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考語文論術文本閱讀技巧
一、整體閱讀,從整體上把握語料。閱讀一般論述類文章,要從議論說理的角度入手,弄清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麼,有無分論點,用什麼材料來證明觀點,論證結構有什麼特點。閱讀科技說明文,要了解其基本結構。科技文一般屬消息一類,其結構一般為「倒金字塔式」:第一段先引出話題,介紹新工藝、新技術、新見解、新成果,介紹它的構造、原理、發展、現狀、評價等等,閱讀時首先要明確說明的對象是什麼,有什麼特點,有什麼價值,有什麼作用,對社會有什麼意義等。
二、細致研討,掌握重點與難點。
重難點一:分析文章的結構層次,把握文章思路的基本方法。
技巧1:辯明文體,選准角度.議論文體,可從總體上根據引論、本論、結論來劃分,理清行文思路,並分析其內在邏輯關系、材料性質、論證方法,進一步按常見的論證結構——並列、對照、總分、層進——作切分;說明文體,緊扣說明對象,根據其特定的說明順序,或按時間、空間、或按事物自身的構成,或按事物發展,或按事理邏輯來劃分。
技巧2:辨明重要文句。文章中有些句子,如領起句、總結句、過渡句、前呼後應句(包括文中反復出現的文句)
技巧3:審辨標志性詞語。可以作為標志性詞語的有:A順序詞,B關聯詞,C指代詞,D范圍詞,E類別詞,F過渡詞。此外還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復出現的同義或近義的詞語。
技巧4:(1)從形式方面分析①重視具有前後銜接、勾聯、照應作用的語言標志;重視有區分層次作用的標點符號。②掌握文章因文體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的結構規律:議論文常採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結構來論證事理;說明文常採用總分總式或並列式結構來說明問題。
重難點二: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歸納文章內容要點,概括文章中心意思,是指將文章的整體內容和文章的主題中心用簡明的語言表述出來。
1.分析歸納文章的內容要點,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有文體特徵意識:論述文,論題、論點(分論點)是主要信息,論據和論證是次要信息;說明文,說明的對象、說明的內容和對象的特徵(特點)是主要信息,說明的方法及運用到的材料是次要信息。
(2)要有切層分層意識:研究段與段之間的結構關系或句與句之間的結構關系.同一關系取其一;相屬關系取其」屬」;相並關系取其」和」;主次關系(偏正關系)取其」主」。
(3)要有全文整體意識:分析歸納時,要從全文出發、整體把握,才能全面准確。
語言組織方法主要有:
(1)採用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點),進行壓縮;
(2)採用合並法:在各層意思不可缺時,可將各層內容合並起來;
(3)採用提煉法:對於沒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語句間的關系,把握其內容的重點,選擇主要內容;
2.分析歸納中心意思,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1)尋找中心句(段),概括中心意思:有的標題即是中心,有的開頭點明中心,有的結尾揭示中心。
(2)合並各段內容,概括中心意思:尋找各段中心句,合並各段主要內容來提煉概括。
(3)採用整體把握法,概括中心意思:有的文章(段)沒有主旨句,須將全文各段大意綜合起來,加以提煉。
重難點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是指作者對某具體事物的主觀傾向,或贊同或反對,或喜愛或憎惡,帶有鮮明的個人主觀色彩。其表述因文體而有差異。有的直接說出,有的則分散在字里行間,若隱若現。在具體的分析概括時,首先要抓住文體特點,其次,要抓住一些標志性詞句,如「認為」、「覺得」和一些主旨句等。必須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內容、思想、主題。分析的具體做法是:
① 統觀全文,篩選出能直接體現作者觀點和態度的句子;
② 從材料的中心內容入手來分析作者的觀點和態度;
③從作品的表達方式入手來分析作者的觀點和態度。
② 讀書筆記如何提高多文本閱讀
多文本閱讀作為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的課堂組織模式,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筆者也在這條教學之路上不斷探索,讓學生在不同作者相同主題、同一作者不同文本、不同文本同一內容復現的形式中進行多文本閱讀,旨在讓學生在多文本中學會閱讀,在閱讀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讓海量的多文本閱讀成為寫作的強力營養補充。
多文本閱讀的教學方法是近年新出現的一種閱讀教學方法,它的出現不僅在教師群體中得到了重視和肯定,在教育界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能提升我們的文學素養和內涵,而多文本教學就必須切實結合初中學段特點,以教材為基點,明確地從文章、文學、文化角度出發,提取議題,展開閱讀,系統立體地培養學生掌握閱讀策略。實踐證明,這種多文本閱讀教學方式對中學語文的學習非常有效,我們在運用這種方法教學的同時,還要不斷完善創新。
