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優秀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
優秀教師的教學理念有很多:教育,要有理想。教育,要有思想。教育,要有信念。教育,要有追求。還有我工作,我辛苦,我進步,我快樂。人生離不開拼搏,就像我們不能拒絕成長一樣。
一個優秀教師教學方法就是嚴師出高徒,越嚴格的老師教出來的學生就是越好的。看你是教什麼學科的老師了,首先你老師當天講課你先提問好學生,讓好學生回答你的問題,有知識點的比如英語單詞短語,語文詞語都畫出來告訴學生回家練什麼背什麼,你講過的東西第二天小考,設小分5,4,3,2或者A,B,C,D,小考不合格的記名單讓他們補考,看著他們學他們就有自覺性,學習也有動力,該罰寫的罰寫由你自己決定,什麼時候小考補考合格了什麼時候再干別的,告訴學生昨天晚上練什麼不聽就得看著他練,補考過一個劃掉一個名單,小考是課堂的最基本東西,最基本都不會怎麼做卷怎麼考試做題。再就是上課方面,昨天不是講過一遍知識點了嗎?第二天回過頭就提問那幫差生,看看那幫差生昨天上課你講過的他們聽沒聽,答不上來站著聽,該罰寫還是怎麼由你決定,講過的在不會那是不應該的,你可以把那些差生全部往前面調調座,他們在後面坐著根本聽不進去,心不在焉的學,把那些差的調前面你能看到他們他們學習效率就會更好,講過的問題隨時提問他們,或者把那種能學好卻不學好的那樣學生調到你老師的講桌旁邊坐,正好他離你講桌近,也能看到黑板,一不學好小棍敲打他的桌面,動不動提問一下,這樣的學習效率效果肯定好,當天講的新知識點差生不會有情可原可以問好學生,但是你講過的第二天要記得問差生,這樣學生在你這個課上就知道要強,知道學什麼,考什麼,再懶惰的學生也會變得勤奮。再就是練習冊,每個科不是都有練習冊嗎?你是教什麼科的你就讓學生把這科練習冊答案全部撕掉收上去,晚上學生回去自己做,做完第二天讓課代表還是讓所有學生把作業打到練習冊那頁交給你,你先批一下找出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針對學生作業的問題進行講解,你講練習冊的過程中不允許學生動筆改題,檢測學生聽課質量,等你講完練習冊還是卷子的題後再讓學生動筆改題,就看剛剛講過的學生聽沒聽,改完排隊找你批作業,改對了的學生畫個√代表作業都改對了,誰也不許幫誰就讓學生自己改,不得把答案給那些不聽講的人看,鍛煉那些差生上課聽課能力,這樣的教學方法無論是什麼科,學生報有這個態度對待你教的科目,他們指定知道自己該學什麼,也會增加學習的動力,總成績也會是班級遙遙領先。
B. 教育觀和教學觀一樣嗎
教育觀和教學觀不一樣。教育觀是指人們對教育這一事物以及它與其它事物關系的看法,具體地說就是人們對教育者、教育對象、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屬性和相互關系的認識,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對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教學觀就是教師對教學的認識或對教學的主張,具體地說,就是教師對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對象等基本問題的認識。
教育觀的重要性
教育起著決定作用,而不同的社會階層有著不同的教育觀念。這種分化的教育觀念實際上是階層化的思維觀念的一部分,一般來說,較高階層有著更為明顯的精英意識,進取心、奮斗慾望等等。在日常生活的言傳身教中,這種觀念被有意無意地傳遞給下一代,影響他們對於教育的態度,也逐漸培養他們在教育場域的精英意識。
C. 教育觀和評價觀是一樣的嗎
教育觀中主要包含兩部分內容,也就是素質教育和教學觀。首先就是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徵的教育。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包括: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素質教育這部分內容在考試中還是有一定出現頻率的,需要進行識記,尤其作為簡答題、論述題備考。
其次是教學觀。教學應該從「教育者為中心」轉向「學習者為中心」,這就要求我們要充分體現出以學生作為主體,激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從「教會學生知識」轉向「教會學生學習」,這就要求我們不僅僅教授給學生知識和技能,更是要對學生進行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學習的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從「重結論輕過程」轉向「重結論的同時更重過程」,倡導發展性評價,重視學習學習的過程,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重視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能力,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從「關注學科」轉向「關注人」,這里我們說關注人,主要是關注人的兩個方面,包括關注人的情感和關注人的道德,也就是一方面關注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健全人格,一方面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評價的目的是促進發展
淡化甄別與選拔功能,實現發展功能。新課程注重培養學生包括積極的學習態度、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品質等多方面的綜合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2)評價內容多元化
提倡教師、學生、家長、管理者共同參與到評價過程中,對學生的全面素質進行評價。
(3)評價方式多樣化
重視教育評價與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評價。
(4)評價主體多元化
師評、自評、互評相結合。
(5)更注重評價過程
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
新課程評價觀的優點
(1)重視發展,淡化甄別與選拔,實現評價功能的轉化;
(2)重綜合評價,關注個體差異,實現評價指標的多元化;
(3)強調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實現評價方法的多樣化;
(4)強調參與互動,自評與他評相結合,實現評價主體的價值。
D. 如何理解課程與教學評價的多元觀
要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的需要以及當地客觀條件,積極地和有創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斷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為具有創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師。在吃透課標、深鑽教材、研究學生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精心備課,在教學中胸有成竹和有的放矢。
