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氣瓶水壓試驗方法的比較及應用分析

氣瓶水壓試驗方法的比較及應用分析

發布時間:2022-07-08 13:47:45

① 氣瓶的檢驗項目和方式是什麼

氣瓶定期檢驗的項目有:

(1)外觀檢查氣瓶外觀檢查的目的是要查明氣瓶是否有腐蝕、裂紋、凹陷、鼓包、磕傷、劃傷、傾斜、筒體失圓、頸圈松動、瓶底磨損及其他缺陷,以確定氣瓶能否繼續使用。

(2)音響檢查外觀檢查後,應進行音響檢查,其目的是通過音響判斷瓶內腐蝕狀況和有無潛在的缺陷。

(3)瓶口螺紋檢查用肉眼或放大鏡觀察螺紋狀況,用錐螺紋塞規進行測量。要求螺紋表面不準有嚴重銹損、磨損或明顯的跳動波紋。

(4)內部檢查氣瓶內部檢查,在沒有內窺鏡的情況下,可採用電壓6V~12V的小燈泡,借燈光從瓶口目測。如發現瓶內的銹層或油脂未被除去,或落入瓶內的泥沙、銹粉等雜物未被洗凈,必須將氣瓶返回清理工序重新處理。注意檢查瓶內容易腐蝕的部位,如瓶體的下半部。還應注意瓶壁有無製造時留下的損傷。

(5)重量和容積的測定測定氣瓶重量和容積的目的,在於進一步鑒別氣瓶的腐蝕程度是否影響其強度。

(6)水壓試驗水壓試驗是氣瓶定期檢驗中的關鍵項目,即使上述各項檢查都合格的氣瓶,也必須再經過水壓試驗,才能最後確定是否可以繼續使用。水壓試驗的方法有兩種,即外測法氣瓶容積變形試驗和內測法氣瓶容積變形試驗。

(7)氣密性試驗通過試驗來檢查瓶體、瓶閥、易熔塞、盲塞的嚴密性,尤其是盛裝毒性和可燃性氣體的氣瓶,更不能忽視這項試驗。氣密性試驗可用經過乾燥處理的空氣、氮氣作為加壓介質。試驗方法有兩種,即浸水法試驗和塗液法試驗。

② 消防空氣呼吸器氣瓶水壓檢測總結

其實只要水壓試驗壓力能達到45Mpa就可以了。
現在的氣瓶也都換成碳纖維了的大多數,碳纖維纏繞復合氣瓶,使用ANSYS軟體進行纏繞應力分析設計,採用優質碳纖維、進口環氧樹脂,經纏繞、高溫固化等十幾道工序精加工而成,比金屬氣瓶(鋼瓶,鋁合金無縫氣瓶)具有更優良的性能,氣瓶工作壓力30Mpa,從而增加了儲氣量,重量比同容積的金屬氣瓶減輕50%,使使用者更加輕松自如,在高層樓或深度的地下如礦井等遇到救護情況或嚴重災害情況下使用更方便。復合氣瓶也是電的不良導體,並且復合氣瓶在侵蝕和腐蝕場合下呈現中和性,因而更加安全。

③ 論述為何要對壓力容器進行壓力試驗,壓力實驗的方法以及各種方法分別適用於什

對壓力容器進行壓力試驗是為了對容器進行包括母材在內的全面考核試驗,
壓力實驗的方法主要是水壓試驗和氣壓試驗,
水壓試驗方法適用於各種管道比較安全,
而氣壓適用於不能有水的管道如深冷管道等等。

④ 氣瓶定期檢驗的項目有哪些

氣瓶定期檢驗的項目有: (1)外觀檢查 氣瓶外觀檢查的目的是要查明氣瓶是否有腐蝕、裂紋、凹陷、鼓包、磕傷、劃傷、傾斜、筒體失圓、頸圈松動、瓶底磨損及其他缺陷,以確定氣瓶能否繼續使用。 (2)音響檢查 外觀檢查後,應進行音響檢查,其目的是通過音響判斷瓶內腐蝕狀況和有無潛在的缺陷。 (3)瓶口螺紋檢查 用肉眼或放大鏡觀察螺紋狀況,用錐螺紋塞規進行測量。要求螺紋表面不準有嚴重銹損、磨損或明顯的跳動波紋。 (4)內部檢查 氣瓶內部檢查,在沒有內窺鏡的情況下,可採用電壓 6V~ 12V的小燈泡,借燈光從瓶口目測。如發現瓶內的銹層或油脂未被除去,或落入瓶內的泥沙、銹粉等雜物未被洗凈,必須將氣瓶返回清理工序重新處理。注意檢查瓶內容易腐蝕的部位,如瓶體的下半部。還應注意瓶壁有無製造時留下的損傷。 (5)重量和容積的測定 測定氣瓶重量和容積的目的,在於進一步鑒別氣瓶的腐蝕程度是否影響其強度。 (6)水壓試驗水壓試驗是氣瓶定期檢驗中的關鍵項目,即使上述各項檢查都合格的氣瓶,也必須再經過水壓試驗,才能最後確定是否可以繼續使用。水壓試驗的方法有兩種,即外測法氣瓶容積變形試驗和內測法氣瓶容積變形試驗。 (7)氣密性試驗 通過試驗來檢查瓶體、瓶閥、易熔塞、盲塞的嚴密性,尤其是盛裝毒性和可燃性氣體的氣瓶,更不能忽視這項試驗。氣密性試驗可用經過乾燥處理的空氣、氮氣作為加壓介質。試驗方法有兩種,即浸水法試驗和塗液法試驗。

