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半月板怎麼康復
半月板在恢復期是不可以做劇烈運動,但是可以在家做一些簡單的康復訓練。1.直腿抬高。仰面平躺在床上或地上,一條腿伸直,用力使大腿上面的肌肉收緊,腿與平面呈30-40度,保持6秒以上再緩慢放下,每組30次,每天進行3組。2.側抬腿。患者側躺,身體保持直立不要彎曲,腿伸直,用力使腿上肌肉收緊,側抬腿與平面保持30-40度,堅持6秒以上再慢慢放下,每天3組,每組30次。3.靠牆靜蹲。患者背著靠牆面站直,雙足叉開與肩同寬,腳向前移,身體逐漸下蹲,隨著肌肉力量的增強可以慢慢加深下蹲的深度,大小腿治療保持垂直,小腿與地面呈90度,腳尖向前,每次蹲到無法堅持為止。
在經過上面這些康復訓練後,患者明顯可以感覺到半月板不那麼疼痛了,行動也方便了。之後患者可以逐漸恢復運動,但是要選擇對半月板傷害小的運動,像騎自行車,游泳,漫步等,切記不要急於求成,剛恢復就做劇烈運動。
『貳』 半月板縫合術後不會直抬腿必須帶著支具膝蓋往上才能抬起腿這樣能練到股四頭肌嗎有什麼好的辦法練習
我那會也是說要這么練呢,一開始根本抬不起來。
鍛煉股四頭肌還有一個方法就是你坐在床上,用力綳緊大腿。我記得是每次做30下,一天2次。
另外你可以下地走走的。
『叄』 半月板損傷怎麼做恢復運動
半月板傷後,鍛煉膝蓋實際上是鍛煉股四頭肌,就是大腿肌肉.
坐著或躺著,伸直高抬腿,每天兩次,每次半小時.鍛煉大腿肌肉.
小腿負重,伸直高抬腿練習,鍛煉大腿肌肉.
我半月板手術後醫生也是這樣讓我鍛煉的.基本上就是這些.
『肆』 膝蓋受傷後有哪些適合的恢復性鍛煉
膝蓋受傷後推薦運動:
抬腿練習:平躺在床上,雙腿伸直,輪換著用力抬高,反復100次,可加強膝蓋軟組織的耐磨性。注意,不能雙腿同時抬起。
膝關節受傷後,靜養最重要,應至少保證4個月,只能進行日常的行走活動,也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恢復性運動,避免膝關節僵硬,以關節不覺得疼痛為宜。
膝關節是人體最易受傷的部位,並且還會牽連小腿肌肉、韌帶受傷。膝關節最多見的損傷主要有三種。
1、第一,軟骨損傷。多數人在初期適當休息就會使疼痛消失,不及時休息,反復運動,會加重疼痛,甚至影響運動功能。
2、第二,半月板損傷。一般無法自愈,甚至有明顯疼痛、腫脹等,損傷一旦超過3個月,半月板會出現明顯退變。
3、第三,韌帶損傷。以內側副韌帶和前交叉韌帶損傷最多見。前者單獨損傷時,用直夾板固定3~4周可自愈。後者損傷後會明顯影響運動功能,甚至容易再次扭傷,可能會造成軟骨和半月板損傷,最終導致骨關節炎。
『伍』 半月板損傷如何鍛煉
半月板的治療方法:
半月板損傷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所以在說最佳治療方法上面可以考慮採用中醫治療。外敷療法是目前醫學界治療半月板損傷的首選療法。思華堂治療半月板損傷從整體觀念入手,月板鎮痛貼,具有活血祛瘀、消腫止痛、扶正固本、強筋健骨之功效,通過迅速消除關節腫痛症狀,改善患處血液微循環,補充周圍組織營養,修復半月板受損組織,達到徹底治癒半月板損傷,使關節恢復健康狀態!急性期半月板損傷和慢性期半月板損傷的治療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中葯月板鎮痛貼治療。
半月板損傷的鍛煉治療方法護理事項:
1、上下樓梯時必須全神貫注,且踏穩之後,再動第二步以避免外傷。
2、為了避免膝部外傷,平時可戴上護膝以預防意外。
3、加強股四頭肌的功能鍛煉,如徒手鍛煉和負重鍛煉等,可提高關節的穩定性能。
