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硫酸霧進焚燒爐會產生二氧化硫嗎
硫酸會在338℃時會分解,分解成三氧化硫和水:H2SO4=H2O+SO3,如果爐中溫度超過850度,三氧化硫會分解成為二氧化硫。
㈡ 用HJ544方法測硫酸霧日均值檢出限是多少很急謝謝
對於有組織排放廢氣,將濾筒制備成250ml 試樣時,本方法檢出限為0.12μg/ml,當采
樣體積為400L,檢出限為0.08mg/m3,測定下限為0.3 mg/m3,測定上限為500mg/m3。
對於無組織排放廢氣,將濾膜制備成250ml 試樣時,本方法檢出限為0.12μg/ml,當采
樣體積為3m3, 檢出限為0.01mg/m3,測定下限為0.04 mg/m3。
㈢ 測定硫酸霧是系列顏色偏低是什麼原因
硫酸霧是硫酸的酸霧。因為硫酸是不揮發的,所以把一瓶濃硫酸放在實驗台上,打開瓶蓋,瓶口並沒有硫酸霧出現。
硫酸(化學式:H₂SO₄),硫的最重要的含氧酸。無水硫酸為無色油狀液體,10.36℃時結晶,通常使用的是它的各種不同濃度的水溶液,用塔式法和接觸法製取。前者所得為粗製稀硫酸,質量分數一般在75%左右;後者可得質量分數98.3%的純濃硫酸,沸點338℃,密度1840千克/立方米。
硫酸是一種最活潑的二元無機強酸,是工業三大強酸之一,能和許多金屬發生反應。高濃度的硫酸有強烈吸水性,可用作脫水劑,碳化木材、紙張、棉麻織物及生物皮肉等含碳水化合物的物質。與水混合時,亦會放出大量熱能。其具有強烈的腐蝕性和氧化性,故需謹慎使用。是一種重要的工業原料,可用於製造肥料、葯物、炸葯、顏料、洗滌劑、蓄電池等,也廣泛應用於凈化石油、金屬冶煉以及染料等工業中。常用作化學試劑,在有機合成中可用作脫水劑和磺化劑。
純硫酸一般為無色油狀液體,密度1.84 g/cm³,沸點337℃,能與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同時放出大量的熱,使水沸騰。加熱到290℃時開始釋放出三氧化硫,最終變成為98.54%的水溶液,在317℃時沸騰而成為共沸混合物。硫酸的沸點及黏度較高,是因為其分子內部的氫鍵較強的緣故。由於硫酸的介電常數較高,因此它是電解質的良好溶劑,而作為非電解質的溶劑則不太理想。硫酸的熔點是10.371℃,加水或加三氧化硫均會使凝固點下降。硫酸的最大質量分數一般都是98%(這是由於濃硫酸有吸水性)。
硫酸是一種強酸(H2SO4=2H++SO42-),具有酸的通性,能與指示劑、多種鹼、鹼性氧化物、鹽、氫前的金屬作用。
可與氫前金屬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相應的硫酸鹽和氫氣:Fe+H2SO4=FeSO4+H2↑
注意,氫後面的金屬不能置換出硫酸中的氫。雖然銅、汞、銀能溶解在濃硫酸中,但是發生的反應不是置換反應,而是一種氧化還原反應(濃硫酸有強氧化性)。
可與多種鹼性氧化物反應,生成相應的硫酸鹽和水:CuO+H2SO4=CuSO4+H2O
可與鹼發生中和反應生成相應的硫酸鹽和水:Cu(OH)2+H2SO4=CuSO4+2H2O
可與揮發性酸的鹽反應,生成相應的硫酸鹽和揮發性酸,由於硫酸不容易揮發,可以用這種復分解反應製取一些酸類物質,如:
NaCl+ H2SO4(濃)=微熱=NaHSO4+HCl↑
KNO3+ H2SO4→(微熱)KHSO4+HNO3↑
此外,濃硫酸還有以下一些特性。
吸水性。把一瓶濃硫酸打開瓶蓋露置在空氣中,質量會變大,質量分數會降低,濃度下降。這是因為濃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附空氣中的水。濃硫酸常用於洗氣,濃硫酸熟知的除了能夠吸收空氣中的水外,還可以乾燥中性和酸性的非還原性氣體,如一氧化碳、氫氣、氧氣、氮氣和所有的稀有氣體、氯化氫氣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脫水性。脫水指濃硫酸按照水的氫氧原子組成比脫去有機物中氫氧元素的過程。就硫酸而言,脫水性是濃硫酸的性質,而非稀硫酸的性質,濃硫酸有脫水性且脫水性很強,脫水時按水的組成比脫去。