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情感分析技巧和方法

情感分析技巧和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11 07:17:23

1. 做詩歌鑒賞時怎樣才能很好的讀出詩歌的情感

從詩歌內容的角度來看,古典詩歌的考查基本類型有以下幾類。①送別類。以抒發離情為主。②懷古類。以抒發對古人的緬懷之情或表達昔盛今衰的感嘆之情為主。③思鄉懷人類。表達對家鄉或親人思念為主。④戰爭或邊塞類。表達對戰爭的厭惡或對和平嚮往或對國家的忠勇之情為主。⑤閑適類。表達清閑恬淡心情或對田園、隱居生活嚮往之情為主。⑥借景抒情類。借景物表達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物體現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質為主。⑦托物言志類。托物顯示自己的高潔品質或抒發懷才不遇的傷感之情為主。⑧愛情類。⑨民生類。抒發對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為主。 以上九種類弄,只要學生掌握住基本的閱讀水平,在認真閱讀原詩二至三遍後,基本可以定住類型。 二.找意象。 詩歌鑒賞的重點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正確把握詩歌所描寫的意象,即詩歌中所描寫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詩歌當中許多的意象都是有它們各自的喻意的。雖然這種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當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數情況之下卻是有其共通之處的。因此我將詩歌當中較常出現的意象的喻意給學生們做了一個小結,作為一種詩歌鑒賞必須積累的知識進行歸納。比如說梅的清高芳潔、傲雪凌霜、堅強、不屈不撓;蘭、荷的高潔;笛聲的思鄉懷遠;竹的氣節、勁健、積極向上;菊的高潔、脫俗、隱逸;松的堅貞、傲雪斗霜、有凌雲志;柳的柔情、惜別懷遠;梧桐的凄涼、悲傷;桃花的美人之喻;楊花的離散、漂泊之意;杜鵑的凄涼哀傷、有歸家之意;牡丹的富貴、美好;禾黍代表國家昔盛今衰之悲情;青鳥往往與男女戀情與婚嫁有關;鸞鳥、鳳凰喻忠臣、賢士;鷓鴣、寒蟬喻離愁別緒、羈旅傷感之情;鴻雁借指書信,也表思鄉之情;鴻鵠駿馬大鵬喻志向遠大之人;月喻思鄉懷遠;飛星傳恨;日落、夕陽、秋天、流水代表生命短暫,時光飛逝;灞橋易水多懷送別有關;夕陽、西風、殘照既表示個人沉浮的身世命運,也代表歷史的滄桑變化;《陽關三疊》多寫故人友誼;《關山月》《梅花落》多指鄉思鄉愁;杜康喻酒;賈生、屈原指懷才不遇之人;陶朱、猗頓喻富商巨賈;琴瑟喻夫婦感情和諧,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誼。 三.定感情。意象找到之後,全詩感情自然顯現。能夠表現詩歌感情色彩的詞語有:愉悅、歡快、激憤、沉痛、悲憤、哀傷、悲涼、贊美、仰慕、惜別、依戀、豪邁、閑適、恬淡、迷戀、熱愛、憂愁、寂寞、傷感、孤獨、煩悶、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四.找技巧。一首詩歌寫的好壞,與它所採用的表達技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而表達技巧又要從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等三個方面去分析。 1.表達方式:常用的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抒情(直接抒情、間接抒情)、議論、說明等五種。 2.修辭手法:誇張、擬人、對比、比興、比喻、借代、設問、反問、對偶、反復、重章疊唱等。 3.表現手法:象徵、烘托、對比、想像、照應、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托物言志、虛實相生、卒章顯志、明貶實褒、由遠及近、由外而內、即事抒懷、欲揚先抑、以樂景寫哀情等。 五.下結論。即確定詩歌所表現的思想內容,這是詩歌創作的核心,同時也是詩歌鑒賞的核心。詩歌的思想內容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憂國憂民、懷古傷今、反對戰爭、追求和平、蔑視權貴、憤世嫉俗、懷才不遇、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登高覽勝、惜春悲秋、憶友懷舊、思鄉念親、相知相親、別恨離愁等。 六.品風格。詩歌鑒賞的最後,或者說到了細微之處,要讓學生體會出作者的語言風格及語言所要達到的表達效果。而與相關的一些術語有:剛健、雄奇、悲壯、曠達、蒼涼、沉鬱、飄逸、含蓄、纏綿、清新、明麗、秀麗、恬淡、凄美、明快等。 語言表達效果:真摯感人、動人心魄、催人淚下、意境高遠、情景交融、耐人尋味、言有盡而意無窮。 以上六點看起來很分散,似把詩歌給拆開來讀了,但實際情況絕非如此。這正如我們常說的一句話,不過我把它稍做了一點修改:「師傅引對門,修行在個人。」只有讓學生懂得了詩歌鑒賞的門道,才能使學生建立一種賞析的思路,進而在不斷的賞析中培養起一種屬於自己的賞析風格。希望對你有幫助

2. 情感分析方法

情感分析方法,最好是換位思考,能夠設身處地的去想,多一些理解和體諒。

3. 分析情感抒發與理性表達結合在一起的寫法

這類題目一般設置為「簡析這首詩的思想感情」「簡析××句的意境特點」「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等,是讓我們通過對詩歌的整體感知,把握作者在詩歌中透露出的思想、心情、志向等等。