⑤ 氣瓶外測法水壓試驗機有什麼特點啊

外測法是利用給瓶內介質逐步加壓至試驗壓力,瓶體膨脹後將試驗槽內液體從溢流口排出,計算溢出的量來計算瓶體殘余變形率的方法。該值超過某一數值,氣瓶即可判廢。

⑥ 急!!!壓力容器常用的檢測方法及應用

壓力容器的檢測分有損檢測和無損檢測和密封性檢驗
一、有損檢測的方法
現代有損檢測的定義是:對材料進行破壞性試驗,以物理或化學方法為手段,藉助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器材,對試件的內部及表面的結構,性質,狀態進行檢查和測試的方法。
(一)機械性能試驗
它包括拉伸、彎曲、沖擊、硬度等內容。
由於以上檢驗需要將材料(或試件)在精密的實驗儀器上做相應的檢驗,因此,它可以直觀 、准確的檢測出材料和容器製造中的焊接接頭的內部及表面的結構,性能,因此,廣泛應用於壓力容器的材料、製造等領域。
(二 )其他性能試驗
它包括金相、腐蝕、化學成分等內容。
藉助金相儀、化學腐蝕、化學分析儀等,對材料和試件進行鋼材組織檢測,是壓力容器不可或缺的一項檢驗手段。
二、無損檢測方法
現代無損檢測的定義是:在不損壞試件的前提下,以物理或化學方法為手段,藉助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器材,對試件的內部及表面的結構,性質,狀態進行檢查和測試的方法。
(一)射線檢測
射線檢測技術一般用於檢測焊縫和鑄件中存在的氣孔、密集氣孔、夾渣和未融合、未焊透等缺陷。另外,對於人體不能進入的壓力容器以及不能採用超聲檢測的多層包紮壓力容器和球形壓力容器多採用Ir或Se等同位素進行γ射線照相。但射線檢測不適用於鍛件、管材、棒材的檢測。
射線檢測方法可獲得缺陷的直觀圖像,對長度、寬度尺寸的定量也比較准確,檢測結果有直觀紀錄,可以長期保存。但該方法對體積型缺陷(氣孔、夾渣)檢出率高,對體積型缺陷(如裂紋未熔合類),如果照相角度不適當,容易漏檢。另外該方法不適宜較厚的工件,且檢測成本高、速度慢,同時對人體有害,需做特殊防護。
(二)超聲波檢測
超聲檢測(Ultrasonic Testing,UT)是利用超聲波在介質中傳播時產生衰減,遇到界面產生反射的性質來檢測缺陷的無損檢測方法。
超聲檢測既可用於檢測焊縫內部埋藏缺陷和焊縫內表面裂紋,還用於壓力容器鍛件和高壓螺栓可能出現裂紋的檢測。
該方法具有靈敏度高、指向性好、穿透力強、檢測速度快成本低等優點,且超聲波探傷儀體積小、重量輕,便於攜帶和操作,對人體沒有危害。但該方法無法檢測表面和近表面的延伸方向平行於表面的缺陷,此外,該方法對缺陷的定性、定量表徵不準確。
(三)磁粉檢測
磁粉檢測(Magnetic Testing,MT)是基於缺陷處漏磁場與磁粉相互作用而顯示鐵磁性材料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無損檢測方法。
在以鐵磁性材料為主的壓力容器原材料驗收、製造安裝過程質量控制與產品質量驗收以及使用中的定期檢驗與缺陷維修監測等及格階段,磁粉檢測技術用於檢測鐵磁性材料表面及近表面裂紋、折疊、夾層、夾渣等方面均得到廣泛的應用。
磁粉檢測的優點在於檢測成本低、速度快,檢測靈敏度高。缺點在於只適用於鐵磁性材料,工件的形狀和尺寸有時對探傷有影響。
(四)滲透檢測
滲透檢測(PenetrantTest,PT)是基於毛細管現象揭示非多孔性固體材料表面開口缺陷,其方法是將液體滲透液滲入工件表面開口缺陷中,用去除劑清除多餘滲透液後,用顯像劑表示出缺陷。
滲透檢測可有效用於除疏鬆多孔性材料外的任何種類的材料,如鋼鐵材料、有色金屬材料、陶瓷材料和塑料等材料的表面開口缺陷。隨著滲透檢測方法在壓力容器檢測中的廣泛應用,必須合理選擇滲透劑及檢測工藝、標准試塊及受檢壓力容器實際缺陷試塊,使用可行的滲透檢測方法標准等來提高滲透檢測的可靠性。
該方法操作簡單成本低,缺陷顯示直觀,檢測靈敏度高,可檢測的材料和缺陷范圍廣,對形狀復雜的部件一次操作就可大致做到全面檢測。但只能檢測出材料的表面開口缺陷且不適用於多孔性材料的檢驗,對工件和環境有污染。滲透檢測方法在檢測表面微細裂紋時往往比射線檢測靈敏度高,還可用於磁粉檢測無法應用到的部位。
(五)聲發射檢測
聲發射(Acoustic Emission,AE)是指材料或結構受外力或內力作用產生變形或斷裂,以彈性波形式釋放出應變能的現象。而彈性波可以反映出材料的一些性質。聲發射檢測就是通過探測受力時材料內部發出的應力波判斷容器內部結構損傷程度的一種新的無損檢測方法。
壓力容器在高溫高壓下由於材料疲勞、腐蝕等產生裂紋。在裂紋形成、擴展直至開裂過程中會發射出能量大小不同的聲發射信號,根據聲發射信號的大小可判斷是否有裂紋產生、及裂紋的擴展程度。
聲發射與X射線、超聲波等常規檢測方法的主要區別在於它是一種動態無損檢測方法。聲發射信號是在外部條件作用下產生的,對缺陷的變化極為敏感,可以檢測到微米數量級的顯微裂紋產生、擴展的有關信息,檢測靈敏度很高。此外,因為絕大多數材料都具有聲發射特徵,所以聲發射檢測不受材料限制,可以長期連續地監視缺陷的安全性和超限報警。
(六)磁記憶檢測
磁記憶(Metal magnetic memory, MMM)檢測方法就是通過測量構件磁化狀態來推斷其應力集中區的一種無損檢測方法,其本質為漏磁檢測方法。
壓力容器在運行過程中受介質、壓力和溫度等因素的影響,易在應力集中較嚴重的部位產生應力腐蝕開裂、疲勞開裂和誘發裂紋,在高溫設備上還容易產生蠕變損傷。磁記憶檢測方法用於發現壓力容器存在的高應力集中部位,它採用磁記憶檢測儀對壓力容器焊縫進行快速掃查,從而發現焊縫上存在的應力峰值部位,然後對這些部位進行表面磁粉檢測、內部超聲檢測、硬度測試或金相組織分析,以發現可能存在的表面裂紋、內部裂紋或材料微觀損傷。
磁記憶檢測方法不要求對被檢測對象表面做專門的准備,不要求專門的磁化裝置,具有較高的靈敏度。金屬磁記憶方法能夠區分出彈性變形區和塑性變形區,能夠確定金屬層滑動面位置和產生疲勞裂紋的區域,能顯示出裂紋在金屬組織中的走向,確定裂紋是否繼續發展。是繼聲發射後第二次利用結構自身發射信息進行檢測的方法,除早期發現已發展的缺陷外,還能提供被檢測對象實際應力---變形狀況的信息,並找出應力集中區形成的原因。但此方法目前不能單獨作為缺陷定性的無損檢測方法,在實際應用中,必須輔助以其他的無損檢測方法。
三. 密封性檢驗
水壓試驗和氣壓實驗

