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小學教學方法大綱

小學教學方法大綱

發布時間:2022-07-10 07:59:04

㈠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大綱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上冊說明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數學室、課程教材研究所小學數學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編寫的《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 數學》五年級上冊,是以《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標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為依據,在總結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材研究和使用經驗的基礎上編寫的。編者一方面努力體現新的教材觀、教學觀和學習觀,同時注意所採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實驗教材具有創新、實用、開放的特點。另一方面注意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既注意反映數學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國數學教育的優良傳統,使教材具有基礎性、豐富性和發展性。

下面就這冊教材中幾個主要問題作一簡要說明,以供教師參考。

一、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小數乘法,小數除法,簡易方程,觀察物體,多邊形的面積,統計與可能性,數學廣角和數學綜合運用等。

小數乘法,小數除法,簡易方程,多邊形的面積,統計與可能性等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代數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小數乘法、小數除法和簡易方程。小數的乘法和除法在實際生活中和數學學習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是小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部分內容是在前面學習整數四則運算和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繼續培養學生小數的四則運算能力。簡易方程是小學階段集中教學代數初步知識的單元,在這一單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數、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關系進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等內容,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觀察物體和多邊形的面積兩個單元。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現實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探索並體會各種圖形的特徵、圖形之間的關系,及圖形之間的轉化,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及公式之間的關系,滲透平移、旋轉、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與概率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學習有關可能性和中位數的知識。通過操作與實驗,讓學生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則的公平性,學會求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數的基礎上教學中位數,使學生理解平均數和中位數各自的統計意義、各自的特徵和適用范圍;進一步體會統計和概率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小數乘法和除法兩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向學生滲透初步的數字編碼的數學思想方法,體會運用數字的有規律排列可以使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換變得安全、有序、快捷,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便利,感受數學的魅力。培養學生的符號感,及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乘法和除法的筆算。

2.在具體情境中會用字母表示數,理解等式的性質,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系並解決問題。

3.探索並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

4.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

5.理解中位數的意義,會求數據的中位數。

6.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則的公平性,會求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能對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預測,進一步體會概率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7.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數字編碼的思想方法,培養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㈡ 求人教版小學各年級教學大綱

第一學段(1~2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2.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4.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5.學會漢語拼音。能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准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6.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
(二)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4.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5.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6.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
7.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8.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9.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
10.喜愛圖書,愛護圖書。
(三)寫話
1.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
2.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3.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四)口語交際
1.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精彩情節。
4.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
5.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6.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的意見。
(五)綜合性學習
1.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外閱讀,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第二學段(3~4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其中2000個左右會寫。
3.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4.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
(二)閱讀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5.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6.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
7.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8.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
9.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
10.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
(三)習作
1.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3.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4.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際。
5.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6.根據表達的需要,使用冒號、引號。
7.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8.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四)口語交際
1.能用普通話與人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領會要點,並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對方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
2.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並能簡要轉述。
3.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並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體主動地講述故事,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
(五)綜合性學習
1.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第三學段(5~6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
2.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美感。
(二)閱讀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鍾不少於300字。
3.能藉助詞典閱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
4.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
5.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6.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
7.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頓號與逗號、分號與句號的不同用法。
10.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
11.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三)習作
1.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2.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3.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習作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
5.能根據表達需要,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6.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
7.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40分鍾能完成不少於400字的習作。
(四)口語實際
1.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
2.樂於參與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3.聽他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並能簡要轉述。
4.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5.能根據交流的對象和場合,稍作準備,做簡單的發言。
6.在交際中注意語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語言。
(五)綜合性學習
1.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2.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
3.對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或電視、電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專題演講,學習辨別是非善惡。
4.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

㈢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大綱要求是什麼黃金

第三學段(5~6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
2.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優美。
(二)閱讀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鍾不少於300字。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調整,原第8條)
3.能藉助詞典理解詞語的意義。能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體會其表達效果。(調整)
4.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5.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課文的基本說明方法。
6.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頓號與逗號、分號與句號的不同用法。
7.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
8.擴展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刪原第6條: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原11條,現8條)
(三)習作
1.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2.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3.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學寫常見應用文。(刪:學寫讀書筆記)
4.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根據表達需要,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5.習作要有一定速度。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調整:不提40分鍾能完成不少於400字的習作)(原7條,現5條)
(四)口語交際
1.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
2.樂於參與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3.聽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並能簡要轉述。
4.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5.能根據對象和場合,稍作準備,作簡單的發言。
6.注意語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語言。

