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研究方法存在的問題

研究方法存在的問題

發布時間:2022-01-10 03:39:27

1. 調查研究這種方法面臨哪些難題

1、調研意識不強,缺乏主動性。個別人大代表和常委會組成人員參加代表大會或人大常委會會議期間,很少發言,提不出有質量的建議、意見。

2、調研深度不夠,缺乏針對性。調查研究的宗旨是為了搞清事實真相,尋求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也可以說是為了把握事物現狀,預測發展趨勢。但是,一些同志下基層調查之前,沒有弄清需要解決哪些問題,沒有制定調研計劃和列出調研提綱,就盲目下到基層,僅僅憑一些支離破碎的材料東拼西湊一份調查報告應付了事。

3、調研方式單調,缺乏多樣性。通常採取「大兵團」式的調查視察活動,有的滿足於聽匯報、看現場、開座談會,調研中,聽政府匯報的多,直接收集基層意見的少,明查的多,暗訪的少。


調查研究方法

1、把握正確原則。首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調查研究必須實事求是地提出問題,全面准確地分析問題,有喜報喜,有憂報憂,敢講實情,保證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建立在客觀實際的基礎上。其次是堅持依法辦事的原則。在調研中必須依據法律程序辦事,判斷和衡量一切事物都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堅持密切聯系群眾的原則。調查研究必須深入基層,傾聽和反映群眾意見和呼聲,發揮人大聯系群眾、反映民意的民主主渠道作用。

2、組織調研。調查研究一定要有組織有計劃,這是搞好調研工作的關鍵環節。一要精心做好調研准備。要成立調研組,制定詳細的調研計劃,做到有目的、有內容、有步驟、有要求。在調研前,要組織調研人員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文件,熟悉有關情況,為調查研究做好准備。

要科學把握調研方法。在調研時,只有真正做深做透,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准,必要時,可以直接到百姓家裡,或隨機徵求意見,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那種緊緊張張聽匯報、匆匆忙忙看現場的方式,很難達到調研目的。

要綜合運用聽取匯報、實地考察、走訪群眾、開座談會等各種行之有效的調研方法,既要聽取各相關部門的工作匯報,又要聽取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要注重點面結合,既了解面上的情況,又深入解剖典型。

3、多管齊下。搞好調查研究光靠閉門造車不行,要到廣闊的社會生活中去取。因此,我們要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多走多看,運用實地查看、明查暗訪等靈活多樣的調研方式,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如問卷調查、統計調查、抽樣調查、專家調查、網路調查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開展調研。

同時要注重點面結合、上下聯動,進行立體式的調查研究,並在調研過程中堅持「兩個務必」,充分掌握大量翔實的第一手材料,為形成有情況、有分析、有深度的調查報告奠定基礎。

2. 研究現狀與存在問題

目前國內外學者對「三下」採煤(建築物下、鐵路下、水體下採煤)引起的岩層移動、地表沉陷以及對其引起的上方地表建(構)築物的破壞方面已經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但對老采空區的穩定性及活化規律的研究較少。采空區的活化與穩定性與各種地質因素及非地質因素有關,其穩定性研究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問題。比較傳統的研究方法是從岩體的力學特性以及應力分布入手,研究塌陷的分帶性、地表移動變形計算、移動速度和移動過程的持續時間、觀測網的設置、岩移的觀測方法、原則以及破壞機理等,對於後期的位移預測多是採取探討的計算方法。以前對於采空區的移動變形預計,較常用的是定性分析的方法,主要分為采空區頂板穩定性分析和采空區上方地基穩定性分析。對於煤礦采空區的治理,可分為採煤過程中的治理和採煤後的治理。目前針對采空區的治理研究,一般指的是對採煤後的老采空區。因為在有建築物存在的煤炭儲層區域,開采過程中一般都要求有相應的防護措施,直接迸行處理的不多;而在煤層采出之後,由於地面沉降或者人類活動,並需要在其上部修建必要的建築物或構築物時,比如高速公路、鐵路等,采空區所處地基不可避繞,或者採取避繞法時不夠經濟,因此,不符合工程穩定性要求的采空區就需要迸行處理。

采空區迸行地基處理,是為了預防和控制地表殘余沉降變形,保證上部建築物的安全。根據采空區治理規模及實用情況,目前國內外的研究處理手段可總結為4 種[5~27]:全部注漿充填采空區支撐覆岩,以徹底消除地基沉陷隱患,採用注漿充填、水力充填和風力充填等。如孫忠弟等[5]對采空區迸行了系統性的研究,並編寫一部有關采空區治理的專著。張志沛[7]對山西省很多采空區迸行了治理試驗,取得了關於采空區勘察設計、施工等諸方面的寶貴經驗,隨後迸行了山西省平定縣壽陽—西郊段冶西聯營煤礦采空區的注漿充填治理工程,為今後類似工程起著積極的借鑒作用;局部支撐覆岩或地面構築物,減小采空區空間跨度,防止頂板的垮落。常用的方法有注漿柱、井下砌墩柱和大直徑鑽孔樁柱或直接採用樁基法等;注漿加固和強化采空區圍岩結構,充填采動覆岩斷裂帶和彎曲帶岩土體離層、裂縫,使之形成一個剛度大、整體性好的岩板結構,有效抵抗老采空區塌陷的向上發展,使地表只產生相對均衡的沉陷,以保證地表構築物的安全;採取措施釋放老采空區的沉降潛力法,在采空區地表未利用前,採取強制措施加速老采空區活化和覆岩沉陷過程,消除對地表安全有較大威脅的地下空洞,在沉陷基本穩定後再開發利用該地基,常用方法有堆載預壓法、高能級強夯法和水誘導沉降法等。

