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幾種染色劑的使用原理、使用方法歸納
1。甲基綠和吡羅紅:實驗原理:甲基綠和吡羅紅兩種染色劑對DNA和RNA的親和力不同,甲基綠使DNA呈現綠色,吡羅紅使RNA呈現紅色.利用甲基綠,吡羅紅混合染色劑將細胞染色,可以顯示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試劑及配製方法 (1)試劑 質量分數為0.9%的NaCl溶液,質量分數為8%的鹽酸,乙酸鈉,乙酸,蒸餾水,吡羅紅甲基綠混裝粉。如果化學試劑商店沒有吡羅紅甲基綠混裝粉,可以分別購買甲基綠和吡羅紅G,然後按A液的第二種方法配製(見下文)。 (2)染色劑的配製 ①染色劑A液的兩種配製方法 第一種方法:取吡羅紅甲基綠粉1 g,加入到100 mL蒸餾水中溶解,然後用濾紙過濾,將濾液放入棕色瓶中備用。 第二種方法:取甲基綠2 g溶於98 mL蒸餾水中,取吡羅紅G 5 g溶於95 mL蒸餾水中。取6 mL甲基綠溶液和2 mL吡羅紅溶液加入到16 mL蒸餾水中,即為A液,放入棕色瓶中備用。(注意:用於核酸染色的是吡羅紅G,請不要錯買吡羅紅B。) ②染色劑B液的配製方法 B液是一種緩沖液,由乙酸鈉和乙酸混合而成。先取乙酸鈉16.4 g,用蒸餾水溶解至1 000 mL備用;再取乙酸12 mL,用蒸餾水稀釋至1 000 mL備用。取配好的乙酸鈉溶液30 mL和稀釋的乙酸20 mL,加蒸餾水50 mL,配成pH為4.8的B液(緩沖液)。 ③染色劑的配製染色劑是由A液、B液混合配製而成的。取A液20 mL和B液80 mL混合,就是實驗中所用的吡羅紅甲基綠染色劑。應該注意的是該試劑應現用現配。 2。龍膽紫和醋酸洋紅: 染色質(體)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作為染色劑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具有顏色;二是要與被染組織間有親和力。染料的顏色和它與組織間的親和力是由染料本身的分子結構決定的,產生顏色的發色基團和與組織間產生親和力的助色基團共同決定了染色劑的染色性質。作為染料物質,除了有發色基團外,還需要有一種使化合物發生電離作用的助色基團。染色劑的酸、鹼性界定並非由染料溶液的pH值決定,而是根據染料物質中助色基團電離後所帶的電荷來決定。一般來說,助色基團帶正電荷的染色劑為鹼性染色劑,反之則為酸性染色劑。 醋酸洋紅常被用作核、染色體的固定和染色劑。在煮沸的45%醋酸中加洋紅使之飽和,再加入微量的鐵離子,便使醋酸洋紅材料在為醋酸固定的同時, 洋紅將核或染色體染成紅色。用龍膽紫可將染色體染成藍紫色。 3。伊紅美藍:伊紅和美藍是兩種苯胺類染料,可以抑製革蘭氏陽性菌的生長。同時,這些染料可以區分那些發酵乳糖的微生物。大腸菌群因其強烈發酵乳糖而產生大量的混合酸,使菌體表面帶上正電荷,可染上伊紅染料,伊紅與美藍結合,菌體被著上深紫色,在含有兩種染料呈紫色的培養基上,形成帶核心、具金屬光澤的菌落。因此可以用伊紅和美藍鑒別革蘭氏陰性菌(大腸桿菌)的存在。 4。二苯胺: 二苯胺是一種非極性芳香族有機分子,有毒,熔點比水低,微溶解於水,易溶解於酒精、冰乙酸等有機溶劑。化學性質活潑,遇光易變色。因此要放置於暗處保存。 二苯胺試劑鑒定DNA的原理:DNA分子中的脫氧核糖在酸性環境下生成ω-羥基-γ-酮基戊醛,再與二苯胺試劑結合顯藍色,顏色的深淺與溶液中的DNA含量成正比。 