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主題分析的四種方法

主題分析的四種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10 12:39:37

如何通過人物形象,分析主題思想

(一)通過肖像、行為、語言、心理、和細節等方面的描寫分析人物形象。 1.肖像描寫。肖像描寫是指用精確、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人物外形各個方面的特點,成功的肖像描寫不僅能夠使人物凸現在讀者眼前,而且可以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遭遇,從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徵。如魯迅的小說《故鄉》中二十年後的閏土肖像描寫:「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得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那手也不是我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這里的肖像描寫使讀者感受到舊中國廣大農民所經受的飢荒、苛稅、兵、匪、官、紳的種種重壓,感受到他們身心所忍受的無限的痛苦與摧殘。
2.行動描寫和語言描寫。行動描寫與語言描寫是通過對人物的動作和對話的具體來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的描寫方式。動作描寫給讀者鮮明的視覺印象使人物形象具體、可感知、生動化;語言描寫則易表現行動所不易顯示的細微情感、態度等。總而言之,行動和語言兩種形式密切配合,相得益彰。如《孔乙己》通過個性化的語言描寫,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課文多次描寫他滿口「之乎者也」,反映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孔乙己用「四書」「五經」中的所謂「聖言」為自己辯解,連偷書也說成「竊書不能算偷」。這些性格化的語言極能表現人物鮮明的個性。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文里,店小二阻攔魯達時,是這樣描寫魯達的:「魯達大怒,揸開五指,去那小二臉上只一拳,打得那店小二口中吐水,再一拳,打落兩個當門牙齒。」一個「揸」字,把人物怒不可遏,義憤填膺的形象刻畫得微妙微肖,充分表現了魯達愛打抱不平、濟危扶貧的性格特徵。
3.心理描寫。小說家在刻畫人物的時候,用心理描寫來揭示人物在特定環境中的內心活動的。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其實是內心世界的反映和外露,要准確而深刻地刻畫人物,塑造形象就要把人物的外部形態與內心世界有機地統一起來。例如《最後一課》寫小弗郎士上習字課時 ,「屋頂上鴿子咕咕咕地低聲叫著,我心理想:『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 ?』」這就很符合小孩子的心理特點 ,只有小孩子才能在侵略者強迫他們放棄學習祖國語言的權利時 ,由鴿子叫聯想到侵略者的罪惡 ,從而表達了孩子們對侵略者的強烈憎惡和對祖國的無比熱愛之情。
4.細節描寫。細節描寫是指人物、環境、物件等方面所作的具體而細致的描寫,其特徵是細微之處見精神。如《變色龍》中脫大衣穿大衣的細節描寫,就暗示人物具有變色龍的特色,揭示了人物見風使舵,欺下媚上的典型性格;外表的變化同卑鄙的心理相映稱。足見作者匠心獨運。
(二)通過小說精心設置故事情節來分析人物的性格。
人物性格支配、影響著故事情節的進展和情節的發展,同時,人物性格又通過情節獲得具體的顯現。
1.情節的安排以人物為軸心。如《皇帝的新裝》按照「愛新裝——做新裝——穿新裝——展新裝」安排情節,揭露和諷刺了皇帝和大臣們的虛偽、愚蠢和自欺欺人的醜行。
2.從情節的發展中表現人物性格。如《最後一課》中,隨著情節的發展,展現了小弗郎士 從怕老師到愛老師,從貪玩無知到恨敵人,從沒有民族意識到心中植下愛國的根的愛國思想。
(三)通過典型環境的具體描寫分析人物形象。
人在一定環境中生存、活動,事件也總在一定環境是發生、發展。所以小說通常通過典型環境的具體描寫刻畫人物形象。
1.小說通過對自然環境描寫,烘託人物性格,這種自然環境可以由作者來描寫,也可以通過小說中人物的眼睛去觀察。如魯迅的《故鄉》開頭對故鄉蕭條景象的描寫,襯托出「我」的悲涼心情。
2.小說通過對社會環境的描寫顯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如《孔乙己》以咸亨酒店為中心的社會環境描寫,不但自然而巧妙地交代了故事發生的社會背景,而且形象而又深刻地揭露了階級對立、貧富懸殊的社會現實。 (四)如何判斷小說主人公 判斷人物是否是主人公,不是看人物是否貫穿始終和用的筆墨的多少,而是依據作者所要表達的中心意思,看他是否體現了作者的創作意圖。概括人物性格特徵應抓住言行心理等方面。因為,人物的性格和人物的言語行動是統一的,什麼樣的性格決定有什麼樣的行為,不同性格的人物都有自己獨特的語言習慣,所以從人物的語言行動人手,不難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徵。肖像、心理描寫也是刻畫人物的重要手段,分析時也不能忽視。而對那些既具有獨特而鮮明的個性,又能反映社會的某些本質,具有某種共性的典型人物,還要從人物之間的關系和人物與主題的關系去分析其典型意義。

Ⅱ (懸賞100!!)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 如何分析出文章主題 如何找到中心思想 如何快速從文章中

1、基本要領:整體把握, 抓住關鍵語句, 在文中找答案 2、步驟:(讀文章共兩遍)

第一遍:通讀全篇,大致了解。先整體粗略閱讀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閱讀時憑感覺劃出自認為重點的詞語、句子;[可以稍快]

第二遍:審清題意,回讀原文。看一遍題目,確定回答問題的閱讀范圍,再結合試題(順藤)找到相關的段、句,截取關鍵性文字;找出或歸納出答案(摘瓜)。[宜慢,仔細,並回讀檢查]

最後:理清要點,認真答題。根據答題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煉。(盡可能利用原文中的關鍵性文字答題) 一解答現代文閱讀題應分的三個步驟詳解:

第一步,通讀全篇,大致了解。

第一遍先整體粗略閱讀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數。那麼我們要大致了解文章的哪些東西呢?

