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野外露營的方式包括什麼和就便器材露營
露營是指不依賴山屋、旅社等人工設備,而是用自己准備的道具,在山野中生活過夜。 往昔露營活動,最常見於童子軍運動及軍隊活動上的名詞,而一般則是指野外,大自然中,以停宿為中心的自由活動方式稱為露營,但它仍有許多的形式與方法,非千篇一律,甚者,大如軍隊的夜宿,小至只有一人的露營,都可以廣泛的被認定為露營。
方法/步驟
露營地的選擇
露營地點的選擇,除考慮個人的實際情況之外,首先應考慮靠近水源和燃料,同時還要考慮防避風雨和蚊蟲。此外,還應注意防避雪崩、滾石以及突如其來的山洪和漲水等。
夏季, 露營地點應選擇在乾燥,地勢較高,通風良好,蚊蟲較少的地方。通常,湖泊附近和通風的山脊、山頂是夏天較為理想的設營地點。
冬季,設營地點應視避風以及距燃料、設營材料、水源的遠近等情況而定。一般來說,森林和灌木叢是理想的設營地。應避開易被積雪掩埋的地點,如避開崖壁的背風處,因為在這種地形上,風很快會吹起大量的雪將帳篷或遮棚埋沒。
簡易帳篷的架設:架設簡易帳篷可使用方塊雨衣,毛毯、帆布等就便器材。
1、屋頂形帳篷:將繩子拴在兩棵樹之間,或用隨身攜帶的工具等作為支柱,用背包帶連接,兩端固定在地上。然後將方塊雨布搭在繩子或背包帶上,底邊用石塊壓牢即可。也可將數塊雨布連接,構成4~8人用的大帳篷。這樣屋頂帳篷適合各種地形。
2、一面坡形帳篷:這種帳篷適於在斷牆、棱坎等處架設。架設時,把雨布一頭固定在牆壁或棱坎上,另一頭固定在地面,兩邊用樹枝、野草堵塞擋風。在林地架設時,也可以用樹木固定。
冬季架設帳篷應注意:在雪層較薄的地區,應先將架設地點的雪掃盡。在雪層較深的地工,如果只是暫時駐留,可不必清掃積雪,但應將尋壓實、壓平,在凍結的地面上形在一道隔絕層。如果暫時不轉移,則應在雪地中挖坑埋設帳篷。這樣可以更好地抵禦寒風。在開闊地上架設帳篷時,可在帳篷迎風面築一道雪牆,既可擋風又便於生火。
在森林中露營
在森林中過夜,最好不要露宿。因為當人睡著之後,血液循環變慢,皮膚鬆弛,對外界的抵抗力降低,皮膚上的露水蒸發時又帶走了熱量,會使人著涼受寒,關節酸痛。林區露營,可就地取材搭制臨時的遮窩,首先,選擇兩棵樹作立柱。然後在距地面一米處綁一橫桿,橫桿上斜搭(約45度)若干後桿,後桿的再綁上兩條橫桿,即可將樹枝像鋪瓦一樣,一層層重疊地搭掛在支架上。遮棚的兩側也用樹枝遮堵。冬季,在遮棚透空面可架設長條形篝火以取暖。
在熱帶叢林中露營
在熱帶叢林地帶,應搭制較嚴密的遮棚,以防蛇蟲的侵擾和暴雨。通常,遮棚可設置在便於排水的高地,在天氣悶熱時,高地也常有涼爽的微風。
在叢林中可充分發揮創造性,利用樹木、竹、藤、茅草、芭蕉葉並結合雨布、蚊帳等就便器材,搭制各種形式的遮棚。其基本方法是:「先撐棚架後蓋頂,圍牆鋪床同時行,最後挖出排水溝,鏟除雜草把地平。」
在熱帶叢林是露營,注意不要搗破螞蟻窩、黃蜂窩,要清除營地四周雜草,周圍挖一道排水溝,並且撒一層草木灰,以防蛇蟲爬入。床鋪應離開地面30~50厘米,若打地鋪,可用樹枝、樹葉或細竹墊鋪,盡量不要用雜草。臨睡前先在地上敲打,捕除爬上的昆蟲。醒來是,應首先仔細地察看身體周圍,否則附近若的蛇和昆蟲會被突然的活動驚動。還要注意保持遮棚的清潔,所有垃圾必須及時掩埋。因為只要有星點的油脂,就有可能把螞蟻引來,螞蟻又會將蜥蜴引來,而蜥蜴則又會把蛇引來。注意不要火燒魚骨頭,這種氣味也會把蛇引來。
此外,由於叢林地帶地面潮濕,毒蛇、毒蟲多,在地面搭鋪易受其侵害,因此吊床非常適用, 在吊床的兩端拴在兩棵樹上,上面再拉一根繩子,搭上方塊雨布,四角用繩子系牢,便形成一個防水帳篷。
2. 有哪些野外生存方法和技巧
1、野外生存體驗的准備工作
