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龜息什麼方法

龜息什麼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09 07:13:30

『壹』 功法:龜息

龜息功是武當道家修煉內功的一種修為功法,又名「玄武定」、「龜息真定功」,由潛心、潛息、真定、出定四部分組成。現將修為方法列述於下:
一、潛心
潛心,即調心。此法為龜息功的預備功法,初學者採用盤膝疊坐,上體正直,務必使全身放鬆自然,松則氣順,百脈舒暢。雙手扣子午扣,即左手拇指彎曲掐住中指午位(最上端),右手拇指由左拇指、中指圈內插入,掐住左手無名指根部子位,右手中指在對面相對位置掐住,兩手相抱放在小腹前,扣子午有少生雜念,有助於入靜之功效。二目垂簾,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舌抵上齶,心、神、意守臍部,務使心念不移。久之感覺隨心意降,頭、手如同虛無,只覺臍中一點真息幽幽出入,移之不動。此時第一步功乃成。
二、潛息
潛息,即為龜息,始入正功。坐式同上。此時振動鼻腔,深吸氣。覺氣入腹臍之中,吸入八分氣即可,不要吸滿。氣進入腹中後,心念又下移,如同上式,寧心靜氣,住息。住息時可用數息法(並非數呼吸次數),僅默數。住息者對於初習者,必不習慣,馬上覺得氣息憋悶,感覺也上澎,氣息上浮,廢氣欲出,胸口憋悶。初練者便可出氣一口,再吸氣如前。練功時間一長,忍度越長,氣也越長。此時,如感覺入之氣欲出時,放鬆小腹,心念下降,息亦下降憋悶之感便消失,但迅即又至,依法再放鬆小腹,下降心念。初習者如確感氣憋不住了,出氣一口。練功時間一長,反復升潛次數亦可逐漸增加。但切記莫初習即憋長久,總要循序漸進。每次吸氣,吐氣一次,即閉放一次為一息。出氣後調勻呼吸再行吸氣。每次練習,至少要七息,至多四十九息。修煉至息潛入腹,不急不憋,久久安然,則第二步功成。
三、真定
上面二法修成,始修入定。姿勢坐卧都可。納降氣息,守心意念於臍,至心息全都忘卻唯有一靈知感存於臍內中空之竅,久久不動,漸入真定。真定即為龜息上乘功夫,但習之不易,《道家·太極門》訣:「於無而靜,自然而定,無知有靈,乃入真定」。真定的境界只有過來人方可領悟。
四、出定
當功夫達到「定境」時,收功之法就應當以「法」來掌握。按時出定方法也很簡單。每個人手上有22個關竅,即:
無名指根部關節為子時關竅;
中指根部關節為丑時關竅;
食指根部關節為寅時關竅;
食指第二關節為卯時關竅;
食指第三關節為辰時關竅;
食指尖端為巳時關竅;
中指尖端為午時關竅;
無名指尖端為未時關竅;
小指尖端為申的關竅;
小指第三關節為酉時關竅;
小指第二關節為戍時關竅;
小指根部關節為亥時關竅。

如果打算練功在哪個時辰「出定」,可將雙手握拳,拇指尖扣住那個時辰關竅,平放於腿上,則可以准確「出定」收功。

『貳』 「龜息法」怎麼練習

龜息功,是屬於所謂仿生氣功之一的吐納氣功。《脈望》載:「牛雖有耳,而息之以鼻;龜雖有鼻,而息之以耳。凡言龜息者,當以耳言也。」意思是說,龜息導引,要以聽息為之。《芝田錄》亦言:「睡則氣以耳出,名龜息,必大龜壽。」

一、俯息蟄藏

1、姿勢:俯卧。面枕床或地毯,兩臂上抬屈肘,俯掌分置兩耳旁。兩臂放鬆,兩腿自然伸直,兩腳間距與肩同寬或略寬。全身極度放鬆。
2、呼吸及意念:心靜意定,口微閉,以舌在上下牙齦外徐徐攪動,待津液滿口後,先緩緩吸一口氣,隨津液下降至丹田。再緩緩深長呼氣,將氣吐盡,全身也隨呼氣而極度放鬆。此時,寧神靜聽息之出。即聽息。一念帶萬念,漸漸入靜,呼吸自然,漸入勻靜深長細緩。此時,進人專心聽息,則自然心合於氣,氣合於神,神融且和,泯泯澄澈,漸達聞似不聞,恍恍惚惚,不知不覺自然進入龜之蟄藏伏氣狀態。此式對高血壓、失眠及某些生殖系統疾病效果顯著。

