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郭橐駝總結的種樹方法是什麼他認為種過錯後應採取什麼態度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育平,其土欲故其築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而全其性得矣。)
依照樹的生長規律去種植,不抑制樹生長的天性,不過於關心樹的生長,順其自然。
(態度原文中貌似沒有明確的句子)
要知錯能改,總結經驗,順從規律,不盲目關心,以防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
您有可能是想問種後的態度:
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
不過於關心樹的生長,順其自然。
㈡ ps里種樹怎麼種才簡單
按「ctrl+J」快速復制幾個樹的圖層,選中最上面的圖層移動到離原位置有一定的距離,再鏈接所有樹的圖層,記著不要鏈接背景層,然後點擊菜單欄里有個水平距中分布就OK了(或者擊圖層>分布鏈接圖層>水平居中)
㈢ 法律對於在宅基地種樹有什麼規定
近年來,因種種原因,農村土地的荒蕪現象越來越嚴重,任其荒廢看著也可惜,因此,很多人就選擇了在地里種樹。
特別提醒:農村宅基地具有很明顯的社會福利性,是免費分配給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使用的,所以大家要珍惜,如果申請了宅基地卻不建房,長期閑置著,那集體有權收回的。
㈣ 輪作、套種、間種是農業生產中經常使用的方法。請問它們的定義是什麼請大家知道的速度告知。謝謝
間作是幾種作物相間種植,通常將高和喜陽植物與矮的喜蔭植物間種。 輪作是幾種作物輪流種植,如冬夏輪;也可今明年輪。 套種是在前一茬作物即將收割沿未收割之前將後一茬作物種入前茬的行間株間。三者通稱「復種」。
㈤ 種樹的要求
春季是植樹造林的黃金季節,如何提高春天植樹造林成活率,應把握以下幾個要點:
一、栽植時間
初春土壤墒情相對較好,地溫逐漸回升,栽植苗木先生根後發芽,栽植成活率高,以後隨氣溫回升變得乾旱。因此,春季植樹宜早不宜遲。現在提倡「頂漿」造林,從3月上旬開始就可挖坑栽植了。
二、樹種選擇
選擇造林樹種,一定要堅持適地適樹的原則,選擇適合各地土壤生長條件的樹種。力爭達到栽植後生長快、成材早、抗病蟲,一般6~7年即可成林成材。
三、選擇苗木
苗木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造林成活率。所以,選擇苗木一定要做到:一是選擇生長健壯、充分木質化、無病蟲害、規格統一的苗木:二是起苗土球要大,苗木根系要完好,多帶須根,主根斷口整齊、不劈不裂:三是苗木規格胸徑在3厘米以上,苗高3.5米以上的二年生以上大苗為好。
四、栽植技術
1、樹木處理 為了提高栽植成活率,在栽植前,一要對苗木剪側枝,要剪截苗木上所有側枝,留2~3芽即可,去掉競爭枝;二要浸泡苗木,沾保水劑或ABT生根粉,隨起隨栽。不能及時栽植的要進行浸泡,一定要避免晾曬風吹苗木,尤其是長途運輸的苗木一定要浸泡24小時。
2、挖坑規格 要求挖長、寬、高均為80厘米見方的栽植坑。對出現疆石層的土壤,挖坑時一定要打破疆石層,以避免樹木出現干梢現象。
3、栽植深度 栽植的深度應高於苗木根源處原土痕2~3厘米,在乾旱條件下應適當深栽,土壤濕潤粘性重可略淺栽。
五、管護工作
1、適時澆水 根據天氣和土壤墒情要及時對新植幼樹澆水,一般新栽幼樹第一年在麥收之前保證澆足6遍水以上。並隨時檢查有無倒伏、傾斜或露根,如發現應立即扶正,填土拍實。
2、注意防害 栽後為防止樹木受病蟲或牲畜損害,對樹干進行塗白或塗殺菌劑石硫合劑。
(5)種樹的兩種定義方法是什麼擴展閱讀
種樹的養護:
針對規格比較大的樹木,或者說土球較高的樹木,我們建議:在回填土填至一半時,對其進行灌水處理。因為土球過大、土球過高,如果把土全部填好之後再去澆水,那幾乎是澆不透的。所以,填到一半的時候,澆水待水沉降之後,再進行填土澆水處理。
其次,夯土的時候一定要夯實,不要出現空洞。如果留有空洞,水肥就會從空洞中流失掉,對後期水分供應是有很大影響的,不利於樹木根系生長。
但是,在填土夯實的前提下,覆土又不能太深太厚。可能在北方地區,為了防止風大、樹木頭重腳輕而倒伏,會將土覆得厚一點。而往往,很多樹木死亡源於覆土太厚而無法呼吸,土壤沒有透氣性,樹木根系吸收不到氧氣。要知道,土壤中氧氣一旦低於5%,根系就不會再繼續生長。
而在南方地區,我們建議在工地上覆土不要超過五公分,一般來說三公分左右就夠了。有的地方,我們甚至建議他們不用覆土,直接堆在上面就好了。
㈥ 什麼是植樹問題
植樹問題 植樹問題公式:直線植樹: 距離/間隔 +1 = 棵數
四周植樹: 距離/間隔 = 棵數
關於《植樹問題》