關於采空區變形破壞及治理,杜甫志[28]、鄧緒雲[29]等介紹了采空區穩定性治理在工程上的應用。羅一忠[30]等從安全形度對采空區圍岩失穩的事故致因機理迸行了探討,將人工智慧中的神經網路技術用於大面積采空區失穩辨識研究;來興平等[31]研究了采空區穩定性非線性監測監控技術問題,將非線性穩定性理論應用在采空區圍岩失穩的預測,並迸行了采空區非線性動力失穩的計算機數值模擬研究;馬金榮等[32]提出了煤礦采空區場地建築適宜性工程地質研究方法;郭廣禮[33]等研究了老采空區上方建築地基變形的預測方法、介紹了地基處理注漿技術等;金太平[34]、楊雙安[35]、劉著華[36]等研究了采空區及塌陷區的探測方法;隋旺華[37]對岩體移動變形破壞規律、淺部采空區上岩體內應力分布及它們與工程地質的條件關系迸行了研究;顏榮貴[38]完成了概率積分法完整封閉的體系,把變形預計從地表二維問題推廣到三維問題,從地表到岩體內部,從地下開採到地表露天開采,並提出了解決采礦地表大型工業建築這一課題的研究思路、方法、方案及措施,並應用到具體的工程實例中;姜德義[39]從岩鹽溶腔穩定性動力分析中用突變理論研究岩鹽單井溶腔頂板、連通井頂板穩定性及井組間礦柱失穩的臨界條件及突變時的突跳和能量釋放,以深入了解頂板岩體運動過程和礦柱失穩的發展過程;潘岳[40,41]、李江騰[42]等應用尖點突變理論對礦柱非穩定系統迸行了探討,導出礦柱變形突跳量和能量釋放表達式、失穩的充要條件;郭文兵、鄧喀中[43,44]等應用突變理論建立了條帶煤柱破壞失穩的尖點突變模型,導出了條帶煤柱破壞失穩的充要條件表達式,並考慮了地下水對條帶煤柱穩定性的影響,認為地下水的作用會降低條帶煤柱的穩定性。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運算速度的提高,數值模擬方法有了很大的迸步,應用越來越廣泛,已經成為岩石力學研究和工程計算的一種重要手段。然而,盡管數值計算的方法及理論越來越完善,但也並不能完全適應復雜的工程地質條件,從而使計算機模擬定量結果只能作為定性或定量評價的參考。現在的數值模擬方法主要有離散元法、有限差分法、有限單元法、半解析法、邊界元法以及上述各種方法的耦合。國內外已經有許多比較成熟的可用於岩土工程分析的有限元計算軟體,如SAP、ADINA、NCAP、FLAC、ANSYS、UDEC等。有限單元法與邊界元法類似,目前用於地表沉陷分析的有 S.L.Crouch 等提供的TWODD、TWODI、TWOFS程序及E.Hoek等研究的二維線彈性程序,而且已經有應用邊界元法迸行三維非線性分析裂隙及斷層、蠕變岩體等研究的報道。離散單元法適用於節理岩體的分析,並能夠模擬采動破碎的岩體,其在采礦工程中得到了一定的應用。目前,二維離散單元程序已很成熟,三維問題的研究也迸展很快,FLAC3D是由美國ITASCA公司開發的顯式有限差分數值計算程序,近年來應用比較廣泛,適用於模擬大變形。封雲聰等[45]利用有限元迸行采空區應力分布的計算;成樞[46]對岩層與地表移動數值迸行了分析;郭倉[47]等利用FLAC3D對不同采留寬條帶煤柱的豎直應力分布和地表最大下沉值迸行研究;謝和平[48]、李治國[49]等利用FLAC3D對采空區穩定性迸行數值模擬計算與分析,並探討了在采空區上方迸行建築的方法以及在工程上應用的實例。

騰永海[50]以建築物荷載的影響深度、采空區裂隙帶發育高度不互相重合來判斷采空區地基的穩定性;余學義[51]、童立元[52]、李鳳玲[53]、宋金棟[54]、何志攀[55]等著重對采空區剩餘變形對高速公路的影響迸行了預計分析,並對高速公路與下伏采空區相互作用分析理論及其采空區處理技術迸行了系統的研究;高文龍[56]對采空區特高壓輸電桿塔的穩定性迸行了研究;馬超[57]等在煤礦開采沉陷理論的基礎上,對影響塌陷面積的主要因素迸行了深入分析,導出了塌陷面積和萬噸塌陷畝數的計算公式;陳海波等[58]研究了電力勘測中采空區架空送電線路塔基穩定性問題。

美國各主要採煤州都成立了處理采空區沉陷問題的專門機構,並有專門處理采空區地基的岩土公司,主要為對采空區迸行處理並建設建(構)築物。根據文獻[ 59,60] 的分析可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西部城市園林學院用大容量注漿法處理了幾座建築物下的采空區並控制了其沉降,懷俄明州、西弗吉尼亞州為了控制大面積采空區上方地表沉降,採用了注漿處理的措施;前蘇聯地質注漿專業公司也曾用過注漿法,處理了瓦赫魯舍夫礦的下伏采空區。20世紀80年代,英國、德國、波蘭等國的一些學者,相繼研究了采空區等地下空洞對公路的危害性問題,如Jonee、CJFP[61,62],Sargand Shand M[63]等,但成果零亂不系統。國外采空區穩定性問題大多數是針對局部開採的廢棄礦區,研究方法缺乏較深入系統的理論研究,主要採用調查統計方法。採取的處理措施包括採用灌注漿法、深樁基局部支承覆岩、全部充填采空區支承覆岩、水誘導沉陷法等,處理後的地面主要用於開發建設居民區等。

無論國內外,上述研究均基於「三下」(建築物下、水體下、鐵路下)採煤或煤炭采出後采空區圍岩僅受岩移作用前提下迸行的,而地下煤炭采出後經過一段時間采空區上覆岩層形成相對穩定的結構,並處於相對平衡狀態,但采空區常常會充滿大量積水,這些水對上覆岩層及附近煤柱的力學特性均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並誘發已經處於相對穩定的上覆岩層及地表再次發生不同程度的冒落與塌陷,而對於淺埋煤層的老采空區,在大氣降水或地下水影響條件下及地表列車荷載共同作用下淺伏采空區變形破壞問題的系統性研究較少。

因此,本研究以穿越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礦區某鐵路為背景,通過理論分析、室內的實驗研究及相似材料模擬試驗、數值模擬等方法,對水及列車荷載作用下淺伏采空區變形破壞迸行深入系統的探討。

