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Mn監測分析方法

Mn監測分析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05 05:24:45

① 重金屬的檢測有哪些方法

重金屬檢測方法及應用
一、重金屬的危害特性
(一)自然性:
長期生活在自然環境中的人類,對於自然物質有較強的適應能力。有人分析了人體中60多種常見元素的分布規律,發現其中絕大多數元素在人體血液中的百分含量與它們在地殼中的百分含量極為相似。但是,人類對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其耐受力則要小得多。所以區別污染物的自然或人工屬性,有助於估計它們對人類的危害程度。鉛、鎘、汞、砷等重金屬,是由於工業活動的發展,引起在人類周圍環境中的富集,通過大氣、水、食品等進入人體,在人體某些器官內積累,造成慢性中毒,危害人體健康。
(二)毒性:
決定污染物毒性強弱的主要因素是其物質性質、含量和存在形態。例如鉻有二價、三價和六價三種形式,其中六價鉻的毒性很強,而三價鉻是人體新陳代謝的重要元素之一。在天然水體中一般重金屬產生毒性的范圍大約在1~10mg/L之間,而汞,鎘等產生毒性的范圍在0.01~0.001mg/L之間。
(三)時空分布性:
污染物進入環境後,隨著水和空氣的流動,被稀釋擴散,可能造成點源到面源更大范圍的污染,而且在不同空間的位置上,污染物的濃度和強度分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不同。
(四)活性和持久性:
活性和持久性表明污染物在環境中的穩定程度。活性高的污染物質,在環境中或在處理過程中易發生化學反應,毒性降低,但也可能生成比原來毒性更強的污染物,構成二次污染。如汞可轉化成甲基汞,毒性更強。與活性相反,持久性則表示有些污染物質能長期地保持其危害性,如重金屬鉛、鎘等都具有毒性且在自然界難以降解,並可產生生物蓄積,長期威脅人類的健康和生存。
(五)生物可分解性:
有些污染物能被生物所吸收、利用並分解,最後生成無害的穩定物質。大多數有機物都有被生物分解的可能性,而大多數重金屬都不易被生物分解,因此重金屬污染一但發生,治理更難,危害更大。
(六)生物累積性:
生物累積性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污染物在環境中通過食物鏈和化學物理作用而累積。二是污染物在人體某些器官組織中由於長期攝入的累積。如鎘可在人體的肝、腎等器官組織中蓄積,造成各器官組織的損傷。又如1953年至1961年,發生在日本的水俁病事件,無機汞在海水中轉化成甲基汞,被魚類、貝類攝入累積,經過食物鏈的生物放大作用,當地居民食用後中毒。
(七)對生物體作用的加和性:
多種污染物質同時存在,對生物體相互作用。污染物對生物體的作用加和性有兩類:一類是協同作用,混合污染物使其對環境的危害比污染物質的簡單相加更為嚴重;另一類是拮抗作用,污染物共存時使危害互相削弱。
二、重金屬的定量檢測技術
通常認可的重金屬分析方法有:紫外可分光光度法(UV)、原子吸收法(AAS)、原子熒光法(AFS)、電感耦合等離子體法(ICP)、X熒光光譜(XRF)、電感耦合等離子質譜法(ICP-MS)。除上述方法外,更引入光譜法來進行檢測,精密度更高,更為准確!
日本和歐盟國家有的採用電感耦合等離子質譜法(ICP-MS)分析,但對國內用戶而言,儀器成本高。也有的採用X熒光光譜(XRF)分析,優點是無損檢測,可直接分析成品,但檢測精度和重復性不如光譜法。最新流行的檢測方法--陽極溶出法,檢測速度快,數值准確,可用於現場等環境應急檢測。
(一)原子吸收光譜法(AAS)
原子吸收光譜法是20世紀50年代創立的一種新型儀器分析方法,它與主要用於無機元素定性分析的原子發射光譜法相輔相成,已成為對無機化合物進行元素定量分析的主要手段。