1、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哪些人?什麼事?什麼景?什麼物?什麼話題?怎麼寫的?為什麼要這樣寫?你是怎麼看的?2、了解文章的大致結構,主要思路。了解文章敘述的基本要素是什麼( 記敘的人物、事情、時間、地點是什麼)? 作者的情感變化是怎樣的? 材料有哪些?是怎樣安排的? 文章是怎樣過渡的?弄清文章的線索、順序、層次等。3、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

注意事項:用以下幾種方法可以達到上面的目的:

一、抓住文章中關鍵的詞句。文章中關鍵的詞句:標題、開頭句、結尾句、獨立成段的句子、中心句、警句、比喻句、連問句、過渡句、抒情句、議論句、反復出現的詞句、重點關聯詞(如段落開頭的詞:不但……而且…… 因為 何況 但是 然而 因此)等等,應特別注意那些體現作者立場觀點、反映文章深層次內容、內涵較為豐富、形象生動的詞句。注意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隱藏在這些句子里。有的散文採用托物言志、象徵等手法,相當隱晦,我們也能從這些詞句中找到蛛絲馬跡。

二、弄清文章的結構。

從結構形式入手比較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也就是說,把結構層次弄清了,也就比較容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從這一點來講,弄清結構是記敘文閱讀的基礎。

弄清記敘文的結構,可從下面幾方面進行。

( l )找出文章的線索。記敘文的線索形式有:以時空轉移為線索,以一人、一事、一物為線索。

閱讀文章要設法找出文章的線索,就能沿著它弄清段落層次結構。

( 2 )明確文章的順序。記敘的順序,要求我們掌握順敘、倒敘和插敘三種順序方法。

順敘,指記敘的時候按照事情發生、發展和結局的時間順序來寫。如《皇帝的新裝》。倒敘,指記敘的時候把後發生的事情寫在前面,把先發生的事情寫在後面。插敘:如《羚羊木雕》

閱讀時,注意倒敘、插敘的起止點,對找出記敘的線索,把握文章的結構將有所幫助。

( 3 )理清文章的層次。理清文章的層次是弄清文章結構的重要一環。

( 4 )把握文章的詳略。文章在選擇和使用材料時要有主有次,有詳有略。

第二步,審清題意,回讀原文。

在對文章有了整體把握後,我們再仔細閱讀題干,找出每一題的出題點,回讀原文,將題乾和文章對應起來,那麼回讀原文的方法和步驟是什麼呢?

1、找准了原文中對應題目的相關區域。看題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區域,和哪些語句有關。2、聯繫上下文,抓住關鍵詞句。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關區域,認真揣摩上下文意,就能准確抓住關鍵詞句,大多數題目的答案是能夠在原文中找到的。3、分析綜合,順藤摘瓜。結合試題(順藤)找到相關的關鍵段、句,深入理解文章,分析綜合,歸納出答案(摘瓜)。

第三步,理清要點,認真答題。

1、引用原文。題目要求引用原文答題的,直接找出答案認真的寫上。

2、抓住對應的關鍵詞句。沒有明確要求引用原文答題的,不能機械地照抄原文的句子。一般來說,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關鍵詞語、句子就在原文中,我們應抓住這些重要的詞句,進行有效的提取、剪輯、概括、重組、歸納。

3、組織好語言作答。先根據分值理清好答幾個要點,再作答。答題時要緊扣題意,盡量包含文中對應的關鍵詞句,選用恰當的句式,選取適宜的角度作回答,即如何問就如何答,按照題干要求將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進行排列組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確、有條理。但還有一些題目無法用簡單的重組文章語言的方法來回答,那就需要把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組織起來進行表述。

4、還有一些題目是以選擇題形式出現,所以我們要了解這類題錯誤選項設置的規律(如斷章取義、偷換概念、范圍不清、無中生有、強加因果、偶然必然已然未然有意混淆),把選項和原文中的相關語句進行一對一的比較,做出准確的判斷和選擇即可。

Ⅲ 什麼是小說主題分析主題應從幾個方面入手

指小說家在作品中通過描繪現實生活圖畫、塑造藝術形象顯示出來的,貫穿一部小說始終的基本思想,又稱主題思想或中心思想。小說主題要能突出的展現出作者的寫作環境和寫作用意,對於分析小說有很大的幫助。

Ⅳ 怎麼樣分析一篇文章的主題和藝術特色

文章,不論長短、題材(大小):首先是文章本身(要有、要存在)「藝術特點」.否則,就談不上怎麼去「概括」了...
1.好的、有藝術特點的文章: 要緊扣主題,符合主題內容、語言修辭手法准確、文筆精煉、中心思想突出;沒有多餘的「口水話」;使人看了賞心悅目、記憶猶新...在字里行間極富「文字、修辭手法(包括故事)」感染力...給讀者(欣賞它的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2.概括文章的藝術特點要從以下方面入手:
①文章的題材分類——看歸屬哪方面的題材;
②文章的主題思想——標題、副標題、中心思想;
③文章的修辭手法——文筆功夫、概括能力、筆墨的運用、不啰嗦...
④組成文章的字、詞——惜墨如金,刻畫生動、入木三分...
⑤其他藝術特點——別出心裁、超凡不俗.
舉例:(我認為下面的藏頭詩就不錯):參:(我曾經的「問題回答」)
我來一首:「姓名.意境小詩」
「轉著彎」的贊美,「又有點朦朧的...」
.王橋瑞景小詩詮 (「王」橋之景用小詩來詮釋...)
.訓亭竹蕉池橋戀 (訓:講的是:亭.竹.蕉.池.橋.「人景合一」)
.詩秀翠展映拱雅 (詩.秀.翠.展.映.拱.「對應雅緻」)
.韻麗微卷景影緣 (韻.麗.微.卷.景.影.「名與詩韻有緣」)
註:(全詩28字):
1.寫了6種景物組成「一幅畫卷」;
2.豎起來念:就成了「七句」贊美詩;
3.豎起來念的最後一句(「緣」:呼應了第一句的「詮」)是最「隱蔽」的關鍵:意思是:「詮釋人與景的戀情、緣分、全藏在詩裡面了...」
4.「王訓詩韻」本身就是贊美姓名有詩韻..寫景寄託著含蓄.清雅淡淡的愛意...這不,由姓名生成了「自然仙境」?...絕了!

Ⅳ 應用文主旨的表現方法有哪些


應用文主旨的表現方法:
一、品味語句,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句是文章重要的語言單位。如果我們能對文中關鍵的語句進行深入地體察、細心地品味,了解它們的作用,就可以真正地把握文章的主旨。這是一個簡捷可行,很具操作性的方法。那麼哪些句子是文章的關鍵句呢?
首先是文中一些表示抒情,特別是議論的句子。

其次,我們還要注意一些點明文章寫作背景的句子、意在言外、含義豐富的句子,以及開頭的總起句、結尾的總結句,每小節的起始句、文中的一些過渡句等。這些都是我們打開文章主旨這扇牌的鑰匙。一般文章主旨有顯隱直曲之分。即使主旨比較隱曲的文章也可以用這些方法解決
二、分析人、事、物的特點,把握作者的感情傾向。
散文的主旨一般是通過情、景、人、事、物的描繪來加以體現的,所以要把握作者的感情傾向,就必須了解文章敘了什麼事,記了什麼人,寫了什麼景,狀了什麼物。具體說來大致有以下幾種方法:
1、抓住景物描寫,理解文章中心。

2、找出文章線索,領會作品主題:

3、抓住詳略處理把握文章的主旨。

Ⅵ 分析小說主題方法總結 (7點)

