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農業生產中常用的灌溉方法有哪些
灌溉可分為傳統灌溉和節水灌溉。傳統灌溉是指灌溉水從地表進入田間、直接浸潤土壤的方法,主要有淹灌和漫灌。淹灌是用田埂將灌溉土地劃分成許多格田,灌水時,使格田內保持一定深度的水層,借重力作用來濕潤土壤;在沒有田間灌水工程或工程簡陋的條件下,水引入田塊後,任水漫流滲入土中則為漫灌;節水灌溉措施包括渠道防滲、節水型地面灌溉、低壓管道輸水灌溉、噴灌、滴灌、湧泉灌、滲灌、微噴等。與傳統的灌溉相比,節水灌溉省水、省力,減少能量的消耗,是現代化都市農業的發展趨勢,也是實現水資源高效利用的途徑。
② 常用的灌溉方法有哪些
你好!灌溉可分為傳統灌溉和節水灌溉。傳統灌溉是指灌溉水從地表進入田間、直接侵 入土壤的方法,主要有淹灌和漫灌。淹灌是用田埂將灌溉土地劃分成許多格田,灌水 時,使格田內保持一定的深度的水層,借重力作用來濕潤土壤;在沒有田間灌水工程 或工程簡陋的條件下,水引入田塊後,任水漫流滲入土中則為漫灌;節水灌溉措施包 括渠道防滲、節水型地面灌溉、低壓管道輸水灌溉、噴灌、滴灌、湧泉灌、滲灌、微 噴等。與傳統的灌溉相比,節水灌溉省水、省力,減少能量的消耗,是現代農業的發 展要術,也是實現水資源高效利用的途徑。
③ 田間灌溉應該根據什麼情況而進行灌水
水分是葯用植物生長發育的必需條件之一。土壤水分不足時,葯用植物發生萎蔫,輕則減產,重則死亡;水分過量,引起莖葉徒長,延遲成熟期,甚至使根系窒息死亡。故灌溉與排水是調節植物對水分要求的重要措施。一般控制土壤水分的原則是:土壤含水少而葯用植物需水多時,應注意灌水;土壤含水多而葯用植物需水量少時應注意排水。灌溉時間須根據當地的氣候、土壤和植物生長情況而定。苗期在注意澆水抗旱保證全苗的前提下,通常宜節制用水,促進根系下扎,以利培育壯苗;植株封行以後到旺盛生長階段,耗水量增大,不能缺水;花期對水分要求較嚴,過多常引起落花,過少則影響授粉受精作用;果期在不造成落果的情況下,可適當偏濕一些;接近成熟期應停止灌水。水生植物也應根據不同的生長發育期和需水條件不同而進行適當的灌水和排水。
灌溉的方法很多,有溝灌、畦灌、噴灌和滴灌等,一般多採用畦灌和溝灌。夏季灌水,因土溫高,宜在清晨或傍晚進行。旱生葯用植物的灌水時間不能過長,一般灌到土壤已經充分濕潤時即應排水。鹽鹼成分過高和有害廢水不能用於灌溉。灌水次數也因葯用植物種類和天氣降雨情況而定,一般在葯用植物生長期中進行多次灌水。灌溉水溫和土溫不能相差太大;在地下水位高、土壤潮濕、田間有積水時,應及時排水。
④ 灌溉方法有哪幾種每種灌溉方法有什麼特點
目前春大豆的灌溉方法主要有三種:溝灌、噴灌和滴灌。
(1)溝灌。溝灌需要修築田間渠道工程或購入大量輸水管,將水輸送到壟溝中。要求地平,灌水均勻、透徹。溝灌又有隔溝灌和逐溝灌之分。在乾旱不嚴重時,通常採用隔溝灌。為了提高灌水效果,避免灌水不勻和防止沖斷田壟,最好採用分段灌水。並且,灌溉後要適時將土壤板結層耕松。
(2)噴灌。噴灌是通過一整套機械灌水設備,將水用噴頭噴出,具有降雨一樣效果的灌水方法。噴灌可比溝灌能節省40%~50%的用水量,並且灌溉後土壤不板結,有利調節田間小氣候。
(3)滴灌。滴灌需要一套完整的灌水設備,使水流入每個壟台上設置的滴管中,然後通過滴頭,一滴一滴滲入壟台土壤中。滴灌比噴灌還能節省40%~50%的用水量,這種方法更有利調節土壤中水、氣、熱狀態,從而促進大豆生長發育。
⑤ 灌水有幾種方法各有何特點
果園灌水的方法很多,但櫻桃園常見的灌水方法有:
(1)漫灌
是大櫻桃生產園最常見的灌水法,在行間放大水漫灌。漫灌影響土壤的通氣性,影響根系呼吸,從而影響根系及樹體 生長。為解決這一問題,結合櫻桃樹防倒伏,一般在行間修灌水溝,將整理水溝的土墊在樹盤處,使株間的土高於行間。 這樣,灌水在行間,使水逐漸滲入到根莖周圍,從而減少對土壤透氣性的影響,也能進一步減輕果實迅速膨大期至採收前 遇旱灌水引起的裂果。