3. 存在問題及研究思路、研究內容

1.3.1 存在的主要問題

(1)呷村礦床模型問題

礦床發現之初,學者們認為呷村礦床具有「下筒上層」的結構模式和「下黃上黑」的金屬分帶模式,與其他典型的VMS型礦床類似(傅德明等,1996;侯增謙,1991),但後來又發現礦床下部的脈狀-網脈狀礦體不是呈筒狀或漏斗狀垂直於上部的層狀塊狀礦體,而是呈似層狀近於平行展布,與上部塊狀礦體呈整合或似整合產出,又提出 了「層狀礦席+層控網脈狀礦帶式」的礦床模型(侯增謙等,2001)。

大多數研究者都認為,呷村VMS型礦床噴流沉積的礦體在島弧裂解階段形成之後,與圍岩地層一起經歷了燕山期弧-陸碰撞和喜馬拉雅期陸內走滑作用。這兩個成礦後的構造演化階段,必然對礦床地層和礦體發生改造,形成強烈的緊閉褶皺和大量的逆沖斷層和韌性剪切帶,導致岩層和礦體的重疊或缺失,從而改變礦床的結構模式和蝕變礦化模式(魯婷等,2008)。如果不能充分認識後期構造對礦床的改造,則難以建立符合客觀實際的礦床模型,也難以正確指導礦山深部和外圍的找礦工作。

(2)含礦層位對比問題

即有熱礦區含礦層位與呷村礦床含礦層位是否屬於同一層位。

由於有熱礦區目前發現的礦體與岩石組合與呷村礦床有一定的差別,因此關於呷村礦床含礦火山岩系是否南延到有熱礦區存在較大的爭論。生產勘查單位(108地質隊,1984;403地質隊,1993,2010)認為,呷村-有熱同處呷村復式倒轉背斜內,呷村含礦火山沉積岩系向南延至有熱礦區,有熱與呷村為同一含礦岩系。張文寬等(1994)曾認為,「從成礦有利度等值線趨勢看,在第19線以南深部可能存在呷村礦床的第2個成礦中心。若是如此,呷村礦床儲量再翻番是有可能的」。但曹新志(2009)持不同看法,認為有熱含礦層位與呷村含礦層位不屬同一層位,有熱含礦岩系位於呷村含礦岩系之上,是呷村礦床東側第Ⅶ含礦沉積韻律單元的南延。

(3)含礦帶對比問題

即有熱礦區目前已發現的塊狀礦體是否可與呷村礦床東礦帶富礦體對比的問題。

生產勘查單位(108地質隊,2010)籠統認為,有熱已發現的礦體就是呷村礦體的南延,特別是發現了塊狀黃鐵礦礦體,雖然銀銅品位很低,仍認為可與呷村礦床的塊狀礦體對比。

侯增謙等(2001)曾對呷村礦床東礦帶進行過詳細的觀察和描述,並建立了東礦帶塊狀礦體的精細結構柱狀圖,但未對中礦帶和西礦帶進行對比研究。有熱已知礦體除部分為塊狀「黃礦」礦石外,大多為脈狀-網脈狀鉛鋅礦石,缺乏重晶石岩和硅質岩等噴氣-化學沉積岩,缺乏銀銅工業礦體,與呷村礦床東礦帶難以直接對比。

因此,在前人工作基礎上,補充呷村礦床中礦帶和西礦帶的精細結構研究,再將有熱礦體結構模型與呷村礦床各礦帶進行對比,是評估有熱礦區找礦潛力的關鍵所在。

(4)構造問題

作為一個產於火山-沉積斷陷盆地內的VMS型礦床,呷村礦床的形成和展布受控於盆地構造及其影響的沉積相,特別是南北向斷層與東西向斷層的交匯部位,有可能控制了熱水噴口位置,從而影響礦體厚度和品位。因此,查明南北向和東西向同生斷層的位置、性質及其分布規律,對成礦預測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呷村礦床形成之後,經歷了印支運動以來的俯沖、碰撞造山和陸內構造變形作用,導致礦區火山-沉積地層發生強烈的褶皺和斷裂作用,使近於水平的岩層和礦體變成近於直立,後期變形變質作用生成的片理、劈理與層理不易區分,故前人對礦區總體構造樣式一直存在著不同的認識和爭議,主要有復雜褶皺(徐明基等,1989)、單斜構造(403地質隊,1993)、楔沖構造(曹新志,2009)、構造「重構」(魯婷等,2008)等觀點。因此,查明礦區總體構造樣式,確定礦區是否為一倒轉地層,確認是否存在韌性剪切帶,其對礦床結構和蝕變礦化分帶是否形成構造「重構」等問題,是本次研究的一個重點問題。只有在正確甄別和恢復各礦化體的初始空間位置的基礎上,才有可能獲得更符合客觀實際的礦床模型。

(5)找礦方向和隱伏礦定位預測問題

有熱礦區是否具有尋找富礦體的找礦潛力?如果有,則下一步的找礦方向在哪裡如何確定隱伏富礦體的空間位置?這是本次研究需要回答的最終問題。

有熱礦區的找礦工作已進行多年,雖有一定的進展,但找礦突破不大。按原有的找礦思路,肯定是難以突破,必須創新成礦理論,採用多元信息找礦模型,才能另闢蹊徑,取得找礦成果的新突破。

1.3.2 研究思路

本次工作以VMS型礦床模型和構造解析的理論方法為指導,野外與室內相結合,宏觀與微觀相結合,以大比例尺地質圖修編和構造解析、坑道和鑽孔綜合修編為手段,在詳細解剖呷村超大型銀多金屬礦床的基礎上,按比較礦床學的思維,將重點放在有熱礦區,對呷村-有熱礦區進行詳細的地層對比、火山噴發旋迴劃分、礦體特徵、礦化結構和蝕變分帶研究、含礦層位和含礦帶精細結構研究、礦田構造解析、流體包裹體和穩定同位素分析、岩石地球化學測量、前人物探成果再解譯等工作,其目的:一是在構造解析的基礎上重建礦床模型;二是在精細結構對比的基礎上確定呷村-有熱礦區含礦層位和含礦帶的對比問題;三是綜合地物化資料,確定找礦方向,對隱伏礦體進行定位預測。

1.3.3 研究內容

(1)礦床構造解析和礦床模型重建

對呷村-有熱礦區進行詳細的構造解析,通過對礦區褶皺、斷裂、劈理、節理等各種面狀構造和線狀構造的研究,確定礦床總體構造樣式,大致反演礦床構造演化史。重點查明逆沖斷層和韌性剪切帶對地層和礦體的改造,明確岩層和礦體是否以構造岩片形式產出。在此基礎上,正確甄別和恢復各礦化體的初始空間位置,重建礦床的礦化分帶和蝕變分帶的礦床模型。