原子吸收分析過程如下:1、將樣品製成溶液(同時做空白);2、制備一系列已知濃度的分析元素的校正溶液(標樣);3、依次測出空白及標樣的相應值;4、依據上述相應值繪出校正曲線;5、測出未知樣品的相應值;6、依據校正曲線及未知樣品的相應值得出樣品的濃度值。
現在由於計算機技術、化學計量學的發展和多種新型元器件的出現,使原子吸收光譜儀的精密度、准確度和自動化程度大大提高。用微處理機控制的原子吸收光譜儀,簡化了操作程序,節約了分析時間。現在已研製出氣相色譜—原子吸收光譜(GC-AAS)的聯用儀器,進一步拓展了原子吸收光譜法的應用領域。
(二)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UV)
其檢測原理是:重金屬與顯色劑—通常為有機化合物,可於重金屬發生絡合反應,生成有色分子團,溶液顏色深淺與濃度成正比。在特定波長下,比色檢測。
分光光度分析有兩種,一種是利用物質本身對紫外及可見光的吸收進行測定;另一種是生成有色化合物,即「顯色」,然後測定。雖然不少無機離子在紫外和可見光區有吸收,但因一般強度較弱,所以直接用於定量分析的較少。加入顯色劑使待測物質轉化為在紫外和可見光區有吸收的化合物來進行光度測定,這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測試手段。顯色劑分為無機顯色劑和有機顯色劑,而以有機顯色劑使用較多。大多當數有機顯色劑本身為有色化合物,與金屬離子反應生成的化合物一般是穩定的螯合物。顯色反應的選擇性和靈敏度都較高。有些有色螯合物易溶於有機溶劑,可進行萃取浸提後比色檢測。近年來形成多元配合物的顯色體系受到關注。多元配合物的指三個或三個以上組分形成的配合物。利用多元配合物的形成可提高分光光度測定的靈敏度,改善分析特性。顯色劑在前處理萃取和檢測比色方面的選擇和使用是近年來分光光度法的重要研究課題。
(三)原子熒光法(AFS)
原子熒光光譜法是通過測量待測元素的原子蒸氣在特定頻率輻射能激以下所產生的熒光發射強度,以此來測定待測元素含量的方法。
原子熒光光譜法雖是一種發射光譜法,但它和原子吸收光譜法密切相關,兼有原子發射和原子吸收兩種分析方法的優點,又克服了兩種方法的不足。原子熒光光譜具有發射譜線簡單,靈敏度高於原子吸收光譜法,線性范圍較寬干擾少的特點,能夠進行多元素同時測定。原子熒光光譜儀可用於分析汞、砷、銻、鉍、硒、碲、鉛、錫、鍺、鎘鋅等11種元素。現已廣泛用環境監測、醫葯、地質、農業、飲用水等領域。在國標中,食品中砷、汞等元素的測定標准中已將原子熒光光譜法定為第一法。
氣態自由原子吸收特徵波長輻射後,原子的外層電子從基態或低能態會躍遷到高能態,同時發射出與原激發波長相同或不同的能量輻射,即原子熒光。原子熒光的發射強度If與原子化器中單位體積中該元素的基態原子數N成正比。當原子化效率和熒光量子效率固定時,原子熒光強度與試樣濃度成正比。
現已研製出可對多元素同時測定的原子熒光光譜儀,它以多個高強度空心陰極燈為光源,以具有很高溫度的電感耦合等離子體(ICP)作為原子化器,可使多種元素同時實現原子化。多元素分析系統以ICP原子化器為中心,在周圍安裝多個檢測單元,與空心陰極燈一一成直角對應,產生的熒光用光電倍增管檢測。光電轉換後的電信號經放大後,由計算機處理就獲得各元素分析結果。
(四)電化學法—陽極溶出伏安法
電化學法是近年來發展較快的一種方法,它以經典極譜法為依託,在此基礎上又衍生出示波極譜、陽極溶出伏安法等方法。電化學法的檢測限較低,測試靈敏度較高,值得推廣應用。如國標中鉛的測定方法中的第五法和鉻的測定方法的第二法均為示波極譜法。
陽極溶出伏安法是將恆電位電解富集與伏安法測定相結合的一種電化學分析方法。這種方法一次可連續測定多種金屬離子,而且靈敏度很高,能測定10-7-10-9mol/L的金屬離子。此法所用儀器比較簡單,操作方便,是一種很好的痕量分析手段。我國已經頒布了適用於化學試劑中金屬雜質測定的陽極溶出伏安法國家標准。
