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市場集中度的分析方法

市場集中度的分析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10 03:57:26

⑴ 不同市場集中度衡量指標之間有什麼異同

CRn指數 洛倫茲曲線 基尼系數 HHI指數

一、相同點——

都是市場集中性的衡量

二、不同點——

1、CRn指數、HHI指數是絕對集中性

2、洛倫茲曲線 基尼系數是相對指標

⑵ 什麼是市場集中度

行業集中度又稱行業集中率或市場集中度是指某行業的相關市場內前N家最大的企業所佔市場份額(產值、產量、銷售額、銷售量、職工人數、資產總額等)的總和,是對整個行業的市場結構集中程度的測量指標,用來衡量企業的數目和相對規模的差異,是市場勢力的重要量化指標。互聯網的行業集中度是用於反映網站、互聯網應用或網路游戲的運營情況的統計指標。

(2)市場集中度的分析方法擴展閱讀:

傳統判斷方法的邏輯是,用前幾家企業的某一指標(銷售量或銷售額)占該行業總量的百分比表示一個企業產業集中度的大小,可以表明它在市場上的地位高低和對市場支配能力的強弱,是企業形象的一個重要標志。這種邏輯是基於傳統的大規模生產時代的市場和行業情況,由於產品間差異不明顯,因此,憑企業的銷售量或銷售額就能說明該行業的整體結構,但是在現代經濟的發展中,這種情況已經發生了明顯的改變。

如何運用市場集中度指標反映企業規模

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一、評價指標選取的指導思想與原則
評價指標的選擇和確定是開展科學的評價活動的前提。評價指標具有多重作用。主要有:描述作用,即描述評價對象的發展狀況與特徵,以作為進行評價的基礎和依據;分析作用,即反映評價對象在某一方面的發展狀況與程度,實現對評價對象某個側面的反映和認識;評價作用,即反映評價對象在某一方面的發展狀況和程度與人們的需要的相互關系,即是否滿足需要以及差距多大;導向作用,即引導人們重視所評價的有關方面並按評價標準的要求把有關方面的工作搞上去。
評價指標的形成過程是對評價對象進行理論分析、事實概括的過程。是通過抽象化的方法,根據那些有顯著區別的特殊性標識對事實資料進行綜合,在特殊性標識的基礎上形成評價指標,從而把握對象的本質特徵和客觀規律性的過程。是一個從表面到內部、從現象到本質、從個別到一般、從偶然到必然的轉變過程。
評價活動總是表現為以一定的尺度或標准來衡量評價對象的過程。評價標準是對評價對象進行衡量並評判其價值大小的尺度,是評價活動賴以進行的前提。評價標準的科學合理性是評價結果公正、合理的必要條件。
二、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說明
對任何問題的分析,實際上都遵循於一種理論框架(Framework,亦稱範式P)。運用成熟和定型的分析框架,可以使研究工作事半功倍,分析的結果也易於使人信服。然而,現實中的許多新問題,往往並無現成的分析框架可資遵循,或者已有的分析框架還不成熟,或與所研究的問題針對性並不強,因此,就需要在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礎上,結合所要研究的新問題,探討和確立新的研究分析框架。
產業競爭力指標體系的建立,重要的是要揭示各項指標的理論依據及相互之間的關系,以及競爭力來源的理論說明。以上通過三個思路,對產業競爭力的評價指標進行了分析,即通過一般對競爭力的實現性指標、直接因素和間接因素指標的分析思路,通過借鑒波特的模型對產業競爭力指標進行分析的思路,通過一般對產業經濟運行指標進行分析的思路。但這畢竟是沿用現成的模式進行的分析,並不是從產業的實際情況和特點出發進行分析的思路,因而難以針對性強的反映產業競爭力的來源與構成。這里以以上三個思路所得到的指標為基礎,結合產業的實際和特點,對已有的指標進行篩選,並增加一些對產業競爭力影響較大的指標,從而構建起產業競爭力的多層次評價指標體系。
本文基本思路是從三個大方面考慮產業的競爭力:即核心競爭力、基礎競爭力和環境競爭力,並力求突出競爭是人才的競爭、科技的競爭、市場的競爭這一國際競爭的本質。這一基本思路是從產業本身的特點和發展規律出發,結合對產業競爭力的一般研究而得出的。核心競爭力是自己所具有的不能輕易地被競爭對手所模仿、所替代的獨特優勢,且能對需求方的需求做出關鍵性的貢獻,而且其貢獻是利潤的最重要來源。基礎競爭力是自己競爭力得到持續發展的根基和依託所在。環境競爭力是自己競爭力得到有效發展的方向和動力所在。這三者構成了產業競爭力的一個互相密不可分、相互交叉和滲透的有機整體。
產業競爭力的核心在於軍品的科研生產能力和水平,因而軍品的科研生產創新能力(主要表現在研究與開發的投入強度、創新成果的數量與質量以及轉化與貢獻)和企業的管理營運能力(主要包括企業的管理制度與手段、生產組織與管理效能及資源配置與利用狀況)是最基本的核心競爭力,但作為產業微觀基礎的軍品科研生產單位,能否有效率地研製生產出有競爭力的軍品,很大程度上,甚至決定性地取決於產業作為一個大產業的運行機制,因而產業運行機制(主要包括軍品科研生產的競爭機制與規模效應,評價、激勵與監督機制,企業的所有制與市場化程度)的效率也是產業核心競爭力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產業的競爭力是在國家整個科技工業經濟基礎上發展的,特別是相關的軍工配套行業、主要的軍工骨幹行業對產業競爭力的成長至關重要;