③ 如何做好小升初語文閱讀能力的銜接論文
做好小學初中銜接的方法-----家長篇鄂州市第一中學陳郭在工作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在進入初中後,不知如何學習。上課不懂如何記筆記,自習課不知干什麼,不會有計劃的復習,考試後面對自己與小學相比差距很大的成績不知如何是好,不會處理與同學的關系,難以適應新的環境等等。這些情況實際都反映了一個問題:需要做好小學初中銜接。作為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做好小學初中的銜接呢?1、幫孩子擺正心態,做好心理調適。在一個班,第一名永遠只有一個,這就意味著每個學生又都回歸到同一起跑線上同場競技,人人都名列前茅是不可能的,金字塔尖只能容一人。這一階段需要做的是孩子、家長都要重新審視自己,准確定位,制定符合實際的預期目標。期望值過高,就會造成失望越大,從而導致自信心受挫。在學習、生活各個方面,肯定會遇到一些挑戰和挫折。要讓孩子對這些挫折有一個心理准備。這樣就不至於一遇到打擊就垂頭喪氣。在這個基礎上給予孩子合理的期望,更有利於孩子的適應和學習。2、幫助孩子轉變學習方式。這是每一個剛剛進入初中的學生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好的方法,是成功的開始。初中學科知識量大、難度大、學習進度快、綜合性強、系統性強、能力要求高、理解要求高,教師不可能像小學那麼具體地要求學生每個環節怎樣做,而是要求學生能獨立完成各個環節的任務,如預習、聽講、記筆記、課後復習、獨立作業、單元小結、考後分析等。如果不了解這些,還是用小學老一套方法遠遠不夠,學習成績自然會下降的。更為嚴重的是,如果初一時不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那到初三時面對密度大、內容多,綜合性強的復習一點法都沒有。其中不乏在初一、初二學習不錯的學生,這些學生成績下降,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學習習慣不好,因為在初一、初二,學習內容相對簡單,所以還可以勉強湊合,但是到了初三後就不行了。那麼如何指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家長要指導孩子變被動學為主動學,變死記為活用,孩子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學以致用。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b、集中注意力。思想開小差、會分心,這一切都要靠理智強制自己專心聽講,靠意志來排除干擾。c、認真觀察、積極思考。不要做一個被動的信息接受者,要充分調動自己的積極性,緊跟老師講課的思路,對老師的講解積極思考。結論由學生自己的觀察分析和推理而得,會比先聽現成結論的學習效果好。(3)善於總結歸納,形成知識體系。初中的學習不僅僅要求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更要把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形成知識體系。這樣才能更好的應對競爭激烈的中考。孩子在進入初中後,初一是學習習慣形成的關鍵一年。在初一如果孩子沒有形成良好的、正確的學習習慣,一方面,孩子的學習會受到影響,孩子會感覺到自己付出了很多,成績卻不如意,或者跟以前的付出一樣,成績卻比以前差多了。另一方面,隨著孩子學習內容的加深,孩子會發現他對知識的掌握越來越困難,而且越來越不會學習。慢慢地就會對學習失去信心,導致成績越來越差。3、對孩子要信任。初一是一個不穩定的過程,大多數學生會有一個相對較長的調整期——結識新的朋友、摸索新的學習方法、養成新的學習習慣、培養新的愛好、進行新的定位。在這一過程中,孩子的學習成績上下波動是很正常的,甚至有的孩子波動還非常大,這都是正常的表現。同時他們也需要家長的關注,在他們遇到困難時,家長要適時地給以鼓勵和幫助。初中學生,已經有了很強的獨立性,他們希望父母能把自己當成一個大人來看,而不是跟以前一樣,處處管著自己。因此,家長應該學會放手,給孩子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相信孩子會處理好學習和其他事情的關系。對於學習,我們每一個家長都應該相信孩子是願意學習好的,也是願意考好的,尤其是初一的孩子,他們希望通過考試確立自己的位置,證明自己的實力。如果沒考好,首先孩子自己就非常難過,很內疚,很沮喪了。尤其是對於那些在小學學習成績很好的學生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家長這時應該做的是幫助孩子分析問題,給孩子以安慰、鼓勵和信任。這樣孩子就會從家長那裡獲得前進的動力和信心。反之,如果家長訓斥、打擊孩子,就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容易降低孩子因為沒有考好產生的愧疚心理,甚至覺得反正家長已經訓斥過了,無所謂了。這樣就難以讓孩子產生積極的動力。4、善於與老師溝通。進入初中以後,因為學習比較緊張,孩子與父母的交流明顯減少,父母對孩子的了解越來越少。