回答這樣的問題,我們首先應看作者選取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都有什麼特點。那麼,什麼是意象呢,意象物象,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物象就是自然界中的所有事物,而意象就是這些物象裡面的一個。為什麼又叫它意象呢,那是因為物象一經作者選取,它的身上就附著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不再是一個單純的「物」。因而意象是詩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事物。我們在把握詩歌中的意象的同時還應該掌握一些它們經常包含的感情,或者說是它們的特點。如楊柳――惜別、月亮――思念、落葉――失意、大海――開闊、春風――得意、秋風――肅殺、流水――嘆息、古跡――懷舊、梅花――節操??答題時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然後思考由這樣的意象構成的意境會具有什麼樣的特點。什麼是意境呢,意境是詩人的主觀情感與詩中所描繪①分析人們思鄉緣由。戰亂頻仍;山長水闊久戍邊關;宦遊不歸

漂泊在外;貶官異地

雁歸故鄉;逢年過節

②了解常見思想情感。

A.羈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B.思念親友: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C.徵人思鄉: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③表達思鄉之情方式

觸景傷情:何事吟余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王禹偁《村行》)

感時生情:中秋望月;重陽登高;傷春悲秋;日暮思歸。

托物傳情:月、雁、笛、柳。

因夢寄情:夜來有夢登歸路,不到桐廬已及明。(唐方干《思江南》)

妙喻傳情:鄉愁(是一張小小的郵票)。

常見特徵

常見場景秋季或春季,清晨或傍晚 路口、長亭 驛站、渡口 碼頭等 楊柳、 酒等。

思婦閨情詩

鑒賞要點

思婦閨情詩主要抒寫古代民間棄婦和思婦(包括征婦、商婦、遊子婦等)的憂傷,或者少女懷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常見情感

A.婦女對丈夫的思念

B.對易逝青春的哀怨,對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嚮往,以及歌頌真摯愛情。

C.宮怨詩,專寫古代宮女嬪妃因其失寵而生怨情的詩歌,表達盼幸承歡、失寵被棄、孤寂善感、渴望愛情與自由的情感。

D.在怨女詩中,一些詩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較為突出。主要通過男女的戀愛關系比喻君臣關系。具體分為兩種: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戀表達詩人對君王的依戀,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戀,女子被拋棄來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山水田園詩

鑒賞要點

山水詩源於南朝(宋)謝靈運,田園詩源於晉代陶淵明,以唐代王維、孟浩然為代表。

1、意象特徵:山水草木、鳥語花香、田園風光、農村景物農家,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

2、情感特徵:或表達對現實的不滿,或表達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嚮往、或表達自己從容閑適的生活態度,以及熱愛自然、嚮往自由、嚮往歸隱的情懷。

3、技巧特徵:融情於景,白描,動靜結合,遠近結合。

4、語言特徵:清麗洗練,清新自然、質朴

懷古詠史詩

鑒賞要點

①弄清史實,要體會意圖;

②分析寫法,領悟感情。後代作家臨古跡、思古人、嘆古事,因現實的原因或借古諷今、或因古抒懷、或感慨今昔。

常見感情

A.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

B.史實和現實扭和在一起,感悟昔盛今衰;

C.感慨個人遭遇;

D.抨擊統治者昏庸和社會時弊;

寫作技巧

寫作技技法上:有借古諷今的,有古今對比的,有用典的。

詠物言志詩

鑒賞要點

詠物言志詩是通過對獨特事物的描繪或贊賞,來表達自己的精神品質或理想追求。

①既然詠物,要實寫其形態、色澤特徵,或寫其所處環境,求其「形似」。[曲盡其妙]

②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滯於物]

③從表現手法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徵、擬人、對比,正面描寫、側面烘托的手法。

鑒賞方法

1 、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徵、環境特點和內在品性。

2 、聯系詩人自身經歷和所處社會環境,揣摩詩人所託之情,所言之志。(神似)

