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菲律賓短棍教學
學菲律賓短棍不如中國武術的旋鋒短棍格鬥術簡潔實用和學的速度快。
② 短棍格鬥術
優酷上有短棍(菲律賓魔杖)的教學視頻,很多,書籍可到新浪共享下載到。
③ 美式T柺 T棍使用方法和教程
丁字棍(T型棍)又稱拐,T型拐,警拐,T型警棍.採用的是全聚碳酸脂材料(號稱塑料中的鋼鐵)一次整體鑄模成型,重量輕,強度高,具有最穩固的手感、最堅硬的強度和最精緻的做工.使用時可以用一對兒,也可以單獨使用.可擋、可防、可搭配,是防衛防護工作中的優良器械.
丁字棍[1]編輯本段功能與使用方法:這種兵器有幾大功能 :我們將長端稱為A短端稱為B,握手稱為H1、手握H端,將A收回靠在小臂上可用於格襠防禦2、同上動作,B端可以用來做近距離向前攻擊,如打心窩,上挑下顎3、同上動作,手肘彎曲,A端長於小臂的部分用來做頂肘攻擊4、同上動作,靠手腕旋轉加慣性,將A半圓弧甩出,可做橫掃進攻5、手握H,將A端放出,可以做前刺、劈、砍、抽等攻擊6、手握B,作為普通短棍使用7、手握A的最前端,可用H攻擊,做鉤、掛等動作;
格鬥方式:首先,我將拐分為三個主要打擊點。我不贊成將拐當做棍使用,因為它比短棍略長又比棍短許多。按照棍法使用太牽強。所以只粗淺將它的點的使用作一個分析。我將最長端有防滑花紋的手柄,稱為甲點。橫向突出於拐體有防滑花紋的短手柄,稱為乙點。拐體最前端沒有花紋的,稱為丙點。防禦:其實拐在實戰中作為盾牌的使用,是極為有效的。一般是手握乙,將丙順貼於手肘外側方向,用甲到丙的直線橫桿去磕架對方器械。這里有一點要注意,就是最好不要將丙頂在肘關節上迎擊。這樣,如果不懂得順勢瀉力,硬扛對方器械。很有可能,對方一擊就將你的肘關節報廢。最好將丙點貼在尺骨肌肉群上迎擊,肌肉的緩沖以及受力方向順手。可以有效控制拐的動態,隨時予以反擊。防禦時還可以使用勾,架動作,保護自己。勾這個動作,即使對於有一定使用經驗的人,我也不做推薦。一個是丙點沒有防滑紋,容易產生脫手。還有就是與其這樣被動防禦,不如手持丙點,將乙點做錘擊的主動攻擊了。勾,一般是對付對方手腳關節部位,或者頭頸。但是勾對方器械意義就不大了。這個勾的動作,依照當時環境,以及個人態勢而定,具體就不贅述了。只是要想好勾的動作後的招勢,就像組合拳。否則,不如改為擊打。架,是在沒有辦法將拐反手握持,形成盾牌迎擊。又必須擱擋對方器械時,使用的一種辦法。一般來說,就是手持甲點,將乙點向前對著對方來勢,用乙手柄底部迎擊擱架對方器械。這時,虎口正好在擱架後方,受力較順暢。如果此時有機會(已經完成擱架動作),還可以向上或向下用丙點抽刷對方身體,或將器械打脫手。我最推崇拐的使用方法為搗擊,就是手握乙,將丙順貼於手肘方向,用甲去打擊對方。這樣,手的握持狀態最穩固,而且類似於將一拳的力量附加在甲點上。無須接觸對方,形成比一拳威力更大的打擊而且絕對不是皮肉傷。手握持丙點,然後用乙點做錘狀打擊也是很有效的。就是要控制好丙點,防止滑脫手。還有一種要練習一段時間才能收放自如的招式。就是手握乙點,利用掄動手臂的離心力使丙點抽打對方。這個方法,第一要保證不在掄動中脫手。第二要保證不在掄動中阻滯。需要將丙點指向對方予以搗擊時,可以將甲點貼靠於手腕內側支撐使勁。當然最好還是掄回後將甲點指向目標搗擊。最簡單使用方法還是將拐正手握持,以短棍方式抽打。不推薦使用兩手使用拐,個人覺得意義不大。另一支手可以抓擊對方身體,也可以抓持別的器械。還能交替換手使用拐來打擊對方。實戰意義首先,在任何環境下,好象非公安人員持有這個都不是法律所允許的(當然,自各放家裡健身怡情,鍛煉身體不違法)。那麼,在你自己都不能解釋清是自衛,見義勇為,還是違法犯罪斗毆的情況下。還分什麼制服與毆打侵害,好象變的比較可笑。這個時候,先輩教導我們:「生命不止,戰斗不息!」真正遇到狀況,只要記得「一味的攻擊,就是最好的防禦。」至於以後,需要講道理,我們再講道理。當然,對於一個已經休克的人,講道理好象也比較弱智。這個時候,三十六計,敗戰記中有一個「走為上」計,應該比較適合你。要記住,做人一定要講道理,即使遇到一個不講道理的躲不開,非要動手了。也要懷著愛心的毆打對方。缺點最大缺點是不便攜。用環掛在腰上,太惹眼不說,如果環沒有一定硬度以及方向性,跑動中和屁股以及腿部碰擦是免不了的。這樣或許可以讓屁股更翹,但是長時間攜帶很不方便。最好在有外套遮蓋的情況下,做一個上下各一的尼龍套。這樣先插進上端丙點,再將甲點插入固定,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放置的位置,可以選擇腋下背後等不影響運動又容易抽取的部位。還有就是可以考慮將橫向防滑花紋做成大網紋滾花。這樣可以增加摩擦力,防脫手以及更好在手中定位。甲乙丙三個打擊點,可以適當做尖銳些,這樣用途更大。
