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教學方法是否具有交際性

教學方法是否具有交際性

發布時間:2022-07-08 20:14:03

Ⅰ 任務型教學法和交際教學法的區別

任務型教學法和交際教學法的區別:
任務型教學法以任務組織教學,在任務的履行過程中,以參與、體驗、互動、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習者自身的認知能力,調動他們已有的目的語資源,在實踐中感知、認識、應用目的語,在"干"中學,"用"中學,體現了較為先進的教學理念,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有效的外語教學方法
任務型教學(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是指教師通過引導語言學習者在課堂上完成任務來進行的教學。這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強調"在做中學"(learningbydoing)的語言教學方法,是交際教學法的發展,在世界語言教育界引起了人們的廣泛注意。這種"用語言做事"(doingthingswiththelanguage)的教學理論也逐漸引入我國的基礎英語課堂教學,是我國外語課程教學改革的一個走向。該理論認為:掌握語言大多是在活動中使用語言的結果,而不是單純訓練語言技能和學習語言知識的結果。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圍繞特定的交際和語言項目,設計出具體的、可操作的任務,學生通過表達、溝通、交涉、解釋、詢問等各種語言活動形式來完成任務,以達到學習和掌握語言的目的。任務型教學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種教學法的優點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學法並不排斥。
交際語言教學法(CommunicativeLanguageTeaching),語言教學的課程內容中以語言學習者所需之溝通需求與能力為主,語言功用包括了規范性、互動性、想像性以及再現性等多種用途。
交際教學法認為,語言包含了_交際能力_和語言所處的_文化社會意涵_,其功用則包括了功能性(functional;指用言語和他人互動)、
規范性(regulatory;指用言語限制他人行動)、互動性(interactional;指用言語和他人互動)、想像性(imaginative;指用言語創造出想像世界)以及再現性(representative;指用言語溝通、呈現訊息)等多種用途。

Ⅱ 交際教學法的原則到底是什麼

1、學生應被視為教學的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否掌握了語言,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要求學生使用語言描述真實的場景,並在這方面進行真正的對話。因此,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將學生帶進各種語言技能活動,以學生為主體。

2、根據學生個體差異調整教學策略。眾所周知,學生有個體差異,但有一點是絕對的,那就是每個人都有願望。只要教師重視學生學習的特點,運用先進的教育理論和心理學理論來教他們不同的材料,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就一定能在短時間內取得巨大進步。

3、利用不同的活動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英語教師應盡可能多地在課堂上建立一些有趣的、真實的對話場景,設想一些能組成學生和語言的游戲。同時教師要重視課外活動的設計和檢查。這不僅為學生提供了鍛煉語言的機會,也提高了學生克服困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學方法是否具有交際性擴展閱讀:

交際法注意事項:

1、交際法培養學生掌握交際能力,主張以交際功能為主要線索貫穿教學。

2、交際法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激情,強調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3、交際教學過程交際化。交際法在外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讓學生在適當的語言情景和適當的交際情景中學會恰當地使用語言。

4、交際法傾向於注重課堂語言活動的流暢性,而不僅僅是注重活動的正確性。

Ⅲ 舉例說明在教學中如何使用交際法進行教學

摘要 1依據教材,活化教材

Ⅳ 交際語言教學的利弊

交際語言教學的利弊
方面:1、其教學目的注重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在不同的交際場合運用所學語言與不同的對象進行有效得體的交際。2、交際教學法強調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課堂的主角,應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3、交際教學法強調語言的流利性,忽略語言的准確性。老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用英語交際。4、交際教學法重視對目的語比國家文化的學習,同時注意介紹中西文化差異和培養跨文化交際知識。二、交際法教學在英語閱讀課的具體運用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交際,也就是使學生能夠在必要時在工作和生活中使用外語。語言本身是交際工具,語言教學過程也是一系列交際的過程;教學過程中的人就是交際的主體和客體,具有交際的角色關系;在外語教學中實踐交際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交際,通過交際學會交際。筆者就此問題做過詳細,細致的研究,試圖改進英語專業閱讀課的教學模式並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首先,教師用適合大多數學生的語速朗讀一篇介紹課文作者或課文背景的文章,同時要求每個學生邊聽邊做筆記。朗讀完畢後,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同學之間根據自己聽懂的部分和所記錄的筆記,向其他同學復述文章的大體內容。或者選派一位同學根據本組同學的復述向全班復述文章的主要內容。