陽極溶出伏安法測定分兩個步驟。第一步為「電析」,即在一個恆電位下,將被測離子電解沉積,富集在工作電極上與電極上汞生成汞齊。對給定的金屬離子來說,如果攪拌速度恆定,預電解時間固定,則m=Kc,即電積的金屬量與被測金屬離了的濃度成正比。第二步為「溶出」,即在富集結束後,一般靜止30s或60s後,在工作電極上施加一個反向電壓,由負向正掃描,將汞齊中金屬重新氧化為離子回歸溶液中,產生氧化電流,記錄電壓-電流曲線,即伏安曲線。曲線呈峰形,峰值電流與溶液中被測離了的濃度成正比,可作為定量分析的依據,峰值電位可作為定性分析的依據。
示波極譜法又稱「單掃描極譜分析法」。一種極譜分析新力一法。它是一種快速加入電解電壓的極譜法。常在滴汞電極每一汞滴成長後期,在電解池的兩極上,迅速加入一鋸齒形脈沖電壓,在幾秒鍾內得出一次極譜圖,為了快速記錄極譜圖,通常用示波管的熒光屏作顯示工具,因此稱為示波極譜法。其優點:快速、靈敏。
(五)X射線熒光光譜法(XRF)
X射線熒光光譜法是利用樣品對x射線的吸收隨樣品中的成分及其多少變化而變化來定性或定量測定樣品中成分的一種方法。它具有分析迅速、樣品前處理簡單、可分析元素范圍廣、譜線簡單,光譜干擾少,試樣形態多樣性及測定時的非破壞性等特點。它不僅用於常量元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而且也可進行微量元素的測定,其檢出限多數可達10-6。與分離、富集等手段相結合,可達10-8。測量的元素范圍包括周期表中從F-U的所有元素。多道分析儀,在幾分鍾之內可同時測定20多種元素的含量。
x射線熒光法不僅可以分析塊狀樣品,還可對多層鍍膜的各層鍍膜分別進行成分和膜厚的分析。
當試樣受到x射線,高能粒子束,紫外光等照射時,由於高能粒子或光子與試樣原子碰撞,將原子內層電子逐出形成空穴,使原子處於激發態,這種激發態離子壽命很短,當外層電子向內層空穴躍遷時,多餘的能量即以x射線的形式放出,並在教外層產生新的空穴和產生新的x射線發射,這樣便產生一系列的特徵x射線。特徵x射線是各種元素固有的,它與元素的原子系數有關。所以只要測出了特徵x射線的波長λ,就可以求出產生該波長的元素。即可做定性分析。在樣品組成均勻,表面光滑平整,元素間無相互激發的條件下,當用x射線(一次x射線)做激發原照射試樣,使試樣中元素產生特徵x射線(熒光x射線)時,若元素和實驗條件一樣,熒光x射線強度與分析元素含量之間存在線性關系。根據譜線的強度可以進行定量分析
(六)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ICP-MS)
ICP-MS的檢出限給人極深刻的印象,其溶液的檢出限大部份為ppt級,實際的檢出限不可能優於你實驗室的清潔條件。必須指出,ICP-MS的ppt級檢出限是針對溶液中溶解物質很少的單純溶液而言的,若涉及固體中濃度的檢出限,由於ICP-MS的耐鹽量較差,ICP-MS檢出限的優點會變差多達50倍,一些普通的輕元素(如S、 Ca、Fe 、K、 Se)在ICP-MS中有嚴重的干擾,也將惡化其檢出限。
ICP-MS由作為離子源ICP焰炬,介面裝置和作為檢測器的質譜儀三部分組成。
ICP-MS所用電離源是感應耦合等離子體(ICP),其主體是一個由三層石英套管組成的炬管,炬管上端繞有負載線圈,三層管從里到外分別通載氣,輔助氣和冷卻氣,負載線圈由高頻電源耦合供電,產生垂直於線圈平面的磁場。如果通過高頻裝置使氬氣電離,則氬離子和電子在電磁場作用下又會與其它氬原子碰撞產生更多的離子和電子,形成渦流。強大的電流產生高溫,瞬間使氬氣形成溫度可達10000k的等離子焰炬。被分析樣品通常以水溶液的氣溶膠形式引入氬氣流中,然後進入由射頻能量激發的處於大氣壓下的氬等離子體中心區,等離子體的高溫使樣品去溶劑化,汽化解離和電離。部分等離子體經過不同的壓力區進入真空系統,在真空系統內,正離子被拉出並按照其質荷比分離。在負載線圈上面約10mm處,焰炬溫度大約為8000K,在這么高的溫度下,電離能低於7eV的元素完全電離,電離能低於10.5ev的元素電離度大於20%。由於大部分重要的元素電離能都低於10.5eV,因此都有很高的靈敏度,少數電離能較高的元素,如C,O,Cl,Br等也能檢測,只是靈敏度較低。