重點研究東西向斷層的幾何學特徵,判別斷層運動方向、位移量等運動學特徵。最終確定斷層位置、性質,以及對沉積相、含礦層位和礦體的控制和改造。查明南北向同生斷層的位置、性質,及其與礦體厚度和品位的關系,確定同生斷層中熱水噴口位置及其分布規律,為找礦靶區的確定提供資料。

(2)含礦層位的劃分和對比

通過詳細的剖面測制和填圖,確定呷村-有熱礦區的岩性組合和變化特徵,合理劃分地層單元。在此基礎上,對呷村-有熱礦區含礦層位進行進一步的細分和研究,劃分火山噴發韻律,查明各韻律的厚度、岩性組合、岩相及空間變化特徵,蝕變和礦化結構分帶特徵,建立呷村-有熱礦區含礦層位柱狀對比圖,最終確定呷村含礦火山岩系是否向南延伸至有熱礦區。

(3)含礦帶精細結構的劃分和對比

通過坑道和鑽孔編錄,對呷村礦床各礦帶及有熱礦區目前已發現的礦體進行精細結構劃分,確定各個礦帶的岩石組合、蝕變和礦化特徵、結構特點。重點解決有熱礦區已知礦帶是否存在下部為脈狀-網脈狀礦體,上部為塊狀礦體的微「雙層」結構特徵,查明有熱礦體上部流紋質火山岩的頂部是否存在噴氣-化學沉積岩。建立呷村-有熱礦區含礦帶精細結構柱狀對比圖,最終確定有熱礦區已知礦體與呷村礦床各礦帶的對比問題。

(4)成礦流體物理化學特徵和同位素特徵對比研究

通過對呷村-有熱礦區主成礦期石英流體包裹體進行顯微測溫、顯微激光拉曼光譜測定,以及石英H、O同位素和硫化物S同位素分析,示蹤成礦流體和成礦物質來源,探討成礦機制,加深對VMS型礦床成礦流體系統的認識。同時,從成礦流體地球化學和成礦機制的角度進一步將有熱礦體與呷村礦床各礦帶對比。

(5)呷村礦床南部礦體空間形態研究

對呷村礦床南部7~11線間進行詳細的坑道編錄,查明礦化體和標志層在走向上和傾向上的空間變化特徵,編制重晶石岩層厚度等值線圖、礦體厚度和品位等值線圖,確定岩相空間變化規律,恢復鹵水池的空間形態和側伏方向,從而推測礦體的側伏方向,為找礦靶區的確定和礦山下一步的坑道開拓以及邊部探礦工程設計提供依據。

(6)岩石地球化學研究

以已知的呷村礦床為參考,對有熱礦區各勘探線進行系統的原生暈地球化學測量,運用數理統計學和計算機技術,編繪地球化學異常圖,研究礦床地球化學異常幾何特徵、礦化元素含量、元素比值垂向變化特徵,從岩石地球化學的角度確定呷村-有熱礦區的對比問題。確定呷村礦床是否存在隱伏礦化體的前緣暈(或邊緣暈),建立隱伏礦原生暈的判別標志,確定有熱礦區是否存在東部礦帶的前緣暈特徵,最終對可能的隱伏含礦地段進行靶區預測。

(7)前人地球物理資料的重新解譯

以上述新獲得的地層、岩漿岩、構造、礦體等地質資料為基礎,重新對前人物探成果資料進行再解譯,驗證地質推論是否與物探異常相吻合,在此基礎上圈定找礦靶區。

(8)找礦方向和隱伏礦定位預測

以礦床模型為指導,在含礦層位和含礦帶精細研究以及成礦流體物理化學條件研究基礎上,定性判別有熱礦區是否存在隱伏的東部礦帶,確定找礦方向。通過研究鹵水池和礦體的空間形態變化特徵,結合地球化學和地球物理勘查資料,對隱伏礦體進行定位預測。

4. 開題報告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對策怎麼

你好啊,你的開題報告選題定了沒?開題報告選題老師同意了嗎?准備往哪個方向寫?
開題報告學校具體格式准備好了沒?准備寫多少字還有什麼不懂不明白的可以問我,希望可以幫到你,祝開題報告選題順利通過,畢業論文寫作過

提供一個學校範文僅供參考:

1.選題的目的和意義:中小企業是推動國民經濟發展,構造市場經濟主體,促進社會穩定的基礎力量,對企業健康發展、培育

壯大市場主體、擴大就業渠道、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於佔全國企業總數99%、工業產值60%

、利稅40%、就業機會75%的中小企業,現階段不但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在對外貿易中占的比重也越來越大。中小

企業在對外貿易中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途徑或策略
2.探究中小企業的出口路徑的意義中小企業能在國際市場大顯身手,也能推動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利於擴大企業市場,提

高中小企業國際競爭力;有利於緩解中小企業資金短缺困難,可以利用出口獲得發展資金,也可以吸引海外風投基金或者吸引外資

合股以及從海外資本市場出口型中小企業是近年來我國貿易增長的中堅力量,是國民經濟的生力軍,其發展越來越關繫到經濟發

展、社會穩定與和諧。產業集群化發展是目前世界經濟發展中的一種重要經濟現象,也是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其對企

業、區域、國家的經濟發展都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對於我國出口型中小企業目前產業集群發展的現階段而言,還存在很多問

題,比較突出的一點就是集而不群,大而不強,缺乏整體協調發展的支持體系和戰略部署。這一點,在當前全球經濟危機的形勢下

尤為凸顯。 目前我國對出口型中小企業的研究還不多見,遠遠落後於實踐中的需要。本文將從經濟學視角,以我國出口型中小企

業集群作為研究對象,以促進我國出口型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提高集群應對風險能力及集群競爭力為目標

2.國內外研究現狀
3.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無論是

3.選題研究的內容:
該論題研究的內容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三網融合」背景下廣電產業所面臨挑戰的研究
(一)廣電產業運營模式的轉變
(二)員工配置和技術能力的提高
(三)廣電網路業務能力的提升
二、對「三網融合」背景下廣電產業所面臨機遇及對策研究
(一)機遇
1、拓展電視傳播的新渠道
2、增強電視傳播的互動性
3、擴大電視傳播受眾群體
(二)對策
1、加快廣電網路的改造
2、開辦內容新穎的節目
3、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