㈣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 是怎樣規定寫字的

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

在小學階段,要使學生認識常用漢字三千個左右,其中要求掌握二千五百個左右。前三年完成大部分識字任務(認識二千四百個左右,其中百分之八十要求掌握)。

在識字教學中,要求學生能夠讀准字音,認清字形,了解字義,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筆順規則、偏旁部首和間架結構;學過的詞要能正確的讀、寫,懂得意思,大部分會用。

識字教學要改進方法,提高質量。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培養識字能力。要在語言環境中教學識字,把字的音、形、義緊密的結合起來。學過的字要力求在閱讀和寫作中經常運用,使學和用結合起來。

漢語拼音是幫助識字、閱讀和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要充分發揮漢語拼音的作用。小學一二年級教學漢語拼音,以後各年級都要重視漢語拼音的復習鞏固,繼續用它幫助識字、閱讀和學習普通話。

教給學生查字典是培養語文自學能力的重要措施,必須予以重視。要教學生學會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並會用數筆畫的方法查檢難字,逐步提高查字典的速度,養成查字典的習慣。

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訓練。在寫字教學中,要認真教給學生寫字的基本知識,

認識哪三千個和掌握哪二千五百個常用漢字,可根據教材和教學實際具體安排,這次大綱不作統一規定。

使學生掌握漢字的各種筆畫、結構和書寫方法。要由易到難的進行寫字教學。

要教學生學會寫鉛筆字、鋼筆字。學會正確的執筆方法和寫字姿勢,把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要教學生學習寫毛筆字。學會正確的執筆、運筆的方法和寫字姿勢。字要寫得正確、勻稱、干凈。從描紅、仿影到臨帖,逐步培養學生寫毛筆字的能力。

要使學生認識寫字訓練的重要意義,自覺的下功夫練習,養成認真寫字的習慣。

教師要起示範作用,板書和批語的字要寫得規范、工整。

在識字教學改革實驗中,要注意不能增加學生負擔。

教學大綱是國家教育行政部門規定學校各門學科的目的的任務、教材綱目和教學實施的指導性文件。它以綱要的形式,規定各門學科的知識、能力的范圍和結構,體現了國家對各科教材與教學的基本要求,反映了各門學科的課程水平及課程結構。
教學大綱一般有說明和正文兩部分組成。每門學科的教學大綱既是本門學科的課程標准,又是本門學科教學的基本。
教學大綱有四個方面的功能即教學大綱是編寫教科書的依據,是進行教學的依據,是評定學生學習成績的依據,是評估教師教學質量的依據。
一、建國以來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
建國至今,我國一共頒布了一個小學語文課程標准,五部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他們是1952年《小學語文課程暫行標准(修訂草案)》,1956年《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草案)》,1963年《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草案)》,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學校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行草案)》,1986年《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1992年《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
(一)1956年《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草案)》
由說明和「教學大綱」兩部分組成。這部大綱是學習蘇聯的產物,它的特點:第一,專辟一部分講漢語教學,讓兒童在語言實踐中認識和運用語言規律等對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語言教學有指導意義。第二,閱讀教學採取講談法,把語文課講的詳而又詳,這對加強閱讀教學有重要作用,但是也有不利的一面,導致了後來把語文課講成文學課、閱讀教學進行串講串問,繁瑣分析課文內容的弊端。但它還是一部很有特色的教學大綱,也是迄今為止最詳盡的教學大綱。
(二)1963年《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草案)》
這部大綱的特點是:
(1)明確提出「語文是學好各門知識和從事各種工作的基本工具。」第一次明確了語文學科這一工具性的特點,回答了語文學科的性質問題。
(2)強調加強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重視「雙基」是1963年大綱的又一顯著特點。大綱規定,在小學階段「使學生認識3500個常用漢字」,「在一二年級教學生掌握半數左右」。這個識字量,是建國以來也是迄今為止幾部大綱規定的最大識字量。
(3)提出選文要體現文道統一,教學要貫徹思想內容和語言文字不可分割的原則,這部大綱把語文教學重新引向正確的軌道,對提高教學質量起到重要作用。
(三)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學校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行草案)
這部大綱包括前言、正文和各年級教學要求三大部分。它既是教育事業撥亂反正、語文教學正本清源的結果,又是對建國以來28年語文教學經驗的初步總結。其中對生字提出兩種不同要求、課文分為三類,兩三課之後安排基礎訓練的教材編排方法注重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培養識字能力,注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教學思想,體現了時代要求。
(四)1992年《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
自1986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國家教委著手制訂義務教育各科教學大綱,於1992年頒布供全國試用。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共六章。第一章「前言」,第二章「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第三章「教學內容和教學提示」,第四章「課外活動」,第五章「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幾個主要問題」,第六章「各年級的具體教學要求」。
這部大綱從制訂到頒布,歷時六年之久。大綱制訂的過程,集中了全國小學語文教育界的智慧,吸收了方方面面語文教學的成功經驗,有一些新的特點:
(1)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思想,表現在對學科性質、語文教學的意義、教學目的要求和教學思想、方法的闡述中。如,從語文素質、思想道德素質、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上明確提出教學目的。
(2)面向全體學生,適當降低語文教學要求,表現在把小學階段的識字量調整為「學會常用漢字2500個左右」,適當降低作文要求等方面。
(3)各年級教學要求規定的明確、具體。每個年級按「漢語拼音」「識字、寫字」「聽話、說話」「閱讀」「作文」五個方面提出20條教學要求。
(4)調整了大綱結構。增加「課外活動」一章。以適應義務教育課程計劃和教科書實行「一綱多本」的需要。這部大綱是我國頒布的第一部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它對於在我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以及推進語文課程、教材、教學方法的改革,有著重大作用和深遠意義。