《植樹問題》這節課現在的案例很多,但因為這是一堂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課,所以怎樣的教學目標定位才是適合學生的發展的,應該說是很難把握的。其次是第一節課要學生學到什麼?是掌握其中一點(棵數=段數+1),還是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對這一問題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即既要理解+1的原因,又要理解—1的原因,和不加不減的原因。
宋晶晶老師結合多種版本的案例,給我們演繹了一堂精彩的數學課,我覺得她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使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對植樹問題的原因理解的更透徹了。
這節課的主要過程是通過生活中的例子,引導學生通過畫圖等,體驗段數和棵數之間的關系,得出結論,再通過舉例使學生聯系生活,對生活中的例子進行辨析,在辨析中進一步理解+1的原因。最後通過闖關活動,激勵學生去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3個變化題),使全體學生都能積極思考,從中進一步理解植樹問題的內涵。在交流、反饋中,還引導學生應用一一對應的思想去思考驗證,對中下學生的體驗和理解幫助很大。
我覺得宋老師這堂課是成功的,是適合她的班級的,但換到其他班級,不一定適合,如果學生一點基礎都沒有,練習的難度要降低,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關於《植樹問題》的兩點思考:
不巧的很,仙桃市小學數學優秀青年骨幹教師網路教研中心培訓會暨重學新課標演講會與仙桃市2007春季學期備考會重疊了。因此,雖然中途趕來,但還是沒有完整地聽完《植樹問題》這節課,遺憾之餘(事實上,寥寥幾分鍾,執教教師的機智、藝術還是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只能簡短地談談自己對《植樹問題》的幾點思考。
說是對《植樹問題》的幾點思考,不如說對建立模型的幾點思考更准確。
筆者以為,目前在模型的建立上面,有幾點誤區:
一、重形象直觀,輕抽象概括。以《植樹問題》為例,兩端都栽樹,很多老師喜歡以手為例。兩個手指之間有幾個間隔?三個手指呢?四個、五個呢?你能發現什麼規律?這里,執教教師就倉促了一些。其實,這里教師還可進一步引導:6個手指有多少個間隔……100個手指呢?你是怎樣知道的?這就逼著學生跳出「手」這一具體形象,依靠表象進行抽象概括,思維無疑進了一步。
二、重歸納發現,輕演繹推理。兩端植樹,樹的棵數=間隔數+1。正如前面案例所描述的,這是一個典型的歸納發現的過程。那麼,對於本節課的另一教學任務,《植樹問題》的另一類型:兩端都不植樹的情況,是否也依然要用歸納發現的方法呢?這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過,我認為以下教法很重要。因為,在我看來,「兩端植樹」和「兩端都不植樹」二者實質是一樣的,兩端植樹,樹的棵數=間隔數+1,把兩端的樹去掉,樹的棵數就減少了2,也就是「間隔數+1-2」,加上一個1再減上一個2,間隔數總的來說少了1,用模型表示就是「間隔數-1」。
筆者以為,以上教法不僅是溝通二者之間聯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這是滲透數學思維的需要:即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不僅需要歸納發現的能力,同時也需要演繹推理的能力。
事實上,這正是現在模型教學所匿乏的。
書本上的知識:
植樹問題是在一定的線路上,根據總路程、間隔長和棵數進行植樹的問題。
為使其更直觀,用圖示法來說明。樹用點來表示,植樹的沿線用線來表示,這樣就把植樹問題轉化為一條非封閉或封閉的線上的「點數」與相鄰兩點間的線的段數之間的關系問題。
專題分析:
一、在線段上的植樹問題可以分為以下三種情形。
1、如果植樹線路的兩端都要植樹,那麼植樹的棵數應比要分的段數多1,即:棵數=段數+1。
2、如果植樹線路只有一端要植樹,那麼植樹的棵數和要分的段數相等,即:棵數=段數。
3、如果植樹線路的兩端都不植樹,那麼植樹的棵數比要分的段數少1,即:棵數=段數-1。
二、在封閉線路上植樹,棵數與段數相等,即:棵數=段數。
三、在方形線路上植樹,如果每個頂點都要植樹。則棵數=(每邊的棵數-1)×邊數。
例題:
例子1,長方形場地:一個長84米,寬54米的長方形蘋果園中,蘋果樹的株距是2米,行距是3米.這個蘋果園共種蘋果樹多少棵?
解:
解法一:
①一行能種多少棵?84÷2=42(棵).|
②這塊地能種蘋果樹多少行?54÷3=18(行).
③這塊地共種蘋果樹多少棵?42×18=756(棵).
如果株距、行距的方向互換,結果相同:
(84÷3)×(54÷2)=28×27=756(棵).
解法二:
①這塊地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84×54=4536(平方米).
②一棵蘋果樹佔地多少平方米?
2×3=6(平方米).
③這塊地能種蘋果樹多少棵?
