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鋼琴的教學方法
鋼琴教學,應該從視奏,基礎,技術,練習曲,樂曲,聽覺等方面抓起,初級最重要的是視奏和斷奏,再往上一點就是連奏,基本按照「站,走,跑,跳,飛」五步走就可以了。
不好意思,你問的籠統,所以我會打得也很籠統,如果你想在具體點,那麼你再問具體點。
❷ 音樂零基礎學鋼琴的步驟
人的一生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就像電腦一樣,新的電腦硬碟里是空的,需要我們輸入各種程序和信息,存儲的內容才能越來越豐富。人的出生一直到死亡有意識無意識地無時無刻地不在為儲存而學習。從學習說話到學習走路;從學習穿衣到學習執筆;從學習分清左右到學習認識鍾表;從學習文字到學習算數…….除了吃飯和睡覺這些動物的本能不用學習,世上每個人腦中的每個技能都得一次次地從零開始學習。
人類的自我學習過程是有規律的,都必須會經歷幾個必經的階段。最開始是對一種技能產生興趣和好奇,隨後變得越來越熱愛,從而開始盡可能的在腦中捕捉和存儲這種技能信息,產和模仿的慾望,在模仿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前進的阻礙,這時主動的向老師請教來解決問題,當老師傳授方法後,通過科學的練習達到心中渴望得到的學習成果。
好奇心是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動機和先決條件
開始學習一項技能需要內心強大的主動性的,它取決於最初好奇心。當學習者不具備這個先決條件時,有意識的培養和引導就變得尤為重要了。
很多家長和老師抱怨學生不愛聽課,經常逃課,可在真正具有凝聚力和人格魅力的老師講課時,平時那些逃課的學生都會早早來到課室去佔座位,如飢似渴的去聽課。這說明什麼呢?說明這位老師極准確的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換句話說,他的教學激起了學生們的興趣和求知慾。因為他找到想學習這門課的學生們共同急切想要學習的東西,和大家心中最疑惑又最想得到答案的東西。而且每堂課他都會給下堂課留下更加吸引人的懸念,這就像聽評書,說大話書人總是在最關鍵時打斷故事,一個「請聽下回分解」讓人吊足胃口。所以學生們才有如此大的動力去聽這門課,等著老師下次來解開心中的謎團。一些教師在使用我們文化課學習當中常用的課本時也存在著這個問題。真正有效教育應該是能先挑起學習求知的動機,然後再加以教授,這就要求教師具備生動的聯系能力,使得學生們上完一課就充滿好奇的期待下一次課。
「熱愛」是堅持學習的根本動力
學習任何技能都是需要持之以恆的,唯有真心熱愛才是永不懈怠的根本動力。
當代社會的現狀使得我們的教育過程普遍存在不符合人正常學習心理次序的問題。比如說,當代中國的初級的古典音樂普及工作是做的很好的,現在全國大量的孩子在家長的設計下正在不同程度的學習小提琴或鋼琴等西洋樂器。不過從根源的學習動機來說,深究中國的家長心理,讓孩子學習音樂普遍是出於一種「學一個特長,以後生活有出路」的初衷,雖然這並不為錯,也確實是國情所致。而國外孩子學習音樂的動機多是因為浸泡在這個古典音樂環境中而真正產生興趣,進而開始學習。所以從最初學習動機的區別來看,學習主動性的差距就顯而易見。可是往往學習主動性是學習音樂最重要的環節,因此在此情況下,著重保護孩子對音樂時,音樂欣賞可更有目的地進行,讓其比較專題化。如學生彈奏莫扎特的奏鳴曲或變奏曲,平時就可以集中聽莫扎特的各種類型作品,讓其對莫扎特的風格、特點有專門的感受。亦可把音樂分為大的時期來欣欣賞,如巴洛克時期、古典時期、浪漫時期,就可以有意識地放在一起聽聽,感受他們共同點和不同點。
對初學的學生來講,除了廣泛的聆聽和感覺外,更應著重對自己所學教材的熟悉和模仿。這方面老師的要求是起主導作用的。教師應對教材進行深入研究,讓學生明確音樂形象、情緒,並明確通過哪些彈奏方法來達到動聽鮮明的彈奏。全國學習鋼琴非常普及,而好的教師又不是到處都有,這時候則應藉助於音像製品來促進教學。現在一些基本的鋼琴教材都必須有示範的錄音帶甚至帶講解的錄像帶,這些音像帶對教學能起到廣泛的指導作用。
學生通過熟悉、模仿,逐步到有自己的獨立音樂見解,具有生動的音樂感、表現欲,這就需要不斷的聽和熏陶。居住在大中城市的學生,有條件的要爭取多聽各種音樂會,因為鋼琴是表演藝術,必須多看多聽現場的演奏。如果沒有聽現場音樂會的條件,也可注意收看電視中的音樂會轉播。現在,這種機會還是經常有的,只要有心,是不會錯過的。
多給出學生提供表演的機會
