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噬菌體研究方法是什麼

噬菌體研究方法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07 16:48:54

『壹』 如何測定烈性噬菌體的一步生長曲線

一步生長曲線
定量描述毒性噬菌體生長規律的實驗曲線稱為一步生長曲線。是研究病毒復制的一個實驗,最初為研究噬菌體復制而建立,現已推廣到動物病毒及植物病毒復制的研究中。具體操作是將適量病毒接種於高濃度敏感細胞培養物,或高倍稀釋病毒細胞培養物,或以抗毒血清處理病毒細胞培養物以建立同步感染,以感染時間為橫坐標,病毒的效價為縱坐標繪制出的病毒特徵曲線,即為一步生長曲線。一步生長曲線分為潛伏期、裂解期和平穩期。
一步生長曲線不同階段。
潛伏期:
指噬菌體的核酸侵入宿主細胞以後至第一個成熟噬菌體粒子
裝配前的一段時間。它又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1、隱晦期:指在潛伏期前期認為的(用氯仿等)裂解宿主細胞以後,此裂解液仍無侵性的一段時間,這時細胞正處於復制噬菌體核酸和合成蛋白質衣殼的階段;
2、胞內累積期:即潛伏期的後期,指在隱晦期後,若認為的裂解細胞,其裂解液已呈侵染性的一段時間,這意味著細胞內已經開始裝配噬菌體粒子,此時電鏡可以觀察到。
裂解期:
緊接在潛伏期後的宿主細胞迅速裂解、溶液中噬菌體粒子急
速增加的一個階段。噬菌體或者其它病毒粒因只有個體裝配而不能存在個體生長,再加上若宿主細胞裂解的突發性,因此,從理論上來說,其裂解是瞬間出現的。但是事實上因為宿主群體中各個細胞的裂解不可能是同步的,故出現較長的裂解期。
平穩期:
指感染後的宿主細胞已經全部裂解,溶液中噬菌體的數目達
到最高峰,在這個時期,每一個宿主細胞釋放的平均噬菌體粒子數即為裂
解量。
實驗方法
一步生長曲線的實驗方法如下:先把在對數期生長的敏感細菌懸浮液與適量的噬菌體混合,通常噬菌體和細菌的混合比例為1:10,避免幾個噬菌體同時侵染一個細菌細胞。經數分鍾吸附後,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該噬菌體的抗血清,以中和尚未吸附的噬菌體。然後再用培養液進行高倍稀釋,以免發生第二次吸附和感染。培養後定時取樣,將含噬菌體的樣品與敏感細菌混合,在平板上培養,計算噬菌斑數。結果可見,在吸附後的開始一段時間內(5~10min),噬菌斑數不見增加,說明噬菌體尚未完成復制和組裝,這段時間稱為噬菌體的潛伏期。緊接著在潛伏期後的一段時間(感染後20~30min),平板中的噬菌斑數突然直線上升,表示噬菌體已從寄主細胞中裂解釋放出來,這段時間稱為裂解期。每個被感染的細菌釋放新的噬菌體的平均數稱為裂解量。當宿主全部裂解,溶液中的噬菌體的效價達到最高點時稱為平穩期。
結論
通過一步生長曲線可以得出病毒的潛伏期和裂解量。潛伏期是毒粒吸
附細胞受到感染細胞釋放出子代毒粒所需的最短時間。裂解量是每個受染
細胞所產生的子代病毒顆粒的平均數目,其值等於穩定期受染細胞所釋放
的全部子代病毒數目除以潛伏期受染細胞的數目,即等於穩定期病毒效價
與潛伏期病毒效價之比。single burst curve 定量描述烈性噬菌體生長規律的實驗曲線
。其基本步驟是用噬菌體的稀懸液感染高濃度的宿主細胞,以保證每個細胞
至多不超過一個噬菌體吸附。數分鍾後中止吸附並稀釋後置於該細菌最適生長溫度下培養。在一定時間內,每隔數分鍾取樣作效價測定。以效價為縱坐標,培養時間為橫坐標所繪成的曲線即為一步生長曲線,它可以反映每種噬菌體的三個最重要的特性參數:潛伏期、裂解期、裂解量。
雙層平板法
又叫雙層瓊脂平板法
先在培養皿中倒入底層固體培養基,凝固後再倒入含有宿主細菌和一定
稀釋度噬菌體的半固體培養基。培養一段時間後,計算噬菌斑的數量。
方法:
雙層瓊脂平板法
1、 倒下層瓊脂融化下層培養基,倒平板(約10mL/皿)待用。
2 、倒上層瓊脂融化上層培養基,待融化的上層培養基冷卻至50℃左右時,每管中加入敏感指示菌 (大腸桿菌) 菌液0.2mL,待檢樣品液或上述噬菌體增殖液0.2~0.5mL,混合後立即倒入上層平板鋪平。
3、 恆溫培養
30℃恆溫培養6~12h觀察結果。
4 、觀察結果
如有噬菌體,則在雙層培養基的上層出現透亮無菌圓形空斑——噬菌斑。

