zh_cn/domestic/photo/11026066/20051011/12733538.html
這里有圖! 看看這個網站你就知道了!
採納我吧,謝謝!
F. 宇航員的基礎性訓練怎樣
前蘇聯自稱基礎性訓練目的有三:一是增強宇航員對航天因素的機體耐力;二是使宇航員對載人飛行器座艙環境產生適應性;三是提高宇航員的航天知識和工作能力。
1.身體素質鍛煉及訓練:因為被選上的宇航員都有第一流的身體素質,在訓練期間主要是要保持其基礎條件,加強日常的鍛煉和日程安排,所以在宇航員的訓練期間,其日常時間安排既要科學又要緊湊。前蘇聯所制定的基礎訓練日常安排是這樣的:每天早晨體操20~40分鍾;每天體質鍛煉時間不低於3~4小時,包括集體運動或競賽等;每周有3~5次基礎知識和航天知識課程,每次2小時。此外在某個宇航員值勤或正常休假時也有一定的體質鍛煉的安排,以保持體力。
前蘇聯宇航員的體質訓練的項目是多樣化的,但著重於體操和體力活動。其中包括節律性活動(定時定動作的規律性運動)和非節律性運動,如行軍、跑步及各類球賽、游泳、爬山、滑雪、跳傘等運動項目。在體質訓練中也經常使用體育運動器械,如伏虎(按一個水平旋轉)、翻筋斗器具(按兩個不同方向的平面旋轉)、彈性跳躍網、木馬、鞦韆和單雙桿等設備和室內全套身體鍛煉設備等。
在訓練方法上分別不同情況有集體活動和個人單個訓練兩種,個人訓練主要是針對某個具體被訓對象的特點、水平和差異情況進行的訓練項目,使其具備全面合格的身體素質,共同完成訓練計劃。
2.基礎理論及有關航天知識的學習和訓練:前蘇聯宇航員在訓練期間,要按計劃進行航天技術及其它有關理論學習,這些課程包括航天所需要的有關宇宙、大氣、天文、天象、氣象、地球物理、空氣動力學、飛行動力學、火箭及載人航天器設計原理、載人航天器系統和部件結構、導航及控制、通訊、遙測、遙控、數學及計算機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在學習方式上,除講課外還進行參觀和實習活動。航天駕駛員、飛行專家要參觀或參加所要進行飛行的載人航天器型號的設計及各系統、部件的研製過程,科學家宇航員要參加有關專業的實驗設計及地面實驗過程。
其它基礎理論知識,主要是醫學、生理學、心理學、生物學和醫務監護知識以及必要的醫護操作技術知識。
3.飛行技術訓練:雖然前蘇聯前幾批宇航員的選拔都是從飛行員中選出的,但仍然要有飛行技術的基礎訓練項目。訓練是在高性能噴氣式飛機上進行的,目的是使受訓者進一步熟悉飛行技術,適應空中環境,提高對加速度(超重)、失重(飛機拋物線飛行時可有短時間失重現象)、噪音、振動、角速度或角加速度(對人體前庭器官有影響和刺激,易眩暈)、狹小飛行環境和密閉性供氧人工大氣環境等方面的耐力。同時也培養和訓練駕駛員根據外方位物、儀表進行空中定位、動態操縱和控制飛行體的能力。
4.航天環境技巧動作訓練:由於太空的失重環境,人的動作及起居住行都與地球上不同,而為適應這種環境就必須在地面上進行某些動作的訓練。這種訓練是在模擬失重條件下進行的,如飲水、進食方式,穿戴航天服裝、頭盔面罩的動作,書寫、閱讀、通訊及定向動作等。這是每個受訓者的基礎訓練項目。
美國宇航員的基礎訓練跟前蘇聯宇航員的基礎訓練大同小異,也包括基礎科學知識訓練身體訓練和一般飛刑,練。
雙子星座飛船的宇航員訓練大致分3個階段進行的一般性訓練,要進行6個月的科學知識學習,結合平時的身體素質鍛煉。按照雙子星座及阿波羅飛船的飛行計劃,這批宇航員要比水星號飛船宇航員所學的科學知識廣和深,如地質學、天文學、數學、飛行力學、基本的空氣動力學、火箭發動機、電子計算機、慣性系統、,導航技術、導航與控制、通訊技術、飛船控制系統及實驗室模擬技術、上層大氣及宇宙物理學、生理學、航天醫學生物學、飛行生理學和環境系統以及氣象學等等,總計學習時間不少於568小時。
