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體生理功能的調節主要有哪幾種方式它們是如何調節的
1.神經調節:指通過神經系統的活動,對生物體各組織、器官、系統所進行的調節。特點是准確、迅速、持續時間短暫。
2.體液調節:體內產生的一些化學物質(激素、代謝產物)通過體液途徑(血液、組織液、淋巴液)對機體某些系統、器官、組織或細胞的功能起到調節作用。特點是作用緩慢、持久而彌散。
3.自身調節:組織和細胞在不依賴於神經和體液調節的情況下,自身對刺激發生的適應性反應過程。特點是調節幅度小。
2. 論述人體功能活動的調節方式及特點
1、神經調節:指通過神經系統的活動,對生物體各組織、器官、系統所進行的調節。特點是准確、迅速、持續時間短暫。
2、體液調節:體內產生的一些化學物質(激素、代謝產物)通過體液途徑(血液、組織液、淋巴液)對機體某些系統、器官、組織或細胞的功能起到調節作用。特點是作用緩慢、持久而彌散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3、自身調節:組織和細胞在不依賴於神經和體液調節的情況下,自身對刺激發生的適應性反應過程。特點是調節幅度小。
(2)人體調節系統的基本方法是什麼擴展閱讀:
神經元受到刺激後能夠產生興奮,並且把興奮傳導出去。興奮是指動物體或人體內的某些組織或細胞,感受外界刺激後,由相對靜止狀態變為顯著活躍的狀態的過程。
由於遞質只存在於突觸小體內,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然後通過胞吐作用於突觸後膜上,使後一個神經元發生興奮或抑制,所以神經元之間興奮的傳遞只能是單方向的,就是說興奮只能從一個神經元的軸突傳遞給另一個神經元的細胞體或樹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傳遞。
外界刺激傳入神經中樞後,通過神經中樞的分析與綜合,再由神經中樞對機體的各項活動進行調解。雖然各級神經中樞對機體的活動都有調解作用,但高級神經中樞的調節起著主導的作用。
3. 人體調節方式是什麼
神經調節
神經調節是指通過中樞神經系統的活動,經周圍神經纖維對人體功能發揮的調節作用。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樞神經系統的參與下,機體對內外環境的刺激作出的有適應意義的規律性反應。例如,強光照眼瞳孔縮小、新生兒的口接觸乳頭發生的吸吮動作、望梅止渴、談虎色變等。實現反射活動所必需的結構基礎稱為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纖維、反射中樞、傳出神經纖維和效應器5個部分組成(圖1-2)。反射弧中任何一個部分被破壞,均會引起反射活動的喪失。現按反射弧中信息傳遞的順序將其各個部分的關系用箭頭表示如下:
感受器→傳入神經纖維→反射中樞→傳出神經纖維→效應器材
從上圖看來,似乎神經信息由感受器一次性直接傳到效應器,反射過程即告結束了,因而認為反射弧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實際上,各種效應器內也都分布有特殊的感受細胞或感受器,在反射的實現過程中它隨時向中樞傳回信息,以適時調整中樞所發出的沖動,使各效應器的活動能夠准確協調地完成。因此,在實際的反射進程中,神經調節是通過閉合迴路來完成的。
按反射形成的過程,可將反射分為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兩類。非條件反射是先天遺傳的、比較固定的、結構比較簡單的反射,是一種較低級的神經活動,如前述的瞳孔對光反射、吸吮反射等,非條件反射是機體適應環境的基本手段。條件反射是個體在生活過程中後天獲得的、在非條件反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高級神經活動,如前述的望梅止渴、談虎色變等。條件反射具有極大的易變性,擴大了機體適應環境的能力。一般說來,神經調節的特點是迅速、精確、短暫,並具有高度協調和整合功能,是人體功能調節中最主要的調節方式。
體液調節
體液調節是指能傳遞信息的化學物質,經過體液的運送,對人體功能進行的調節作用。主要是指內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過血液循環,對新陳代謝、生長、發育、生殖等生理功能的調節。例如,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激素,經過血液運輸到各組織器官,促進組織代謝,增加產熱量,促進生長發育,提高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等。激素由血液運至遠隔組織器官發揮其調節作用,屬於全身性體液因素。而某些細胞分泌的組胺、激肽、前列腺素等生物活性物質以及組織代謝產物如腺苷、乳酸、二氧化碳等,可借細胞外液擴散至鄰近細胞,以影響其功能,例如使局部血管舒張、通透性增加等,屬於局部性體液因素。一般說來,體液調節的特點是緩慢、廣泛和持久。
參與體液調節的多數內分泌腺直接或間接受中樞神經系統的控制,在這種情況下,體液調節成了神經調節傳出途徑中的一個環節,稱為神經-體液調節。如人體在遇到劇痛、失血、窒息等緊急狀態時,中樞神經系統通過交感神經直接調整有關器官功能的同時,還可通過交感神經,支配腎上腺髓質,增加腎上腺素的分泌,間接調控有關器官的功能,從而使機體能適應內外環境的急劇變化。前者屬於神經調節,後者為神經-體液調節。
自身調節
自身調節是指當內外環境變化時,細胞、組織、器官的功能自動產生的適應性反應。例如,在一定范圍內心肌收縮的力量與心肌纖維收縮前的長度成正變,即收縮前心肌纖維愈長,其收縮力愈強。又如,平均動脈壓在10.7~24kpa內升降時,腎進球小動脈會相應地發生收縮或舒張,以改變血流阻力,使腎血流量保持相對恆定。這種適應性反應在去除神經支配和體液因素的影響以後仍然存在,故稱為自身調節。雖然,自身調節比較簡單、局限,調節幅度較小,但對維持細胞、組織、器官功能的穩態仍有一定的意義。
4. 人體生理功能活動的主要調節方式有哪些
包括神經調節、體液調節和自身調節三種形式。
生理活動調節實現機體穩態的基本途徑,包括神經調節、體液調節和自身調節三種。神經調節通過中樞的整合以及神經沖動在神經纖維的傳導、傳遞的反射活動來實現的,具有迅速、准確的特徵。
體液調節為機體細胞產生的特殊化學物質如內分泌激素,藉助於血液循環的運輸到達全身,從而引起靶細胞、靶器官的特異性反應。自身調節為某些組織、細胞不依賴於外來神經和體液因素的作用,自身能對周圍環境的變化產生適應性反應的內源性調節。
(4)人體調節系統的基本方法是什麼擴展閱讀:
生理活動調節的相關內容:
1、按照生理功能分類,反射可分為防禦反射(如咳嗽反射)、食物反射(與攝取和消化食物有關的反射)、探究反射(如由新異刺激引起,並且表現為警覺和面向該刺激物運動的反射)和與延續種族有關的性反射等。
2、激素與分泌系統間存在著反饋調節作用,反饋調節是在大腦皮層的影響下,下丘腦可以通過垂體調節和控制某些內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而激素進入血液後,又可以反過來調節下丘腦和垂體有關激素的合成和分泌。通過反饋調節作用,血液中的激素經常維持在正常的相對穩定的水平。
5. 生命活動調節的基本方式
人體各種生命活動的調節方式包括激素調節和神經調節;激素調節是體液調節的主要調節方式,必須靠體液來運輸,它的作用途徑自然是血液的傳送,二者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人體的自我調節,神經系統調節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故答案為:激素調節;神經系統;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