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木齋教授對紅樓夢的研究方法

木齋教授對紅樓夢的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08 18:20:28

A. 《紅樓夢》的研究價值何在

首先,《紅樓夢》是一部小說體裁的哲學論著。作者用自己「親歷」的口吻真實、生動、完整地敘述了一個關於人與社會如何重新認識自己,如何達到自我完善的實驗報告。它不但通過人物和情節全景式演繹和揭示了中國歷史上各派哲學思想的本質特徵、變化規律及相互關系,而且在對前人合理取捨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破舊立新,構築了新的哲學和思想體系。作者的主觀意圖是要讓這一體系成為超越佛、道、儒的新的哲學高峰。筆者認為盡管這一體系目前還不為人們所認知,但客觀上確實具有這樣的高度。曹雪芹的哲學一開始就打破董仲舒天人感應的錯誤思想,把人獨立出來,放在世界的中心位置,進而證明人具有不同於天地自然的善惡平衡、統一的本質,具有超乎天地自然之上的理性思維和形象思維以及由此產生的創造新價值的能力。而這一全新結論的獲得不是作者的主觀判斷,是緣於自己發現的只存在於人與社會的客觀規律——人文辯證法。這是繼對立辯證法、對立統一辯證法之後的第三代辯證法。小說既用大量的事實證明了這一辯證法的客觀性和正確性,並利用這一新理論對當時的人和社會進行了系統的改造和創新,成效十分顯著。尤其還將中國古代相對貧乏的邏輯學和美學向前推進了一大步。《紅樓夢》是起步於時空唯物論,穿越人文主義、民主主義以及當今各種主流哲學理念,徑直指向人與社會的終極理想。由於《紅樓夢》具有小說的全部特徵,所以我們又可稱之為哲理小說。這種體裁不僅使曹雪芹的哲學一反前人晦澀、抽象、空談的文風,實踐了自己理論與現實結合的哲學理念,而且使其哲學體系的整體系統性、邏輯合理性和社會實用性都達到了最高境界,超過了王夫之以及同時期的其他哲學家。然而,也正是它的小說體裁,使它未能成為哲學經典。《紅樓夢》最終沒有成就曹雪芹成為哲學第一人的夢想,而此後的中國也如他所料走到了崩潰的邊緣,一次次喪失走向強盛和穩定的歷史機遇。二者的失之交臂著實令人扼腕嘆息。不過筆者認為既然是真金就總會閃光,他完善的哲學思想與當代中國提出的以人為本、與時俱進的科學發展觀極為接近,對於當今如何構建和諧社會、創新社會,如何進行經濟的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的改變仍然具有不可忽視的參考作用。他的理論盡管過去了二三百年,但依舊歷久彌新,在很多方面甚至比現代人的理念更先進,只要稍加改進就能與現代哲學完好對接。筆者相信曹雪芹哲學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紮根生長,呈跳躍式發展,將歷史貽誤的光陰追趕回來。
其次,《紅樓夢》是一部小說體裁的政治論著。曹雪芹在書中表現了明確的政治觀點和政治理想,認為當時社會面臨的不只是一般的朝代更替,而是國家、人類社會正在走向覆滅,所謂「末世」、「劫終」。面對如此巨大的危機,他看到了最後僅有的力挽狂瀾於既倒的辦法。時間上他認為真儒士失意和假儒士得道的轉折關頭正是自己構建國家新制度、社會新秩序的起點,利用之後一段相對平靜的遮羞布尚存的賈雨村時期,還可以完成一代人從自發到自覺的成長,完成一代人新思想的武裝,他們不但可能降低最後兇相畢露的大惡儒「擾亂天下」的破壞程度,而且隨著人數的增多還可能用新體製取代封建帝制。空間上,他認為人需從自身完善做起,然後逐步改變體量大於個人的家族、國家和社會的運動規律,整體走向良性循環。《紅樓夢》前八十回主要寫的就是最小的人的統一和完善的過程,在此基礎上還以自由、民主、平等、博愛的理想和主張作為政治實驗的基本條件,初步合成了一種實現國家和社會和諧發展的政治模式,徹底打破此前朝代頻繁更替、國家瞬息興亡的惡性循環規律。可以說作者之所以煞費苦心構築新的哲學體系也是要為這一政治實踐作理論准備。他胸有成竹地期待著,甚至別出心裁地將不想任其重演的悲慘結局刪去,他相信在未來的某一天結局會被改變。這段空白也是給新社會的後人續寫「裙釵」的美好人生留下了餘地,顯示出他必勝的信念和長遠的眼光。但也許是因為這一做法過於出人意料,其效果則不盡如人意,直到今天幾乎還是被完好地包裹著。當然這只能怪罪於當時森嚴的文字獄,否則他也可以寫得更加直白一些,或者至少增加一些註解。豈不知,即便如此謹慎小心,《紅樓夢》還曾多次險遭滅頂之災。曹雪芹的原意是要用該書作為仁人志士間傳播新觀念,推翻封建制度的思想火種。小說用深刻的哲理警醒世人尤其是年輕一代突破佛、道、儒的價值觀體系,重新認識自己,使身心變得強健和充實起來,並且同心合力引領整個國家和社會走出重圍。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曹雪芹並不贊同用先推翻後重建的徹底革命的方式,而是主張讓「破舊」與「立新」分別從不同的層面和方向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破舊」就是化解對立的矛盾使之轉向統一或促使對立的矛盾在斗爭中消亡;「立新」就是以共同的目標聚集所有可以統一的矛盾並促使其在統一中壯大。最終以量變換質變,完成新舊體制的整體轉換,達到真正的長治久安和天下太平。也許是英雄所見略同,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實施的漸進式的改革政策和可持續的發展戰略便與曹雪芹的理念非常吻合。筆者認為《紅樓夢》在當代中國的政治和經濟建設中仍有不可忽視的借鑒價值。