4.選題研究的技術路線、研究方法和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研究技術路線:首先,了解本論題的研究狀況,形成文獻綜述和開題報告。其次,進一步搜集閱讀資料並研讀文本,做好

相關的記錄,形成論題提綱。第三,深入研究,寫成初稿。最後,反復修改,完成定稿。
研究方法: 運用文獻分析法、文本細讀法、比較法、綜合分析法等進行研究。
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把自己的關鍵問題用兩句話寫下即可)

5.研究與寫作計劃:
2014年3月1日——3月6日 確定選題、收集相關資料
2014年3月7日——3月10日 撰寫開題報告與開題
2010年5月1日——6月30日 收集資料,開展研究,形成寫作提綱
2010年7月1日——9月30日 深入研究,形成論文初稿
2010年10月1日——10月30日 論文修改、定稿、列印、答辯

5.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地下水元素遷移不能脫離水的流動,因此水文地球化學的研究必須與地下水運動緊密結合。地下水水質的演變具有時間上的繼承特點,自然地理與地質發展歷史給予地下水的化學面貌以深刻影響;因此,不能從純化學角度,孤立、靜止地研究地下水的化學成分及其形成,而必須從水與環境長期作用的角度出發,去揭示地下水化學演變的內在依據與規律(王大純等,2006)。淺層高氟地下水分布區,非飽和帶土體和淺層地下水構成一個相互作用的水文地球化學系統(任福弘,1986)。將淺層地下水系統視為多相的、開放的動態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地下水的氟含量因水動力和化學動力條件在時空上的隨機變化而出現分異現象,這種分異現象與可以改變氟的賦存形態,影響氟的活性的地球化學作用相聯系(曾濺輝,1994)。因此如何從系統的角度,尤其是以耗散結構為特徵的系統角度認識氟在地下水系統中的遷移、富集,如何從動態的、離子多類型協同作用下研究高氟地下水的形成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就研究方法而言,目前經常採用的方法主要是根據水中檢出的化學組分,運用已有的化學理論推斷水中曾經發生的化學反應過程。應該指出,作為傳統的手段,這些方法有其簡便、快捷的優點,但在理論上是有缺陷的。其一,測試結果的解釋推斷主要是依據傳統的化學理論,即以孤立系統平衡態(化學平衡)認識為基礎的,而地下水樣品則取自開放系統非平衡態的地質環境中。其二,前人構建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是在已知反應物組分、數量的前提下得出的,反應物和生成物在物質總量上是守恆的,實驗的化學反應體系往往是低維的(參與反應的元素種類較少,物理相態單一),與之不同的是,地下水所處的環境是由岩(土)、水、氣、生構成,而且水中的組分也十分復雜,這種環境條件在化學上屬於多相多元的化學體系,或者說是高維的。其三,水樣中組分含量不是多相多元化學體系的全部生成物,而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各相之間存在著物質交換,地下水運移途中也會有物質的補充或流失,所以水樣測試結果難以提供化學反應前後的完整信息,從而導致研究結果的不確定性(多解)和主觀臆斷性。具體而言,存在問題主要有:

(1)研究中缺乏系統思維。無論是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機理研究還是影響因素的分析,基本上延續的是線性思維,沒有系統的、多態的、開放的思維方式。

(2)方法中缺乏「過程」思想。大部分實驗方法均採用孤立的、平衡態的思路,卻試圖用這種思路去解決只是「暫態」,僅僅是一個水化學過程的某一環節的問題,得到的結果自然也很難解釋「過程」。

(3)缺乏地質因素的解讀。地質動力無疑是高氟地下水運移、集聚的主要因素,但目前的研究把注意力過多地放在了化學因素方面,而對地層、構造、微地形變化、地下水流動系統等的重要作用解讀不夠。

(4)在防治方法中過於注重化學方法和改水措施,對於是否適於各地實際缺少調查研究,而且對新方法的探討不夠。

6. 開題報告中 研究可能存在的問題 怎麼寫

開題報告我可以寫,助人為樂。
從小從專進行選題。所謂從小從專,即是指軟文撰稿者在進行選則和提煉標題時,要從專業出發,從小處入手進行突破,切記全而不專,大而空洞。
11.參考文獻格式要規范,嚴謹,基本要求超過三十篇(工程碩士20)。
12.所有參考文獻必須在論文中有引用的地方。
13.所有圖形公式都要自己完成,拷貝、復制是不允許的。
14.盡量不要用我或者我們這樣的字眼,也就是口語化的東西要杜絕。
15.圖形都要有英文的title。
16.頁眉需要有下面信息。
17.摘要和目錄是專家評審的主要翻閱的地方,一定要讓摘要和目錄體現所做工作和創新點,所以摘要和目錄的編寫很重要,往往容易被忽視!
18.表格需要有編號並至於表格的上方,不同於圖形的放置於下方。
19.論文的結構一般是
背景介紹
·研究現狀
現有演算法、技術、手段或方法的缺陷和不足
提出的新的演算法、協議、方法、技術或手段
對自己提出的方法、技術或手段進行實踐、分析和比較
結論和展望
20.論文撰寫時,一定要注意書面語氣,不要有口語化的成分,很多同學沒有培養這方面的能力,寫的內容過於口語化,應注意!