⑦ 氣瓶定期檢驗中,鋼質無縫瓶水壓試驗時一律進行什麼測定

送檢查收氣瓶:

1、由瓶檢負責檢驗,操作規程及職責是:查清送檢的各類氣瓶的數量,並檢查其製造鋼印和檢驗鋼印是否符合有關法規和技術標準的要求。對於製造鋼印模糊不清或關鍵項目(包括:水壓試驗壓力、簡體設計壁厚、製造單位檢驗標記和製造日期)不全而又無據可查的氣瓶不予檢驗,按報廢處理;查清各類氣體氣瓶缺少或損壞的瓶帽、防震圈、瓶閥及其它附件數量;逐只檢查氣瓶的漆色、字樣是否和盛裝介質相符合。

2、剩餘氣體的排放由瓶檢負責檢驗,操作規程及職責是:對盛裝無毒的不燃氣體,可直接將瓶內剩餘氣體排放到空氣中;對盛裝無毒的可燃氣體,在採用「放空」方法排放瓶內剩餘氣體時,應事先將氣瓶放置在有消除靜電措施的金屬板上,防止由於靜電引燃排放的氣體,而引起火災事故;對盛裝有毒的氣體,採取「抽空」處理。

3、卸瓶閥、防震圈由瓶檢負責檢驗,操作規程及職責是:卸瓶閥必須在瓶閥裝卸機上,或將氣瓶固定在帶有夾具的氣瓶夾固架上用人工卸瓶閥、卸防震圈,檢查氣瓶瓶閥是否符合有關規定要求,檢查充裝瓶閥的要求是否符合充裝介質的要求。

4、氣瓶內外表面除銹由瓶檢負責檢驗,操作規程及職責是:內表面是將鋼珠倒在氣瓶內,在滾動機上滾動除銹;外表面用拋光砂輪,用鋼絲刷除銹。

5、原始標記登記由瓶檢負責檢驗,操作規程及職責是:將製造廠代號、瓶號、水壓、公稱壓力、原始重量、原始容積、原始壁厚、出廠年月、充裝介質給予登記。

6、瓶口螺紋與頸圈的檢查由瓶檢負責檢驗,操作規程及職責是:瓶口螺紋不得有裂紋或裂紋性缺陷,但允許瓶口螺紋有輕微損傷,對高壓氣瓶允許有不超過2牙的缺口,對低壓氣瓶允許有不超過3牙的缺口,且缺口長度不超過圓周的1/5,缺口深度不超過牙高的1/3。對頸圈的牢固性和螺紋情況,應逐只檢查,不得歪斜松動。無法加固或頸圈損傷且無法更換的氣瓶,應報廢。如發現用焊接、釺接加固原配頸圈而造成瓶頸或瓶口損傷的氣瓶,應判廢,頸圈螺紋完好,對螺紋已嚴重損壞,無法保證牢固地戴上瓶帽的頸圈,應予以更換,無法更換的,氣瓶應報廢。

7、氣瓶外表面檢查由瓶檢負責檢驗,操作規程及職責是:應逐只對氣瓶進行目測檢查,檢查其外表面是否有凹陷、凹坑、凸起、損傷、裂紋、腐蝕或燒傷等缺陷。

8、氣瓶內表面檢查由瓶檢負責檢驗,操作規程及職責是:應用內窺鏡或電壓不超過24V具有足夠亮度的安全燈,逐只對氣瓶進行內部檢查。如瓶內有落入的泥沙、銹粉、銹塊、麻絲、布片等雜物時,必須用水沖洗,除掉雜物後再行檢查。