④ 請問哪裡有手指轉短棍的教學視頻,是短棍不是什麼雙截棍長棍那些,用手指轉的很厲害的短棍謝謝
網上有很多的吧
⑤ 關於菲律賓短棍的問題。
菲律賓短棍長度要長一點,一般以身高 大概為60cm---100cm之間, 基本都是 70cm左右, 直徑一般都是2mm--2.4mm之間,教一般的細點。 菲律賓短棍和一般的短棍術有明顯的區別,是現在世界公認的最具實戰性的短棍術。截拳道的短棍不錯,畢竟李小龍當年和伊魯山度大師是師徒關系嘛。 http://tieba..com/f?kw=%B7%C6%C2%C9%B1%F6%B6%CC%B9%F7 菲律賓短棍 貼吧 , King匕首kali短棍技擊:53637863
⑥ 雙截棍使用方法
雙節棍入門(基礎篇)
雙節棍的基本握法
掌握和了解雙節棍各種正確握法,是練習者首先應學會的基本技術。由於雙節棍在高速舞動沖撞的過程中會產生巨大能量,所以在鞭擊時,必須牢牢抓住雙節棍,以確保攻防動作的連貫性和有效性。運用雙節棍最糟糕的情況就是抓握不牢,脫手而出,這在訓練中可能會傷及同伴,而在實戰中,你將極端被動,因此,必須高度重視握棍方法。練習者必須做到隨時能控制雙節棍,但又不能有任何刻板。換一句話來說,要隨時根據實戰攻防的需要注意握棍之手的放鬆和緊握,大拇指和食指必須牢牢地握在雙節棍上,另三指起輔助作用,與食指放在一側。重要的是:必須抓牢雙節棍,但可以放鬆一點,以保持手臂的耐力。
松握棍,也就是用拇指和食指(虎口)握住棍的前端,不十分用力,其它三指附著棍身。
要點及用途:松握並不是完全不用力,在松握的狀態下,可充分發揮腕關節的靈活性,使雙節棍轉速快。松還是產生爆發打擊力的基礎,在棍轉至攻擊目標的一瞬間握緊用力,可使打擊力倍增,緊握與松緊的優劣,習者可比較。
拇指挾棍,用拇指和掌心合力挾住棍身,其它四指放開,體會用力不使棍松落。
要點及用途:拇指的力度要能緊緊地挾住棍身,可夾住擺盪,檢查自己的控制力,此動作極有實戰意義。在自衛中,取出棍後,即一指夾棍,松開另一棍突襲敵方,如夾棍不牢,則棍脫手,收、放棍都以此動作為基礎。
滑棍,在松握棍的基礎上,握棍後前後滑移。
實戰用途:滑前,利於近距離揮棍擊敵;滑後,利於攻擊遠敵。 握棍似乎並非沒有什麼技巧,只要緊握就行,但只知道緊握者用棍必然速度慢,變化少,笨拙僵硬,掌握了技巧,整個風格就變了,所以,掌握上述簡單的訣巧也不可忽視。除掌握前面的技巧外,還應了解掌握常用的正、反握雙節棍的上、中、下的任何部位,單手疊握雙節棍,雙手握棍法。初學者適於握中部位。
主要回彈部位和接棍方法
在截拳道中,一旦發動攻勢,就強調趁勢搶時,連續的攻擊再攻擊,力求迅速摧垮對手,不讓對方有任何恢復反擊能力的機會,運用雙節棍也是如此。如何保證在實戰中連貫有效的發動攻勢呢?關鍵在於巧妙的運用身體部位的回彈和雙手順勢的接棍換把來達成。本節為你介紹雙節棍的主要回彈部位和接棍方法。
一、主要回彈部位
雙節棍的各個運動路線都是可以互逆和自由連續的,當一動其勢將盡時,利用身體部位對雙節棍之游離棍(雙節棍運動中的棍)的回彈,加上握棍手對主棍(手握住的棍)回帶,或向目標方向的轉腕之力,就可以輕易完成第二動的啟動和加速工作,雙節棍的主要回彈部位有:肩部,上臂,腰部,大腿內側,腳掌。 許多初學者在學習利用身體部位回彈游離棍的鞭擊技術時,常因害怕被棍所傷,縮手縮腳,做不到位,反而常被棍所傷。其實,游離棍在揮舞初始,其速度雖快,但由於主棍運動到適當位置即行固定牢制,加上手腕的微妙回帶,游離棍的殺傷力只在從起點開始到與主棍制動後形成一條直線時地那段圓弧涵蓋范圍內產區生最大作用,此時雙節棍的鞭擊爆發力將全部凝聚於棍端,此後游離棍即成強弩之末,到達回彈部位時已不足以擊傷甚至擊痛自身。初學者只需按照技術要領准確去做,保證正確到位,即可迅速掌握回彈技巧連貫出棍。本文只介紹的五個基本回彈部位,並無固定。因為同一個回彈部位,可以利用同側或者異側部位,亦可變換姿勢形成不同的回彈角度,以配合動作,習者可在掌握基本技巧後,根據自己的體驗和基本原理,舉一反三,設計和變通運用,自由高效發揮,此共性特點在學習其它武術中亦是相同的,將不在一一指出。
二、 主要的接棍方法
體前(中線)接棍法:接棍手屈肘攤掌(掌心向上)在身體中正面中線位置接棍。
體側(腋下)接棍法:接棍手屈肘橫過身體,於身體異側腋下側掌(指尖指向側方,掌聲心向後)接棍。注意:手掌要放鬆,掌心稍內含,整個手掌在體側形成一個平面,置於游離棍必經路線上。大拇指應向上豎起或指向側方,而不要指向後方(即游離棍來向,以免為游離棍挫傷,造成接棍失敗)。另外,為保證准確接棍,握棍手對主棍的控制也不可忽視,練習者要根據鏈長和棍長來調節棍握手肘的屈曲角度。最適宜的屈曲角度應以保證游離棍上部(即靠近鏈子的部位)接觸回彈部位(上臂外側),而不是以連接鏈接觸。因為這樣可以緩沖游離棍力量,亦有利於迅速回彈游離棍,連接下一動作。
