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分析控制電路最基本的方法
通過分析各種控制電路,容易發現以下規律:
生產工藝決定了觸頭的接法,觸頭的接法決定了線圈的通斷,線圈的通斷決定了接觸器的動作,接觸器的動作決定了執行部分的工作狀況。
因此,設計時可採用逆動作順序從後至前的「反推」方法。首先根據生產工藝,確定主電路中觸頭的接法,根據主電路中主觸頭的接法,確定對接觸器的動作要求,再根據接觸器的動作要求,設計控制電路。但是這只是無現成電路可採用時的方法。實際設計時,由於有許多已有的基本控制環節可供選用,故設計過程相對簡單。
下面通過一個例子,來說明控制電路的設計步驟。
一個冷庫控制電路設計,要求對壓縮機電動機、冷卻塔電動機、蒸發器電動機、水泵電動機及電磁閥進行控制。需要開啟製冷機組時,必須先打開水泵電動機、蒸發器電動機、冷卻塔電動機;延時一段時間後再啟動壓縮機,再延時一段時間後再開啟電磁閥;停機時,全部同時停止即可。
1.主電路設計
這里需要控制的對象有:水泵電動機、冷卻塔電動機、蒸發器電動機、壓縮機電動機和電磁閥共5個對象。啟動機組時,水泵電動機、冷卻塔電動機、蒸發器電動機同時啟動,鑒於它們的容量較小,可將其接在同一迴路,而壓縮機電動機和電磁閥則需依次延時一段時間,故需分開設計,因此設計的主迴路如圖4.1 1所示。
2.列出主迴路中電器元件動作的要求
根據控制對象的要求和主迴路的布局,列出對電器元件動作的要求:
①按下啟動按鈕後,KM1首先吸合。
②延時一段時間後,KM2吸合。
③延時一段時間後,KM3吸合。
④按下停止按鈕後,所有電動機立即停止。
⑤工作時應加一定的指示電路及保護電路。
3.選擇基本控制環節,並進行初步的組合
根據上述要求,至少應選擇一個自保持環節及兩個延時環節,如圖4.1 2所示。
基本電路組合時,應理清動作順序關系。首先是自保持電路動作,帶動延時電路(1)動作,然後是延時電路(1)帶動延時電路(2)動作,也可以自保持電路動作後,同時帶動延時電路(1)和延時電路(2)動作。不過延時電路(2)的延時時間應長一些。
選用各環節中的接觸器直接控制主迴路和各電動機,並選自保持電路中的停止按鈕SB1控制整個電路,作為總停開關,則電路演變
1.交流等效電路分析法。首先畫出交流等效電路,再分析電路的交流狀態,即:電路有信號輸入時,電路中各環節的電壓和電流是否按輸入信號的規律變化、是放大、振盪,還是限幅削波、整形、鑒相等;
2.直流等效電路分析法。畫出直流等效電路圖,分析電路的直流系統參數,搞清晶體管靜態工作點和偏置性質,級間耦合方式等。分析有關元器件在電路中所處狀態及起的作用。例如:三極體的工作狀態,如飽和、放大、截止區,二極體處於導通或截止等;
3.頻率特性分析法。主要看電路本身所具有的頻率是否與它所處理信號的頻譜相適應。粗略估算一下它的中心頻率,上、下限頻率和頻帶寬度等,例如:各種濾波、陷波、諧振、選頻等電路;
4.時間常數分析法。主要分析由R、L、C及二極體組成的電路、性質。時間常數是反映儲能元件上能量積累和消耗快慢的一個參數。
電子電路圖的分類:常遇到的電子電路圖有原理圖、方框圖、裝配圖和印版圖等。
01.