再進一步,老師和家長要注意多給學生提供給別人表演的機會。孩子練了那麼長時間,最終的目的還是要表演給別人看,不是給家長和老師。能否在給人表演的時候把自己的音樂感發揮、表現出來,就是一個重要的問題,這也是每個學習音樂的人,都遲早要面對的。每個學生會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情況。比如有的人性格放得開,不在乎,甚至越有人看越得意,越來勁。這樣的學生一般都喜歡上台表演。但家長和教師要注意提醒孩子的是,不要因過分興奮激動而失控,彈得過快。要求孩子在演奏時既要保持投入、興奮的優點,又要從容不迫,頭腦清楚。對於一些性格較內向、膽子比較小而容易緊張的學生,一定要讓他們在演奏前多彈給人聽,家裡有客來,就讓學生為客人表演,也可以帶學生去別人家給人表演,也可組織幾個學生一起開小演奏會,互相觀摩比較,這有很大的捉進作用。
永遠都是第一遍
鋼琴用為表演藝術,難在表演時就這一遍。平時練百遍千遍,也許自己在家裡彈得很不錯,但是要別人承認你彈得不錯,就必須在演奏這一遍時發揮好。有時我們很羨慕搞美術的,畫一幅畫,可以在家裡一點點地去琢磨,去修改。一旦畫好了,這幅畫就永遠不會再變化,除非作者想對其再加工。而我們的演奏,每次都要重新開始,在家彈好了,不一定上台演奏就能一樣好。有時學生在台上彈錯了,也許心裡會說「我在家裡彈得挺好的」,但誰都知道這樣解釋是沒有用的。因為你在家彈好的那一遍,並無法彌補你在台上演奏這一遍的錯誤。也許有的學生會說「我下一遍就能彈好」,那也不行,因為無論是表演,還是考級、考試所承認的永遠都是那個第一遍。為了彈好這個第一遍,我們都要做很多項式努力。對於每一個學習表演藝術的人,很主要的一點就是永遠不要放過任何一次鍛煉(練習)的機會。
要學會自己給自己找缺點
對於學琴的孩子,除了給別人彈(演奏),讓老師和家長或請別人幫助自己發現錯誤和問題之外、也可藉助錄音、攝像自己發現自己的缺點和問題。要把自己演奏的狀況,錄下來自己聽,看看自己還有什麼優缺點,有哪些問題和不足。因為人在有錄音或攝像情況下演奏的感覺,比較接近演奏的感覺,與一個人無拘無束的彈(演奏)在心理上是不大一樣的。這個過程也會有一些舞台演奏心理體驗的。讓孩子平常多經歷這樣一些鍛煉,既有利於發現自己的毛病,也有利於鍛煉自己的演奏經驗,這樣可以讓學生在真正的演奏或考級中,能夠有充分的思想准備,使自己的技能及音樂得到正常發揮,以保證臨場時把自己的音樂感覺比較自如地不打折扣的表現出來。具備自然的音樂感,才能去感染和打動你的觀眾。
❸ 學習鋼琴的方法
鏈接:https://pan..com/s/1T5-emM32Gw8j0RSCf69TDg
國內琴童家長劉漢積6年陪學經驗及數十萬元學費著成的鋼琴教學經驗實錄,是目前國內罕有、銷量巨大,且由琴童家長實錄的經驗指導書碟。
❹ 學鋼琴的手法和方法
基礎鋼琴學習方法 鋼琴練習的基本步驟 練習的程序
許多學生會用下列的練習程序
首先,先練習音階或是做一些技巧練習,直到手指靈活。如果你還有時間去做一些
技巧性的練習,例如哈農練習曲之類的,就繼續練習 30 分鍾或更久。
然後開始練習一些新曲子,先從頭開始讀個一兩頁,雙手慢慢的彈。重復慢慢的彈,
直到逐漸熟練後,再慢慢增加速度直到曲子的速度。在慢慢增加速度的時候,節拍
器也常被用到。
兩個小時的練習後,手指已經完全放開,能飛快的彈奏,這時候,你幾乎可以用隨
心所欲的速度彈奏。最後,也練累了,可以放鬆一下,隨心所欲的彈曲子,這時候
才能真正享受音樂。
在演奏會或是上課的當天,再用演奏的速度(或更快)練習要上課或演奏的曲子,
能練幾次,就練幾次,以確認他們是徹底的熟練,並且維持在巔峰狀態。這是最後
的練習機會,當然,多練習是好的。
上面的練習步驟根本就是錯誤的!
這些步驟會使學生很難跨過中等程度,縱使他們每天練習數小時。如果你看了下面
一些更有效率的方法,你就會更了解為甚麼?例如,上述的方法並沒有告訴學生,
如果他們碰到一段很困難的樂句,除了不斷的重復練習之外,該如何做,他們甚至
不知道這輩子甚麼時候能學會這些技巧。它將如何練習這件事,完全交給學生自己
處理。甚者,他們在演奏會時的彈奏將會平淡無奇,而且經常出錯,我們會在下面
討論這個現象。這個章節將會解釋這些步驟為何是錯誤的,你將會知道為何演奏會
的彈奏會平淡無奇,為何錯誤的方法導致彈錯。更重要的是,你會知道正確的方法。
沒有進步是大多數學生放棄學琴的主因。學生,特別是年輕的學生,都是聰明的,
卻為何練 得 這么累,而沒有進步呢?給予學生獎賞,他們會比你想像的投入更多。
你可以是個醫生、科學家、律師、運動員,或是任何職業,同時,你也可以是個鋼
琴家。因為有些方法,能讓你在很短的時間里學會這些技巧,我們很快的就會看到
這些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上面的練習程序是「直覺」的方法 。如果一個平常人,被困在一個
荒島上,只有一台鋼琴,他如果決定彈鋼琴,他大約會使用上面的練習程序。也就
是說,如果一個老師教學生這個方法,那跟沒教一樣,因為這是直覺上的方法。當
我開始為這本書收集「正確的練習方法」,才驚覺到它竟有如此之多。我會解釋為
