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研究方法歸納

研究方法歸納

發布時間:2022-01-10 00:56:20

⑴ 經濟學中的研究方法 歸納~~

一、實證分析法:

實證分析是一種根據事實加以驗證的陳述,而這種實證性的陳述則可以簡化為某種能 根據經驗數據加以證明的形式。

二、邊際分析法:

是利用邊際概念對經濟行為和經濟變數進行數量分析的方法。邊際是指自變數發生微小變動時,因變數的變動率。

三、均衡分析法:

均衡是指經濟體系中各種相互對立或相互關聯的力量在變動中處於相對平衡而不在變動的狀態。對經濟均衡的形成與變動條件的分析,叫做均衡分析法。

四、靜態分析法

是完全抽象掉時間因素和經濟變動過程,在假定各種條件處於靜止狀態的情況下,分析經濟現象的均衡狀態的形成及其條件的方法。

五、比較靜態分析法

是對個別經濟現象的一次變動的前後,以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均衡位置進行比較而撇開轉變期間和變動過程本身的分析方法

六、動態分析法

是考慮到時間因素,把經濟現象的變化當作一個連續過程,對從原有的均衡過度到新的均衡的實際變化過程進行分析的方法。

(1)研究方法歸納擴展閱讀:

實證分析的主要研究手段:

1、均衡分析、非均衡分析

均衡分析是最常用的研究手段,認為各種變數在某一狀態下會達到一種均衡,例如供給需求理論,認為存在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在一定的數量和價格下,兩者會達到均衡(Equilibrium)。自從馬歇爾(Alfred Marshall)將圖形引入了經濟學論證,均衡分析便一直在西方經濟學中佔主導地位。

2、靜態、動態分析

兩者的區別在於後者引入了時間維度,比如流行的時間序列分析。靜態分析則主要採用的是橫截面分析。

3、定量、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的運用在金融領域尤其廣泛,其中的數學依據主要是計量和統計;而定性分析目前還缺乏堅實的方法論基礎,主要應用於宏觀經濟的分析。

⑵ 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行動研究法、資料收集法、學生帶動法、教育實驗法、個案研究法。

1、行動研究法:制定個性研究方案,通過學生實踐情況進行分析,再研究調整重新進行實踐。並將經驗總結、記錄,形成有價值的文字。

2、資料收集法:深入班級,深入學生個體,對學生現狀進行調查,利用不同的資源進行收集,找准問題所在,明確研究對象。

3、學生帶動法:通過一小部分學生先學、先走,在帶動、感染他周圍的學生也來學習。

如要詳細、全面拍攝一堂課,一部攝像機是不夠的。觀察者應准備幾部攝像機,並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觀察記錄,也需要事先作好設計。在記錄紙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須記錄的項目,還可以約定一些記錄符號,以盡量減少現場記錄時書寫文字的時間。

⑶ 論文研究方法有哪些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

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1)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2)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過說明社會現象怎樣滿足一個社會系統的需要(即具有怎樣的功能)來解釋社會現象。

⑷ 研究方法

第一章中述及,作為一門課程的第四紀地質學及地貌學包括第四紀地質學、地貌學及新構造運動學三門獨立學科的內容。各門學科都有根據自己的研究對象和內容所制定的研究方法體系,第四紀地質學、地貌學、新構造運動學也不例外,這三門學科的研究對象又是在分布、成因、年代和發展方面具有密切的聯系的。因而它們既可以分別進行研究,但也可以結合起來,並且在許多場合下是必須結合起來進行研究的。三門學科的研究內容歸納為:地形形態;第四紀堆積物的岩石、礦物成分和岩相特徵;地形、第四紀堆積物的成因和空間分布,以及新構造運動的特點;地形、第四紀地質及新構造運動發展史等。為了進行這些方面的研究,需要採取地形形態、基底地質構造、第四紀堆積物、生物地層學、人類考古學、儀器、絕對年齡、古土壤學等不同方面的方法:

(一)地形形態法

1.研究內容

(1)劃分主要和次要的地形形態單元,研究它們的形態描述和形態測量;

(2)給予這些地形以形態名稱;

(3)從形態特點方面分析地形以及相關的第四紀堆積物和新構造運動的類型、相對年代及發展史。

2.具體措施

(1)分析等高線地形圖、陸地照片、航衛照片等;