② 環境空氣中金屬錳用什麼方法測定

可以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或者磷酸-高碘酸鉀分光光度法測定。參考國標GBZ/T 160.13-2004

GBZ/T 160.13-2004 工作場所空氣中 錳及其化合物的測定方法
C 52
GBZ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職業衛生標准
GBZ/T 160.13-2004
————————————————————————
工作場所空氣中
錳及其化合物的測定方法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mercury and its compounds
in the air of workplace
2004年5月21日發布 2004年12月1日實施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發布

前 言
為貫徹執行《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准》(GBZ 1)和《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GBZ2),特製定本標准。本標準是為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配套的監測方法,用於監測工作場所空氣中錳及其化合物 [包括金屬錳(Manganese)和二氧化錳(Manganese dioxide)等]的濃度。本標準是總結、歸納和改進了原有的標准方法後提出。這次修訂將同類化合物的同種監測方法和不同種監測方法歸並為一個標准方法,並增加了長時間采樣和個體采樣方法。
本標准從2004年12月1日起實施。同時代替GB/T 16018-1995、GB/T 16017-1995。
本標准首次發布於1995年,本次是第一次修訂。
本標准由全國職業衛生標准委員會提出。
本標准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批准。
本標准起草單位:黑龍江省勞動衛生職業病研究所所、陝西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本標准主要起草人:侯樹椿和徐方禮等。

工作場所空氣有毒物質測定
錳及其化合物的測定方法
1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監測工作場所空氣中錳及其化合物濃度的方法。
本標准適用於工作場所空氣中錳及其化合物濃度的測定。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標准,然而,鼓勵根據本標准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標准。
GBZ159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測的采樣規范


第一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

3原理
空氣中氣溶膠態錳及其化合物用微孔濾膜採集,消解後,在279.5nm波長下,用乙炔-空氣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
4儀器
4.1微孔濾膜,孔徑0.8μm。
4.2采樣夾,濾料直徑為40mm。
4.3小型塑料采樣夾,濾料直徑為25mm。
4.4空氣采樣器,流量0~3L/min和0~10L/min。
4.5燒杯,50ml。
4.6電熱板或電砂浴。
4.7具塞刻度試管,10ml。
4.8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配備乙炔-空氣火焰燃燒器和錳空心陰極燈。
5試劑
實驗用水為去離子水,用酸為優級純。
5.1硝酸,ρ20=1.42g/ml。
5.2鹽酸,ρ20=1.18g/ml,高純。
5.3高氯酸,ρ20=1.67g/ml。
5.4消化液:取100ml高氯酸,加入到900ml硝酸中。
5.5鹽酸溶液,0.12mol/L:1ml鹽酸加到99ml水中。
5.6標准溶液:稱取0.2748g硫酸錳(將MnSO4•H2O於280°C烘烤1h而得),溶於少量鹽酸中,用水定量轉移入100ml容量瓶中,並稀釋至刻度。此溶液為1.0mg/ml標准貯備液。臨用前,用鹽酸溶液稀釋成10.0μg/ml錳標准溶液。或用國家認可的標准溶液配製。
6樣品的採集、運輸和保存
現場采樣按照GBZ159執行。
6.1短時間采樣:在采樣點,將裝好微孔濾膜的采樣夾,以5L/min流量採集15min空氣樣品。
6.2長時間采樣:在采樣點,將裝好微孔濾膜的小型塑料采樣夾,以1L/min流量採集2~8h空氣樣品。
6.3個體采樣:將裝好微孔濾膜的小型塑料采樣夾佩戴在采樣對象的前胸上部,進氣口盡量接近呼吸帶,以1L/min流量採集2~8h空氣樣品。
采樣後,將濾膜的接塵面朝里對折2次,放入清潔塑料袋或紙袋內,置於清潔的容器內運輸和保存。樣品在室溫下可長期保存。
7分析步驟
7.1對照試驗:將裝好微孔濾膜的采樣夾帶至采樣點,除不連接空氣采樣器採集空氣樣品外,其餘操作同樣品,作為樣品的空白對照。
7.2樣品處理:將采過樣的濾膜放入燒杯中,加入5ml消化液,在電熱板上加熱消解,保持溫度在200°C左右,待消化液基本揮發干時,取下稍冷後,用鹽酸溶液溶解殘渣,並定量轉移入具塞刻度試管中,稀釋至10.0ml,搖勻,供測定。若樣品液中錳的濃度超過測定范圍,可用鹽酸溶液稀釋後測定,計算時乘以稀釋倍數。
7.3標准曲線的繪制:取6隻具塞刻度試管,分別加入0.00、0.20、0.50、1.00、2.00、3.00ml錳標准溶液,各加鹽酸溶液至10.0ml,配成0.0、0.20、0.50、1.0、2.0、3.0g/ml錳濃度標准系列。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調節至最佳測定狀態,在279.5nm波長下,用乙炔-空氣火焰分別測定標准系列,每個濃度重復測定3次,以吸光度均值對錳濃度(μg/ml)繪制標准曲線。
7.4樣品測定:用測定標准系列的操作條件測定樣品溶液和空白對照溶液;測得的樣品吸光度值減去空白對照吸光度值後,由標准曲線得錳濃度(μg/ml)。
8計算
8.1按式(1)將采樣體積換算成標准采樣體積:

293 P
Vo = V × ————— × ————— ........(1)
273 + t 101.3

式中:Vo—標准采樣體積,L;
V—采樣體積,L;
t—采樣點的溫度,℃;
P—采樣點的大氣壓,kPa。
8.2按式(2)計算空氣中錳的濃度:

10 c
C = ――――― ........(2)
Vo

式中:C-空氣中錳的濃度,乘以1.58為二氧化錳的濃度,mg/m3;
c-測得樣品溶液中錳的濃度,μg/ml;
10—樣品溶液的體積,ml;
Vo-標准采樣體積,L。
8.3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按GBZ159規定計算。
9說明
9.1本法的檢出限為0.026μg/ml;最低檢出濃度為0.004mg/m3(以採集75L空氣樣品計)。測定范圍為0.03~3μg/ml;平均相對標准偏差為2.5%。
9.2本法的平均采樣效率為99.4%。
9.3樣品中含有100倍Al3+、Ca2+、Cd2+、Cr6+、Cu2+、Pb2+、Zn2+等不產生干擾;100倍Fe3+、Fe2+有輕度正干擾;Mo6+、Si4+有輕度負干擾。若有白色沉澱可離心除去。
9.4本法可採用微波消解法。

第二法磷酸-高碘酸鉀分光光度法

10原理
空氣中錳及其化合物用微孔濾膜採集,消解後,在磷酸溶液中,錳離子被高碘酸鉀氧化成紫紅色高錳酸鹽;在530nm波長下測量吸光度,進行定量。
11儀器
11.1微孔濾膜,孔徑0.8μm。
11.2采樣夾,濾料直徑為40mm。
11.3小型塑料采樣夾,濾料直徑為25mm。
11.4空氣采樣器,流量0~3L/min和0~10L/min。
11.5燒杯,50ml。
11.6具塞比色管,25ml。
11.7分光光度計。
12試劑
實驗用水為去離子水,用酸為優級純。
12.1硝酸,ρ20=1.42g/ml。
12.2高氯酸,ρ20=1.67g/ml。
12.3磷酸,ρ25=1.68g/ml。
12.4消化液:取100ml高氯酸,加入900ml硝酸中。
12.5磷酸溶液,2.3mol/L:取16ml磷酸用水稀釋至100ml。
12.6高碘酸鉀。
12.7標准溶液:稱取0.2748g硫酸錳(將MnSO4•H2O於280°C烘烤1h而得),溶於少量磷酸溶液中,定量轉移入100ml容量瓶中,並稀釋至刻度。此溶液為1.0mg/ml標准貯備液。臨用前,用磷酸溶液稀釋成30.0μg/ml標准溶液,或用國家認可的標准溶液配製。
13樣品的採集、運輸和保存
現場采樣按照GBZ159執行。
13.1短時間采樣:在采樣點,將裝好微孔濾膜的采樣夾,以5L/min流量採集15min空氣樣品。
13.2長時間采樣:在采樣點,將裝好微孔濾膜的小型塑料采樣夾,以1L/min流量採集2~8h空氣樣品。
13.3個體采樣:將裝好微孔濾膜的小型塑料采樣夾佩戴在采樣對象的前胸上部,進氣口盡量接近呼吸帶,以1L/min流量採集2~8h空氣樣品。
采樣後,將濾膜的接塵面朝里對折2次,放入清潔塑料袋或紙袋內,置於清潔的容器內運輸和保存。在室溫下樣品可長期保存。
14分析步驟
14.1對照試驗:將裝好微孔濾膜的采樣夾帶至采樣點,除不連接空氣采樣器採集空氣樣品外,其餘操作同樣品,作為樣品的空白對照。
14.2樣品處理:將采過樣的濾膜放入燒杯中,加入5ml消化液,在電熱板上加熱消解,保持溫度在200°C左右,待消化液基本揮發干時,取下稍冷後,用磷酸溶液溶解殘渣,並定量轉移入具塞比色管中,稀釋至25.0ml,搖勻,取10.0ml於另一具塞比色管中,供測定。若樣品液中錳的濃度超過測定范圍,可用磷酸溶液稀釋後測定,計算時乘以稀釋倍數。
14.3標准曲線的繪制:取7隻具塞比色管,分別加入0.00、0.10、0.20、0.40、0.60、0.80、1.00ml錳標准溶液,各加磷酸溶液至10.0ml,配成0.0、3.0、6.0、12.0、18.0、24.0、30.0g錳標准系列。向各標准管中加入約0.2g高碘酸鉀,於沸水浴中加熱20min;取出冷卻後,在530nm波長下測量吸光度,每個濃度重復測定3次,以吸光度均值對錳含量(μg)繪制標准曲線。
14.4樣品測定:用測定標准系列的操作條件測定樣品溶液和空白對照溶液。測得的樣品吸光度值減去空白對照吸光度值後,由標准曲線得錳含量(μg)。
15計算
15.1按式(1)將采樣體積換算成標准采樣體積。
15.2按式(3)計算空氣中錳的濃度:

