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分析事件的因果關系從那些方面入手
分析事件的因果關系,應該採取客觀的態度,科學的分析方法!從事情的起因入手,做全面的分析,並對可能產生的後果做系統的、完整的評估!
Ⅱ 什麼是社會事實因果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是利用事物發展變化的因果關系來進行預測的方法。它是以事物發展變化的因果關系為依據,抓住事物發展的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的相互關系,建立數學模型進行預測。運用因果分析法進行市場預測,主要是採用回歸分析方法,除此之外,計算經濟模型和投入產出分析等方法也較為常用。在這里,我們只介紹回歸分析法。回歸分析法,是研究兩個以上變數之間關系的數學方法。如果只涉及兩個變數,叫做一元回歸分析或單回歸分析; 如果涉及兩個以上的變數,則叫做多元回歸分析或復回歸分析。
Ⅲ 如何分析觀點間的因果關系
考研政治裡面有這個考點,是偶然性(隨機性)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是必然性的;
同時,必然性中也蘊藏著偶然性(隨機性).
原因決定結果,A是原因,B是結果,A決定B.但是有沒有這種情況,A是原因,結果卻是C,也就是原因相同,結果不同.原因既有內因,也有外因,內外因同樣的情況下,結果是不是同樣的,也就是如果原因(內外因)確定了,結果也是確定的嗎?如果是這樣,那麼因果關系就是一種必然關系,同樣的原因就會有不二的結果.一個單子球撞擊另一個單子球,如果外在條件是相同的,內在的因素也是相同的,那麼單子球的運行軌跡就是確定的,可以用數學方式來表達這種結果,這就是物體運動的必然性.但是是否世上所有的因果關系都是必然的?同樣的外因,相同的內因,但是結果卻不相同,我們沒有理由否定這種可能性,在社會生活中也並不缺乏這樣的可能性.當面臨多種選擇時,我可能會猶豫不決,不知如果選擇,最終我選擇其中的一種,但是我並沒有特別的理由,只是一種隨機的決定,在這種情況下,外因是相同的,內因就是我的傾向性,但是結果卻有多種可能性,這種多樣的結果是由我的內在的傾向性決定的,因為我內在的傾向性作為我行為的內因不是單一的,而是復雜的多指向的,在這種情況下,結果就是隨機的,而不是必然的,但是結果仍然是由原因決定的.我面前擺著三種水果:蘋果、梨、桃,對這三種水果我都喜歡,在價值上是等值的,當讓我在三者之中只能選擇其一時,我猶豫不決,但是我最後還是選擇其中的一種,這種選擇是從內因上來看是由我的傾向性決定的,因為這三者都符合我的傾向性,但是最終選擇了哪一個卻不是確定的,而是隨機的.因此因果性並非必然性,同因並不一定同果,同因同果只是因果關系的一種可能.
1、因果關系與決定關系:原因決定結果,因此因果關系就是決定關系.原因為A,結果是B,原因決定結果;原因為A,結果是C,這也是一種決定關系.同因同果是因果關系的一種,同因不同果也是因果關系的一種,因此因果關系是一種決定關系.
2、因果關系與必然性:因果關系是一種決定關系,原因決定結果,但是當同因不同果是,結果就不是確定的.為什麼結果是不確定的,是因為原因是不能確定的,一個人的選擇具有多種傾向性,如果多種傾向性是原因,那麼行為就是不確定的,可以是這樣,也可以是那樣.從物理學來看,物體的量在同一時刻也具有不確定性,物體在量上具有相對穩定性,但是不具有絕對確定性,量子力學為物體在量子級別上的隨機性提供依據.也就是說物體在某一時刻在量上是不確定的,只具有相對的量.牛頓力學是以確定的量來描述物體的運動的,這種確定量在物體中只是近似值,不是絕對值,因此牛頓力學在量子層面上是不使用的.
3、必然性的種類:關系的必然性,如a=f/m,如果m是確定的,f與a的關系就是必然的,f的變化必然引起a的變化,這是一種關系的必然性.在數學中,有一種數量上的必然性,3+b=6,b的數量就是確定的,b=3,這是數量關繫上的必然性,把數學上這種數量關系帶入物理中,這就是物理學.但是事物在量上不具有確定的量,只有近似的確定的量,因此在自然界中就沒有數學上的必然關系,牛頓物理學只是一個特例,一種對世界的近似描述.