9、音響檢查由瓶檢負責檢驗,操作規程及職責是:外觀、外表面檢查合格的氣瓶,應逐只進行音響檢查,判斷瓶壁有無隱患和內部、內表面腐蝕狀況;氣瓶在沒有附加物或其它妨礙瓶體震動的情況下,用小銅錘輕擊瓶壁,如發出的音響清脆有力,余韻清而長,且有旋律感,則檢驗合格。

10、重量與容積測定由瓶檢負責檢驗,操作規程及職責是:氣瓶應逐只進行重量測定,其目的在與進一步鑒別氣瓶的腐蝕程度。並以重量損失率為依據,檢查氣瓶的強度是否符合標准要求。

⑧ 氣瓶水壓試驗方法有哪些

1 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氣瓶水壓試驗方法、試驗裝置的基本要求及試驗操作要點。
本標准適用於試驗壓力為1.5~45MPa的氣瓶水壓試驗。
本標准不適用於已填充固體填料的氣瓶。

2 術語
本標准採用下列定義
2.1 瓶體異常
水壓試驗中發生下列任一現象時,稱為瓶體異常:
——瓶體泄漏;
——由於瓶體本身的原因導致了保壓期間壓力下降;
——在試驗壓力的作用下瓶體上發生了可見變形;
——瓶體上發生明顯響聲。
2.2 待試瓶
准備進行水壓試驗的氣瓶。
2.3 受試瓶
正在進行水壓試驗的氣瓶。

3 可供採用的試驗方法
本標准規定下列三種可供採用的試驗方法:
a)耐壓試驗;
b)外測法氣瓶容積變形試驗(簡稱外測法試驗);
c)內測法氣瓶容積變形試驗(簡稱內測法試驗)。
在需要測量容積殘余變形率的情況下,本標准推薦採用帶有活動量管的試驗裝置進行外測法試驗。

4 對試驗裝置的要求
4.1 試驗裝置必須具備有效的控制試驗壓力的設施。
4.2 除試驗壓力和受試瓶瓶口部位因密封而需受力以及實施外測法時水套中的水對氣瓶施加的液體靜壓力外,試驗裝置不得對受試瓶施加能影響瓶體變形的其他外力。
4.3 試驗裝置的內部必須保證清潔。禁油與非禁油氣瓶的試驗裝置不得混用。
4.4 水壓泵必須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為使受試瓶緩慢而平穩地升壓,水壓泵的流量不宜過大。對於仲裁試驗,受試瓶升壓時其瓶體環向應力的增長速率不得大於10N·mm-2·s-1。
4.5 試驗裝置連同受試瓶內的空氣應能完全排出。
4.6 試驗裝置、受試瓶及待試瓶必須置於同一室內,且應避免日光直射和其他熱源的影響。
4.7 外測法試驗裝置應對溫度變化有較好的適應性,其水套及水套蓋必須有足夠的剛性以免在裝置運行時產生附加變形;試驗裝置上設有活動量管時,量管支架上的水準線必須相對固定;試驗裝置必須按附錄A(標準的附錄)進行校驗。
4.8 內測法試驗裝置全部承壓管道必須採用金屬管裝設,承壓管道在受試瓶試驗壓力下的壓入水量B值(不含管道容積)的測量周期不得超過三個月,且在試驗裝置檢修後必須重新測量,B值的測量方法見附錄B(標準的附錄)。試驗裝置的水壓泵是單缸單作用泵時,泵在停止狀態下應能從泵的外部判明和調整柱塞的行程位置。
4.9 試驗裝置中的承壓管道必須固定。新試驗裝置或檢修後的試驗裝置必須進行水壓試驗,以確保承壓管道有足夠的強度與良好的密封,試驗壓力應等於試驗裝置最高工作壓力的2倍。
4.10 試驗裝置上應採用時間繼電器控制保壓時間。
4.11 試驗裝置連同受試瓶必須具備可靠的安全防護設施。

5 檢測儀表及稱量衡器
5.1 壓力測量儀表
5.1.1 試驗裝置上至少應在兩點各安裝一隻能同時正確顯示試驗壓力的電接點壓力測量儀表,其量程宜是受試瓶試驗壓力的2~3倍,用於讀取試驗壓力的壓力測量儀表之精度級別必須不低於1.5級。該壓力測量儀表的定期檢驗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
5.1.2 為了便於校驗顯示試驗壓力用的壓力測量儀表,必須在試驗裝置上安裝精密壓力測量儀表,其精度級別不得低於0.4級,其量程不宜超過受試瓶試驗壓力的2倍。在每天開始試驗第一隻氣瓶時或發現壓力測量儀表的指示異常時,應用精密壓力測量儀表進行校驗。試驗裝置正常運行時,必須關嚴通往精密壓力測量儀表的閥門。精密壓力狽0量儀表本身的定期檢驗按有關規定執行。
5.2 溫度測量儀表
用於測量試驗用水溫度和環境溫度的溫度測量儀表,其最小刻度值應不大於1℃。溫度測量儀表的定期檢驗周期為二年。
5.3 量管
5.3.1 外測法試驗裝置中使用的量管,其測量受試瓶容積全變形值的量程段上刻度值的相對誤差或內測法試驗裝置中使用的量管,在其測量受試瓶總壓入水量的量程段上刻度值的相對誤差應不大於±1%,其最小刻度值應與這一誤差要求相適應。
5.3.2 量管在測量受試瓶容積殘余變形值的量程段上刻度值相對誤差應不大於±1%,其最小刻度值應不大於0.1mL;對大於100mL的氣瓶,其最大刻度值可適當增大。
5.4 稱量衡器
用於稱量受試瓶質量的衡器,其最大稱量應是常用稱量值的1.5~3.0倍,其允許誤差應符合JJGl4第17條「中准確度」的要求,校驗周期應不超過三個月。