4、飲食上少食油膩,高脂肪,多食多食蔬菜水果及粗糧。
『陸』 半月板損傷,直抬腿如何練習
股四頭肌就是你大腿前面和兩個側面的肌肉,共有四個頭,上端連接著骨盆骼骨,下端就連接著膝蓋並包圍著膝蓋的髕骨止於脛骨,所以要你練直腿起就是保持膝蓋不動的情況下,增強股四頭肌和大腿部其它肌肉的力量來加強固定,從而保護到你的膝蓋。估計你是對這個動作理解錯了所以跟著也練錯了,要你直抬腿就是膝蓋不要彎曲,大腿小腿始終保持一條直線抬起來。
『柒』 半月板損傷怎樣鍛練
手術了嗎?沒手術就直抬腿聯系,防止肌肉萎縮,手術了就參考下面:
一、術後注意事項:(不包括半月板縫合)
1、術後棉花退、石膏包紮制動,用被子或枕頭墊高下肢,麻醉消退後即開始活動足趾以及腳踝,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腫脹,減少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肢抬高2~3天,盡量減少患側足跟低於腹部的時間和次數。如疼痛不明顯,可嘗試收縮股四頭肌(即大腿前側肌肉綳
勁及放鬆)。可扶拐下床適量活動。小心地面上的水或者物體,注意避免滑倒。
2、早期不得過多行走,不應以行走作為練習方法。否則極易引發關節內的出血和腫脹,
影響功能恢復及組織癒合。
3、主管您的管床醫生一般會在手術後3~5天給您傷口換葯。
4、術後10天拆線,出院。
二、術後康復訓練注意事項:(不包括半月板縫合)
1、 本計劃所提供的方法及數據均按照一般常規制定,執行中需視自身條件及手術情況不同,在醫生指導下完成。
2、 功能練習早期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疼痛在練習停止半小時內可消退至原水平,則不會對組織造成損傷,應予以耐受。
3、 肌力練習應集中練習至肌肉有酸脹疲勞感,充分休息後再進行下一組。練習次數、時間、負荷視自身情況而定,且應同時練習健側。肌力的提高是關節穩定的關鍵因素,必須認真練習。
4、 除手術肢體制動保護外,其餘身體部位(如上肢、腰腹、健側腿等)應盡可能多地練習,以確保身體素質,提高整體循環代謝水平,促進手術局部的恢復。
5、 關節活動度(屈、伸)練習,每日只進行1-2次,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即可。早期應避免反復屈伸,多次練習,以免造成腫脹。如屈曲角度長時間(>2周)無進展,則有關節粘連可能,故應高度重視。
6、 練習後如關節腫、痛,則即刻給予冰敷20分鍾。如平時感到關節腫、痛、發熱明顯,可再冰敷,每日2-3次。
7、 術後早期不宜過多行走,否則可能引發腫脹,影響功能康復進程。
8、 關節的腫脹會伴隨整個練習過程,腫脹不隨角度練習及活動量增加而增加即屬正常現象,直至角度及肌力基本恢復正常腫脹才會逐漸消退。腫脹的突然增加應調整練習,減少活動量,嚴重時應及時復診。
三、術後康復計劃:(不包括半月板縫合)
一 早期——炎性反應期(0-1周)
目的:減輕疼痛,腫脹;早期肌力練習;早期負重;早期活動度練習,以避免粘連及肌肉萎縮。
1、手術當天:
麻醉消退後,開始活動足趾、踝關節。
①踝泵——用力、緩慢、全范圍屈伸踝關節,5分/組,1組/小時
②股四頭肌等長練習——即大腿肌肉綳勁及放鬆。應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做。
③腘繩肌等長練習——患腿用力下壓所墊枕頭,使大腿後側肌肉綳勁及放鬆。要求同上。
所有練習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做!!!