教學評價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按一定的規則對教學效果做出描述和確定,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於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其目的在於檢查和促進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在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屬於教學觀嗎擴展閱讀:
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可以了解教學各方面的情況,從而判斷它的質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全面客觀的評價工作不僅能估計學生的成績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教學目標,而且能解釋成績不良的原因,並找出主要原因。
評價對教師和學生具有監督和強化作用。通過評價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成績。經驗和研究都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內,經常進行記錄成績的測驗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具有很大的激發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動課堂學習。
E. 教學策略就是教學方法.對嗎
不對,教學方法是師生互動的方式和措施,最為具體,最有可操作性,從某種程度上可以看做是教學策略的具體化,但是教學方法是在教學原則的指導下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形成,因此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其形成和運用受到教學策略的影響。
教學策略比教學方法的含義更寬廣,層次也更高。教學策略不僅表現為教學的程序,而且包含對教學過程的元認知自我監控和自我調整,在外延上大於教學方法。
(5)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屬於教學觀嗎擴展閱讀
每一種教學活動都要達到某一特定的目標。只要目標不變,一種策略可以以基本穩定的形式,廣泛地用於教師、年級、學生及教學內容。這一術語由希爾德·泰伯(Hilda Taba)於20世紀60年代後期推廣,當時她提出了兒童思維技能發展的教學策略。
她的基本策略是教師向學生提出一套先後有序的具體問題(問題形式由泰伯規定)。當學習者在形成概念、進行推理和概括,或把這些概念應用於新環境時,這些問題就為學習者的反應提供了一個聚焦中心。其他的例子有引起注意的策略或評估學習概念的策略等。
F. 教學評價八種方法是什麼
教學評價八種方法應該是:絕對評價法,相對評價法,個體內差異評價法,學習目標評價方法,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
教學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並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是對教學活動現實的或潛在的價值做出判斷的過程。教學評價是研究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價值的過程。
教學評價一般包括對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教學環境、教學管理諸因素的評價,但主要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和教師教學工作過程的評價。
教學評價的兩個核心環節:對教師教學工作(教學設計、組織、實施等)的評價——教師教學評估(課堂、課外)、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 ——即考試與測驗。 評價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
教學評價是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按照科學的標准,運用一切有效的技術手段,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測量,並給予價值判斷的過程。教學評價:是對教學工作質量所作的測量、分析和評定。它包括:對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價,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和進行課程評價。
教學評價的作用
1、診斷作用。
2、激勵作用。
3、調節作用。
4、教學作用。
教學評價的原則如下:
1、客觀性原則:客觀性是教學評價的基本要求。
2、發展性原則:教學評價應該著眼於學生的學習進步、動態發展,著眼於教師的教學改進和能力提高,以調動師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3、整體性原則:教學評價應該梳理全面的觀點,從教學工作的整體出發,進行多方面的檢查與評定,防止以偏概全,以局部代替整體。
4、指導性原則:是指在進行教學評價時,不能就事論事,而是要把評價指導結合起來,要對評價的結果進行認真分析,從不同角度找出因果關系,確認產生的原因,並通過及時具體的啟發性的信息反饋,使被評價者明確今後的努力方向。
5、科學性原則:是指在進行教學評價時,要從教育學相統一的角度出發,以教學目標體系為依據,確定合理的統一的標准,認真編制、預試、修訂評價工具;在此基礎上。
使用先進的測量手段和統計方法,依據科學的評價程序和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數據進行嚴格的處理,而不是依靠經驗和直覺進行主觀判斷。
G. 教學評價與教學反思是一樣的嗎
教學評價與教學反思不一樣。
教學評價教學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並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教學評價是研究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價值的過程。教學評價一般包括對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教學環境、教學管理諸因素的評價,但主要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和教師教學工作過程的評價。 教學評價的兩個核心環節:對教師教學工作(教學設計、組織、實施等)的評價——教師教學評估(課堂、課外)、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 ——即考試與測驗。 評價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教學反思,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現在很多教師會從自己的教育實踐中來反觀自己的得失,通過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來提高教學反思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