凡是參加阿波羅計劃受訓的宇航員,都要安排6個月的科學技術知識的學習與訓練,其學習課程比雙子星座飛船宇航員學習的課程要少些,因為在選拔時就已注意到宇航員本身的知識水平。阿波羅計劃飛行的宇航員所要熟悉與掌握的科學知識主要有地質學、天文學、數學計算機、航天醫學、高空大氣和宇宙生理學、飛行動力學、氣象學、制導與導航、火箭發動機和通訊技術等。學習這些基礎課程主要是保證宇航員能完成阿波羅飛船的特殊航天任務,大多數課題是直接結合討論飛船各個系統的基本特徵進行的。如阿波羅飛船的制導與導航等等。學習與訓練計劃安排每周平均有3個半天的時間,在這項基礎訓練的同時,也要進行航天特殊環境因素耐力訓練和救生訓練。為了使宇航員熟悉超重、失重、噪音、振動、高低溫、加壓服和座艙壓力變化等情況,並對這些特殊環境因素有適應性和忍耐力,要進行一定時間的模擬環境的試驗性訓練,以增強其適應性與耐力。阿波羅宇航員的救生訓練要比水星及雙子星座飛船宇航員訓練嚴一些。計劃規定要他們在熱帶地區、沙漠環境和水上各進行5天的特殊生存與救生訓練項目,訓練的目的是要使宇航員確信他們即使發生意外著陸,也會有能力生存到救援者到來之前,即生存到被營救時刻。每種訓練分三個部分,即生存概念課題,使宇航員相信無論到什麼地方或怎樣的惡劣環境都有生存的可能;第二是如何生存,即生存方式,例如訓練設計者要求被訓練的人員在沙漠、稠密的森林、海洋上進行生存訓練,自己製造蒸溜水,學習追捕和宰殺野生動物,並對其進行烹調,使它成為食物;第三是進行特殊環境生活的實際親身體驗。在水上訓練救生時一般和出艙訓練合並進行,但訓練時間要相對延長。
為了熟知阿波羅飛船的各個系統工程結構及原理,要求宇航員與工程設計人員及生產企業有關人員進行接觸,並在實際飛船上進行實驗工作,然後要求每個受訓宇航員作出飛船各個系統的報告,以考核其熟知程度。
G. 飛上太空的宇航員,都要經過哪些鍛煉和培訓
宇航員的太空飛行過程從地面開始,穿過地球大氣層,進入太空,最後安全返回地面。所以他們必須掌握與此相關的各種基礎知識,如飛行動力學、空氣動力學、地球物理學、氣象學、天文學、天文導航等;宇航員隨火箭和各種載人飛船飛行,所以還必須熟悉火箭和飛船的設計原理、結構、導航控制、通信、駕駛艙內設備和儀器的性能以及簡單的維護技巧;他們還必須詳細掌握每次航行任務的細節。空間特殊技能訓練主要是模擬真實的空間飛行環境和過程,使航天員熟練掌握操作技能,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飛機飛行訓練,為了提高宇航員抵抗噪音、振動和超重的能力,增強人體前庭器官系統的穩定性,訓練在失重狀態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
空間生活環境訓練隔離艙常用於提高人員對安靜的空間環境和生活規律的適應能力。應急救生訓練根據不同的救生方案,對彈射座椅或救生塔進行救生訓練。有時人們被放在人煙稀少的森林和寒冷的海水中,在特殊情況下訓練自己的生存能力。模擬飛行訓練宇航員在執行任務前必須集中半年以上的時間進行具體訓練。宇航員不僅參與航天器組裝、試驗和火箭發射前試驗,還進行特殊的飛行模擬、對接和著陸訓練。模擬飛行訓練是在低真空的航天器模擬艙內進行的,可以給人除失重以外的一切飛行感覺和環境。培訓分為四個階段。所有航天員在各自崗位上熟悉各自的操作內容;其次是飛行科目訓練;最後兩個階段是飛行程序和各種項目的綜合訓練,如航天員與地面控制中心的溝通,飛行突發事件和故障的綜合處理,以及對掌握飛行任務全過程的熟悉。模擬訓練還包括航天器著陸訓練、航天器對接訓練、艙外活動、室內外活動、回收和救生。
H. 航天員的訓練的過程是怎樣的
眾所周知,航天員的選拔是非常嚴格的,成千上萬候選人,經過重重關卡的篩選,才有幾個人,最多是十幾個人成為後備航天員。這些人也不是都能上天,等待他們的是長期艱苦,甚至是極限負荷的航天員訓練,在訓練中還可能會由於意外事故而喪生。所以,有人將它描述為「魔鬼訓練」。航天員只有通過訓練,經考核和評定合格後,才能轉為正式航天員,參加太空飛行。據報道有50%的後備航天員在訓練過程中被淘汰。
第一,培訓航天員的搖籃
為了培訓航天員,美國、俄羅斯和中國都建立了專門的航天員選拔訓練基地。美國航天員選訓中心是在德克薩斯州休斯頓約翰遜航天中心,俄羅斯的是在莫斯科東北40公里的加加林訓練中心。我國的航天員選訓中心是在北京郊區的航天城,選拔出的後備航天員將集中到那裡進行訓練。
第二,為什麼要進行航天員訓練?