何他們是反直覺的,這也解釋了為何大多數老師會選擇直覺性的方法。
這些老師或許從不知道正確的方法,所以很自然的選擇了直覺性的方法。然而,反
直覺的方法比直覺方法 更難被採用, 因為你的大腦會告訴你,這些反直覺的方法
是不對的,而傾向於去使用直覺的方法。這些信息在上課或演奏會前,常常不可抗
拒 ━ 試著在 非正式的情況下告訴學生,在練習結束前,不要彈奏練好的曲子,或
是不要在演奏會當天用演奏速度練習。不只是學生跟老師、家長、朋友、任何對年
輕學生的練習有影響的人。 如果家長沒有被告知,那麼他們通常會強迫孩子們去用
直覺的方法 。這也就是為甚麼好的老師都會要求家長陪同小朋友上課。如果家長沒
有參與,那幾乎可以確定家長會要求小朋友用跟老師所教不同的方法。
學生如果一開始就用正確的方法,顯然是幸運的一群。但是,往後他們必需相當的
留意,因為他們不知道錯誤的方法。一旦沒有老師在旁督促,很容易陷入這些直覺
的方法,而不知為何一切都不對勁。就像是一隻熊,從未看過捕熊的陷阱 ━ 它當
然會陷入陷阱當中。這些幸運兒,同樣不善於教學,因為這些正確的方法對他們而
言是理所當然的,而不能去理解為何其他人會用不同的方法。他們可能不知道,這
些正確的方法是 需 要被教授的,一些直覺的方法卻會帶來災難。很多理所當然的
事,很難去解釋,因為我們都不會花太多時間去思考它。我們絕不能理解英文到底
有多難,直到我們去教一個日本人英文。另一方面,一開始 就 使用直覺方法的學
生,爾後學習更好的方法,能有 意料之外 的好處。他們同時知道正確與不正確的
方法,通常會 成為好 老師。 雖然這個章節是講正確的方法,但是了解哪些是不應
該去做的、及不應該的原因 ,也是同等的重要。這就是為何一些常見的錯誤方法一
再的在此討論;它會幫助我們了解正確的方法。 手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手型,顯然對於手型,並沒有嚴格的規范。唯一的原則可以說是:
手指要放在最放鬆及最有力的位置。首先,將手握拳握緊,然後張開盡量伸展,再
將手指完全放鬆。維持這種放鬆的狀態,將手放在一個平面上,所有手指都放在平
面上,手腕的高度跟第一關節(手指作靠近手掌的關節)同高。此時,手指跟手掌
應該呈一個圓頂狀。所有的手指都是彎曲的,拇指應微微指向下,並稍微向其它四
指彎曲,所以拇指的最後一節是與其它指平行 的 。當彈奏和弦或是大跨距時,保
持拇指向內微彎是很重要的。保持拇指的最後一節與琴鍵平行,會減少碰觸到旁邊
的鍵的機會。這個姿勢,也讓拇指在抬起與放下時,使用正確的肌肉。其它各指都
是微微彎曲,手指放在琴鍵上,與琴鍵呈 45 度。這個姿勢可以讓手指能夠彈奏黑
鍵之間的位置。拇指與其它各指的指尖約略呈一個半圓形。這是一個很好的起始手
型。
你可以依照自己的彈奏型態來修正手型。如果你將兩手同時以這個姿勢擺在琴鍵上,
兩手的拇指指甲應該是面對面。用拇指指甲下方的肌肉來彈奏,不是關節。對於其
它的手指,骨頭(的末端)已經非常靠近指尖了,在指尖進來一點(不是往指甲的
方向),這里的指肉會稍微厚一點,用這個地方(譯註:指尖與指腹之間的肉)與
琴鍵接觸,不是指尖。 這只是一個建議的起始手型,一但你開始彈奏,這個手型就完全不是這個樣子了。
你可能需要更加伸展手指,也可能更加彎曲,那要看你彈奏什麼。座椅的高度以及與琴的距離
座椅的高度以及與琴的距離也是因人而異。以下的方法可以是個好的起始點。坐在
座椅上,手肘在身體旁邊,手臂與琴鍵平行。手放在琴鍵上呈彈奏姿態,此時,手
肘應與琴鍵同高。將雙手放在白鍵上呈彈奏姿勢,將手肘往身體靠近,如果手肘能
剛好閃過身體,這時候,椅子與鋼琴之間的距離就是適當的距離。不要坐在椅子的
正中間,要稍微靠近前緣(譯註:不要將椅子坐滿,大約椅子前三分之一端)。
對於彈奏強音的和弦時,椅子的高度與距離很重要。因此,你可以同時彈奏兩個都
在黑鍵上的和弦,盡其所能的彈大聲,來測試你的位子是否適當。這兩個和弦是:
左手彈 C2#, G2#,C3# (5,2,1) ;右手彈 C5#, G5#, C6# (1,2,5) 。身體微微前傾,
用整個手臂與肩膀的力量去彈,彈一個像雷聲一般的音。確認肩膀是有用到的,只
用手與手臂彈奏不出震撼的強音。力量要從身體與肩膀發出。如果能很舒服的彈奏
這個強音,那椅子的高度與距離是合適的。 開始練一首新曲子:分析與聆聽
對於一首新曲子,讀譜並視奏,能夠知道這首曲子聽起來怎樣。要熟悉一首曲子最
好的方法是聆聽演奏(錄音)。有些評論認為,在學習一個新曲目前先聽別人的演
奏是一種「欺騙」的行為,這實在是沒有根據的說法。學生或許會模仿錄音的演奏
方式,而不是自己的表現。但是,模仿他人演奏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演奏是極端
個人化的。在 1-IV-3 節中, 我們以數學「證明」這個不可能性。這個事實,或許