4536÷6=756(棵).
當長方形土地的長、寬分別能被株距、行距整除時,可用上述兩種方法中的任意一種來解;當長方形土地的長、寬不能被株距、行距整除時,就只能用第二種解法來解.
但有些問題從表面上看,並沒有出現「植樹」二字,但題目實質上是反映封閉線段或不封閉線段長度、分隔點、每段長度三者之間的關系。鋸木頭問題就是典型的不封閉線段上,兩頭不植樹問題。所鋸的段數總比鋸的次數多一。上樓梯問題,就是把每上一層樓梯所需的時間看成一個時間間隔,那麼: 上樓所需總時間 =(終點層—起始層)×每層所需時間。而方陣隊列問題,看似與植樹問題毫不相干,實質上都是植樹問題。
例子2,直線場地:在一條馬路的兩旁植樹,每隔3米植一棵,植到頭還剩3棵;每隔2.5米植一棵,植到頭還缺少37棵,求這條馬路的長度。
解:
設一共有A棵樹
【(A-3)/2-1】X3=【(A+37)/2-1】X2.5
A=205
馬路長:【(205-3)/2-1】X3=300
得:馬路長度為300米
例子3,圓形場地(難題):有一個圓形花壇,繞它走一圈是120米。如果在花壇周圍每隔6米栽一株丁香花,再在每相鄰的兩株丁香花之間等距離地栽2株月季花。可栽丁香花多少株?可栽月季花多少株?每2株緊相鄰的月季花相距多少米
解:
解:根據棵數=全長÷間隔可求出栽丁香花的株數:
120÷6=20(株)
由於是在每相鄰的2株丁香花之間栽2株月季花,丁香花的株數與丁香花之間的間隔數相等,因此,可栽月季花:
2×20=40(株)
由於2株丁香花之間的2株月季花是緊相鄰的,而2株丁香花之間的距離被2株月季花分為3等份,因此緊相鄰2株月季花之間距離為:
6÷3=2(米)
答:可栽丁香花20株,可栽月季花40株,2株緊相鄰月季花之間相距2米。
例5 在圓形水池邊植樹,把樹植在距離岸邊均為3米的圓周上,按弧長計算,每隔2米植一棵樹,共植了314棵。水池的周長是多少米?(適於六年級程度)
解:先求出植樹線路的長。植樹線路是一個圓的周長,這個圓的周長是:
2×314=628(米)
這個圓的直徑是:
628÷3.14=200(米)
由於樹是植在距離岸邊均為3米的圓周上,所以圓形水池的直徑是:
200-3×2=194(米)
圓形水池的周長是:
194×3.14=609.16(米)
綜合算式:
(2×314÷3.14-3×2)×3.14
=(200-6)×3.14
=194×3.14
=609.16(米)
㈦ 《種樹郭橐駝傳》運用了什麼方法突出郭橐駝「順天致性」的種樹之道
主要通過以下的兩種
一、巧用類比
本文名為傳記,實在說理,名為記人,實在記言,採用的基本手法是類比,見第三部分分析.
二、層層對比
本文關於如何種樹的道理,主要是通過橐駝和「他的植者」對比說明的,見第二段分析.另外,從總體看橐駝「病僂」種樹之「順天致性」與「長人者好煩其令」之者也存在對比的關系.
駝背、違天害性、煩其令、違民天害民性:是對比,人不能違天害性,種樹不能違天害性,治民不能違天害性,任何事物都要順天致性,不能違背客觀規律有哲理意義.
㈧ 植樹節定義
植樹節是按照法律規定宣傳保護樹木,並組織動員群眾積極參加以植樹造林為活動內容的節日。按時間長短可分為植樹日、植樹周和植樹月,共稱為國際植樹節。提倡通過這種活動,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熱情、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
中國的植樹節由凌道揚和韓安、裴義理等林學家於1915年倡議設立,最初將時間確定在每年清明節。1928年,國民政府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周年將植樹節改為3月12日。新中國成立後的1979年,在鄧小平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每年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
㈨ 種樹有哪幾種方式除了品字形還有什麼形
很多種方法,還可以一字型、福字型等。
樹是具有木質樹干及樹枝的植物,可存活多年。一般將喬木稱為樹,主幹,植株一,分枝距離地面較高,可以形成樹冠。樹有很多種。樹木是木本植物的總稱,包含喬木、灌木和木質藤本之分,樹木主要是種子植物,蕨類植物中只有樹蕨為樹木,中國約有8000種樹木。分為榕樹;楊樹;柳樹;柏樹等。樹在減少土地侵蝕及調整氣候上相當的重要,樹可以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將大量的碳儲存在組織內。樹木和森林是許多物種的棲息地。熱帶雨林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方之一。樹可以提供遮陰及保護,木材可供建築用,木炭可以用來加熱及烹煮,果子可以用來作為食物。在世界各地的森林面積正在下降,目的是要增加可以農業使用的土地。由於樹的長壽及實用,在許多神話中也有樹的出現。
㈩ 種樹有什麼方法
先把樹苗栽進土裡,再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