另外,考慮到人力資源競爭在當代產業競爭中的極為重要性,以及軍工科研生產離不開的一些主要原料資源的供給,這里把產業發展所依託的國家整個科技工業經濟基礎實力、相關的軍工配套行業和主要的軍工骨幹行業的實力、人力資源及利用率(主要包括軍工行業和行業外的高級人力資源的擁有密度,特別是人力資源的政策與管理效能)、自然資源開發能力(包括相關原料資源的擁有量及資源的開發與轉化能力)作為產業的基礎競爭力。產業與其他產業不同,政府的支持和管理非常重要,因而對產業的政府管理能力(包括了軍工行業管理體制、相關產業政策的效能及政府行業管理效率等)是產業環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和軍品科研生產的商業化越來越濃,產業國際化能力(包括軍工國際合作能力、軍品出口增長能力、軍品進口依賴程度等)也成為產業環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國家安全環境(主要是國家發展軍工的意志和國內軍品需求狀況)是產業得以快速發展的主要引導、牽引和推動力,因而也是產業環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反映企業規模的指標通常有:軍工企業的平均規模(人數、產量、資產等)、軍品的市場集中度(如:最大的4家、8家或20家企業的產量佔全國軍品總產量的比重)、在世界軍工大企業排序中本國企業的位次等。
R&D(研究與開發)費用及占成本(或產值、銷售收入)的比重、技術改造投資占總投資的比重、機器設備的現代化水平、技術人員占職工人數的比重等。專利項目數量及估價。
指標可用一國需求量占同類軍品的世界需求量的比例來表示。
需求增長速度指標:指標可用一定時期內軍品銷售額的增長率來體現。(可以用新產品的產值占總產值的比重來計量)
相關產業和供貨商的發展水平,可用相關產業和供貨商的產出絕對額及其佔一國工業產出比重反映。如果絕對額較大並占工業總產出比重高,說明相關產業和供貨商有較充分發展。 指標體系的說明:
指標體系是反映或說明(產業)系統在一定時空條件下某些方面、某些環節、某些層次的某種屬性特徵的基本概念或范疇以及數值表現。競爭力指標評價體系是競爭力真實屬性的科學概況。
指標體系由5個層次構成,分別為:
1.目標層:即最高層次,競爭力的最高綜合層次,稱為"產業競爭力",由3個分系統構成。
2.分系統層:它將目標層分解為3個構成部分,即:核心競爭力、基礎競爭力、環境競爭力。
3.子系統層:它將各個分系統分解為若干個構成部分。即核心競爭力主要由國防科技創新競爭力(科技投入、科研成果轉化率、科技增長貢獻率、科研管理、設備水平)、企業管理競爭力(生產能力、生產率、勞動成本、經營管理能力、營銷能力、財務營運能力、資金聚積與資本增殖能力、企業家素質、企業文化、知識管理、信息化水平、企業集中度、規模經濟)、產業運行機制競爭力構成。基礎競爭力主要由國家科技、工業、經濟基礎競爭力(主要是相關產業競爭力)、人力素質競爭力、自然資源競爭力構成。環境競爭力主要由政府管理競爭力(管理體制、法制、產業政策、稅收政策、財政政策、投融資政策、行政效率)、國際化程度競爭力(出口、進口、國際合作)、投資體系競爭力(政府投入、社會融資)構成。
4.主題層:分別將各個子系統分解為若干個主題。例如國際化程度競爭力子系統由出口、進口、國際合作3個主題構成。企業管理競爭力子系統由經濟效益、企業和行業負債率、企業資本結構、行業市場結構等主題構成。人力素質競爭力子系統由高級科技、管理人員占職工人數比重、行業平均工資水平與全國工業生產部門平均工資水平的正負差距來表示。國防科技創新競爭力子系統由人均專利數、研究與開發費用占軍工產值比重。
5.指標層:由構成各個主題的具體指標構成。如:出口由軍品出口佔世界軍品出口總額的比重、對發達國家出口占出口的比重、對發展中國家出口占出口的比重、高科技軍品占出口的比重、出口國家和地區數、出口占軍品產值的比重等指標反映,進口由軍品進口占本國軍品采購總額的比重反映,國際合作由國際合作研製的項目數量和水平反映。 指標體系共包含了 項統計指標。
三、產業競爭力的測算方法