二、側俯卧息(右側俯卧式)

枕高約3~4寸(12~18厘米),頭微前俯於枕上,軀干微向後曲,呈含胸拔背、氣沉丹田之勢。右腿彎曲在下,左腿蜷曲,膝部觸床,左腳背鉤貼於右腿委中或承山穴上。左腳亦可不鉤貼,任置右腿前,以自我舒適為度,右肘屈曲,肘彎成鈍角,掌心向上置於耳前枕上,右臂自然置於身側,掌心朝下,置於髖部。
此式與一般側卧式不同。它的特點是骨盆微向前扭轉,頭微俯以通任,而呈龜形團聚狀,呼吸同「俯息蟄藏」。對男女生殖系統疾病效佳,尤其對防治盆腔瘀血效果顯著。

三、神龜出水

俯卧,面枕床或地毯上,兩腿自然伸直,間距與肩同寬或略寬。兩手輕按於兩肩旁,緩緩以鼻吸氣。吸氣時,上身向後舒展,引頸前伸,徐徐抬頭,上體也逐漸隨之抬起,但必須以腰背發力。待不能支撐時,始用臂力支撐,雙目極力向上遠眺。
頭微低,肩項鬆弛,緩緩呼氣的同時,吞津或咽氣一口,再輕輕吸入一口氣。這口氣,似隨津液下沉於丹田,再緩緩深長呼氣。將氣吐盡的同時,恢復俯卧姿勢,全身鬆弛。在保持自然舒坦狀態下,輕松自然呼吸3~5次。
如此重復「出水」3~7次後,亦可接著練「俯息蟄藏」,或「側俯卧息」。
此式可防治腰背疼痛及便秘,並能調腹腔諸臟氣之功能。

四、俯仰「吃」氣

1、端坐床邊或椅子上。坐時,臀部要輕著座位,兩腳分開,間距約自己的三隻腳長。兩掌重疊或分別撫於小腹處,亦可分按於兩腹股溝處。全身放鬆,雙目自然睜開向前平視,亦可輕閉或垂簾,口腔也要放鬆,上下牙齒呈微小的咬合間隙,舌尖輕抵上下齒之間,或輕抵上齒齦處。這樣,就可以使咀嚼肌與舌肌放鬆,促使津液分泌。同時,口腔放鬆,頸部也會跟著放鬆。隨之,胸腹與腰背自上而下的放鬆。然後,自然緩慢的呼吸三至五次或數分鍾,直至半小時。這時,消除雜念,人靜,猶如龜鰲在海洋中憩息。
2、在最後一次呼吸將盡時,上體前俯,頭部低於兩膝,將肺中的余氣呼盡。
3、頭像小勺舀水似地引頸前伸的同時,緩緩地自然吸氣,上體也隨之徐徐抬起。恢復端坐姿勢時,恰好氣也吸滿。
4、端坐不動,將嘴唇撅起,使鼻孔變窄,按前述方法,緩慢深長呼氣,反復俯伸9次,循序漸進,漸次增至36次。每次做完後,散步片刻,再做一次。如在室外練習,也可蹲成馬步式。其它做法與坐式相同

『叄』 龜息、胎息有什麼區別分別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龜息是指向烏龜一樣緩慢的呼吸,主要是使身體新陳代謝因呼吸節奏的緩慢而變得緩慢,機體代謝減緩實質上就是延緩了衰老,並能減緩機體受到傷害時的疼痛感和失血速度。胎息是指胎兒在母體里的呼吸,既是「先天之氣「,它是不通過口鼻為機體提供氧氣的封閉式呼吸。理論上如果只憑胎息,在沒有其他能量損耗的情況下,機體是可以存活在真空環境當中的。但是現實中還沒有辦法實現,所以不具有出生後的現實意義。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氣功,印度的瑜伽之類,都是在運用各種調息方法是機體無限制的更接近於胎息。