原理圖就是用來體現電子電路的工作原理的一種電路圖,又被叫做「電原理圖」。這種圖由於它直接體現了電子電路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所以一般用在設計、分析電路中。分析電路時,通過識別圖紙上所畫的各種電路元件符號以及它們之間的連接方式,就可以了解電路的實際工作情況
02.方框圖
方框圖是一種用方框和連線來表示電路工作原理和構成概況的電路圖。從根本上說,這也是一種原理圖。不過在這種圖紙中,除了方框和連線幾乎沒有別的符號了。
它和上面的原理圖主要的區別就在於原理圖上詳細地繪制了電路的全部的元器件和它們連接方式,而方框圖只是簡單地將電路安裝功能劃分為幾個部分,將每一個部分描繪成一個方框,在方框中加上簡單的文字說明,在方框間用連線(有時用帶箭頭的連線)說明各個方框之間的關系。
所以方框圖只能用來體現電路的大致工作原理,而原理圖除了詳細地表明電路的工作原理外,還可以用來作為採集元件、製作電路的依據。
03.裝配圖
它是為了進行電路裝配而採用的一種圖紙,圖上的符號往往是電路元件的實物的外形圖。我們只要照著圖上畫的樣子,依樣畫葫蘆地把一些電路元器件連接起來就能夠完成電路的裝配。這種電路圖一般是供初學者使用的。
裝配圖根據裝配模板的不同而各不一樣,大多數作為電子產品的場合,用的都是下面要介紹的印刷線路板,所以印板圖是裝配圖的主要形式。
04.印板圖
印板圖的全名是「印刷電路板圖」或「印刷線路板圖」,它和裝配圖其實屬於同一類的電路圖,都是供裝配實際電路使用的。
印刷電路板是在一塊絕緣板上先覆上一層金屬箔,再將電路不需要的金屬箔腐蝕掉,剩下的部分金屬箔作為電路元器件之間的連接線,然後將電路中的元器件安裝在這塊絕緣板上,利用板上剩餘的金屬箔作為元器件之間導電的連線,完成電路的連接。
由於這種電路板的一面或兩面覆的金屬是銅皮,所以印刷電路板又叫「覆銅板」。印板圖的元件分布往往和原理圖中大不一樣。
這主要是因為,在印刷電路板的設計中,主要考慮所有元件的分布和連接是否合理,要考慮元件體積、散熱、抗干擾、抗耦合等等諸多因素。綜合這些因素設計出來的印刷電路板,從外觀看很難和原理圖完全一致,而實際上卻能更好地實現電路的功能。
隨著科技發展,現在印刷線路板的製作技術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除了單面板、雙面板外,還有多面板,已經大量運用到日常生活、工業生產、國防建設、航天事業等許多領域。
在上面介紹的四種形式的電路圖中,電原理圖是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能夠看懂原理圖,也就基本掌握了電路的原理,繪制方框圖,設計裝配圖、印板圖這都比較容易了。
掌握了原理圖,進行電器的維修、設計,也是十分方便的。因此,關鍵是掌握原理圖。
電路圖的組成:電路圖主要由元件符號、連線、結點、注釋四大部分組成。
1.元件符號:表示實際電路中的元件,它的形狀與實際的元件不一定相似,甚至完全不一樣。但是它一般都表示出了元件的特點,而且引腳的數目都和實際元件保持一致。
2.連線:表示的是實際電路中的導線,在原理圖中雖然是一根線,但在常用的印刷電路板中往往不是線而是各種形狀的銅箔塊。就像收音機原理圖中的許多連線在印刷電路板圖中並不一定都是線形的,也可以是一定形狀的銅膜。
3.結點:表示幾個元件引腳或幾條導線之間相互的連接關系。所有和結點相連的元件引腳、導線,不論數目多少,都是導通的。
4.注釋:在電路圖中是十分重要的,電路圖中所有的文字都可以歸入注釋—類。細看以上各圖就會發現,在電路圖的各個地方都有注釋存在,它們被用來說明元件的型號、名稱等等。
若不知電路的作用,可先分析電路的輸入和輸出信號之間的關系。如信號變化規律及它們之間的關系、相位問題是同相位,或反相位。電路和組成形式,是放大電路,振盪電路,脈沖電路,還是解調電路。
電器修理、電路設計的工作人員都是要通過分析電路原理圖,了解電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才能得心應手開展工作的。會劃分功能塊,能按照不同的功能把整機電路的元件進行分組,讓每個功能塊形成一個具體功能的元件組合,如基本放大電路,開關電路,波形變換電路等。
『叄』 初中電路分析與技巧