需說明的是他的哲學理念和政治思想都是在對中國自己的哲學進行改造後產生出來的,而且是直接派生於中國儒學。以前我們大都認為啟蒙思想必定舶自於西方,其實不然,雖然其表面提法有相近之處,但哲學根基和國情根基都大不一樣。《紅樓夢》中也既沒有出現過有思想的外國人,也沒有提過任何外國哲人或書籍,世界在他眼裡已然是瀕臨整體滅亡。曹雪芹的靈感完全來自於親自操作的實驗和高度的自覺意識。筆者通過綜合比較認為,盡管作者受歷史局限,對於新體制的設想很不具體、很不科學,但其主導思想的正確性和先進性則遠在同時期西方哲學家和政治家之上,而且更適用於中國。比如在曹雪芹看來自由和民主有兩個層次,一種是初級的,自發的,它是人性達到完善的重要條件。只有當人性走向完善之後獲得的自由和民主才是高級的、自覺的。一個人如果沒有正確的人性標准和理想作為引導,給了他自由和民主也沒有用,甚至還有害處。比如賈珍不可謂沒有自由和民主,但他「只一味高樂不了,把寧國府竟翻了過來,也沒人敢來管他」。我們知道西方主流哲學設定的人性前提是趨利避害的性惡論,要麼類似於抑惡揚善的荀學,要麼類似於賈珍,這樣獲得的自由和民主都是不完全的,所以退一步說,即使作者接受了一些西方思想的熏陶,也仍然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我們應該看到相對於當時西方你呼我應的賢哲來說,中國進步的哲學家都是散落在民間,孤身作戰,缺少必要的思想碰撞的條件,更不可能在現實中實驗。但曹雪芹沒有忘記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只是轉而地將實驗放在文字、夢幻和理論中悄悄進行。盡管作者的處境如此艱難,但還是取得了世界哲學和政治研究的領先地位。事實上對於中國這樣的大國也必須保持理論領先才能卓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就好比是一家大公司一樣,必須始終保持業內的龍頭地位,否則就難以為繼。筆者相信《紅樓夢》一定會將中國帶入更加美好的未來。
第三,《紅樓夢》是一部古代完美的藝術小說和網路全書。曹雪芹在小說里幾乎用盡了所有文學藝術的表現形式,也展現出了文學藝術具有的幾乎所有神采魅力。他這樣做,一方面是出於哲理小說的特殊需要,因為只有用相適應的文體和手法刻畫代表不同哲學思想的人物典型,才能給讀者以真實感。不過在曹雪芹看來,自己採用的表現手段並非就都是可取的,它們也有深淺、雅俗之分,有的甚至是他不得不做出的妥協,所謂「敷演」,只是在篇幅上都做了恰當的控制。作者認為真正的藝術應與人性本質相適應,能與人產生互動感應和精神愉悅。真正的藝術品則應貼近現實生活,抒發真情實感,達到形與神的完美結合。另一方面,作者認為惟有追求藝術真諦和創作藝術真品才是最符合人性需求,最體現人生價值,最能發揮人的巨大潛能的偉大事業。在此基礎上作者還將目光進一步放開,認為一切須用到人的正確思維,符合人的審美需求的工作都值得去做,從而將藝術擴展到了文學之外的廣袤空間,如服飾、化妝、器用、建築、園林、飲食、醫葯、戲曲、音樂、美術、游藝等,幾乎涵蓋了所有人類智慧和勞動的結晶。所以,在很多人看來,《紅樓夢》是一部記錄並創造了當時文明成果之精華的網路全書,如同一棵兀自從窒息的泥土中突破出來的生機盎然、碩果累累的參天大樹。也許是這棵大樹的枝葉過於茂盛,果實過於誘人,以至於掩去了它強大的枝幹,讓我們很多人都只是驚嘆它的藝術之美,未能進一步領略它精深的哲學和政治微奧。如果說《紅樓夢》的藝術帶給人的是痴迷、顫栗的話,那麼它的哲理和政治帶給人的就是理智和冷靜。除此以外,筆者認為《紅樓夢》還是現代科學的胚胎,其中不但能找到辯證法、邏輯、美學、心理學、發生學、經濟學,還能找到熱力學第二定律、線性代數、極限、概率論、時空相對論、量子力學、能量聚散和轉化、光學、化學等學科的雛形。筆者認為《紅樓夢》是探討真理的書,既可以從它身上開拓新的科學領域,也可以用它驗證現有理論的正確性,不管人文還是自然學科都適用。借用紀伯倫的一句詩可作為《紅樓夢》的自述:「人們啊!我是真理。我是真理啊,你們要把這一點牢記在心。」
《紅樓夢》不但在哲學、政治和藝術網路上都分別達到了極高的水準,而且還將它們結合得非常縝密協調,成為一個天衣無縫的自足的整體。古人雲,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但巨制如《紅樓夢》的宏篇不知需有多少次的妙手偶得。這哪裡還是偶得,必然存在一段長時間的精心構思和靈感涌動。僅僅是第一回就字字珠璣,讓人一生都難以完全理解和消化。作者這種超強的構思和寫作能力除了不可否認的天賦之外,更是得益於他的能夠創造無限新價值哲學理念的幫助,也就是說這一理念不僅能夠正確地反映人性和社會的本質,而且對於人的能量、生命力和創造力具有很強的開發、提升和聚積功能。這一點是其它哲學理論想做到卻無法做到的。他自己就現身說法,用超乎常人的能力和能量將一部頂峰之作令人信服地放在了我們的面前,讓研究它的文章堆積如山。但作者對此為什麼卻再三謙虛自嘲呢?就像儒家所說的人人可以成為堯舜一樣,作者也認為在自己的哲學里人人都可以成為曹雪芹,只要正確理解和運用他的哲學,我們後人一定也能達到或超過他的境界。儒家的楷模是道德的超人,曹氏哲學的楷模則是人性的超人,代表了人類未來進化的方向。曹雪芹本人則不過是第一個實踐者而已,也就是說他只意在「空前」,不想「絕後」。曹雪芹很慷慨,不僅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對此,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拒絕嗎?
當然,《紅樓夢》的哲學也不是絕對真理,它只是建立在曹雪芹個人的思維能力和社會實踐之上,雖然他的直覺很好,思路正確,但仍然缺乏科學的理論、技術和工具的支持,更缺乏實踐的檢驗,所以還是沒有脫離抽象、樸素的圈子。《紅樓夢》只能作為古代哲學向現代哲學過渡的樞紐,作為研究封建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的實驗小白鼠,作為整合各門學科向前發展的初級平台。《紅樓夢》需要我們後人不斷地完善和超越。

