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非結構參與式觀察研究中記錄方法

非結構參與式觀察研究中記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05 18:16:13

❶ 簡述教育觀察研究的基本類型

(一)按觀察的情境條件分為:自然情境中的觀察與實驗室中的觀察

自然情境中的觀察法:能收集到客觀真實的材料,但材料往往是觀察對象的外部行為表現。具體包括自然行為的偶然現象觀察和系統的現象觀察。

實驗室的觀察:計劃嚴密,有利於探討事物內在的因果聯系。

(二)按觀察的方式分為:直接觀察與間接觀察

直接觀察:憑借人的感官,在現場直接對觀察對象進行感知和描述,因此直觀具體。

間接觀察:利用一定的儀器或其他技術手段作為中介對觀察對象進行考察。

(三)按是否直接參與被觀察者的活動分為:參與性觀察與非參與性觀察

參與性觀察:研究者和被研究對象一同處於相同的環境中,不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在參與活動中進行隱蔽性的研究觀察。如:人類學家深入偏遠地區對落後地區部落和氏族生活習慣、風土人情、宗教信仰、社會文化與藝術的研究。

非參與性觀察:不要求研究人員站到與被觀察對象同一地位上,而是以「旁觀者」身份,可公開也可採取秘密的方式進行。非參與性觀察結論可能比較客觀,但易表面化,不易深入了解。

(四)按觀察實施的方法分為:結構式觀察與非結構式觀察

結構式觀察:有明確目標、問題和范圍,有詳細的觀察計劃、步驟和合理設計的可控性觀察,能獲得翔實的材料,並能對觀察資料進行定量分析和對比研究,它常用於對研究對象較充分了解的情況下。

非結構式觀察:對研究問題的范圍目標取彈性態度,觀察內容項目與觀察步驟不預先確定,亦無具體記錄要求的非控制性觀察。方法較靈活,但獲取材料部系統完整,多用於探索性研究及對觀察對象不甚了解的情況。

❷ 課堂觀察記錄有哪些具體的方式

課堂觀察的記錄方式有很多種,應該根據具體的觀察內容、觀察類型,選擇自己擅長的記錄方式來進行觀察記錄。總的來說,課堂觀察記錄方式可分為定性的記錄方式和定量的記錄方式兩種。
定量的記錄方式是預先對課堂中的要素進行解構、分類,然後對在特定時間段內出現的類目中的行為進行記錄。它主要有等級量表和分類體系等記錄方式。等級量表(rating scale)指事先根據觀察目的編制合理的量表,在課堂觀察中,觀察者依據對象的行為表現在量表上評以相應的等級。分類體系(category systems)指預先列出可能出現的行為或要觀察的目標行為,在觀察過程中以合適的時間間隔取樣對行為進行記錄。分類體系包括編碼體系(如美國課堂觀察研究專家弗蘭德斯的互動分析分類體系)和記號體系或核查清單。在預設的單位時間內,編碼體系對發生的一切行為都予以記錄;記號體系或核查清單只記錄不同的行為種類。
定性的記錄方式是以非數字的形式呈現觀察的內容,包括:(1)描述體系,即在一定分類框架下對觀察目標進行的除數字之外的各種形式的描述,是一種准結構的定性觀察的記錄方法;可以從這樣幾個角度來描述:空間、時間、環境、行動者、事件活動、行動、目標、感情等。(2)敘述體系,即沒有預先設置的分類,對觀察到的事件和行為做詳細真實的文字記錄,也可進行現場的主觀評價。(3)圖式記錄,即用位置、環境圖等形式直接呈現相關信息。(4)技術記錄,即使用錄音帶、錄像帶、照片等電子形式對所需研究的行為事件做現場的永久性記錄。
定量的記錄方式和定性的記錄方式可以相互補充使用。所獲得的數據、信息應盡可能地反映真實的教學環境和課堂活動。