㈤ 名詞解釋小學語文教學大綱

指小學語文的教學綱要。其中包括教學目的、教學要求、教學內容以及講授和實習、實驗、作業的時數分配等。根據教學計劃,以綱要形式規定一門課程教學內容的文件。包括這門課程的教學目的、任務、教學內容的范圍、深度和結構、教學進度以及教學法上的基本要求等。

㈥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學大綱

人教版小學數字的教學大納我們已收集歸納整理,放網盤免費分享,請查收!。

《小學階段語文、英語、數字、音樂、美術、體育、自然、科學等》網路網盤資源大全

鏈接:https://pan..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碼:1234

對於小學階段所涉及到的各科各類資料,我拍改們都收集、歸類並定期更新。歡迎有需求的家長、老師收藏。

㈦ 小學體育課教學大綱

一、指導思想: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本課依據《體育與健康教學大綱》「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運用合作學習的方式來探索知識、掌握技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創造寬松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自主選擇、自主練習、自我評價、合作學習的實踐中逐步掌握運動技能並受到教育。

二、教材選定:

1.各種方式的跳躍2.游戲:保齡球比賽3.組奧運五環

三、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初步掌握各種跳躍的技術動作,發展學生跳躍能力及身體協調性形。

2.通過保齡球練習發展學生上肢力量和身體協調能力及創造能力。

3.培養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意識,形成群體合力激發學生愛國熱情,促進人際交往,體驗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自信、自強的心理品質和克服困難的精神。

四、課的結構:

1.開始部分;

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堂常規,組織學生進行轉法、行進間轉法的練習,培養學生集體行為,團結合作遵守紀律的優良品質。

2.准備部分:

學生在歡快的樂曲中進行自編健身操的練習,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然後和老師一起做誘導性練習。通過小游戲練習,提高學生起跳的判斷能力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基本部分

在練習各種方式的跳躍教學中採用小組練習的形式,為學生提供練習、觀摩、探討的機會,通過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群體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與合作能力。教師採用多鼓勵、多表揚的評價方式,給學生創造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使教、學、練、有機的結合起來。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樂趣。

本課游戲《保齡球比賽》,在教師創設的游戲情境下,通過對學生的誘導、使學生了解奧運五環代表著世界五大洲的團結,學生之間通過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從而更好地完成預定的任務,體會到合作的重要,懂得在今後的生活和學習中互相支持幫助的重要性,為今後更好地適應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4.結束部分

最後,通過組奧運五環游戲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奧運意識、合作意識,使學生的身心充分得到放鬆。