B. 從哪些方面研究紅樓夢

《紅樓夢》堪稱中國封建社會的網路全書,其研究領域無疑是很廣泛的,但你要真想研究它,當然從你擅長的方面入手,比如你對清史很有造詣,可以研究其中隱喻的歷史,如果你喜歡詩詞自然從詩詞入手,如果你被其中人物的命運感動可以研究其人物的悲劇命運,總之其內容太多,選擇你喜歡,擅長的入手肯定是最明智之舉。
不過得提醒一句,對《紅樓夢》現有文本本身的研究前人已經做得差不多了,想取得很高的成就,如果你沒有新的有力的材料發現,那麼就得有非常獨特的研究角度;而這個獨特的角度顯然是不可能從網路知道里得到答案的!(回答者給的答案顯然不可能是獨特的)
如果並不想成為什麼紅學家,研究僅僅只是娛樂消遣那麼就從你喜歡處入手吧。
希望你能在紅學的研究中收獲那一份永恆的快樂。

C. 我就不明白一部《紅樓夢》有什麼研究的

「紅學」走過了百年,對於一門學科來說研究了百年在許多問題上已經能夠有一個清楚的認識,但紅學卻剛好相反。「百年紅學」才算剛剛起步……人們頗不理解一部小說何以研究百年。從現代學科分類來說「中國語言文學」算一級學科,下面的「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等算二級學科,在「中國古代文學」中的「中國古代小說」大概只能算三級學科,按照這種排法,研究《紅樓夢》的紅學頂多算「四級」學科。因為嚴格地說,研究《紅樓夢》只是明清小說研究的一部分。那麼紅學研究的意義何在?我記得台灣著名女作家龍應台說:「傳統不是懷舊的情緒,傳統是生存的必要。大資本、大科技、研究與發展,最終的目的不是飄向無限,而是回到根本——回到自己的語言、文化、自己的歷史、信仰、自己的泥土。」她還認為:「越先進的國家,越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傳統;傳統保護得越好,對自己越有信心。越落後的國家,傳統的流失或支離破碎就越厲害,對自己的前景越是手足無措,進退失據。」所以研究紅學的意義在於:
第一,《紅樓夢》是傳統文化的結晶,是生長於中國五千年文化中的一棵大樹。我們研究的紅學已經遠遠超過了研究《紅樓夢》本身的范圍。在華夏文明中很難找到像《紅樓夢》這樣集聚眾多知識、思想、哲學於一體的煌煌巨著。研究紅學其實就是把《紅樓夢》作為引子來研究中國社會、中國歷史、中國文藝、中國哲學、中國美學等等,換言之也就是研究整個中國的傳統民族文化。這是紅學研究的第一大意義之所在。
第二,紅學研究的意義還在於人們能從中找到終極追問的自我答案。當人們追問存在的終極意義的時候,當人們探討傳統思想的艱難歷程的時候,人們就能在《紅樓夢》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答案,也許這一答案只適合於一位追問者,但是每一位追問者都能從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關懷。無論社會怎麼發展,不管是市場經濟,還是計劃經濟,一個民族、一個民族文化是永遠不能從根本改變的,雖然社會形態決定文化形式,但是構成一種民族文化的靈魂卻永遠紮根於這個民族的最根部。
第三,紅學研究的意義也在於它能展示中國傳統學術流派的演變史。中國是學術大國,傳統學術經歷了先秦子學、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清代朴學等等。中國現代學術是以紅學研究為開端的,從此把學術史分為傳統學術史和現代學術史。中國的傳統學術是不重知識論的,也可以說有道德傳統,少知識性傳統,而現代學術史追求學術獨立的自覺性,並試圖用新的學術觀念和方法反思固有學術,追求新解。
第四,紅學研究的意義還在於通過一部《紅樓夢》聚集國際國內眾多的文學家、美學家、經濟學家、哲學家、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醫學家、管理學家、社會學家的智慧與靈光把他們的治學方法,治學態度、專業專攻一起融會貫通與中國優秀文化之中,從而建立一種博採眾長的學術體系,使華夏文化更為光彩奪目。