閱讀小說,宜從三要素入手,便能理解小說中人物的思想性格進而理解作品的主題思想。
如何讀小說(文體知識三)
作者:馬麗亞 小說這種文學體裁,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一篇小說必須具備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節和環境,其中,人物的刻畫是中心。按照篇幅的長短,小說可分為長篇、中篇、短篇小說和小小說。

閱讀小說,宜從三要素入手,便能理解小說中人物的思想性格進而理解作品的主題思想。

(一)小說中的人物描寫主要有:外貌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要抓住作品中的這些描寫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徵進而理解其反映的社會生活。
如《故鄉》中寫閏土的肖、像變化:「我」與閏土第一次見面時,他是「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個明晃晃的銀項圈」。當「我」20年後回到故鄉又見到閏土時,他「先前的紫紅的圓臉已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有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閏土外貌的變化充分說明了舊中國農村經濟破產,農民生活日益窮困的現狀。通過分析閏土的外貌變化,可以分析出他的思想性格的變化,進一步理解小說的主題。
分析人物的語言,要抓住最能表現其性格的語言。如《孔乙已》一文寫孔乙已給孩子們吃茴香豆時說的話:「不多了,我已經不多了。」「多乎哉?不多也。」這種只有孔乙已才有的個性化語言,深刻地揭示了他深受封建科舉制度毒害,迂腐而善良的性格特徵。再如《變色龍》中「我要拿點顏色出來給那些放出狗來到街上亂跑的人看看」, 「這小狗還不壞……怪伶俐的………一口咬破了這傢伙的手指頭」等等。聞其言,見其人,奧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見風使舵、趨炎附勢的沙皇走狗形象便暴露無遺了。
心裡描寫是作家展示人物精神境界、品德、素質及理想的重要手段。如《最後一課》小弗郎士在聽說了這最後一課時的內心獨白: 「我的最後一堂法語課!我幾乎還不會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學法語了!難道這樣就算了嗎?我從前沒好好學習,曠了課去找鳥窩,到薩爾河上去溜冰……想起這些,我多麼懊悔……」以及下文韓麥爾先生讓他背書的心理活動,展示了小弗郎十對自己以前幼稚、貪玩、不愛學習的懊悔和自責,展示了他對國語「失去了才覺得珍惜」的心靈境界,以及他從幼稚走向成熟的心路歷程,使得他這個人物形象逐漸地豐滿起來。
(二)小說的情節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有的作品前邊還有序幕,後邊有尾聲。在作品中,情節的安排取決於作者的藝術構思,有的有著完整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有的把高潮安排在結尾,總之,這四個部分並不是缺一不可的,但不論故事情節如何安排,情節的發展總是為塑造人物服務的。把握這一點,然後通過對作品情節的分析,了解人物在事件中的各種表現,就能把握人物的性格。.抓住小說情節,小說的層次結構就清清晰晰,作家構思布局的巧處也容易把握。
(三)小說中的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描寫,是為了交代故事的時代背景。描寫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季節、氣候、時間以及場景)是為了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達人物的心情,渲染氣氛等。要通過對環境描寫的分析,了解它在文章中的作用,進而深入地理解小說的主題思想。心裡描寫是作家展示人物精神境界、品德、素質及理想的重要手段。社會環境是人物活動的歷史背景、社會情態、階級關系等因素的總和,抓住這一點很益於深入理解小說的主題思想。如《最後一課》中寫人們看布告牌,寫普魯士兵的操練,目的在於交代背景,便於讀者理解小說表現愛國主義精神的主題。又如《變色龍》開頭的環境描寫,著墨不多就刻畫出沙皇俄國警察統治下恐怖、死寂的氣氛,突出了主題思想。《在烈日和暴雨下》對烈日、暴雨、風塵的描寫,同樣渲染了人物活動的環境,表現了舊社會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

Ⅶ 怎樣概括主題

我們知道,大家寫文章都是有目的的,這個目的就是想告訴讀者「什麼」,這個「什麼」其實就是「主題」,也就是我們在小學就已經聽老師說過的「中心思想」。作者寫一篇文章,總是要表達他的所見所聞所思,這樣,作者就把自己的「目的、感受或思想溶入一種感官媒介中,使讀者可以從中體驗到這種目的、感受或思想(H·帕克《美學原理》)」。與作者的寫作相反,閱讀對讀者來說則是一種逆向接受的過程,讀者要通過文字這一感官媒介去領會作者所要表現的目的、感受或思想(即主題),作者的表現(寫)與讀者的領會(看)構成一種雙向逆反的辯證過程,也就是說:主題是通過感受和理解而概括出來的。但概括主題需要掌握正確的方法。
一、有感而悟之
一篇文章,如果它的故事感動了你,那你在概括主題時,說「通過什麼什麼感人的故事,反映了一種什麼什麼感情或情操」,應該是不會錯。又如,我寫的《心系鄉村扶貧獻愛心》一文(《院訊》2011年第二期),主人公的故事令我感動,由於感動,我就這樣概括它的主題:主人公通過農村艱苦生活的磨練及院領導的教育,使其轉變觀念,一心撲在鄉村忘我地開展扶貧工作,反映了主人公對農民兄弟的高尚愛心,同時向人們闡明了一個人生的哲理:環境能鍛煉人,也能塑造人。
二、標題分析法
標題的擬定是作者思想內涵上、在文章形式上的精煉體現。對標題的分析往往可以輕而易舉地把握文章的主題,這是一種傳統的概括主題的方法。如《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這篇文章的標題已經明確告訴讀者,這篇文章的主題就是「誰是最可愛的人」,文章的內容只不過是闡述那些人為什麼可愛而已。但並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可以從標題上去分析出主題,如魯迅的《一件小事》,如果不看內容,根本無法「猜出」主題。
三、文脈把握法
「文脈」主要是指線索性的詞語(表示時間、地點、邏輯關系的詞語),這些詞顯示了文章情感與理性思維的推進。在概括按「文脈」規律撰寫的文章的主題時,要有整體性觀念,關鍵是把握清楚文脈。亞里斯多德的美學思想里有一個最基本的內容——有機整體觀念,他說:「一個完善的整體之中各部分須緊密結合起來,如果任何一部分被刪去,就會拆散整體。」我們可以這樣通俗地理解:如果一篇文章是以某一時間或地點、邏輯關系為線索進行敘述,那麼在概括主題時,就可以這樣把握:文章通過(時間或地點、邏輯關系)闡述,提示或反映了「什麼」。
四、關鍵詞把握法
我相信很多人都讀過或學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這篇散文。(為了感悟文中的意景,我到北京旅遊時,還專門跑到清華大學的那個荷塘實地體會。)我們細讀《荷塘月色》時,就會發現一個幾乎在每一段都出現的詞-----「月」,這個「月」就是關鍵詞。你圍繞「月」字去概括主題肯定不會錯。有一個鑒賞家是這樣概括《荷塘月色》的主題的:文章借對「荷塘月色」的細膩描繪,含蓄而又委婉地抒發了作者不滿現實,渴望自由,想超脫現實而又不能自己的復雜的思想感情,為我們留下了舊中國正直知道識分子在苦難中徘徊前進的足跡。
所以,想准確概括出文章的主題,必須掌握好正確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我們對文章的鑒賞能力。好的主題,容易感動人,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深刻的思想性,有力的教育性,但需要我們准確地概括。
文學作品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它的目的就是表現生活,因此對「藝術」有這樣的定義:「藝術即是表現。」文章的使命就是去表現生活以及人在生活中的情感、思考及偉大的想像力,讀者的使命之一則是要把握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現的主題。