小學五年級2007—2008學年度上學期體育教學計劃
一、基本情況
1、學生情況本學期我所教的教學班級是五年級8個教學班,每班學生都在50人以上,大多數學生身體健康。
2、技能情況: 高年級學生喜歡跑、跳、投、跳繩、踢毽子、游戲等活動,但有些學生因身體原因如:肥胖等,學習動作顯得僵硬呆板。
二、教材分析
根據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試用課本:體育與健康和《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體育教學大綱》以及結合本校實際情況,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體育教學工作,傳授基本的體育衛生保健知識和體育技能,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方法和體育文化知識,從小樹立終身體育的思想,並在傳授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讓每個學生都發展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三、教學目的和要求
1、使學生初步認識自己的身體和掌握鍛煉身體的簡單知識及方法,學會一些體育衛生保健和安全常識,培養認真鍛煉身體的態度。
2、進一步學習田徑、體操、小球類、民族傳統體育、舞蹈等項目的基本技術,掌握簡單的運動技能,進一步發展學生素質,提高身體基本活動能力。
3、「以學生為本,健康第一」是我們的目標,在學校里,你會獲得有助於你強壯體魄的體育運動項目和方法,有助你身心健康的運動心裡小知識和衛生小常識,有助你於你與人成功交往的各種小游戲和團隊活動,有助你於你感受成功快樂的體育競賽游戲。。。。。。到操場上,到陽光下,到大自然中去吧!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游戲活動,你將獲得更多的新知識、發現更多的新方法、找到更多的新答案:在體育游戲中不斷地嘗試與體驗、練習與思考、互學與互評,你將會感受體育運動帶來的樂趣,你將會發現體育運動增予的益處,你將會體驗到戰勝困難、獲得進步的成功喜悅。同時你還可以不斷地發展和張揚你的個性,充分地展示你的特長與你的聰明才智,讓你的童年生活更絢麗多姿!讓你在小學階段的學習、生活更加有趣,更美好!
四、教學措施
1、教育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逐步提高鍛煉身體的主動性和關心自身健康的社會責任感。
2、運用體育對學生特有的影響,培養學生的美感和文明行為,逐步提高培養遵守紀律,尊重他人,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等集體意識和良好作風。
3、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勇敢、頑強、朝氣勃勃和進取向上的精神,注意能力的培養,啟迪思維,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
五、學生方面:
1、學習目的明確,積極自覺的上好體育課。注意聽講,積極學習掌握必要的體育基本知識技能與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逐步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
2、上體育課,著裝要輕便,整齊,做到穿輕便運動鞋上課,
六、重難點及教學安排
1、教學內容
(1)體育衛生保健基本常識(2)田徑(3)游戲(4)技巧(5)球類(6)韻律操
2、重難點
在以上六點內容中,(1)體育衛生保健基本常識(2)田徑(4)技巧(5)球類為重點內容,其中(2)田徑(6)韻律操為難點。

㈧ 小學英語教學大綱

小學生的教學內容雖不如初高中這么難,但是其知識點包含的也是不少的。在學習的過程中,不知道大家對小學英語教學大綱是否有所了解,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小學英語教學大綱,希望大家會喜歡。
下面小編就分年級給大家介紹小學教學的大綱:
一、二年級:
對於一、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不能一味的對他們進行學習上的教育,因為他們在這個時候心思還是在玩的身上。所以我們在課堂上進行知識教育時,要藉助實物和教師的動作和表情,能對教師用語提出要求,並且可以正確的做出反應。在學習單詞的過程中,能夠讓學生根據所提供的圖片和動作,用正確的發音把所看到的東西給表達出來。
二、四年級:
在課堂上的學習中,能夠聽懂課堂上的用語,並且能夠按順序把字母表認識,並且可以認讀。對於課堂上的文章,能夠用正確的語音和語調來朗讀所學習的單詞和課文。在一些特定的場景中,可以用英語進行簡單的對話。並且在英語的學習中,能夠正確規范的書寫出大小寫字母、單詞和一些簡單的英語句子。句子的掌握,為今後我們的寫作提供很大的便利。
三、六年級:
在課堂上能夠聽懂課堂上的用語,熟悉一些難度淺於教材的課本。在進行英語的學習中,能夠掌握住書本上一些重點單詞和英語固定短語的基本用法。在所學習的語言知識范圍內可以進行日常的會話,對書本上一些學習的知識,能夠識別所學習單詞的詞性。在五六年級中,要理解以下時態:一般現在時、現在進行時、一般過去時、一般將來時和be going to表示的將來時。掌握所學規則動詞的詞形變換。能識別所學單詞的詞性。這樣把時態給掌握住,對今後升入初中的語法學習是很有幫助的。