D. 紅樓夢的研究方法(理論)

1樓
目前《紅樓夢》研究可謂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但由於研究方法不當,使研究工作存在這樣或那樣的誤區,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爭論不休,莫衷一是。
關於《紅樓夢》研究方法,目前流行的說法有三種: 評點派、索隱派和考證派。但三種方法都有優點和缺點。下面分別予以說明:
一、評點派
評點是我國的一種傳統的小說評論方法,即在閱讀小說時,偶有所感,便在書中相應的地方作批,或在頁眉上作批,或在行間作批,或在回前回後作批。
比起現在的評論文章,評點顯得零碎,不成系統,但評點也有個好處,文筆自由、生動、趣味性強,和小說本文聯系緊密。故這種批評方式至今還有人在沿用。為《紅樓夢》作評點者,統被稱為「評點派」。
最早為《紅樓夢》作評點的,是脂硯齋、畸笏叟和杏齋等人,研究者將他們的評語統稱為「脂評」。(我認為統稱「脂評」是不科學的,因為其中還有畸笏叟、杏齋等人的評語,「脂評」一詞易造成概念上的誤導和混亂。較為科學的說法應叫「原評」或「始評」。為了與大家的說法一致起來,本文仍稱「脂評」。)脂評是與《紅樓夢》的創作同時進行的。脂評有以下作用:
1、披露了此書的創作情況。
2、披露了作者的情況。
3、對此書的思想、藝術特點作了總結。有些評注相當精彩。
4、披露了此書的素材來源情況。
由於有上述作用,所以脂評歷來為紅學界人士所重視,甚至有「脂學」之稱。
《紅樓夢》早期的的評家脂硯齋、畸笏叟、杏齋等人因與作者熟識,甚至是書中的當事人,因而他們的評點揭示了一些故事背景,對書中隱晦的描寫進行提示,以便讀者理解。尤其是畸笏叟,讀過完整的《紅樓夢》,對佚稿中有關內容作了很多提示,對後來的紅學研究者研究佚稿問題具有極大的幫助。
脂硯齋、畸笏叟、杏齋的許多評語都沒有署名,後來的研究者只好將它們統稱為「脂評」,但由於脂硯齋、畸笏叟、杏齋等人的生活經歷、立場觀點和認知水平存在一定差異,因而他們的評點難免出現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的地方,因而給讀者帶來混亂的感覺。同時,有些評語語焉不詳,含混不清,使讀者如墜霧中。
脂硯齋、畸笏叟、杏齋之後,尚有「護花主人」王希廉評,「太平閑人」張新之評,「大某山民」姚燮評,還有其他人的評點,如「桐花鳳閣」評等等。
後來的評點派的評點,或胡亂猜測,或亂發感慨,而發幽探微的評點並不多見。
評點派最大的弱點是支離破碎,前後矛盾的地方多,給讀者帶來不少新的疑惑。
二、索隱派
索隱派是本世紀初紅學研究中形成的一個派別。該派力求「索隱」出《紅樓夢》所寫的「真內容」、「真故事」。該派根據一些歷史資料、野史雜記,來探究《紅樓夢》素材的來源。代表人物及著作有王夢阮、沈瓶庵《紅樓夢索引》,蔡孑民(元培)《石頭記索隱》,鄧狂言《紅樓夢釋真》。
王夢阮、沈瓶庵說:
「然則書中果記何人何事乎?請試言之。蓋嘗聞之京師故老雲,是書全為清世祖與董鄂妃而作,兼及當時諸名王奇女也。相傳世祖臨宇十八年,實未崩殂,因所眷董鄂妃卒,悼傷過甚,遁跡五台不返,卒以成佛。當時諱言其事,故為發喪。世傳世祖臨終罪己沼,實即駕臨五台諸臣勸歸不返時所作。語語罪己,其仟悔之意深矣。……父老相傳,言之鑿鑿,雖不見於諸家載記,而傳者孔多,決非虛妄。情僧之說,有由來矣。」
《紅樓夢索隱》還說黛玉就是董小宛,其論證方法如下:
「小宛名白;故黛玉名黛,粉白黛綠之意也!小宛書名每去玉旁專書宛,故黛玉命名,特去宛旁專名玉,平分各半之意也……小宛愛梅,故黛玉愛竹。小宛善曲,故黛玉善琴。小宛善病,故黛玉亦善病。小宛癖月,故黛玉亦癖月。……小宛姓千里草,黛玉姓雙木林。……且黛玉之父名海,母名敏。海去水旁,敏去文旁,加以林之單木,均為梅字。小宛生平愛梅,庭中左右植梅殆遍,故有影梅庵之號,書中凡言梅者,皆指宛也。」