體後接棍法:接棍手於體側後方豎掌,掌心向後,指尖垂直朝地面,拇指朝向腰部,注意大拇指不可指向後方,接棍手不要過份後伸且不可離身太過近、太遠,以自然緊接為度。
體側(攤掌)接棍法:接棍手於側屈肘(前臂與地面平行)攤掌接棍。
背後中線接棍法:接棍手屈肘開掌貼背接棍,要求手掌掌心朝後,指尖朝側方,大拇指朝上(大拇指指尖切不可向後),手掌輕貼腰背,也要注意握棍手的屈肘程度。
伏掌接棍法:體側屈肘伏掌(掌心向下)接棍。
頭上接棍法:接棍手屈肘向上豎掌(掌心朝前,指尖朝上,大拇指指向側方),接住同一高度橫飛過來的游離棍,此接棍法極少用。
單手接棍法:即以單手收疊放接游離棍的方法。包括接住從上向下或從下向上的游離棍的兩種方法。要求接棍時,僅以大拇指和掌心挾住主棍,面以其餘四指接住游離棍,以此接棍法對於手腕的扭勁和手指的靈活性要求較高。
腋下挾棍法:此法非常特殊,不是以手接棍,而是以腋下挾棍,運用機會較多。其成功與否取決於主棍手腕內轉,肘部屈肘外鄱的定向控制動作,它將決定游離棍的准確運動路線和上臂內側夾棍的准確時機。只需要自然順勢挾住,這些不難做到,稍加練習,即可運用自如。筆者初習時,只用半分鍾就會熟練運用。
雙節棍的實戰姿勢
挾棍式,前手屈肘(角度小於90度)握住主棍,將游離棍收回同側腋下,以同側上臂內側夾住後,後手成掌做護手,隨時准備攻擊或防禦。此式是一收棍動作,又是一出擊的良好姿勢。
拉弓式,側身向敵,前手棍對敵,棍身與鼻平或與下頜平,後手將另一棍於後方呈拉弓式。
扛棍式,側身向敵,前手握棍屈肘於頭側過肩下垂游離棍,靠於肩後,隨時准備越頭向下劈棍或鞭掃。
後繞式,側身向敵,前手屈肘橫過身體於另一側握住主棍,後手持游離棍後拉置於臀部側後,隨時准備大范圍的鞭掃前擊。此式出擊時較具隱蔽性。
背劍式,類似於扛棍式動作,只是當前手握棍過肩下垂,另一棍時,後手屈肘橫過身體於異側輕握垂棍,此式可隨時從上或從下發動攻擊,上棍亦可與上臂側下垂另一棍,即上棍屈肘後舉時,下棍和棍鏈不過肩靠於上臂外側,視棍鏈長度以及自身需要而定。
懸棍式,後手或前手微屈肘握主棍自然下垂游離棍於身側,隨時可以劈掃鞭棍。
藏棍式,此式隱蔽性強,雙手握兩棍置於腰後應敵,此式可正握棍,又可反握棍,也可以在腰後橫握雙棍,亦可豎握雙棍藏於臀後,讓對方看不見雙節棍。
疊棍式,前手握雙棍,棍尖指向對手應敵,如徒手格鬥中的前手拳指向對方一般,也可向下倒握雙棍應敵。
L字式,前手緊握一棍近鏈處上部把位,以棍下部略斜外指,後手屈肘過身體於異側肋前握持另一棍。
高拉弓式,基本握棍方式同拉弓式,唯一不同是雙手同時上舉,前手棍略內側傾斜,前手棍頂部和後手棍高於頭頂齊平,此式便於任一手握棍鞭棍攻擊或向任一方向鞭棍防禦,亦可過頭頂舞花阻擊。
豎八字式,雙手握棍呈豎八字型指向對手,可變化為反手倒八字形。
多變的實戰姿勢可讓對手摸不清規律,因為常常可以使攻擊從對手的盲點隱蔽的突入其防禦圈內,令對手尚未反應即已中招,因為對此種多方位變角度的攻擊他們無法預先估測。同時分析、想像每一握棍姿勢的各種應用可能性,熟能生巧,成竹在胸,則必會在實際應用中大顯威力!
基本技術之掄掃棍
掄掃棍是一種和劈棍一樣最實用的棍法,適用於大面積的進攻,可以擊打前後、左右、上下等不同方向和任何目標的棍法,尤其常用於群戰脫圍。
1、 動作要領:1)雙手拉棍勢開始,左手鬆開的同時,右手緊握棍中,左腳蹬地,藉助轉腰之力右手向外翻轉手腕,向右掃擊目標。反彈部位在右臂上部或者右側上背部。2)背棍勢開始,右手前拉棍,由體前向體左、頭部左上側旋掃一周,到右體側時轉向左腰間旋掃,反彈部位在後腰。
2、 做掄掃棍動作時,應注意的是,手握棍的力量應該很大,不至於因太過用力使棍子脫手。
3、 動作之前,估測一下自己與欲擊打目標之間的距離。握棍做掄掃棍動作時,最好利用腰部的旋轉力量來帶動棍子去擊打目標。但藉助腰力的輪掃棍會使身體處於暫時的失去平衡狀態,所以練習時,一定要有意識的加強步法的靈活性和根基的穩固性練習,有意識的加強對身體的控制。只有這樣,有熟練的步法身法配合,才有可能充分發揮此種棍法的強大威力。
4、 練習棍法時,一定注意其力量、速度,無堅不摧的殺傷力。關鍵是平時練習時就有意識的加強穿透力和摧毀意念的培養。
5、 步法配合主要有上步、跳環繞步和插步。實例如下:
1) 敵掃我頭部,我下閃身躲過,反手掃棍擊打敵面部或肋部。
2) 我右腳在前,右手虛晃兩下佯攻敵頭部,然後左後轉身,以左手掃棍擊打敵小腿。
基本技術之劈棍
劈棍是雙節棍技術中運用得最多的一種棍法,同時還是最安全的一種棍法,因為劈擊,尤其是腋下小巧的劈擊後可以迅速還原,同時可以迅速直接的連接其他多種技法使用。小動作的腋下劈棍快而刁鑽,不是十分有殺傷力,但是可以作為郵遞槍擊的最佳棍法使用,同時它還可以有效的截擊對手進攻。