產業競爭力函數:P=F(a,b,c,…n)
P=∑QF/∑F(P59)每個評價指數包含若干個要素層指數,要素層指數則根據它包含的各指標來求得。競爭力指數(要素層指數)值是根據要素層指數的值加權平均得到,Q為評價指數包含的各要素層指數的值(評價指標的計算值),F為各要素層指數(評價指標)的權數,N為評價指數包含的要素層指數的個數(評價指數的個數)。
具體:P=K1A*K2B*K3C=……
其中,K1、K2、K3分別為核心競爭力、基礎競爭力、環境競爭力的權重系數。
A、B、C為核心競爭力、基礎競爭力、環境競爭力的分值。
依次類推。
解釋:競爭力由多種因素決定。把影響競爭力的各種因素作為自變數,把競爭力作為因變數,則可用函數關系來表示影響競爭力的因素與競爭力的關系,這種函數稱為產業競爭力函數。以P代表產業競爭力,(a,b,c,…n)代表影響競爭力的因素,則產業競爭力函數:P=F(a,b,c,…n)。
具體計算過程:
1.首先從指標層入手,對採集到的用不同量綱表示的各項指標的原始數據進行標准化處理,得到若干列量綱一致的數據系列。鑒於目前這些數據難以獲得,暫用專家估計法獲取數據。
2.根據原始數據指標的性質,確定正指標數據是以最大值為100,負指標數據以最小值為100(這里只有軍品進口占本國軍品采購總額的比重為負指標)。
3.每一數列按最大值(或最小值)為100,分別計算出各國在各數列的相應數值,該數值即視作各國的各項指標的分值。
4.從指標層開始逐層匯總。指標層上的各項指標分值根據其影響重要性加權後相加,再求其平均數,即得到主題層上的分值。主題層上的各項分值根據其影響重要性加權後相加,再求其平均數,即得到子系統層上的分值。子系統層上的各項指標分值根據其影響重要性加權後相加,再求其平均數,即得到分系統層上的分值。分系統層上的各項指標分值根據其影響重要性加權後相加,再求其平均數,即得到目標層上的分值。競爭力指數(加權系數在0-1之間,由專家通過比較各評價指標的相對重要性主觀評估得出,每一層次的加權系數之和為1)。
同時,為排除指標體系各個構成部分在指標數量配置上的不均勻性,這里並不採用所有指標直接相加求和的計算方法,而是在各個層次上還要採用等權計算的方法,即在指標層上每一項指標所獲得的權重等於同一主題下所含指標個數的倒數;在主題層上每一項指標所獲得的權重等於同一子系統下所含主題個數的倒數;在子系統層上每一項指標所獲得的權重等於同一分系統下所含子系統個數的倒數;在分系統層上每一項指標所獲得的權重等於目標層下所含分系統個數的倒數。
5.根據以上指標體系和測算方法形成的產業競爭力數據表有:
(1) 各項指標的原始數據表及標准化數據表
(2) 各項主題的分值匯總表
(3) 各項子系統的分值匯總表
(4) 各項分系統的分值匯總表
(5) 目標層的分值匯總表
這是分析和討論產業競爭力的依據。
6.數據的來源:參考已有的有關機構的有關評估結果,結合產業的具體情況,得出有關數據。如,國家科技、工業、經濟基礎競爭力(主要是相關產業競爭力)數據參考其他機構(如IMD)對國家競爭力、國內經濟實力、基礎建設的評估結果。國際化程度競爭力數據參考其他機構對國際化程度的評估結果。科技創新競爭力數據參考其他機構對科技與開發的評估結果。企業管理競爭力數據參考其他機構對企業管理競爭力的評估結果。
產業運行機制競爭力數據參考其他機構對經濟效益、可持續發展潛力的評估結果。人力素質競爭力數據參考其他機構對人才競爭力的評估結果。自然資源競爭力數據參考其他機構對自然資本的評估結果。政府管理競爭力(管理體制、法制、產業政策)數據參考其他機構對政府競爭力的評估結果。投資體系競爭力數據參考其他機構對投資(金融)競爭力的評估結果。
權數是統計學中對統計指標具有權衡輕重作用的數值。
指數是統計學中說明某一現象的狀態的相對數,運用這個相對數,可以對各種紛繁復雜的現象用統一的標准進行衡量,即統一量綱。
進口也有益處,學習先進技術。指標體系中,各指標量綱的不同,一方面表現為各指標的計量單位不同,另一方面表現為使用相同計量單位的指標間數量級別的可能差異;因而,要對指標實施無量綱化處理,將量綱不同的各評價指標轉化為可比的,易於進行統計處理的數量測度。