2樓
這就是「索隱」,介乎似與不似之間,有理無理之間。初看似無理,細思則有些道理,再想則又無理。
蔡元培《石頭記索隱》認為《紅樓夢》是關乎政治的:
「《石頭記》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說也。作者持民族主義甚摯,書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於漢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當時即慮觸文網,又欲別開生面,特於本事以上加以數層障冪,使讀者有橫看成嶺側成峰之狀況。」並贊同書中「女人皆指漢人,男人皆指滿人」的看法。因為賈寶玉說過,女人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而「漢」是水旁,滿人亦稱「達達」,而「達」字起筆為「土」。
蔡元培由自己的基本觀點出發,進一步推論,認為「賈府即偽朝」(指清朝——引者):「賈政者,偽朝之吏部也。賈敷、賈敬,偽朝之教育也(《書曰》敬敷五教)。賈赦,偽朝之刑部也,故其妻氏邢 (音同刑),子婦氏尤(罪尤)。賈璉為戶部,戶部在六部位居次,故稱璉二爺,其所掌則財政也。李紈為禮部(李禮同音)。康熙朝禮制已仍漢舊,故李紈雖曾嫁賈珠,已為寡婦。其所居稻香村,稻與道同音。其初名以杏花村,又有杏簾在望之名,影孔子之杏壇也。」
在蔡元培看來,書中少女都是影射當時的「名士」。如林黛玉影射朱竹垞,薛寶釵影射高江村,探春影射徐健庵等等。又說:「書中『紅字』,多影朱字,朱者明也,漢也」。又說:「寶玉有愛紅之癖,言以滿人而愛漢族文化也。好吃人口上煙脂,言拾漢人唾餘也!」
鄧狂言的《紅樓夢釋真》,則認為《紅樓夢》是一部「明清興亡史」。他說,此書「原本為國變滄桑之感,在曹雪芹亦有朝聞道夕死可矣之悲。隱然言之,絕非假託。書中以甄指明,以賈指清,正統也,偽朝也。」曹雪芹增刪五次,是指清代「祟德、順治、康熙、雍正、乾隆五朝史」。「書中之寶玉、黛玉,皇帝與後妃也。」「林黛玉非他,乾隆之原配嫡後,由正福晉進位,後譜孝賢皇後之富察氏也。」
近半個世紀,尤其是七十年代以來,海內外出現不少索隱派紅學著述, 較突出的有潘重規的《紅樓夢新解》,杜世傑的《紅樓夢考釋》,李知其的《紅樓夢謎》,霍國玲、霍紀平、霍力君的《紅樓解夢》等。這些書或者繼續鉤沉索隱,尋覓《紅樓夢》「反清復明」的寓意;或者說《紅樓夢》原作者另有其人,曹雪芹三字是「抄寫勤」的諧音,世上並無此人;或者說《紅樓夢》是一部「夢謎」,既 然如此,對它的研究就必須用「詳夢」的方法;或竟聳人聽聞,說《紅樓夢》隱寫 的是這樣一段「史實」:曹雪芹及其戀人「竺香玉」(林黛玉原型)合謀「弒帝」, 林黛玉「竟是謀害雍正皇帝的元兇」,如此等等。這種情況,從索隱派觀點看來,可說是索隱派紅學的復興;從批評者觀點說來,則是索隱派紅學的復辟;而從《紅樓夢》研究史的角度來說,則是當年胡適和蔡元培新舊紅學爭論的繼續。
胡適是一直對索隱派紅學持批評態度的。1951年,胡適讀了潘重規有關《紅樓夢》的文章,曾發表《對潘夏先生論〈紅樓夢〉的一封信》,表示 「不能贊同潘君的論點」,認為「潘君的論點還是『索隱』式的看法,他的『方法』, 還是我三十年前稱為『猜笨謎』的方法。」批評潘的論點和方法的非僅胡適,還有他人,如1974年發表的陳炳良《近年的紅學述評》。
索隱派的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索隱家的論題的提出則往往是來自某種先入之見、某種既定的主觀懸念,其論題的提出具有強烈的主觀隨意性。在索隱派紅學著述里,許多論題即所謂「謎」,並非《紅樓夢》作者的寓意,而是這些猜謎家自己製造出來的。歷史上根本就沒有過一個入宮為女尼後來又為妃子、為皇後,並且毒殺皇上的「竺香玉」其人其事,曹雪芹又何嘗有什麼「弒帝」的念頭和行動?他有什麼必要通過寫作兩首《西江月》詞來「為自己與香玉合謀害死雍正打掩護」 呢?可見兩首《西江月》詞這個所謂「謎」以及這個「謎」中隱藏的所謂曹雪芹的「用心」,都是索隱家主觀設定、編造出來的。