出發之前,必須盡可能想像在野外將會面臨的各種境地,以便准備相應的技能和裝備。如何裝備自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露營活動的成敗。以下物品是不可或缺的。這里需要提醒野營活動初次參予者的是:並非一個好的目標地和令人激動的行動計劃就能變成一次好的露營生活。必須盡可能想像在野外將會面臨的各種境地,以便准備相應的技能和裝備,保證野外生活的安全以達到預期效果。由於野外,尤其是山區氣候復雜多變,風雨交加的惡劣情形突如其來,如果使用那些價底質次、抗風防雨性能差的野營工具,則會露而無營、狼狽不堪,甚至造成險情。所以說出發前如何裝備自已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露營成功與否。帳篷:選擇結構穩定、重量輕、抗風、防雨性能較強的雙層帳篷為佳
睡袋:羽絨或鵝絨睡袋輕便,保暖效果好,但前提是必須保持乾燥,環境條件比較潮濕時,人造真空綿睡袋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背包:背包負重的秘密在於,它將大部分重量分擔在臀部上,背包構架應符合自己的身體結構,並有結實而舒適的腰帶
生火用具:打火機、火柴、蠟燭、放大鏡。其中蠟燭既可用作光源,又是極好的助燃劑
野炊用具:水壺、多功能野炊鍋、鋒利的多功能折刀、餐具
專用工具:指南針、地圖、繩索、折疊鍬、手電筒、針線、魚鉤魚線、砍刀、照相機
水和食品:熱量大的肉類、糖類、脂類、千萬別忘記帶上鹽
救生箱:解毒劑、消粉、感冒葯、腹瀉葯、雲南白葯、鎮痛葯、紗布、膠帶、綳帶、消毒葯水
2、生火技術
火可以遏制死亡,增添生機。它不僅可以將食物煮熟,而且有更廣泛的用途:火苗釋放熱量產生暖意,會節省體內熱量散失;可以烘乾衣服;薰過的肉食可以較長時間保鮮;火可以嚇跑危險的野獸;煙霧可以驅走害蟲,另外還可鍛燒金屬打制工具,削尖木棍。因此必須學會在任何條件下、任何地方生火。
正常情況下,打火機和火柴是最重要的點火工具。出發前在火柴上滴蠟,防止火柴變潮。火柴萬一潮濕,將它放在頭發裡面磨擦一番,頭發產生靜電可使其乾燥,另外,要記住:一隻小蠟燭只損耗最小的能量就可以維持很長時間,而且蠟燭是良好的助燃劑。使用凸鏡:強烈的陽光通過凸鏡聚集後可以產生足夠的熱量點燃火種。放大鏡、望遠鏡或照相機凸鏡都可以代替凸鏡為您服務。
電池生火:用導線連接車輛、手電筒或收音機中電池的正負極時發出的火花可用來點火
鑽木取火:這是一種簡易的生火技術,但需要大量的實踐練習。用一塊堅硬的紡棰狀木頭在一塊軟木底座上磨擦鑽孔,起初會落下細碎的木屑,爾後磨擦處會變熱,為便於鑽木,往往將硬的紡棰狀木頭纏在自製木弓上,加快轉動速度,盡快引燃火種。
3、如何尋找水源、收集水?
生命離不開水,沒有食物正常人可以活三周,但沒有水,三天都活不了,所以水要優先考慮:山區尋找水源首選之地是山谷底部地區,高山地區尋水,應沿著岩石裂縫去找,乾涸河床沙石地帶往往會挖到泉眼。
在海岸邊,應在最高水線以上挖坑,很可能有一層厚約5厘米的沉濾水浮在密度較大的海水層上。飲用凹地積水處的水時,必須做到先消毒、沉澱後煮沸飲用。
收集雨水:在地上挖個洞,鋪上一層塑料,四周用粘土圍住,可以有效地收集雨水。
凝結水:在一段樹葉濃密的嫩枝上套一隻塑料袋,葉面蒸騰作用會產生凝結水。
跟蹤動物、鳥類、昆蟲、或人類蹤跡可以找到水源。
植物中取水:竹類等中空植物的節間常存有水,藤本植物往往有可飲用的汁液,棕櫚類、仙人掌類植物的果實和莖干都含有豐富的水分。
日光蒸餾器:在乾旱沙漠地區利用下述方法能較好地收集到水:在相對潮濕的地面挖一大約寬90厘米、深45厘米的坑,坑底部中央放一集水器,坑面懸一條拉成弧形的塑料膜。光能升高坑內潮濕土壤和空氣的溫度,蒸發產生水汽,水汽與塑料膜接觸遇冷凝結成水珠,下滑至器皿中。
4、怎樣在野外識別方向?