6 試驗用水
6.1 水質
6.1.1 試驗用水必須是潔凈的淡水。
6.1.2 受試瓶是含鉻合金鋼氣瓶時,試驗用水中氯離子含量應不大於25×10-6。
6.1.3 受試瓶用於充裝氧或其他強氧化性介質時,注入或壓人受試瓶中的試驗用水嚴禁受到油脂的污染。
6.2 水溫
6.2.1 試驗用水的溫度不得低於5℃。
6.2.2 試驗用水的溫度與環境溫度之差不宜大於5℃。
6.2.3 對於外測法試驗,試驗前後受試瓶內水溫的變化及受試瓶內外水溫之差均應不大於2℃。
6.2.4 對於內測法試驗,待試瓶內的水溫與試驗時即將壓人到受試瓶內的水溫之差應不大於2℃。
6.3 供水方式
6.3.1 在設有試驗裝置的室內必須設置盛裝試驗用水的水槽,水槽的盛水量應與日檢氣瓶量相適應。水槽內充入新水後必須敞口放置24h,方可用於水壓試驗。
6.3.2 試驗用水應能穩定連續供給。

7 待試瓶
7.1 待試瓶必須是除水壓試驗外按有關標准檢驗合格的氣瓶。
7.2 待試瓶外表面應清潔,瓶內殘留物應除掉,瓶體上可拆附件必須拆卸掉。
7.3 對於定期檢驗的待試瓶,用水槽中的試驗用水將其注滿後應在試驗裝置的室內靜置8h以上。
7.4 對於內側法試驗和耐壓試驗,待試瓶的外表面應擦乾。
7.5 待試瓶試驗前宜用木槌輕擊待試瓶瓶體,排盡附著於瓶內壁的氣泡,並用水補滿。

8 試驗條件
8.1 試驗壓力
必須按待試瓶上標記的試驗壓力或按待試瓶上標記的公稱工作壓力依照有關標準的規定確定待試瓶的試驗壓力。
8.2 試驗溫度
必須在臨試驗前測出待試瓶內試驗用水的溫度,將其作為試驗溫度。
8.3 試驗壓力下的保壓時間
受試瓶在試驗壓力下的保壓時間必須符合有關標準的規定,但不得小於30s。

9 試驗裝置流程、操作步驟和試驗結果的記錄
9.1 耐壓試驗
本方法僅對受試瓶進行耐壓試驗而不測量其容積變形。對於受試瓶,當其充裝介質相同且試驗壓力相同時,允許對多隻受試瓶同時進行試驗。
9.1.1 試驗裝置流程
試驗裝置流程見圖1。

9.1.2 操作步驟
9.1.2.1 記錄待試瓶的有關數據
將待試瓶上標記的出廠編號、公稱工作壓力、試驗壓力、氣瓶質量、氣瓶容積等記入記錄。對於定期檢驗的氣瓶,還應將待試瓶的製造國別、製造廠代號、出廠日期、氣瓶所屬單位名稱記入記錄。
測量並記錄試驗溫度。
9.1.2.2 安裝受試瓶
用專用接頭R1~Rn將受試瓶I1~In聯接到試驗裝置上。
9.1.2.3 排氣
在閥F0、ET關閉的狀態下開啟其餘閥門,使試驗用水注入試驗裝置並排放試驗裝置中的空氣,必要時開啟水壓泵J加速空氣的排放。當有水從閥E1′~En′流出能確認空氣已排盡時,依次關閥E1′~En′。
9.1.2.4 檢漏
啟動或繼續開動水壓泵J,當壓力測量儀表Kc和K1~Kn的示值升到受試瓶的公稱工作壓力時,停止水壓泵J,關閉閥E後檢查是否有泄漏。
若發現某隻受試瓶瓶體泄漏,則關閉相應的進水閥和開啟相應的卸壓閥(例如受試瓶I2瓶體泄漏時,應關閉閥E2和開啟閥E2′),中止該受試瓶的試驗。在該瓶體上做出泄漏標記,將泄漏情況記入記錄。
9.1.2.5 升壓
在無泄漏的情況下開啟閥E,啟動水壓泵J,當壓力測量儀表Kc和K1~Kn的示值升到受試瓶I1~In的試驗壓力時(已中止試驗的受試瓶除外),停止水壓泵J,關閉閥E和E1~En。
9.1.2.6 保壓
從關閉好閥E起開始保壓計時,仔細觀察壓力測量儀表K1~Kn的示值是否下降,若發現某隻受試瓶出現瓶體異常,則應記入記錄。
9.1.2.7 卸壓
達到規定的保壓時間後,開啟閥E1′~En′並卸掉壓力。
9.1.2.8 檢查受試瓶
檢查受試瓶I1~In(已中止試驗者除外)的瓶體是否有泄漏現象或發生了可見變形,若有則應記入記錄。
9.1.2.9 拆卸受試瓶
從試驗裝置上卸下受試瓶,從受試瓶上卸下專用接頭。
9.1.3 試驗結果的記錄
在試驗記錄中必須記載下列內容:
a)試驗日期;
b)實際試驗壓力;
c)實測試驗溫度;
d)實際保壓時間;
e)發生過何種瓶體異常現象;
f)試驗者簽字;
9.2外測法試驗
本方法是對受試瓶進行耐壓試驗的同時從受熱瓶外側測量其容積殘余變形率。為測量容積殘余變形率,所用的試驗裝置有活動量管型、固定量管型和稱量型三種類型。本條以典型的活動量管型試驗裝置為例,對外測法試驗的試驗裝置流程、操作步驟和試驗結果記錄的內容做出規定。
9.2.1 試驗裝置流程
試驗裝置的流程見圖2。
9.2.2 操作步驟
9.2.2.1 記錄待試瓶的有關數據(同9.1.2.1)
測量並記錄試驗溫度。
9.2.2.2 安裝受試瓶
將與水套蓋L匹配的專用接頭只旋緊在受試瓶I上,吊起受試瓶並將其懸入水套U,將
水套蓋乙緊固在水套U上,利用活接頭S將受試瓶I與承壓管道緊密聯接。