航天員與從事一般職業的人不同,他們不僅僅從事單一工作,而是要身兼數職:指揮員、駕駛員、工程技術人員、科研人員、天文學家、醫生、機械修理工等。沒有強健的體魄、淵博的知識和掌握多種技能是不能完成任務的。為了順利地完成太空飛行任務,需要進行長期艱苦的訓練。通過訓練要達到:
(1)增強航天員的體質,提高處於太空特殊環境下(如失重、超重、缺氧)的耐力;
(2)使航天員能夠適應座艙環境,能在其中健康地生活和有效地工作;
(3)提高航天員的技術和理論知識,能夠勝任航天中的多項工作。
航天員訓練的項目很多,涉及面很廣也很復雜,為了達到執行載人航天任務的標准,預備航天員要進行基礎理論訓練、體質訓練、航天環境適應性訓練、心理訓練、專業技術訓練、飛行程序與任務模擬訓練、救生與生存及大型聯合演練等8大類、58個專業的專業訓練。訓練時必須有重點和針對性,有的知識一般了解一下就行了,有的與任務完成有密切關系的,要反復訓練,直到熟練掌握。在航天員的整個職業生涯中,除了太空飛行,都是在不斷地訓練中度過的。完成一次飛行任務後,除了要鞏固原來的訓練科目外,還要為以後的飛行任務接受新的訓練。
第三,訓練的實施
航天員訓練的時間較長,職業航天員至少需要3.5~4年的時間,載荷專家需要2.5年。我國的14名航天員是1998年選拔出的,經過了5年半訓練才有一名航天員進入太空。對於一名職業航天員,訓練的實施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基礎理論訓練階段
基礎訓練的時間約為6個月到1年。在這段時間里,航天員要學習很多基本航天知識,為今後的專業技術訓練奠定基礎。他們學習的知識面很廣,學習的內容很多,是任何一個大學都無法學到的。例如,我國的航天員在基礎訓練階段的基礎理論訓練就開設了13門課程:載人航天工程基礎、航天醫學基礎、醫學生理性基礎、地理氣象、星空識別、高等數學、力學、英語、計算機基礎、自動控制理論、CNC制導導航基礎、電工電子學、政治理論及文學藝術休養。據航天員反映,這個時期盡管體力付出少,危險性小,卻是他們訓練中最艱苦的時期。
航天專業技術訓練階段
需要1~2年的時間,目的是使航天員掌握航天飛行中所需要的各種技能。訓練的內容以航天器技術和各種操作技能訓練為主,內容包括飛船和太空梭的駕駛和控制,飛行器上各種設備的操作,航天器的交會和對接訓練、失重飛機訓練、救生和生存訓練、醫學保障訓練等。
飛行程序與任務模擬訓練階段
約需要1年半的時間。它是根據首次飛行任務而制定的訓練,是針對航天員從進艙、在太空中工作和生活、返回地面的整個飛行過程的所有程序進行訓練。在上天前還要進行幾次大型的合練,使航天員和地面工作人員了解整個計劃的實施過程,做到心中有數。
航天員的體質訓練、心理、飛行技術訓練和對航天環境的適應性訓練貫穿整個訓練過程。例如,我國航天員按照訓練大綱的要求,安排了每周3次,每次2小時的體質訓練。不少航天員自己還堅持每天長跑,所以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召開的運動會上,航天員大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中長跑的第一、二名都被他們囊括了。為了使航天員掌握訓練的項目或內容,每相隔一定的時間還要進行復習。例如,美國規定訓練課程超過6個月後,就需要再復習一下,以便保持以前的熟練水平。
第四,航天環境的適應性訓練
航天活動會置身於各種特殊環境,其中對人體影響最大的是超重和失重環境。為了使航天員更快地適應航天環境,就要進行航天環境的適應性訓練。
超重訓練
航天員在發射和返回的過程中要遇到的超重作用,它使人的體重和體內的臟器的重量增加好幾倍,超重耐力低的人會因此而出現暈厥或呼吸困難。一個人的超重耐力是可以通過訓練提高的。具體的訓練方法是讓受訓者半卧或坐在離心機的座艙里,逐漸增加離心機的轉速,這時超重值逐漸增加,直到航天員不能耐受,再逐漸降低離心機的轉速。還可以結合今後的飛行任務,模擬飛船上升和返回時所遇到的超重曲線,進行周期性的訓練,或加入其他因素進行綜合性體驗。
失重飛機訓練