3樓
第二,索隱家在論證過程中,其思維方法的基本特徵和走向是從結論到材料。索隱派著述中,其論證過程和方法往往是支離破碎、東拉西湊、想像、虛構真是無所拘束,自由得很,既不講究科學邏輯,也不尊重客觀事實和材料,有時是把事實和材料裁剪、組合得符合自己的主觀需要,有時甚至隨意設想、製造出一些「事實」和「材料」,例如根據自己的需要,想當然、牽強附會地構想出人物和事件的某種關系或聯系。黛玉取笑湘雲說話有點「咬舌子」,把「二哥哥」叫成 「愛哥哥」,那「「一二三」又該叫「么愛三」了。李知其就索隱說:「只見有一二三而無四,無四諧讀胡死」,可知湘雲口裡叫寶玉「愛哥哥」,心裡是在詛咒 「胡人的死亡」。(《紅樓夢謎》上篇第八節)這類情況不勝枚舉。
第三,索隱家得出的結論既然是主觀猜想的產物,自難做到切實可靠。同時,索隱派主觀猜測所得的結論是否正確,往往是死無對證、無從檢驗的。且問,人們有什麼辦法驗證曹雪芹確實參與謀殺雍正皇帝?又如何驗證他筆下人物史湘雲口裡叫「愛哥哥」而心裡卻是在詛咒胡人死亡?
第四,索隱派有時從書中的只言片語中,能看出些情節之外的某些「微言大義」,但有時求之過深,反而不易為人理解。書中的素材來源,是多渠道的,但索隱派不會表述,只好一會兒說一個人物是現實中的某某,在另一個地方又說這個人物是現實中的另一人,常常破綻百出,不能自圓其說,使讀者如墜霧中。
索隱派研究方法最突出的性質和特點就是它的主觀隨意性,這是整個索隱派紅學自身無法克服的內在矛盾和嚴重缺陷。
三、考證派
紅學中的考證派是與紅學中的評點派、索隱派相對而言的。所謂考證,其實就是根據一些歷史資料,經過綜合、分析、推論,得出符合實際的、新的結論。但此處的考證派指的是一種方法,即偏重於史料的發掘、整理、推論的一種方法,並不是說「考證派」的所有結論都是符合實際的、正確的。考證派的研究重點有以下幾處:
1、關於《紅樓夢》作者及其家世的研究。如《紅樓夢》作者是誰?後四十回作者是誰?曹雪芹祖籍何處?曹雪芹生卒年等等,此等研究,又被稱為「曹學」。
2、對《紅樓夢》版本的研究,各版本間的源流、異同,以及何種版本最接近原著風貌?
3、對脂硯齋、畸笏叟、杏齋等人評語的研究,又叫「脂學」。
4、根據脂批或其它一些材料,對後四十回「佚稿」情節的探求,又稱探佚學。
5、對《紅樓夢》研究史的研究,對有關《紅樓夢》資料的評價、整理、探考,對《紅樓夢》中的典章制度、飲食服飾的研究等等。
《紅樓夢》考證派以胡適、俞平伯開其端,爾後周汝昌、馮其庸、吳思裕、吳世昌、劉世德、鄧紹基、胡文彬、鄧遂夫等人,也在考證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績。
考證派的貢獻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堅持了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和科學的研究方法;二是搜集了大量的史料,為紅學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考證派也存在明顯的不足。考證派的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大多數考證派學者堅信《紅樓夢》中的賈家就是指江寧織造曹寅的家,書中的賈政就是指曹頫,因而將大量的精力放到曹寅世系及曹寅、曹頫有關史料的考證上,這與索隱派一樣,同樣犯了「先入為主」的錯誤。
應當先從書中故事及脂硯齋、畸笏叟、杏齋的評語中找出作者是誰家之後的線索,然後再對有關家族進行考證,從而找出故事的真實背景和人物原型。但考證派因有先入為主的思想,認為書中的賈家就是曹寅家,試圖從考證曹寅家世入手對曹雪芹的有關情況進行研究,因而犯了方向性的錯誤。
從理論上講,作者曹雪芹與曹寅、曹頫並沒有必然聯系,曹寅家譜中並沒有曹雪芹其人,沒有可靠證據證明曹雪芹就是曹寅、曹頫之後。
事實上,曹頫的實際經歷和景況與賈政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年齡相差也很大。對此我在《曹顒曹頫都不是曹雪芹的父親》一文中有過詳細闡述。《紅樓夢》中的賈家並非指曹頫家,書中的賈政也非指曹頫。如果按照曹雪芹是曹寅之後的思維定勢來研究曹雪芹的身世及其相關情況,勢必會得出錯誤的結論。