評估競爭力的簡易方法--根據競爭力顯示指標評估競爭力
以上方法是從競爭力形成的內在深層次原因來層層推理得出競爭力指數。
另外一種方法是從競爭力表現出的外在結果來層層推理得出競爭力指數。
這兩種方法得到的(排序)結果應當基本相同一致(特別是統一量綱後)。
從競爭力表現出的外在結果來層層推理得出競爭力指數,主要是根據市場佔有率來得到。市場佔有率的統計數據容易得到。由此,還可較容易得到以往各年度的競爭力指數,看到變化的歷史和趨勢。
由於市場佔有率的數據主要是國外市場佔有率,所以還要考慮到國內市場佔有率對競爭力的影響。
由於軍品質量水平有差距,還要考慮到質量水平(高附加值)對競爭力的影響,這與贏利水平一般有正相關關系。
還要考慮到價格因素,過高、過低都不好。
國防工業依賴出口程度:
法國,高,
瑞典,中,
美國、德國,低,
日本,極低。(美國政策208)
指標體系涵蓋得是否全面、層次機構是否清晰合理,直接關繫到評估質量的好壞。

IMD的指標體系包括國內經濟、國際化、政府、金融、基礎設施、企業管理、科學技術和國民素質八個構成要素,每個構成要素中分別包含25個至46個指標,共計290個指標。

在通過這些指標為47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分析和排序時,IMD使用兩類數據,其中2/3是硬數據---來自國際組織、地區性組織、各國和其他組織的經濟或其他組織的統計數據。

另外1/3數據是調查數據,也就是軟數據,它是根據IMD進行的關於競爭力的年度調查統計而來。IMD把有110項條目的問卷發給47個國家和地區的高層和中層管理人員,請他們評估他們的企業當前所處的競爭環境和他們所希望的環境。答卷人只針對自己的國家回答。今年的調查數據是根據2000年3月答完並交回的3263位管理人員的問卷採用"德爾菲法(DelphiMethod)"得出的。

WEF與IMD分道揚鑣後1996年起獨立做《全球競爭力報告》,其研究方法與IMD近似,但WEF更加重視軟指標的應用。

《全球競爭力報告》同樣分八個部分:開放度、政府、金融、基礎設施、技術、管理、勞動力和制度。

國際競爭力評價體系自1980年創立以來,無論從概念到理論,還是從統計到方法,以及在分析、政策和國家管理中的開發應用上都取得了比較大的發展。在國際上影響最大的是世界經濟論壇(WEF)和瑞士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兩者的理論基礎基本一致,都是建立在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基礎之上的。WEF每年發表《全球國際競爭力報告》,IMD每年發表《世界國際競爭力年鑒》。在中國由國家體改委經濟體制改革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和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中國國際競爭力聯合課題組(簡稱聯合課題組)從1997年以來已經發表了三部《中國國際競爭力發展報告》。所有這些研究都是站在國家整體的角度上進行的。

結合前人對國際競爭力和行業國際競爭力的研究成果,並且通過科學地認識軍工內涵和外延的復雜性,我們認為:軍工國際競爭力是指通過利用現有的發展水平,不斷創造和提供更好的發展條件,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提供比競爭對手更好的服務的能力。通過對國際競爭力的定義可以看出,國際競爭力的核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發展現狀,這是國際競爭力得以產生的基礎和前提;二是創造和提供更好的發展條件,這反映發展潛力,是提高國際競爭力的實質。