能讓一些抱怨自己未能模仿名家演奏的學生感到釋懷。可能的話,多聽幾個不同的
錄音,如此能開拓不同的視野。不聽別人的演奏,就好像叫人不要去學校,因為這
會阻礙你的創造力。有些學生認為,聽別人的演奏是浪費時間,因為他們永遠不可
能彈得這么好。想想,如果本書的方法,不能讓人彈得「這么好」,那我也不必寫
這本書了!當學生聽過幾個不同的版本,通常他們會覺得,不是每個錄音都是很好
的,甚至於他們會比較喜歡自己的演奏更甚於某一些錄音。
下一個步驟是分析一個曲子的結構,曲子的結構會影響我們如何去練這首曲子。讓
我們用貝多芬的《給愛麗絲》作為例子。前面的 4 個小節總共出現 15 次,如果練
會這 4 個小節,這首曲子等於學會了一半(本曲共 125 小節)。另外 6 個小節也
重復了 4 次,所以只要練會 10 個小節,就等於學會了 70% 。使用本書的方法,
這首曲子的 70% 可以在 30 分鍾內背下來,因為這幾個小節相當簡單。使用這個方
法,你也能在練習時,同時背譜。在這些重復的小節當中,有兩個間奏是不容易的。
當你使用下述的方法,練會這兩個間奏,然後跟其它重復的小節接在一起 ━ 這樣
就練起來了,而且也背下來了!當然,練會這兩個間奏,是學這首曲子的關鍵,我
們將在下一節詳述。學過兩年琴的學生,應該在 2~5 天學會這首曲子,而且能夠背
譜。這個時候,老師們就可以針對音樂內涵做一些琢磨了;至於這要花多少時間,
就因人而異了。就音樂表現的觀點來看,你永遠不可能彈完一首曲子。
准備的功課到此告一段落,我們可以開始練習的課程。 快速獲得技巧的秘密就是,
將困難的段落,轉換成為較容易彈奏的段落。我們現在能進入這些天才們的思維旅
程,他們發現了這些極有效率的鋼琴練習法。 從最困難的段落開始練習
讓我們回到《給愛麗絲》這首曲子。有兩段長 16 及 23 小節的間奏,夾在這些重
覆的段落中。這是這首曲子當中最困難的地方。學一首曲子,要從最困難的段落開
始。理由很明顯,因為你要花最長的時間來練習最困難的段落,所以你要多花一些
時間。如果你將最困難的段落留在最後,當你要演奏時,你會發現這將是你最弱的
一環,而常在這里遇到困難。很多曲子的結尾是最精采、最有趣、又最困難的,你
或許會從曲子的最後開始練起。有好幾個樂章的曲子,你大多會從最後一個樂章的
最後開始練起。 將困難的段落縮短:段落式的練習
(一小節,一小節的練)
練習的訣竅中,最重要的就是「選擇一個較短的練習段落」 。這個訣竅可以說是縮
短練習時間最顯著的方法,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對任何一個困難的段落,例如10個小節,通常只有幾個音符會絆住你。除了這幾個
音符,你實在不需特別去練其它的。如果這10個小節,每個小節有8個音符,但是只
有4個音符是困難的,那隻要練好這4個音符,等於練好10個小節,這樣可以節省相
當多的練習時間。讓我們看看《給愛麗絲》這兩段間奏,看看這兩段,找出最困難
的小節。應該是第一個間奏的第一小節及最後 5個小節,或是第二個間奏最後的琶
音。對於困難的段落,找到適當的指法非常重要,並確定你能很舒服的使用這個指
法。
在第一段間奏的最後5小節,困難點在右手,大多是 1,5指的指法。第2指在某些地
方也是很重要的,但是另一個選擇是用第1指。使用第2指是傳統的指法,這樣能夠
提供較佳的控制與流暢性。當然,用第1指較容易記住,如果你有一段時間沒有彈這
首曲子,它能發揮救生圈的作用。當你選擇一個指法,要堅持自始至終都使用這個
指法,這一點非常重要。在第二段間奏的琶音部分,使用 1231354321 的指法,用
拇指在上(Thumb over)或是拇指在下(Thumb under)的指法(參閱1-III-5節)
都可以,因為這一段的速度並不太快,但是我個人較喜歡用拇指在上的指法,因為
拇指在下的指法需要一些手腕的動作,而這些額外的動作比較容易出錯。
選擇較小的練習段落,可以讓你在短時間內一直重復這個段落數十次、數百次 。快
速、連續的重復是讓你的手學習新動作的最好方法。如果數個難彈的音符,夾在一
個很長的練習段落中,這樣練習這些難彈的音符的間隔時間會拉長,而且這些夾在
中間的其它音符,會讓手在學習新動作時產生阻礙,使學習變慢。這個效應在1-IV-5節
中有定量化的計算,這個計算提供了本書中所宣示可以1000倍學習速度的基礎。
我們都知道,用比你技巧所能發揮還要快的速度去彈奏,是有害的。但是,選擇越
短的練習段落,你就能以越快的速度練習,且能減低不良的副作用。 剛開始時,大
多會選擇以一個小節或更短的練習段落,通常只有兩個音符。選擇這么短的練習段
落,可以讓你在幾分鍾內學好任何困難的段落。因此你可以用演奏速度或更快的速
度來練習,這是一個理想的狀況,因為這可以節省很多時間。然而在直覺的方法中,
你大多是以較慢的速度練習
❺ 學習鋼琴的技巧與方法
一、從人體的生理結構、生理機能,具體說,從人的手臂來分類。