7. 開題報告中 研究可能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怎麼寫

開題報告主要包括:一、擬選論文題目:二、文獻綜述與選題報告要求:1. 引用外文文獻不少於10篇,寫出文獻綜述與選題書面報告,字數在3000字以上。3. 填好「論文選題報告及論文工作計劃」表,連同書面報告一起交研究生院備案;4. 書面報告的格式見附件。三、導師對選題報告的評語(就研究生對該研究領域國內外研究現狀的了解情況、研究方法和手段、預期成果予以評價):四、評審小組對選題的意見(是否同意選定該課題、是否同意選題報告通過、以及對下一階段研究工作的建議;其他建議,如限期重作選題報告、終止培養建議等):五、論 文 工 作 計 劃六、附件(一下為附件內容)擬選論文題目一、選題背景和意義二、國內外研究動態三、論文主要研究和基本框架四、預期成果和可能的創新點

8. 研究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國外研究現狀

石漠化的發展及其對人類的危害是全球性的問題。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人口的劇增和生態的破壞,全球岩溶區石漠化在不斷加劇。如地中海岩溶地區、加拿大東南部布魯斯半島、日本秩父地區、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地區等均面臨著嚴重的石漠化問題。各國對石漠化問題都給予了高度的重視,並進行了治理。在開發石漠化區岩溶含水層水資源、退耕還林、利用速生樹種和種苗營養液進行石漠化區生態重建方面,取得了很多有效經驗。但國外石漠化地區人口密度小,水、土、人之間矛盾沒有我國突出,治理相對比較容易,技術成果報道較少。

二、國內研究現狀

近十多年來,國家實施了「八七」扶貧攻堅計劃、長江中上游防護林工程、水土保持工程,以及世界糧食計劃、世界銀行貸款和澳大利亞、紐西蘭的援助項目,在植樹造林、封山育林、退耕還林、坡改梯、砌牆保土、土壤改良、開發岩溶水、種植適生經濟作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較多的石漠化環境整治的成功經驗,從不同的角度總結了解決單一目標的工程治理措施,以及綜合性的石漠化治理模式。

(一)石漠化治理的主要工程措施

1.生態修復措施

包括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封山育林、人工種草、草地改良為主體的生態修復工程,並與經濟林木建設、中葯材種植等相結合,擴大植被覆蓋面積。

2.農田基本建設措施

以提高耕地質量、提高土地產出率、減少自然和人為活動對耕地的破壞和水土流失,增加農民經濟收入,進而達到遏止毀林開荒為目的。該類措施以6°~25°坡耕地治理為重點,通過「坡改梯」(坡地改梯田、梯土)、「旱改水」(旱地改水澆地、平緩旱地改水稻田、望天田改保灌田)、「碎改整」(小塊改大塊、零亂改規整)、新開田土、冷爛銹田改造、窪地排澇等農田改造等,有效地防止或減少水土流失。

3.水利水保建設措施

水資源是動物和植物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是自然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措施將「開源」與「截流」並重,通過對灌區改造、病險水庫治理、地表「三小」(小山塘、小水窖、小水池)工程建設,致力於解決石漠化區人畜飲水和農田灌溉,改善人類生存條件,提高土地產出率,推動農業結構調整,促進石漠化區經濟的發展,對有效實施退耕還林、封山育林、遏止毀林開荒起到保障作用。

4.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措施

根據地域資源環境條件,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合理利用資源,布局適合於當地資源和環境優勢的產業,推動地區經濟的發展。如貴州省根據當地地形、氣候,在一些高寒地區實施退耕還草、發展草地畜牧業,北盤江兩岸發展花椒種植;廣西在石漠化區實施「砍頭樹」種植、發展養殖業等。

5.農村能源改造措施

以解決煤炭資源缺少地區農民生活及生產燃料為目的,通過發展家庭養殖業、沼氣工程、節柴改灶、農村小水電建設、太陽能利用等措施,實現遏制人為對森林的砍伐破壞。

6.生態移民措施

主要方式為異地搬遷。通過小城鎮建設、發展鄉鎮和民營企業,有效地將石漠化區(生態惡劣區)的人口和人類工程活動向資源環境條件較優勢的區域集中,轉移農村勞動力,增加農村人口就業率,一方面使貧困區人口盡快脫貧,另一方面減輕石漠化區資源環境的壓力和人為活動對環境的破壞,使人類對資源的需要和自然資源的承載力達到平衡,逐步恢復生態環境。

7.其他

主要為政策保障措施、科技支撐體系等。包括對石漠化治理的政策支持,治理方式的科技研究、示範工程、石漠化監測、科技培訓、宣傳教育、組織保障等。

(二)石漠化綜合治理的主要模式

石漠化的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一般要根據當地具體的資源環境和社會經濟環境條件,因地制宜,採取多手段、多功能、多層次組合模式進行綜合治理。目前,國內岩溶山區採用的綜合治理模式主要有如下幾類。

1.小流域綜合治理模式

受地形、地貌、水文網和地質結構等條件控制,岩溶石山地區由許多具有獨立功能的小流域單元組成。小流域綜合治理模式的內容為:根據小流域內上、中、下游具體的社會和環境條件確定生態經濟功能,合理地配置生態防護體系,通過一系列組裝配套的科學技術,以水土保持為核心、以水資源開發為基礎、以產業結構調整為手段,實現流域全面規劃,綜合防護體系和復合農業生產體系建設布局,形成符合山區特點的農、林、牧復合農業生產體系。

2.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模式

針對岩溶山區缺水、少土、水土流失嚴重和人地矛盾突出的特點,以蓄水、治土、造林為核心,對脆弱生態環境進行治理。利用坡面雨水徑流和表層帶岩溶水與三小工程(小山塘、小水窖、小水池)相結合,形成微型水利系統,達到實現防止水土流失和解決乾旱期間農田灌溉用水的目的;對坡耕地實施「坡改梯」工程,並與具有經濟價值的草、果(樹)種植相結合,把防治土壤強烈流失和溝谷侵蝕的攔沙谷坊相配合;開展生態林建設,將生態林建設與經濟林木種植相結合,既增強流域內水土涵養,又實現增加經濟的收入。通過上述手段,改善流域內的生態環境條件。

3.生態農業建設模式

針對岩溶山區山地多、壩地少的特點,結合地域資源和環境結構,實施農、林、牧一體化的產業結構模式。綜合考慮本地區區域農業資源優勢,以保護和擴大森林覆蓋率為核心,以水土保持、發展經濟和環境保護為目標,合理調整地區經濟結構和農作(植)物結構,維系生態平衡,走生態農業的道路。同時,發展特色農業、名特優產品種植,把種植業、養殖業和產品深加工業聯成整體,提高農產品的經濟附加值,促進生態經濟的有序發展和動態平衡,形成完整、協調的農業生態循環體系,既提高資源的利用,又實現了生態環境的保護。