Ⅳ 如何理解交際教學法與其他教學法之間的關系

摘要 一、英語教學交際法的主要特徵交際法是英語教學中把英語與真實交際語境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交際法的特點是: 強調把英語教學重點放在交際能力的培養上, 而不應該過多地強調掌握英語語法和翻譯。 近年來, 交際法在英語教學中顯示出越來越明顯的成效,成為一種主要的英語教學方法。 交際法理論認為,沒有語境就沒有生動活潑的語言。 漢語里有「見什麼人說什麼話」, 「同一的意義有不同的措辭」, 例如: 好朋友之間的談話不同於上司與下屬之間的交談,面對面的交談也有別於電話上的通話, 我們的措辭是隨不同的談話對象、 不同的交談場所而變化的, 一種想法可以用多種措辭來表達, 其實這已道出了語言學習應該使用的方法,這就是交際法理念的優勢所在。英語教學有許多傳統的教授方法, 例如翻譯法、 直接法、 閱讀法、 結構法和聽說練習法等等。 許多語言學家認為, 傳統的教學方法存在許多弊端,學生學習英語多年, 記了不少單詞和短語,卻不能正確使用得體的社交語言、手勢和表達法進行交流。 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實際要求脫節。

Ⅵ 小學英語教學法包含了交際法,聽說法等,如何理解交際教學法與其他教學法之間的關系

關系是相互運用。

1、都以學生為中心。

2、強調語言教學材料、內容和學習活動的真實性

3、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創造性地使用語言。

4、都利於學生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

5、兩者都適合高水平階段的學生。

教學法:

1、交際法:是根據意念項目和交際功能發展學生交際能力的系統教法。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運用言語進行交流,重要的是使學生能夠考慮到進行相互交流的人們的作用和地位,考慮到所涉及的題目和情景,從而能恰如其分地運用語言。

2、游戲教學法:用游戲形式復習單詞、句型,練習新語言點,使學生寓學於樂,在活潑、輕忪、愉快的氣氛中自然而然地獲得英語知識與技能。游戲要求簡短易行,有趣味,而且要與本課教學內容緊密相關。

3、動作教學法:在低年級英語教學中,用具體形象的手勢、動作來輔助英語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4、活動教學法:就是按照學生身心發展過程中的不同階段來設計、布置情境,提供材料,讓學生積極參與自由操作、觀察思考。通過活動讓學生自己認識事物、發現問題,得出答案,發掘學生潛能。

Ⅶ 在課堂教學中怎樣設計交際教學活動

人們往往認為,小學英語只是讓學生做些簡單的模仿和說說、唱唱、玩玩而已。然而,要把英語教科書上的語言轉變為小學生說英語的能力,單靠模仿和說說、唱唱、玩玩是不夠的。教學實踐證明,設計形式多樣且有意義的交際活動,對培養小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交際活動,教師可以向學生滲透新的語言知識;當學生意識到學習英語可以表情達意,並可以獲得更多和更新的信息時,便會產生運用英語的慾望和完成學習任務的成就感。於是,他們就會更加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進而學到更多的知識。因此,交際性活動是促進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發展的有效教學手段。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怎樣使每項活動都成功、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讓每個學生都得以發展呢?我認為,在設計和組織活動時應注意以下方面:
一、活動要有目的性
教師設計交際性活動時應該首先考慮教學目的,即怎樣把課本中的語言自然滲透到交際活動中,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和運用語言,從而擺脫枯燥的機械性重復訓練。總之,教師設計交際活動的目的是要使課本上的知識轉化為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