因此,這就要求家長及時與班主任老師聯系,了解自己孩子的動態,與學校配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後,就幾乎不過問了。當孩子在學校出現問題時,家長的第一反應幾乎都是問老師,「怎麼回事?怎麼會這樣?」而且家長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孩子在小學時不這樣的」。從這可以看出,很多家長對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幾乎一無所知,又如何教育、幫助孩子呢?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基礎,家長學會正確的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家長應該與班主任定期交流,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可以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另一方面也可以讓老師了解孩子家裡的情況,便於學校與家長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對孩子的教育工作。5、處理好孩子的焦慮。我們每一個人在換環境的時候,都會出現不適感,會有各種各樣的反應,孩子更是如此。家長要鼓勵孩子盡快的融入到班級中去,結交新的朋友,用朋友之間的友情來沖淡這種焦慮,而且因為大家都是一樣的,還可以從朋友中獲得情感的支持。這是解決孩子焦慮的最好的方法。初中生正處於由幼稚的童年向青少年過渡的關鍵時期。在生活上學習上都還不能完全獨立和自覺,很需要父母的繼續關懷、引導,督促、幫助。愛因斯坦說過樣一句話「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整個地球」。同樣,我們的家長在初一幫助孩子做好小學初中銜接,讓孩子順利地融入到初中的學習和生活中去,就是為孩子支起了一個支點。有了這樣一個支點,就為孩子三年後的輝煌奠定了基礎。
④ 如何做好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課題研究
)加強學習習慣上銜接克服良傾向
教學實踐習慣對學生搞好學習來說舉足輕重前提學好語文必須注意培養學生下良好習慣:(1)課前有主動預習課有自覺復習習慣;(2)課堂上有思路活躍、勤記筆記習慣;(3)課堂里有大聲答問、大膽質疑習慣;(4)課堂上有與同學合作學習共同探究尋求解決途徑習慣;(5)閱讀時有隨手查閱字典釋疑習慣;(6)有眉批圈點、邊讀邊思考習慣;(7)作文時有先構思、再寫提綱、寫正文及加記習慣;(8)文章寫成有讀兩三遍並進行自我修改習慣;(9)課外閱讀時有隨手摘錄、隨時積累並運用習慣;(10)有勤於動筆、寫心得體會、記日記習慣
(二)加強教學方法上銜接交給學生鑰匙
無數教學實踐證明學生語文學好壞教師引出來而靠老師講出來學生升入初對新學習環境及些新教學方法陌生時語文教師要充分起好橋梁作用方法上注重深入淺出激發學習興趣僅教們學會而且讓們會學老師除教知識外還應多教方法僅授業解惑還應該交給學生鑰匙讓們去打開語文知識大門
(三)加強語文知識上銜接切實打好基礎
眾所周知道理:藍圖再好沒有磚瓦行文章再妙沒有字詞句行因此對學生嚴格要求首先應嚴字詞句上擴大識字量、掌握漢語拼音搞好小學語文教學銜接重要前提嚴格訓練、講究效益基礎上去開闊學生閱讀面拓寬學生視野通過課外閱讀、看報紙、聽廣播等活動教會學生做讀書筆記;通過書法課等語文實踐課及文學社團活動把學語文與學生學生活、做人緊密地結合起來與時代發展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學由被動向主動轉化學生閱讀基礎切實打好了應寫作訓練上加大力度讀促寫寫帶讀培養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綜合能力
(四)加強防差轉差上銜接關鍵時刻拉把
學生進入初經過段時間學習學生成績必會出現好、、差了大限度地使學生取得好成績防止學生成績早分化、多分化語文教師要重視提前做好防差轉差工作教師要充分掌握學生學習情況認真分析原因及時制定防差轉差措施有學生基礎知識扎實運用能力差;有學生閱讀能力強寫作能力差因此教師要因人而異因人制宜差補小學銜接階段學生思想容易波動成績也容易滑坡關鍵時刻拉學生把能讓們掉隊使們和其同學共同進步
五、初步設想
1.認真研讀《語文課程實驗標准》分析小學和初語文教學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和方法上相同與異同做對比性進行研究找出銜接點和研究點,使研究工作有放矢
2.開展教學研究活動通過深入對方課堂進行聽課研究發現小學語文教學異同點找出共性和需要加強或者需要關注問題從而調整語文教學內容和方式方法利於學生初能順利地適應語文學習具有持續發展能力
3.研究學法通過課堂學習調查及課外閱讀拓展研究初和小學學習語文同心理特點學習方法布置語文作業和引領學生學習生活語文方面做研究
4.做好學生畢業跟蹤發展研究通過單元考試成績和月考試成績分析初老師提出些具有建設性意見供小學語文教學思考和實踐
5.做好每次研究第手資料收集和整理特別數據分析和整理確保研究實效
六、具體策略
()小學階段
1.加強百日字功落實和研究讓外小出來學生能說口漂亮普通能書手漂亮國字做堂堂正正國人書漂漂亮亮國字