4、拉普拉斯對於世界的描述:如果一個理想的觀察者在給定的時刻知道全部粒子的位置,並且知道全部支配它們運動的法則,它就能夠預測和回顧宇宙的全部歷史.但是如果法則是確定的,由於物體不具有確定的位置,所以,我們就無法知道物體在未來某一時刻的具體的位置.
5、決定性與必然性.原因決定結果,但是同樣的原因有不同的結果,原因與結果之間都是一種決定關系,但不是一種必然關系.
6、必然性與確定性.必然性有關系的必然性和數量上的必然性,關系的必然性在數量上不一定是確定的,這是兩個問題,並不是所有的必然性都會導致數量上的確定性.
自由意志與決定論的統一:
自由意志是指自我是存在的,並且在行為中起著原因的作用,也就是我的行為是由我來做出的、決定的,我是我行為的內在原因.這種觀點既符合辯證法也符合實際,因為按照辯證法的觀點,事物的運動變化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我是我的行為的內在原因;在實際生活中我們也感受到自我在自己行為中的作用,我的許多事情是我自己自由做出的,我的願望、愛好、傾向、選擇導致了我的行為發生.決定論認為,我的行為是由自我來決定的,而自我又是有基因和環境造成的,自我的個性、品質、傾向、愛好等等都是由前因決定的,一切皆在因果鏈條之中,原因決定結果,因此我的行為盡管是由我做出的,但是卻是必然的,早已被因果關系所決定.
這種觀點的錯誤在於把決定關系當成必然關系,認為決定就是必然,因果關系就是必然關系,A是原因,B是結果,A決定B,因此原因是A,結果必然是B.這種把因果關系看作是必然關系的觀點是導致決定論與自由意志沖突的根源.因果關系是決定關系但是不是必然關系,因為原因是A,結果是B,也可能是C,同因會不同結果,既是內外因完全相同,但是結果不一定完全相同,相同的原因會有不同的結果,在這里A決定B,A同樣也決定C,都是因果關系和決定關系,但是B的出現不是必然的,因為可能出現C,因此因果關系不是必然關系.
為什麼內外因相同結果卻出現不同,這是因為,事物是不確定的,世界上任何事物在某一時刻都是不確定的,其性質只是相對穩定地,正是因為事物是不確定的,因此同樣是A,會導致不同的結果,其結果可能是B,也可能是C,就拿人來說,雖然其性格、品質、傾向、愛好等等性質是由基因和環境決定的(造就的),但是它造就出來的個性是一個不確定的屬性,一個人由多種傾向性,這種多種傾向性,在決定其行為時就會出現多種可能性.正是因為人能夠決定自己的行為,同時正是人面對同樣的情景可以由多種選擇,人們才真正感受到一種選擇的自由感,感覺到自由意志的存在.
因果關系是不是一種必然關系?
原因造成結果這是必然的,也就是有因就有果,有果就有因,這是必然的,這是因果關系的必然性;但是這是一種關系的必然性,而不是事物的必然性,原因A一定會產生結果,這是必然的,結果B的產生一定有原因,這是必然的,但是原因A的結果是什麼,這不是必然的,它可能是B,也可能是C,必定有結果,這是必然的,但是結果是B還是C這不是必然的.因此因果關系的必然性是一種關繫上的必然,而不是事物的必然,正是由於錯誤的理解了這種因果聯系,才造成了因果聯系與自由意志的沖突.
因果關系在生物界表現為刺激-反應關系.用刺激-反應關系來理解因果關系就能更好的看出在生物界的因果關系與必然關系的關系.張三罵李四,李四可能逃走,也可能與張三對罵,也可能對張三出手.外因是相同的,但是由於內因的不確定性,導致結果的多種可能性,在這種關系中,我們能夠更好的看到自我的存在,並且在自我行為中的作用,自由意志的存在是顯然的.張三罵李四這是外因,李四有其個性這是內因,這種內外因必然導致李四的行為,這是因果關系的必然性,但是李四到底是什麼行為,結果是什麼,卻具有多種可能性.因此關系是必然要發生的,但是結果是什麼不是必然的,這就是因果關系與必然性的關系.
用不同的范疇來理解事物之間的關系其效果有明顯的差異.用因果關系來理解事物之間的關系更強調外因的作用,而用刺激-反應模式來理解事物之間的關系則明顯的突出了內因的作用.忽視甚至否定內因的作用,用外因來理解事物的變化發展,這是造成將決定論與自由意志對立起來的根源,當我的行為也是有內因來決定的時候,自由意志就是否定不了的事實.把事物之間的必然性等同於關系的必然性,這是將因果關系與自由意志對立起來的邏輯上的錯誤:有原因就有結果,這是關系的必然性,有A就有B,這是事物之間的必然性,關系的必然性不同於事物之間的必然性,這就是問題的邏輯根據.