(2)野外地面觀察和空中觀察,對地形進行文字描述、素描、照相、測制地形剖面圖、地形形態描述圖、地形形態測量圖;

(3)從形態上分析地形及相關第四紀堆積物、新構造運動的類型;

(4)研究各地形單元在空間分布上的關系,如層疊的、埋沒的、鑲嵌的、穿切的、覆蓋的、平行的、過渡的等等;

(5)藉助地形形態之間的關系,確定地形及相關第四紀堆積物和新構造運動的相對年代和發展歷史,如在層疊的階地系中較高的階地年代較老,在埋藏的階地系中較低的階地年代較老等。

(二)基底地質結構法

這是研究地形、新構造運動與前第四紀基岩和地質構造關系的一種方法。

1.研究內容

(1)研究前第四紀基岩性質、地質構造在地形形成中的作用,作為劃分地形成因和年代的依據;

(2)研究老地質構造與新地質構造的關系以闡明老構造運動與新構造運動的關系(有重疊的、繼承的、新生的關系等)。

2.具體措施

(1)觀察不同岩石性質與地形形態和成因類型的關系,以確定是構造地形抑或剝蝕構造地形、剝蝕地形等;

(3)研究新地質構造與老地質構造在方向、類型、空間、分布等方面的關系;

(4)對比地形剖面圖和地質剖面圖,地形形態圖和地質圖;

(5)編制岩石抗剝蝕強度圖並與地形形態圖進行對比;

(6)編制地貌地質聯合剖面圖、地貌構造形態圖、新構造圖。

(三)第四紀堆積物法

這是通過研究第四紀堆積物的岩石、礦物成分、岩相特點、厚度及空間分布的特徵來解決這三門學科的有關問題的一種方法。

1.研究內容

(1)對組成第四紀堆積物的岩相特點各種粒級的顆粒進行岩石(粗粒物質)和礦物成分鑒定和研究;

(2)研究第四紀堆積物的物質來源(原地的及外來的);

(3)研究第四紀堆積物的形成環境及成因(例如,第四紀堆積物的岩石礦物成分與下伏基岩有聯系,證明是否為殘積物、搬運沉積、或其它類型的堆積等);

(4)研究第四紀堆積物與地形的關系,其中包括第四紀堆積物分布的大地形環境(如河谷形態及分布在河谷中的第四紀堆積物,以及第四紀堆積物本身所組成的地形等);

(5)研究第四紀堆積物與新構造運動的關系(如巨厚的第四紀堆積物分布在新構造下降運動地區等)。

2.具體措施

(1)第四紀堆積物自然剖面及人工剖面的觀察,觀察內容包括:

① 第四紀堆積物的空間分布、厚度變化;

② 第四紀堆積物的岩石礦物成分(盡可能確定);

③第四紀堆積物的岩相特點,包括層理、各層顏色、產狀、分選、粗粒物質的磨圓度和扁平度、排列方向、膠結等;

④第四紀堆積物岩相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變化(原生的和次生的變化);

⑤第四紀堆積物所含化石及生物殘骸;

⑥第四紀堆積物剖面所在的地形部位;

⑦對剖面的觀察內容進行文字描述、照相或素描、採集標本和供分析鑒定、化驗的樣品。

(2)測制第四紀堆積物剖面,並填繪第四紀地質圖。

(3)對不同類型的第四紀堆積物如,冰川漂礫、海成礫石層、風成砂、殘積粘土等,分別進行不同內容的研究。

(4)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分析第四紀堆積物及相關地形和新構造運動的類型、年代和發展史。

(四)生物地層學法

研究第四紀堆積物及其中所含化石、生物殘骸以劃分第四紀地層的方法。

1.研究內容

(1)第四紀堆積物中化石和生物殘骸的採集和鑒定;

(2)第四紀化石和生物殘骸與第四紀堆積物的關系;

(3)分析第四紀化石和生物殘骸所代表的古地理環境,以確定第四紀堆積物的沉積環境和成因類型;

(4)藉助第四紀化石年代的確定以確定第四紀堆積物及有關地形和新構造運動的年代並進行第四紀地層劃分。

2.具體措施

(1)確定化石和生物殘骸產出的地點,第四紀堆積物層位和地形部位,化石產出第四紀堆積物層的岩石、岩相特點,並繪制剖面圖或素描圖、照相;