㈨ 小學一年級音樂教學大綱

1、課程標准著眼於未來國民素質
2、大綱強調的是知識和技能目標,標准關注的是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3、突破學科中心,為終身發展打基礎
4、注重學生的學,強調學習的過程與方法
5、課程標准提出了多元評價建議
6、課程標准為教材編寫者、教師教學及學業評價留下了創造空間

㈩ 小學數學1——6年紀教學大綱(越詳細越好)

六年制小學

一 年 級

(每周4課時)

教學內容

(一)數與計算

(1)20以內數的認識。加法和減法。

數數。數的組成、順序、大小、讀法和寫法。加法和減法。

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式題。

(2)100以內數的認識。加法和減法。

數數。個位、十位。數的順序、大小、讀法和寫法。

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和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口算。兩步計算的加減式題。

(二)量與計量

鍾面的認識(整時)。

人民幣的認識和簡單計算。

(三)幾何初步知識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直觀認識。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直觀認識。

(四)應用題

比較容易的加法、減法一步計算的應用題。

(五)實踐活動

選擇與生活密切聯系的內容。例如根據本班男、女生人數,每組人數分布情況,想到哪些數學問題。

教學要求

1.通過數不同物體的個數,逐步抽象出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10以內數的組成。會正確、工整地書寫數字。�

2.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3.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加法和減法的關系。熟練地口算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比較熟練地口算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和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會計算加減法兩步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認識鍾面,會看整時。認識人民幣。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要愛護人民幣。

� 6.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解答比較容易的加、減法一步計算的應用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會列出算式,註明得數的單位名稱,口述答案。

� 7.培養學生認真做題、計算正確、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 8.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 年 級

(每周5課時)

教學內容

� (一)數與計算

� (1)兩位數加、減兩位數。

� 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加、減法豎式。兩步計算的加減式題。

� (2)表內乘法和表內除法。

� 乘法的初步認識。乘法口訣。乘法豎式。

除法的初步認識。用乘法口訣求商。除法豎式。有餘數除法。兩步計算的式題。

� (3)萬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

� 數數。百位、千位、萬位。數的讀法、寫法和大小比較。

� (4)加法和減法。

�加法,減法。連加法。加法驗算,用加法驗算減法。

� (5)混合運算。

� 先乘除後加減。兩步計算式題。小括弧。

� (二)量與計量

�時、分、秒的認識。

� 米、分米、厘米的認識和簡單計算。

� 千克(公斤)的認識。

� (三)幾何初步知識

�直線和線段的初步認識。

� 角的初步認識。直角。

�(四)應用題

� 加法和減法一步計算的應用題。

� 乘法和除法一步計算的應用題。

�比較容易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 (五)實踐活動

與生活密切聯系的內容。例如調查家中本周各項消費的開支情況,想到哪些數學問題。

� 教學要求

� 1.認識計數單位「百」、「千」和「萬」,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會讀數、寫數,會比較數的大小。

� 2.掌握加、減法的筆演算法則。會用豎式計算比較簡單的連加式題。比較熟練地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和在100以內),會口算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和幾百幾十加、減整百或整十的數,會用交換加數的位置驗算加法和用加法驗算減法。初步培養學生檢查和驗算的習慣。

� 3.知道乘、除法的含義和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系。知道乘法口訣是怎樣得來的,熟記全部乘法口訣,能夠熟練地用口訣求積、求商。熟練地計算除數是一位數、商也是一位數的有餘數的除法。

[注①:例如3個5,可以寫作3×5,也可以寫作5×3。3×5讀作3乘5,3和5都是乘數(也可以叫因數)。
②:不給出「第一種分法」、「第二種分法」等名稱。]

� 4.初步掌握混合運算順序,會計算兩步式題。認識小括弧。

� 5.認識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知道1米、1厘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會進行長度的簡單計算。