航天員在軌道飛行過程中是處於失重狀態的,失重不僅對人體的健康有影響,而且可以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因此,在飛行前進行失重訓練是十分重要的。由於在地面上不可能產生真正長時間的失重,所以只能進行短期失重和模擬失重訓練。短期失重飛行訓練用的是失重飛機。這種特別改裝的飛機在進行拋物線飛行時可產生25~35s的失重,失重飛機飛一個起落可完成15個左右的拋物線飛行。利用短暫的失重可進行體驗失重、空間定向、人體行為、失重狀態下的生活和工作等訓練。我國航天員失重飛行的訓練是在俄羅斯的失重飛機上進行的,他們在一個架次飛12個拋物線後都沒有嘔吐,俄羅斯的專家佩服地說:「中國航天員的素質真好!」。
浸水訓練
人在水中時,由於流體靜壓和重力負荷作用減少,可產生類似失重時的一些變化和感覺。這種方法不是真正的失重,只是模擬失重產生的體液頭向分布和漂浮感。浸水訓練是在一個大水槽中進行的,這個大水槽可以將航天器的1:1模型放在裡面,可以訓練航天員失重情況下的工作能力。例如,訓練航天員的出艙活動,在艙內和艙外工作時的動作協調性等。
頭低位訓練
頭低位時,下身的血液會沖向頭和胸部,因此如果在地面經常讓受訓者處於頭向下的位置,進入太空後,航天員對失重環境的適應就快,產生的不舒服感覺就會減少。我國的航天員在發射前幾天的晚上,也採用了這種頭低位的方式睡覺,這樣可以使航天員入軌後更快地適應失重環境。
前庭功能訓練
航天員進入失重環境後,有一半以上的航天員會出現類似地面暈車、暈船的反應,使航天員十分不舒服,也影響工作。出現這些反應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失重影響了人體內耳的前庭器官,為了增強前庭器官的適應能力,可在地面採用轉椅、鞦韆、跳彈力網、體育訓練等方法訓練人體的前庭器官。
第五,救生與生存訓練
航天員從發射開始到返回都存在潛在的危險。通過救生和生存訓練,可以使航天員掌握出現危險情況時的自救技能,減少航天員的傷亡。例如,在航天員進入座艙到火箭點燃的這段時間,火箭和航天器都可能出現故障,如果危及航天員安全時,可以利用緊急撤離裝置(如防暴滑梯、緊急撤離滑道和索道等)撤離火箭。而如何正確應用這些裝置,需要經過訓練;火箭點燃後,航天器的上升階段如出現危險,需要航天員迅速離開航天器,因此航天員要進行跳傘訓練;航天器入軌後也可能出現危險,需要飛船或太空梭將他們營救撤離,如何撤離需要在地面模擬器中進行大量的訓練。航天器在返回的過程中,由於自動控制系統出現故障,可能會落到其他地方,給營救工作帶來困難,必須通過訓練使航天員了解和掌握著陸後可能出現的各種危險情況及採用的正確自救措施。航天員在返回後,也可能著陸在非預定的區域,例如落到大海、茂密的森林或沙漠中,與指揮中心聯系不上,營救小組不能及時救援。因此,必須對航天員進行著陸後的生存訓練,使航天員了解著陸後可能遇到的惡劣環境的特徵,掌握生存的技能。通過生存訓練也可以鍛煉他們的意志和培養他們的良好品質。
第六,心理穩定性訓練
航天活動會給人帶來極大的心理-生理負荷,尤其是長期飛行,可能會引起航天員出現心理障礙,有時飛行中的航天員心理狀態會成為航天任務是否能完成的關鍵,因此對航天員進行心理訓練是十分必要的。目前航天員的心理訓練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
心理穩定性訓練
方法是結合航空飛行、跳傘、超重、失重飛行、前庭功能、救生和生存等訓練,提高航天員的心理穩定性。
隔離訓練
根據訓練要求,讓航天員在一個狹小的隔音室中生活、工作一段時間,通過他們隔離期間的表現,就可以了解每個航天員的生活和工作能力,及對孤獨環境的適應和儲備能力,提高他們今後在航天中的心理穩定性和航天員之間的協調工作技巧。
心理支持
通過三種方法提高航天員的心理品質。第一種方法是生物反饋法,即讓受訓者調整自己的呼吸和放鬆肌肉,這樣可以改善受訓者的植物神經活動,達到減輕身體疲勞,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或用聲音刺激方法,誘人入睡,達到休息和減輕疲勞的目的。第二種方法是通過教育,使航天員正確地掌握待人處世方法,學會處理人際關系,提高航天員的心理相容性。第三,表象訓練,即對所學的知識採用「過電影」的方法,提高航天員飛行中記憶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第七,航天員的專業技術訓練