物質被濃硫酸脫水的過程是化學變化,反應時,濃硫酸按水分子中氫氧原數的比(2:1)奪取被脫水物中的氫原子和氧原子或脫去非游離態的結晶水,如五水硫酸銅(CuSO4·5H2O)、蔗糖、甲酸等。可被濃硫酸脫水的物質一般為含氫、氧元素的有機物,其中蔗糖、木屑、紙屑和棉花等物質中的有機物,被脫水後生成了黑色的炭,這種過程稱作炭化。一個典型的炭化現象是蔗糖的脫水反應。在200mL燒杯中放入20g蔗糖,加入幾滴水,水加適量,攪拌均勻。然後再加入15mL質量分數為98%的濃硫酸,迅速攪拌。觀察實驗現象。可以看到蔗糖逐漸變黑,體積膨脹,形成疏鬆多孔的海綿狀的炭,反應放熱,還能聞到刺激性氣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C12H22O11==濃硫酸==12C+11H2O
又如:
HCOOH=H2SO4(濃),加熱=H2O+CO↑
C2H5OH=濃硫酸170℃=H2O + C2H4↑
CuSO4·5H2O=濃硫酸=CuSO4+5H2O
強氧化性。濃硫酸是一種強氧化劑,可以與多種物質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一、和金屬反應。常溫下濃硫酸能使鐵、鋁等金屬鈍化,即在鐵、鋁的表面形成一層緻密的氧化膜,阻止內部的金屬進一步和濃硫酸發生反應。加熱時,濃硫酸可以與除金、鉑之外的所有金屬反應,生成高價的金屬氧化物,接著金屬氧化物又進一步和多餘的濃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鹽和水,而濃硫酸本身一般被還原成亞硫酸,亞硫酸是極不穩定的,一生成就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硫,而無氫氣產生。例如,銅和濃硫酸反應,反應過程如下:
Cu+H2SO4(濃)==加熱==CuO+H2SO3
H2SO3=SO2↑+H2O
CuO+H2SO4(濃)=CuSO4+H2O
總的化學方程式是:
Cu+2H2SO4(濃)==加熱==CuSO4+SO2↑+2H2O
又如,鐵和熱的濃硫酸反應,反應過程是:
2Fe+3H2SO4(濃)==加熱==Fe2O3+3H2SO3
3H2SO3=3SO2↑+3H2O
Fe2O3+3H2SO4(濃)=Fe2(SO4)3+3H2O
總的化學方程式是:
2Fe+6H2SO4(濃)==加熱==Fe2(SO4)3+3SO2↑+6H2O
在上述反應中,硫酸表現出了強氧化性和酸性。
二、與非金屬反應。熱的濃硫酸可將碳、硫、磷等非金屬單質氧化到其高價態的氧化物或含氧酸,本身被還原為亞硫酸,隨即分解為二氧化硫和水。這類反應中,濃硫酸只表現出氧化性。
C+2H2SO4(濃)=加熱=CO2↑+2SO2↑+2H2O
S+H2SO4(濃)==加熱==3SO2↑+2H2O
2P+5H2SO4(濃)==加熱==2H3PO4+5SO2↑+2H2O
三、與其他還原性物質反應。這些反應中,濃硫酸也是只表現出氧化性。
H2S+H2SO4(濃)==S↓+SO2↑+2H2O
2HBr+H2SO4(濃)==Br2↑+SO2↑+2H2O
2HI+H2SO4(濃)==I2↓+SO2↑+2H2O
HCHO+H2SO4(濃)==HCOOH+H2O+SO2↑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㈣ 治理鹽酸霧廢氣時,宜採用什麼方法
您好,國標去年8月1號發布了三個新標准:HJ 544-2016《固定污染源廢氣 硫酸霧的測定?離子色譜法》HJ549-2016《環境空氣和廢氣?氯化氫的測定?離子色譜法》HJ548-2016《環境空氣和廢氣氯化氫的測定硝酸銀容量法》,其中關於固定污染源硫酸霧檢測采樣的是一個,環境和固定污染源即廢氣中氯化氫(含濕量大的煙氣中叫鹽酸霧)檢測的吧標准有2個,其中都是要求,采樣槍全程加熱,基本用的都是沖級瓶吸收法來採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關於廢氣氯化氫的采樣有兩種模式,一種是煙氣采樣,即在煙氣含濕量較低的情況下,只需要用煙氣采樣器,配合氯化氫采樣管從煙道里將含有氯化氫的煙氣採集出來。假如是煙氣含濕量較大的情況,就要用煙塵采樣器配合煙塵采樣管將含濕量較大的煙氣從煙道里抽出,然後在煙塵采樣槍後端,配合煙氣采樣器或環境大氣采樣器,從煙塵取樣槍里把煙氣抽取出來,經沖擊式吸收瓶吸收,回化驗室分析。