Ⅷ 什麼是主題分析(內容分析)

主體分析(內容分析)是一種可以使研究者通過間接的方式來研究人類的行為,通過分析有關這些行為的信息來進行研究的技巧。它是一種對大眾傳播信息如書籍、雜志、電影、廣播和電視等進行客觀,系統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

內容分析的一般步驟為:

①抽樣。如抽取若干期報紙以分析該報社論的政治傾向。
②界定觀察的類別。類別應根據研究目的確定,而且應是詳盡、互斥和獨立的,如政治傾向可分為保守、中間、激進3類。
③界定記錄單位。記錄單位主要有以下幾種:單詞或單個符號;主題;人物;句子或段落;項目。
④界定語境單位。語境單位指記錄單位的語境或上下文,語境單位包括記錄單位而又比記錄單位大。
⑤界定點算體系,即決定如何使資料以數量表示,如統計各類別出現的頻數、語義強度或空間數額。

內容分析法是一種對文獻內容作客觀系統的定量分析的專門方法,其目的是弄清或測驗文獻中內容分析法本質性的事實和趨勢,揭示文獻所含有的隱性情報內容,對事物發展作情報預測。

Ⅸ 如何進行影片分析——主題 結構 人物 場景 景別 空間 機位 光線 影調 對話

更是我們在看了一部影片以後,力圖總結分析出來東西。 主題是電影中內容的核心與內涵; 是電影所要表現的主題思想。 電影作品中的內容與主題,滲透和體現創作者的世界觀,價值觀,體現著創作者對生活的認識和情感。 電影的主題往往是多元化的、多側面的、多切入點的。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電影的主題是電影的動作和人物的內涵,是電影的情節和事件的外延。主題是編劇、導演的生活經驗和體會的暗示,藝術作品的主題轉化為形象時,是導演思想慾望的情緒宣洩。 現代電影的故事和主題,往往是一句話可以講清楚,一萬句也講不清楚。 現代電影的主題是深化的,是觀眾一種內心的情感體驗。 電影的主題並不是我們在看完電影以後所總結、歸納出來的心得體會、社會意義和思想價值。而是電影創作者的目標追求和靈魂凈化。 電影藝術的主題往往不是簡單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化的,多義的。需要我們整體的把握。 通常人們理解的影片主題應該包括如下兩個方面的層次: 1.影片的內容或者是影片的作者力圖告訴我們什麼。這一點我們從影片的敘事中、人物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和感悟到。它不是抽象的符號,也不是概念的堆砌,而是體現在充滿 視覺造型特點的銀幕效果上。 2.通過對電影的主題、立意及影片的整體視聽形象表達理解,我們感悟到了什麼。主題雖然是影片所表達的創作者對生活、對社會的認識、態度、情感和審美觀念,帶有明顯的個人主觀色彩和風格樣式,但不會是純主觀化的東西,一定是一種個人生活的感悟。 對於電影作品所表現出的主題,我們要全面的理解,切記不能片面化和簡單化。藝術作品的最大特點就是用一件最普通的故事,宣揚一種極有意義的思想,折射出豐富的思想內 涵,照耀和撫慰人們的心靈,從而提高和凈化人們的精神境界。 在我們分析、討論影片主題的時候,往往為了更為深入地了解作品的主題,領會導演的創作意圖,應該查閱影片相關的文字資料,必須做如下十個方面的准備工作: 1)這部影片是改編自哪一部文學作品(名著)?原著作品中作者表達的是一種什麼樣的主題思想,時代背景,人物形象?作品傳達了一種什麼樣的精神世界和情感效果? 2)這部影片的導演曾經導演過什麼作品?他(她)一貫的創作風格是什麼?在這一部作品中,採用什麼樣的手段、方法、風格、樣式來完成影片敘事及主題表達? 3)這部影片屬於哪一類型的風格樣式?同一類的影片思味都有哪些?它們之間各有什麼區別? 4)描述一下,在這部影片中哪一些情節、場景、細節對影片主題的表達有特別重要的作用?你能否做到准確、生動、完整地表達出這種心理的和藝術的感覺?影片中哪一些東西令你激動的回味? 5)關於這部影片的事件、背景、人物及大眾傳媒的相關報道你知道多少? 6)從你個人的專業、性別、年齡、文化、修養、價值觀、道德觀出發,你是怎樣認識這部電影的?或者你認為這部影片處在一個什麼樣的水平上? 7)在一個什麼樣的層面上,我們認為可以充分理解影片所要表達的東西,理解導演所要表達的思想,我們基於一種什麼樣的出發點? 8)我們在視覺生理上和審美心理上多大程度對影片產生認同和共鳴? 9)影片中你認為最優秀的,最值得你學習的是什麼?影片中的風格樣式、敘事結構、造型風格、手段方法、影像效果、人物塑造,哪一些是讓你最感興趣的東西? 10)對於這部影片除了大多數公眾的意見以外,你有什麼不不的意見和看法?你認為影片中最大的不足是什麼? 這十個問題,基本上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影片的理解。 重要的是,我們觀看了一部影片,就要思考我們所感受。感悟到的東西。要反復地、深入地分析這種理解和感受,解釋出對主題的認識、感受、理解的原因。 主題不搞清楚,分析就無法透徹。 關於影片主題的分析就形式而言,文章閱讀、段落拉片。同學間討論和分析寫作都是非常好的學習方法。 --------------------------------------------------------- 二 結 構 影片分析中對影片結構的分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我們的影片分析中,大部分同學經常會忽略分析影片結構,甚至,根本不去關注。其實,電影的結構是電影的最重要的藝術形式之一。 結構是影片的組織排列的方式和敘事組合的構造。 影片的結構,框架,就是電影的風格。 導演根據影片的主題、內容、人物塑造的需要,運用各種手段、方法,將各諸要素合理、有機、完整地組成一個視聽整體,達到藝術上的統一。 影片的結構分析是影片分析中的系統工程,我們認定的電影的結構分析應該包括: 二.劇作結構分析: 劇作的分析主要是對電影的情節設置,情節的組織進行系統的分析。 從電影的創作規律研究表明:戲劇性結構的電影無非是無數件有因果關系、有內在聯系的事件,有機地、有目的地安排在一起,最終構成一種結局。 縱觀世界各國故事片電影的樣式,電影的敘事結構、電影 的劇作結構及故事的結局基本是四種存在模式: A、情理之中,預料之中; B、情理之外,預料之中; C、情理之中,預料之外; D、情理之外,預料之外。 但無論哪樣的一種結局,都會充滿了因果關系偶然關系必然關系和戲劇關系的味道,都會有一種人為主觀的因素。 非戲劇性結構的電影,在表面構成上,會更為隨意,更為自然和偶然的,許許多多的事件被十分有機地,有意地排列在上起,往往在影片的最後形成上,無非是形成兩種模式n個體無意識形成集體的有意識。2)整體有意識形成風格的有意識。 