3、體會詩人手法的高妙。

4. 如何把握閱讀中人物深刻情感,

一、做語文閱讀理解題的一些基本規矩
二、關於做題的步驟
關於做題的步驟歷來有多種方法,我們認為,最好的方法是:先整體感知文章(在這一步也可以看題,不過看題的目的是為了讀懂文章)──然後看題,在文中找答案。
(一)讀懂讀透文章(整體感知文章)
怎樣才算讀懂讀透文章,那就是把「三么」(「為什麼寫」是最終目標)讀懂讀透。
「三么」分別是:1.寫什麼(文章的主要內容)
2.為什麼寫(寫作意圖,即文章要表達的情、理、觀點)
3.怎麼寫(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寫什----再寫什麼-----後寫什麼)
整體感知應運作於動手答題之前。多數閱讀的第一題就是提問整體感知中的寫作內容或寫作意圖,感知題停留在知道的層面上,所以多數信息應從文中來。針對標題的設問往往也是整體感知。因為標題或限定話題,或限定內容,或表達中心思想,或抒發感情。
最重要的是,後面的每道題都是在圍繞「三么」來命題的,特別是在圍繞第二么(文章的主旨)來設置題的
(二)審懂:識別出命題者命題意圖(考查的考點等),拿出相應的解題技巧。
1、首先是審題
這步非常重要,一定要搞清楚這題命題的意圖,要知道命題者想考我們那個考點,要知道這是考點中的哪種題型,然後在自己的大腦調出相應的解題技巧。
2、定位(就是確定這道題答案的范圍)3、
(三)寫「懂」答案(組織答案)
鎖定范圍 篩選整合 歸納概括 規范表述
三、必須掌握的技巧
【在整體感知中如何抓住文章的主旨(就是第二么、主題、寫作目的、中心)】
怎樣歸納文章的中心?
准確歸納中心意思的前提條件是通讀(可以是瀏覽)全文(全段),熟悉內容,對文章中寫的材料作出分析,理清文章(或文段)寫了哪些材料,材料與材料之間有什麼關系,寫這些材料的意義何在。在此基礎上,再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分析文章標題。題目是文章的窗口,透過它,可以窺見文章的中心。有的文章題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透過它,不難探尋其中心思想;有的題目巧妙地暗示中心,分析其喻意,便可歸納出中心;有的題目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至於那些題目僅僅表明記敘的對象、范圍或線索的,我們還可以從其他方面入手。
2).研究文章的開頭結尾(特別是結尾)。"開篇點題"與"畫龍點睛"是寫文章常用的手法。前者多半是採用議論抒情為主的表達方法,抓住這些帶有概括性的關鍵語句,有助於分析歸納中心。後者是抓住結尾處具有深刻含意的句子,是歸納中心的一個有效的方法。
3).分析文章中議論抒情的語句。一般地說,記敘文中插入議論抒情是為了更鮮明地表現中心思想,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因此。抓住文中畫龍點睛的議論抒情句,可以很順利地找到全文的中心。如果我們找出文中的議論抒情句,作者的創作意圖也就明白地顯示出來了。
4).分析文章層次與人物事件。有些文章的中心意思隱合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進行綜合歸納,才能准確把握中心。
5).分析文章中的詳寫點,研究作者處理詳略的意圖,探尋文章的中心。文章的詳略安排總是服從於表達文章中心的需要的。一般地說。能表現中心的材料,作者是要用筆墨詳加敘寫的。所以,我們往往可以通過分析作者詳寫的部分發現並歸納文章的中心。但是,還有一種情況,詳寫僅僅是作者為表達中心而用的側筆,而作者對真正要表現的中心卻用墨甚少,這就要求我們研究作者詳寫此人此事的意圖,發現了這一意圖也就找到了文章的中心。
6).分析文章的背景材料。分析歸納文章的中心,有時還須了解、分析有關的時代背景,了解文中的事件、人物是在什麼背景下產生、活動的。
【關於「關鍵句」這個考點】
1)什麼樣的句子是關鍵句?
2)關鍵句有哪些?
關鍵句大致說來有結構關鍵句和主旨關鍵句,所謂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著重要作用的關鍵性句子。它通常指以下幾種語句:
(1)結構比較復雜,意思隱晦的難懂的句子。
(2)使用了特殊的修辭格、內涵較為豐富的句子等。
(3)揭示文章脈絡層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總起句、段末的總結句以及過渡句等;
(4)統攝全篇,即人們常說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觀點、情感的句子。
3)關鍵句的考試題型
(1)關鍵句的含義(如:你是如何理解……)
(2)關鍵句的作用
(3)賞析關鍵句
(4)為什麼說「關鍵句」
4)關鍵句的答題格式答案=A+B+C+D(請大家再想一想,A、B、C、D分別代表什麼)
附:理解重要句子的含義及其作用的注意事項。
首先,關於句子的含義,要注意以下幾點(三注意、三想到):
「三注意」是指首先要注意從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確定解決問題的閱讀空間。其次要注意分析對本句的語法分析,了解本句的主幹與枝葉成分,尤其要注意枝葉部分。第三要注意本句子與上下文的句子之間的關系。一般說來,句子間的相互關系有:指代(復指)、總分(分總)、說明、擴展(含闡述、解說)、比較、呼應等。如果是復句,其一般強調的重點是後半部分,那麼就應該在此處著重揣摩。
「三想到」,一些句子的含義有時比較深奧,需要想到其特殊性,即「三想到」:「一想到」是其可能採用了某種修辭手法或者某種表現手法(如果是比喻,則應該找到本句中的本體,是說明生動形象的本體的什麼特點呢,還是化抽象為具體來說明什麼道理;如果是象徵,則應先找出其象徵的對象是什麼,其含蓄而形象地顯示了對象的什麼特點)。「二想到」是其可能在結構上具有某種特殊的功能(總結上文、引起下文、承上啟下)、「三想到」是一些文中的重要語句,有時受文章寫作背景和思想內容的制約,給人以撲朔迷離之感,這時僅*上下文難以理解句子的含義,還需結合文章的時代背景、主題等內容加以理解。
其次,關於句子的作用,應該注意從兩個方面來加以思考:思想內容上與結構上。
第一個方面:思想內容上:①聯系本句的含義。②突出(強調)上下文的什麼內容或者揭示段意;③聯系(揭示)本文的中心(論點、特徵)與作者的態度、感情。④注意是否運用了某種修辭或者表現手法,如果運用,一定要注意其表達效果。
例如:
(1)比喻:比喻要貼切,必須有相似點。本體與喻體的相似點越明顯,越突出,比喻就越貼切。比喻的作用就是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或者具體形象生動地突出本體的什麼特點,從而增強文章的趣味性、生動性。
(2)擬人:使物具有人的某種情感,便於抒發某種感情。如果在人稱上將物說成「你」等,不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種情感,便於抒發某種感情,而且有顯得親切自然的表達效果。
(3)襯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襯,烘托出主體事物什麼特點或者烘托出所要表達的某種感情。(襯托有主次之分,對比沒有主次之分)