2.作文教學:加強語文生活化研究我筆寫我心作文自由表達思想教學內容因此作文教學提高需要從給學生體驗舞台給學生作文靈感給學生生活積淀給學生思想放飛通過課內海量閱讀、推薦閱讀和了解國家大事看新聞、看高品質談節目等培養學生用自己眼光去看問題用自己思想去表達習慣提高作文有效性和趣味性讓每學生自由暢寫交流分享感受作文價值作文教學與綜合素質緊密結合從而提高作文效益
3.閱讀教學:加強讀訓練讓學生喜歡讀喜歡大聲讀達讀三層次:讀正確;讀流利;讀有感情;二欣賞讀結合課文讓學生欣賞部分名家朗誦提高學生讀興趣和讀技巧;三書香校園打造注重實效建立讀書平台落實讀書評價讀書納入考試評價總分佔20%,甚至單獨擬定考試卷
4.課堂教學研究:
老師要逐步放手讓學生有獨立閱讀自我感悟時間和空間培養學生獨立思辨能力培養學生語感感悟文字能力;
二適當地整合教材有意識地生活語文滲透課堂來讓學生學會有思想地表達;
三進步改進教學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自主學習方式要落實建立學科資源庫通過資源博客引領學生閱讀引領學生寫作有限校內學習拓展無限課外學習空間諸語文研究性學習
四加大學法研究多研究學情學法教與學有機結合起來嘗試課堂備課改革
五考試評價及命題研究通過命題分析及解題探尋學生學習語文規律
(二)初階段
1.七年級上半學期過渡期內應適當降低學習難度幫助學生打好基礎增強學生自信心七年級新生面對新環境、新教材、新老師需要段時間去適應教師應該放慢教學腳步適當降低要求讓學生跳跳能摘桃子斷成功體驗增強信心從而產生持久學習動力例初語文第冊第單元教學要急於對課文開展較深層次分析理解而應側重讓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讓學生了解初語文教材特點及語文學習般規律、方法又例初上學期每次測驗或考試前教師與學生起回顧、整理、歸納知識要點列出詳細復習提綱;測驗考試再共同分析失誤原因總結教訓;初下學期放手讓學生自己進行上述工作課堂教學過程教師應盡量使用簡單易懂教學用語避免使用深奧艱澀學術語言對於學生發言無論答案正確與否都應充分肯定其學習積極性總之教師要珍視學生點滴進步保護學生要求進步熱情斷肯定與鼓勵培養學生自信心與能力從半扶半放教學方式過渡讓學生自主獨立地學習
2.運用靈活多樣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興趣與慾望使學生活學、樂學提高語文思維能力教師要想方設法讓課堂教學活起來教師務必發揮主導作用依靠全體學生共同營造健康課堂教學心理氛圍促進學生主體作用發揮知之者好之者好之者樂之者巧妙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能使教學過程生動活潑有利於學生對知識吸收及自學能力形成
⑤ 如何實施有效銜接小學語文閱讀教
朱永興教授曾指出:「一個人的精神發展史其實就是他的閱讀史。」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語文課程標准》也對學生的閱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小學閱讀總量達到145萬字,背誦優秀詩文160篇(段)。」如果我們僅僅將學生的閱讀局限在課本中,圈定在課堂上,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與發展,甚至影響到學生終生的發展。因此,如何有效地將課內外閱讀銜結起來,是面臨在每位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課內閱讀為課外閱讀提供方法和習慣上的指導,課外閱讀開闊課內閱讀的視野,延伸課堂教學的長度,拓寬課堂教學的廣度,這兩者相互促進,和諧發展,為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奠定基礎,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讓學生的生命因閱讀而充實,因閱讀而精彩。
「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語文課程標准》中一個重要的基本理念。然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光靠課內幾十篇課文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課內教學只是一個引子,還需要將課內學到的知識,技能和方法等,正確、巧妙的遷移到課外,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使課內外有效結合,同時開花、結果。「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這句話更道出了課內外閱讀結合的重要性。課堂教學的時間、空間是有限的,那麼,如何實現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的有效銜接呢?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課內外結合是根本。「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相結合」是小學語文教學必須遵循的規律之一。語文教學必然要課內延伸到課外,從而使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有機地結合起來,有效地提高閱讀教學質量。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回憶自己的學習過程時,認為他從課內所獲得的僅佔百分之三十,而其餘百分之七十則來自於課外閱讀。