4.草地畜牧業模式

西南岩溶山區雨熱同季,氣候溫和濕潤,利於牧草的生長,為發展畜牧業提供了優越的條件。在一些人口密度較小、草地面積較大的地區,利用該優勢發展牧農結合型的生態農業,以草養畜、以畜養農,並進一步發展農牧產品深加工業。以草代林代糧,進行草農牧林結合,短期可保持水土,遠期則可開發林木資源,既有近期效益,又有長期效益。

5.生態移民模式

中度以上的石漠化區面積大,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缺乏,土地生產力和人口承載力低下,對該類地區,可通過生態移民的方式將居民遷移到環境條件較好、資源承載能力較高的地區,一方面可減輕人類為生存對原本就脆弱的生態環境的破壞,使生態環境系統得到恢復和重建,另一方面通過異地開發,改善石漠化區貧困人口的生存環境,促進脫貧,從而實現石漠化區社會經濟和資源環境協調的可持續發展。

6.庭院生態經濟模式

以沼氣建設利用為紐帶,以完善和穩定「經果林—畜禽養殖—沼氣」為基礎,充分利用農戶庭院前後及耕地資源,以改善農民生活基礎設施條件為目的,以種植經濟林木、中葯材和養殖優質畜禽為主要內容,對石漠化山區山、水、林、田、路、網進行綜合規劃建設。通過優化岩溶石漠化區經濟系統中的種植結構、養殖結構、能源結構與技術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優化農村環境。庭院生態經濟模式的高效運行可改變農村庭院生活環境條件和不文明現象,逐步形成以種植為基礎、以養殖業為主幹、以沼氣為紐帶、種養和加工相互配套、農林牧副業協調發展的農村生態經濟體系,與石漠化防治融為一體,推進石漠化的綜合治理。

(三)石漠化理論研究方面的典型工作

1)袁道先院士在《岩溶生態系統和石漠化治理》中,結合西南岩溶石山地區的實際情況,採用大量的科學數據、圖表,對岩溶環境生態系統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和論證。

2)1999~2002年,中國地質調查局完成了我國西南岩溶山區地下水及生態地質環境調查,採用遙感解譯、地面核實調查等手段,基本查清了我國西南岩溶石山地區石漠化的現狀、空間分布、發展趨勢,編制了《西南岩溶山區地下水及生態地質環境調查報告》。

3)貴州省地礦局王明章研究員等在「貴州省岩溶山區地下水及生態地質環境調查」成果資料的基礎上,編制並出版了《貴州省岩溶石山生態地質環境研究》,對貴州省石漠化的現狀、分布、成因、發展演化,進行了研究和闡述,並從地質學的角度初步提出了石漠化治理的途徑設想。

4)貴州省地礦局區域地質調查院況順達博士等以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項目為平台,採用遙感技術完成了石漠化演變監測技術方法的研究,提交了《中國西南地區石漠化遙感調查關鍵技術研究及預警預報成果報告》。

5)貴州省師范大學熊康寧教授等以遙感技術為主要手段,對貴州省石漠化現狀進行了調查,編制出版了《貴州省岩溶石漠化類型遙感調查研究》,闡述了遙感調查的方法、貴州省石漠化的基本特徵和現狀。

6)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牽頭,貴州大學、貴州師范大學、貴州科學院、貴州省地礦局、河海大學、同濟大學等單位共同承擔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973計劃項目),從地球化學的角度開展包括石漠化問題在內的岩溶山區物質運移循環研究。

(四)石漠化治理方面的典型工作

1)林業部門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結合國家長防、珠防工程,開展了以「退耕還林、植樹造林、封山育林」為主的生態恢復工程。

2)發改委、水利和農業部門以解決缺水問題為核心,採取了以小流域為單元,實行山、水、林、田、路、網統籌規劃綜合治理工程;以坡耕地的綜合整治為突破口,對25°以下石漠化程度較輕、土層較厚的緩坡耕地實施坡改梯工程;在人口密度相對較小的區域,大力實施生態自然修復工程;加大沼氣建設,解決能源緊缺問題;以增加群眾收入、促進農民脫貧致富為重點,因地制宜發展中葯材、花椒、砂仁等具有市場優勢經濟林果,並以此培育和形成生態產業。貴州省內典型工程有關嶺縣石板橋小流域治理工程、花江板貴小流域治理工程、思南碗水壩小流域治理工程等。

3)2003年以來,中國地質調查局開展了西南岩溶石山地區典型岩溶流域地質環境綜合整治示範項目,分別在貴州省、雲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湖南省等省(區)以岩溶流域為單元,開展了以地下水開發為龍頭的石漠化地質環境綜合整治示範工程。典型工程如代表峰叢窪地類型的貴州省巨木地下河流域,代表壟崗槽谷類型的貴州省道真上壩地下河流域、雲南省瀘西小江流域、湖南省洛塔等石漠化治理工程。從地學的角度開展以石漠化綜合治理為目的地質環境整治示範工作。通過多年的工作,初步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和成果,豐富了石漠化綜合治理的理論。上述示範工程的實施,將對改善當地人民的生存和生產條件、脫貧致富提供基礎條件,並對推動岩溶山區石漠化綜合整治將起到積極的作用。而且這一項目成為本研究的基礎。

4)在國家林業局的支持下,貴州省科技廳星火科技計劃在省內岩溶石漠化地區實施30萬畝金銀花種植的石漠化生態環境治理工程,推行「林—草—畜」生態研製模式發展畜牧業,帶動農民致富,同時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並完成了《岩溶石漠化地區種植金銀花的生態與經濟效益報告》。

5)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在廣西果化、湖南洛塔等地進行了以地下水開發為主的地質環境整治示範工程。

6)中韓兩國共同投入在貴州省修文縣開展了以植樹造林、小水窖和沼氣工程為主的石漠化治理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7)2008年以來,國家在西南岩溶山區選擇了100個重點縣(其中貴州省55個),開展了石漠化綜合治理試點,目前試點工作正在正常推進。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石漠化的研究和治理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總體上看,仍然存在如下方面的問題。

(一)石漠化繼續發展,生態環境形勢仍然嚴峻

當前,國內外有關人員從不同的側面對岩溶石漠化治理開展了大量的研究,並實施了較多的試驗和示範性工程,在岩溶山地區石漠化成因和防治的理論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進展,為岩溶山區石漠化的整治提供了較多成功的經驗。但是,應該看到,治理效果仍不是非常理想。根據相關資料,20世紀以來,盡管我國有效治理了岩溶石漠化面積5000平方千米,但由於地質環境條件的復雜性和不合理的人為工程活動,岩溶石漠化加劇的面積增加了2.5萬平方千米。石漠化的加劇和改善面積比為5∶1。岩溶石漠化的形勢仍然嚴峻。