現代電影的劇作結構,往往有很大的隨意性和變異性,重點表現在劇作的合情與合理的處理上,有的合情不合理;有的合理不合情;但是,從大多數的影片的構成上分析,合情比 合理更為重要。 2.情節結構分析: 情節的分析主要是對電影的情節安排在排列方式上的整體分析。 傳統的電影情節,往往是順序型的,線型的排列關系,現代電影的情節則更為復雜,更為混淆。但電影的情節和細節是影片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電影的敘事情節,在總體上構成影片的框架;電影的細節與元素構成影片的內容;電影情節的推動,一般不依靠外部的力量,而著重依賴於人物的動作和細節的設置。 電影情節的編排,往往是依據於人物的心理線索和發展。以往的戲劇式電影敘事,對於精巧的外部情節的設計和設置是十分依賴的。 現代電影中,對於敘事中的細節越來越重視,用細節的動作和細節的場面積累來推動情節。這種電影的特點是:重視細節的強調,重視細節的重復,形成影片內在的結構,注重細 節的日常化和形象化對人物的塑造和對情節的幫助。 總體來講,影片的結構是導演風格和主題思想表達的最重要的手段。經分析發現,電影的敘事結構、劇作結構,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影片最終結構的選擇與確定,一定是有 利於影片的主題,有利於人物的塑造,有利於風格的體現,有利於敘事的多樣化。 --------------------------------------------------------- 三 人 物 電影中的人物,是電影創作中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 反過來講,人物的塑造,是電影導演創作的重中之重。 我們對文學的理解是文學是人學風格即人。同其它的藝術形式相比較,電影的創作也是緊緊地圍繞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展開的。 可以這樣認為:電影中的人物是敘事的核心,是矛盾沖突的核心,是影片造型的基礎。 對於電影的基本要求,我們希望是在一系列的場景中,事件中,動作中,對話中看到的不是一般的人(具體的演員),而是鮮活的、有性格的人物。 世界電影中的常規情況是,觀眾對於電影中的人物(其實是對演員)感興趣,對於電影中的故事感興趣,對於電影的主題感興趣,才會全方位的對電影給予關注。 我們所理解的人,是自然的人,社會的人。 電影中的人物,是電影敘事中、戲劇結構中的符號和虛構的人,是由演員(職業的、非職業的)扮演的銀幕形象。在我們的潛意識中,人物演員,演員角色,這兩者交替的認同。 我們在分析電影時,對人物的分析應該把握住如下問題: 1.分析N物在影片中擔當的角色: 我們理解的電影中的人物,往往是電影中演員扮演的人物十演員自身形象的綜合感覺。人物有時候是一個具體的概念,有的時候是一個抽象的概念。 電影中的人物是敘事的主體;是電影情節中的主要情節的發動者和承擔者;有的時候,電影中的一些人物對情節並沒有特別大的幫助,僅僅是一種象徵,是一種符號。 我們的心理意識和思想意識無法超越的是,我們很難將某一個演員的形象,從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中分離出來,往往是三種思維定式: A:影片中的人物一演員本身。 B:影片中的人物一$員十人物。 C:影片中的人物一一人物。 2.分析影片中人物的表現方式: 電影中的人物表現,不僅僅是影片的整體敘事及情節,也不在於其出現場影的多少,對白台詞的多少,鏡頭數量的多少,而在於具體表演、表現的方式。大體有如下四種方式: 1)人物外形表現: 影片中的人物的外形,是影片人物的重要的性格特徵和重要的視覺信息。 在影片的製作過程中,更為重視其服裝,發型,化裝的處理。例如:美國早期默片時代的經典人物卓別林,其外表很有特點,在電影中的視覺外形形象極為鮮明。影片中的人物外形不但要符合影片的敘事,還要有鮮明的特徵。 2)人物景別表現: 某一個人物在電影的表現中,有時更多的是用某一種特定的鏡頭景別處理。其目的是想充分地利用鏡頭的景別,著得對人物進行心理、情緒、表現的描寫,即使是某一個人物用 多種景別處理畫面,或者是眾多的人物分別用不同的景別加以表現,也是要對人物進行性格和心理的刻畫。 例如:《我的父親母親》中,母親年輕時的敘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採用近景、特寫和全景、遠景的交替應用,母親年老時的敘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採用全景的鏡頭來完成,影片的總體風格基本是這樣一種規律的處理。 3)人物形體表現: 電影敘事和場景中人物的形體方式處理,大多數是經過導演和演員精心設計的。因為,人物的形體處理的方式和狀態,不光是為了敘事,為了場景,更多的是為了人物形象的塑 造,甚至是為推動影片的情節。 例如:影片《我的父親母親》中,彩色回憶時空段落中,年輕的母親,人物的形體永遠是處在運動之中,處在站立和跑動之中;而黑白現實時空段落中,年老的母親,則恰恰是相反的處理,大部分形體表現處理成為靜止的形態和坐姿狀態。 4)人物位置表現: 影片攝影畫面構圖中的人物位置,無論是在影片風格,畫面效果人物塑造上都有其特殊的意義。在具體畫面處理的方式上,有的人物在畫面上是居中處理;有的人物在畫面上是 居邊處理;有的人物位置乾脆是不規則的卡頭卡腳處理。 例如:影片《黃土地》的人物位置的整體風格是居中處理。影片《一個和八個》的人物位置的整體風格是居邊處理。這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使得影片畫面構圖中的人物位置有一種鮮明的造型效果。其實,這都是一種影片敘事、手段、風格的外延。 從影片的宏觀上分析人物的表現方式,在影片的創作過程中,一定是導演十分重視的技巧與元素。通過這種細致和量化的分析,我們可以進一步了解影片的風格、畫面、效果、技 巧、結構和導演方法。 3.分析N物動作的表現技巧: 影片中決定人物動作的重要因素是環境、事件和規定要求。 作為導演,對於人物動作的簡單表現和復雜表現,在影片的敘事風格上會產生不同結果。那麼,核心的問題就是導演採用什麼樣的鏡頭技巧來反映和表現這些人物的動作。這時敘事中的人物動作成為了內容,鏡頭處理表現技巧成為了形式。 我們在分析影片的人物動作時,討論人物動作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動作方式,僅僅是我們分析人物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同時我們要分析影片的鏡頭中和段落中採用什麼樣的具體鏡頭技巧(方法),來表現此時此地的人物動作。 