搞好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的有機結合,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是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重要途徑。要想在課外閱讀上有所感悟和收獲,首先必須在課內閱讀上下功夫,而且要下足功夫。我們語文課本上所選的內容都是經過專家們的評審,代表著我們民族語言精髓的精品。徜徉其中,我們可以領略到祖國大好河山的壯觀與美麗,那裡有「靜、清、綠、奇、秀、險」的桂林山水,有雄偉壯觀的雅魯藏布大峽谷,有「大漠孤煙直」的塞北風情,也有「風景舊曾諳」的江南早春;我們還可以看到中國近代史上,中華民族受盡屈辱、中華兒女奮力抗爭的一幕,那裡有訴說屈辱的圓明園,有狼牙山五壯士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偉大的獻身精神······朗讀和背誦這些經典篇目,對於提升語感和語文口語表達能力十分有效。我在教學時,不僅讓學生去讀、去品悟,自己也要認真做好范讀工作,當我范讀時讓學生邊聽邊想,正確聽出節奏,停頓和語速,輕重緩急,讓學生進入意境,嘗試用恰當的語調、語速,有感情的朗讀,在朗讀中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在朗讀中積累優美詞句,在朗讀中受到美的熏陶,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我在語文教學中時常引導學生去感受中國語言文字的美,讓學生接觸各種類型的文章,在我的引領下,以文章帶領他們進行時空的穿梭,領略各種風情,遨遊藝術殿堂。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作為教學工作者,我首先把改變課堂教學的觀念和作法,拓展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與渠道,把課外閱讀、課外練筆以及課堂之外的各種形式的語文實踐活動納入語文教學范圍之內。美國教育學家華特科涅斯指出:「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我們必須開放課堂,也就是說,以課堂教學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
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是相通的,它們都要從字、段入手,理解文章意思,學習寫作方法等。因而我在講讀教學時注重培養學生學會閱讀,從探求閱讀方法入手,教給學生讀書方法。讓學生在課內閱讀中學會讀書方法,在課外閱讀中運用讀書方法,從而帶動課外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學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在教學中,我們一定要帶領學生學好「例子」,然後要挖掘「例子」中有利於知識拓展的「鏈接點」。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教學中,我常鼓勵學生多積累古詩。如:在教學李白的《靜夜思》後,讓學生去朗讀、背誦「思鄉類」的其它古詩,待學生將古詩背下來後,再引導理解詩意,感悟詩情。教材中還有許多以寫人為主的課文,我在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了解文中主要人物的事跡和品質,還要注重拓展延伸,讓學生去閱讀與文中人物類似人物的生平和事跡,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延伸,是小學生最經常最廣泛的語文活動。考慮到小學生對課外閱讀內容的選擇能力較弱,我嘗試在每學期初根據教學內容制定一份課外讀物推薦計劃,這份計劃的制定一定要把握課內外讀物的聯結點。我在推薦的讀物時,將課內的課文與推薦的讀物要有某種聯系,內容相關。如學了《冬陽·童年·駱駝隊》,我推薦學生讀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學完《祖父的園子》後,我相應的向學生推薦蕭紅的《呼蘭河傳》作為課外讀物;學了《長城》,推薦學生讀《黃河魂》,學完《蜜蜂》,推薦閱讀法布爾的《昆蟲記》等科普類文章。這樣不但真正使學生「開卷有益」,也對學生如何選擇課外讀物作了指導。
在課堂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名作家及其代表作,有關的奇聞逸事,鼓勵學生去了解更多相關知識。另外,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在開展評價及談感悟時盡可能的引用課外的名言警句格言、歇後語、詩句等,活學活用。進一步鼓勵同學們只要多看課外書,就能有豐富的知識,聰明的頭腦,同時在班裡建立圖書角、讀書園地。讓家長轉變觀念,爭取家長的支持,支持孩子讀有益的課外書。開展「把好書與大家一起分享」的活動,可以把自己在家裡看完或閑置的書帶到教室里來,和同學們一起看、一起分享,讓我們的教室里書香飄逸。這樣在大家的帶動下,一部分平時不愛課外閱讀的同學也會捧著一本書開始讀起來。另外,充分利用課前五分鍾,讓學生吟誦古詩、名人名言拾錦、諺語、歇後語拾零、成語接龍,談論自己收集到的與本節課有關的資料、逸事。小學生最突出的優點是好表現自我,他們要在這五分鍾展現自己最有學問、知識豐富,就必須在課外去閱讀有關的書籍,久而久之愛上課外閱讀,養成喜愛看課外書的好習慣。