(4)對比用什麼與什麼相成鮮明的對比,從而鮮明形象地表現事物(道理)的什麼特點,突出作者對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種感情。
(5)反復:「反復」的作用就是強調、突出所重復的內容,表達作者什麼感情,升華主題。
(6)象徵:象徵是文藝創作的一種表現手法,用具體的事物表現某種特殊意義,或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的形象以表現與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其表達效果是含蓄而形象地顯示了被象徵對象的什麼特點。
(7)渲染:是用各種手段對環境、場面、人物、時間等多方面的重彩濃墨的描寫,以突出什麼氣氛、刻畫人物的什麼特點、表現文章的什麼主題。
(8)伏筆:在文章的前邊將下文要表現的人物或時間預先作出暗示,然後在相宜之處作呼應,使什麼的故事情節的發展合理,使讀者感到巧妙有趣。
(9)照應:即後文對前文寫過的內容作補充、加深或者前文對將要出現的人物或時間預作暗示。作用是前後(首尾)呼應,使文章的結構更加嚴密,中心更加突出。
(10)設置懸念:引起讀者對故事發展或者人物命運急切期待,從而引起下文。
【關於「人物形象」這個考點】
1)理解清楚人物形象的作用
2)有哪些題型(1)直接讓你歸納某個人物形象
(2)根據某句話讓你寫出某人的性格或心理
(3)與中心結合起來考,因為主人公的人物形象與中心基本上是一致的。
3)如何歸納人物形象
小說(包括寫人敘事類)中的人物描寫是為表現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題思想服務的。閱讀時只有了解了人物描寫的方法和作用,把握人物性格特點,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即文章的中心)。分析人物形象,可以從下列幾方面入手。
(1).從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寫入手。
人物直接描寫(也叫正面描寫),就是通過直接描寫人物的肖像、行動、語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質和性格特點,反映作品的主題。
肖像描寫(也叫外貌描寫)
它的作用不只在於勾畫出這個人物的外部特徵,而是為了以「形」來傳「神」,因此分析人物外貌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徵。
行動描寫和語言描寫
人物行動最能體現人物的性格特點。言為心聲,人物的語言也體現著人物的思想性格,
心理描寫
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寫,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心理描寫是對人物在一定環境中的思想活動描寫,它往往和外貌、語言、行動交叉在一起。有時描寫了人物的外貌、行動、語言,同時也反映了人物的內心世界。比如,孔乙己買灑時「排出九文大錢」這一動作,正反映了他在短衣幫面前炫耀的心理。
(2).從側面描寫人物。
側面描寫,概括地說就是通過其他人物的言行,間接寫主人公。如用有關人物的對話,心理活動,事件敘述等烘托所要描寫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
(3)如果知道了文章的主旨,直接採用王老師的「順瓜摸藤」法
【詞語的含義和作用考點】
一般情況下,試題中測試的詞語含義往往不是詞典義,而是在所給語境中的具體含義。這里的「具體」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①指示代詞的含義和文中臨時有指代作用的詞語在文中指代的具體內容。②能辨析文中同義詞、近義詞的差別。③能夠把握詞語在本文的特定語境中臨時具有的含義。④能夠理解詞語在文中的表達作用。
解答這類題目時,「在文中」即語境是關鍵所在,詞不離句是理解詞語的基本原則。找出的含義一定要代入語境中進行檢驗。
所謂語境,它包括「內部語境」與「外部語境」,所謂內部語境,是指詞語本身所在的句子,它對詞語的含義起著限制或解釋作用。而「外部語境」,即時間、地點、對象以及作者的思想、性格、處境、語言風格等主觀因素。
具體來說
關於①:對於具有「指代」特點的詞語的理解,應該先找出該詞語所在的具體的語句或者段落,一般應運用結構分析的方法,理清指代對象的位置和范圍,根據語境確定指代對象和內容,然後可以將答案代入原文,看是否恰當。
關於②:,則注意運用比較的方法來辨析它們之間的區別。具體來說,即「六比較」:比較范圍的大小、比較詞義的輕重、比較搭配習慣、比較構成成分、比較詞性功能、比較感情色彩與語體色彩。
關於③:要注意詞語本身具有的含義,要能准確理解。同時要注意詞語的特殊性:即運用了該詞語的比喻義(要搞清其比喻的對象,即本體)、引申義、雙關義(諧音雙關還是語意雙關)、象徵義(象徵的對象是什麼)、反語義、色彩義(褒貶互換)。找出之後,一定要代入原文中進行檢驗。
關於④:能夠理解詞語在文中的表達作用:注意「四聯系」,即聯系本詞(對本詞語的含義進行解說)、聯系本句或者上下文(突出了本句或者上下文的什麼內容)、聯系文章的中心(論點)與作者的態度感情、聯系特殊的表達效果(即運用了某種修辭手法的詞語)
另外考查詞語的作用考點時,要注意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加點詞語是寫人時,應怎樣回答;加點詞語是寫景時,應怎樣回答;加點詞語是托物言志的「物」時,應怎樣回答;加點詞語是說明文時,應怎樣回答;加點詞語是議論文中的詞語時時,又應怎樣回答。
【關於「環境描寫」這個考點】
社會環境描寫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
2、在回答時必須結合當時當地的時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環境描寫的相關語句揭示了什麼樣的社會現實。自然環境描寫(景物描寫)句的主要作用
1、表現(或交代)地域風光,提示時間、季節和環境特點;2、推動情節發展;3、渲染某種氣氛;4、烘托或襯託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或處境等); 5、突出、深化主題;或暗示人物的命運等6、刻畫人物形象
【關於「文章主要內容的概括」】 要求:全面、准確、簡潔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段的作用】
對於這種題型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回答:對於第一段的問題,從結構上來說,是落筆點題,點明文章的中心,開門見山,總領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從內容上來說,是為下文作鋪墊和襯托,為後面某某內容的描寫打下伏筆。中間某段的問題,在結構上是起到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最後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總結全文,點明文章主旨,讓人回味無窮,並與題目相照應。等等。