(2)觀察化石的產狀、完整程度,藉以分析化石是原始沉積抑或次生搬運沉積;

(3)採集第四紀動物和植物化石標本,供鑒定用,並將標本樣品編號;

(4)室內進行分析鑒定並編制圖表;

(5)研究產出化石的第四紀堆積物與相關地形和新構造運動在成因、年代和發展史方面的關系;

(6)進行第四紀堆積物的地層劃分。

(五)人類考古法

研究第四紀堆積物中所含人類骨骸和文化遺跡、藉以確定第四紀堆積物的成因、年代和形成歷史的方法。研究內容和具體措施類似於生物地層學法。

(六)儀器法

利用儀器測定地貌、第四紀地質及新構造運動過程的方法。

1.研究內容

(1)利用儀器測定地貌過程、沉積作用和新構造運動速度;

(2)測定埋藏的地貌、第四紀堆積物和新構造運動的特點。

2.具體措施

(1)大地測量反復進行三角綱測量,反復進行水準測量,了解地面各點水平位置和垂直高度的變化。

(2)利用水量計觀察,測定水位變化。

(3)地球物理法利用磁力異常曲線、重力異常曲線和電阻率曲線分析研究第四紀堆積物的厚度、岩相變化、下伏構造的特點;利用地震儀測定現代地殼運動強度。

(4)利用放射性測定測知岩漿活動與地殼運動。

(5)藉助連續衛星照片,分析地貌過程、第四紀堆積物過程和新構造運動強度。

(七)絕對年齡法

測定第四紀堆積物及其所含化石的絕對年齡,藉以確定相關地形和新地質構造的年齡,從而進行第四紀地層劃分,以及闡明地形、第四紀地質和新構造運動歷史的方法。

(八)古土壤法

研究第四紀堆積物中的古土壤,藉以劃分第四紀地層和研究第四紀地質歷史的方法。

在綜合性區域地質測量和水文工程地質測量工作中,需要盡可能地利用所有上述方法進行地貌、第四紀地質及新構造運動的全面的研究。在專門的地貌、第四紀地質和新構造運動的研究中,利用上述方法中與研究任務有關的方法。例如,在進行第四紀地層劃分的專門研究中,主要利用生物地層法、第四紀堆積物法、絕對年齡法、古土壤法等。

在不同的研究地區內,上述方法的採用和可能發生的作用是不同的。例如,在平原地區,第四紀堆積物的研究方法,通常是一種主要方法;而在山嶽地區,基岩地質結構法又常常作為一種主要方法被採用。

第四紀地質及地貌工作人員應當盡可能多地掌握上述方法。但是,全面掌握上述方法是有困難的。地貌第四紀地質人員應當至少掌握地形形態法、基岩地質結構法、第四紀堆積物法等幾種主要方法,古生物地層學法應當部分地掌握。對於其它一些方法,第四紀地質及地貌工作人員在大多數場合下都是收集資料,採集標本樣品,進行初步分析研究。

⑸ 寫論文的研究方法都有哪些

寫論文的常見研究方法:

1、歸納方法與演繹方法:歸納就是從個別事實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結論原理;演繹則是從一般性原理、概念引出個別結論。歸納是從個別到一般的方法;演繹是從一般到個別的方法。

門捷列夫使用歸納法,在人們認識大量個別元素的基礎上,概括出了化學元素周期律。後來他又從元素周期律預言當時尚未發現的若干個元素的化學性質,使用的就是演繹法。

2、分析方法與綜合方法:分析就是把客觀對象的整體分為各個部分、方面、特徵和因素而加以認識。它是把整體分為部分,把復雜的事物分解為簡單的要素分別加以研究的一種思維方法。

分析是達到對事物本質認識的一個必經步驟和必要手段。分析的任務不僅僅是把整體分解為它的組成部分,而且更重要的是透過現象,抓住本質,通過偶然性把握必然性。

研究過程

1、確定調查課題確定題目時要注意選題是否具有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時要注意選題切忌太大,也要避免無意義的重復勞動。