導演在實際創作和拍攝處理上,可以是用不同的鏡頭技現(方法),拍攝和表達不同的人物動作,也可以是用相對固定(一樣)的鏡頭技巧(方法),表達同一的動作和不同的動作。如果是採用後者的處理方式,就會產生影片人物動作鏡頭技巧(方法)處理上的特殊風格。 例如:導演陳凱歌拍攝的影片《黃土地》,大量地採用靜止(靜態)的鏡頭完成畫面的表達,採用極為有限的搖鏡頭表現部分的人物動作和運動,表現場景的空間;導演徐克拍攝的影片《新龍門客棧》大多數是採用誇張、變形的鏡頭畫面形式表現各種人物的近景和動作;導演吳宇森拍攝的大部分分影片,大量地在敘事鏡頭和動作鏡頭中採用高速攝影(慢動作)的鏡頭技巧,來表達影片中人物的動作的異化,具有一種人物形象塑造的浪漫、飄逸與超然感覺,有一種影片暴力美學的特徵。 4.分析場景中、鏡頭中人物的光線形式: 按電影的常規分析,場景中、鏡頭中人物的光線的形式應該有其相對的設計性、獨立性、形象性、鮮明性。 人物光線的形式,除了受到場景、空間、環境、光源的位置、方向、性質的影響外,還要受到影片的主題、內容、風格、樣式、敘事、情節和導演處理的制約。 有的時候,為了達到人物形象的塑造,賦予影片中某一個人物以一種特定的光線形式。只要這個人物一出現,這種專門設計的光線的效果就存在。 例如:導演張藝謀的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陳老爺這個人物的光線形式,就是具有相當程度的規定性,完全是逆光、剪影、半剪影的處理。使人物的形象刻畫十分鮮明,增加了人物的神秘感,在影片的敘事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的時候,為了達到影片敘事情節的表達,在影片中賦予某一個人物以一種特定的光線效果,這個人物走到哪裡,這種光線效果就帶到哪裡。美國影片《現代啟示錄》中,威拉上尉歷盡艱難,深人到叢林中去尋找庫茨上校,在影片的結尾的場景中,叢林中庫茨上校的居住地的光線效果,則完全是主觀化的處理,人物只有逆光的處理,很神秘,很形式。 有的時候,攝影光線的處理完全是為了影片全片的風格,使某個或者某幾個人物,採用一種特定的光線效果形式。 例如:導演關錦鵬拍攝的影片《阮玲玉》中,現代時空(演員扮演的段落)的人物處理,假定性的人物送光、輪廓光十分鮮明,很有現代感和唯美性,超越了早期資料影片的審美氛 圍,在光線的形式上,形成了兩個不同時空的交替。 --------------------------------------------------------- 四 場 景 場景是影片敘事的基本載體和影片特定的空間環境。 場景是影片重要的造型元素。 現代電影的場景,可以是現實空間環境,也可以是非現實空間環境,但是,這兩種場景的存在,都要求要體現和反映劇本中規定的情境。 通常的,影片中場景存在的方式和種類,大體上可以劃分成如下六種: 1) 內景在攝影棚內,專門為影片的拍攝搭制的人工場景。這種場景的空間有限,拍攝的環境完全要布置,光線的處理可以比較細膩,拍攝不受自然條件的限制。 2)外景一大自然中自然景觀的場景。這種場景的空間比較廣闊,往往要選擇局部進行拍攝,或者是對局部進行加工才能拍攝,由於受自然光線的限制,光線的處理要選擇光線 的時機。 3)實景人類居住和活動的自然建築的場景,這些場景的存在,往往不是為了影片的拍攝。這種場景空間十分真實,具有生活的氣息,但是,有明顯的建築結構關系,拍攝起來也受一定的限制。 4)場地外景一為了影片的拍攝,按一定的比例,專門在選定的自然環境中人工搭制的場景。這種場景的空間比較合理,符合影片的拍攝要求。但是對總體美術設計的要求比較高,也會受到自然光線的限制。 5)特技合成景人工搭制的,用於配合特技拍攝的小比例人工場景。這種景一般是模型的景,需要與實際的自然場景拍攝在一起,美術設計的透視、比例十分的重要。 6)計算機模擬景利用計算機(數字)技術創造的虛擬現實的場景環境。 現代電影中,電影場景的構成有如下的幾種特點: 1) 影片的銀幕空間是由多種類型的場景以不同的順序和方式組成的。 2) 同一場景內,可以開展和表現一場戲,也可以開展、表現多場戲。 3) 一場戲可以在一組場景或多組場景中展開。 4) 影片中的場景的視覺效果,參與影片的敘事和造型,從而推動影片情節的發展。 5) 場景的變化越來越趨向於多元化。 6) 影片的構成上,場景交替變化、交替運用越來越頻繁。 7)刀特技合成,虛擬現實的場景的出現和使用越來越廣泛。 8)影片中的場景在視覺造型和視覺風格上越來越影響和決定影片的風格。 電影場景,首先是一個空間的關系,它規定和制約影片某一個段落的人物、敘事、動作對話的構成與處理。場景是一個宏觀的概念,也可以是一個具體的概念,例如:操場(街道、河邊、廚房、衛生間、車內。影片中的場景,可以有地域的限制,也可以沒有地域的限制。一幢郊區的別墅,嚴格的意義應該是一個場景,但是,在具體的拍攝中,室內的戲和室外的戲,我們在拍攝和表述上往往又分為兩個不同的場景。 電影場景其次有一個時間的關系,它規定和制約這個場景所表達的敘事、動作的時間關系。正如我們經常講的:就影片敘事而言,換鏡頭就是隔時間;換場景就是換時間Z換場景就是換空間。 通過拉片和影片的分析我們發現,電影中場景的選擇、利用、排列、構成,會影響到以下幾個問題: 1)場景決定影片的風格:場景的選擇和具體的運用,在宏觀上就決定了影片的敘事風格和造型風格。我們常常講:外景利於影片的氣氛。內景利於影片的光線運用;實景利於 影片的空間表達。外景出意境,內景出戲,實景出調度。 2)場景影響影片的空間感覺:電影中外景的出,現,無論場次的長短、多少,都會在影片中形成一種整體的空間規模。感覺和效果。而在內景的拍攝中,我們會有一種與之相反的感覺,顯得影片空間變化較多,但不完整。 3)場景制約人物形象的塑造:電影中外景的應用,使得人物的表達更為有環境依據,使人物在敘事上更有可信程度,更有利於人物形象的塑造。內景的應用,優化了攝影的造型 元素,在視覺上更有利於人物的塑造,更主要的是有利於人物的戲的表現。 4)場景關系影片的影調構成:由於影片中場景的有意 識、無意識的變化,影片中的地調關系會有很大的變化,可以構成影片的不同場景的不同的初調效果。 5)場是決定一段敘事情節的完整:電影中的一個場景可以清晰、明確地完成一個相對獨立和完整的敘事情節,也可以僅僅是表達敘事情節的一個小小的部分。在電影的製作過程中,我們也要關注場景在影片中所起的作用。一場戲,是一個表述性的語言,是一個實際增節的稱呼,更是一個獨立的事件的表達方式。實際增況往往是;一場戲有可能在一個場景中完成,也有可能在幾個場景中完成。 由於電廠中場景的作用十分重要,要求我們在選擇場景的時候要特別地道憧和准確。 根據我們對現代電影的分析,電影中的場景構成方式越來越靈活,場景的數量越來越豐富,這樣,有利於影片的敘事,有利於影片的人物塑造,有利於影片的風格表達。因此,電影場景的運用規律是我們要進行細化分析的東西。 --------------------------------------------------------- 五 景 別 電影的景別,是一個電影鏡頭和畫面的視黨形式的表述語言。表面上是一個造型元素,實際上是一個教事的手段。 景別最最根本的含義,是表達畫面所包括的范圍。電影景別的劃分大體上有如下的幾種形式;l)大遠景,2)遠景,3)大全景,4)全景,5)中景,6)中近景,對近景,8)特寫,9)大特寫。 電影中的景別,是影片視覺效果、導演語言風格的外在形式之。決定影片風格,決定敘事風格,決定視黨風格,決定導演風格。 我們在分析影片的過程中,對於影片的是別的把握重點是在於全片,而不在於具體的某一個鏡頭。分析的重點在如下幾個方面: 1.影片全片的敘事過程中,以什麼樣的鏡頭畫面景別為主?在影片中是一種什麼樣的主導趨勢?對影片的風格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2.場景中重要的人物對話鏡頭是以什麼樣的鏡頭景別為主?鏡頭景別變化之間有什麼樣的規律和特點?對於影片中的人物刻畫和敘事的推動有什麼樣的幫助? 3.電影場景中的內景的景別特點是什麼?外景的景別特點是什麼?這兩種景別交織在一起是一種什麼樣的效果?特別是要分析景別分別在外景和內景當中對於人物、敘事、對 話、動作的表現和表達都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4.每一個場景的開始的鏡頭和結束的鏡頭的景別的應用有什麼樣的特點?鏡頭剪接中景別的變化有什麼樣的規律? 5.全片中,鏡頭畫面的景別的變化幅度是什麼?對影片的節奏有什麼樣的影響?景別的這種變化對影片的敘事有什麼樣的幫助? 6.分析在動作的場景中,人物的動作和鏡頭景別的應用有什麼樣的特點和形式? 7.景別的運用以及最終畫面完成的效果對於影片的風格有什麼樣的作用? 8.不同的景別運用,對於畫面的構圖有什麼樣的影響和幫助? 9.分析景別的應用對於環境的氣氛,空間的表達,場景有什麼樣的作用? 10.分析不同的景別對人物形象和人物動作的表達。我們看到的影片,有的時候,賦予某一個人物以一個特定的景別,在有些情況下,不同的景別對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的敘 事內容、不同的情緒要求、不同的動作表達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1.分析電影的景別對影片的節奏所起的作用。 --------------------------------------------------------- 六 空 間 在理論的分析中,電影的空間是一個不太具體的概念。 同時,電影的空間又是一個表述的整體概念,它不能離開影片的敘事和影片的主題電影的空間在影片拍攝的表述上是一個虛詞,在影片拍攝完成的理論分析上是一個形容詞。 但是,在影片的創作過程中,空間是影片具體場景的體現。往往在我們認識電影的過程中,電影的空間對於我們來講,是一個比較廣泛,不太具體的甚至是模糊的概念。 我們對電影空間的這種感覺一般來自於我們的生存觀念。那麼,電影的空間具有什麼樣的特徵呢? 1.電影載體空間的明確性。也是我們說的銀幕的二維 空間。電影的銀幕空間是有限的,平面的,具體的。我們所看到的空間關系是在一個二維的平面關繫上構成的。 2. 電影表現空間的假定性。我們所看到的銀幕的三維空間是一種假定性的三維空間。電影是利用光學的、色彩的、影調的給我們創造一個生理(眼睛)感受是具體的,心理(大 腦)感受是假空的空間關系和空間效果。 3.電影感覺空間的綜合性。我們對電影空間的感覺是一個生理和心理的綜合感覺懂得過程。即是銀幕的,又是想像的;既是具體的,又是幻覺的;既是平面的,又是三維的;既是表現的,又是再現的。 4.電影畫內空間的現實性與畫外空間的想像性。電影是用畫內有限的空間布局,表達畫外的無限空間關系。我們常常是用局部的、不完整的畫內空間去表達畫外整體的空間 關系,縫合觀眾心理的想像。 我們在分析電影空間的過程中,就要分析如下的一些問題: 二.影片中主要的空間構成是否參與影片的敘事與造型? 電影中的空間存在,一般的情況是作為事件發生的環境來幫助影片完成敘事。電影的空間既是事件發生的具體地點,又是推動事件發展的主要載體。 例如:影片《紅高粱》中,高粱地成為了影片中我爺爺和我奶奶情感宣洩的重要環境依據。場景的空間表達了人物,反映了性格,影片的空間直接作為一種敘事元素和造型元素,成為影片的視覺主體和審美主體。 2.影片中主要空間的跳躍是否構成巨大的對比關系? 美國影片《勇敢的心》中,英國蘇格蘭的地域風光和古代封閉式的城堡,這兩個場景的交替,形成了巨大的空間對比,也形成了巨大的氣氛對比,對影片的敘事和風格起到了極大 的作用。 3.影片的空間是否具有象徵意義? 電影中的空間既是主題的載體,又是敘事的環境;既是影片的視黨風格,又是影片的造型風格;所以,電影中的空間有很大的表現性和象徵意義。 例如: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宅院內的紅色燈籠和黑色燈籠成為了人物生活的方式和人物命運的象徵,封閉、灰色的宅院,作為一種環境,作為一種象徵,作為一種風格,作為一種影片的故事和造型元素,獨立的在影片中發揮作用。 4.電影空間是一種什麼樣的形式? 現代電影當中,電影的空間象徵與表現形式大多是兩種存在形式: 1)一個是影片的整體空間象徵。利用影片中所選擇的主要場景,從形象的角度象徵呼應影片的主題。 2)一個是影片的局部空間象徵。利用影片中某一非常有特點的場景,從特定環田的角度表達人物或者情節。 影片的創作者大多用這兩種方法幫助深化影片的立意。 例如:影片(黃土地》中運用大量的外景中土地、黃河、窯洞、整體的空間關系象徵,來達到影片中對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傳統文化、傳統風格的反思。 例如:影片《紅高梁》中,我爺爺和我奶奶的高粱地野合的一場戲,高粱地的具體場景空間則暗示了人類生命的崇高與人性的偉大。 例如:影片《菊豆》中,運用封閉的染坊內景局部的空間關系象徵,來表現染坊的興旺與發達,來表現一個家族生命的衰敗和倫理、道德的衰敗。 例如:美國影片的《全金用外殼》中,海軍陸戰隊兵營中士兵的衛生間,是一個典型的封閉、局部空間關系象徵不但很好地表現了幾個士兵在人性壓抑、軍隊壓抑、環境壓抑下的精神扭曲,也表現了士兵不滿軍隊體系中軍官的作風而槍殺軍曹的震驚事件。 5.影片空間的表達與表現是否有獨特的視覺造型特徵? 影片的環境空間除了完成影片的敘事,塑造人物形象之外,還有獨特的視覺造型特徵。 例如: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從畫面的祝黨造型特徵上,表達了封建社會、封建制度、封建的家族和禮教對人的摧殘。 例如:影片《菊豆》前半部分空間環境的開闊表現和處理,影片後