可扶拐下地行走,但只限去廁所等必要活動。
2、術後1天:
①繼續以上練習。
②踝泵改為抗重力練習(可由他人協助或用手扶住大腿)。
③開始直抬腿—伸膝後直腿抬高至足跟離床15㎝處,保持至力竭。
④開始側抬腿練習。
⑤負重及平衡——保護下雙足分離,在微痛范圍內左右交替移動重心。5分/次,2次/日。 ——雙足前後分離,移動重心。如疼痛不明顯,可扶單拐、或不用拐。
3、術後3天
開始屈曲練習,方法見備注。以微痛為度,達盡可能大的角度。
4、術後4天:
①繼續以上練習。
②開始單腿站立平衡練習,5分鍾/次,2-3次/日。
③主動屈膝達70-80度。
5、術後5天:
①繼續並加強以上練習。
②開始站立位0-45度范圍內主動伸屈練習。但不靠牆。30次/組,2-3組/日,練習後腫、痛則冰敷。
6、術後1周:
①主動屈曲大於90°。
②可單足站立,可不用拐行走。
③開始靠牆半蹲練習,2-5分/次,3-5次每日。
二 中期:(2周—1月)
目的:加強活動度及肌力練習:提高關節控制能力及穩定性;開始恢復日常活動。
1、術後2周:
①主動屈曲至120—130°.
②強化肌力練習。(直抬腿可達6分鍾)
③關節無明顯腫、痛、不穩,可正常步態行走。
④開始指導下各項肌力練習:練習的負荷、角度、次數及時間,根據自身條件而定。一般為30次/組,2-4組/日。
2、術後3周:
①被動屈曲至140°。
②強化肌力練習。
③開始前後、側向跨步練習。逐漸增加范圍, 並漸增負荷,30次/組,4組/日。
三 中期:(1月—2個月)
目的:強化關節活動度至與健側相同。 強化肌力,改善關節穩定性。
恢復日常生活各項活動能力。
1、術後5周:
①主動屈曲達150°,且基本無痛。
②開始患側單腿45度位半蹲練習。5分/次,4次/日。
③開始固定自行車練習。無負荷至輕負荷。30分/次,2次/日。
2、術後6—8周:
①主動屈伸角度達至與健側相同,且無疼痛。
②可完成日常的各項活動,如上下樓、騎自行車、行走5000米以上關節無腫痛。
③開始跪坐練習。
④開始蹬踏練習。
四 後期:(2個月—3個月)
目的:全面恢復日常活動,強化肌力及關節穩定,逐漸恢復運動。
① 開始膝繞環練習。
②開始跳上跳下練習。
③開始側向跨跳練習。
④開始游泳(早期禁止蛙泳)。跳繩及慢跑。
⑤運動員開始基項動作的專項練習。
※ 必要時可戴護膝保護,但只主張在劇烈運動時使用。
五 恢復運動期:(3個月後)
目的:全面恢復運動或劇烈活動。
①逐漸恢復劇烈活動,或專項訓練。
②強化肌力,及跑跳中關節的穩定性。
③通過測試,患健肌力達健側85%以上,則可完全恢復運動。
備註:
*屈曲的練習方法:
以下方法任選其一。每日一次,力求角度略有增長即可。練習過程中或練習後如有特殊不適,應及時告知醫
生。練習過程中不得伸直休息,反復屈伸,否則將影響效果,且極易造成腫脹。
1、髕骨松動術(術後1周開始):
手推推住髕骨邊緣,向上下左右方向緩慢用力推動髕骨至極限位置。每方向20次,2—3次/日。可於屈曲練習前進行。
2、坐(或仰卧)位垂腿:
坐於躺於床邊,膝以下懸於床外。保護下放鬆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至極限處保護
10分鍾。必要時可於踝關節處加負荷 。
3、仰卧垂腿:
仰卧於床上,大腿垂直於床面,保護下放鬆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要求同上。
4、坐位「頂牆」:
坐椅上,患側足尖頂牆或固定,緩慢向前移動身體以增大屈膝角度,感疼痛後保持不動,數分鍾後疼痛消失或降低,再向前移動,至極限。全過程式控制制在30分鍾內。
5、主動屈伸練習:(被動屈曲後進行)
坐位,足不離開床面。緩慢、用力,最大限度屈膝,保持10秒後緩慢伸直。10—20次/組,1—2組/日。
*伸直的練習法:
1、主動牽伸:主動牽拉伸直於極限處保持10秒,放鬆5秒。20—30次/組,1—2組/日。
2、被動壓直:足跟下墊起,適當重量的沙袋(或其他替代物)置於膝上方,或者稍彎腰後自己用雙手或請他人輔助用雙手給予適當壓力,下壓膝關節上方,維持約5-10分鍾。
活動度練習後如關節腫、痛,則即刻給予冰敷20—30分鍾。如平時感到關節腫、痛、發熱明顯,可再冰敷,每日2-3次。
『捌』 半月板損傷,靜養到什麼時候可以練習直抬腿
術後早期練習,以避免粘連和肌肉萎縮為主要目標,不得過多行走,不應以行走作為練習的方法,否則極易引起關節腫脹和關節積液,影響功能恢復及組織癒合.