9.2.2.3 排氣
開啟閥F′和FA使試驗用水注入水套U,當水套內的空氣排凈後關閉閥FA,待量管內的水面對准支架的「水準線」時關閉閥F′;開啟閥E和EA,啟動水壓泵J,排盡承壓管道內的空氣後停止水壓泵J,關閉閥EA。
9.2.2.4 靜置
讀取量管內水面處的刻度值。靜置30s後觀察量管內的水面高度是否有飄移,若水面高度無飄移則可轉入下步操作。否則重復本步操作。
9.2.2.5 量管零位調整
沿支架G調整量管位置,使量管H上的「0」刻度線對准支架G上的水準線,利用閥F′和FA的開啟或關閉調整量管內水面的高度,使水面對准「0」刻度線。
9.2.2.6 檢漏
啟動水壓泵J,當壓力測量儀表Kc和K的示值升到受試瓶I的公稱工作壓力時,停止水壓泵J,關閉閥E後檢查是否有泄漏。
若發現量管內的水面不斷上升或壓力測量儀表K的示值下降,則表示有泄漏,應開啟閥EA,卸掉壓力,從水套U中取出受試瓶I。若判明受試瓶瓶體泄漏,則應記入記錄並中止該受試瓶的試驗。
9.2.2.7 升壓
在確認無泄漏的情況下開啟閥E,重新啟動水壓泵J。當壓力測量儀表Kc和K的示值升到受試瓶I的試驗壓力時,停止水壓泵J,關閉閥E。
9.2.2.8 保壓
從關閉好閥E起開始保壓計時。
達到規定的保壓時間後,沿支架下移量管H,使管內水面對准「水準線」,瀆取並記錄量管H內水面處的刻度值,此值即受試瓶I的容積全變形值△V。
保壓期間內若壓力測量儀表K的示值下降,則應記入記錄並中止該受試瓶的試驗。
9.2.2.9 卸壓
開啟閥EA緩慢卸壓,當壓力測量儀表的示值到達零後,沿支架G上移量管H,使量管內水面對准「水準線」,讀取並記錄量管H內水面處的刻度值,此值就是受試瓶I的容積殘余變形值△V′。
9.2.2.10 拆卸受試瓶
從試驗裝。置上卸下受試瓶I,從受試瓶I卸下專用接頭R。
9.2.3 計算
受試瓶的容積殘余變形率按式(1)計算:
………………………………………(1)
式中:——受試瓶的容積的殘余變形率,%;
△V′——受試瓶的容積殘余變形值,mL;
△V——受試瓶容積全變形值,mL。
9.2.4 試驗結果的記錄
在試驗記錄中必須記載下列內容:
a)試驗日期;
b)實際試驗壓力;
c)實測試驗溫度;
d)實際保壓時間;
e)容積全變形值;
f)容積殘余變形值;
g)容積殘余變形率;
h)發生過何種瓶體異常現象;
i)試驗者簽字。
9.3 內測法試驗
本方法是對受試瓶進行耐壓試驗的同時從受試瓶內側測量其容積殘余變形率。
9.3.1 試驗裝置流程
試驗裝置的流程見圖3。
9.3.2 操作步驟
9.3.2.1 記錄待試瓶的有關數據
測量待試瓶試前實際容積,其他記錄要求與9.1.2.1相同。
9.3.2.2 安裝受試瓶
用專用接頭R將受試瓶I聯接到試驗裝置上。