2考證的「史實」與《紅樓夢》書中的故事聯系不甚緊密,易出現歷史考證與書中考證結論相矛盾的現象。
作者在楔子中寫道:「此書開卷第一回也,作者自雲: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撰此《石頭記》一書也,故曰『甄士隱夢幻識通靈』。但書中所記何事,又因何而撰是書哉?自雲:今風塵碌碌,一事無成,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推了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於我之上。何堂堂之須眉,誠不若彼一干裙釵?實愧則有餘、悔則無益之大無可奈何之日也。當此時則自欲將已往所賴上賴天恩、下承祖德,錦衣紈絝之時、飫甘饜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負師兄規訓之德,已至今日一事無成、半生潦倒之罪,編述一記,以告普天下人。雖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閨閣中本自歷歷有人,萬不可因我不肖,則一並使其泯滅也。雖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繩床,其風晨月夕,階柳庭花,亦未有傷於我之襟懷筆墨者。何為不用假語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來,以悅人之耳目哉?故曰『風塵懷閨秀』。乃是第一回題綱正義也。開卷即雲『風塵懷閨秀』,則知作者本意原為記述當日閨友閨情,並非怨世罵時之書矣。」這段文字無異於說:書中所寫的都是真人真事。第一回中寫道:「然朝代年紀,地輿邦國,卻反失落無考。」脂硯齋在旁邊批道:「據余說,卻大有考證。」脂硯齋批語的意思也是說:書中的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都是可以考證的。《紅樓夢》正文及脂硯齋等人的評語都說是寫的真人真事,「大有考證」。第一回中還寫道:「至若離合悲歡,興衰際遇,則又追蹤躡跡,不敢稍加穿鑿,徒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傳者。」 脂硯齋批道:「事則實事,然亦敘得有間架、有曲折、有順逆、有映帶、有隱有見、有正有閏,……」這就是說,書中故事皆取材於真事,並按現實事件的脈絡展開故事情節。對歷史的考證與對書中描寫及脂硯齋等人評語的考證所得出的結論應當是一致的。
然而遺憾的是,兩者的考證往往不能得出一致的結論。如關於葫蘆廟失火,絕大多數考證派認為是寫江南曹頫被抄家一事。據故宮檔案,抄沒曹頫南京家產的諭旨是雍正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下達,經內務府登記留檔再傳達下去,不論從水路還是陸路送達南京,到最後執行抄家,沒有一二十天下不來。仔細算來,范時繹負責抄家的人馬進入曹家,已是雍正六年元宵節的光景。第一回癩僧對甄士隱說:「……好防佳節元宵後,便是煙消火滅時」。旁有兩條脂批:「前後一樣。不直雲前而雲後,是諱知者」、「伏後文」。這就是說,葫蘆廟失火的時間是雍正六年正月十五日。葫蘆廟失火,就在香菱被拐的那天。然而我按書中給出的時間坐標計算,香菱被拐時間並非是雍正六年正月十五日,而是雍正三年正月十五日。我在《「餞花會」的真相是什麼?》一文中已經論證過發生在乾隆元年四月二十六日的大觀園「餞花會」實際上是寶玉的十二周歲生日。以此計算,寶玉應生於雍正二年四月二十六日。「餞花會」的同年正月二十一日是薛寶釵十五歲生日,因此寶釵應生於康熙六十年(農歷庚子年)正月二十一日。第六十三回中說香菱、晴雯、寶釵、襲人四人同庚,因此香菱也生於康熙六十年。英蓮走失的這個元宵節,時為四歲,算來此時為雍正三年,這與考證派所說的曹頫被抄家的雍正六年大相徑庭。因考證派往往拘泥於「史實」,而缺乏對書中故事本身的研究,不能將歷史事實與書中故事有機地結合起來分析,從而造成考證的結論與書中故事脫節甚至相矛盾的現象。
3、考證的證據來源於各種不同的版本,由於各種版本在抄錄過程中的訛誤,書中正文文字以及最早評家的評語出現諸多不一致的情況,有時使考證陷於自相矛盾。
如敘述元春寶玉出生的矛盾(參俞平伯《紅樓夢研究》,頁二六0),第二回:
不想次年又生了一位公子(甲戌)(庚辰)(全抄);
不想後來又生了一位公子(有正);
不想隔了十幾年又生了一位公子(程乙)。
以上究竟哪種說法正確?考證派無法考證。即使考證了,也難以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
4、考證的問題同樣是支離破碎的,或以脂硯齋、畸笏叟、杏齋某一兩個評語為依據,或以清宮史料或前人某些記述為依據,抓住一點,不及其餘,因而造成前後說法矛盾的現象。結果是,有人好不容易找出兩個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正確,而另外一個人則可以很快找出相反的證據證明此人的觀點不正確,從而造成誰也說服不了誰局面。
四、原旨派
針對評點派、索隱派和考證派存在的不足,我採取另外一種研究方法。為了區別評點派、索隱派和考證派,姑且稱之為「原旨派」。
我的這種研究方法堅持三個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堅持以客觀事實為依據,進行科學的分析、論證、推理,避免主觀猜測和臆斷。
二是堅持以原抄本和脂硯齋、畸笏叟、杏齋等人的評語為直接證據的原則。我認為,庚辰秋月定本是經作者修改、整理後的版本,是最能體現作者創作思想的版本,也是相對而言最為完善的版本,因此研究《紅樓夢》應當以庚辰秋月定本為依據。研究應當堅持 「以內在證據為主,以外在證據為輔」的原則。內在證據則是書中的描寫和脂硯齋、畸笏叟、杏齋等知情人士的評語。外在證據則是歷史資料、有關人士的記述等。在研究過程中注意內證與外證的聯系。
三是堅持系統研究方法。對全書各章回進行系統研究,避免見首不見尾和管中窺豹式的研究。得出的結論應當是前後一致、左右協調、上下貫通。
按照以上原則,我的研究工作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
1、基於書中描寫和脂硯齋、畸笏叟、杏齋等人評語中給出的線索,理清故事發展脈絡;
2、根據書中描寫的節令和脂硯齋、畸笏叟評語中指出的時間,結合某些史實研究,釐清故事發生的准確年代及時間;
3、根據書中的描寫和脂硯齋、畸笏叟等人的評語,弄清作者與書中人物的關系;
4、通過分析論證和邏輯推論,對原書抄錄訛誤和脂硯齋、畸笏叟等人的評語訛誤進行校正,消除原書在整理、抄錄、評點過程中造成的錯誤。
在此基礎上,推論原書迷失部分的內容,進而推論書中是寫誰家的故事以及作者是誰等問題。