1、看實物畫電路圖,關鍵是在看圖,圖看不明白,就無法作好圖,中考有個內部規定,混聯作圖是不要求的,那麼你心裡應該明白實物圖實際上只有兩種電路,一種串聯,另一種是並聯,串聯電路非常容易識別,先找電源正極,用鉛筆尖沿電流方向順序前進直到電源負極為止。明確每個元件的位置,然後作圖。
2、順序是:先畫電池組,按元件排列順序規范作圖,橫平豎直,轉彎處不得有元件若有電壓表要准確判斷它測的是哪能一段電路的電壓,在檢查電路無誤的情況下,將電壓表並在被測電路兩端。
3、對並聯電路,判斷方法如下,從電源正極出發,沿電流方向找到分叉點,並標出中文「分」字,(遇到電壓表不理它,當斷開沒有處理)用兩支鉛筆從分點開始沿電流方向前進,直至兩支筆尖匯合,這個點就是匯合點。並標出中文「合」字。首先要清楚有幾條支路,每條支路中有幾個元件,分別是什麼。特別要注意分點到電源正極之間為幹路,分點到電源負極之間也是幹路,看一看幹路中分別有哪些元件,在都明確的基礎上開始作電路圖,具體步驟如下:先畫電池組,分別畫出兩段幹路,幹路中有什麼畫什麼。在分點和合點之間分別畫支路,有幾條畫幾條(多數情況下只有兩條支路),並准確將每條支路中的元件按順序畫規范,作圖要求橫平豎直,鉛筆作圖檢查無誤後,將電壓表畫到被測電路的兩端。
4、看電路圖連元件作圖:方法:先看圖識電路:混聯不讓考,只有串,並聯兩種,串聯容易識別重點是並聯。若是並聯電路,在電路較長上找出分點和合點並標出。並明確每個元件所處位置。(首先弄清楚幹路中有無開並和電流表)連實物圖,先連好電池組,找出電源正極,從正極出發,連幹路元件,找到分點後,分支路連線,千萬不能亂畫,順序作圖。直到合點,然後再畫另一條支路[注意導線不得交叉,導線必須畫到接線柱上(開關,電流表,電壓表等)接電流表,電壓表的要注意正負接線柱]遇到滑動變阻器,必須一上,一下作圖,檢查電路無誤後,最後將電壓表接在被測電路兩端。
5、設計電路方法如下:首先讀題、審題、明電路,(混聯不要求)一般只有兩種電路,串聯和並聯,串聯比較容易,關鍵在並聯要注意幹路中的開關和電流表管全部電路,支路中的電流表和開關只管本支路的用電器,明確後分支路作圖,最後電壓表並在被測用電器兩端。完畢檢查電路,電路作圖必須用鉛筆,橫平豎直,轉彎處不得畫元件,作圖應規范。
6、識別錯誤電路一般錯誤發生有下列幾種情況: 是否產生電源短路,也就是電流不經過用電器直接回到電源負極;是否產生局部短接,被局部短路的用電器不能工作; 是否電壓表、電流表和正負接線柱錯接了,或者量程選的不合適(過大或過小了); 滑動變阻器錯接了(全上或全下了)。
『肆』 大學物理中常見電路的分析方法
常用的網路分析方法有:基爾霍夫定律,節點分析法,迴路分析法,疊加定理,戴維寧定理,諾頓定理等。具體的參閱《電工學》一類的書。
『伍』 看電路圖 的竅門
『陸』 電氣原理圖的設計方法有幾種,常用什麼方法
根據選定的拖動方案及控制方式設計系統的原理框圖,擬定出各部分的主要技術要求和主要技術參數。
(2)根據各部分要求設計出原理框圖中各個部分的具體電路。設計的步驟為主電路、控制電路、輔助電路、聯鎖與保護、檢查、修改與完善。
(3)繪制總原理圖。按系統框圖結構將各部分聯成一個整體。
(4)正確選用原理線路中每一個電器元件,並制定元器件目錄清單。
對於比較簡單的控制線路,例如普通機械或非標准設備的電氣配套設計,可以省略前兩步直接進行原理圖設計和選用電器元件。但對於比較復雜的自動控制線路,生產機械或者採用微機或電子控制的專用檢測與控制系統,要求有程序預選和一定的加工精度、生產效率、自動顯示、各種保護、故障診斷、報警等。應按上述4步驟進行設計,以保證總裝調試的順利進行。
一、電氣控制原理電路的基本設計方法
電氣控制原理電路設計的方法有分析設計法和邏輯設計法。
1、分析設計法
分析設計法是根據生產工藝的要求選擇適當的基本控制環節(單元電路)或將比較成熟的電路按其聯鎖條件組合起來,並經補充和修改,將其綜合成滿足控制要求的完整線路。當沒有現成的典型環節時,可根據控制要求邊分析邊設計。
優點是設計方法簡單,無固定的設計程序,它容易為初學者所掌握,在電氣設計中被普遍採用;
缺點是設計出的方案不一定是最佳方案,當經驗不足或考慮不周全時會影響線路工作的可靠性。
2、邏輯設計法
邏輯設計法是利用邏輯代數來進行電路設計,從生產機械的拖動要求和工藝要求出發,將控制電路中的接觸器、繼電器線圈的通電與斷電,觸點的閉合與斷開,主令電器的接通與斷開看成邏輯變數,根據控制要求將它們之間的關系用邏輯關系式來表達,然後再化簡,做出相應的電路圖。