(2)微噴
是現代果園採用的澆水施肥方法。將特製耐老化的塑料管下入果園地面下,每株樹盤安裝一個高約30厘米的噴頭,在 需要澆水時,打開進水開關進行噴水。噴頭的質量影響其使用壽命,霧化水的好壞影響噴射效果。微噴可以控制噴水量, 而且噴水均勻又節水,保持土壤疏鬆、土壤的團粒結構和土壤肥力,還可調節小氣候,減少低溫、乾熱對果樹的危害;還 可延遲櫻桃開花,避免晚霜為害。在晚霜來臨之前,採取噴2分鍾停2分鍾的間歇噴射法,可延遲櫻桃開花,從而避免霜凍 。煙台市農業科學院的櫻桃園即採用微噴設施。
(3)帶狀噴灌
方法和特點與微噴有點相似,微噴的管道埋入地下,帶狀噴灌是將水帶放在地面上,可隨時收起,隨時鋪放。水帶上 有不同高度的出水眼,將水帶管頭接在出水口上,即可進行噴灌。帶狀噴灌比微噴投資少,可隨時收回,不易被盜。西安 北郊第三奶牛場張校慶的櫻桃園,即採用進口的帶狀噴灌設施澆水。
⑥ 灌水法是什麼
灌水技術,通過田間輸水系統將灌溉水送入灌溉地段,使其均勻適量灌入田面,並滲入作物根系層的技術措施。亦稱灌水方法。
國家在節水灌溉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節水灌溉的普及程度較高,節水灌溉技術體系包括了節水的工程措施、農藝及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節水灌溉工程技術根據灌溉水向田間輸送與濕潤土壤的方式不同,一般把節水灌溉系統的灌溉方式分為三大類:
1、低壓管道輸水灌溉方法。
2、噴灌系統灌溉。
3、滴灌系統灌溉。
噴灌的主要優點如下:
(1)節水效果顯著,水分的利用率高,和傳統灌溉方式相比一立方水可以當二立方水用。
(2)作物增產幅度大,其原因是取消了農渠、毛渠及田間灌水溝,增加了農作物的種植面積。
(3)大大減少了田間渠道系統的建設及管理維護和平整土地等的工作量。
(4)減少了農民用於灌水的費用和投勞,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5)有利於加快實現機械化、農業化、現代化。
⑦ 灌溉的主要方法
漫灌要挖溝渠,以前用人工,後來用牲畜、拖拉機,後來最先進的用激光測距的先進機械,取決於 經濟和地理條件,例如需要灌溉的地域面積大小,有什麼可用的技術,人工費用等。植物在畦和隴溝中排成行或在苗床上生長,水沿著渠道進入農田,順著隴溝或苗床邊沿流入。也可以在田中用硬塑料管或鋁管引水,在管上間隔距離開孔灌溉,用虹吸管連接渠道。
應用管道可以控制水流量,由於溫度、風速、土壤、滲透能力等不同,漫灌容易造成有的地方水多,有的地方水不足的現象,管道可以移動,因此可以控制不產生這種不均的現象。尤其是如果採用自動閥門更可以增加效率。
但由於漫灌比較浪費水資源,需要較多的勞動力,並且容易造成地下水位抬高,因此使土壤鹽鹼化,在發達國家已經逐漸被淘汰。但由於只需要少量的資金和技術,在多數發展中國家中仍然被廣泛使用。 噴灌是由管道將水送到位於田地中的噴頭中噴出,有高壓和低壓的區別,也可以分為固定式和移動式。固定式噴頭安裝在固定的地方,有的噴頭安裝在地表面高度,主要用於需要美觀的地方,如高爾夫球場、跑馬場草地灌溉、公園、墓地等。
噴頭的壓力一般不能超過200巴,過高會產生水霧,影響灌溉效益,噴頭有可以轉動的,轉動可以是360度回轉也可以是轉動一定角度。也有噴槍式。可以在275-900巴的壓力下工作,噴射較遠,流量達到3-76升/秒。噴槍還可以用於工業防塵。
如果將噴頭和水源用管子連接,使得噴頭可以移動,為移動式噴灌,將塑料管卷到一個捲筒上,可以隨著噴頭移動放出,也可以人工移動噴頭。
噴灌的缺點是由於蒸發也會損失許多水,尤其在有風的天氣時,而且不容易均勻地灌溉整個灌溉面積,水存留在葉面上容易造成黴菌的繁殖,如果灌溉水中有化肥的話,在炎熱陽光強烈的天氣會造成葉面灼傷。 滴灌是將水一滴一滴地、均勻而又緩慢地滴入植物根系附近土壤中的灌溉形式,滴水流量小,水滴緩慢入土,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蒸發損失,如果再加上地膜覆蓋,可以進一步減少蒸發,滴灌條件下除緊靠滴頭下面的土壤水分處於飽和狀態外,其它部位的土壤水分均處於非飽和狀態,土壤水分主要藉助毛管張力作用入滲和擴散。