二苯胺試劑的配製:A液:1.5克二苯胺溶解於100ml冰乙酸中,在加入1.5ml濃硫酸(此處濃硫酸的作用可能是作為強氧化劑來維持試劑的穩定),配製好的A液保存在棕色瓶中。B液:體積分數為0.2%的乙醛。由於乙醛是一種還原性試劑,所以實驗前不能將A液和B液混合在一起。同時因為二苯胺試劑性質不穩定,極易變色,因此建議現配現用。 5。雙縮脲:鑒定生物組織中是否含有蛋白質時,常用雙縮脲法,使用的是雙縮脲試劑,發生的是雙縮脲反應。雙縮脲反應實質是在鹼性環境下的銅離子與雙縮脲試劑發生的紫色反應。而蛋白質分子中含有很多與雙縮脲(H2NOC-NH-CONH2)結構相似的肽鍵,所以蛋白質都能與雙縮脲試劑發生顏色反應,可以用雙縮脲試劑鑒定蛋白質的存在。 6。斐林試劑:由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為0.1 g/mL的溶液和硫酸銅的質量分數為0.05 g/mL的溶液,還有酒石酸鉀鈉配製而成的。它與可溶性的還原性糖(葡萄糖)、果糖和麥芽糖)在加熱的條件下,能夠生成磚紅色的氧化亞銅沉澱 。因此,斐林試劑常用於鑒定可溶性的還原性糖的存在與否。 7.班氏試劑: 班氏試劑常用於尿糖的鑒定,其配方與斐林試劑不一樣,其配方為: ①400ml水中加85g檸檬鈉和50g無水碳酸鈉; ②50ml加熱的水中加入8.5g無水硫酸銅。製成溶液; ③把溶液倒入檸檬酸鈉溶液中,邊加邊攪,如產生沉澱可濾去。 (2)其反應原理與斐林試劑略有差別。利用斐林試劑鑒定時,斐林試劑甲和斐林試劑乙直接反應生成和可溶性還原糖反應產生磚紅色沉澱。而班氏試劑中的產生卻是這樣的:檸檬酸鈉和碳酸鈉均為強鹼弱酸鹽,在水中它們均可水解產生,與檸檬酸鈉溶液和溶液混合時,結合,生成與葡萄糖中的醛基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澱。 (3)兩種試劑的保存方式不同。斐林試劑甲和斐林試劑乙可強烈產生,很容易沉澱析出,因此斐林試劑一般為現用現配;而班氏試劑的配方中,檸檬酸鈉為一對緩沖物質,產生的數量有限,與溶液混合後產生的濃度相對較低,不易析出,因此該試劑可長期保存。
⑵ 實驗室常用的染色方法有哪幾種
印染行業的化驗室一般的都是浸染法,就是拿染液通過染色工藝把布浸染到上色,還有扎染,卷染,
⑶ 氧化應激指標的常用檢測方法
氧化應激的定量評價方法大致分做三類:
1)測定由活性氧修飾的化合物;
2)測定活性氧消除系統酶和抗氧化物質的量;
3)測定含有轉錄因子的氧化應激指示物。
進一步尚有:
1)生物體內氧化應激的程度足以產生應答;
2)活體內難以蓄積;
3)在活體內不是被代謝,而是穩定存在,等等。理解這些要點對於臨床普及推廣都很有用。
但在臨床上,氧化應激的定量仍舊存在問題。因氧化應激與各種各樣疾病均密切相關,故缺乏特異性,其量化指標難以用於特別指定的疾病。所以目前認為,當用於「全身評價」,或者在已經明確疾病原因為氧化應激後的「嚴重程度及予後」的評價。
(3)氧化應激用什麼染色方法擴展閱讀
抗氧化是預防衰老的重要步驟,因為自由基或氧化劑會將細胞和組織分解,影響代謝功能,並會引起不同的健康問題。如果能夠消除過多的氧化自由基,對於許多自由基引起的及老化相關疾病都能夠預防。例如常見的糖尿病、白內障、心血管病、老年痴獃等疾病都被認為與自由基相關。