在山野中行進,常常會遇到迷路的情況,這時候不能慌張,要靜下心來,利用大自然中的一些特徵物來識別方向:
影鍾法:在一塊平地上,豎直放置1米多長的垂直樹干。註明樹影所在位置,頂端用石塊或樹棍標出(圖中a)15分鍾後,再標記出樹干頂端在地面上新的投影位置(圖中b)。兩點間的連線會給出你東西方向--首先標出的是西。南北方向與連線直。這種方法適用於任何經緯度地區,一天中的任何時間,只是必須有陽光。用它可以檢測你移動的方向。
表法:傳統的手錶有時針和分針,可用來確定方向,前提是它表示的是確切的當地時間。越遠離赤道地區,這種方法會越可靠。將表水平放置,時針指向太陽,時針與12點刻度之間夾角的平分線指示南北方向。
簡易指南針:一截鐵絲(縫衣針即可)反復同一方向與絲綢磨擦,會產生磁性,懸掛起來可以指示北極。
植物法:若在陰天迷了路,可以靠樹木或石頭上的苔蘚的生長狀態來獲知方位。以樹木而言,樹葉生長茂盛的方向即是南方。若切開樹木,年輪幅度較寬的一方即是南方。
5、野外時間判斷
在野外若沒有鍾表而想知道時間時,你該怎麼辦?按地球自轉及月球公轉的基常識,白天時可由太陽的移動,晚間可由月亮的移動來判斷正確的時間,但這與季節、經緯度等有關,所以也不是非常准確。
如果你攜帶有指北針或羅盤,可在指北針或羅盤中心立一根火柴,指北針或羅盤指針轉至正北正南方向,觀察火柴桿影指的方向,桿影指向西(W)則是上午,桿影指向東(E)則是下午,桿影指向正北(N)則是正午,按桿影的移動軌跡可判明早六時至下午六時的時間。
也可以自己製造簡便的日晷:用厚紙板兩塊,按照當地緯度的餘角安置,在上面一塊厚紙板口按順時針方向從1至24畫好字盤,將針插在字盤中央。安置日晷時字盤應向北。在3月-9月可按上法安置字盤,10-2月,應自下而上將針反插在上面紙板上並在其背面按照反時針方向畫出字盤。
夜間可以用月亮判明時間,月亮從東轉到西約需12小時,平均每小時約轉15度,可結合當時的月相和月亮的位置觀測時間。
根據星辰的運動測量時間,最簡單的一種是自北極星至小熊量座戽斗凹邊底端β的星引一條想像中的直線,設想此線代表鍾表的指針,北極星所在位置為字盤的中心,可以像讀12數字的鍾表那樣測定時間,這需要你在平時清朗夜空時結合鍾表時間經常觀察星空,記住位置,在使用時就輕車熟路了。
6、採食野生植物要注意
1) 可食野生植物的識別:可食野生植物,包括可食的野果、野菜、藻類、地衣、蘑菇等。對可食野生植物的識別是野外生存知識的主要內容,有著重要的實用意義。我國地域廣大,寒、溫、熱三帶氣候俱全,而大部分是屬於溫暖地帶,適合於各種植物的生長,其中能食用的就有2000種左右。野生植物的營養價值很高,含有多種維生素。採食野生植物的最大問題是如何鑒別毒與無毒。有一個最簡單的辦法,將採集到的植物割開一個口子,放進一小撮鹽,然後仔細觀察這個口子是否變色,通常,變色的植物不能食用。
2) 野果:我國地大物博,南北方的山野灌木叢中都生長著許多可食的野果。諸如:生長在低山丘陵常綠闊葉灌木叢中的桃金娘,山地落葉灌木叢中的山桃、胡頹子,石灰岩山地落葉叢中的小果薔薇,河谷落葉灌木叢中的沙棘、沙地、灌木叢中的山荊子、稠李等,以及山櫻桃、山柿子、獼猴桃、酸藤果、棠梨、堅果等等。夏、秋兩季這些都可以生食充飢。如無識別可食野果的經驗,可仔細觀察鳥和猴子都選擇哪些野果、乾果為食,一般來說這些食物對人體便是無害的。
3) 採食野菜的加工方法很重要,加工的目的主要在於去毒和去味。關於野菜的食法有生食、直接炒食或蒸食,還可煮浸。
蘑菇:蘑菇在我國分布很廣,是人們喜愛的一種食品。通常食用的有:香菇、草菇、口蘑、猴頭菌等。
蘑菇的一般的吃法是炒食或做湯,也可用火烤烤後沾鹽食用,別具風味。
採食蘑菇要特別注意識別毒蘑。對於識別毒蘑菇和可食蘑菇有以下幾種說法,諸如:
(1) 毒蘑菇多有各種色澤,而且美麗;無毒蘑菇則多呈白色或茶褐色。
(2) 菌蓋上有肉瘤,菌柄上有菌環和菌托的有毒;反之則無毒。
(3) 毒蘑菇採集後易變色;無毒蘑菇則不同,不易變色。毒蘑菇多生長在骯臟潮濕、有機質豐富的地方;無毒蘑菇則多生於較干凈的地方。
(4) 毒蘑菇大都柔軟多汁;無毒蘑菇則較緻密脆弱。
(5) 毒蘑菇的汁液渾濁似牛奶;無毒蘑菇則清澄如水。
(6) 毒蘑菇的味道多辛酸苦辣;無毒蘑菇則很很鮮美。
煮蘑菇時,鍋里放燈芯草同煮,煮熟後,如燈芯草變成青綠色,證明有毒;如果是黃色,則無毒。
其它還有:煮蘑菇時,毒蘑菇能使銀器具變黑,如果加進牛奶,牛奶馬上凝固,放進蔥,蔥會變成藍色或褐色。
但區分有毒蘑菇和無毒蘑菇,不光需要以上知識,還必須根據實際經驗。沒有經驗的人最好先認識一些毒性較大而且易發現的毒蘑菇,記住它們的特徵,如果見到別的蘑菇也有這些特徵就不要採食,這樣就有致誤食中毒了。
7、渡河常識
河流是野外活動時常遇到的障礙,有的河流緩緩而過,清澈見底;有的則是水流湍急,你該如何涉水渡河呢? 首先你要對河流進行一番「偵察」,做到心中有數。
先了解河道的深淺、流速,河底的結構。仔細觀察之後再確定渡河的地點和方法。
涉水渡河要選擇河水較淺、水流平緩、無暗礁、暗流和漩渦的地點,如果水深過腰、水流速度超過每秒鍾4米的急流、不要無保護地涉水過河。涉水過河時,應當穿鞋,以免河底尖石劃破腳,同時也可以更好地保持平衡。如果河底是淤泥底,應脫去鞋襪,赤足過河。
山區河流通常水流湍急,水溫低、河床坎坷不平,涉渡時要有適當的保護。
手持一竹竿,帳篷桿,樹枝等支撐在水的上遊方向;腰間綁一保護繩,在水中摔倒或被水沖倒,有保護可避免危險;在河兩岸石塊上或樹木上拉架一條繩索,涉渡者手抓繩索或將安全帶通過繩套和鐵鎖掛在繩索上過河;在河兩岸架設一條有保護的繩索拉過河。集體涉渡時兩人或三人、四人,彼此環抱肩部、身體強壯者應於上遊方向,相互移動過河。
冬季涉渡冰河,應將棉衣和棉鞋脫下,涉水過河後再立即穿上,應注意不能穿棉衣褲和棉鞋過河,水濕後容易造成凍傷和失溫。
遇有較大的河流,不要輕易涉渡,可就地取材製作漂渡工具,如竹筏、木排或簡易救生衣等。
涉渡冰河時,最好在早晨通過,因為河水主要來源是冰川消融形成的,夜間氣溫低、消融量小,早晨時河水最淺,容易涉渡。
8、迷路後的措施
★其實,在發現迷路的時候,自己離原有的路徑一般不超過20分鍾。這時不要著急,更不能亂喊亂跑,應冷靜下來,仔細口憶一下剛才走過的泉水、已石、大樹、水流、洞穴、山峰、岔路口等參照物,然後憑著自己的記憶尋找自己的足跡,退回到原來的路線上。
★有一種可行的辦法就是立刻分析山勢走向和地理地貌的環境,然後判斷出是否有野生動物並尋找到其走過的痕跡,沿著"獸道"走出險境,但必須非常警覺,以免遭到野獸的襲擊或狩獵者設下的套、夾的傷害。一般來說山鞍或山脊會有獸道。
★不論是在林木遮蔽的山林中,還是在叢草蓋地的山坡上,低頭近看,根本找不出路跡采,只有遠看,看到幾十米以外,才能隱約地看出一條草枝微斜、草葉微傾、葉背微翻的痕跡,然後再由遠而近、由近再遠、遠近比較之後,就能分辨出路來了。
★爭取回到原來有旅遊山路的那座山上去。即使你已經下到谷底,而且已經很累,也要咬牙爬上去。不要偷懶,也不要心存僥幸去試別的路。
★如果已經找不到原來有旅遊山徑的那座山了,爭取找到一條小溪,順著溪流走。一般情況下溪流遲早會把你引出去。遇到瀑布也要想辦法繞過瀑布繼續沿著溪流前進。
★如果山裡沒有溪流,你應該做的,仍然是想辦法登上一座較高的山崗。根據太陽或遠方的參照物(如村莊、水庫、公路)辨別好大致的方向和方位,在這個方向上選定一個距離合適、也容易辨認的目標山崗,向目標山崗前進。