建立國際競爭力指標評價體系的基本原則是:

1.大不等於強(國際競爭力高)的原則。因此,在選擇指標時,拒絕了表示規模的統計指標。

2.綜合評價原則。

綜合評價原則要求選擇的指標能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一國或地區的國際競爭實力。既要包括可量化指標(硬指標),也要包括不能量化的指標(軟指標),如開放程度、管制政策的科學性等。

建立國際競爭力評價體系是一項系統復雜的工程。
在本文中,我們從以上指標對國際競爭實力進行定量研究,根據對主要國家和地區的定量比較,得出各國目前的發展水平和在全球的地位,並指出各國國際競爭力未來的發展潛力。
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相關研究回顧

高技術產業國際競爭力評價課題組對高技術產業國際競爭力評價理論和方法作了深入的研究,從競爭實力、競爭潛力、競爭環境與競爭態勢四類包括30個指標評價各國高技術產業國際競爭力。
產業國際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內涵,我們認為,產業國際競爭力包括競爭實力、競爭能力、競爭潛力、競爭壓力、競爭動力、競爭活力六個方面的內容。
競爭實力是反映產業"要素供給"方面的實力,包括人力、財力、技術創新實力三個方面。評價人力的指標主要有:大學文化勞動者比重、技術工人素質、企業家素質;反映財力的指標有:產值(規模)、總資產;評價技術創新實力的指標主要是:研究與開發經費強度、研究與開發人員強度。
競爭潛力是指產業發展的潛在能力,主要指一國產業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包括比較優勢和後發優勢。反映比較優勢的指標有:資源秉賦、勞動力成本、資金成本。
競爭能力是指把競爭實力、競爭潛力轉化為市場佔有率、競爭優勢的能力。包括市場化能力、資源轉化能力、技術創新能力。評價市場化能力的主要指標有:經濟增長率、市場佔有率、顯示性比較優勢;資源轉化能力是反映產業將資源轉化為產品的效率和贏利能力,包括全員勞動生產率、總資產貢獻率、增加值率三個指標;技術創新能力是反映產業將技術轉化為商品的能力,包括創新度(新產品產值率)、專利數比重兩個指標。
競爭動力是反映產業參與競爭的能動性。眾所周知,一個產業只有在競爭中才能提高競爭力,離開了競爭就沒有競爭力可言。
競爭壓力是反映產業發展的外部推力。顯然,激烈的市場競爭有助於產業提高競爭力。
競爭活力是反映產業參與國際競爭的靈活性指標,它取決於產業結構(相關與輔助產業狀況)、產業組織、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因素。

⑷ 智能家居的市場集中度分析及預測是怎樣的

市場分析中的廣度、深度、集中度:使用智能家居的人占總人數的百分比;深度是平均每人使用智能家居的套數以及資金花費、集中度按資金集中度(某一特定群體的消費在總體消費中的比例)和區域集中度(某區域消費的數量在總數量中的比例,如廣東在全國的比例)由此得出哪些人群在消費,哪些區域在消費,就是所謂的集中度。預測就是各說各的理了,自己想就是了。

⑸ 市場分析方法有哪些

市場分析是對市場供需變化的各種因素及其動態、趨勢的分析。分析過程是: 搜集有關資料和數據,採用適當的方法,分析研究、探索市場變化規律,了解消費者對產品品種、規格、質量、性能、價格的意見和要求,了解市場對某種產品的需求量和銷售趨勢,了解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和競爭企業的市場佔有情況,了解社會產品購買力和社會產品可供量的變化等,為企業產品經營決策——合理安排生產、進行市場競爭、正確調節市場、平衡產銷供應提供重要依據,同時也為從細分市場中選擇目標市場提供決策依據。匯報呈現形式如圖3-5所示。

圖3-5 細分市場行業特徵及行業發展趨

市場分析的內容和市場分析的研究對象是緊密相連的,根據市場分析的研究對象,市場分析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行業特徵分析、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1.行業特徵分析