抗氧化劑能在自然飲食中找到,是被稱為三大抗氧化物質的維生素E、維生素C、和β-胡蘿卜素。他們可以利用自身結構的特性來穩定自由基多餘的電子,防止對細胞造成老化。豆類富含大量的膳食纖維和抗氧化劑,其中紅豆和黑豆抗氧化劑最多。蘋果中含有多種基本維生素和強抗氧化劑。
⑷ 常用的細胞染色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細胞染色方法有:
1、簡單染色法,常用鹼性染料如美藍等進行簡單染色;
2、革蘭氏染色法,主要包括結晶紫初染、碘液媒染、乙醇(或丙酮)脫色以及番紅復染四個過程;
3、瑞氏染色法,瑞氏染料溶劑主要是由伊紅美藍組成;
4、吉姆薩染色法,吉姆薩染色原理與結果和瑞特染色法基本相同;
5、細胞免疫熒光染色法,免疫熒光染色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抗原抗體之間的特異性結合。
染色是生物顯微玻片標本製作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先把破壞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再使用染色劑,將生物組織浸入染色劑內,使組織細胞的某一部分染上與其他部分不同的顏色或深度不同的顏色,產生不同的折射率,以便觀察。
另外,銀染法也較常用。當組織塊浸入硝酸銀溶液中時,有的組織結構能直接把硝酸銀還原,使銀粒附於其上,呈棕黑色或棕黃色。有些結構本身對硝酸銀無直接還原能力,若加入還原劑,可使硝酸銀還原沉澱顯色。
(4)氧化應激用什麼染色方法擴展閱讀:
染色細胞固定有物理法與化學法,物理法為乾燥和火焰固定,化學法最常用的是甲醛、乙醇、丙酮和醋酸等。
1、偶氮偶聯法:利用人工合成的酶底物,在酶作用下,產生分解產物,再與重氮鹽結合引起偶氮偶聯,使其形成不溶性的偶氮色素,以此證明酶的存在。
2、聯苯胺法:粒細胞和單核細胞中的過氧化物酶作用於過氧化氫,釋放新生態氧,使無色的聯苯胺形成藍色沉澱。
3、普魯士藍法:細胞內、外鐵與酸性亞鐵氰化鉀作用,形成藍色亞鐵氰化鐵沉澱。
4、雪夫反應:過碘酸氧化細胞內糖類中乙二醇基形成乙醛基,醛基與雪夫試劑作用,使無色品紅形成紅色沉澱。
5、金屬沉著法:其他尚有物理學方法,如脂溶性染料染色(顯示脂質)、熒光顯示、放射自顯影以及體外活體染色亦常用於臨床血液細胞學診斷。
⑸ 有什麼好的方法染色和步驟
通常染色的方法有七種:
以紡織品為例,紡織品的染色可以在任何階段進行,可以在纖維、紗線、織物及成衣等不同階段景進行染色:
1、散狀纖維染色 在紡紗之前的纖維或散狀纖維的染色,裝入大的染缸,在適當的溫度進行染色。色紡紗大多採用散纖維染色的方法(也有不同纖維單染的效果),常用於粗紡毛織物。
2、毛條染色 這也屬於纖維成紗前的纖維染色,與散狀纖維染色的目的一樣,是為了獲得柔和的混色效果。毛條染色一般用於精梳毛紗與毛織物。
3、紗線染色 織造前對紗線進行染色,一般用於色織物、毛衫等或直接使用紗線(縫紉線等)。紗線染色是染織的基礎。
常規紗線染色的方法有三種:
①絞紗染色——將鬆散的絞紗浸在特製的染缸中,這是一種成本最高的染色方法;
②筒子染色——筒子染色的紗線卷繞在一個有孔的筒子上,然後將許多的筒子裝入染色缸,染液循環流動,蓬鬆效果與柔軟程度不如絞紗染色。