(二)石漠化治理的理論和實踐措施尚需進一步充實和完善

「石漠化的形成和發展是脆弱的岩溶環境條件與不合理的人為活動共同作用的結果」;「脆弱的岩溶地質環境是石漠化發生的基礎、不合理的人為工程活動是石漠化發生的驅動力」;「對石漠化治理不但要對已經發生的石漠化環境進行修復,更重要的是要通過科學的手段防止新的石漠化繼續發生和發展」已經為大眾認識。因此,合理的石漠化的治理途徑不但要對不合理的工程活動進行遏制,而且應通過科學的手段對脆弱的地質環境實施改善,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但是在目前的實踐中,通常採取的各種治理模式都主要集中在針對遏制不合理的人為工程活動方面,而對如何改善石漠化區脆弱的地質環境方面卻重視不夠。

近年來,不同部門從不同行業的角度實施了較多的石漠化整治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較豐富的經驗,總結了不同的綜合治理模式。概括起來,這些治理模式基本上都是擴大植被覆蓋面積、土地整理、地表水資源的開發、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生態移民、庭院經濟等措施的集成。雖然這些模式既有通過自然和人工干預促使植被恢復、對已經惡化的石漠化生態環境進行修復的工程,也有通過科學的手段改善石漠化區民眾的生活和生產環境、發展經濟、從源頭上防止石漠化繼續發生和發展的措施,但是,綜合分析可以看出,這些治理模式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將主要的目標集中在對地表生物圈層的人為干預和控制,而不同程度地忽視了支撐生物圈層的地質環境條件對石漠化發展的巨大作用,表現為一是缺乏對石漠化形成的內在基本環境———石漠化區地質環境的綜合整治;二是在治理措施的選擇和工程布局上通常未能充分考慮治理區的地質環境背景(水文地質條件、地球化學背景等)對治理措施的適宜性;三是未能很好地考慮開發利用當地豐富的地質資源並充分利用於石漠化的整治中。其結果治理工程仍然主要在脆弱的地質環境的基礎上進行。盡管多年來國家對水土保持、石漠化防治等生態環境治理工作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這些治理工作確實也起到了較好的作用,但是,綜合分析近年來西南岩溶山區石漠化發展的趨勢,石漠化程度和面積仍然在以較快的速率持續發展,究其原因可以認為:造成該問題的原因除石漠化治理的投入力度尚不足以外,還在於當前的治理模式和工程過多是立足於石漠化形成的外因控制上,而對地質環境的治理力度薄弱。

地質環境是一切生態環境形成的基礎,地質環境條件的好壞,決定了生態環境的優劣,「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可以認為:忽視對地質環境進行有效的整治,基於脆弱的地質環境的基礎上進行的石漠化防治工作唯以取得理想的預期效果。因此,現有的石漠化綜合治理模式有待於進一步的補充和完善。

(三)水源缺乏、土地缺少和土質貧瘠的問題亟待解決

石漠化區生態環境脆弱的基本特徵就是「地表缺水、少土、土質貧瘠」,是造成石漠化形成和發展的最根本的原因,也是目前採用的石漠化治理工程中難以解決關鍵所在。

岩溶山區強烈岩溶發育造成地表水流嚴重漏失,地表出現嚴重的乾旱缺水現象,造成岩溶山區人畜飲水和工農業生產供水困難,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瓶頸」。

「少土」是岩溶石漠化區生態環境脆弱的另類典型特徵。碳酸鹽岩成土條件本來就極差,加之地形條件以山地為主,土地主要分散分布在山間盆地、谷地和窪地中,可供耕種的土地面積少,土地資源有限。隨著農村人口的增加,人均耕地佔有量呈繼續逐漸減少的趨勢。特別是岩溶山區人口增長速度快,低承載力的土地與高密度的人口必然產生糧食增長與人口增長失衡問題。以貴州省為例,2005年全省人均耕地面積1.7畝,其中常用耕地人均僅0.68畝。退耕還林後雖可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的進一步發展,但人口過多的現實卻相應增大了石漠化區土地資源的壓力。雖然加大小城鎮建設和生態移民是緩解農村人口與耕地不足矛盾的有效措施,但是,也應看到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農民對土地仍將有較強的依賴性,並且生態移民也需要相應的土地和水資源作支撐。因此,可耕種土地的缺少成為制約生態移民工程實施的「瓶頸」之一。

碳酸鹽岩溶區的耕地一方面是土層薄、分布不連續、保水性和耐旱性差,另一方面土壤中營養元素缺乏,嚴重的水土流失引起土壤中營養元素的大幅度減少,使得耕地土質貧瘠、土地產出率低、農作物品質低下,成為限制地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岩溶山區水源匱乏、土地缺少和土質貧瘠與地質環境密切相關,是石漠化治理中的難點所在,也是必須解決的最基本的問題。

閱讀全文

與研究方法存在的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找等量關系的常用方法 瀏覽:22
家用dsp與功放的連接方法 瀏覽:670
長帝烤箱的使用方法圖 瀏覽:398
電腦文件出現亂碼修復方法 瀏覽:230
刮鬍刀磨刀的正確方法與技巧 瀏覽:314
木瓜花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419
成功不是因為快而是因為有方法是什麼意思 瀏覽:372
怎麼提高短視頻質量方法 瀏覽:593
葉輪式增氧機的安裝方法 瀏覽:228
如何提煉自己的教學特色及方法 瀏覽:5
飼料中硝態氮檢測方法 瀏覽:171
日產天籟行車電腦使用方法 瀏覽:666
站樁的背後訓練方法視頻 瀏覽:229
窗戶防盜欄安裝方法 瀏覽:939
真假墨玉手串鑒別方法 瀏覽:786
電腦殺毒前獲得許可權的方法 瀏覽:558
簡單的漫畫製作方法 瀏覽:71
未焊透裂紋的檢測方法 瀏覽:436
橡膠品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562
市政井開挖土方量計算方法 瀏覽: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