【直接考中心】
對於這種題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細看幾遍,然後可以用這樣的關鍵詞來進行回答:「通過…… 故事,歌頌(贊美)了……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們也可以從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別是第一段或最後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後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
對於借景抒情的文章,經常會問:文章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這需要根據文章的具體內容來回答,常見的有歌頌、贊美、熱愛、喜愛、感動、高興、渴望、震撼、眷念、惆悵、淡淡的憂愁、惋惜、思念(懷念)故鄉和親人、或者是厭倦、憎惡、痛苦、慚愧、內疚、痛恨、傷心、悲痛、遺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從文章的字里行間可以看出來的,有的也許寫得比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賞析題】
1)、主要是對文章的內容、語言、寫法有自己的心得,必須對文章的「三么」有很深的理解
2)、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要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有創意。疑問必須理解正確,實事求是,不要故意唱反調。
3)、賞析中涉及寫作特色則可以從下面五個方面入手,找出文章在這幾個方面里最突出的一、二個方面並要具體舉例加以分析說明:①、分析中心:看中心是否鮮明、集中、深刻。②、分析選材:看材料是否典型、新穎,詳略是否恰當等。③、分析結構:看頭尾是否照應,過渡是否自然,層次是否清晰。④、分析表達方式:主要是五種表達方式在以某種為主的情況其他表達方式的合理運用和搭配
4)、分析語言:⑴從語言的基本要求看:是否樸素、准確、精練等。如優秀的說明文大多是語言准確的
⑵從修辭角度看:主要是運用什麼修辭起到什麼作用。
⑶從語言的感情色彩看:是幽默還是諷刺還是莊重沉鬱、是冷漠、悲涼還是歡樂喜悅……
⑷分析人物是否個性化:即人物語言是否具有鮮明的個性。
【開放性試題】
(一)語言賞析題
首先,讓我們一起來看一道2006年江蘇南通市的中考真題:
19.本文語言形象生動而富有表現力。請從畫線的三個句子(句子附後)中任選一句作賞析。(可從語言特點、表現手法、表達作用等方面作答)(3分)
選(),賞析:
附:文句摘錄
A湛藍湛藍的天幕之下,那片坦盪無垠的玫瑰紅,紅得那麼嬌艷,那麼剔透,那麼珠光閃爍。
B我也曾仔細地觀察過這纖細的小草,它的根扎得並不很深,但須根極多,密密麻麻地緊緊抓住海灘的泥土,這樣,大海無論是驚濤拍岸還是輕柔的摩挲,它都會緊貼在那裡,待海潮退去後,繼續從容嫻靜地顯露出它的殷紅。
C這一望無際的空曠之中沒有花香,沒有鳥語,只有點綴其間的簇簇蘆葦在秋風之中訴說著它們蒼涼的嫵媚,就連不時掠空飛過的鷗鳥也是靜靜的,不出聲響。
解決這樣的問題,可從以下四步入手分析,即:(1)怎樣寫的;(2)寫得怎樣;(3)寫出了什麼;(4)給讀者怎樣的感受或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例如,句A的賞析可以分解為(1)運用排比的修辭方法;(2)增強了語言的氣勢美;(3)寫出了在湛藍的背景下,紅海灘的色彩之美;(4)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要將這四點組合成句,就能使自己的回答趨於完美,如:這個句子運用排比的修辭方法,增強了語勢,寫出了在湛藍的背景下紅海灘的色彩之美,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等)。
依照此法,B句可作如下回答:
B句:運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地寫出了鹼蓬草的從容和生命力的頑強,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它的喜愛和敬意。
C句:以側面描寫的手法,烘托(或突出)了紅海灘周圍環境的寧靜,極具感染力。
值得注意的是,關於「怎樣寫的」我們應該選取合適的角度,這些角度包括:人稱、修辭、表達方式、文章結構、表現手法等等。比如,我們可以根據以上四個步驟為文中的C句作如下解答:運用側面描寫的方式(表達方式——描寫的分類角度)烘托或突出了(寫得怎樣)紅海灘周圍環境的寧靜(寫出了什麼),極具感染力(給讀者的感受或表達的效果)。
四步法回答表達方式的題目是建立在對文章及語句本身初步(甚至深刻)理解的基礎之上的,這里為你完整地回答問題提供了操作性較強的經驗,真誠希望同學們在閱讀時能做到筆隨心動,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鑒賞能力。
四步法適合散文任何一種文體,他們的解題方法都是一樣的,四步法。其他文體也可以參考此方法。
(二)談感受題
這也是散文閱讀的熱門考題,可分為:
① 對描寫對象;②對人物情感;③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④對文章某些內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等。此考點靈活多變,把握的關鍵是:a、能准確讀懂原文的含義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即中心);b、要有自己明確的觀點或態度,不能模稜兩可;c、答題時,語言要流暢,不能出病句,語言要有層次性,最好能顯示出你的作文基本功。可以引用詩文或名言回答此題。
(三)仿寫題
此考點一般是給一個句子,讓考生仿寫一個或幾個。
答題要點:①要讀懂題旨要求,出題人讓考生做什麼,怎麼做;②例句的關鍵詞語是什麼,要抓住關鍵詞語思考、答題;③在沒有答題思路的情況下,要考慮和例句關鍵詞語相對、相同的詞語,例如:關鍵詞語是天空,你可以考慮大地、高山、海洋等,聯想要豐富,思維開闊。
例句的基本思維模式是:XXX對象在XXX條件下,XXX怎麼樣。例如:「沒有藍天的開闊,可以有白雲的悠閑」就是這個公式的疊加使用,我們可以考慮:沒有海洋的遼闊,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沒有河流的奔騰洶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沒有高山的險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氣;沒有高樓大廈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溫馨等等。
4)答題的語言要有講究