但如果滴灌時間太長,根系下面可能發生浸透現象,因此滴灌一般都是由高技術的計算機操縱完成,也有由人工操作的。滴灌水壓低,節水,可以用於對生長不同植物的地區,對每棵植物分別灌溉,但對坡地需要有壓力補償,用計算機可以依靠調節不同地段的閥門來控制,關鍵是控制調節壓力和從水中去除顆粒物,以防堵塞滴灌孔。水的輸送一般用塑料管,應該是黑色的,或覆蓋在地膜下面,防止生長藻類,也防止管道由於紫外線的照射而老化。滴灌也可以用埋在地下的多孔陶瓷管完成,但費用較高,只有時用於草皮和高爾夫球場。 滲灌技術已經在地下水位較高的地方應用許多年了,是人工將地下水位抬高,直接從底下為植物根系供水的方法。
滲灌常用於商業溫室產品,如對盆花進行灌溉,還可以施肥,用含有肥料的水溶液從底部浸泡花盆10 到20分鍾,然後水可以回收,這種運作需要高技術自動操作,設備費用貴,但節省人力、水和化肥,同時維護和操作費用也很低,原理和地下滴灌一樣。
調虧灌溉
調虧灌溉時在作物的非臨界期減少灌水(虧缺),處於乾旱脅迫狀態,減少蒸騰耗水和延緩營養生長,而把有限的水量集中供給給作物的需水臨界期,滿足生殖器官形成和生長的要求。該技術可顯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而不降低甚至可增加產量
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
該技術原來提出時,一方面是使部分根系處於土壤乾燥的區域(乾燥區)中,作物受到水分脅迫,根部形成大量脫落酸,傳送到葉片,氣孔開度減少,降低蒸騰耗水量;另一方面,使部分根系處於灌水的區域(濕潤區)中,作物從土壤中吸收水分,滿足正常的生理活動的需要。乾燥區和濕潤區交替灌溉。交替脅迫後次生根大量增加,根系吸水吸肥能力增加,水分利用效率明顯提高。
該技術在實用中改為隔溝交替灌溉系統,交替灌溉系統等。
甘肅省推行大田玉米隔溝交替灌水技術,在保持高產下節水33.3%,效果顯著,且投入不增加,因此在幾年前被列為當地節水技術推廣計劃。
⑧ 保護性耕作灌水的方式有哪些
(1)噴(滴)灌模式 噴灌效果近似於自然降雨,灌溉效果較好。滴灌一般是在播種後澆頭水前拉好滴灌帶,若能做到使管帶滴水眼對准作物,則節水效果會更加明顯。這種模式對土地的平整度要求不高,由於無需田埂和溝壟、土地利用率高,且播種簡單,灌溉方便,秸稈覆蓋較好,適於較大規模種植且地表起伏較大的灌溉區和在適度補水後即可保持較高產量的旱作區。但由於一次性灌溉設備投入較大,主要還得依靠國家的項目和政策支持。
(2)溝灌模式 利用小麥苗帶旋耕播種機械一次完成開溝、播種、施肥、覆土、鎮壓等作業,並通過鎮壓器的鎮壓形成10~15厘米深的澆水溝;播種後在澆水溝內形成一個寬為3~5厘米的苗帶,節水效果比較顯著,但此模式僅限於連續免耕條播種植小麥、豆類等低稈作物。
(3)小畦灌模式 主要是根據定型的免耕播種機具的工作幅寬來確定畦寬,並常年固定不變。這樣既可實現固定道作業,能夠連續免耕種植,又實現了地面灌溉,基本解決了保護性耕作與灌溉農業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節水灌溉,具有一定的推廣應用價值。
(4)機械灌模式 用坐水播種機實現暗式灌水播種,補灌水在播種位置以下,覆土不板結,節水且利於種子發芽出苗,比人工作業提高7~10倍。機械化行走節水補灌技術可以最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蓄水,在嚴重乾旱年份可以避免絕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