棍手應將此種棍法習練純熟,達到自如的境界。
1、 技術要領:戒備勢對敵,打擊目標之前,棍手應先調整好自己的身形步法和呼吸,以利於最好的狀態下出棍。後腳微用力蹬地,擰腰轉肩,同時手肘直線向前,視戒備勢不同手腕作相應的翻轉,發聲使棍迅速劈出,擊中目標後手腕迅速翻轉回拉。所有的動作應在瞬間同時完成,越快越好。
2、 步法配合;
(1) 滑步進攻實例:
敵我雙方對峙,我左手虛晃,當敵方注意力分散或者欲進攻我時,我迅速向前滑步,同時發力猝然出棍,劈擊敵持械手臂或頭部。
(2) 退步截擊實例:敵我雙方對峙,敵迅速上步,以短棍劈擊我頭部,我應保持冷靜,稍退步上斜劈擊其棍端,再迅速上前一步,劈擊敵面部。劈棍的角度何時機應掌握好,反擊應連貫,中間不可有明顯停頓,整個動作一氣呵成。要大膽進入敵中們,快速有力。
(3) 側閃反擊:敵劈擊我頭部,我側閃步避其棍鋒,蘇秦背劍勢出棍斜劈敵頭頸。
3、 技巧:
1) 出棍一定要突然,藉助轉腰抖腕之力,把全身的力量都集中到棍端。
2) 如果正手劈棍失手的話,我們可以不用回棍,藉助步子的微小調整穩住重心,同時反手劈棍擊打目標。
3) 練習時可以先從慢速開始,劈擊結束後一定迅速回棍,成戒備勢,以利於下一個動作的進行。再練習移動劈棍,前進、後退、側閃反擊中出棍,達到迅速、准確、威力。
4) 盡量左右手平衡練習,可以先練習不是經常使用的手,以達到左右自如的境界。
5) 學會正確的發聲,應是丹田之勁的自然爆發,不是有喉嚨喊出。全身之力集中到棍端時,伴隨發聲應該有穿透並摧毀目標的信念。
⑦ 美國海軍陸戰隊短棍教學視頻
優酷網搜搜看有沒有
⑧ 求教短棍的花式手法!
短棍沒有套路,只有具體運用.具體棍法你可見菲律賓魔杖22招棍法,具體運用的參考書籍有菲律賓魔杖實戰訓練室(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另有易龍網站可下載,但不全).此外視頻方面可登陸環球李小龍截拳道網;你可購買多種短棍搏擊的VCD 例如菲律賓雙魔杖教學\短棍格鬥與控制\短棍流動訓練\短棍實戰格鬥入門\狗兄弟短棍等(但大部分是外文的).千萬別忘了買李小龍短棍搏擊術.至於短棍控棍技術可練(這可能看起來很花,但搏擊無用.) 也可不練.僅供參考.
⑨ 怎樣打雙節棍
花式棍法
雙節棍花式棍法基礎:傳統的花式雙節棍是以實戰基礎十二式為基礎,其實在教學中這是不切實際的,實戰與花式是有很大區別的。在這里我們採用了重慶品武棍道制定的一種新型基礎動作教程,對比傳統的基礎動作教程有著極大的創新意義!
花式雙節棍共分四大類:螺旋棍,舞花棍,劈棍,換棍。四類棍法融入陰陽對立思想,極其方便理解,各基礎動作名稱的稱呼實質化,對新手而言聽起來更容易明白。
品武棍道的對立思想中:有實戰,必有花式,有螺旋必有舞花,有上劈必有下劈,有左轉必有右轉,相信很多練棍者都有著相同的感悟。劈棍,換棍為一對立,這兩種主要由實戰演變而來。同時螺旋棍與舞花棍為一對立,有螺旋必有舞花,此二者主要為表演性質。所以基礎動作中代表花式的螺旋棍,舞花棍與實戰演變的劈棍,換棍又成為一對立!有上必有下,有左必有右,有前必有後,以這種思想一個普通八字螺旋就可以推敲出:正螺旋,反螺旋,左轉身螺旋,右轉身螺旋,左平螺旋,右平螺旋,由於螺旋與舞花對應,繼而又能推出正舞花,反舞花,左轉身舞花,右轉身舞花,左平舞花,右平舞花。由一個動作就可以推出12個動作出來,這說明此種基礎動作理論最為實用!再比如換棍,按照有左必有右,有前必有後,以這種思想同樣可以推出:身前換棍,背後換棍,頸上換棍,腰下換棍。
花式雙節棍基礎動作簡介(主要針對棍法)三要素 形神意
基礎要求注重形 不掉棍 不停棍 勻速流暢 身正不歪 動則全身皆動不動則全身皆不動。
握法:拿住棍子,虎口靠近鏈端
四類花式基本棍法
棍法為形
1:螺旋棍定義:棍子呈8字,或者S型0型軌跡運動。手腕發力。一動則全身皆動,不動則全身皆不動,前者講究全身發力,後者講究手腕發力,兩者都能達到算合格。想要剛猛風格多走螺旋棍法。
基礎動作:民間習慣稱螺旋花,這個花為了不和滑鏈舞花沖突,稱法中我們將花字去掉。正螺旋,反螺旋,左轉身螺旋,右轉身螺旋,左平螺旋,右平螺旋,正反大螺旋(正反狂龍亂舞,正螺旋和反螺旋的結合)
2:舞花棍定義:依靠棍鏈圍繞肢體(主要是手掌,手指,手腕)的轉動通常抓住棍子的另一端,也可不抓,抓住是為了連接下一個動作。 手掌舞花是基礎動作,變掌成指(繞指指法)變掌成腕(腕花)都屬於高難度動作。想要花哨多走舞花風格。
基礎動作:正舞花,反舞花,左轉身舞花,右轉身舞花,左平舞花,右平舞花,三點舞花,反四點花,正反大舞花(正反狂龍舞花,正舞花和反舞花的結合大三點舞花)
相信一個原則,螺旋舞花完全對應,有一個螺旋必然有一個舞花對應!