從手臂分類,鋼琴基本技術分為三個方面的技術——手指技術;手腕技術;手臂技術。
二、從鋼琴曲的織體結構分類。
從鋼琴曲的織體結構分類,鋼琴基本技術分為四個方面的技術:
單音技術;八度技術;和弦技術;其它特定形態的技術。
單音技術,是指彈奏一個個單音音符接連進行的技術性鋼琴織體的技術。這種技術主要包括四大類型:音階與琶音;顫音;重復音;其它無統一模式的單音織體。
八度技術,是指同時彈下兩個相互距離為八度之同音的技術。
和弦技術,是指彈奏由幾個互為一定音程關系的音組成之和弦的技術。
其它特定形態的技術,指的是前面說過的那幾種最常見的鋼琴織體形態以外的其它鋼琴織體。如:單手雙三度;分解八度;分解和弦。
以上講的鋼琴從兩種角度來分類,是互相關聯和統一的。
所謂單音技術,主要就是手指技術,在整個手臂中,彈奏單音的技術,最關鍵的部位是手指。
所謂八度技術,八度技術=手腕技術,主要為手腕技術,彈奏八度的技術最關鍵部位是手腕。
所謂和弦技術,和弦技術=臂膊、手腕、手指共同技術。彈奏和弦的技術最關鍵部位是這三個部位。
單音技術的正確彈奏方法
首先強調兩點:
1、以彈音階與琶音的正確方法來說明單音技術。因為,音階與琶音是鋼琴技術性單音織體中最基本、常見的織體形態,世界上鋼琴曲中的技術性單音織體,大部分實際上都是音階與琶音或它們的演變。就是那些非音階與琶音型單音織體,其彈奏方法一般也同於或基本同於音階與琶音。因此,以音階與琶音來說明整個技術性單音織體的正確彈奏方法,是最形象、貼切的。一個嚴格學鋼琴的人,一定要堅持不斷地練音階與琶音,因為音階與琶音技術是整個鋼琴技術的基礎。
2、所要講的彈奏方法,是基本方法,也是進行音階與琶音基本練習方法,而不是根據樂曲的不同音樂要求而需變化運用的種種特定彈法。
音階與琶音的正確彈奏方法可分十五點
一、手指要彎曲,以指尖部位觸鍵。觸鍵時,除大姆指尖外,其它指尖與鍵面成90度直角後傾少許的基本垂直角度。觸鍵時,各手指最前端小關節要挺立,形成向外支撐的弧形狀。
彈琴時手指要有一定硬度,彈出的音才會結實,有力.而指尖要有硬度,手指小關節就必須挺立;如塌陷,一定松軟無力,也就彈不出充實的聲音.這就是手指小關節要挺立的原因。
彈琴時,指尖觸鍵時間越短,琴音的泛音震動延留也越長。一般人彈琴如手指彎曲,指尖反應力會比手指平直更敏捷,觸鍵時間也就能比手指平直更短,這是手指要彎曲的又一原因。
二、彈琴時,手指要抬高,每個指頭彈每個音之前、之後都要抬高,暫間隔不彈的指頭也要抬高。抬時,手指要保持彎曲。
彈琴時手指抬高,指頭才能距琴鍵一定距離,才可產生足夠的慣性力,彈出結實有力的聲音,使聲音有足夠的泛音震動延留。再者,練琴時手指抬高,還可加大指頭的動作量,增強手指彈奏機能的訓練效果。這就是手指抬高的原因。
三、以手的掌關節為發力點
要以手指與手掌相交處的掌關節為彈奏的主要發力點。掌關節要發出足夠的力量,必須做到:1、動作敏捷;2、動作幅度盡量大;3、動作用力。
四、彈音階與琶音,手指要用力,手腕和小臂要放鬆。
手腕和小臂這兩處彈琴最易緊張,酸累的部位,要盡量放鬆。這方面,不少人都遇到一個矛盾:手指用力,手腕和小臂即下意識地隨之用力和緊張;手腕和小臂放鬆,手指也隨而軟弱無力。要盡力協調二者的關系,使前者用力,後者放鬆。這一課題較難,但必須解決。
五、彈音階與琶音,要用手指處自身的獨立力量,切勿用手腕、小臂來加壓、加力。
不少人彈奏,由於手指無力,一味用手腕、手臂加壓、加力,這就往往產生兩種不良後果:一是手腕、手臂因而酸累不堪,致難於持續彈奏,個別嚴重者甚至把手彈壞,變成所謂『職業病』;一是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即由於的手指無力而藉助手腕、手臂;又由於藉助手腕、手臂,手指養成對藉助手腕、手臂的依賴性,自身之力就總練不出,總要藉助,依賴。衡量藉助手腕、手臂有無加壓、加力的外觀標准,是看彈奏時手腕和小臂有無強烈抖動。如抖動強烈,則表明在加壓、加力;反之,如加以約束使之強烈抖動不得,則失去加壓、加力的可能。因此,克服手指因無力而藉助手腕、手臂這一毛病的有效辦法就是,彈奏時嚴格約束手腕和小臂的強烈抖動,便手指在無外力藉助下自行活動,逐漸練出獨立功力。
人體手臂的大多處,即手掌、小臂、大臂乃至肩,彈琴都有可能酸累;唯有一處,就是日夜不停地彈,也永不會累,就是手指。因此,只有當手指練出充分獨立功力,彈奏不須依賴其它外力,彈琴才能持久、自如,才能彈好。
六、彈音階與琶音,手掌、手腕和小臂要大體成一直線,並與鍵面基本平行。
手腕最好略低於手掌,而絕不可高於手掌。因為,有條規律:手腕略低於手掌,彈出的音就能結實、有力,果粒感強;而手腕高於手掌,彈出的音必輕飄、模糊、缺乏果粒感。當然,有些樂曲中的音階或琶音織體,音樂表現特別要求輕飄或模糊的效果,手腕只得高於手掌來彈,這是特定情形,另當別論。
有些人彈琴,手腕高出兩邊的手掌和小臂,像個駝峰。還有些人除此另加手指不彎而直伸,像只爬行的烏龜,彈出的音也模糊不清。這些壞毛病都必須糾正。