❸ 觀察研究的類型有哪些

根據不同的分類標准,可以把觀察研究分為以下種類.
(一)自然情景中的觀察與實驗室中的觀察
按觀察的情景條件分.
自然情境中的觀察包括自然行為的偶然現象觀察和系統的現象觀察,能收集到客觀真實的材料,但材料往往是觀察對象的外部行為表現.
實驗室的觀察,由實驗法特點所決定,這種觀察有嚴密計劃,有利於探討事物內在因果聯系.
(二)直接觀察與間接觀察
按觀察的方式分.
直接觀察是憑借人的感官,在現場直接對觀察對象進行感知和描述,因此直觀具體.
間接觀察是利用一定的儀器或其他技術手段作為中介對觀察對象進行考察,這類觀察突破了直接觀察中人的主觀能力的局限,擴展了觀察的深度和廣度.
(三)參與性觀察與非參與性觀察
按觀察者是否直接參與被觀察者所從事的活動類分.
參與性觀察,研究者直接參加到所觀察對象的群體和活動當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的真正身份,在參與活動中進行隱蔽性的研究觀察.
非參與性觀察法,不要求研究人員站到與被觀察對象同一地位上,而是以「旁觀者」身份,可採取公開的,也可以採取秘密的方式進行.
(四)結構式觀察與非結構式觀察
按觀察實施的方法分.
結構式觀察是有明確目標、問題和范圍,有詳細的觀察計劃、步驟和合理設計的可控性觀察.常用於對研究對象有較充分了解的情況下.
非結構式觀察則是對研究問題的范圍目標採取彈性態度,觀察內容項目與觀察步驟不預先確定,亦無具體記錄要求的非控制性觀察.多用於探索性研究,用於對觀察對象不甚了解的情況下

❹ 非結構性觀察法有哪些

教育觀察法
定義:教育觀察法是教育研究這通過感觀或藉助一定的設備,有目的、有計劃地考察學生或教育現象的一種研究方法
類型:
自然觀察法 直接觀察法(直接通過感觀考察)
控制觀察法 間接觀察法(通過儀器觀察)
結構性觀察法 系統觀察法
非結構性觀察法 隨機觀察法
參與觀察法
非參與觀察法

觀察法的實施步驟:
(一)觀察准備工作 (制定觀察計劃與提綱、准備所用的輔助工具、確立觀察途徑)
(二)實際觀察
(三)觀察資料的整理分析

(一) 觀察計劃的參考格式
教育觀察計劃
一、 研究課題
二、 觀察目的、任務
三、 觀察對象、范圍(觀察誰)
四、 觀察內容(要收集哪些資料)
五、 觀察地點(在什麼地方觀察)
六、 觀察的方法和手段
七、 觀察的步驟和時間安排
八、其他(包括組織、分工和有關要求)

擬定計劃人:
年 月 日

(二) 實際考察中常用到的方法實況詳錄法
例1,
學生爭執事件記錄表

學生
年齡
性別

❺ 觀察分為哪四類

(一)自然情景中的觀察與實驗室中的觀察
按觀察的情景條件分.
自然情境中的觀察包括自然行為的偶然現象觀察和系統的現象觀察,能收集到客觀真實的材料,但材料往往是觀察對象的外部行為表現.
實驗室的觀察,由實驗法特點所決定,這種觀察有嚴密計劃,有利於探討事物內在因果聯系.
(二)直接觀察與間接觀察
按觀察的方式分.
直接觀察是憑借人的感官,在現場直接對觀察對象進行感知和描述,因此直觀具體.
間接觀察是利用一定的儀器或其他技術手段作為中介對觀察對象進行考察,這類觀察突破了直接觀察中人的主觀能力的局限,擴展了觀察的深度和廣度.
(三)參與性觀察與非參與性觀察
按觀察者是否直接參與被觀察者所從事的活動類分.
參與性觀察,研究者直接參加到所觀察對象的群體和活動當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的真正身份,在參與活動中進行隱蔽性的研究觀察.
非參與性觀察法,不要求研究人員站到與被觀察對象同一地位上,而是以「旁觀者」身份,可採取公開的,也可以採取秘密的方式進行.
(四)結構式觀察與非結構式觀察
按觀察實施的方法分.
結構式觀察是有明確目標、問題和范圍,有詳細的觀察計劃、步驟和合理設計的可控性觀察.常用於對研究對象有較充分了解的情況下.
非結構式觀察則是對研究問題的范圍目標採取彈性態度,觀察內容項目與觀察步驟不預先確定,亦無具體記錄要求的非控制性觀察.多用於探索性研究,用於對觀察對象不甚了解的情況下