3:換手棍定義:雙手單手互換動作,棍子離手再回手。難度動作裡麵包括拋棍。
基礎動作:身前換棍,背後換棍,反向換棍,頸部換棍,腰部換棍,腿部換棍。拋棍:正拋,側拋,腰間拋棍,穿腿拋棍,背後單手拋,背後雙手拋棍,平拋。
身子保持靈活,不要彎腰駝背躲閃。不閃避,身正,棍不亂飛算合格。
4:劈棍定義:依靠臂力腰力,猛劈(鉤、掛、挑、剌、撩、掃)棍子,呈直線或者弧線,同時反彈棍屬於此類,講究棍不離手。
發力動作,擁有發力收力,調節呼吸,軌跡通常為直線或者弧線,力越大,下盤越下,越有氣勢。
基礎動作:大(小)劈棍類(鉤、掛、挑、剌、撩、劈、掃) (米字劈棍交叉劈棍組合發力),說直白一點就是拿著棍子打身前或者身側的幾個方向劃直線(弧線);同時還有反彈棍類:大臂反彈,腰部反彈;吐棍,刺棍。吐棍見實戰動作的毒蛇吐信,刺棍屬於高難度動作,棍子和手臂一條直線直刺出去看似劍法。反彈是練習變向的靈活性,減低棍子打在身上的力度和抗擊打的靈活度。大劈棍類,常見於剛猛路線,步法一般是站很開,下盤越下氣勢越猛,這是因為地面給雙腳的平面摩擦力增大導致腰力傳達更多。劈棍以正中為基線發力,或劈或掃過正中時收力,棍子憑慣性繼續運動一段距離。發力標準是收棍時棍子不亂跑,路徑始終是一條直線或者弧線算合格。小劈棍與大劈棍一樣,只是下盤不站開氣勢小一些,通常為女子棍法。
為何將換手棍和大劈棍對應?理由很簡單換手棍,棍要離手,大劈棍棍子是無法離手的!
基礎動作在網上視頻很多,大家仔細看就可以分成以上四類,根據視頻按照上面的要求練習即可。
基本步法與身型
身法步法與武術舞蹈功底有著密切關系,他是一個人的棍風的特點。
步法是意,代表氣勢,發力幾乎離不開他,一旦發力不好就站立不穩。
常見步法有:平步站立,左右弓步,左右撲步,虛步,馬步,跪步,跳步,轉身步
前進後退步法:(包含平步與虛步 平步為基礎)
前進步,後退步,左移步,右移步
轉身步:
站立轉身 (為基礎動作 分一步轉身 兩步轉身),跳躍轉身,跪步轉身
弓步夾棍式
身法是神,它調節身體平衡,步法與棍法整體的結合上需要身法來協調,它是棍法的靈魂,所以是神。
身法四大特點:剛猛、陰柔、流暢、靈動。主要體現在發力和棍禮定式上。
肢體發力:(步法棍法中都有體現)。
扭腰發力,扭胯發力,扭腕發力,扭膝發力
,弓步轉換,平步與撲步轉換,跪步起身。
棍禮:常見套路,可不作為基礎。
定式:出拳,出掌,劍指,收棍,弓步定式,虛步定式,跪步定式等,定式多來自傳統武術表演套路裡面,起著穩定,協調平衡,增加氣場的作用。
常見的起式:太極,翻腿,空翻,刺棍,推棍等。
尾式:與定式差不多,主要是有,收棍行禮,抱拳。
棍法、步法、加上身法的站立轉身和前進後退可作為花式的基礎。其次練習過程中,舞花動作與螺旋動作是對應的,可以互換。各種基礎動作加起來就成為一個套路。像凌雲棍道的輪回套路也是全部由基本動作組成,打的標准就好看。
棍法動作取自身法發力,思想決定發力方式,發力陰柔剛猛決定風格。
雙節棍十大體系[2] 是現代雙節棍最完整與科學的雙節棍技術體系。
實戰棍法
實戰棍基礎動作介紹
(入門十二式)
說明:受李小龍技法影響,側身實戰姿勢。臂部與肋部不可距離太遠,揮動時以腕部發力為主,左右手均需練習,此式主要用於保護體側。 (這些動作名字太過花哨且繁多,不建議這樣記,可以按照花式棍技法根據方位身法來記方便得多。與花式棍基礎大同小異)
第一式:流星趕月 spin動作要點:右腳在前,右手握住棍端,在體側作順時針或逆時針立圓掄棍。動作說明:臂部與肋部不可距離太遠,揮動時以腕部發力為主,左右手均需練習。此式主要用於保護體側。第二式:左右逢源 figure 8動作要點:手握棍端,在體前作橫8字揮甩。動作說明:臂部及腕部要協調用力,身步配合要協調一致,左右手均需練習。此式可用於保護全身,能攻能守。第三式:喧賓奪主 rotating fold 動作要點:以食指至於兩棍端之間,A棍在上,B棍在下,運用腕力使B棍彈起達到A棍上方,同時松開三指立即回收,握住A棍,而原來握住A棍的食指立即翻起,放在A棍上面,當B棍彈起落下時,即A、B棍位置互換。