優點是能獲得理想、經濟的方案。
缺點是這種方法設計難度較大,整個設計過程較復雜,還要涉及一些新概念,因此,在一般常規設計中,很少單獨採用。
二、電氣原理圖設計的基本步驟
(l)根據確定的拖動方案和控制方式設計系統的原理框圖。
(2)設計出原理框圖中各個部分的具體電路。設計時按主電路、控制電路、輔助電路、聯鎖與保護、總體檢查反復修改與完善的先後順序進行。
(3)繪制總原理圖。
(4)恰當選用電器元件,並制訂元器件明細表。
『柒』 電工復雜電路解題方法有幾種
電工復雜電路解題方法有:
1、支路電流法,以支路電流為未知數,利用KCL、LVL方程求解。
2、網孔電流法,設網孔電流,以網孔電流為未知數,列KVL方程求解。
3、結點電壓法,以結點電壓為未知數,用LCL列方程求解。
以上為接復雜電路的系統方法,其他還有:
4、電源轉換法。
5、疊加原理。
6、戴維南(諾頓)等效電路法。
『捌』 電路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簡單的方法,通過歐姆定律,電壓分配,電流去向。
『玖』 怎樣學會分析電路圖,如何分析
在初步掌握電氣圖的基本知識,熟悉電氣圖中常用的圖形符號,文字元號,項目代號和迴路標號,以及電氣圖的基本構成,分類,主要特點的基礎上,從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地看圖。
看電路圖首先要看有哪些圖形符號和文字元號,了解電路圖各組成部分作用,分清主電路和輔助電路,交流地迴路和直流迴路。按照先看主電路,再看輔助電路的順序看圖。
看主電路時,通常要從下往上看,即先從用電設備開始,經控制電氣元件,順次往電源端看。
看輔助電路時,則自上而下,從左往右看。即先看主電源,再順次看各條支路,分析各支路電氣元件的工作情況以及對主電路的控制關系,同時注意電氣與機械機構的連接關系。
另外接線圖與電路圖互相對照起來看,可幫助搞清楚接線圖。讀接線圖時,要根據端子標志,迴路標號從電源端順次查下去,搞清楚線路走向和電路的連接方法,搞清楚每條支路是怎樣通過各個電氣元件構成閉合迴路的。
『拾』 排查電路故障有哪些常用方法
①現象觀察法:電路產生故障時,可以通過各種異響、導線和元件產生的高溫、導線冒煙及產生放電火花、焦臭氣等異常現象進行觀察。
②試燈檢查法:將試燈的一根燈線與用電設備火線相接,另一根燈線接在車體上。若試燈亮則該處到電源問線路沒問題;若燈不亮,則是測試中的某段線路有斷路的故障。
③短路試驗法:如低壓電路斷路,懷疑點火開關有問題,用導線將點火開關行車時位置的兩接線柱短接,通過充電指示燈亮或不亮來證明點火開關的好壞與否。
④通路試驗法:判斷點火系低壓電路是否暢通時,可拆下點火線圈上「一」接線柱導線頭,在接線柱上劃火。通過火花的有無,來判斷電路的通暢與短路搭鐵與否。
⑤互換材料的判斷法:將懷疑有問題的電器材料更換上新的配件,確定故障部位。如高速斷火時,懷疑點火線圈有問題,可換用一個新的點火線圈進行運轉試驗,若故障消失,說明點火線圈有故障,否則故障部位發生在別的部位。
⑥搭鐵試火法:將一根導線的一端與用電設備的火線相接,另一端與車體劃火。如無火則說明有火與無火之間的線路存在斷路故障,如有火則說明與用電設備相接處到電源間線路良好。例如懷疑電瓶到點火線圈的電路有斷路時,可拆下點火線圈上點火開關的線頭在發動機缸體或車架上進行瞬間刮火,通過火花強、火花弱、無火花這三種情況,來斷定電路正常、電路接觸不良、電路斷路與否。
⑦高壓試火檢查法:在電瓶容量充足的前提下,診斷點火系故障時取下分電器蓋, 拔下分火頭,拔下分電器蓋上的中央高壓線頭距缸體3~6mm處,用螺釘旋具撥動白金活動觸點臂。通過高壓線頭與缸體之間的連續強烈火花、火花弱、無火花三種情況,來觀察點火系是否工作正常、工作不正常或不工作。
⑧高壓電檢查法:此法用於檢查分火頭、電容器、分電器蓋是否有破損漏電的故障。
⑨儀器檢查法: 即用電流表檢查。當用電設備接通後,如電流表指針指向"0"或所指示放電電流小於正常值,則說明用電設備的電路某處斷路或導線接觸不良;如電流表迅速由「0」擺到「負」的最大值,然後又回到「0」,則說明線路中某處搭鐵、短路; 電流表指示擺到負的最大又回到「0」,則說明電流過大保險器跳開或保險絲熔斷所導致的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