七、彈音階與琶音,手背內、外兩端高低要大體相等,整個手背呈基本水平狀。
人的手指中,四、五指最弱,不少人彈琴因四、五指無力支撐,致手背外端四、五指處向外下斜塌陷,形成手背內高外低,四、五指彈出的音也因而軟弱模糊。這樣,還往往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四、五指無力致手背外端下陷,手背外端下陷,又壓住四、五指,使之不能充分抬動,而練不出自身力量,致手背外端下陷得不到改變。克服這一惡性循環的辦法是,彈奏時嚴格限制住手背外端下陷,甚至在使用四、五指時,有意識地將手背外端微微提高,給四、五指以足夠空間充分活動,使其力量慢慢練出。四、五指充分抬動,彈出的音就能清晰、明亮、有力了。
八、彈音階與琶音,大指前半截應自然向里微微彎曲,後半截與手掌要稍有間隙。
有些人彈琴,大指前半截不向里彎,而向外逆撇,後半截與手掌緊緊並貼,這種姿勢完全違反生理自然。大家可以試試,大指若外撇,不僅大指本身緊綳、僵硬,連手的整個內側半邊也必然緊綳、僵硬。
九、彈音階與琶音,手指、手掌,特別是掌關節處都要凸起、挺立,整個手,形成一個自然形態的「架子」、「模子」狀。這個「架子」、「模子」既不能緊綳、僵硬,又不可松垮、散軟,而要松緊、軟硬適當,呈自然狀態。
有些人彈琴,手綳得又緊、又僵、又硬,像只鐵爪;有些人彈琴,手鬆垮垮、軟棉棉、像團棉花,都是不對的。
十、彈琴,包括彈音階與琶音時,整個手臂要置於自己感到適當、舒適的自然位置。
有些人彈琴兩手肘、兩臂緊緊夾著身子。也有些人彈琴兩手肘、兩臂過分外撇和高懸。這都是壞習慣,應糾正。
十一、彈音階與琶音,右手往上彈或左手往下彈時,兩手大指每彈完一個音後,應即刻向內彎曲收進掌心下。
大指收進時,須做到幾點:
1、鬆弛、自然、不可緊張、生硬;
2、在下個彈奏手指彈奏之時同時收,不可遲後;
3、果斷迅速收,不可遲疑、緩慢;
4、一收到底,不可只收一半;
5、收時,手腕高低不變,手腕不可拱起。
為什麼大指要收進呢?因為音階與琶音中要用大指彈的每個琴鍵之間,隔有其它琴鍵,而且互有一定距離大指每彈完一琴鍵後,如收進,其再彈下一琴鍵時,恰到下一琴鍵位置,就能從容彈出。如不收進,該彈下一琴鍵時,大指尚在原琴鍵處,離下一琴鍵還有一定距離,只能生拐硬跳去彈。大指一次次生拐硬跳去彈必帶起手腕和小臂一下下搖晃拐動,非但樣子難看,彈出的音也是一團團的。對於大指要收進這一重要要求,許多彈琴者都忽視未顧,甚至根本不知。特別提醒大家要重視。
十二、彈音階與琶音,右手往下彈或左手往上彈時,兩手三或四指繼大指之後彈時的抬高動作,要切實做出。
因為,這里三或四指彈時,要交迭越過大指上方,跨度較大,動作較難。不少人彈到這里,往往困難,而只顧使三或四指彈對位置、發出聲音,對於這兩指的抬高及相應的彈奏效果則忽略不顧。有些人為使三或四指夠到目標琴鍵,甚至拐動臂肘、手腕一起去夠彈,彈出的音混濁、模糊,樣子也很難看。
正確彈法是:大指下彈時,三或四指同時彎曲地抬高,再彈下;三或四指抬高時,掌關節及手掌前端亦一並上抬;而手腕要保持原有高度,勿上拱。
十三、彈音階與琶音,手指觸鍵有兩條重要准則:
1、要盡量集中手指觸鍵那一瞬間的力量;
2、要盡量縮短手指觸鍵那一瞬那的時間。
為達到後一條,手指下彈時動作要敏捷,彈下後要盡快離鍵抬起(不針對音階與琶音的慢速彈奏)。
很多人都以為,彈琴手指動作中最難、最重要的環節是手頭下彈;其實,下彈後指頭離鍵上抬的環節同等重要,而且,從一定角度說,難度還超過下彈。
以上所說手指下彈後要盡快離鍵抬起,不針對音階與琶音的慢速彈奏。因為,慢彈時,手指每彈一鍵,都要在鍵上停頓片刻,方可接彈下一鍵,不可能迅即離鍵抬起。
十四、彈奏包括音階與琶音在內的鋼琴技術性單音織體,手的各部位中,以兩處最為關鍵,即掌關節和包括手指小關節在內的指尖部位。
掌關節的主要功能為:啟動手指的彈奏動作,發出手指的彈奏力量,和支配手指的指頭變換。
指尖的主要功能是將手指彈奏的力量傳導至琴鍵,並在此過程中對手指觸鍵進行細微控制、調整。
一些人彈琴手指技術欠佳,歸根結底是掌關節和指尖功力不足。因此,訓練手指彈奏技能,應著重掌關節和指尖的訓練。使掌關節靈活、有力,指尖堅硬、敏銳。
十五、彈音階與琶音,彈奏者在內心觀念與自我感覺上,要以每一個音、每一個琴鍵、每一個手指各為一獨立體,音與音、鍵與鍵、指與指之間互不依附、混淆、粘連,一個是一個,乾乾凈凈,利利落落,清清楚楚。
❻ 談談鋼琴正確的練琴方法
小孩子對形狀各異、能發出不同音色的樂器遠不就充滿了好奇心的,樂器學習很容易讓孩子產生自發的熱情與興趣,但是這種好玩的興趣很快被樂器學習中家長存在的功利思想所轉移。大多家長將樂器學習的關注點放在結果上,不斷地要求孩子學會演奏曲子,於是孩子漸漸地在枯燥、機械的訓練中甚至是在家長的逼迫下對樂器學習失去了興趣。那麼如何保持孩子學樂器的熱情呢?
