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問考醫學研究生的教材在哪裡買啊本人現在在成都。
專業課方面的教材輔導書,最新版本的、老版的成都華西婦幼保健院對門你知道嗎?離A世界不遠;哪地方都有!新書、舊書、老版、新版哪都有;價格也不貴一般都可以打85折!也可以去西南購書中心,哪更全,但價格有點貴!
㈡ 誰能介紹給我幾本醫學研究類的書籍最好有研究方法,科研課題研究方面的內容,比較新的。
《漫談醫學史》《當代中醫葯學家談科學思維與方法》《常見病指壓療法》
我也不知道你需要哪一方面的,進行哪方面的課題研究。這些不知道有沒有用。
㈢ 請問醫學基礎研究生必須看的有那幾本書
醫學基礎挺多專業的,但是竟然要做實驗發表論文,都離不開免疫學與分子生物學技術.現在前沿的都是這兩個學科,其他專業要弄了點什麼新的不容易.
免疫學、免疫學技術、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分子克隆(第三版)、微生物實驗技術、蛋白質工程。。。等等。
也別忘了人文社科方面的書籍,對於大部分碩士研究生來說,三年的研究生生活是步入社會前最後的實戰演練,小夥子,好好把握吧!
㈣ 醫學科研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醫學科學研究具有一般自然科學研究的特徵,還具有研究對象的特殊性和研究工作的復雜性。
1.醫學研究的三個層次:①群體水平;②器官組織水平;③細胞分子水平。
2.醫學研究的對象:①人,包括正常人和病人;②離體組織細胞;③動物。
3.醫學研究的方法:①觀察法;②實驗法;③理論法。
4.醫學研究的場所:①社區;②醫院;③實驗室。
5.醫學研究的三個基本環節:①設計;②衡量;③評價。
㈤ 求一篇上完「醫學科研方法」課的感想
現代醫學教育要求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開拓型人才和科研型人才。大學生科技活動作為高等學校校園文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醫學生綜合能力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1]。開展課外科技活動以輔助課堂教學,也是培養學生素質和綜合能力的可靠方法。
1 培養醫學生自信心和自我表達能力
為了配合教學改革,每年我們局部解剖學科都組織一次課外小組,在將開設局部解剖學課程的年級,選擇對解剖感興趣的學生作為成員,組成課外活動小組。在活動之初,教研室指定副高職以上教師為他們分別講授《層次解剖技巧》、《醫學科研方法》、《指導發現法教學》、《臨床應用解剖》、《綜述及醫學論文撰寫》以及人體各局部層次解剖等十餘次專題講座。利用雙休日和部分業余時間為他們提供設備和場所,在教師指導下,讓他們自己動手操作,去發現問題,充分利用不同的屍材,師生共同研究標本的設計和表現形式,有目的地進行清理和標本製作,並把其所制標本用於課堂教學手摸標本。在開課時,小組成員就能夠結合自己所做的標本,以自己先學到的知識和體會,來指導幫助其他的同學,起到了「小指導老師」的作用,為探索解剖學實驗課教學改革和醫學創新教育模式提供了支持。通過為其他同學理論講解和標本示教,能夠使自信心得到提高,同時也鍛煉了自我表達能力[2]。
2 培養醫學生探究知識的科研意識和思維
大學生科技素質的培養是一個以掌握一定的科技基礎知識、科學的研究方法、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以及不怕困難、積極探索的精神為基礎的系統工程。我們解剖學科每年開展的局解課外科技小組活動,是根據指導教師的科研方向,將學生再分成若干個小組,在老師的指導下,配合研究生查閱文獻,並結合國內外的研究現狀,確定調查題目和觀察指標,進行小題目、小樣本的實際解剖和觀察,然後總結整理原始資料,撰寫綜述和短文,經指導教師修改後,作為學生習作推薦發表。通過科研過程的每一具體步驟,使學生更快更准捕捉信息,及時了解醫學發展最新動態,鍛煉了學生的科研意識和思維,學習了科研方法,培養了獨立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也有利於大學生科技素質培養。
3 培養醫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
為了不斷總結經驗,分析活動的效果,結合我校解剖教學實踐,制定出學生能力調查表,在基本解剖技巧、思維發散和知識遷徙及解決臨床實踐能力方面,由活動組同學在小組活動前和結束後分別進行填寫。同時對沒有參加課外活動小組的同年級本科生也進行了調查和分析,結果表明,活動組同學在解剖技能、創新意識、思維和能力以及綜合素質方面均有較大提高。創新的過程往往不會一帆風順,需要具備堅定的信念、堅強的意志、頑強的毅力等心理素質。參加課外活動的同學,通過親自撈、運屍體和實體解剖操作,接觸福爾馬林和屍體腐臭刺激氣味的艱苦環境,培養了學生的勇於攀登的學習作風,自信、自強和迎接挑戰的勇氣,有承受挫折、戰勝艱苦環境和吃苦耐勞的堅強意志[3]。
4 培養醫學生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
教學過程不僅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而且是交流與合作的過程,英國的教育界稱之謂「合作學習」。每個學生由於發展水平、個人家庭背景及興趣愛好不同,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在課外科技活動中,小組同學通過彼此之間合作與交流,取長補短,樹立團結協作的意識和思維,使多個個性、多個發散思維交織在一起,起到了相互啟發和點撥的作用,產生了新穎而有創造性思維的火花,體現了創新合力的效應。我們在活動中使學生理解到,每項操作、每個課題、每個小製作必須密切協作才能較好地完成。同時通過指導教師對每個小組成績點評和獎勵,激發學生互相協作的團隊精神和集體榮譽感。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科技活動的開展,為醫學生提供實踐探究的場地。今後我們還將進一步深化課外科技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推進創新教育的開展。
㈥ 本人剛考上醫學研究生,卻是實驗室小白,求有關常用實驗方法和發文獻的書籍或攻略最好從簡單到復雜
這個你需要導師帶,沒有人帶的話你很難入門,而且醫學實驗非常費錢,所以你還是跟導師吧,至於書之類的不太知道,我朋友那時候主要學的統計學,非常有用的東西。其他的看老師吧。
㈦ 醫學課題研究方法有哪些
醫學論文研究方法有很多種,下面編輯整理了其中的幾點,供大家參考:
1、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2、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一、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3、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干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免費領取快速評職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