★人多的話,可以考慮把人員分成兩組。一組留在原地山頂,另一組人則下山,向另一選好方向的山崗前進。下山的人要時常回頭,征詢山頂留守者對自己前進方向的意見。若偏離了正確方向,山頂的人要用聲音或手勢提醒他們糾正錯誤。當下山者登上另一個山崗時,他們再指揮原來留守山頂的人下山前進。這樣,用「接力指揮」的方式交叉前進,就不會在山谷里原地打轉了。
★如果登山者只有一個人,那麼他唯一可做的,就在是辨別好方位下山時,要不斷抬頭看著自己原來選定好的目標山崗前進,只要你沉著冷靜地去想辦法,就一定會走出大山,脫離險境的。
9、在野外對動物的防範
獸類
遇見獸類迅速強迫自己冷靜下來,正視它的眼睛,讓它看不出你下一步的行動。你要保持警惕,但不要主動發動攻擊,這樣會暴露自己。不要背對對方,在自然界中這樣做等於表明自己是被獵者。面對對方,慢慢向後退。同時不能讓它看出你想逃跑(自然界中某些動物後退的時候表示它准備發起攻擊,獸類都知道這一點)。如果它跟進則應立即停止後退。注意:後退時一定要以勻速慢慢的走,即使對方沒有跟近也不要快跑--這是野生動物的天下,它可以輕易的追上你,當你快跑等於表明自己是被獵者。盡可能不要上樹(除非它沒有發現你,或者你自信後援小組能及時趕來。),上樹等於自斷退路,獸類善於等待。
如果它不認為你是食物,並且發覺你不會對它造成傷害,觀察一下之後它就會離開。你要做的就是想辦法讓它明白這兩點。
螞蟥:螞蟥分旱地螞蟥和水螞蟥等多種。旱地螞蟥一般生長在潮濕、低海拔(3000米以下)的地方,多活動在道路邊的草叢上。人經過時會驚動它們,第一個人往往無事,後面的人一不注意就會被它的吸盤「粘」住,並很快爬到皮膚上。
防螞蟥,有兩種辦法:
① 一種是防範,即將褲腳扎緊,撒上點風油精,在腿上、手上塗一些萬金油等刺激性的葯物。如果在螞蟥多的地方區,還要不時地察看(挽開褲袖)。
② 一種是斗爭,即乾脆挽起袖子(手和褲),讓皮膚暴露出來,旦有螞蟥叮上就很容易覺察(螞蟥一般是深褐色),這時大膽地用手將其扯下來(用指甲掐或煙火燙),再用手將它捏在手中搓弄,直至乾死
3. 野外露營有什麼方法可以防止野狼或者其他野獸襲擊呢
晚上點起篝火不息應該有用吧,另外安排人輪流值班,放哨,一般野獸不會隨便攻擊人的吧。野獸好像是怕火的吧
4. 野外露營有哪些好的方式
說到野外露營大家可能馬上會聯想到老舊帳篷、蚊蟲叮咬、睡眠質量不佳這一類的負面印象,不過隨著露營裝置越來越精緻,許多露營區的設備甚至比起一般旅館還要更為舒適,也不用再擔心晚上會睡得腰酸背痛,或是突然有奇怪的蟲蟲爬到你身上。
近年來像這樣的野外旅行方式也逐漸在韓國成為一股潮流,許多家庭、情侶或是好友之間都會相約在周末安排一場小型的露營之旅,享受一下大自然的紓壓能量,下次有機會來到韓國,不妨空下兩三天的時間去戶外走走,說不定你也會因此而發現韓國不同的美,這5間風格露營住宿也一起推薦給你???/p>
SangSang Glampers
5想體驗露營卻又不想睡得腰酸背痛,這間位於韓國京畿道的SangSang露營區也許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同於以往露營帶來的不便,SangSang是採用比利時所設計的露營帳篷,內部從浴室到廚房全都應有盡有,簡單大方的格局再加上周遭的大自然景色,平日里累積的壓力應該能夠在這里獲得不少舒緩。
光從外觀就非常吸睛的Blue Whale,是一座以動物為主題的露營區,可愛的造型加上濟州島的好天氣,如果女孩們結伴而來,大概在門口就會耗費不少相簿容量與時間吧。
結合蒙古包的設計概念卻又不失露營應有的元素,晚上坐在帳棚外一邊聽著蟲鳴的聲響,一邊吹著夏夜涼風,然後吃著店家准備好的烤肉,想想都是一大享受。
Healing Caravan
近期在韓國相當受到情侶們們喜愛的非移動式露營車,不僅能體驗戶外野營的樂趣,也不用過於擔心會影響到睡眠質量,作為周末的放鬆小旅行十分合適。
5. 戶外拓展訓練游戲項目有哪些