我時常利用課外閱讀這一陣地,不但讓學生系統地掌握讀書方法,還指導學生寫好讀書筆記。一是指導記錄的內容。如語文方面的知識,優美的詞句,精彩的描寫,生動的對話,好的開頭和結尾,精闢的議論,文章的結構與提綱;記歷史、地理以及其他學科方面的知識或趣聞;及名人名言、警句,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跡及豪言壯語等。二是指導記錄的方法。批註筆記,在閱讀時使用不同的符號在樹上做批註。提綱筆記,讓學生把讀過的內容寫成內容提要,或是讓學生把讀過的文章理成結構提綱。摘錄筆記,如摘錄詞句、段落、小知識、名言警句等。摘錄時要忠於原文,註明出處。心得筆記,即讀後感,抓住原文自己最感動、感受最深處,聯系自己寫出體會。經過幾個學期的課外閱讀,每個學生都積累了一本厚厚的讀書筆記,一本我的讀書感悟,一冊課外閱讀小報。有的同學還給自己的讀書筆記起了好聽的名字,如《讀書採集》、《書海采貝》、《精彩書冊》、《讀書品味屋》、《好書大家看》······總之,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還要注意閱讀方法的指導,重視閱讀效果,注重正面引導,給學生閱讀的時間,閱讀的內容,閱讀的方法,讓他們去閱讀,去思考。著名語文教育家呂叔湘先生曾講過:「課外閱讀對語文課來說,決不是可有可無的。」如今社會生活高度開放,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小學語文教學不能局限在課堂、課本里,而應該構建開放的教學模式,拓寬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去感受中國語言文字的美,讓學生知道中國五千年的深厚歷史文化,從而去影響學生的精神世界。同時激起孩子對閱讀材料的興趣,引導學生喜愛閱讀、迷戀閱讀,語文的知識與各種能力自然而然累積起來,達到劉勰所說的「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的境界。
總之,小學語文課內課外閱讀的有效銜接,是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課內外結合,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鞏固課堂效果,使學生在學習上變被動為主動。我們必須加強課外閱讀,增強語文教學課內與課外的聯系。課內是基礎,是先導;課外是課內的繼續和擴展。課內指導方法,帶動課外;課外知識的運用和遷移,又促進課內的提高,課內和課外相結合,才能使學生的知識面更寬、更全面。因此,要想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品,就不能拘泥於課本,拘泥於課堂,只有立足於課堂教學,又關注課外閱讀,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⑥ 怎樣在多文本閱讀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海量閱讀與寫作銜接育人」現場會上的講話
老師們、同學們:
今天,我們歡聚在西關小學,目的是觀摩學習西關小學如何落實「海量閱讀與寫作育人」工作的。今天的現場會准備的比較充分,文藝演出突出了閱讀與寫作的主題,節目是師生自編自演的;材料展示內容真實、豐富、有創新;文學社團活動和寫作課體現了高效課堂的精神,體現了學生為主體、學以致用的原則,為學生將閱讀知識轉化為寫作、表演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也活躍了學生的生活。摒棄了讀死書、死讀書現象,其經驗值得全市推廣。
「海量閱讀與寫作育人」工作,是我們以75號文的形式進行安排部署的。全市各單位都開展了這項工作,但進展情況不均衡。下面我結合我市實際情況,談幾點意見:
一、高度重視「海量閱讀與寫作育人」這項工作
國民的閱讀與寫作能力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關繫到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未來;是人們實現人生目標,發展知識和潛力,參與社會活動最基本的技能。培養中小學生的讀寫能力是推進教育改革,實現教育目標,造就合格公民的基本任務之一,我們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我們各位想一想自己怎麼落實的,從環境氛圍建設、圖書的保障和借閱、校本課程的開發、學生的閱讀書目指導、閱讀指導、時間保障、寫作改革、文學社團建設等方面想想,依據我們下發的閱讀目標、
寫作目標自查自查,制定執行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積極推進這項工作的開展。
二、要處理好三個關系
1.處理好了成績與成長的關系。光有成績,過得了今天的關,過不了明天的關;光有成長,過得了明天的關,過不了今天的關。將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既能幫助提高成績,又能促進學生成長,這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