方法1:興趣
在樂器學習中要從孩子的興趣入手,利用孩子喜愛的故事游戲,如一首樂曲在練習之前配上一個動聽的故事,孩子在練習中彷彿走進故事情節,讓故事中的主人公陪伴孩子練習。樂器能發出奇妙的聲音,帶給孩子快樂與好奇心。
方法2:激勵法
家長和老師要認識到,樂器學習是一個漫長積累的過程,會彈多少樂曲的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樂器學習增添孩子對音樂的喜愛,甚至是保持一生的愛好與興趣。在樂器學習中善於運用鼓勵與激勵法,可以更好地保持孩子對樂器學習的興趣。
方法3:游戲法
樂器學習要講求方法與策略,不要讓樂器學習變成機械式的訓練,要符合孩子的特點,讓孩子在游戲中去嘗試與體驗。如家長和老師可以與孩子一起探索用不同的方法,讓樂器發出聲音。也可以一起即興玩奏創編新的節奏等,在積極地探索中獲得更多的音樂經驗。
方法4:因材施教
1.對性格倔強的孩子,引導他學習樂器時,家長和老師可能要花費更多的心思。家長和老師要與孩子共同商討決定建立學習的規則,什麼時間練習,練習多長時間,並且嚴格執行。
2.對於好動的孩子,引導他學習樂器時,要仔細發現他們在樂器學習中的長處,並進行具體的鼓勵,如:這一小節演奏起來很難,你卻練得很好,很認真。要經常鼓勵他們的長處,要讓孩子感受到被欣賞。性格好動的孩子玩性太大,學習樂器的時候,很難長時間堅持,所以需要家長和老師經常陪同孩子進行樂器學習。
❼ 學鋼琴的步驟是什麼
鋼琴教學可以分為啟蒙、初級、中級和高級四個階段,各階段的學習內容通常包括基本練習,練習曲,復調作品,樂曲幾大類。作為基礎練習,目前仍然是車爾尼的作品最為系統,如《鋼琴初步教程》599,《24首左手練習》718,《鋼琴流暢練習曲》849,《鋼琴快速練習曲》299,《鋼琴練習曲50首》等。
鋼琴教學的啟蒙階段
在目前較流行的兒童啟蒙教材中大致可分為三種五線譜入門型,即高音譜表入門法,中央c入門法,多音入門法。傳統的啟蒙教材《拜爾鋼琴基本教程》用的就是高音譜表入門法,目前在國內廣泛應用的《湯普生簡易鋼琴教程》1-5冊用的是中央c入門法。
李斐嵐,董鋼銳編著的《幼兒鋼琴教程》採用了以中央c為主的入門法,突破了以往此類教材的音域局限,從3指開始學重量落下,逐步擴大到其它各個手指的方法已被公認為最好的方法。
柯達依:《鋼琴學校》第一冊。
巴托克:《小宇宙》。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入門課本,因為它的五指位置包括種種非大調或小調結構的五指排列,有助於學生及早接觸黑鍵及各種調式,含有許多復調模仿級對位因素。
齊格勒:《鋼琴教本》第一冊。該書的特點是先聽後彈,耳朵領先。
鋼琴教學的初級階段
這個階段的學習內容相當於從車爾尼的《鋼琴初步教程》599到車爾尼的《鋼琴流暢練習曲》849。
1、 車爾尼的《鋼琴初步教程》599
這是我國鋼琴初級階段教學運用極為廣泛的教材之一。全書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57首以前這部分是鞏固手型,訓練手指獨立性的聯系,要求彈奏放鬆、自然、練習速度以慢速、中速為主。
第二部分是58-79首。58首到70首是訓練快速練習,這里的快速是針對前階段而言的,在學生走法正確的基礎上要求初步加快速度。71首-79首是帶裝飾音與不帶裝飾音的旋律練習。練習時先慢速,把節奏彈准確,彈均勻,雙手對齊,在稍微加快。這部分又是旋律練習,要注意樂譜上的表情術語及力度術語,注意分句、呼吸、旋律的連貫與歌唱。
第三部分是80首到結束,是綜合新的練習,無論音型、節奏型、音階瑟音類和雙音練習都比前面豐富,練習時不僅要彈准確,還要注意音樂起伏,做出力度速度變化。
2、車爾尼《鋼琴簡易練習曲》139
這是從599過渡到849的教材之一。139的教材編排不如599集中,可以選擇與599不同類型的曲目。在599到50首左右就可以交叉使用。
3、 車爾尼《24首鋼琴左手練習曲》718
這是全部為左手而寫的練習,內容有音階、瑟音型、五指型、分解和玄等,學習順序要靈活掌握,對於手小的學生,可以先學音階型或五指型的曲目,八度練習暫緩。
4、 車爾尼《160首八小節鋼琴練習曲》821
本教材不僅技術類型較豐富,而且難度跨度大,包括了從初級程度到高級程度的練習。每一首隻有8小節,技術難題非常集中,尤其適合一些其他課業多,練習時間較少的學生使用。
5、 萊蒙《鋼琴練習曲》37(又譯為「勒穆瓦納」)
全書共50首,由淺入深。他的特點是較多的左手練習,雙手比較均衡。可以彌補車爾尼練習曲中偏重右手的不足之處。
6、 布格繆勒《簡易練習曲25首》100,《練習18首》109
這兩集練習曲都是有標題的小曲,形象鮮明,手法簡潔,旋律優美動聽,音樂性較強,非常適合初學者學習。在599到50首左右時,可以逐步選用作品100的曲目。