2.5m
C = ――――-― ........(3)
Vo


式中:C-空氣中錳的濃度,乘以系數1.58,為二氧化錳的濃度,mg/m3;
m-測得樣品溶液中錳的含量,μg;
Vo-標准采樣體積,L。
15.3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按GBZ159規定計算。
16說明
16.1本法的檢出限為0.3μg/ml;最低檢出濃度為0.1mg/m3(以採集75L空氣樣品計)。測定范圍為0.3~3.0μg/ml,相對標准偏差為1.3%~6.7%。
16.2本法的平均采樣效率為97.5%。平均回收率為95.3%。
16.3顯色完全後,可穩定2h。樣品中錳含量過高時,用磷酸溶解時即可出現高錳酸鹽的顏色,不影響測定,分析時可減少樣品液的用量。
16.4鐵不幹擾本法;鉻干擾測定時,可用過氧化氫使高錳酸的顏色褪去後,測量鉻的吸光度,然後從總吸光度減去鉻的吸光度。
16.5本法可採用微波消解法。

③ 怎樣測定土壤中錳的含量

1:土壤和植物中錳的測定--高錳酸鹽比色法。
http://wenku..com/view/31cfa4d53186bceb19e8bb08.html

2:土壤交換態錳的測定----1 mol·L-1NH4OAc浸提—KMnO4比色法;
----1mol·L-1NH4OAc浸提—AAS法
http://jpkc.njau.e.cn/analysis/05wenbengjiaoan//page/c7/c7-3-2.htm (這個比較全面)

3:土壤農業化學分析方法_魯如坤(1998),page54.

④ 錳礦石在實驗室的化驗分析方法有哪些分別如何操作

手工濕法分析。。。。。。。
大致規程如下:取適量錳礦(200目以下),加入磷酸15ml左右,硝酸ml左右,加熱冒磷酸煙,取下加入硝酸銨固體約2g,用洗耳球吹盡氮氧化物,稍等,加入水約80ml,冷卻至室溫,用硫酸亞鐵按作為指示劑進行滴定。。。。。。計算結果用含量相當的標準式樣進行代換。。。。
這是做錳的,還有做別的,如有需要可以詳細聯系。。

⑤ 氧化錳的測定

39.3.5.1 高碘酸鉀光度法

吸取10.0mL溶液(B)置於100mL燒杯中,加入5mL(1+1)H2SO4,加熱蒸發至冒白煙,取下冷卻,然後按本章39.2.5鹼熔系統中氧化錳的高碘酸鉀光度法測定分析步驟操作。

39.3.5.2 原子吸收光譜法

取溶液(B)直接進行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分析步驟詳見錳礦石分析中37.2.7錳的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校準曲線的濃度范圍為0~12μg/mL。

⑥ codmn檢測方法

化學需氧量又稱化學耗氧量,簡稱COD。是利用化學氧化劑(如高錳酸鉀)將水中可氧化物質(如有機物、亞硝酸鹽、亞鐵鹽、硫化物等)氧化分解,然後根據殘留的氧化劑的量計算出氧的消耗量。COD是表示水質污染度的重要指標。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COD 5大檢測方法與原理。

1. 什麼是COD?

COD(化學需氧量):是在一定的條件下,採用一定的強氧化劑處理水樣時,所消耗的氧化劑量。它反映了水中受物質污染的程度,化學需氧量越大,說明水中受有機物的污染越嚴重。

COD以mg/L表示,通過水質監測儀器檢測出的COD數值,水質可分為五大類,其中一類和二類COD≤15mg/L,基本上能達到飲用水標准,數值大於二類的水不能作為飲用水的,其中三類COD≤20mg/L、四類COD≤30mg/L、五類COD≤40mg/L屬於污染水質,COD數值越高,污染就越嚴重。

2. COD 5大檢測方法

(1) 重鉻酸鹽迴流法

測定原理:在硫酸酸性介質中,以重鉻酸鉀為氧化劑,硫酸銀為催化劑,硫酸汞為氯離子的掩蔽劑,消解反應液硫酸酸度為9mol/L,加熱使消解反應液沸騰,148℃±2℃的沸點溫度為消解溫度。以水冷卻迴流加熱反應反應2h,消解液自然冷卻後,以試亞鐵靈為指示劑,以硫酸亞鐵銨溶液滴定剩餘的重鉻酸鉀,根據硫酸亞鐵按溶液的消耗量計算水樣的COD值。