5. 分析詩歌情感的方法

送別抒懷詩

鑒賞要點

送別抒懷詩是古詩詞中的一個大類。他們一般按時間、地點來描寫景物、表達離愁別緒,從而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這類詩歌大多纏綿凄切,充滿感傷情調,如柳永的《雨霖鈴》。

這類詩歌在藝術手法上大多是採用觸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藉助於想像、聯想塑造形象。

常見情感

A.依依不捨的留念。

B.情深意長的勉勵。

C.坦陳心志的告白。

常見特徵

古人送別的習俗:①折柳送別 ②飲酒餞別 ③唱歌送別

羈旅思鄉詩

鑒賞要點

①分析人們思鄉緣由。戰亂頻仍;山長水闊久戍邊關;宦遊不歸

漂泊在外;貶官異地

雁歸故鄉;逢年過節

②了解常見思想情感。

A.羈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B.思念親友: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C.徵人思鄉: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③表達思鄉之情方式

觸景傷情:何事吟余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王禹偁《村行》)

感時生情:中秋望月;重陽登高;傷春悲秋;日暮思歸。

托物傳情:月、雁、笛、柳。

因夢寄情:夜來有夢登歸路,不到桐廬已及明。(唐方干《思江南》)

妙喻傳情:鄉愁(是一張小小的郵票)。

常見特徵

常見場景秋季或春季,清晨或傍晚 路口、長亭 驛站、渡口 碼頭等 楊柳、 酒等。

思婦閨情詩

鑒賞要點

思婦閨情詩主要抒寫古代民間棄婦和思婦(包括征婦、商婦、遊子婦等)的憂傷,或者少女懷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常見情感

A.婦女對丈夫的思念

B.對易逝青春的哀怨,對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嚮往,以及歌頌真摯愛情。

C.宮怨詩,專寫古代宮女嬪妃因其失寵而生怨情的詩歌,表達盼幸承歡、失寵被棄、孤寂善感、渴望愛情與自由的情感。

D.在怨女詩中,一些詩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較為突出。主要通過男女的戀愛關系比喻君臣關系。具體分為兩種: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戀表達詩人對君王的依戀,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戀,女子被拋棄來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山水田園詩

鑒賞要點

山水詩源於南朝(宋)謝靈運,田園詩源於晉代陶淵明,以唐代王維、孟浩然為代表。

1、意象特徵:山水草木、鳥語花香、田園風光、農村景物農家,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

2、情感特徵:或表達對現實的不滿,或表達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嚮往、或表達自己從容閑適的生活態度,以及熱愛自然、嚮往自由、嚮往歸隱的情懷。