9.3.2.3 排氣
在閥ET和Fo關閉的狀態下,經閥F向量管H內注水。當有水由閥EA流出時,關閉F和Eo,開動水壓泵J,利用閥F控制量管內水面的高度。當有水從閥EA流出確認空氣已經排盡時,關閉閥EA。
9.3.2.4 檢漏
繼續開動水壓泵Jo當壓力測量儀表Kc和K的示值升到受試瓶I的公稱工作壓力時,停止水壓泵,關閉閥E進行檢漏。
9.3.2.5 檢驗排氣效果
在確認無泄漏的情況下,開啟閥E,利用Eo緩慢卸壓直到壓力測量儀表K和Kc的示值到達「零」在卸壓過程中必須仔細觀察量管H內是否有氣泡浮出。若有氣泡浮出時,應按9.3.2.3重新排氣;若無氣泡浮出則可轉入下步操作。
9.3.2.6 升壓
使用單缸單作用水壓泵時,調整柱塞行位到「後止點」的位置。
關閉閥Eo,利用F和Fo的開啟或關閉調節量管內的水面對准量管H和「0」刻度線。開動水壓泵J,當壓力測量儀表Kc和K的示值達到受試瓶I的試驗壓力時,停止水壓泵J,關閉閥E。
9.3.2.7 保壓
從關閉好閥E時開始保壓、計時。
使用單缸單作用水壓泵時,調整柱塞行位到「後止點」的位置。
在保壓期間內應注意觀察壓力測量儀表K示值是否下降,若有示值下降現象應記入記錄。達到規定的保壓時間後讀取並記錄量管H水面處刻度值,此值即是受試瓶I的總壓入水量A。
9.3.2.8 卸壓
開啟閥E,利用閥Eo緩慢卸壓。當壓力測量儀表K的示值回到「零」後讀取並記錄量管H內水面處的刻度值,此值就是受試瓶I的容積殘余變形值△V′。在卸壓過程中應仔細觀察量管H中是否有氣泡浮出,若有氣泡浮出則本次試驗無效。記錄氣泡浮出現象並中止該受試瓶的試驗。
9.3.2.9 卸下受試瓶
從試驗裝置上卸下受試瓶I,從受試瓶上卸下專用接頭R。
9.3.3 計算
按9.2.3規定的方法計算受試瓶I的容積殘余變形率。但式(1)中的△V按式(2)計算:
………………………… (2)
式中:A——受試瓶在實際試驗壓力下的總壓入水量,mL;
B——承壓管道在受試瓶實際試驗壓力下的壓入水量,mL;
V——受試瓶試前的實際容積,mL;
Ph——受試瓶的實際試驗壓力,MPa;
——在試驗溫度和受試瓶實際試驗壓力下水的平均壓縮系數[見附錄C(標準的附錄)],1/MPa。
9.3.4 試驗結果的記錄
在試驗記錄中必須記載下列內容:
a)試驗日期;
b)受試瓶試驗前的實際容積;
c)實測試驗溫度;
d)實際試驗壓力;
e)實際保壓時間;
f)受試瓶在試驗壓力下的總壓入水量;
g)承壓管道在受試瓶試驗壓力下的壓入水量;
h)容積全變形值;
i)容積殘余變形值;
j)容積殘余變形率;
k)發生過何種瓶體異常現象;
l)試驗者簽字。

10 計算數值修約規則
本標准中式(1)、式(2)及附錄A中式(A1)的計算結果按下述規則進行修約。
按四捨五入的規則修約到一位小數;但當第二位小數是「5」且其後的數字為「0」時,若「5」左面的小數為奇數,則進「1」,若為偶數時,則捨去。
例 12.34應修約成12.3;12.354應修約成12.4;
12.35應修約成12。4;12.45應修約成12.4。

11 試驗中的注意事項
11.1 安裝壓力測量儀表時,應注意排凈壓力測量儀表及其接管內的空氣。
11.2 水壓試驗前必須拆除防震圈,放鬆夾緊氣瓶用的夾具。
11.3 在升壓過程中若發現升壓速度明顯增快或減慢的現象時,應立即停止水壓泵,尋找升壓速度異常的原因並予以處置。
11.4 受試瓶內的壓力超過公稱工作壓力後,不得使受試瓶受到沖擊或碰撞。
11.5 壓力測量儀表的示值未降為「零」時,嚴禁拆卸承壓管道上的一切承壓件和拆裝受試瓶,嚴禁旋緊承壓管道上的接頭。
11.6 卸壓時必須使壓力緩慢下降。
11.7 一般情況下試驗裝置應按待試瓶的充裝介質分類使用或專用。如用同一試驗裝置試驗充裝介質不同的待試瓶時,應注意待試瓶內未除凈的殘留物可能彼此產生影響,必要時應更換試驗用水。
11.8 若發現試前准備或試驗過程中某一環節有失誤,而可能影響試驗結果的正確性時,則該次試驗無效。對於試驗無效的受試瓶若試驗中已將壓力升到受試瓶試驗壓力的90%以上時,應將試驗壓力提高0.7MPa,或提高至原試驗壓力的1.1倍(取兩者中的小值),重新進行試驗;如需計算容積全變形及容積殘余變形率,應按提高後的壓力進行計算。