處理好了課外讀物與教輔用書的關系。我們以為教輔用書的價值取向指向於分數,課外讀物指向於人文、科學素質的積淀,與分數有關,但關聯度並不高。因此,組織大閱讀,不是在向學生推薦教輔用書,教輔用書與課外讀物不可同日而語,治理濫訂教輔用書,不會也不能影響大閱讀活動。
處理好了用書與訂書的關系。我們在與家長接觸的過程中發現,其實很多的家長對於推薦給學生的書,反感的是不用。用得好,家長歡迎、支持。讓學生訂什麼書不重要,關鍵要著眼於讓學生用什麼書。
三、做好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為讀者找書、為書找讀者,解決讀什麼的問題。學生讀什麼?需要根據其成長規律定製一份"營養菜譜"。目前的閱讀市場魚龍混雜,特別是一些庸俗的口袋書充斥市場,不僅不能營養學生,甚至在毒害學生。而家長學生有時不一定清楚。前幾年我們也發了幾次閱讀推薦書目,各校可根據課程標准要求結合自身實際,編輯書目推薦給家長,讓家長學生知道什麼時候應該讀什麼。這份菜單的出籠必須具
有權威性。家長拿著這個東西,可以按圖索驥,也可以知道自己孩子差啥、補啥。要借力學校櫥窗、網站、報紙等陣地推介其中的作品。
各校要根據實際再精選一部分內容,自己編輯一些校本讀物,我看西關小學編輯的《清泉》不錯。小學校人力物力不足,建議幾個小學聯合分工編輯,或者由教委辦牽頭組織人員編輯,統一印發。這樣,可以減少開支,提高質量。
二是組織圖書漂流,解決在哪讀的問題。有位詩人說過:"天堂就是圖書館的模樣。"這些年我們在學校裝備問題上一直把圖書館(室)作為重中之重,試圖為學生營造一方現實的、校園版的"天堂"。但是,我們又遺憾地發現,不少學校在建和用問題上脫節,圖書館成了擺架勢的"門面",天堂的門被人為地封閉上了。如何讓圖書走近學生,讓學生與圖書零距離,是我們最近一個時期思考的重點之一。"圖書漂流行動"應勢而生。開設閱讀課,開放閱覽室;開架借閱、全天候開放;完美教室、辦公室建設,將圖書角作為必備內容;在走廊設立開放閱讀區;帶一本上學、帶一本回家;讓學生對書觸手可及,讓學校的圖書館成為學生喜歡的一個空間。
三是開設閱讀課程,解決如何讀的問題。書如何讀是有規律的。放任自流的讀,影響讀書效率、效益。開設語文、外語閱讀欣賞課的地區。課程是學校向學生提供的最好的產品。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課外閱讀的課程化,系統地教給學生閱讀方法。課外閱讀課要形成欣賞課、指導課、推薦課、展示課型體系,並推出了一些研究課、示範課。不少學校還把課外閱讀作為科研課題,推進閱讀課程建設向縱深推
進。除此之外,語文、外語學科都把推薦課外閱讀作為學科教學的要求,實現了課內與課外的融通。
四是擠出讀書時間,解決何時讀的問題。在今天這個浮躁的社會,很多人都感嘆沒有時間讀書。於是淺閱讀、快餐式閱讀盛行。事實證明,淺閱讀很難幫助人實現人文積淀。在課程被排得滿滿、作業總是做不完的現實語境下,師生的讀書時間從何而來?魯迅說,他是把別人聊天、喝茶時間用來讀書的。時間是擠出來的。西關小學利用早讀前幾分鍾背經典,利用午自習寫經典,利用下
⑦ 如何做好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課題研究內容
(一)加強學習習慣上的銜接,克服不良傾向。
在教學實踐中,習慣對學生搞好學習來說,是舉足輕重的前提,學好語文必須注意培養學生以下良好的習慣:(1)課前有主動預習,課後有自覺復習的習慣;(2)課堂上有思路活躍、勤記筆記的習慣;(3)課堂里有大聲答問、大膽質疑的習慣;(4)課堂上有與同學合作學習共同探究尋求解決途徑的習慣;(5)閱讀時有隨手查閱字典釋疑的習慣;(6)有眉批圈點、邊讀邊思考的習慣;(7)作文時有先構思、再寫提綱、寫正文以及加後記的習慣;(8)文章寫成以後有讀兩三遍並進行自我修改的習慣;(9)課外閱讀時有隨手摘錄、隨時積累並運用的習慣;(10)有勤於動筆、寫心得體會、記日記的習慣。
(二)加強教學方法上的銜接,交給學生「鑰匙」。
無數教學實踐證明,學生語文學的好壞,是教師「引」出來的,而不是靠老師講出來的。學生升入初中後,對新的學習環境及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很陌生,這時語文教師就要充分起好橋梁的作用。方法上注重深入淺出,激發學習興趣,不僅教他們「學會」,而且讓他們「會學」。老師除教知識外,還應多教方法,不僅「授業解惑」,還應該交給學生「鑰匙」,讓他們去打開語文知識的大門。
(三)加強語文知識上的銜接,切實打好基礎。
眾所周知的道理:藍圖再好沒有磚瓦不行,文章再妙沒有字詞句不行,因此,對學生的嚴格要求,首先應嚴在字詞句上,擴大識字量、掌握漢語拼音是搞好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的重要前提。在嚴格訓練、講究效益的基礎上,去開闊學生的閱讀面,拓寬學生的視野,通過課外閱讀、看報紙、聽廣播等活動,教會學生做讀書筆記;通過「書法課」等語文實踐課以及文學社團活動把學語文與學生學生活、做人緊密地結合起來,與時代發展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的學由被動向主動轉化。學生閱讀的基礎切實打好了,就應在寫作訓練上加大力度,以讀促寫,以寫帶讀,培養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綜合能力。
(四)加強防差轉差上的銜接,關鍵時刻拉一把。