動作說明:此式能訓練手指的反映速度及手指的靈活性。左右手均需練習。第四式:毒蛇吐信 snake動作要點:用右腋夾住B棍的一端,右手握住A棍,然後松開B棍,同時右手臂前伸的瞬間,右手腕立刻運勁將B棍揮彈而出。再利用臂部力量,迅速將B棍拉回腋下。動作說明:棍揮彈而出時,肩、臂、肘、前臂等部位要同時向前彈伸,當棍收回時肘部要偏離身體一些。此式可用於攻擊對方頭、肩等部位。第五式:蘇秦背劍 smash down/shoulder pass 動作要點:注意,蘇秦背劍的動作一直有爭議,有正劈smash down和腋下換手shoulder pass之爭,在此分別作出解釋。smash down:右手臂前曲,右手與頭同高,左手在右手臂下部,兩手握棍,成背劍姿勢,然後左手鬆開,右手運勁將棍向前下方揮擊,待棍去盡時,運勁向前上方盪起,環繞一周,恢復至右肩前,左手張開伸向右肋後方,迎接盪回之棍。動作說明:此式能自上而下打擊敵人。shoulder pass :右手臂前曲,右手與頭同高,左手在右手臂下部,兩手握棍,成背劍姿勢,然後右手鬆開,左手運勁將棍向前上方挑擊,順勢環繞一周,盪至左肩前,右手張開伸向左肋後方,迎接盪回之棍。動作說明:此式能自下而上打擊敵人。第六式:倦鳥知返 spinning pass 動作要點:馬步姿勢站立,雙手握棍,左手鬆棍,使之向下垂落,在棍即將去盡時,右手腕迅速運勁將棍彈起,使之返回左手中。再松開右手進行輪換練習。動作說明:此式主要用於迷惑對方,使敵人弄不清從哪一方進攻,並可打擊對方腰部以下部位。第七式:毒蛇出洞 folded snake動作要點:右手握棍,兩棍重疊並與地平線保持平行,勁注右手,以拇指及手掌內沿夾緊下方的棍,然後用勁將疊放再上方的棍疾射而出,射至盡頭將棍拉回。動作說明:此式可用於突然打擊對方頭部。左右手均需練習。第八式:翻山越嶺 back pass 動作要點:以自然姿勢站立,雙手握棍,松開左手,右手握棍從身後向右前方盪起至頭上方,轉動手腕,使棍在右上方打一個圓圈,然後向身體左方盪去,棍向身體左背後方盪去時,用兩棍之間的鐵鏈貼著腰部,同時腰部迅速向有方微微一旋,手腕上揚使棍向右上方盪去,左手迅即自身前轉至背後,握住向背後落下之棍,然後用同樣的方法進行左手的練習。動作說明:此式難度較大,初學時不可用力過猛,以免受傷。第九式:雪花蓋頂 upward spin 動作要點:揮棍在頭頂,作正反兩方向的平圓旋轉。動作說明:此式適用於群戰,也可保護頭部並伺機出擊,打擊對方太陽穴等要害部位。第十式:先斬後奏 leg rebounce 動作要點:自然姿勢站立,右手向上揮棍,使棍在右手臂上泄力,並使之反彈,當棍下落時,立刻提起右腿相迎,使棍的近鏈部位觸及大腿,借大腿之力,使棍彈起,同時手腕用力,將棍收回手中。動作說明:此式可出其不意打擊敵人.第十一式:雙手擎天 diagonal sweep 動作要點:側弓步站立,兩手握棍上舉,松開左手,右手用力揮棍向左下方弧形掄掃,隨著力點和 馬步的轉移,揮出去的棍經提前落到左手,然後再松開右手進行練習.動作說明:此式可用於掃擊敵人。第十二式:威震八方 backhand figure 8動作要點:馬步站立,雙手握棍,松開左手,右手反握棍端,提棍與下顎同高,同時右手發力,將棍在體前呈8字揮甩,當棍向左方落至左腰部時,以左手接之。動作說明:此式主要用於保護全身,左右手均需練習。
握法姿勢以及要領
主要有雙手擎天、烏龍翻騰、蘇秦背劍和白蛇吐信四種,其中實際使用最多的是雙手擎天和烏龍翻騰。
烏龍翻騰勢烏龍翻騰勢動作簡便,移動靈活,出棍極快,是攻守兼備的姿勢。從雙上手擎天的基本要領內出發,右手緊握棍於兩棍的棍端,手心向內,兩棍與地面約垂直靠近右胯旁.
白蛇吐信勢白蛇吐信勢是攻擊用的姿勢,不太適合於防守。從雙手擎天勢的基本要領出發,將乙棍收回右腋下並以右大肩夾緊棍端,左手成立掌向左前方推出。下齶微收,目視前方.
蘇秦背劍勢蘇秦背劍勢是主動攻擊時使用的姿勢,不太適合防守。從雙手擎天勢的基本要領出發,把乙棍向前上、向後盪起,左手張開在右肋下接握盪回的乙棍,並使鐵鏈緊靠肩部,下齶徽收,目視前方.