手術當天,待麻醉消退以後,可開始活動足趾和踝關節,即認真做好踝泵運動,具體方法為用力緩慢,全范圍伸曲踝關節,每組5分鍾。同時,也可進行股四頭肌練習。
術後第一天,進行直抬腿練習及各方向的抬腿練習。直抬腿練習方法是伸直後,直腿抬高至足跟離床15厘米處,保持5秒,每組30次,每日3到4組。同時,也可以下床活動並進行負重的平衡練習。但要求患者在醫護人員的保護下進行活動。
半月板修整術後的功能鍛煉:除了踝泵和直抬腿練習,術後第一天可下床活動外,3天可拆除棉花腿,並且要求膝關節功能彎曲達到90°,在術後一周拆線,術後一個月可恢復正常生活,運動員術後3個月可恢復訓練。半月板切除術後功能鍛煉:術後一周主動屈曲達到90°,2周主動屈曲達到120°~130°,6~8周可上下樓和騎自行車,2~3個月可恢復訓練和正常生活。半月板縫合的功能鍛煉:術後一周被動屈曲達90°,2~4周被動屈曲增加10°,4周開始部分負重,負荷大約為體重的1/3或1/2,6周可完全負重,8周後可做固定自行車練習。半月板手術3天以後即可出院,手術後一周到門診進行復查拆線。如果出院以後有明顯的關節腫脹、體溫升高需隨時到醫院就診。按計劃進行功能練習,術後3個月可恢復正常的生活。
『玖』 半月板損傷的最佳的鍛煉方法是什麼
在鍛煉之前,一定要了解我們半月板損傷的嚴重程度,如果半月板損傷程度較輕而且沒有嚴重的臨床症狀,一般我們不用嚴格的制動,經過休息以及適當的治療後,就可以逐漸下地行走,但此期間,我們需要避免劇烈活動,因為劇烈活動可以引起半月板進一步撕裂,從而加重臨床病情。
如果輕度的半月板損傷,但伴有明顯的膝關節交鎖,此時需要用手術的方法來解決改善症狀,一般我們做手術後24小時就可以進行康復訓練,此時的康復訓練最主要是行肌肉的等長收縮以及直抬腿,還有踝泵功能鍛煉。
待後期病情進一步改善後,可以根據半月板損傷的部位,然後逐漸屈伸活動關節。到最後要過度度到下肢肌肉的抗阻力訓練以及關節的主動活動訓練,待關節活動范圍正常後,就可以做下地行走訓練了,所以我們有半月板損傷,一定要到醫院進行正規治療,按醫生的指導意見進行規范化的一個鍛煉,這樣才有利於我們病情的恢復。
『拾』 膝蓋半月板損傷已恢復,怎麼鍛煉膝蓋呢
我們都知道,現如今的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運動人群也越來越多,而半月板損傷是最常見的運動損傷之一。
為了促進恢復半月板,半月板損傷的日常康復訓練可以通過以下幾個動作進行:
1、股四頭肌的功能鍛煉:
1)股四頭肌收縮訓練:平卧床上,伸直下肢,用力將膝蓋骨(髕骨)向上提,然後放鬆,反復用力;
2)直腿抬高訓練:平躺,腿伸直,勾住腳。大腿和床呈45~60度(或腳離床40~50厘米)堅持10~15秒左右,然後慢慢放下,30-50/組,3-4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