優缺點:迴流裝置占的實驗空間大,水、電消耗較大,試劑用量大,操作不便,難以大批量快速測定。

(2) 高錳酸鉀法

測定原理:以高錳酸鉀作氧化劑測定COD,所測出來的COD稱為高錳酸鹽指數(CODMn)。水樣加入硫酸呈酸性後,加入一定量的高錳酸鉀溶液,並在沸水浴中加熱反應30min。剩餘的高錳酸鉀加入過量草酸鈉溶液還原,再用高錳酸鉀溶液回滴過量的草酸鈉,通過計算求出高錳酸鹽指數。

優缺點:高錳酸鉀法的優點是實驗過程中產生的污染比國標法小,但是缺點是試驗中需要回滴過量草酸鈉,耗時長,並且酸性高錳酸鉀法氧化性較低,氧化不徹底,所以測得高錳酸鹽指數比重鉻酸鹽指數低,通常與國標法測定結果相差3-8倍。因此,CODCr主要針對還原性污染物相對含量較高的廢水,而CODMn主要針對污染物相對較低的河流水和地表水。

(3) 分光光度法

測定原理:這種方法的原理與國標法相同。其測定原理也是在酸性溶液中,試液中還原性物質與重鉻酸鉀反應,生成三價鉻離子,三價鉻離子對波長為600nm的光有很大的吸收能力,其吸光度與三價鉻離子濃度的關系服從郎伯一比爾定律。三價鉻離子與試液中還原性物質的量有關,因而通過測定三價鉻的吸光度可以間接測出試液的COD值。

優缺點:此方法相對於傳統的國標法來說,有效的節省了消耗在配置化學試劑的時間,無需進行滴定,操作方便。然而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實驗中消解過程仍需耗費2小時。

⑦ 錳酸鋰中錳含量的測定方法

錳的測定—硫酸亞鐵銨滴定法

(過硫酸銨作氧化劑)

試樣用磷酸分解後,以硝酸銀作催化劑,用過硫酸銨將錳氧化至七價錳,以硫酸亞鐵銨標准溶液滴定。其反應式如下:
5Fe2+ + MnO4- + 8H+ = 5Fe3+ + Mn2+ + 4H2O

鉻、釩、鈰定量干擾。

本法適用於1%以上錳的測定。

【試劑配製】

苯代鄰氨基苯甲酸指示劑 0.2g指示劑溶於100mL 2g/L碳酸鈉溶液中。

硫酸亞鐵銨標准溶液c(Fe2+)≈0.02mol/L 稱取8g硫酸亞鐵銨(FeSO4(NH4)2SO4·6H2O)溶於1L5%(V/V)硫酸中(如混濁須過濾),貯於棕色瓶中。

標定:量取30.00mL硫酸亞鐵銨標准溶液於300mL錐形瓶中,加水50mL,20mL硫-磷混酸,5mL鹽酸,3滴5g/L二苯胺磺酸鈉指示劑,用0.02mol/L 1/6K2Cr2O7標准溶液滴定至穩定的紫色,即為終點。

【分析步驟】

稱取0.2000g試樣於300mL錐形瓶中,加15mL磷酸,3~5mL硝酸,置於高溫電爐上(360℃)加熱溶解,在溶解過程中不斷搖動,使試樣分解,一直加熱至瓶內液面平靜無氣泡,取下,冷至70℃左右,加100mL水溶解稠狀物,加入1mL 10g/L硝酸銀,10~15mL 200g/L過硫酸銨溶液,4粒玻璃珠,加熱煮沸7min,取下,在流水中冷卻至室溫,用硫酸亞鐵銨標准溶液滴定至淺紅色,加入3~4滴苯代鄰氨基苯甲酸指示劑,繼續滴定至亮黃綠色,即為終點。

【注意事項】

加熱煮沸的時間應嚴格控制,如煮沸時間太短,過剩的氧化劑未完全破壞,使結果偏高,煮沸時間太長,形成的高錳酸易分解,使結果偏低。因此,煮沸時間以出現大氣泡後開始計算,再保持7min為宜。

【計算】

Mn(%)=0.01099CV/G*100%

式中

C—硫酸亞鐵銨標准溶液的量濃度,mol/L;

V—滴定時消耗硫酸亞鐵銨標准溶液的體積,mL;

0.01099—七價錳的毫克當量;