� 6.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公斤),初步建立1千克的質量觀念。

� 7.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秒。知道1時=60分,1分=60秒。初步建立時、分、秒的時間觀念。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 8.初步認識直線和線段,會量線段的長度和畫線段(限整厘米)。

� 9.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尺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 10.會解答加、減、乘、除一步計算的應用題。會分步列式解答比較容易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 11.通過實踐活動,初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三 年 級

(每周5課時)

� 教學內容

� (一)數與計算

� (1)一位數的乘、除法。

� 一個乘數是一位數的乘法(另一個乘數一般不超過三位數)。0的乘法。連乘。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0除以一個數。用乘法驗算除法。連除。

�(2)兩位數的乘、除法。

� 一個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另一個乘數一般不超過三位數)。乘數末尾有0的簡便演算法。乘法驗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 連乘、連除的簡便演算法。

� (3)四則混合運算。

� 兩步計算的式題。小括弧的使用。

� (4)分數的初步認識。

� 分數的初步認識,讀法和寫法。看圖比較分數的大小。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 (二)量與計量

� 千米(公里)、毫米的認識和簡單計算。

� 噸、克的認識和簡單計算。

� 面積單位。

� (三)幾何初步知識

�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 平行四邊形的直觀認識。

� 面積的含義。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 (四)應用題

� 常見的數量關系。解答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 (五)實踐活動

聯系周圍接觸到的事物組織活動。例如記錄10天內的天氣情況,分類整理,並作簡單分析。

� 教學要求

� 1.掌握一位數乘、除多位數(一般不超過三位數)的筆演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會用乘法驗算除法(包括有餘數的除法)。

� 2.掌握兩位數的乘、除法的筆演算法則,會筆算乘除法。會用交換乘數的位置驗算乘法。會口算一位數乘、除兩位數(積在100以內)。會口算乘數、除數是整十數的乘、除法。學會一些簡便演算法。

� 3.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會計算三步式題。會使用小括弧。

� 4.初步認識分數,會讀、寫簡單的分數。會比較同分母分數的大小。初步學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 5.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公里)、毫米。知道1千米=1 000米,1厘米=10毫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克,知道1噸=1 000千克,1千克=1 000克。會進行長度和質量的簡單計算。

� 6.初步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 7.知道面積的含義。認識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積觀念。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 8.掌握常見的數量關系。學會解答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 9.通過實踐活動,初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四 年 級

(每周5課時)

� 教學內容

� (一)數與計算

� (1)億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

� 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相鄰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系。億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數的大小比較。以萬作單位的近似數。

� (2)加法和減法。

� 接近整十、整百數的加、減法的簡便演算法。

� 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求未知數x。

� (3)乘法和除法。

� 積的變化。商不變的性質。被除數和除數末尾有0的簡便演算法。

� 乘數接近整十、整百的簡便演算法。

� 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求未知數x。

(4)大數目估算。算盤或計算器的介紹。

[注①:例如:估計一個劇場有多少坐位,一塊地有多少禾苗。
②:小數如果分段教學,可以把小數的初步認識安排在前面的適當年級。]

(5)四則混合運算。

� 中括弧。三步計算的式題。

� (6)整數及其四則運算的關系和運算定律。

� 自然數與整數。十進制計數法。讀法和寫法。

� 四則運算的意義。加法與減法、乘法與除法之間的關系。整除和有餘數的除法。

� 運算定律。簡便運算。

� (7)小數的意義、性質,加法和減法。

� 小數的意義、性質。小數大小的比較。小數點移位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小數的近似值。

� 加法和減法。加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 (二)量與計量

� 年、月、日。平年、閏年。世紀。24時計時法。

� 角的度量。

� 面積單位。

� (三)幾何初步知識

� 直線的測定。測量距離(工具測、步測、目測)。

� 射線。直角、銳角、鈍角、平角、*周角。垂線。畫垂線。平行線。畫平行線。

[註:標有「*」的內容為選學內容(下同)。這些內容不作為共同要求,也不作為考試內容。]

� 三角形的特徵。三角形的內角和。

� (四)統計初步知識

� 簡單數據整理。簡單統計圖表的初步認識。平均數的意義。求簡單的平均數。

(五)應用題

� 解答兩步計算的應用題。解答比較容易的三步計算的應用題。

� (六)實踐活動

聯系周圍接觸到的事物組織活動。例如假期里,學生小組組織一次考察活動,根據預算,每人需交納活動費多少元。

� 教學要求

� 1.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掌握十進制計數法。會根據數級讀、寫多位數。認識自然數和整數。會根據要求把一個數用四捨五入法省略尾數,寫出近似數。