上述基本姿勢動作要求:以寧靜開始,迅速挺身進入對敵方攻擊距離。果斷、迅猛、力決勝負.身、心、棍融為一體。
持棍包括握棍和舉棍兩方面內容。握棍有單手正握,單手反握,單手疊握,雙手單握,雙手組合握法,根據手心朝向可分為陽握法、陰握法和側握法;舉棍有垂棍、架棍(扛棍)、夾棍、背棍、藏棍、雙手舉棍等。持棍的要領是自然、放鬆、松握緊發、一觸即發、隨握隨發、隨發隨收。放鬆包括握棍手、身體各個部分的關節、肌肉、神情及內心,做到從上到下,從外到內無一不松,泰然坦然。握棍的部位一般為近鏈端或中部,以方便轉棍和單手換棍,並使打擊力度更大,握得太遠對於初學者來說不易控棍。
雙手單握就是雙節棍手握住同一隻棍,像握高爾夫球棒那樣,很少有人用此握法。
雙手組合握棍有正正握、正反握、反反握,配合各種雙手舉棍姿勢。
垂棍為單手或雙手握住一棍,另一棍自然下垂。單手垂棍可陽握、陰握和側握。
雙節棍實戰姿勢
架棍也叫扛棍,即手持一棍,另一棍上架於大臂、肩上或背上,可以是同側肩臂,也可以是異側肩臂,還可以是異側小臂。
夾棍為一手握棍,另一棍夾於腋下,一般為同側,異側亦可。
背棍式有蘇秦背劍式,捆肩式(即翻山越嶺2式),同側、異側翻山越嶺式
藏棍即將棍藏於身後,以攻其不意。右側為例,基本做法是四六步開立,面向右側,左手正握B棍,右手正或反握A棍於身後,A棍與右大腿平行完全隱藏於大腿後,B棍斜朝上完全隱藏於身後,兩棍及鏈拉直,雙手可方便地出棍攻擊。
雙手舉棍可平舉、斜舉、立舉,可全握,也可用大拇指和斧口,其餘四指張開,正反握可任意配合。
握棍、舉棍並配合各種步型、身型形成各種各樣的持棍姿勢,是雙節棍技法的基礎,也是表演雙節棍的重要內容。
技術實戰
雙節棍是一種很好的防身健體器械。它不僅簡便易學,攜帶方便,而且經常使用的話,不但能增強腕力,協調身手,而且還能大大地提高身體的靈活性和敏捷性,又可以鍛煉膽識,培養堅忍自律的美德。以下是11種雙截棍技術實戰姿勢:[3]
1.挾棍式,前手屈肘(角度小於90度)握住主棍,將游離棍收回同側腋下,以同側上臂內側夾住後,後手成掌做護手,隨時准備攻擊或防禦。此式是一收棍動作,又是一出擊的良好姿勢。
2.拉弓式,側身向敵,前手棍對敵,棍身與鼻平或與下頜平,後手將另一棍於後方呈拉弓式。
3.扛棍式,側身向敵,前手握棍屈肘於頭側過肩下垂游離棍,靠於肩後,隨時准備越頭向下劈棍或鞭掃。
4.後繞式,側身向敵,前手屈肘橫過身體於另一側握住主棍,後手持游離棍後拉置於臀部側後,隨時准備大范圍的鞭掃前擊。此式出擊時較具隱蔽性。
5.背劍式,類似於扛棍式動作,只是當前手握棍過肩下垂,另一棍時,後手屈肘橫過身體於異側輕握垂棍,此式可隨時從上或從下發動攻擊,上棍亦可與上臂側下垂另一棍,即上棍屈肘後舉時,下棍和棍鏈不過肩靠於上臂外側,視棍鏈長度以及自身需要而定。
6.懸棍式,後手或前手微屈肘握主棍自然下垂游離棍於身側,隨時可以劈掃鞭棍。
7.藏棍式,此式隱蔽性強,雙手握兩棍置於腰後應敵,此式可正握棍,又可反握棍,也可以在腰後橫握雙棍,亦可豎握雙棍藏於臀後,讓對方看不見雙節棍。
8.疊棍式,前手握雙棍,棍尖指向對手應敵,如徒手格鬥中的前手拳指向對方一般,也可向下倒握雙棍應敵。
9.L字式,前手緊握一棍近鏈處上部把位,以棍下部略斜外指,後手屈肘過身體於異側肋前握持另一棍。
10.拉弓式,基本握棍方式同拉弓式,唯一不同是雙手同時上舉,前手棍略內側傾斜,前手棍頂部和後手棍高於頭頂齊平,此式便於任一手握棍鞭棍攻擊或向任一方向鞭棍防禦,亦可過頭頂舞花阻擊。
11.豎八字式,雙手握棍呈豎八字型指向對手,可變化為反手倒八字形。[3]
民間常用姿勢
主要有雙手擎天、烏龍翻騰、蘇秦背劍和白蛇吐信四種。雙手擎天勢是使用最多的姿勢,攻擊和防守都適合,上桃下砸,左攔右格,劈打攪掃,進退攻守,均較勝於其它姿勢。雙手擎天勢是自然姿勢(右勢),右足在前,『左足在後,前後路線拉開,比肩稍寬,右腳向前一步,腳尖內扣,然後將左腳橫放,腳跟略抬,雙膝微曲,上體側對敵方。雙手分別握住A(右手握的棍)、 B(左手握的棍)兩棍的棍端,拉直使棍平行行於地面(或使棍豎起,垂直於地面)棍端意指敵方身體中部。收腹含胸,背部自然伸直。目光注視敵方胸膛。左勢姿勢與右勢姿勢動作相同,唯方向相反(圖2)。此左、右勢可前、後、左、右移動,也可原位揮動,進行劈、掃擊、鐐、抽等練習。
攻擊技法指導
一、雙節棍的握法:一般雙節棍分為前端、中端、末端握法。前段常見花式,中端末端為實戰。
一、人體周圍區域劃分:身體成一個「大」字站立,周圍區域可劃分為五塊,即左上區(身體左側,手臂以上的區域)、右上區(身體右側,手臂以上的區城)、左下區(身休左側,手臂以下的區城)、右下區〔身體右側,手臂以下的區域)、正下區〔兩腿之間的區域):
二、二節棍的握法:一般分為三種握法,前端握法即正握(拇指在靠近鐵鏈的一側)、中端握法靠棍的中間及反握(拇指在靠近棍端的一側)。
三、二節棍的攻擊路線:二節棍的攻擊路線大致有九條.即正劈(由上向下劈擊)、正撩(由下向上撩擊)、左下劈(山右上向左下斜向劈擊)、右下劈(由左上向右下斜向劈擊)、左上撩(由右下向左上斜撩擊)、右上撩(由左下向右上斜撩擊)、左平掃(由右向左水平掃擊)、右平掃(由左向右水平掃擊).前射〔由後向前直線射擊)。