G—稱取試樣量,g。

⑧ 用分光光度法測定鉻錳的含量怎麼測定啊

鉻的測定
二、試劑
1、硫酸溶液
1+1
2、高錳酸鉀溶液
10g/L
3、碳酸鈉溶液
200g/L
4、二苯碳醯二肼乙醇溶液
2.5g/L
稱取0.25g二苯碳醯二肼溶於94ml無水乙醇和6ml冰乙醇中,貯存於棕色瓶中。
5、鉻標准溶液
1ml溶液中含有2μg鉻
稱取0.373g預先於105℃乾燥1h的鉻酸鉀,溶於含有1滴氫氧化鈉溶液(100g/L)的少量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釋至刻度(GB/T602—88)。移取2ml該溶液,置於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該溶液臨用前制備。
四、分析步驟
1、工作曲線的繪制
在一組100ml容量瓶中,加入
0、1.00、2.00、4.00、7.00、10.00ml鉻標准溶液。
分別加入1ml硫酸溶液,加水至約90ml,加3ml二苯碳醯二肼乙醇溶液,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使用分光光度計,在540nm波長下,用3cm吸收池,以水為參比測量其吸光度。
以鉻含量為橫坐標,對應的吸光度為縱坐標,繪制工作曲線。
2、試驗溶液的制備
稱取約1g試樣,(精確至0.0002g),置於250ml燒杯中,加1ml硫酸溶液、30ml
水,溶解。加入1ml高錳酸鉀溶液,加熱煮沸至二氧化錳全部沉澱。加水至約90ml,於攪拌下分次慢慢加入30ml碳酸鈉溶液,冷卻至室溫。移入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3、空白試驗溶液的制備
除不加試樣外,其他加入的試劑與試驗溶液的制備完全相同,並與試樣同時同樣處理。
4、測定
將試驗溶液和空白試驗溶液用雙層中速濾紙干過濾,棄去最初濾液,用移液管分別
移取50ml濾液,置於100ml容量瓶中。用硫酸溶液調至中性,再過量1ml,加水至約90ml,用3ml二苯碳醯二肼乙醇溶液,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使用分光光度計,在540nm波長下,用3cm吸收池,以水為參比,測定其吸光度。
根據工作曲線查出試驗溶液和空白試驗溶液中鉻的質量。
五、計算
(m1—m2)×
10-6
0.0005(m1—m2)
w10
=
—————————×100
%
=
————————
m×(50÷250)
m
式中
w10——
鉻的質量分數,%
m1
——
試驗溶液中鉻的質量,μg
m2
——空白試驗溶液中鉻的質量,μg
m
——
試樣的質量,g
夠詳細吧?

⑨ 用什麼方法檢驗溶液中的錳離子

二硫酸鉀檢驗:取樣在酸性條件下氧化,若出現紫紅色,則裡面會有錳離子。

較穩定,不容易被氧化,也不容易被還原。錳在元素周期表上位於第四周期,第VIIB族,屬於比較活潑的金屬,加熱時能和氧氣化合,易溶於稀酸生成二價錳鹽。

在酸性溶液中,+3價的錳、+5價的錳和+6價的錳均比較容易發生歧化反應。

(9)Mn監測分析方法擴展閱讀:

實驗室制備可以用火法制備金屬錳,火法冶煉包括硅還原法(電硅熱法)和鋁還原法(鋁熱法)。

1、鋁還原法(鋁熱法):

鋁熱法採用鋁作還原劑,利用還原氧化錳釋放的化學熱進行冶煉的一種生產金屬錳方法。MnO比熱效果小反應實際上不能進行,最好用四氧化三猛檢驗。

2、硅還原法(電硅熱法):

當採用硅錳與錳礦熔煉時,二氧化錳在1000℃高溫下分解成四氧化三猛和氧氣在熔融爐渣中,四氧化三猛被Si置換分解,MnO最後被Si再還原為金屬錳。用硅(Si)或低碳硅錳還原,發熱量小,必須在電爐內進行。

⑩ 錳用什麼定量分析方法可測定礦業

錳和鐵的測定單獨進行的,錳的測定是把錳氧化成高價錳,再用標定了的硫酸亞鐵還原,從而得錳的結果。一般的礦石不需要用掩蔽劑。

閱讀全文

與Mn監測分析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集成吊頂燈安裝方法圖 瀏覽:475
肥胖體脂率測量方法 瀏覽:14
自己用什麼方法去眼袋 瀏覽:650
常用的幾種野外求救方法 瀏覽:442
電動料理機的安裝方法視頻 瀏覽:573
如何更改資費方法 瀏覽:880
水分的計算方法 瀏覽:884
里外雙鎖芯安裝方法 瀏覽:263
甜甜圈發使用方法 瀏覽:155
500卡路里鍛煉方法 瀏覽:894
怎麼讓孩子開竅的方法 瀏覽:618
性癮症的治療方法 瀏覽:377
雞飼料釣草魚方法視頻 瀏覽:244
低危型房顫的治療方法 瀏覽:808
歐姆龍耳溫計使用方法 瀏覽:550
數罪並罰後附加刑的計算方法 瀏覽:828
水電工安裝地線走線方法 瀏覽:574
冬天果樹育苗基質最佳方法 瀏覽:414
靈芝孢子粉食用方法和什麼同吃 瀏覽:621
保鮮陳列櫃的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