行業分析是公司產品分析的前提,行業特徵是決定公司是否具有投資價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直接進行行業細分市場決策,會影響我們對產品未來發展的預測,因為我們不知道公司所在行業的發展現狀和公司在整個行業中的位置,因此首先有必要從行業進行分析。行業特徵分析主要包括行業的市場類型、經濟周期和生命周期三個部分。

l 市場類型分析。隨著行業中企業數量、產品性質、價格制訂和其他一些因素的變化,行業的經濟結構呈現不同的特徵,根據行業的經濟結構,可將行業基本上分為四種市場類型,即完全競爭、壟斷競爭、寡頭壟斷和完全壟斷。按照經濟效益的高低和產量的大小排列,四種市場類型依次為完全競爭、壟斷競爭、寡頭壟斷和完全壟斷;而按照價格的高低和可能獲得的利潤的大小排列,則次序正好相反,即依次為完全壟斷、寡頭壟斷、壟斷競爭和完全競爭。

l 經濟周期分析。各行業變動時,往往呈現出明顯的、可測的增長或衰退的格局。根據這些變動與國民經濟總體周期變動的密切程度不同,可以基本將行業分為增長型行業、周期型行業和防禦型行業。

l 生命周期分析。一般而言,每個行業都要經歷一個由成長到衰退的發展演變過程,這個過程便稱為行業的生命周期。與產品生命周期類似,行業的生命周期也可分為四個階段,即起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表現特點,識別行業生命周期所處階段的主要指標有: 需求度、市場增長率、產品品類結構、競爭者數量、技術變革、用戶購買行為、進入壁壘及退出壁壘等。通過對行業市場類型、經濟周期和生命周期的分析、判斷,可以初步判定該行業這一時期盈利水平的高低、經營的穩定狀況等特徵,對後續的產品市場細分決策,選擇目標市場起指導作用。

2.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行業發展趨勢是建立在目前行業發展狀況的基礎上,對行業未來發展走向的一種預測。我們將從行業歷年經營狀況、行業成長性、行業安全性和行業發展驅動力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l 行業歷年經營狀況。行業歷年經營狀況是分析該行業在某區域入市以來銷售額、利潤等的表現情況,通過各項目數據統計,可以將結果呈現在圖表中,便於後續分析。

l 行業成長性。行業成長性是指行業在一定時期內經營能力的發展狀況,它是衡量行業發展速度與穩定性的重要指標,可利用總資產增長率、固定資產增長率、主營業務增長率、主營利潤增長率和凈利潤增長率等指標進行評價。其中最重要的參考指標是主營業務年度增長率。整合公司三年以上的財報,主營業務年收入平均增長率連續穩定在50%以上的屬於高速發展,在30%~ 50%屬於快速增長,在10%~ 20%屬於穩定增長,10%以下的屬於緩慢增長,當然還有負增長。新興行業的增長率比傳統行業高,而傳統行業的增長穩定性要比新興行業好。

l 行業安全性。行業安全性是指行業的風險抵禦能力,安全性在經濟不景氣時的影響會非常大(例如經濟危機)。判斷行業安全性有行業企業數量占行業總體規模比例、行業增長率的穩定性、行業集中度、行業社會評價和政策四個指標。

l 行業發展驅動力。行業發展的驅動力是指能促使行業向前發展的力量,具體體現在行業需求、行業供給、成本、技術水平、政策激勵等方面,每一個驅動力有若干個驅動因素,例如,行業需求受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經濟景氣指數等因素影響。公司可以根據不同行業分析其驅動力,明確驅動因素。關注重點驅動力,可以為公司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促進行業與公司的快速發展。

⑹ 一般用什麼兩個標准來判斷一個市場的集中度

行業集中率與赫希曼指數是做為市場集中度的兩個指標,來判斷市場集中度的。

⑺ 市場集中度如何計算

集中率計算公式:

其中:Si是第i個企業所佔的市場份額,n是這個行業中企業的總數。

市場集中度(Market Concentration Rate)是對整個行業的市場結構集中程度的測量指標,它用來衡量企業的數目和相對規模的差異,是市場勢力的重要量化指標。市場集中度是決定市場結構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集中體現了市場的競爭和壟斷程度,經常使用的集中度計量指標有:行業集中率(CRn)、赫爾芬達爾—赫希曼指數(Herfindahl-HirschmanIndex,縮寫:HHI,以下簡稱赫希曼指數)、洛侖茲曲線、基尼系數、逆指數和熵指數等,其中集中率(CRn)與赫希曼指數(HHI )兩個指標被經常運用在反壟斷經濟分析之中。