要實現這一目的,需要教師創設一定的語言教學情景。學生通常喜歡談論與自己有關的事。因此,教師設計活動所選擇的場景應該貼近學生的生活。比如,在學習「family」時,可讓學生帶來「全家福」照片,並讓學生互相介紹自己的家庭;學習「colour」時,可讓學生談論各自的服裝、玩具、學慣用品等;學習「food
and
drink」可讓學生運用這些詞彙進行對話,互相了解各自的愛好……總之,課堂中每個活動都應圍繞教學內容,依據教學目標而設計,而活動必須使課堂教育多樣化而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小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誘導小學生去說和運用新的語言,促進交際化的進程。如:在教學where
is your/his/her…?here it is.可以設計如下活動:活動名稱為「hide
it」。教師讓班上一學生去教室外面,把這個學生的書(或其他物品)藏起來,然後,請這位學生進來,老師問:「where is your
book?」這位學生開始問全班同學:「where is my book?」其餘學生邊問:「where is his/her
book?」,邊用掌聲的高低快慢來告訴藏書的位置,掌聲高且快表示接近所找的書,反之,則遠離所找的書。當學生找到後說:「here it
is.」。其它學生根據距離的遠近說:「here it is./there it is.」。這一活動通過找書增強了對「where
is…?句型的理解,同時,對my,your,his,her,here,there如何運用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同時,也讓全班學生都在真實的情景中運用語言,使活動呈現交際化。
二、活動要有趣味性

活潑、愛動是孩子的天性。怎樣使他們「動」?怎樣使「動與學」有機結合?我認為要全方位把學生調動起來:動腦、動口、動眼、動耳、動手,以最佳狀態投入學習活動。如:學習動物的單詞或句子,可以根據各動物的特點用聲音或動作表現出來,cat,可用聲音——「mew…」;cow——「moo…」;tiger,可做老虎狀,雙手一張,嘴一咧就撲向獵物,於是各種各樣的動物就活靈活現地展現出來。然後再讓學生帶上動物面具,依次出場介紹自己,同時還要伴隨聲音或動作:hello/hi!i』m
mr.
/miss…,為了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可以讓學生製作一個動物木偶。叫學生們拿來一隻舊的或穿破的襪子,大小不限,提醒他們事先要得到父母的允許。提供給每個學生一張紙片。給學生布置一個他們學過的動物,如:貓、狗、兔子、熊貓、鴨子等。叫學生在紙片上畫動物的臉,告訴他們要包括眼睛、耳朵和其它別的特殊部位,鼓勵他們要有創造性。然後把畫粘貼在襪子上。這樣就做成了自己的動物木偶,把手放進襪子里,用手打開、合上動物的嘴。叫學生們繞著全班,彼此介紹自己的動物木偶。如:hello,i』m
a cat.又如,學習traffic
lights後,可用go!stop!這一活動加深理解。方法如下:用紅紙和綠紙貼成紅綠燈,請10個人到教室前當教師舉起綠燈時,其餘學生說:「go…」,這10個人要低頭看著地板在教室里快步行走。當教師出示紅燈時,其餘學生要說「stop!」他們要停下來,抬起頭來,每人和站在最近的同學結成一對站立,然後進行對話。以《新型英語》第3冊第6課為例,可以進行以下對話:
a:what』s three plus four?
b:three plus four equals seven.
這樣,通過學生的活動,充實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讓學生樂中學,學中樂。
三、活動進行要快節奏

這里的「快」是教師上課節奏快和學生反應快、思維快、訓練速度的節奏快。並不是老師的語速快,內容多,而是進行多形式、多手段、多環節的課堂操練,體現出「快節奏」的教學特點。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暫,且注意力易分散。一旦教學節奏慢了,就會出現學生做小動作或小聲講話等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為了避免這一點,教師應抓住注意力集中的短暫時刻,以學生能接受的節奏進行有利的引導,如游戲、唱歌、猜謎、做動作、搶答競賽等,採用這種方式讓學生掌握新知識,充實語言訓練內容,為交際運用英語打下基礎。通過快節奏、大容量、大密度、多形式的一環扣一環的活動,使學生緊隨教學內容,既緊張又活潑,學生積極性高,不厭倦。學生訓練密度大,熟練程度就顯而易見,學生也就積極參與活動了。
四、活動要有創造性