A=f/m,在這里三者之間存在者必然聯系,但是我們不知道m是多少,因此這是關系的必然性,而事物的狀態是不能確定的.
Ⅳ 經濟上的因果關系
我們很多人都相信「因果報應」,有因必有果,這個道理在經濟學上面一點都不假。
比如,需求增加,價格一定會上漲;價格上漲,供給量就會增加,然後價格回落;隨著價格回落,商家沒利可圖,供應量減少。總之,消費者和商家的行為,都會影響到價格的變化;而價格的變化,同時也會影響消費者和商家的行為。
但是,這兩者之間的影響,都並不是立竿見影的,都有一定的滯後效應。
打個比方,你往河裡扔一塊石頭,水裡馬上就會濺起水花,碧波盪漾,這是我們立刻看得見的效果。但是,我們單個人來說,對於價格變化的影響還是非常有限的,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渺小的;但是,對於一個群體,對價格就會有相當大的影響。我們就拿房價來說吧,各位是不是覺得現在的房價非常高?很多人都會抱怨說,房價太高了,為什麼不能降點價呢?其實,從經濟學來說,想要房價上漲或者下降,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能說了算。如果問,現在的房價合不合理?看了《經濟學的思維方式》,我們可以明白,房價的這個均價,並不是那個人拍腦袋定出來的,而是經過消費者和商家多次博弈的結果。
比如說,現在紹興的房價,大概是15000元每平米,這個均價是怎麼來的?為什麼紹興的房價不能去到3萬?如果達到這個價位,可能追上杭州了,很多上班一族都會選擇去杭州買房了,那在紹興這個價位還能賣得出嗎?那麼,能不能低到5000一平米?
如果真的講到這個價位,很多本來只願意花1萬以下的人,都可以紛紛來買房了,但實際上沒有這么多的房源提供。看到有利可圖,有人願意花更高的價格,為什麼不漲價,能多賺錢,不去賺,是傻嗎?
這個價位都是經過多次的博弈和試錯,最終達到一個相對平衡的價位,這個價位買賣雙方都可以接受的。
Ⅳ 因果聯系原理
你好,因果聯系的原理: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既是先行後續的關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原因總是伴隨一定的結果,結果總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任何事物都處於因果聯系的連接之中,因果聯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方:①承認因果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是人們正確認識事物,進行科學研究的前提;②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才能提高人們實踐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望採納。
Ⅵ 因果關系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把握因果關系有何方法論意義
其實因果關系指的是你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意思,也就是說有一個前因就會造成一個後果,你要把握因果關系就要從源頭上去阻斷,他也就是說當你思想意識到這種問題的時候,就要馬上切斷,這樣子才能夠避免。
Ⅶ 何為因果分析法
在社會經濟現象之間,因果關系大致可分為函數關系、相關關系、因子推演關系等幾種不同的類型。相關關系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社會經濟現象間存在著相互依存關系,但在數量上沒有確定的對應關系。在這種關系中,對於自變數的每一個值,因變數可以有幾個數值與之相對應,表現出一定的波動性、隨機性,但又總是圍繞著它們的平均數並遵循著一定規律而變動。相關關系與函數關系是性質不同的兩類變數間的關系。變數之間存在著確定性數量對應規律的稱為函數關系,可以用數學函數式表達。變數間不存在確定性數量對應規律的要用統計學的方法來研究。統計學上研究有關社會經濟現象之間相互依存關系的密切程度叫做相關系數。相關分析可以得到一個表明相關程度的指標,稱為相關系數。這種方法對於不能在實驗室用實驗方法分析的社會經濟現象顯得特別重要。通過相關分析,還可以測定和控制預測的誤差,掌握預測結果的可靠程度,把誤差控制在一個范圍內。
Ⅷ 因果關系原理
因果關系(causality或causation)是一個事件(即「因」)和第二個事件(即「果」)之間的作用關系,其中後一事件被認為是前一事件的結果。一般來說,一個事件是很多原因綜合產生的結果,而且原因都發生在較早時間點,而該事件又可以成為其他事件的原因。