硫酸霧采樣槍與鹽酸霧采樣槍都需要全程加熱,溫度控制在120左右,采樣管材質最好是用鈦合金管做采樣管路,連接管用氟膠材質的,這樣才能有效防止管壁對氣體的吸附。如果想了解產品的信息,您可以私信我,真心回答問題,字字都是手敲,。
㈤ 有誰知道硫酸霧的測定方法及原理
先採樣再分析。可參閱《氣體污染源監測分析方法》之類的參考書。
㈥ 無組織硫酸霧的測定方法
固定污染源廢氣 硫酸霧測定 離子色譜法(暫行)HJ 544-2009裡麵包含有組織和無組織的測定方法
㈦ 硫酸霧怎樣采樣
用濾膜采樣的 採掘現場含塵空氣中粉塵濃度的高低與產塵的方式、產塵的物理條件、產塵環境的氣象條件等因素有關,特別是近年來對粉塵粒子理化性質和在此條件下 運動軌跡的不斷認識,所以在某一塵雲內粉塵濃度的變化都不能只用某一固定靜止的數量
㈧ 硫酸的合成方法
先將硫黃或黃鐵礦在空氣中燃燒或焙燒,以得到二氧化硫氣體.將二氧化硫氧化為三氧化硫是生產硫酸的關鍵,其反應為:2SO2+O2→2SO3
這個反應在室溫和沒有催化劑存在時,實際上不能進行.根據二氧化硫轉化成三氧化硫途徑的不同,製造硫酸的方法可分為接觸法和硝化法.接觸法是用負載在硅藻土上的含氧化鉀或硫酸鉀(助催劑)的五氧化二釩V2O5作催化劑,將二氧化硫轉化成三氧化硫.硝化法是用氮的氧化物作遞氧劑,把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
SO2+N2O3+H2O→H2SO4+2NO
根據所採用設備的不同,硝化法又分為鉛室法和塔式法,現在鉛室法巳被淘汰;塔式法生產的硫酸濃度只有76%;而接觸法可以生產濃度98%以上的硫酸;採用最多.
接觸法生產工藝:接觸法的基本原理是應用固體催化劑,以空氣中的氧直接氧化二氧化硫.其生產過程通常分為二氧化硫的制備、二氧化硫的轉化和三氧化硫的吸收三部分.
二氧化硫的制備和凈化: 以硫鐵礦等其他原料製成的原料氣,含有礦塵、氧化砷、二氧化硒、氟化氫、氯化氫等雜質,需經過凈化,使原料氣質量符合轉化的要求.為此,經回收余熱的原料氣,先通過乾式凈化設備(旋風除塵器、靜電除塵器)除去絕大部分礦塵,然後再由濕法凈化系統進行凈化.
經過凈化的原料氣,被水蒸氣所飽和,通過噴淋93%硫酸的填料乾燥塔,將其中水分含量降至0.1g/m3以下.
二氧化硫的轉化:二氧化硫於轉化器中,在釩催化劑存在下進行催化氧化:
SO2+(1/2)O2 SO3 ΔH=-99.0kJ
釩催化劑是典型的液相負載型催化劑,它以五氧化二釩為主要活性組分,鹼金屬氧化物為助催化劑,硅藻土為催化劑載體,有時還加入某些金屬或非金屬氧化物,以滿足強度和活性的特殊需要.通常製成直徑4~6mm、長5~15mm柱狀顆粒.近年來,丹麥、美國和中國相繼開發了球狀、環狀催化劑,以降低催化床阻力,減少能耗.
釩催化劑須在某一溫度以上才能有效地發揮催化作用,此溫度稱為起燃溫度,通常略高於400℃.近年來,研製成功的低溫活性型釩催化劑,其起燃溫度降低到370℃左右,因而提高了二氧化硫轉化率.轉化器進口的原料氣溫度保持在釩催化劑的起燃溫度之上,通常為410~440℃.
由於原料氣經過濕法凈化系統後降溫至40℃左右,所以必須通過換熱器,以轉化反應後的熱氣體間接加熱至反應所需溫度,再進入轉化器.二氧化硫經氧化反應放出的熱量,使催化劑層溫度升高,二氧化硫平衡轉化率隨之降低,如溫度超過650℃,將使催化劑損壞.為此,將轉化器分成3~5層,層間進行間接或直接冷卻,使每一催化劑層保持適宜反應溫度,以同時獲得較高的轉化率和較快的反應速度.
現代硫酸生產用的兩次轉化工藝,是使經過兩層或三層催化劑的氣體,先進入中間吸收塔,吸收掉生成的三氧化硫,余氣再次加熱後,通過後面的催化劑層,進行第二次轉化,然後進入最終吸收塔再次吸收.由於中間吸收移除了反應生成物,提高了第二次轉化的轉化率,故其總轉化率可達99.5%以上,部分老廠仍採用傳統的一次轉化工藝,即氣體一次通過全部催化劑層,其總轉化率最高僅為98%左右.