『肆』 什麼是龜息療法

龜息,道教語,而龜息療法是指藉助烏龜冬眠呼吸方法,進行仿生呼吸的一種練功方式,稱呼吸調息如龜,不飲不食而能長生。

一說,以為龜睡時,氣由耳出,因此長生。據傳,龜息功由潛心、潛息、真定、出定四部分組成。

『伍』 武當龜息功的修煉方法

現將修為方法列述於下: 近日來京的美國魔術師大衛·科波菲爾人氣甚旺,但一些中國武術人士卻表示,「魔術的脫逃都是假的,中國武術中的脫逃才是真的。」昨天,中國武術傳人周亮在天通苑街心花園上演脫逃和土坑埋人等絕技,叫板大衛的脫逃魔術。但觀眾看後反映,功夫雖然不錯,可現場表現力遠不及大衛來得扣人心弦。
周亮是河北滄州東光縣人,現任職於北京一家民辦大學。在表演過單掌開磚功夫後,兩名天通苑保安拿來一根成人拇指粗細、3米多長的登山繩,捆綁脫逃正式開始。一人將周亮的雙手扭到背後緊緊捆住,隨後又捆上了周的雙腿,在現場觀眾的注視下,周亮只扭動了一分多鍾就解放了雙腿,此時周的額頭可見微微汗跡。5分鍾後,周的右手脫出繩索控制,此後不到20秒,周解開了捆綁在身上的繩索,成功脫逃。
在土埋活人表演中。周亮用襯衣蒙住頭,跳進深1米的土坑,面朝下躺下。隨後助手用沙土將坑填了一大半。周亮身上的沙土有30厘米厚。20多分鍾後,面色如常的周亮從土中拱身而出。
談起表演的初衷,周亮說:「魔術再好看也是魔術,比如大衛的脫逃絕技,看著眼花繚亂,事實上還是假的。但通過長時間的修煉,中國功夫真的可以完成捆綁脫逃。我今天表演的捆綁脫逃是傳統武術中的縮骨功,土埋活人是龜息功,我向魔術叫板,就是希望國人弘揚傳統文化。」
但現場一名觀眾說,表演者功夫雖然不錯,但看起來遠不如大衛的脫逃那麼精彩,「大衛藏身的那個鐵箱下面又是火又是刀的,鐵箱懸在半空中,哐一聲人就不見了,那才真的精彩。」 自古以來,人們試圖通過各種途徑,來達到長壽,其中途徑之一是修煉,修煉的方法很多,然而,若論歷史悠久,影響較大的則是「服氣」。服氣也叫吐納,今天稱為「氣功」說得確切點就是練內功。考古發現證明,在距今約5000年以前,我國已有了模仿龜類的呼吸運動的龜息氣功鍛煉法。1975年在青海省樂都地區柳灣的三平台出土了一件馬家窯文化時期的彩陶罐。在這件彩陶腹部正中有一彩繪浮塑煉功人像,其形態二目微閉,口形張開近園,微向外翻,腹部隆起,雙手張開置於下腹部兩側,兩下肢呈彎曲狀態,雙腳平行分開比肩略寬。通觀全身,為蹲襠式。有關專家鑒定表明,這個姿態與流傳至今的龜息法中的某一煉功姿勢幾乎完全相同。傳說堯舜時有個名叫彭祖的人善於導引行氣,活了八百多歲,據說這種氣功的吐納法是向烏龜學來的。因此,氣功是值得加以研究推廣,用它來增進人們健康的。
龜息功法是我國悠久的氣功史中最古老的功之一。
一、俯息蟄藏
(1)姿勢:俯卧,面枕床或地毯,兩臂上抬,肘曲,俯掌分置兩耳旁。兩臂放鬆,兩腿自然伸直,兩腳距離與肩同寬或略寬。想像如靈龜深沉淵底,全身極度放鬆,放軟。
(2)呼吸及意念。《胍望》載:「牛雖有耳而息之以鼻,龜雖有鼻而息之以耳,凡言龜息者,當以耳言也。」意思是說龜息引,要以聽息為之。《芝田錄》亦言:「睡則氣從耳出,名龜息,必大貴壽。」具體作法是思想先靜下來,口輕閉,以舌在上下牙到外徐徐攪動,待唾液滿口後,先徐徐吸氣一口,隨即緩緩呼出一部分後,閉眼咬牙,提肛,如吞咽硬物狀,將液津用力咽下,咕咚有聲。靜聽汨汨聲。隨後輕輕吸入一口氣,這口氣隨津液下降入丹田。再緩緩深長呼氣,將氣吐盡,全身也隨呼氣極度放鬆。此時寧心靜聽呼吸之出入,即聽息,一念代萬念,漸漸入靜,呼吸自然。漸入勻、靜、深、長、細、緩,此時進入專心聽息,則自然合於氣,氣合於神,神融且和。泯泯澄湛,漸達聞似不聞,恍恍惚惚,不知不覺地自然進入龜之蟄藏伏氣狀態。此式對高血壓、失眠及某種生殖系統疾病,效果良好。
二、側俯卧息(右側卧式)
枕高約4~6寸(12~18厘米),頭微前俯於枕上。軀干微向後彎,呈含胸拔背,氣沉丹田式。右腿微曲在下,左腿捲曲,膝部觸床,左腳背鉤貼在右腿委中或承山穴上。左腳亦可不鉤貼,放置右腿前,以自我舒適為度,右肘屈曲,肘彎呈鈍角,掌心向上置於耳枕上,左臂自然置於身側,掌心朝下置於髖部。
此式與一般側卧式不同。它的特點是骨盆微向前扭轉,頭微俯以通經,而成龜形團聚狀,呼吸同俯息蟄藏。
三、龜神出水
俯卧,面枕床或地毯上,兩腿自然伸直,兩腿距離與肩寬或略寬,兩手輕按於兩肩旁。
緩緩以鼻吸氣,吸氣時,上身向後舒展,引勁前伸,徐徐抬頭,漸及上體也隨之抬起只用腰脊力,待不能支持時,始用手力支撐,兩眼極力向上遠眺。
頭微低,肩鬆弛,先緩緩呼出一部分氣體。同時吞津或咽氣一口,再輕輕吸入一口氣。這口氣似隨津液下沉丹田,再緩緩深長呼氣。將氣吐盡,同時恢復俯卧,全身鬆弛,軟如酥癱。在保持自舒適狀態下,輕松自然呼吸3~5次。
此般反復「出水」3~7次後,亦可接著練俯息蟄藏或側俯卧息。
此式對腰背痛、便秘防治有效,並能調控腹腔諸臟氣之功能。
四、俯仰吃氣
(1)端坐床邊或椅上,坐時臀部要少著座位,兩腳分開相距約自己的三隻腳長。兩掌重疊或分別按撫在小腹處,亦可分按兩腹股溝處,全身放鬆,兩眼自然睜開向前平視,亦可輕閉或若垂簾,口腔也要放鬆,上下牙齒呈微小的休息咬合間隙,舌尖輕抵上下牙齒之間或輕抵上齒齦處。這樣,就可以使咀嚼肌、舌肌放鬆,促使津液分泌,口腔放鬆了勁部也會跟著放鬆,隨之胸部腰脊依次自上而下地放鬆。然後,自然緩慢地呼吸三至五次或數分鍾,直至半小時。這時,消除雜念,入靜,猶如龜鰲在海洋中憩息。
(2)在最後一次呼吸將完時,上體渾渾前俯,頭部低於兩膝,將肺中的余氣呼盡。
(3)頭像小勺舀水似地引頸前伸,同時緩緩地自然吸氣,上體也隨之徐徐抬起恢復端坐姿勢時,恰好氣也吸滿。
(4)端坐不動,將嘴唇撅起(如豬嘴狀)使鼻孔變窄,緩緩深長呼氣,按2、3、4段談的方法,反復俯伸9次,循序漸進,直至增至36次。每次做完,散步片刻再做下一次。如在室外練習,也可站成馬步式,其他做法相同。