③經軸染色——是一種大規模卷裝染色,梭織製造前要先製成經軸(整經),將整個經軸的紗線進行染色,如聯合漿染機與經軸紗線束裝染色。由於是經軸,所以多適用梭織染色使用。 但隨著經軸落筒的出現,我們可以把染色後經軸上的紗線落成筒子紗,這種染色的紗線使用范圍就更廣了,譬如靛藍染色大多使用的還原染色方法,只有使用經軸染色才可以很好的解決,如果沒有經軸落筒,是很難實現的。
4、匹染對織物進行染色的方法為匹染,常用的方法有繩狀染色、噴射染色、卷染、軋染(不是扎染)和經軸染色。這里不一一介紹。
5、成衣染色 把成衣裝入尼龍袋子,一系列的袋子一起裝入染缸,在染缸內持續攪拌(槳葉式染色機)。成衣染色多適合於針織襪類、T恤等大部分針織服裝、毛衫、褲子、襯衫等一些簡單的成衣。
6、藝術染色—主要有扎染、蠟染、吊染、段染、潑染以及手繪等。
7、染色過程中固定面料的夾具最好選用全塑料製作的夾子,避免彈簧金屬圈耐受不了酸性或者鹼性的染色劑而生銹沾染面料,所以選用純塑膠夾是最妥當最安全的夾具,這在淘寶網上可以很容易購買得到。
⑹ 不穩定細胞的特殊染色方法
、簡單染色法,常用鹼性染料如美藍等進行簡單染色; 2、革蘭氏染色法,主要包括結晶紫初染、碘液媒染、乙醇(或丙酮)脫色以及番紅復染四個過程; 3、瑞氏染色法,瑞氏染料溶劑主要是由伊紅美藍組成; 4、吉姆薩染色
⑺ 求助關於用氧化敏感探針DCFH-DA檢測細胞內ROS
DCFH-DA 的使用步驟:
DCFH-DA使用僅提供指導和參考,具體實驗方案應針對您的特定應用進行修改:
1. BCECF開封前,適當的做離心,以保證粉末落入樣品管低,確保染料足量;
2.加入適量無水DMSO(DMSO檢驗用有機濾器進行過濾使用) 或者其他有機溶劑配製成 1~10mM儲存液進行使用,剩餘的制備液分裝存儲,避免重復凍融影響試劑活性;
3. 正式開始實驗前,採用生理鹽緩沖液(常用的緩沖液有:PBS緩沖液,HBSSS緩沖液 和HEPESS緩沖液)稀釋至工作濃度1~10μM之間,不同實驗需根據需求調整至合適的工作濃度;
4. 從培養基中取出細胞,向細胞中加入染料工作溶液,然後在室溫或 37℃條件孵育細胞 5-60 分鍾時長;
5. 吸走染色用的工作液,然後用預熱的緩沖液 或 細胞培養液進行清洗一遍。之後再加入預熱的緩沖液或者細胞培養液,在適宜恆溫條件下孵育。對於二乙酸酯的衍生物,需要短暫復原時間讓細胞內酯酶將其水解,從而讓染料對氧化應激產生反應。最佳的復原時間范圍很廣,由於某些細胞類型通常顯示極其低水平的酯酶活性;
6.將細胞置於刺激物錢,需要先測定載入細胞的背景熒光強度;
7. 評估陰性對照:
綠色發射光譜內檢查未染色細胞的自熒光情況;
對於流式分析,查明染料載入和處理後細胞的前向角散射和側向角散射是不變。細胞尺寸的變化可能與起泡或萎縮有關,由於處理或有毒反應引起的。
對包含和不包含刺激物的染料和緩沖液/培養基的無細胞混合物進行熒光檢測。在不含細胞外酯酶和其他氧化酶的情況下,隨著時間熒光的逐漸增加可能與瞬間水解、空氣氧化、和/或光誘導氧化有關。
檢查培養在生長培養液或簡單緩沖液內的未處理載入細胞(對照)的熒光。在健康細胞內,細胞內酶和/或天然抗氧化劑會清除這些氧自由基。經過染料載入復原時間後,健康細胞應該表現出低水平的熒光信號,且在整個實驗期間相對穩定。然而,逐漸增加(由於自氧化)或降低(由於細胞內染料喪失或光淬滅)也有可能觀察到。在不含任何刺激物或誘導劑的體系內,健康和未處理細胞突然發現強熒光,表明細胞發生死亡或一些其他的氧化事件。
腫瘤促進劑(PMA,工作濃度100pM~10μM)
H2O2 或者 TBHP(終濃度~100μM)(可以調節濃度:根據細胞對其的靈敏度以及反應性提高或降低濃度)。