3、技巧特徵:融情於景,白

6. 淺談如何把握詩歌的情感

中國是公認的「詩歌王國」,唐詩宋詞一向被世人推崇和景仰。詩歌用它自己的方式給後人展示古人的喜怒哀樂,它讓悲傷、快樂,沉寂、淡雅,思念、歡聚,憂國憂民都穿越時空,從一個時代走到了另一個時代。每一個字都是一種心情,每一首詩都是一個靈魂,因此,解讀詩歌的情感在讀的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經過幾年的教學,現總結個人對詩歌情感分析的方法如下。一、 審查題目。 (一)、理解題目含義。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題目往往揭示文章的中心,對理解詞義及做題有指導作用。如2000年全國卷,趙師秀的《約客》表明詩人在等朋友;2001年全國卷,韋應物的《賦得暮雨送李胄》,表明中心是送別;2002年全國卷,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表明作者在春夜這個該睡覺的時刻,在洛陽城裡,詩人聽到了一曲笛子獨奏。表明詩人心裡不平靜,為什麼不平靜?這就是中心。又如司馬光的《曉霽》,「夢覺繁聲絕,林光透隙來。開門驚烏鳥,余滴墮蒼苔。」詩中「繁聲」是鳥叫聲還是雨聲?考生容易理解錯。如果讀了標題《曉霽》,知道夜裡下了雨,「繁聲也就好理解了」。再如歐陽修的《玉樓春》,「樽前擬把歸期說,未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中,「擬說歸期」的是誰?「未語」的是誰?「慘咽」的是誰?都不好判定,如果研究一下標題,《玉樓春》告訴我們,這是青樓,離別的人不是在家裡夫妻,而是青樓里才子與歌妓間的離別,就很好理解了:男的要說出回去的日子,還未說,女子就哭了。 (二)、在詩的題目的指導下通讀全詩,理解詩句,把握中心。要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篇不離人,人不離事(背景)。」比如李白的《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理解這首詩,我們從標題中「獨」字可以知道李白的心情是孤獨。通讀全詩,再聯系李白的經歷,我們會理解更深:李白離開長安整十年了,長期的漂泊的生活,使李白飽嘗了人間的辛酸,看透了世態的炎涼,加深了對現實的不滿,增添了一種孤寂之感。「天上的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遼闊的長空還有一片白雲,卻也不願停留,慢慢的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在厭棄詩人,把孤獨之感寫盡了。二、知人論世。知人論世是詩歌鑒賞中要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就是說作者本身蘊涵的信息是不可忽視的。現以李白、杜甫為例講解。李白出身於一個富有的,有文化教養的家庭。使他「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他的少年時代生長於蜀中。蜀中是道教氣氛濃郁的地方,環境對他的神仙道教信仰影響甚大。道教影響,幾乎伴隨他的一生。大約18歲左右,他學習縱橫術。我認為,就是因為他青少年時代受到這些東西的影響,使他具有了狂傲飄逸灑脫的氣質。開元十二年(724),李白開始游歷生活,並多次希求薦用,屢遭失敗。使他對朝廷充滿不滿與失望的情緒,但又關心國家大事,希望建功立業的心情並無減退。直到李光弼出征東南,他半道病還,病逝為止。正是李白受到良好的教育,又具有唐代詩人一般的「濟蒼生」,「安社禝」的儒家用世思想,同時,道教思想貫穿他一生。因此,他過於理想化的人生設計與失敗之間不停地來回,使他常陷於悲憤,不平,失望之中,又保持著自負,自信和豁達,昂揚的精神風貌。同時,又具有浪漫情懷和獨立不拘的性格特點。這些特點從中學教材選作《夢游天姥吟留別》、《蜀道難》、《行路難》都可以看出。杜詩的主要風格特徵是沉鬱頓挫,帶有悲慨的感情基調。他的詩歌有一種深沉的憂思,無論是寫生民疾苦,還是寫自己的窮困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闊大的。他的詩,蘊涵著一種厚積薄發的力量,使詩歌變得緩慢深沉,變得低回起伏。其次,杜詩風格是多樣性的,這與他不同時期不同經歷有關。杜甫生長在一個奉儒守素的家庭之中。他的青年時代是一段南北漫遊,裘馬輕狂的回憶。33歲遇到李白結下一段千古傳誦的友誼。同許多唐代詩人一樣,他懷著巨大抱負的心思,一心要為國家盡力。但到了公元746年,他參加一次李林甫設好騙局的考試,落第之後不久,又回長安,數度希求汲引,但都落空。十載長安,歷盡辛酸。同時,他看到了民生疾苦,時刻關心國家安危。安史之亂後,他幾經周折,當官,被貶。最後開始了他晚年飄泊西南的生活,並最終病死於窮困潦倒之中,十分凄涼。杜詩的不同風格,與其不同時期不同境遇,或同一時期不同心境似有關系。當他生活坎坷,顛沛流離之時,他的家國之思身世之感便自然湧出,悲歌慷慨,詩歌往往表現為沉鬱頓挫。當他的生活稍為安定時,他就寫一些蕭散自然的詩。成都草堂的一段時間,就有不少這類作品。 我們不難看出,不同詩人由於家庭出身,生活經歷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的創作風格;甚至同一個詩人在不同時期的不同經歷形成了不同時期對人生的思索,得出了不同的創作風格。 這說明,文學作為一種人類高級特殊的精神活動,總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讀者這四個要素構成。四個要素互相依存,相互作用。現實世界的反映進入作家的頭腦,通過作家的加工,形成作品,再使讀者進行接受,而這四個要素又是相互作用的。三、抓關鍵詞句詩歌最大特點是簡練,因此解讀詩歌,有時我們要具體到對一個字或者一個詞的理解上。而解讀詩歌,我們需要的就是抓住這些關鍵的詞。(一)、直接表露作者的情感的語句。如李商隱的《賈生》「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一詩中,作者通篇只用了一個詞「可憐」直接表明作者的感情態度 。可憐,即可惜。不用感情色彩強烈的「可悲」、「可嘆」一類詞語,只說「可憐」,一方面是為末句——一篇之警策預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在這里貌似輕描淡寫的「可憐」,比劍拔弩張的「可悲」、「可嘆」更為含蘊,更耐人尋味。彷彿給文帝留有餘地,其實卻隱含著冷雋的嘲諷,可謂似輕而實重。「虛」者,空自、徒然之謂。雖只輕輕一點,卻使讀者對文帝「夜半前席」的重賢姿態從根本上產生了懷疑,可謂舉重而若輕。如此推重賢者,何以竟然成「虛」?可憐一詞,可謂是把要表達的意思盡收其中。抓住這個詞,就抓住哦了這首詩的脈搏。(二)、表明作者處境的語句。《獨坐敬亭山》是李白的著名詩篇。結句中「只有」兩字也是經過錘煉的,更突出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鳥飛雲去又何足掛齒!這兩句詩所創造的意境仍然是「靜」的,表面看來,是寫了詩人與敬亭山相對而視,脈脈含情。實際上,詩人愈是寫山的「有情」,愈是表現出人的「無情」;而他那橫遭冷遇,寂寞凄涼的處境,也就在這靜謐的場面中透露出來了。(三)、展示姿態風貌的語句。一類是展示景物風貌得詞句。