『貳』 什麼是噬菌體

噬菌體是感染細菌、真菌、藻類 、放線菌或螺旋體等微生物的病毒的總稱,因部分能引起宿主菌的裂解,故稱為噬菌體。本世紀初在葡萄球菌和志賀菌中首先發現。作為病毒的一種,噬菌體具有病毒的一些特性:個體微小、不具有完整細胞結構、只含有單一核酸。

可視為一種「捕食」細菌的生物。噬菌體基因組含有許多個基因,但所有已知的噬菌體都是細菌細胞中利用細菌的核糖體、蛋白質合成時所需的各種因子、各種氨基酸和能量產生系統來實現其自身的生長和增殖。

一旦離開了宿主細胞,噬菌體既不能生長,也不能復制 。噬菌體是病毒的一種,其特別之處是專以細菌為宿主,較為人知的噬菌體是以大腸桿菌為寄主的T2噬菌體。


(2)噬菌體研究方法是什麼擴展閱讀

噬菌體的發現歷史:

1915年,弗德里克· 特沃特擔任倫敦布朗研究所所長。特沃特在研究中力圖尋找用於天花疫苗的痘苗病毒的變異株,這種變異株可能在活細胞外介質中復制。他在一項試驗中將一部分天花疫苗接種給一個含營養瓊脂的培養盤。

雖然這種病毒未能復制,但是細菌污染物在瓊脂盤中生長很快。特沃特繼續進行他的培養並注意到,一些細菌菌落顯示出「帶水的樣子」。

這樣的菌落做進一步培養時也不再能復制。特沃特把這種現象稱為透明轉化。他接著證明用透明轉化原理感染一個正常的細菌菌落會把這種細菌殺死。這種透明實體很容易通過一個陶瓷過濾器,可被稀釋一百萬倍,當放在新鮮細菌上的時候就會恢復它的實力,或者說滴度。

『叄』 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步驟

有四個步驟,分別是:

1、培養用p32和s35 標記的大腸桿菌,再用此大腸桿菌培養噬菌體。p32用於標記噬菌體蛋白質,s35 用於標記噬菌體DNA。

2、用培養後的p32和s35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的大腸桿菌。

3、培養物離心,分離。

4 、分別對上清液和沉澱物的放射性進行檢測。上清液中有S35,而沉澱中幾乎沒有;沉澱中有P32而上清液中幾乎沒有。

Alfed Hershey和Martha Chase(1952)將宿主大腸桿菌細胞分別放在含放射性同位素35S或32P的培養基中,用35S標記蛋白質,32P標記蛋DNA。宿主細胞在生長過程中就被35S或32P標記上了。然後用T2噬菌體分別感染被35S或32P標記的細菌,並在這些細菌中復制增殖。

宿主菌裂解釋放出很多子代噬菌體,這些子代噬菌體也被標記上35S或32P。然後用分別被35S,或32P標記的噬菌體去感染沒有被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宿主菌,然後測定宿主菌細胞帶有的同位素。被35S標記的噬菌體所感染的宿主菌細胞內很少有35S,而大多數35S出現在宿主菌細胞的外面。

也就是說,35S標記的噬菌體蛋白質外殼在感染宿主菌細胞後,並未進入宿主菌細胞內部而是留在細胞外面。被32P標記的噬菌體感染宿主菌細胞後,測定宿主菌的同位素,發現32P主要集中在宿主菌細胞內。所以噬菌體感染宿主菌細胞時進入細胞內的主要是DNA。

(3)噬菌體研究方法是什麼擴展閱讀

一、噬菌體核酸特點:

ss RNA:噬菌體中所含的核酸是單鏈RNA。

ds RNA:噬菌體中所含的核酸是雙鏈RNA。

ss DNA:噬菌體中所含的核酸是單鏈DNA。

ds DNA:噬菌體中所含的核酸是雙鏈DNA。

二、噬菌體繁殖特點

1、毒性噬菌體

指在宿主菌體內復制增殖,產生許多子代噬菌體,並最終裂解細菌。毒性噬菌體的增殖方式是復制,其增殖過程經歷吸附穿入、生物合成和成熟釋放3個階段。

進入菌細胞內的噬菌體核酸首先經早期轉錄產生早期蛋白質,並復制子代核酸,再進行晚期轉錄產生噬菌體的結構蛋白。子代噬菌體達到一定數量時,由於噬菌體合成酶類的溶解,菌細胞突然裂解,釋放出的噬菌體再感染其他敏感細菌。