� 2.會口算整萬數的加、減法。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學會接近整十、整百數的加、減法的簡便演算法,能夠靈活地進行計算。初步掌握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會根據這種關系求未知數x。

� 3.會用交換乘數的位置驗算乘法。知道商不變的性質。會口算乘數、除數是整百數的乘、除法。學會一些簡便演算法。初步掌握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會根據這種關系求未知數x。

� 4.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加法與減法、乘法與除法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受到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能應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會進行帶有中括弧的四則運算。

� 5.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加、減法筆算(對位數個數的限制與整數加、減法相同)和簡單的口算。

� 6.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平年與閏年以及各月的天數。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 7.認識射線和角,知道角的大小,會用量角器量角和按照指定的度數畫角。初步認識垂線和平行線,會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垂線、平行線、長方形和正方形。掌握三角形的特徵。知道三角形內角和。

� 8.認識土地面積單位(公頃、平方千米)。初步學會用測量工具在地面上測定直線和測量較短的距離。

� 9.初步認識簡單的統計圖表。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初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的平均數。通過統計材料,使學生了解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

� 10. 會解答兩步計算的應用題。會解答比較容易的三步計算的應用題。

� 11.結合解題和計算,進一步培養學生檢查和驗算的習慣,認真負責的態度。

� 12.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從周圍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五 年 級

(每周5課時)

� 教學內容

� (一)數與計算

� (1)數的整除。

� 能被2、5、3整除的數的特徵。奇數和偶數。質數和合數。100以內質數表。分解質因數。約數和倍數。公約數和公倍數。求最大公約數。求最小公倍數。

� (2)小數的乘法和除法。

� 乘法和除法。積和商的近似值。循環小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 小數四則混合運算(不超過三步)。

*(3)用計算器進行大數目的計算或探索有關規律。

(4)分數的意義和性質。

分數的意義。分數單位。分數大小的比較。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真分數和假分數。帶分數。分數的基本性質。約分。通分。分數和小數的互化。

� (5)分數的加法和減法。

� 分數加、減法的意義。分數加、減法運算(不含帶分數)。加法的運算定律推廣到分數。分數、小數加、減混合運算。

� (二)代數初步知識

� 用字母表示數。簡易方程(ax±b=c,ax±bx=c)。列方程解應用題。

�(三)量與計量

� 體積單位。

� 單名數和復名數(計算面積或體積一般不使用復名數)。

� (四)幾何初步知識

�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組合圖形。

�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體積的含義,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 (五)統計初步知識

� 數據的收集和分類整理。簡單的統計表。根據收集的數據求平均數。

� (六)應用題

� 相遇問題。解答三步計算的應用題。

(七)實踐活動

聯系學生所接觸到的社會情況組織活動,例如調查某月10家住戶水、電、燃氣費和房租分別交納的錢數或10家農戶各種農作物的年產量,提出一些數學問題。

�教學要求

� 1.知道整除、約數和倍數、質數和合數等概念,了解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數的特徵。會分解質因數(一般不超過兩位數)。會求最大公約數(限兩個數的)和最小公倍數(不要求綜合運用以上概念)。

� 2.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乘、除法筆算(對位數個數的限制與整數乘除法相同)和簡單的口算。會用四捨五入法截取積、商的近似值。會進行小數四則混合運算(不超過三步)。

� 3.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比較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會進行分數與小數的互化。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演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分數加、減法。正確地進行分數加減混合運算。會口算簡單的分數加、減法。

� 4.會用字母表示數、常見的數量關系、運算定律和公式。初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解簡易方程。

� 5.掌握常用的計量單位和單位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名數與復名數的互化。

� 6.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 7.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會計算它們的表面積。知道體積的含義,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

� 8.初步學會收集數據和分類整理,會填寫簡單的統計表。會根據收集的數據求平均數。通過有說服力的數據和統計材料,使學生受到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教育。

� 9.會解答三步計算的應用題。初步學會列方程解應用題。能初步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 10.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從周圍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六 年 級

(每周5課時)