『陸』 龜息法的正確方法

潛心,即調心,此法為龜息功的預備功法,初學者採用盤膝跌坐,上體正直,務必使全身放鬆自然,松則氣順,百脈舒暢。雙手扣子午了扣,即左手拇指彎曲掐住中指午位(最上端),右手拇指由左拇指、中指圈內插入,掐住左手無名指根部子位,右中指在對相對掐住,兩手相抱放在小腹前,扣子午有少生雜念,有助入靜之功效。二目垂簾,服觀鼻。鼻觀口,口觀心,舌抵上胯,心、神、意守臍部,務使心念不移。久之感覺隨心意降,頭、手如同虛無,只覺臍中一點真息幽幽出入,移之不動。此時第一步功乃成。
潛息即為龜息,始人正功。坐式同上。此時振動鼻腔,深吸氣。覺氣人腹臍之中,吸端八分氣即可,不要吸滿。氣進入腹中後,心念又下移,如同上式,寧心靜氣,住息。住息時可用數息法(並非數呼吸次數),僅默數。住息者對於初習者,必不習慣,馬上覺得氣息憋悶,感覺也上澎,氣息上浮,廢氣欲出,胸咽憋悶。初練者便可出氣一口,再吸氣如前。練功時間一長,忍度越長,氣也越長。此時,如感嘆人之氣欲出時,放鬆小腹,心念下降,息亦下降憋悶之感便消失,但迅即又至,依法再放鬆小腹,下降心念。初習餚如確感氣憋不住了,出氣一口。練功時間一長,反復升潛次數亦可逐漸增加。但切記莫初習即憋長久,總要循序漸進。每次吸氣,吐氣一次,即閉放一次為一息。出氣後調勻呼吸再行吸氣。每次練習,至少要七息,至多四十九息。修煉至息潛人腹,不急不憋,久久安然,則第二步功成。
上面二法修成,始慘人定。姿勢坐卧都可。納降氣息,守心意念於臍,至心息全都忘卻唯有一靈知感存於臍內中空之竅,久久不動,漸入真定。真定即為龜息上乘功夫,但習之不易,《道家·太極門》訣:」於無而靜,自然而定,無知有靈,乃人真定。真定的饒界只有過來人方可領悟。