⑻ 市場環境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市場環境分析的方法:
(一)環境機會分析
環境機會是指對公司營銷行為富有吸引力的領域,在這一領域里,該公司將擁有競爭優勢。
公司在每一個特定機會中的成功概率取決於它的業務實力(即獨特的能力)是否與該行業成功所需要的條件相符合。經營最佳的公司將是那些在滿足該行業成功條件中擁有大量競爭優勢的企業,這些優勢形成公司為顧客創造-價值的能力。
(二)環境威脅分析
環境威脅是指環境中一種不利的發展趨勢所形成的挑戰,如果不採取果斷的營銷行動,這種不利趨勢將導致公司市場地位被侵蝕。
公司營銷經理應該在其營銷計劃中把公司所面臨的威脅識別出來。這些威脅應按其嚴重性和出現的可能性分類。左上角的威脅是關鍵性的,因為它們會嚴重地危害公司利益,並且出現的可能性也最大。公司需要為每一個這樣的威脅准備一個應變計劃,這些計劃將預先闡明在威脅出現之前或者當威脅出現時,公司將進行哪些改變。
把某個特定公司所面臨的威脅和機會集中圖解出來,舊能勾勒出整個情況的特徵。有四種可能的結果。一種理想的業務是指擁有很多大好機會,而很少甚至可以避免威脅。一種投機性的業務是大好機會和威脅的出現率同樣高。一種成熟的業務是大好的機會和威脅都很少。最後,一種麻煩的業務是機會很少,威脅卻很大。
市場環境分析方法按系統論和生態學的觀點,企業與外部環境共同形成一個大系統。企業內部與外部環境是這一大系統中的兩個系統,兩者必須相互配合,才能產生系統效應。但從企業角度來看,外部環境這一子系統是企業不能控制的客觀條件,時刻處於變動之中。因此,企業必須經常對自身系統進行調整,才能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這正像生態學中生物體與外界環境關系一樣,也遵循「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原則。 外部環境變化對任一個企業產生的影響都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對企業市場營銷有利的因素,即它對企業市場營銷來說是環境機會;二是對企業市場營銷不利的因素,它是對企業市場營銷的環境威脅;三是對該企業市場營銷無影響的因素,企業可以把它視為是中性因素。對機會和威脅,企業必須採取適當的對應措施,才能在環境變化中生存下來。