四、二節棍起式:單手握棍起式時,將棍置於身體周圍除正下區以外的四個區域中的任何一個即可,具體義可有正握,反握、扛棍,垂棍、腋下夾棍等諸多不同姿勢可隨意放置。雙手持棍的起式中,雙手可以是上下放置,左右放置.也可前後放置,棍身置於體前、體後、體側、頭上或胯下,可以雙手均正握,也可一手正握、一手反握,亦或是雙手均反握等.練習時大可不必拘泥.只要不覺別扭,盡可率性而為。
五、二節棍的發力:勞.撩,掃等弧形揮擊發力應注意腕部的運用,腕部或扣〔劈擊)或挑(撩擊),使棍端產生了一個突然的加速,從而加大揮擊的力量。另外,應當使棍運行至攻擊路線大約一半的距離時.速度.力敬達到最大之後就應減速一米免得浪費氣力,二來便於回棍和換手。至於由後向前直線射擊,則應力求脆、快、一彈即回切不可拖泥帶水。
六、二節棍的回棍:叮分為自然回棍和反彈回棍兩種。自然回棍,即棍運行至攻擊路線的盡頭時.直接變向繞回。反彈回棍即棍運行至某一攻擊路線的盡頭,在大臂內側,大臂外側、腰部、大腿等處反彈緩沖之後再變換路線。回棍之後,棍的運行路線應視回棍所處區域而定,比如,回棍時棍處十左下區,此後的路線則應從正撩、右上撩和右平掃下者中擇其一。總之,前一棍為下一棍蓄勢,下一棍順勢而行即可。
七、二節棍的換手:可分為單一區域換手和跨區域換手。單一區域換手,即換手動作在某一個區域內進行.換手前後,雙手抓握的是同一竹棍身。跨區域換手,即換手動作在某兩個區域內進行.換手的一瞬問雙手分別抓握棍身的兩節.分處於兩個不同區域。至於是山正握換至正握、反握換至正握、反握換至反握.還是正握換至反握.練習時可自行掌握,只要不接別扭即可
⑩ 雙截棍的使用方法
雙截棍教學篇(1)
二節棍技法
截拳道自功夫之王李小龍先生創立以來素以動作剛勁迅猛而著稱於世。二節棍更是其精華之所在。他的二節棍技術爐火純青,登峰造極,迅猛異常。在電影中揮舞二節棍法的雄姿迄今仍令人贊嘆不止。當時的影評家說,光看李小龍表演的二節棍,就已足夠票價了。二節棍伴隨李小龍的功夫片以來,由於它是一種軟中帶硬,柔中有鋼的兵器,具有能收能放,短小精悍,攜帶方便,近戰時威力無窮的優點,因而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
二節棍的特點:據國外警方調查,二節棍在實戰中的威力僅僅次於手槍。它在發動攻擊時,不僅可用來橫掃、刺戳,猛擊和格擋,還能夠出其不意地絞殺對方,一旦連結二節棍的繩索或鐵鏈繞住了對方的脖子,只需輕輕一夾,便可將對方勒死。在二節棍高速揮舞時,其落點可產生725.76公斤的壓力,而人的骨頭只需40.8公斤的力氣便足以擊碎,所以,只要誰挨上了二節棍,則非死即傷。實際上,二節棍是一種很好的防身健體器械。它不僅簡便易學,攜帶方便,而且經常使用的話,不但能增強腕力,協調身手,而且還能大大地提高身體的靈活性和敏捷性,難怪國內外許多武術愛好者,特別是廣大青少年對二節棍獨具鍾情,格外喜歡。
二節棍的歷史:傳說二節棍是宋太祖趙匡胤創始的,原稱大盤龍棍(近代北方又稱大掃子)和小盤龍棍(小掃子)。但當時的大盤龍棍一端較短,一端較長,專用來掃擊敵軍馬腳,破甲兵或硬兵器類,使之喪失戰鬥力。後來這種兵器由南傳至菲律賓,由東傳至日本。由於歷史的變遷,二節棍被改為現在的樣子:全長72CM,棍身每節約30CM,中間有一鐵鏈或尼龍繩連結,長約12CM。
李小龍的二節棍,就是這種標準的72CM的二節棍,區別於傳統的大小盤龍棍。李小龍赴美發展,以武會友,廣交世界搏擊高手。其中有一位高手,號稱「菲律賓棍王」的伊魯山度,此人擅長二節棍和菲律賓短棍,棍術爐火純青,因仰慕李小龍的截拳道而投於李小龍門下,潛心心學習截拳道。同時,李小龍也從他那裡學會了此二節棍術,而且經過一番苦練和潛心研究,達到了更加登峰造極的境界。他的二節棍法,招招兇狠凜冽,令人眼花繚亂,只要看過他的影片,就知道絕非像某些傳統的「花架子」、「戲班子」功夫,而是真正的神功絕技。
二節棍常用姿勢,主要有雙手擎天、烏龍翻騰、蘇秦背劍和白蛇吐信四種,其中實際使用最多的是雙手擎天和烏龍翻騰。
雙手擎天勢雙手擎天勢是使用最多的姿勢,攻擊和防守都適合,上桃下砸,左攔右格,劈打攪掃,進退攻守,均較勝於其它姿勢。雙手擎天勢是自然姿勢(右勢),右足在前,『左足在後,前後路線拉開,比肩稍寬,右腳向前一步,腳尖內扣,然後將左腳橫放,腳跟略抬,雙膝微曲,上體側對敵方。雙手分別握住A(右手握的棍)、 B(左手握的棍)兩棍的棍端,拉直使棍平行行於地面(或使棍豎起,垂直於地面)棍端意指敵方身體中部。收腹含胸,背部自然伸直。目光注視敵方胸膛。左勢姿勢與右勢姿勢動作相同,唯方向相反(圖2)。此左、右勢可前、後、左、右移動,也可原位揮動,進行劈、掃擊、鐐、抽等練習。
烏龍翻騰勢烏龍翻騰勢動作簡便,移動靈活,出棍極快,是攻守兼備的姿勢。從雙上手擎天的基本要領內出發,右手緊握棍於兩棍的棍端,手心向內,兩棍與地面約垂直靠近右胯旁(圖3)
白蛇吐信勢白蛇吐信勢是攻擊用的姿勢,不太適合於防守。從雙手擎天勢的基本要領出發,將乙棍收回右腋下並以右大肩夾緊棍端,左手成立掌向左前方推出。下齶微收,目視前方(圖4)
蘇秦背劍勢蘇秦背劍勢是主動攻擊時使用的姿勢,不太適合防守。從雙手擎天勢的基本要領出發,把乙棍向前上、向後盪起,左手張開在右肋下接握盪回的乙棍,並使鐵鏈緊靠肩部,下齶徽收,目視前方(團 5)
上述基本姿勢動作要求:以寧靜開始,迅速挺身進入對敵方攻擊距離。果斷、迅猛、力決勝負.身、心、棍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