❻ 根據觀察的程序不同觀察法可分為什麼

根據觀察的程序不同觀察法可分結構式觀察和非結構式觀察。按照不同的分類標准,可將觀察分為不同的類型,一般都採用二分法進行分類,按觀察過程是否事先確定具體觀察項目和觀察程序的嚴密程度,可分為結構觀察和非結構觀察。

觀察法的種類

按是否藉助儀器和技術手段,可分為直接觀察和間接觀察。直接觀察法就是觀察者直接運用自己的感官對研究對象的行為進行感知的觀察方法,間接觀察是利用儀器或技術間接地對現象和行為進行觀測,從而獲取資料的觀察。

按觀察的情景條件,可分為自然觀察和控制觀察。自然觀察也稱現場觀察,通常採用紙和筆對偶然現象或系統現象作描述性的記錄和分析,控制觀察又稱實驗室觀察或條件觀察,通常要求觀察程序標准化,觀察問題結構化。

按觀察者是否直接介入被觀察者的活動,可分為參與觀察和非參與觀察。參與觀察要求觀察者不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加入到被觀察者的群體或組織中,進行隱蔽性的觀察,非參與性觀察法則是觀察者不參與被觀察者的任何活動,完全以局外人的身份所進行的觀察。

❼ 教育觀察研究的記錄方法有哪些

在定性教育研究中,參與觀察是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2.觀察活動中研究者有時候,研究者可以准備一些標準的記錄格式,這樣會使記錄工作簡單一些。 二、

❽ 給我講一講心理學中行為的觀測與記錄幾種記錄方法的區別

按照不同的維度,觀察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根據被觀察者是否知道自己正在被觀察,可分為隱蔽性觀察和公開性觀察;根據觀察者是否置身於被觀察對象中,可分為參與性觀察和非參與性觀察;根據觀察者是否設置了可控的自然觀察情景及觀察的資料是否能夠作量性分析,可分為結構式觀察和非結構式觀察。以上六種觀察常常相互交叉,並不同程度地表現在具體的觀察過程中。下面,結合觀察記錄方式的不同,分別介紹三種典型的觀察方法:描述性觀察法、取樣觀察法和評價觀察法。

(1)描述性觀察法。描述性觀察法是指通過詳細記載事件或行為發生、發展的過程而獲得資料的方法。具體包括日記描述法、軼事記錄法和連續記錄法。描述性觀察法要求寫得具體,不用歸納,不用抽象的形容詞和副詞,要設法寫出具體行為,要設法停留在最小可能的推論層次上。其中,日記描述法是在比較長的時間內對行為和事件作詳細記錄,有背景、情節;軼事記錄法是專門對事件進行記錄,尤其是有選擇地對有價值、感興趣的某一事件、某一片段進行記錄;連續記錄法是在一定時間內對某一事件或行為進行連續的、完整的記錄,強調事件或行為發生的前因後果。描述性方法的主要不足是樣本較小,記錄信息、分析綜合資料所需的時間太長。