⑻ 氧化應激指標的常用檢測方法
氧化應激檢測
用氧化應激指標檢測試劑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公司提供),按照說明書操作檢測。
T-AOC、ROS、SOD、MDA、NO檢測
用Fe3+還原法測定血漿總抗氧化能力(T-AOC),採用Fenton 反應及Gress 顯色原理測定活性氧(ROS),黃嘌呤氧化酶法測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測定丙二醛(MDA)含量,硝酸還原酶法測定一氧化氮(NO)。
實時定量PCR檢測
取肝素抗凝新鮮人外周血5 ml,淋巴細胞分離液[密度1 g/cm3(20℃)]分離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加入TRIZOL(Invitrogen公司產品),抽提總RNA。紫外吸收測定法檢測RNA濃度和純度,A 260
nm/A 280 nm比值在1.8-2.1之間。採用變性瓊脂糖凝膠電泳, 紫外透射光下觀察並拍照。5 μg總RNA經oligo(dT) 引物逆轉錄合成cDNA,逆轉錄反應為37℃ 1小時、95℃ 5分鍾,cDNA溶液儲存於-20℃備用。由上海康成生物公司合成引物,hOGG1正義引物: 5'-CCCCAGACCAACAAGGAACT-3'; 反義引物: 5'-TGGAACCCTTTCTGCGCTTT-3',擴增片段145 bp;管家基因正義引物: 5'- CCTGTACGCCAACACAGTGC-3';反義引物: 5'-ATACTCCTGCTTGCTGATCC-3',擴增片斷211 bp。定量陽性模板擴增曲線以hOGG1模板起始拷貝數的常用對數為橫坐標,循環閾值為縱坐標,得到標准曲線,相關系數r=0.99991。熒光定量PCR反應體系25 μl: SybergreenⅠ(Invitrogen公司產品) 終濃度6.25 μl,25 mmol/L MgCl2 溶液3 μl, 20 μmol/L 的PCR特異引物各0.5 μl,Taq聚合酶3 U, dNTP混合液3 μl,cDNA 1 μl。 反應條件(Rotor-Gene3000 Realtime PCR儀): 94℃5分鍾,40個循環(94℃ 10秒,58℃ 15秒,72℃ 20秒)。PCR產物與100 bp DNA Ladder在2%瓊脂糖凝膠電泳,GoldViewTM染色,檢測PCR產物是否為單一特異性擴增條帶。hOGG1與β-actin絕對拷貝數之比,作為hOGG1基因的相對表達量
⑼ 染色的方法有哪些,比較各種染色方法的檢測下限
染色的方法有哪些,比較各種染色方法的檢測下限
細胞染色常用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即:1.簡單染色法,常用鹼性染料如美藍等進行簡單染色;2.革蘭氏染色法,主要包括結晶紫初染、碘液媒染、乙醇(或丙酮)脫色以及番紅復染四個過程;3.瑞氏染色法,瑞氏染料溶劑主要是由伊紅美藍組成;4.吉姆薩染色法,吉姆薩染色原理與結果和瑞特染色法基本相同;6.細胞免疫熒光染色法,免疫熒光染色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抗原抗體之間的特異性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