�教學內容

� (一)數與計算

� (1)分數的乘法和除法。

� 分數乘法的意義。分數乘法。乘法的運算定律推廣到分數。倒數。

� 分數除法的意義。分數除法。

� (2)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 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 (3)百分數。

� 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互化。

� (二)比和比例

� 比的意義和性質。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解比例。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 (三)幾何初步知識

� 圓的認識。圓周率。畫圓。圓的周長和面積。*扇形的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初步認識。

� 圓柱的認識。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圓錐的認識。圓錐的體積。*球和球的半徑、直徑的初步認識。

� (四)統計初步知識

� 統計表。

� 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

� (五)應用題

� 分數四則應用題(包括工程問題)。百分數的實際應用(包括發芽率、合格率、利率、稅率等的計算)。比例尺。按比例分配。

� (六)實踐活動

聯系學生所接觸到的社會情況組織活動。例如就家中的卧室 ,畫一個平面圖。

� (七)整理和復習

� 教學要求

� 1.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乘、除法的計演算法則。會計算分數乘、除法。會口算簡單的分數乘、除法。會進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不超過三步)。

� 2.理解百分數的意義。知道百分數在實際中的應用。會進行有關百分數的計算。

� 3.理解比的意義和性質。會求比值和化簡比。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會判斷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通過比例的教學,使學生進一步受到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 4.認識圓。會畫圓。掌握圓的周長和圓面積的計算公式。通過介紹圓周率的史料,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 5.認識圓柱和圓錐。會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和圓柱、圓錐的體積。

� 6.會製作簡單的統計表,利用作圖紙繪制簡單的統計圖。會對統計圖表進行一些簡單的分析,使學生受到國情教育。繪制統計圖表要注意整潔、美觀。

� 7.會解答分數、百分數應用題(最多不超過兩步)。會用比例的知識解答比較容易的應用題。會看地圖上的比例尺。

� 8.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初步了解數學與社會的聯系,進一步感受數學的作用。

� 9.通過系統的整理和復習,鞏固和加深理解小學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能夠比較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會按照題目的具體情況選擇簡便的解答方法,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附錄

關於教學要求用語的說明

� 有關知識的教學要求分為知道、理解、掌握、應用四個層次。

� 知道:是指對所學的知識有感性的、初步的認識,能夠說出它指的是什麼,並能識別它。表述詞還有「認識」等。

� 理解:是指對所學的知識有一些理性的認識,能夠用語言表述它的確切含義,知道它的用途,知道它和其他知識間的聯系和區別。

� 掌握:是指在理解的基礎上,能夠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分析、判斷或計算,能說明一些道理。

� 應用:是指能夠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表述詞還有「運用」。

� 有關技能的教學要求分為會、比較熟練、熟練三個層次。

� 會:是指能夠按照規定的方式、方法進行測量、畫圖、製作和正確的計算等數學活動。

� 比較熟練:是指對讀數、寫數、口算、筆算等,通過訓練達到正確、比較迅速的程度。

� 熟練:是指對讀數、寫數、口算、筆算等,通過訓練達到正確、迅速的程度。有時還能選擇簡便的方法,合理、靈活地計算,從而形成能力。
參考資料 :http://www.pep.com.cn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教學方法大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雙面羊絨的邊如何縫制方法視頻 瀏覽:752
腦血管堵塞手腳無力用什麼方法治 瀏覽:532
貴州學習方法哪裡學 瀏覽:406
變壓器串連接方法 瀏覽:398
愛衛唾液試紙使用方法 瀏覽:621
魚鉤魚線魚竿的連接方法 瀏覽:242
一建各科內各種計算方法編制方法 瀏覽:574
葛藤蔓的種植方法 瀏覽:502
小米平板的照片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89
毛囊增生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564
99999999用簡便方法計算 瀏覽:328
蔚來汽車倒車剎車異響解決方法 瀏覽:175
蝗蟲飛機的製作方法簡單 瀏覽:948
預防治療近視的方法 瀏覽:59
瓷磚下面潮濕用什麼方法快速干 瀏覽:85
腦部淋巴瘤治療方法 瀏覽:841
增加現金流凈額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629
釣魚主線和竿的連接方法 瀏覽:365
蘭花茶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590
綠蘿快速長瀑布方法 瀏覽: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