(2)取樣觀察法。取樣觀察法的特點是對所觀察的行為或事件進行分類,把復雜的行為或事件轉化為可以數量化或可以限制的材料來進行記錄。取樣觀察法包括三個基本操作程序:首先是對所觀察內容進行分類,其次是給每種類別下操作定義,最後是設計記錄表。取樣觀察法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時間取樣觀察法,即在規定時間段內進行觀察,對這一時間內發生的各種行為表現作較全面的記錄。該方法由於有一定的時間限制,因此一般用於研究高頻率發生的外部行為。二是事件取樣觀察法,該方法是以事件為單位進行觀察,是研究特定類別的完整行為事件,其測量單位是行為本身。事件取樣觀察所研究的行為事件較為完整,便於分析事件的因果關系,但它把行為事件從具體背景中抽取出來,從而割裂了事件與其背景的聯系。事件取樣觀察法不受時間限制,可以研究各種行為或事件。三是個人取樣觀察法,這種方法對單個被試連續取樣,以個人為單位,在觀察中,觀察者選擇一個被試,在規定時間內根據記錄表記錄該被試的全部中心行為或事件。個體取樣便於了解對象完整的行為、情緒、態度及事件的整個進程,利於分析其動機。由於取樣的數量較少,為了保證所獲得資料的代表性,必須隨機選擇被試。

(3)評價觀察法。評價觀察法也稱等級量表法,指觀察者根據預定標准不僅要觀察行為,同時要對觀察的行為作出評價。這是一種操作簡易、能夠較快概括出被試行為差異程度的方法。

❾ 觀察記錄的方法常見的有哪三種

觀察記錄的方法常見的有視頻記錄,文字記錄,繪畫記錄這三種。

觀察

觀察是有目的有計劃有方向比較持久的知覺。它是以視覺為主,融其他感覺為一體的綜合感知,是知覺的一種高級形式。觀察中包 含著積極的思維活動,因此,人們也把它稱為思維的知覺。觀察是人們認識世界獲取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

一切科學實驗,科學的新發現新規律,都是建立在周密精確系統的觀察基礎之上的。居里夫人的女兒曾把觀察譽為學者的第一美德巴甫洛夫一直把觀察觀察再觀察作為座右銘,並告誡學生不學會觀察,你就永遠當不了科學家。

學生的學習也離不開觀察,各科教學中只有運用觀察,才能使學生對學習對象獲得鮮明生動具體的感性認識,積累豐富的感性經驗,通過抽象概括達到理性認識。觀察力即觀察能力,是指能夠迅速准確地看出對象和現象的那些典型的但並不很顯著的特徵和重要細節的能力。

它是個人通過長期觀察活動所形成的。觀察力是智力結構的第一要素,是智力發展的基礎。觀察力的高低,直接影響人感知的精確性,影響人的想像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觀察力是人智力發展的重要條件,要發展人的智力,就要重視培養人的觀察力。

閱讀全文

與非結構參與式觀察研究中記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櫥櫃怎麼測量方法 瀏覽:457
銅線的接法與安裝方法 瀏覽:585
牆磚鋪貼方法視頻大全 瀏覽:155
回顧性研究包括哪些方法 瀏覽:486
銅炊鍋使用方法 瀏覽:824
電路的圖示方法有什麼 瀏覽:890
支付寶解除關聯手機號的操作方法 瀏覽:50
加熱試管的方法圖片 瀏覽:708
3點減1點計算方法 瀏覽:614
兒童吊頂蚊帳怎麼安裝方法 瀏覽:776
平果手機用什麼方法變得音量大 瀏覽:701
少虧錢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437
男生蝴蝶斑的治療方法 瀏覽:330
坐便器的安裝方法視頻 瀏覽:595
你到底用什麼方法掠走我的芳心 瀏覽:47
確定剪切連接件的方法 瀏覽:56
邦列安使用方法 瀏覽:794
如何給自己洗頭發的正確方法 瀏覽:368
1723減23x7用簡便方法怎麼計算 瀏覽:530
高階段如何制定有效的學習方法 瀏覽: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