若長期不更換教學形式或手段,學生的學習興致就明顯不高,會感到索然無味,產生不愛上英語課的傾向。為防止學生產生厭煩心理,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有機利用教學掛圖、投影片、動畫錄像片、錄音機、簡筆畫、講故事、童謠、歌曲、游戲等多種形式,經常變換教學手段,常常讓學生保持新鮮感。還可根據教學的條件、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進行活動的改變、引伸及創新等。這樣便能學到更多的語言知識,並能交際使用。

五、活動要有靈活性

在設計課堂交際性活動時,教師應把握好活動的難易程度。即使是預先設計好的活動,也應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隨時進行調整、靈活變動。對於低、中、高不同的年級,教師更應把握好練習的形式、內容和難度。例如,同樣的話題「happy
birthday!」,低年級學生只需進行簡單的交流,相互祝賀生日快樂,唱生日歌;中年級學生可以互贈賀卡或禮物,練習「this is for
you.」句型;高年級學生則可以用打電話的形式邀請同學參加自己的「birthday party.」

教學實踐證明,通過有意義的交際性活動學習語言,並讓學生獲得用語言去做事的成功感,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也有利於發展學生的語言潛能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Ⅷ 交際教學法是什麼有哪個機構採用這個教學方法呢

交際教學法是一種以語言功能項目為綱, 著重培養交際能力的教學方法。目前,博恩思採用的就是這種教學方法。

Ⅸ 交際教學法的定義

交際語言教學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語言教學的課程內容中以語言學習者所需之溝通需求與能力為主,語言功用包括了規范性、互動性、想像性以及再現性等多種用途。

交際教學法認為,語言包含了〝交際能力〞和語言所處的〝文化社會意涵〞,其功用則包括了功能性(functional; 指用言語和他人互動)、

規范性(regulatory;指用言語限制他人行動)、互動性(interactional; 指用言語和他人互動)、想像性(imaginative;指用言語創造出想像世界)以及再現性(representative;指用言語溝通、呈現訊息)等多種用途。

(9)教學方法是否具有交際性擴展閱讀

發展歷史

英國的語言學家們重新對SLT的教學理論產生質疑。他們開始注意到語言教學的重點應該擺在「交際能力。

美國語言學家們也表示,語言的獨特性與多變性不是用幾個結構性的理論就能籠統概括的。正巧,歐陸的語言學家所提出的觀點也與英美兩國對語言教學理論所產生的反思潮互相輝映:

語言教學的課程內容應該以語言學習者所需之溝通需求與能力為主。於是,在英、美、歐陸三方的教學理論的激盪下,誕生了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CLT)。

閱讀全文

與教學方法是否具有交際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蕁麻疹快速治療方法是什麼 瀏覽:100
手機去內存方法 瀏覽:63
小米note3音樂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5
柚子茶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822
心理學與治療的研究方法 瀏覽:688
學生在校時間的計算方法 瀏覽:534
大數字相加的簡便運算方法 瀏覽:986
研究學霸學習的方法 瀏覽:649
寫出常用的煮漿方法及特點 瀏覽:186
如何學初三英語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496
快速簡單安全的減肥方法 瀏覽:933
常用硫酸制備方法 瀏覽:817
非淋性前列腺炎的治療方法 瀏覽:679
過濾煙嘴使用方法 瀏覽:552
臉部紅血絲的治療方法 瀏覽:329
雙面羊絨的邊如何縫制方法視頻 瀏覽:754
腦血管堵塞手腳無力用什麼方法治 瀏覽:536
貴州學習方法哪裡學 瀏覽:410
變壓器串連接方法 瀏覽:400
愛衛唾液試紙使用方法 瀏覽: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