三氧化硫的吸收:轉化工序生成的三氧化硫經冷卻後在填料吸收塔中被吸收.吸收反應雖然是三氧化硫與水的結合,即:
SO3+H2O→H2SO4 ΔH=-132.5kJ
但不能用水進行吸收,否則將形成大量酸霧.工業上採用98.3%硫酸作吸收劑,因其液面上水、三氧化硫和硫酸的總蒸氣壓最低,故吸收效率最高.出吸收塔的硫酸濃度因吸收三氧化硫而升高,須向98.3%硫酸吸收塔循環槽中加水並在乾燥塔與吸收塔間相互串酸,以保持各塔酸濃度恆定.成品酸由各塔循環系統引出.
吸收塔和乾燥塔頂設有金屬絲網除沫器或玻璃纖維除霧器,以除去氣流中夾帶的硫酸霧沫,保護設備,防止環境污染.兩次轉化工藝的最終吸收塔出口尾氣中的二氧化硫濃度小於500×10-6,尾氣可直接排入大氣;而一次轉化工藝的吸收塔尾氣中的二氧化硫濃度高達2000×10-6~3000×10-6,故須設置尾氣處理工序,以使排氣符合環境保護法規.氨水吸收法是應用最廣的尾氣處理方法.
㈨ 酸雨的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
1.開發新能源,如氫能,太陽能,水能,潮汐能,地熱能等。
2.使用燃煤脫硫技術,減少二氧化硫排放。
3.工業生產排放氣體處理後再排放。
4.少開車,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5.使用天然氣等較清潔能源,少用煤
(9)硫酸霧分析方法三連球擴展閱讀:
危害:
1,酸雨可導致土壤酸化。
土壤中含有大量鋁的氫氧化物,土壤酸化後,可加速土壤中含鋁的原生和次生礦物風化而釋放大量鋁離子,形成植物可吸收的形態鋁化合物。植物長期和過量的吸收鋁,會中毒,甚至死亡。
2,酸雨尚能加速土壤礦物質營養元素的流失;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營養元素鉀、鈉、鈣、鎂會流失出來,並隨著雨水被淋溶掉。
所以長期的酸雨會使土壤中大量的營養元素被淋失,造成土壤中營養元素的嚴重不足,從而使土壤變得貧瘠。改變土壤結構,導致土壤貧瘠化,影響植物正常發育。
此外,酸雨能使土壤中的鋁從穩定態中釋放出來,使活性鋁的增加而有機絡合態鋁減少。土壤中活性鋁的增加能嚴重地抑制林木的生長;
3,酸雨還能誘發植物病蟲害,使農作物大幅度減產,特別是小麥,在酸雨影響下,可減產 13% 至 34%。大豆、蔬菜也容易受酸雨危害,導致蛋白質含量和產量下降。
4,酸雨對森林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對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的惡化作用造成的。
5,酸雨可抑制某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降低酶活性,土壤中的固氮菌、細菌和放線菌均會明顯受到酸雨的抑制。
6,酸雨能使非金屬建築材料(混凝土、砂漿和灰砂磚)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現空洞和裂縫,導致強度降低,從而損壞建築物。建築材料變臟, 變黑, 影響城市市容質量和城市景觀, 被人們稱之為 「黑殼」效應。
7,酸雨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對人體健康、生態系統和建築設施都有直接和潛在的危害。酸雨可使兒童免疫功能下降,慢性咽炎、支氣管哮喘發病率增加,同時可使老人眼部、呼吸道患病率增加。
參考資料:網路----酸雨
㈩ 硫酸型酸雨以霧的形式出現算硫酸霧嗎
硫酸霧 [1] 也叫酸霧。通常指大量漂浮的硫酸微粒形成的煙霧,由礦物燃料燃燒或礦物冶煉、硫酸產生等過程中排放的含硫氧化物廢氣造成,是一種大氣污染現象。
硫酸霧一般指空氣中直徑為3μm以下的硫酸微粒所形成的霧。是大氣中的二次污染物之一。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燃燒、硫酸生產和使用過程以及機動車輛排出的廢氣、煙氣等是環境中硫酸霧的重要來源。廢氣中的二氧化硫在大氣中容易氧化成三氧化硫,而三氧化硫有很強的吸濕性,與空氣中的水汽結合。即生成硫酸霧。當空氣的相對濕度為50%時,約有20%的二氧化硫生成硫酸。當相對濕度為90%時,則有60%生成硫酸。空氣濕度愈大,形成的硫酸霧愈多。其毒性比二氧化硫約高10倍,對生態環境、人體健康及金屬、建築材料等都有較大的危害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