一般來說,因果還可以指一系列因素(因)和一個現象(果)之間的關系。對某個結果產生影響的任何事件都是該結果的一個因素。直接因素是直接影響結果的因素,也即無需任何介入因素(介入因素有時又稱中介因素)。從這個角度來講,因果之間的關系也可以稱為因果關聯。
原因和結果通常和變化或事件有關,還包括客體、過程、性質、變數、事實、狀況;概括因果關系爭議很多。對因果關系的哲學研究歷史悠久,佛教和西方哲學家如亞里士多德在2000多年前就已經提出了因果,該問題仍是現代哲學的重要課題。
特點
1.因果關系的客觀性。因果關系作為客觀現象之間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它是客觀存在的,並不以人們主觀為轉移。
2.因果關系的特定性。事物是普遍聯系的,為了了解單個的現象,我們就必須把它們從普遍的聯系中抽出來,孤立地考察它們,一個為原因,另一個為結果。刑法因果關系的特定性表現在它只能是人的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聯系。
3.因果關系的時間序列性。原因必定在先,結果只能在後,二者的時間順序不能顛倒。在刑事案件中,只能從危害結果發生以前的危害行為中去查找原因。
4.因果關系的條件性和具體性刑法因果關系是具體的、有條件的。在刑事案件中,危害行為能引起什麼樣的危害結果,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模式。因此,查明因果關系時,一定要從實施危害行為的時間、地點、條件等具體情況出發作具體分析。
5.因果關系的復雜性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客觀事物之間聯系的多樣性決定了因果聯系復雜性。
Ⅸ 什麼是因果關系分析法
因果分析圖法,也稱為質量特性要因分析法,其基本原理是對每一個質量特性或問題,採用圖示的方法,逐層深入排查可能原因。然後確定其中最主要原因,進行有的放矢的處置和管理。
因果關系分析法,是從事物變化的因果關系質的規定性出發,用統計方法尋求市場變數之間依存關系的數量變化函數表達式的一類預測方法。這類預測方法,在市場預測中常用的方法有兩種:
回歸分析法
當預測目標變數(稱因變數)由於一種或幾種影響因素變數(稱自變數)的變化而發生變化,根據某一個自變數或幾個自變數的變動,來解釋推測因變數變動的方向和程度,常用回歸分析法建立數學模型。
回歸分析法:在掌握大量觀察數據的基礎上,利用數理統計方法建立因變數與自變數之間的回歸關系函數表達式,來描述它們間數量上的平均變化關系。這種函數表達式稱回歸方程式。
回歸分析中,當研究的因果關系只涉及因變數和一個自變數時,叫做一元回歸分析;當研究的因果關系涉及因變數和兩個或兩個以上自變數時,叫做多元回歸分析。
回歸分析中,又依據描述自變數與因變數之間因果關系的函數表達式是線性的還是非線性的,分為線性回歸分析和非線性回歸分析。
線性回歸分析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市場預測中的一種重要預測方法。
經濟計量法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作為社會經濟活動的基本場所,它一方面是企業營銷活動的環境,另一方面也將社會經濟系統視為其環境。這種市場現象間的系統關系,使市場變數間的某些因果關系不能只研究自變數對因變數的影響,而忽視因變數對自變數的逆向影響或各種自變數之間的相互影響。
這樣一種市場變數間相互依存的復雜關系,回歸分析法往往就不能對其做出系統描述。
經濟計量法就是揭示這類市場變數間復雜因果關系數量變化關系的方法。
經濟計量法,是在以經濟理論和事實為依據的定性分析基礎上,利用數理統計方法建立一組聯立方程式,來描述預測目標與相關變數之間經濟行為結構的動態變化關系。這組聯立方程式稱為經濟計量模型。
Ⅹ 因果分析的三種不同形式
因果分析的三種不同形式:在社會經濟現象之間,因果關系大致可分為函數關系、相關關系、因子推演關系等幾種不同的類型。
相關關系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社會經濟現象間存在著相互依存關系,但在數量上沒有確定的對應關系。在這種關系中,對於自變數的每一個值,因變數可以有幾個數值與之相對應,表現出一定的波動性、隨機性,但又總是圍繞著它們的平均數並遵循著一定規律而變動。
因果分析
因果分析是為了確定引起某一現象變化原因的分析,主要解決「為什麼」的問題。因果分析就是在研究對象的先行情況中,把作為它的原因的現象與其他非原因的現象區別開來,或者是在研究對象的後行情況中,把作為它的結果的現象與其他的現象區別開來。
因果性是自然界現象之間普遍的和基本的聯系。雖然,在宇觀世界、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因果律的表現形式各異,但是,因果律的存在是確定無疑的。古典歸納邏輯的『求因果五法」 就是分析因果聯系的最簡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