專業技術訓練是航天員訓練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通過這種訓練可以使航天員掌握飛行中必須具備的各種技能和有關的理論知識。對於不同的航天計劃,專業技術訓練的內容是不同的。具體實施的方法是先講課,後實踐。訓練通常是在單項訓練器或模擬器上進行訓練。在航天員選訓中心有很多供航天員訓練用的不同模擬器。每個模擬器的用途不同。例如前蘇聯為完成「聯盟」號任務,設計了一種「聯盟」號訓練器,它除了不能模擬超重和失重外,可模擬「聯盟」號飛船從發射前准備開始到切斷發動機,在空中飛行和返回階段的整個空間飛行過程,訓練航天員完成交會、對接、軌道糾正、機動飛行和下降等操作;在訓練器的旁邊有計算機和控制室,可以監測航天員的工作能力及模擬出飛行中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以便讓航天員在地面上就熟悉它;還有對接模擬器,它和「聯盟」號飛船與航天站對接用的裝置完全一樣,可像實際飛行那樣用專門的燈光模擬日光照亮艙內;此外,還有組裝模擬器、工具模擬器、機電星空模擬器、航天站實物模型等。在正式飛行前,要將1:1的飛船模型放在大型水槽中,航天員穿著特別的壓力服,在水槽中模擬失重情況下所要完成的各項任務。
航天員的訓練十分艱苦,考核也是十分嚴格的。在航天員訓練的每個階段,都要進行考核評定,訓練不合格的將被淘汰。我國的14名航天員經過五年多的學習和訓練,都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八大類、近百項的學習訓練任務,順利通過了航天專業技術綜合考核。2003年7月3日,經航天員選評委員會評定,14名航天員全部具備獨立執行航天飛行任務的能力,予以結業,並獲得三級航天員的資格。2003年9月,楊利偉、翟志剛和聶海勝被確定為三名首飛梯隊航天員,接受飛向太空前的強化訓練。最後,由楊利偉乘神舟5號上天,圓了中國人民的首次「飛天夢」。
I. 打籃球如何練習防守
1、實用防守姿勢很重要。
成功的防守者,必須要有很實用的防守姿勢,比如前NBA火箭隊的防守大將巴蒂爾,在防守時,始終將雙手在對方面前一上一下的晃動,即干擾對方的視線,也能防止對方突然加速在兩邊突破。而且身體重心很穩,好似扎馬步,這就是籃球的基本防守姿勢,很實用的。
(9)火箭反面訓練方法擴展閱讀:
第一、長期打籃球的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力量訓練。因為如果你打籃球的時候,力量不足的話,不僅僅籃球技術難以進步,在籃球對抗的時候,也容易受傷,所以打籃球一定要進行力量訓練,這是相輔相成的事情。
第二、我們打籃球的需要注意自己的鞋子,有些人打籃球的時候,十分隨便的穿鞋,這樣的話很容易造成腳踝的扭傷。因此建議大家買運動鞋的時候,要買高腰運動鞋,這樣可以保護的腳踝,避免在運動中受到傷害。
第三、我們在打籃球期間,還要注意自己的熱身情況,大家可以看到NBA的運動員,一開始上場打球的時候,身體已經是大汗淋漓。其實這就是他們在打籃球之前的熱身運動,大家也要做到打籃球之前多活動身體!
第四、打籃球的時候要有自我保護意識,特別是在雙方對抗的時候,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比如你持球過人的時候,手部要對自己的身體有一個保護的動作,也就是手部擋住防守人的身體,避免肢體接觸造成傷害!
第五、打籃球一定要扎實的基本功,比如三步上籃、起跳投籃的節奏。這些基本功不僅僅是為了籃球技術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夠合理的運用身體,不會造成身體意外受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