如宋祁《玉樓春》「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春景是可見的視覺范圍的畫面,而「鬧」是聽覺方面的感知,這里將無聲的畫面,變成了枝繁花盛之態,又寫了群鳥競唱的情狀,於是,濃郁的春意就在這喧鬧的「紅杏枝頭」活現出來。這是把視覺藝術轉換成聽覺藝術表現的奇妙效果。另一類則是展示人物風貌的詞句。如杜甫《登高》「百年多病獨登台」 ,「多病」一詞讓我們看到一個漂泊流浪,貧病交加,在風燭殘年之時,獨自登高的詩人形象,這位步履蹣跚的瘦弱老人獨自站著面對滔滔江水滿目哀涼,這怎麼不讓人可憐?「艱難苦恨繁霜鬢」,「繁霜鬢」三個字意即增添了花白的鬢發,滿腹愁緒欲借酒來排遣,不料潦倒新停濁酒杯啊,因為有病戒了酒,竟是不得抒懷。寫到這兒,就更增添了一份沉重。詩人詩中透漏出的濃濃得苦悶也就躍然紙上了。四、從形象入手詩歌和其他文學體裁一樣,要用形象思維,即使是有議論,一般也依賴於具體的形象。所以要特別注意這些詩中詩人是通過哪些具體形象來表達思想感情的,要找出具體的形象,對於學生來說並不難。關鍵是理解詩人為什麼要選擇這些形象來表情達意。(一)分析景物特點。如王安石《孤桐》「天質自森森,孤高幾百尋。凌霄不屈已,得地本虛心。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明時思解慍①,願斫五弦琴。」詩中寫到:梧桐樹天生就能長得茂盛繁密,巋然屹立,拔地高達幾百米。接近了雲霄,也不屈服,這是由於深深紮根大地的緣故。歲月越久越壯實,太陽越熾烈葉子越濃密。清明盛世,也想著解決民間疾苦(象帝舜撫琴唱的那樣),願被砍伐製作成五弦琴。這棵梧桐志存高遠,正直不屈;經歷的磨難越多,鬥志越堅;為了天下蒼生,不惜粉身碎骨。解讀完梧桐特點,我們發現,似乎這已經不是在寫梧桐,而是在寫人了。通過解讀我們就知道了,作者不光是在寫梧桐,更主要的是要借這棵梧桐來表達自己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虛心扎實,堅強不屈,為民造福,甘願為解救百姓疾苦而獻身。 (二)、把握意象的文化內涵。月與詩人構成了千載佳話,萬世景觀,同時也造就了唐詩的蓋世名聲,在唐代,詩的顯赫地位實在離不開月的激揚、推動和烘托。就以月為例來說,《霜月》、《靜夜思》、《江樓感舊》、《楓橋夜泊》、《春江花月夜》、《春色山夜月》、《十五夜望月》、《峨眉山月歌》這些詩中都寫到了月,但這些月的文化內涵卻不盡相同。它有邊塞意象,時間意象、愁緒意象、情愛意象等,在不同的詩中它的內涵不一。那麼這就要求我們對傳統意象要有一定的了解。常見的如松、竹、蘭、梅、菊、梧桐、芭蕉、細雨、鶴、水等。五、品意境,析感情所謂意境,傳統的理解是指作者(有時也包括讀者)的主觀情意和作品反映的客觀物境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藝術境界。情、景是構成意境的兩個最基本的因素,「景乃詩之媒,情乃詩之胚」(謝榛《四溟詩話·卷三》),「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王夫之《夕堂永日緒論·內編》),它們相互作用,相互滲透,觸景生情,以情狀景。王昌齡認為詩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王國維認為:真景物、真感情融合形成的意境,正是中國古典詩歌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所在。「詞以境界為最上」「在境界當中自成高格」「寫感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耳目」。 意境不僅僅是環境,還要跟詩人的思想感情聯系起來,才能充分表達出來。因此研習詩歌,對意境的把握必不可少。1.品色彩氛圍 意象色彩的冷暖傳遞著詩人不同的情感體驗。一般暖色預示著熱烈活潑,積極向上,意氣奮發;冷色代表著冷漠低沉,消極頹唐,孤寂凄涼。《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首詩由兩部分構成:一、由精心選取的幾組能代表蕭秋的景物組成一幅暮色蒼茫的秋野圖景;二、抒寫內心深處無盡傷痛而獨行寒秋的天涯遊子剪影。第一幅畫共18個字九個名詞,其間無一虛詞,卻自然流暢而涵蘊豐富,作者以其嫻熟的藝術技巧,讓九種不同的景物沐於夕陽的清輝之下,象電影鏡頭一樣以「蒙太奇」的筆法在我們面前依次呈現,一下子就把讀者帶入深秋時節:幾根枯藤纏繞著幾顆凋零了黃葉的禿樹,在秋風蕭蕭中瑟瑟地顫抖,天空中點點寒鴉,聲聲哀鳴……寫出了一片蕭颯悲涼的秋景,造成一種凄清衰頹的氛圍,烘托出作者內心的悲戚。我們可以想像,昏鴉尚能有老樹可歸,而遊子卻漂泊無著,有家難歸,其間該是何等的悲苦與無奈啊!接下來,眼前呈現一座小橋,潺潺的流水,還有依稀裊起炊煙的農家小院。這種有人家安居其間的田園小景是那樣幽靜而甜蜜,安逸而閑致。這里的氛圍一下變得溫馨起來。這一切,不能不令浪跡天涯的遊子想起自己家鄉的小橋、流水和親人。在這里,以樂景寫哀情,令人倍感凄涼,烘托出淪落他鄉的遊子那內心彷徨無助的客子之悲。 2.品指向和強度 意象指向性的不同和強度的大小同樣可以反映出詩歌的感情基調和作品風格。都是寫友情,李白要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杜甫則是「故憑錦水將雙淚,好過瞿塘灧澦堆」。前者意象選取的是「明月」,後者是「灧澦堆」;前者的指向在空中,向上的,給人以飄逸之感,後者指向在地面,重心在下,給人以沉鬱之慨。同是寫別離,有高適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豪放健美,也有柳永的「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婉約纏綿。因此,善於把握意象的指向和強度有助於解讀詩歌的情味。 詩歌雖然已經成了一種歷史,但卻常讀常新。以上只是針對中學生閱讀詩歌中常見的方法的探析,當然,閱讀詩歌,我們還要將序、詩後注釋等結合起來更好的理解詩歌。總的來說,探尋詩歌感情的方法不是唯一得。能夠幫助我們走進詩人心靈世界的方法就該是我們要找的方法。

閱讀全文

與情感分析技巧和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3分之3x70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419
內痔坐浴的正確方法 瀏覽:476
一般哪裡有賣孔明燈的製作方法 瀏覽:40
職高二項式分布計算方法 瀏覽:182
常用檔案分類方法之一 瀏覽:540
中文時態問題及解決方法 瀏覽:666
用什麼方法能讓驗孕紙變兩條杠 瀏覽:852
多肉剪枝方法圖片 瀏覽:431
尿糖試紙的使用方法 瀏覽:799
信息數據統計分析方法 瀏覽:760
洗衣機如何排水方法視頻 瀏覽:127
樓邦防水塗料使用方法 瀏覽:753
宮寒病最快治療方法 瀏覽:898
奢侈手機鑒別方法 瀏覽:876
紙板收納盒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230
卵巢癌晚期保守治療方法 瀏覽:131
紅豆薏米茯苓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679
育肥羊發燒用什麼方法治 瀏覽:985
四季香水無籽檸檬的種植方法 瀏覽:906
治療精神衰弱的方法 瀏覽: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