當功夫達到」定境時,收功之法就應當以」法來掌握。按時出定方法也很簡單。每個人手上有22個關竅:無名指根部關節為子時關竅,中指根部為丑時關竅,食指根部關節為寅時關竅,食指第二關節為卯時關竅。食指第三關節為辰時關竅,食指尖端為午時關竅,無名指尖端為末時關竅,小指尖端為申的關竅,小措第三關節為酉時關竅,小指第二關節為戌時關竅,小指根部關節為亥時關竅,如果打算練功在哪個時辰」出定,可將雙手握拳,拇指尖扣住那個時辰關竅,平放於腿上,則可以准確」出定收功。

『柒』 什麼是龜息術

五鳳齊鳴龜息術相傳起源於據今一千餘年前的西漢時代,在宋代歸當朝的第一圈內高手周侗老先生獨得。

明代宣德年間,由武當山真慶宮道長鄧坤倫周侗老先生世襲單傳的五鳳齊鳴龜息術與自己家傳的武功心法秘笈融合貫通並經過長達50年總結歸納最終形成的特別的桶子煉丹功法。

該功法具有強身、防身、護衛、制體、療傷等眾多作用。

(7)龜息什麼方法擴展閱讀:

「龜息眠」是指睡覺時上身略微含胸;右腿微彎在下,左腿蜷曲在上,膝蓋搭在床上;左腳放到右腿前,高度以舒適為度;右肘屈成鈍角,掌心向上置於胸前,左臂自然置於身側,掌心朝下(如圖3)。

睡前調整呼吸也很有講究,要心靜意定,口微閉,舌頭在上下牙齦外徐徐攪動,待津液滿口後,先緩緩吸一口氣,再緩緩深呼氣,將氣吐盡,全身也隨之而極度放鬆,漸漸平靜下來,呼吸也會變得均勻。

這種睡眠方法對於有高血壓、失眠以及男女生殖系統疾病的患者效果較好。這種睡姿會讓人的骨盆微向前扭轉,對防治盆腔淤血也有較好的幫助。需要指出的是,龜息眠對枕頭的高度有一定的要求,枕高最好約3寸(12厘米),過高過低都不好。

『捌』 龜息大法的修為方法

當功夫達到「定境」時,收功之法就應當以「法」來掌握。按時出定方法也很簡單。每個人手上有22個關竅:無名指根部關節為子時關竅,中指根部為丑時關竅,食指根部關節為寅時關竅,食指第二關節為卯時關竅。食指第三關節為辰時關竅,食指尖端為巳時關竅,中指尖端為午時關竅,無名指尖端為末時關竅,小指尖端為申的關竅,小措第三關節為酉時關竅,小指第二關節為戍時關竅,小指根部關節為亥時關竅,如果打算練功在哪個時辰「出定」,可將雙手握拳,拇指尖扣住那個時辰關竅,平放於腿上,則可以准確「出定」收功。
註:修本功定境後,由於真氣前引,藏心納息之故,常見身體前俯,雙掌重疊枕額成龜卧式。此為正常現象,隨其自然,對氣的修為大有裨益,不要惶恐。

閱讀全文

與龜息什麼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腦血管堵塞手腳無力用什麼方法治 瀏覽:532
貴州學習方法哪裡學 瀏覽:406
變壓器串連接方法 瀏覽:398
愛衛唾液試紙使用方法 瀏覽:621
魚鉤魚線魚竿的連接方法 瀏覽:242
一建各科內各種計算方法編制方法 瀏覽:574
葛藤蔓的種植方法 瀏覽:502
小米平板的照片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89
毛囊增生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564
99999999用簡便方法計算 瀏覽:328
蔚來汽車倒車剎車異響解決方法 瀏覽:175
蝗蟲飛機的製作方法簡單 瀏覽:948
預防治療近視的方法 瀏覽:59
瓷磚下面潮濕用什麼方法快速干 瀏覽:85
腦部淋巴瘤治療方法 瀏覽:840
增加現金流凈額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629
釣魚主線和竿的連接方法 瀏覽:365
蘭花茶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589
綠蘿快速長瀑布方法 瀏覽:134
基金盯盤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