Ⅹ 如何分析歸納文章的主旨

分析歸納文章的主旨,既是我們閱讀數學中的重點、難點,也是中考語文考查的熱點、焦點,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近年來,考查分析歸納文主旨的題型主要有以下十種: l.從文中獲得了怎樣的感悟(啟迪)?2.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麼?3.文章寫出了對象的什麼特點?4.文中人物有哪些品質(特點)? 5.文章抒發了作者怎祥的思想感價?6.本文揭示了怎樣的人生哲理? 7.作者的態度是什麼? 8.選出對文章主旨理解正確的項。 9.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文章的主旨。10.聯系時代背景,說說文中之物的象徵意義。 這些題型,雖然說法不同。側重點不同,但」萬變不離其宗,考查的都是作者的寫作意圖,不外乎情、德、知、理、行幾個方面。 一、中心句提煉法 中心句是指一段話或一篇文章中凝練而又能體現中心的一兩處語句。抓住中心句就抓住了文章的筋。如《蘇州園林》既有各段的中心句,又有全文的中心句:「無論游覽者站在哪一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這就是全文的主旨。 中心句一般在文章開頭,有的甚至就在第一自然段;當然也有在文章尾段,卒章顯志的。我們在閱讀時,就要注意抓住那些表明作者立場、觀點、情感、態度的句子,如果它能統領全文內容,毫無疑問,那就是文章的主旨了。 二、歸納綜合法 大多數文章,並不一定有明顯的中心句。這就需要歸納綜合了。一篇文章,我們把各段落的段意綜合起來,然後理清其關系:詳與略、鋪墊與關鍵、正與反、映襯與主體等。不論哪種關系,它們都只有一個與寫作意圖密切相關的中心意思,那就是文章的主旨。 三、背景分析法 文章一般都有明顯的時代性,它反映著特定時代的社會生活,同時還反映出特定時代的作者的個性特徵。因此,分析組織文章主旨,還要關注作品的時代背景甚至作者的思想背景。 四、形象分析法 以寫人為主的文章,往往通過人物形象的刻畫來表現主題,分析歸納這類文章的主旨,就應從分析人物形象人手。 我們在閱讀小說時運用這種方法十分有效。如《孔乙己》,從環境、相關人物、情節及細節等方面綜合起來看,可知孔乙己是一個深受封建教育、封建科舉制度毒害,抱殘守缺、不知變通、迂腐、麻本、受盡人間涼薄、嘲笑,甚至遭迫害的舊讀書人的形象。從他的經歷與遭遇中不難領會到作者的寫作意圖:在於批判封建科舉制度,在於諷刺孔乙己這類人的迂腐麻木,在於批判世態炎涼、人情冷暖,批判那些冷漠、無聊、麻木的看客。 五、意境分析法 象徵性的作品,總有感人至深的意境。所謂意境,是指作者所描繪的生活圖景與表現的思想感情相融合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 閱讀這樣的作品、我們要善於從人物言行中,從事件發生發展的過程中,從作品精心描繪的畫面景物中,挖掘豐富的潛台詞,充分展開聯想與想像,去探求其中所蘊含的作者「獨特的自我」,與作品、與作者產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鳴。 如茅盾的《白楊禮贊》,表面上是贊美白楊樹,實則是歌頌北方軍民,歌頌北方軍民在抗戰中所表現出的朴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這就是文章的主旨。 當然,以上幾種分析歸納文章主旨的方法,並不是單獨運用的。我們具體操作時要綜合各方面因素加以考慮,才能更為准確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另外,在具體的操作中,還有一些小技巧可以作為補充:(l)緊扣文題。有許多文章,文題就是文章的主旨。(2)注意文中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文中的議論有的是揭示人物品質,有的揭示事件意義,有的直接揭示文章的主旨。文中抒情句其實已包含了作者的情感態度,顯示了作者的傾向性,這些都有助於對主旨的理解。(3)注意文中一些特殊句子。如矛盾句、反問句、警句等,往往與主旨密切相關。這些小技巧的運用,配合對文章本身的分析。一定能幫我們更快、更准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閱讀全文

與主題分析的四種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文時態問題及解決方法 瀏覽:666
用什麼方法能讓驗孕紙變兩條杠 瀏覽:852
多肉剪枝方法圖片 瀏覽:431
尿糖試紙的使用方法 瀏覽:799
信息數據統計分析方法 瀏覽:760
洗衣機如何排水方法視頻 瀏覽:127
樓邦防水塗料使用方法 瀏覽:753
宮寒病最快治療方法 瀏覽:898
奢侈手機鑒別方法 瀏覽:876
紙板收納盒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230
卵巢癌晚期保守治療方法 瀏覽:131
紅豆薏米茯苓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679
育肥羊發燒用什麼方法治 瀏覽:985
四季香水無籽檸檬的種植方法 瀏覽:906
治療精神衰弱的方法 瀏覽:399
常用蓄電池的充電方法有哪三種 瀏覽:693
趨勢股最簡單有效的操作方法 瀏覽:180
手機塑料焊接方法 瀏覽:244
地球的研究和方法 瀏覽:565
有什麼方法清理鼻腔 瀏覽: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