2、制定調查計劃要明確調查課題、調查目的、調查對象、調查范圍、調查手段、調查步驟、時間安排。

3、收集材料收集材料時要盡可能保持材料的客觀性,盡可能採取多種手段或途徑。

4、整理材料將收集到的材料進行整理,以便後續總結歸納、形成結論。

5、總結研究對整理完的材料進行分析、總結、歸納,得出一般性的結論。

⑹ 論文研究方法有哪些

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①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
②啟發人們的思維
③導致新的發現
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
其主要特點是:
第一、主動變革性
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
第二、控制性
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
第三、因果性
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
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
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
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
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
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
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過說明社會現象怎樣滿足一個社會系統的需要(即具有怎樣的功能)來解釋社會現象。
模擬法(模型方法)
模擬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徵,創設一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的一種形容方法,根據模型和原型之間的相似關系,模擬法可分為物理模擬和數學模擬兩種。

⑺ 開題報告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運用比較廣泛的是文獻法、調查法、實驗法、行動研究法、訪談法等。

在介紹論文方法時,不是對方法概念的解釋,而是要介紹如何使用的研究方法,比如問卷調查法,就要闡述清楚問卷是自製,還是沿用的前人。在研究用,不要羅列一大堆的研究方法,主要提煉一兩種研究方法,側重研究就可以。

研究價值就這個部分,不能空而大或羅列許多根本解決不了的,比如有的老師說他的研究有利於提高某某地區的教育質量等等,別人一看「提高」這個詞就不相信,最多是「改善」。教育的質量不是一項科研就可提高的,另就本土文化的研究,是否具有良好的推廣性,還有待實證。

研究的創新相對別人這方面的研究,別人沒有的,自己總結提煉出來的新亮點,也是文章的亮點。研究的價值與創新應立足於自己的本研究,不能把自己無關的或自己根本解決不了的羅列上去。

(7)研究方法歸納擴展閱讀

開題報告的內容:

1、課題來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2、國內外在該方向的研究現狀及分析。

3、主要研究內容及創新點。

4、研究方案及進度安排,預期達到的目標。

5、為完成課題已具備和所需的條件。

6、預計研究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有及解決的措施。

7、主要參考文獻。

⑻ 研究方法概述

自1984年流動單元的概念提出以來,很多學者應用這一概念開展了儲層表徵或儲層評價研究,但研究方法特別是流動單元的劃分方法有所差異。不同學者根據自己對這一概念的理解,提出不同的流動單元研究方法。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1.根據岩相及宏觀岩石物理參數進行流動單元研究

這一研究思路最早是由Hearn(1984)提出的,後有許多學者(Rodriguez,1988;Jackson等,1989;Hamlin等,1996)進一步開展這一研究。其思路是:首先,通過沉積學研究,在垂向上劃分為若干個成因單元,並研究各成因單元內岩石性質及孔隙度、滲透率、孔隙大小等特徵;然後,主要根據孔滲參數對成因單元(或相)進行進一步的細分,劃分出若干個縱向上和橫向上岩石性質和孔滲性質均相似的儲集單元,即流動單元。

Jackson(1989)在對美國蒙大拿洲鍾溪油田的一個障壁島儲層開展流動單元模型研究時,應用岩相及岩石物理性質研究得出的儲層結構(由不同滲透層組成)基礎上,應用滲透率、孔隙度、斷層對其進行進一步的細分,最終得出由許多流動單元鑲嵌組合而成的模型。

Hamlin等(1996)對南澳大利亞Tirrawarra油田的海相辮狀河三角洲儲層進行研究時,通過沉積相帶的細分,進行了流動單元研究。首先,通過沉積學研究在縱向上劃分出連續的四個相帶,然後分析各相帶孔隙度、滲透率及毛管壓力特徵,在此基礎上,主要根據孔、滲特徵對孔滲差異較大的相帶在垂向上進行細分,將垂向上的四個相帶細分為6個流動單元。

2.應用孔隙幾何學進行流動單元研究

許多學者著重於孔隙幾何學對流體滲流的影響,對流動單元進行劃分和研究。如Ahr(1991)根據孔隙類型組合劃分岩類,並根據對應的岩類對美國Vaccum San Auches油田白雲岩儲層進行流動單元劃分和研究。Amare(1993)對這一白雲岩體又根據孔隙類型、孔滲組合關系及岩石類型進行了進一步的流動單元研究,即將具有同一孔隙組合類型的岩類歸屬於同一類流動單元。