⑼ 行業集中度的衡量指標

行業集中度是決定市場結構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集中體現了市場的競爭和壟斷程度,經常使用的集中度計量指標有:行業集中率(CRn指數)、赫爾芬達爾—赫希曼指數(Herfindahl-HirschmanIndex,縮寫:HHI,以下簡稱赫希曼指數)、洛侖茲曲線、基尼系數、逆指數和熵指數等,其中集中率(CRn)與赫希曼指數(HHI)兩個指標被經常運用在反壟斷經濟分析之中。
測量行業集中度的具體方法和相應指標有很多,這里選用絕對集中度(>CRn)和赫佛因德指數(HI)作為衡量市場集中度指標。 行業集中率是指該行業的相關市場內前N家最大的企業所佔市場份額的總和。例如,CR4是指四個最大的企業佔有該相關市場份額。同樣,五個企業集中率(CR5)、八個企業集中率(CR8)均可以計算出來。但是,集中率的缺點是它沒有指出這個行業相關市場中正在運營和競爭的企業的總數。例如,具有同樣高達75%的CR4在兩個行業份額卻可能是不相同的,因為一個行業可能僅有幾個企業而另一個行業則可能有許多企業。CRn指數是以產業中最大的n個企業所佔市場份額的累計數占整個產業市場的比例來表示。設某產業的銷售總額為X,第i企業的銷售額為:Xi,則第i企業的市場份額為:Si=Xi/X,又設CRn為該產業中最大的n個企業所佔市場份額之和,則有:(見右圖公式一)
一般認為,即如果行業集中度CR4或CR8<40,則該行業為競爭型;而如果30≤CR4或40≤CR8,則該行業為寡佔型。
CRn的計算又可細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1)已知該行業所佔市場份額的情況下,其計算公式:(見右圖公式二)
其中:Si是第i個企業所佔市場份額,是這個行業中企業總數。
(2)已知該行業的企業的產值、產量、銷售額、銷售量、職工人數、資產總額等的情況下,其計算公式:(見右圖公式三)其中:
CRn:規模最大的前幾家企業的行業集中度;
i:表示第i家企業的產值、產量、銷售額、銷售量、職工人數、資產總額等;
n:產業內規模最大的前幾家企業數;
N:產業內的企業總數。通常n=4或者n=8,此時,行業集中度就分別表示產業內規模最大的前4家或者前8家企業的集中度。
根據美國經濟學家貝恩和日本通產省對產業集中度的劃分標准,將產業市場結構粗分為寡佔型(CR8 ≥ 40)和競爭型(CR8<40%)兩類。其中,寡佔型又細分為極高寡佔型(CR8 ≥ 70%)和低集中寡佔型(40% ≤ CR8<70%);競爭型又細分為低集中競爭型(20% ≤ CR8<40%)和分散競爭型(CR8<20%)。 (1)指數概念
HI指數即赫佛因德指數—赫希曼指數(Hirschman-Herfindahl Index),是指基於該行業中企業的總數和規模分布,即將相關市場上的所有企業的市場份額的平方後再相加的總和。這個指標最初由A·赫希曼提出,1950年由哥倫比亞大學的0·赫爾芬達爾在他的博士論文《鋼鐵業的集中》中進一步闡述。赫希曼指數具有數學上絕對法和相對法的優點使它成為較理想的市場集中度計量指標,它可以衡量企業的市場份額對市場集中度產生的影響,成為政府審查企業並購的一個重要行政性標准。
該指數用公式表示為:(見右上圖公式四)
這一指數的含義是:它給每個企業的市場份額Si一個權數,這個權數就是其市場份額本身。可見,它對大企業所給的權數較大,對其市場份額也反映的比較充分。指數值越大,集中度越高,反之越低。
(2)赫希曼指數在反壟斷分析中的應用
第一、低度集中市場。美國和歐盟的《並購指南》一致認為,若企業並購後市場上赫希曼指數不足1000的情況下,屬於安全港,並購不具反競爭效果。
第二、中度集中市場。美國認為,企業並購後市場上赫希曼指數在1000至1800之間,且並購後較並購前的赫希曼指數提高低於100個點,一般不具反競爭效果;但若赫希曼指數提高了100個點以上,則可能具有反競爭效果,需要作進一步分析。歐盟則認為,企業並購後市場上赫希曼指數位於1000-2000之間,且並購後較並購前的赫希曼指數提高低於250個點,一般不具有反競爭效果,但有例外;如果並購後較並購前的赫希曼指數提高了250個點或以上,則可能具有反競爭效果,需要作進一步分析;在中度集中市場,歐盟比美國初始門檻寬松。
第三、高度集中市場。美國認為,企業並購後赫希曼指數提高超過1800時,屬於高度集中市場,且並購後較並購前的赫希曼指數提高低於50個點,一般不具反競爭效果;如果並購後較並購前的赫希曼指數提高了50個點以上100個點以下,則可能具有反競爭效果,需要作進一步分析;如果並購後較並購前的赫希曼指數提高了100個點以上,一般具有反競爭效果,但需要綜合其它因素作進一步分析。而歐盟則認為,赫希曼指數提高超過2000時,才屬於高度集中市場,且並購後較並購前的赫希曼指數提高低於150個點,一般不具有反競爭效果,但有例外;但如果並購後較並購前的赫希曼指數提高了150個點或以上,則可能具有反競爭效果,需要作進一步分析;在高度集中市場,歐盟與美國存在市場集中度門檻級差。
第四、實踐中的赫希曼指數的價值。企業並購中實測出的赫希曼指數通常比美國和歐盟《並購指南》規定的赫希曼指數標准要高得多,說明《並購指南》規定的赫希曼指數標准僅供參考,不能在企業並購的反壟斷執法決策中起決定性作用,實際執法決策時要綜合考慮市場集中度、市場份額、市場進入障礙、單邊效應、協調效應與效率等因素,還要考慮是否有予以除外或豁免的事由等。

閱讀全文

與市場集中度的分析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製作腌制雞蛋的方法 瀏覽:866
用什麼方法清除玻璃痕跡 瀏覽:911
香水的正確使用方法圖解 瀏覽:959
抽屜安裝的正確方法 瀏覽:917
測量脈動最好的方法 瀏覽:184
紗窗清潔方法視頻 瀏覽:87
新軒逸扶手箱上蓋安裝方法 瀏覽:313
最簡單的電動車修車寶製作方法 瀏覽:134
3345的簡便方法計算 瀏覽:60
尿酸高有哪些方法 瀏覽:328
陰陽之氣的最佳治療方法 瀏覽:161
折紙花簡單的方法 瀏覽:565
胸貼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55
研究生通知書查詢方法 瀏覽:334
假性尖銳濕檢測方法 瀏覽:72
闡述直發造型的步驟與方法 瀏覽:696
廣東中考題型解題方法與技巧 瀏覽:452
電腦播放ppt操作方法 瀏覽:709
斜屋面護欄安裝方法 瀏覽:920
如何運用認知天性裡面的學習方法 瀏覽: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