2、溫和噬菌體

感染宿主菌後並不增殖。其基因整合於細菌染色體上,即前噬菌體,隨細菌染色體的復制而復制,並隨細菌分裂而分配至子代細菌的染色體中。溫和噬菌體有溶原性周期和溶菌性周期,可偶爾自發地或在某些理化或生物因素地影響下,整合的前噬菌體脫離宿主菌染色體,進入溶菌性周期導致細菌裂解,並產生新的成熟噬菌體。

『肆』 檢測噬菌體存在的方法

1、將細菌培養液塗平板,如果有噬菌斑說明有噬菌體。如果提取噬菌體的核酸物質,應該大量培養噬菌體,然後離心去除細菌碎片,轉移上清後用氯仿-乙醇法即可。
2、有的噬菌體可能是溶源性的,已經整合到細菌染色體上了,可以試試不同的條件把它誘導出來,像是UV照射,高溫之類的。
3、如果噬菌體的背景清楚的話,可以設計引物用分子生物學的方法來檢測噬菌體核酸。
4、「針對於溶源性的噬菌體有沒有相關的文獻介紹把它誘導出來的方法。」用絲裂黴素也可以誘導出來

『伍』 在赫爾希和蔡斯的噬菌體實驗中採用的實驗方法是 在理論上,上清液放射性該為0,其原因是

在赫爾希和蔡斯的噬菌體實驗中採用的實驗方法是同位素標記法。
在理論上,上清液放射性該為0,其原因是:在DNA中含有P元素,蛋白質中沒有,故 32 P只能進入噬菌體的DNA中。在侵染過程中, 由於噬菌體的DNA全部注入大腸桿菌,離心後,上清 液中是噬菌體蛋白質外殼,沉澱物中是被侵染的大 腸桿菌,因此上清液中沒有放射性。

『陸』 噬菌體滴度的測定的方法具體操作步驟是什麼

操作步驟 1. 在5~10ml LB培養基中接種單個ER2537克隆,振搖孵育直至對數生長中期(OD600~0.5) 2. 在細胞生長時,微波融化頂層瓊脂糖凝膠,分裝至無菌培養管內,每管3ml。維持在45℃備用。 3. 37℃預熱LB/IPTG/Xgal培養板,備用。 4. 以LB培養基10倍比稀釋噬菌體。 建議稀釋范圍:對擴增的噬菌體培養上清,108-1011;對未擴增的篩選洗脫液,101-104。每次稀釋都換用新的加樣槍頭,最好使用氣溶膠阻隔槍頭以避免交叉污染。 5. 一旦ER2537培養物長至對數生長中期,分裝至微量離心管中,每管200ml。 6. 將倍比稀釋的噬菌體上清加入含細菌培養物的微量離心管中,一支微量離心管中僅加入一種稀釋液10ml,快速渦旋,室溫孵育1-5min。 7. 轉移至含有45℃頂層瓊脂糖凝膠的管中,快速渦旋混勻,立即傾倒至預熱的LB/IPTG/Xgal平板上,輕緩搖動平板使頂層膠均勻分布。 8. 冷卻平板5min,37℃倒置培養過夜。 9. 噬斑計數以噬斑數為100左右的平皿為准,噬斑數乘以稀釋度即可獲得每10ml噬菌體的滴度-噬斑形成單位(pfu)。 生物幫上面有詳細的步驟, http://www.bio1000.com/experiment/microbiology/ 微生物學實驗技術,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技術,微生物學檢驗,現代微生物學及實驗實訓技術,微生物學實驗思考題。
希望採納

閱讀全文

與噬菌體研究方法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將數據轉換成數字方法 瀏覽:592
描寫方法有哪些各有什麼作用 瀏覽:422
間接測量方法包括 瀏覽:986
燧石雜質解決方法 瀏覽:1000
如何毛孔變小最快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628
彎管計算方法 瀏覽:101
蕁麻疹快速治療方法是什麼 瀏覽:101
手機去內存方法 瀏覽:63
小米note3音樂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5
柚子茶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822
心理學與治療的研究方法 瀏覽:689
學生在校時間的計算方法 瀏覽:534
大數字相加的簡便運算方法 瀏覽:987
研究學霸學習的方法 瀏覽:649
寫出常用的煮漿方法及特點 瀏覽:186
如何學初三英語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496
快速簡單安全的減肥方法 瀏覽:933
常用硫酸制備方法 瀏覽:818
非淋性前列腺炎的治療方法 瀏覽:680
過濾煙嘴使用方法 瀏覽: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