團體素質拓展游戲大全(附圖)
無敵風火輪
一、項目類型:團隊協作競技型
二、道具要求:報紙、膠帶
三、場地要求:一片空曠的大場地
四、游戲時間:10分鍾左右
五、詳細游戲玩法:12-15人一組利用報紙和膠帶製作一個可以容納全體團隊成員的封閉式大圓環,將圓環立起來全隊成員站到圓環上邊走邊滾動大圓環。
六、活動目的:本游戲主要為培養學員團結一致,密切合作,克服困難的團隊精神;培養計劃、組織、協調能力;培養服從指揮、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增強隊員間的相互信任和理解。
信任背摔
一、游戲簡介:這是一個廣為人知的經典拓展項目,每個隊員都要筆直的從1.6米的平台上向後倒下,而其他隊員則伸出雙手保護他。每個人都希望可以和他人相互信任,否則就會缺乏安全感。要獲得他人的信任,就要先做個值得他人信任的人。對別人猜疑的人,是難以獲得別人的信任的。這個游戲能讓使隊員在活動中建立及加強對夥伴的信任感及責任感。
二、游戲人數:12-16人
三、場地要求:高台最宜
四、需要器材:束手繩
五、游戲時間:30分鍾左右
六、活動目標:培養團體間的高度信任;提高組員的人際溝通能力;引導組員換位思考,讓他們認識到責任與信任是相互的。
齊眉棍
一、游戲簡介:全體分為兩隊,相向站立,共同用手指將一根棍子放到地上,手離開棍子即失敗,這是一個考察團隊是否同心協力的體驗。在所有學員手指上的同心桿將按照培訓師的要求,完成一個看似簡單但卻最容易出現失誤的項目。此活動深刻揭示了企業內部的協調配合之問題。
二、游戲人數:10-15人
三、場地要求:開闊的場地一塊
四、需要器材:3米長的輕棍
五、游戲時間:30分鍾左右
六、活動目的:在團隊中,如果遇到困難或出現了問題,很多人馬上會找到別人的不足,卻很少發現自己的問題。隊員間的抱怨、指責、不理解對於團隊的危害…… 這個項目將告訴大家:「照顧好自己就是對團隊最大的貢獻」。 提高隊員在工作中相互配合、相互協作的能力。 統一的指揮+所有隊員共同努力對於團隊成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驛站傳書
一、游戲類型:團隊協作型
二、游戲目的:使學員強烈意識到,充分溝通對團隊目標實現的重要意義; 制度規則的建立與修正。
三、游戲介紹:全隊成員排成一列,你們每個人這時候就相當於一個驛站,到時候培訓師會把一個帶有7位數以內的數字信息卡片交到最後一位夥伴的手中,你們要利用你們的聰明才智把這個數字信息傳到最前面這位夥伴的手中.當這位夥伴收到信息以後呢要迅速的舉手,並把當然了信息寫在紙片上交給最前面的培訓師!!比賽總共會進行四輪.在信息傳遞的過程當中我們會有一些規則來約束.
四.游戲規則:項目開始後:(所謂項目開始是指培訓師喊開始,信息從後面一位夥伴開始傳遞那刻起)
1,不能講話.
2.不能回頭
3.後面的夥伴的任何部位不能超過前面人身體的肩縫橫截面以及無限延伸面.(前後標准要以最前面的某個物品做參照,比如白板.離白板近則為前,離白板遠則為後)
4.當信息傳到最前面夥伴手中時,這位夥伴要要迅速舉手示意,並把信息交到白板附近的培訓師手中,計時會以舉手那一刻為截止時間.
5.不能傳遞紙條和仍紙條 .
6.項目的最終解釋權和裁判權歸培訓師(要解釋清楚,某些很有爭議的方法,和我們培訓的整個中心相吻合算正確,背離則算錯誤)
7.第一輪時間≤2分鍾. (給出8分鍾的討論時間,然後回來PK)
第二輪:以前規則繼續生效,新的規則增加:
8,第一輪所有方法不能再使用.
9.不能傳遞和扔任何物品.
10.第二輪時間≤1分鍾 (給出7分鍾的討論時間,然後回來PK)
第三輪:以上規則繼續生效,新的規則增加
11,第一輪第二輪所有方法不能使用.