7、 車爾尼《流暢練習曲》849
從599到849是初級階段的前期進入到初級階段的後期。849共30首,第一首的技術內容基本上不重復,在選用時要具體分析每首練習的難點,考慮技術的「過渡」問題。
849與599,139不同之處是每首曲子有了速度標記,根據849教材的標題,應當做到演奏流暢,盡可能按要求的速度去彈,為下一步中級階段作準備。
8、 赫爾挈伯格編《趣味鋼琴技巧》
從預備到第五冊,由淺入深。編者從幾十位作曲家的作品中選擇了一些旋律優美而短小的練習曲,每首都有標題,並在標題下給予明確的提示和要求。技術類型比較全面,又由於作曲家各自不同的風格特點,因此,曲目豐富多彩,是一套生動有效的教材。
現在網上有很多琴譜軟體,比紙質琴譜用起來更方便,也更省錢,推薦在ipad上下載「彈吧」的軟體,裡面內容很豐富,彈琴用起來非常方便。
❽ 鋼琴教學順序
對應的教材有啟蒙階段的湯普森建議鋼琴教程;一到三級,車爾尼559、巴赫初級鋼琴、拜厄基本鋼琴教程;三至五級,中央音樂學院鋼琴考級(1-5級);六到八級,中央音樂學院鋼琴考級(6-8)等。
鋼琴入門容易學好難,要系統的學習鋼琴則需要循序漸進,從啟蒙到高級都有相應的對照教材以供學習。
啟蒙階段:
啟蒙主要是興趣的培養和建立,好的興趣是成功的一半,同時啟蒙階段最重要的就是音樂氛圍的熏陶,這個階段要求樂曲輕松自然。
初級階段:
這個階段是在啟蒙階段基礎上,主要學習指法、鋼琴練習曲和復調還有樂曲,知識點進一步擴充,技術和難點也有所加深,重要的是在練習速度和耐力方面。
中級階段:
中級階段是比較漫長的過程,需要艱苦耐心的訓練,需要進一步加強手指的靈活性,訓練手指手腕之間的相互配合,同時曲目的復雜程度也相應的擴大,學會在演奏中技術的運用和配合。
高級階段:
高級階段主要注重音樂的表現和發揮,要擴大麴目的練習范圍,掌握不同技術的表現形式,如何融入自己的風格特點等。
❾ 學鋼琴的基本步驟
學鋼琴要注意練琴方法(王喜亮)
練習是鋼琴學習中最重要的步驟,練琴的過程就是學生提高和進步的過程,上課只是對這個過程的檢驗和指導。因此,對練琴要重視起來,培養一個良好的練琴習慣顯得猶為重要。現將練琴過程中常見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列出來供各位教師和家長參考:
1、練琴隨意無計劃
家長看見孩子在看電視,就催練琴,看見孩子在玩,就催練琴,孩子勉強坐到琴凳上,心裡卻在想著電視內容,想著玩的內容,不能保證練琴效果。這樣時間長了孩子就會對練琴厭煩起來,一旦家長不在家,孩子就會幾天不練琴。解決的辦法就是制訂計劃,對練琴嚴格要求,每天定時練琴。練琴時間之內必須練琴,練琴時間之外不必練琴,可安排做作業等其它事情。
2、輔導方法不正確
看見孩子沒彈好,「啪」就是一巴掌,或動輒大聲訓斥,都是錯誤的教育方法。在社會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打罵的教育方法是不和時宜的。在錯誤的教育方法下,孩子不僅鋼琴學不好,在學校的學習成績也很難保證,更會影響孩子的個性完善與健康成長。對於年齡小的孩子,其記憶力,理解力,自製力都有限,剛學會的東西,一出門可能就會忘記,所以必須輔導,家長沒有時間輔導可找陪練老師輔導,不能不管不問。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孩子獨立練琴的能力增加,可逐漸脫離。
3、把練習看成簡單重復
每次都是一遍一遍完整地練,難點便不能很好地解決。每次總喜歡從頭練,結果,前面的越來越流暢,後面的依舊不熟練。練琴要注重解決難點,對難點應採取分手,分段,慢練,多練的方法。難點練好了,也就意味著練習的成功。對於有一定程度的學生,這是練琴方面最常見的問題。
4、長時間連續練琴
長時間連續練琴的結果是,第一個小時出效果,第二個小時沒效果,第三個小時出差錯。對於長時間的練琴,中間必須休息。
5、疲勞狀態下練琴
有的學生習慣在做完功課後非常疲勞的狀態下練琴,效果肯定不好,可以考慮在早上安排練琴,早上練琴比晚上練琴效率要高。
6、嘈雜的環境中練琴
父母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孩子在一旁練琴,或其它嘈雜環境,都要影響練琴效果。
7、假期練琴的問題
在寒、暑假,由於學生正常的作息規律被打破,很容易散漫起來。寒、暑假正是鋼琴進步的好時機,家長要注意重新安排學生的作息時間,避免睡懶覺,避免玩「瘋」。
各年齡段每天練琴時間可參考以下標准:4—6歲:30—60分鍾;6—8歲:60—120分鍾;8—10歲:90—180分鍾,10歲以上:120分鍾以上。平時學習緊張時練琴可以適當減少,寒暑假適當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