Davies Vessell(1996)在對美國西得克薩斯海相碳酸鹽岩儲層進行流動單元研究時,亦著重於儲層孔隙幾何學特徵研究。他們首先按照孔隙類型(據孔隙大小、形狀、孔喉比、配位數)、孔喉分布等將儲層分為八種岩類,每種岩類均具有一定的、良好的孔-滲關系。岩類的縱向分布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其中高質量岩類組合與低質量岩類組合在垂向上具有一定的互層關系,據此將研究層自上而下劃分了12個水力流動單元。這一方法實際上相當於應用孔隙幾何學等對儲層進行細分層。

Amaefule等(1993)和Abbaszaden等(1996)根據孔隙幾何學對流體滲流具有很大影響的認識,提出了應用流動帶指標FZI(Flow Zone Index)劃分水力流動單元的方法。這一方法的理論基礎是平均水力半徑的概念及Kozeny-Carman的孔滲關系公式。

具有相似FZI的岩石被認為具有相似平均水力半徑,因而屬於同一水力流動單元(Amaefule,1993;Abbaszaden等,1996)。FZI值可依據樣品的孔、滲值或測井響應值來計算,然後通過對眾多樣品的FZI值進行聚類分析,對水力流動單元進行分類。

3.應用傳導系數、儲存系數等參數進行流動單元研究

Ti.G.等(1995)提出了應用傳導系數(kh/u)、儲存系數、砂岩含量等參數劃分流動單元的方法。首先,通過岩心描述,將沉積層段分成若干個層,並根據岩石特徵和物性特徵將這些層進一步分為若干個亞層,然後,通過岩心、測井信息計算出各井各亞層的傳導系數、儲存系數和凈砂岩含量,並應用聚類分析,將這些亞層進一步分為若干個流動單元。最後,將這些流動單元進行井間對比,做出流動單元的井間分布圖。

4.應用生產動態資料進行流動單元研究

Canas等(1994)根據油田生產過程中井間流體流動速度及流動能力資料對哥倫比亞Lacira油田一個曲流帶砂岩儲層進行了流動單元研究。他應用井間流動能力指數(IFCI,InteRWell Flow Capacity Index)來描述流動單元。IFCI指數可根據兩類數據來求取,一類數據為生產井組實際井間流動速度,另一類數據為儲層岩石物理性質數據。對於前者,

高含水油田剩餘油分布研究:以遼河油田歡26斷塊為例

式中IFCI——應用兩井岩石物理性質及儲層厚度求取的井間流動能力指數;

(k·h)1——代表較低滲層的流動能力,其中,k、h分別為滲透率和儲層厚度;

(k·h)2——代表較高滲層的流動能力,其中,k、h分別為滲透率和儲層厚度。

應用上述公式分別求取各井的IFCI值,並分別編繪IFCI平面分布圖。比較這二種方法確定的IFCI分布圖,以確定成因單元內流動單元的分布。在井間流動受限制的情況下,基於生產數據的IFCI應低於基於岩石物性的IFCI,據此可在成因單元內進行流動單元的劃分(差異帶為流動單元邊界)。在作者研究的實例(一個曲流帶砂體)中,兩種數據作出的IFCI值相似,因此這一曲流帶砂體被認為屬於同一流動單元。

閱讀全文

與研究方法歸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56x49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517
蘋果7下載的鈴聲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37
56除以25的計算方法 瀏覽:15
找等量關系的常用方法 瀏覽:22
家用dsp與功放的連接方法 瀏覽:670
長帝烤箱的使用方法圖 瀏覽:398
電腦文件出現亂碼修復方法 瀏覽:230
刮鬍刀磨刀的正確方法與技巧 瀏覽:314
木瓜花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419
成功不是因為快而是因為有方法是什麼意思 瀏覽:372
怎麼提高短視頻質量方法 瀏覽:593
葉輪式增氧機的安裝方法 瀏覽:228
如何提煉自己的教學特色及方法 瀏覽:5
飼料中硝態氮檢測方法 瀏覽:171
日產天籟行車電腦使用方法 瀏覽:666
站樁的背後訓練方法視頻 瀏覽:229
窗戶防盜欄安裝方法 瀏覽:939
真假墨玉手串鑒別方法 瀏覽:786
電腦殺毒前獲得許可權的方法 瀏覽:558
簡單的漫畫製作方法 瀏覽: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