12.第三輪時間≤40秒 (給出6分鍾的討論時間,然後回來PK)
第四輪:以上規則繼續生效,新的規則增加
13.前三輪所有方法不可用. 14.屁股不可以離開地面
15.第四輪時間≤20秒 (給出5分鍾的討論時間,然後回來PK)
盲人方陣
一.項目類型:團隊協作型
二.道具要求:長繩一根
三.場地要求:空曠的大場地
四.詳細游戲規則:讓所有隊員被蒙上眼睛,在四十分鍾內,將一根繩子拉成一個最大的正方形,並且所有隊員都要均分在四條邊上。這個項目教會所有學員如何在信息不充分的條件下尋找出路,大家耗用時間最長、最混亂、所有人最焦慮的時候是在領導人選出、方案確定之前,當領導人產生、有序的組織開始運轉的時候,大家雖然未有勝算,但心底已坦然了許多。而行動方案得到大家的認同並推進,使學員們在同心協力中初嘗著勝利的喜悅。
五.活動目的:這個任務體現的是團隊隊員之間的配合和信任,一個有領導,有配合,有能動性的隊伍才能稱之為團隊,本游戲主要為鍛煉大家的團隊合作能力。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7ADmUEPk3yXwPO0mBXIEyg?pwd=qkm9提取碼: qkm9
6. 野外露營都需要注意什麼
野外露營的方法
在野外旅行,不可避免地要在荒野中露營。以下,我們介紹一些野外露營的方法和經驗。
一、露營地的選擇
露營地點的選擇,除考慮個人的實際情況之外,首先應考慮靠近水源和燃料,同時還要考慮防避風雨和蚊蟲。此外,還應注意防避雪崩、滾石以及突如其來的山洪和漲水等。
夏季, 露營地點應選擇在乾燥,地勢較高,通風良好,蚊蟲較少的地方。通常,湖泊附近和通風的山脊、山頂是夏天較為理想的設營地點。
冬季,設營地點應視避風以及距燃料、設營材料、水源的遠近等情況而定。一般來說,森林和灌木叢是理想的設營地。應避開易被積雪掩埋的地點,如避開崖壁的背風處,因為在這種地形上,風很快會吹起大量的雪將帳篷或遮棚埋沒。
二、簡易帳篷的架設:架設簡易帳篷可使用方塊雨衣,毛毯、帆布等就便器材。
1、屋頂形帳篷:將繩子拴在兩棵樹之間,或用隨身攜帶的工具等作為支柱,用背包帶連接,兩端固定在地上。然後將方塊雨布搭在繩子或背包帶上,底邊用石塊壓牢即可。也可將數塊雨布連接,構成4~8人用的大帳篷。這樣屋頂帳篷適合各種地形。
2、一面坡形帳篷:這種帳篷適於在斷牆、棱坎等處架設。架設時,把雨布一頭固定在牆壁或棱坎上,另一頭固定在地面,兩邊用樹枝、野草堵塞擋風。在林地架設時,也可以用樹木固定。
冬季架設帳篷應注意:在雪層較薄的地區,應先將架設地點的雪掃盡。在雪層較深的地工,如果只是暫時駐留,可不必清掃積雪,但應將尋壓實、壓平,在凍結的地面上形在一道隔絕層。如果暫時不轉移,則應在雪地中挖坑埋設帳篷。這樣可以更好地抵禦寒風。在開闊地上架設帳篷時,可在帳篷迎風面築一道雪牆,既可擋風又便於生火。
三、在森林中露營
在森林中過夜,最好不要露宿。因為當人睡著之後,血液循環變慢,皮膚鬆弛,對外界的抵抗力降低,皮膚上的露水蒸發時又帶走了熱量,會使人著涼受寒,關節酸痛。林區露營,可就地取材搭制臨時的遮窩,首先,選擇兩棵樹作立柱。然後在距地面一米處綁一橫桿,橫桿上斜搭(約45度)若干後桿,後桿的再綁上兩條橫桿,即可將樹枝像鋪瓦一樣,一層層重疊地搭掛在支架上。遮棚的兩側也用樹枝遮堵。冬季,在遮棚透空面可架設長條形篝火以取暖。
四、在熱帶叢林中露營
在熱帶叢林地帶,應搭制較嚴密的遮棚,以防蛇蟲的侵擾和暴雨。通常,遮棚可設置在便於排水的高地,在天氣悶熱時,高地也常有涼爽的微風。
在叢林中可充分發揮創造性,利用樹木、竹、藤、茅草、芭蕉葉並結合雨布、蚊帳等就便器材,搭制各種形式的遮棚。其基本方法是:「先撐棚架後蓋頂,圍牆鋪床同時行,最後挖出排水溝,鏟除雜草把地平。」