附錄A
(標準的附錄)
外測法試驗裝置的校驗

本附錄適用於外測法試驗裝置的校驗。
A1 供校驗試驗裝置的標准瓶必須附有容積全變形值—壓力曲線或對照表。標准瓶的公稱容積應與受試瓶的公稱容積相等或接近。
A2 凡遇到下列情形之一時均應校驗試驗裝置:
a)試驗裝置的停用時間大於2h並欲重新使用時;
b)受試瓶的試驗壓力改變時;
c)受試瓶的公稱容積改變時;
d)對試驗裝置的運行狀態有疑問時;
e)試驗裝置檢修後准備投入使用時。
A3 用標准瓶校驗試驗裝置時的校驗壓力應等於待試瓶的試驗壓力,但不得高於標准瓶的最高工作壓力。
A4 校驗壓力下的保壓時間為30s。
A5 校驗試驗裝置時以標准瓶替代受試瓶,按9.2.2中規定的操作步驟進行試驗裝置的校驗。但在執行9.2.2.1時必須記錄標准瓶的代號或標准瓶的公稱容積。
A6 按式(A1)計算全變形容積相對誤差:
…………………………………(A1,
式中:——全變形容積相對誤差,%;
△V——在校驗壓力下標准瓶的實測容積全變形值,mL;
△VB——在校驗壓力下標准瓶的標准容積全變形值(由標准瓶所附容積全變形值—壓力曲線或對照表給出),mL。
計算的結果應按標准條文第10條款的規定舍人到小數點後第1位。將舍人後的值記入記錄。
A7 校驗結果應順次記錄在受試瓶的試驗記錄中。對試驗裝置的每次校驗,其結果在記錄表中均佔一行。校驗結果的記錄必須記載下列內容:
a)校驗日期(記入試驗日期欄內);
b)校驗溫度(記入試驗溫度欄內);
c)校驗壓力(記入試驗壓力欄內)。
d)容積全變形值;
e)容積殘余變形值;
f)全變形容積相對誤差(記入發生過何種瓶體異常現象欄內);
g)校驗者簽字(簽於試驗者簽字欄內)。
A8 同時符合下列要求的試驗裝置可以用於待試瓶的水壓試驗:
a)全變形容積相對誤差不大於±1%;
b)標准瓶在校驗壓力下實測容積殘余變形值為零。
A9 使用標准瓶校驗試驗裝置的注意事項如下:
a)標准瓶充水後必須注意防凍;
b)標准瓶充水放置時應注意防止腐蝕;
c)標准瓶長期不用時,應倒凈試驗用水並進行內腔乾燥處理後保存;
d)為避免標准瓶被磨損,宜將標准瓶放置在軟質地面上,搬運標准瓶時不得在硬質地面上拖行;
e)為保護標准瓶瓶口螺紋,與試驗裝置聯接的專用接頭不宜經常裝卸;
f)標准瓶外表面上的漆色和字樣要易於與待試瓶相區別;
g)應保護好標准瓶外表面的塗漆;
h)經反復校驗試驗裝置均達不到A8的要求而又找不到試驗裝置本身的缺陷時,應檢驗標准瓶是否合格或更換另一隻合格的標准瓶對試驗裝置進行校驗。

附錄B
(標準的附錄)
B值測定方法

B1 准備
B1.1 將內測法試驗裝置按圖B1聯接。

B1.2 將測定月值專用氣瓶I注滿水,在裝有試壓裝置的室內靜置8h以上。
B1.3 注滿水的氣瓶在靜置期間,每隔一段時間用木槌或膠槌自下而上輕擊瓶壁,使附於內壁的氣泡浮出。每次輕擊氣瓶後,如瓶內水面下降,則應從試壓裝置的供水槽取水補入氣瓶。
B2 排氣
B2.1 卸掉精密壓力表KT,開啟閥E、Eo、ET、EA,通過閥F向試驗系統注水,直至閥ET、EA及接閥EB的管頭有水流出時,關閉閥EA、ET和F。
B2.2 將閥EB裝到專用瓶I上並與試驗管頭連接,關閉閥Eo,向量管H內注水;然後按標准條文9.3.2.3的試驗程序反復置換全系統的氣泡,直至量管H回水無氣泡出現時為止。
B2.3 將量管內的水注至刻度「0」之後,按標准條文9.3.2.6中的程序升壓至受試瓶的試驗壓力,然後保壓;在保壓期間,如果壓力不下降,則關閉閥ER。
B3 測定B值
向量程為50mL到100mL的滴定管H1中注水至刻度「50」mL處,然後緩慢開啟閥EA,將彎管中流出的水放入滴定管中,待彎管中無水流出時,關閉閥EA;開啟閥EB、Eo泄壓,並記錄滴定管H1中水平面處的刻度值,然後用「50」減該刻度值,其差數即為B值。

⑨ 壓力容器水壓試驗的詳細過程,包括如何打壓,如何保壓,如何檢查,如何泄壓

水壓試驗應在無損探傷合格和熱處理以後進行,試驗程序如下:
(1)試驗前,各連接部件的緊固螺栓必須裝配齊全,並將兩個量程相同、經過校正的壓力表裝在試驗裝置上便於觀察的地方。
(2)試驗現場應有可靠的安全防護裝置。停止與試驗無關的工作,疏散與試驗無關的人員。
(3)將壓力容器充滿水後,用頂部的放氣閥排凈內部的氣體。檢查外表面是否乾燥。
(4)緩慢升壓至最高工作壓力,確認無泄漏後繼續升壓到規定的試驗壓力。壓力容器根據容積大小保壓10~30分鍾。然後降至最高工作壓力下進行檢查。檢查期間壓力應保持不變。
水壓試驗的合格標準是:
壓力容器水壓試驗後,無滲漏、無可見的異常變形,試驗過程中無異常的響聲,則認為水壓試驗合格。

閱讀全文

與氣瓶水壓試驗方法的比較及應用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蕁麻疹快速治療方法是什麼 瀏覽:100
手機去內存方法 瀏覽:63
小米note3音樂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5
柚子茶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822
心理學與治療的研究方法 瀏覽:688
學生在校時間的計算方法 瀏覽:534
大數字相加的簡便運算方法 瀏覽:986
研究學霸學習的方法 瀏覽:649
寫出常用的煮漿方法及特點 瀏覽:186
如何學初三英語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496
快速簡單安全的減肥方法 瀏覽:933
常用硫酸制備方法 瀏覽:817
非淋性前列腺炎的治療方法 瀏覽:679
過濾煙嘴使用方法 瀏覽:552
臉部紅血絲的治療方法 瀏覽:329
雙面羊絨的邊如何縫制方法視頻 瀏覽:754
腦血管堵塞手腳無力用什麼方法治 瀏覽:536
貴州學習方法哪裡學 瀏覽:410
變壓器串連接方法 瀏覽:400
愛衛唾液試紙使用方法 瀏覽: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