湖北襄樊張廣文

E. 紅樓夢出現了專門研究該書的一門學問

專門研究《紅樓夢》的學問叫「紅學」。

紅學,即研究《紅樓夢》的學問,橫跨文學、哲學、史學、經濟學、心理學、中醫葯學等多個學科。清代學者運用題詠、評點、索隱等傳統方法研究《紅樓夢》,被稱為舊紅學。五四運動前後,王國維、胡適、俞平伯等人引進西方現代學術範式研究《紅樓夢》,紅學作為一門嚴肅學問自此正式步入學術之林,被稱為新紅學,與甲骨學、敦煌學並稱20世紀三大顯學。

紅學縱向劃分為舊紅學、新紅學、當代紅學三個時期,橫向劃分為評論派、考證派、索隱派、創作派四大學派,各派又細化為若干分支,主要包括題詠、評點、鑒賞、網路、批評、曹學、版本學、本事學、脂學、探佚學等等。

(5)木齋教授對紅樓夢的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紅學」由來:

「紅學」一詞最早見於清代李放的《八旗畫錄》:「光緒初,京朝上大夫尤喜讀之(指《紅樓夢》),自相矜為紅學雲。」孫雄《道咸同光四朝詩史一斑錄》:「都人喜談《石頭記》,謂之『紅學』。新政風行,談紅學者改談經濟;康、梁事敗,談經濟者又改談紅學。」

《文藝雜志》1914年第8期發表了均耀《慈竹居零墨》,稱清末上海松江有個叫朱昌鼎的人,對《紅樓夢》十分入迷。有人問他「治何經」,他對人家說,他所治的「經」,比起一般的經,少「一橫三曲」。原來,繁體字的「經」字去掉「一橫三曲」,就是個「紅」字。這個小故事流傳開來,「紅學」一詞就約成定俗,成為研究《紅樓夢》這門學問的名稱。

F. 《紅樓夢》研究課程講什麼內容

《紅樓夢》是中國古代的小說名著,作者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數百個人物,描繪了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被譽為封建社會的網路全書。《紅樓夢》以其深刻豐富的內容和傑出的藝術成就,吸引了無數的讀者,在中國乃至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紅學已經成為一門國際性的學問。了解《紅樓夢》深刻的思想內涵,了解這部巨著的背景、傾向和藝術成就,可以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學生的古典文學修養。 《<紅樓夢>研究》主要分析《紅樓夢》的作者,他的家世和生平與《紅樓夢》的關系;分析《紅樓夢》的思想傾向;分析《紅樓夢》的中心事件;分析重要的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分析《紅樓夢》的結構;了解《紅樓夢》版本的兩大系統:即脂硯齋抄本和程高本;了解如何評價後四十回;了解紅學的簡史。

G. 賞析紅樓夢的方法

首先建議讀者朋友不要看白話文著作,不要看有關解析紅樓夢的電視節目,因為每個人的理解不同,而且現代研究古典著作的方向偏離原著的文學方向。原汁原味的理解作品才能達到閱讀快感。其次,建議讀者准備好字詞典,前幾次以注音意為重點,多讀幾次才好,因為對古典著作沒有十遍以上的閱讀量是很難達到鑒賞水平的。最後,當自己對著作有了相當的理解時,可以回頭看白話文或解析類節目,豐富自己的知識,拓展自己的視野,提高鑒賞水平和認知能力。切忌心浮氣躁,或者嫌麻煩。我讀三國,東周等都是這么做,個人建議,希望對你有幫助。

H. 請問《紅樓夢》真正的作者是誰

在20世紀初,「《紅樓夢》原作者究竟是誰」這個問題曾經引起中國學界的爭論,這個爭論至今仍然存在。但大多數學者取得了共識——《紅樓夢》是由曹雪芹撰寫的前八十回,高鶚與程偉元續全的,但也有觀點認為八十回後是由無名氏所續,高鶚與程偉元不過是編纂者。 曹雪芹
曹雪芹,中國清代偉大的小說家、詩人、畫家,名沾(讀作「zhān」),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圃、芹溪。先世原是漢人,後為滿洲正白旗「包衣」人,是為旗人。大約1715年(也有說法為1724年)出生於清朝江寧府(今南京),卒於1763或1764年。祖籍河北唐山豐潤(一說遼寧遼陽、江西武陽,尚無確切定論。)

閱讀全文

與木齋教授對紅樓夢的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間接測量方法包括 瀏覽:986
燧石雜質解決方法 瀏覽:1000
如何毛孔變小最快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628
彎管計算方法 瀏覽:101
蕁麻疹快速治療方法是什麼 瀏覽:101
手機去內存方法 瀏覽:63
小米note3音樂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5
柚子茶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822
心理學與治療的研究方法 瀏覽:689
學生在校時間的計算方法 瀏覽:534
大數字相加的簡便運算方法 瀏覽:987
研究學霸學習的方法 瀏覽:649
寫出常用的煮漿方法及特點 瀏覽:186
如何學初三英語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496
快速簡單安全的減肥方法 瀏覽:933
常用硫酸制備方法 瀏覽:817
非淋性前列腺炎的治療方法 瀏覽:680
過濾煙嘴使用方法 瀏覽:552
臉部紅血絲的治療方法 瀏覽:331
雙面羊絨的邊如何縫制方法視頻 瀏覽: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