在熱帶叢林是露營,注意不要搗破螞蟻窩、黃蜂窩,要清除營地四周雜草,周圍挖一道排水溝,並且撒一層草木灰,以防蛇蟲爬入。床鋪應離開地面30~50厘米,若打地鋪,可用樹枝、樹葉或細竹墊鋪,盡量不要用雜草。臨睡前先在地上敲打,捕除爬上的昆蟲。醒來是,應首先仔細地察看身體周圍,否則附近若的蛇和昆蟲會被突然的活動驚動。還要注意保持遮棚的清潔,所有垃圾必須及時掩埋。因為只要有星點的油脂,就有可能把螞蟻引來,螞蟻又會將蜥蜴引來,而蜥蜴則又會把蛇引來。注意不要火燒魚骨頭,這種氣味也會把蛇引來。
此外,由於叢林地帶地面潮濕,毒蛇、毒蟲多,在地面搭鋪易受其侵害,因此吊床非常適用, 在吊床的兩端拴在兩棵樹上,上面再拉一根繩子,搭上方塊雨布,四角用繩子系牢,便形成一個防水帳篷。
五、在冬季露營
1、寒區積雪厚的地區可以掏築雪洞以避風寒,洞容量的大小根據需要而定。如無臨時棲身的洞穴、帳篷時,燒石睡床也適於冬季露營,挖一個適合身材的坑,在坑底鋪上已燒熱的石頭,上面覆上熱灰土使之平坦,然後再鋪枯草、枯葉即可。
2、雪地宿營睡袋不能直接放在冰雪的地面上,可把松樹枝和外衣鋪在睡袋下面,以免人體使冰雪融化而發冷。在使用睡袋前應使其充分蓬鬆,這樣保溫效果更好。睡袋必須經常保持乾燥,晴天時應將其曬干。每次使用後,要把袋內的暖空氣放掉,以免暖空氣遇冷後水汽凝結弄濕睡袋。進睡袋時衣服不可穿得過多,穿多了會使人出汗,致使睡袋潮濕,而隔熱性能降低。
3、如果沒有睡袋,可將毛毯折迭成睡袋的形式,方法是:將毯子對折,上部比下部長,將較長的部分迭壓在身體下方,再把腳部的毯子迭到毯下,如此就可以如睡袋一樣保暖。
4、保持服裝乾燥,特別是手套和襪子的乾燥很重要。夜間最好用火烘乾或放在睡袋裡,在人睡眠時用體溫使其乾燥。鞋最好也放在睡袋裡面,如把鞋子放在睡袋外面,到第二天早晨,它會被凍硬,不僅不好穿,而且還會磨傷腳。融化凍鞋子要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不可穿著鞋子烤腳,這樣不但不易烘乾,反面使鞋內產生水汽,再外出時在冰雪中步行會凝結成冰,容易發生凍傷。還可在襪子外面套上塑料袋再穿上鞋,可使雙腳保暖並隔潮。
5、冬季露營,還有一些輔助增溫的方法。例如,將裝滿熱水的軍用水壺,去掉保溫套,抱在懷里,既可取暖,次日還可洗臉。又如,把一兩塊燒的石頭、磚頭放在被窩里取暖,效果也很好。此外,可將少量的生石灰,打碎後裝入瓶子、厚塑料袋或水壺內,加入一些水,密封放入被窩,10~20分鍾後可產生熱量,並可在4~5小時內保持較高的溫度。
7. 戶外野營需要做哪些准備
1、帳篷
山間、樹林、海邊這些露營常用地,平常都是人跡罕至,所以蚊子會很多,過夜需要驅蚊劑。
5、背包
根據露營的天數可以自行選擇合適規格的背包,背包往往是最適合野外露營地包類,不僅方便而且容量大。建議選擇分隔的背包,可以將所需品分類放置。
6、頭燈
在晚上露營的時候,到了一個陌生環境,可能會缺乏安全感。出發前准備好燈具,用於夜間活動,走夜路或營地活動,解放雙手。
7、炊具餐具
野外炊具一般指爐頭和燃料(氣罐)用於野外煮食燒水,攜帶非常方便。爐頭分油爐和氣爐,氣爐搭配氣罐較為常用。油爐又稱萬用爐,配合煤油、白汽油等使用,但價格貴,並且需要經常清理維護。餐具包括適用不同人數的套鍋、碗、刀叉筷子。
這個是戶外必備的,能量的來源,吃飽了才有力氣,戶外專用戶外專用鍋爐、鍋炊具使用便捷,收納簡單,而且很容易清洗。
8、比帳篷寬的地布
地布主要的功能是墊帳篷底下的,也有防止帳篷底下透水上來,另一個就是防止帳篷底下臟,回來後要整個帳篷清洗,這樣也會直接影響帳篷壽命,如果墊了地巾就只用清理地布就可以了。
9、其他物品
常見戶外裝備還有水袋水杯、望遠鏡、防水袋、登山杖、各種刀具(瑞士軍刀)、指南針、功能手錶、GPS等等,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做好充分的物料准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