學生進入初中後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成績必然會出現好、中、差。為了最大限度地使學生取得好成績,防止學生成績早分化、多分化,語文教師要重視提前做好防差轉差工作。教師要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認真分析原因,及時制定防差轉差措施。有的學生基礎知識扎實,但運用能力差;有的學生閱讀能力強,但寫作能力差,因此教師要因人而異,因人制宜,差什麼就補什麼。在中小學銜接階段,學生思想容易波動,成績也容易滑坡,關鍵時刻拉學生一把,就能不讓他們掉隊,使他們和其他同學共同進步。
五、初步設想
1.認真研讀《語文課程實驗標准》,分析小學和初中語文教學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和方法上的相同與異同,做對比性進行研究,然後找出銜接點和研究點,使研究工作有的放矢。
2.開展教學研究活動,通過深入對方課堂進行聽課研究,發現中小學語文教學的異同點,找出共性和需要加強或者需要關注的問題,從而調整語文教學的內容和方式方法,以利於學生到初中後能順利地適應語文學習,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3.研究學法,通過課堂學習的調查及課外閱讀的拓展,研究初中和小學學習語文的不同的心理特點,學習方法,在布置語文作業和引領學生學習生活語文方面做研究。
4.做好學生的畢業跟蹤發展研究,通過單元考試成績和月考試成績的分析,初中老師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建設性的意見,供小學語文教學思考和實踐。
5.做好每次研究的第一手資料收集和整理,特別是數據分析和整理,確保研究的實效。
六、具體策略
(一)小學階段
1.加強百日字功的落實和研究,讓外小出來的學生能說一口漂亮的普通話,能書一手漂亮的中國字。做堂堂正正中國人,書漂漂亮亮中國字。
2.作文教學:加強語文的生活化研究。我筆寫我心,作文是自由表達思想的教學內容,因此作文教學的提高需要從給學生體驗的舞台,給學生作文的靈感,給學生生活的積淀,給學生思想的放飛,通過課內海量閱讀、推薦閱讀和了解國家大事,看新聞、看高品質的談話節目等,培養學生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問題,用自己的思想去表達的習慣。提高作文的有效性和趣味性,讓每個學生自由暢寫,交流分享,感受作文的價值。將作文教學與綜合素質緊密結合,從而提高作文的效益。
3.閱讀教學:一是加強讀的訓練,讓學生喜歡讀,喜歡大聲讀,達到讀的三個層次:讀的正確;讀的流利;讀的有感情;二欣賞讀,結合課文讓學生欣賞部分名家朗誦,提高學生讀的興趣和讀的技巧;三是書香校園打造注重實效,建立讀書平台,落實讀書評價,將讀書納入考試評價,總分的佔20%,甚至可以單獨擬定考試卷。
4.課堂教學研究:
一是老師要逐步放手,讓學生有獨立閱讀,自我感悟的時間和空間,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辨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感,感悟文字的能力;
二是適當地整合教材,有意識地將生活語文滲透到課堂中來,讓學生學會有思想地表達;
三是進一步改進教學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自主學習方式要落實,建立學科資源庫,通過資源博客引領學生閱讀,引領學生寫作,將有限的校內學習拓展到無限的課外學習空間。諸如語文的研究性學習。
四是加大學法的研究,多研究學情學法,將教與學有機結合起來,嘗試課堂備課的改革。
五是考試評價及命題的研究,通過命題分析及解題,探尋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
(二)初中階段
1.在七年級上半學期這個「過渡期」內應適當降低學習難度,幫助學生打好基礎,增強學生自信心。七年級新生面對新的環境、新的教材、新的老師,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教師應該放慢教學腳步,適當降低要求,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在不斷的成功體驗中增強信心,從而產生持久的學習動力。例如在初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的教學中,不要急於對課文開展較深層次的分析理解,而應側重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了解初中語文教材的特點以及語文學習的一般規律、方法。又例如在初一上學期的每次測驗或考試前,教師可與學生一起回顧、整理、歸納知識要點,列出詳細的復習提綱;測驗考試後再共同分析失誤原因,總結教訓;到初一下學期就可放手讓學生自己進行上述工作。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量使用簡單易懂的教學用語,避免使用深奧艱澀的學術語言。對於學生的發言,無論答案正確與否,都應充分肯定其學習積極性。總之,教師要珍視學生的點滴進步,保護學生要求進步的熱情,在不斷的肯定與鼓勵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與能力,從半扶半放教學方式過渡到讓學生自主獨立地學習。
2.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慾望,使學生在活學、樂學中提高語文思維能力。教師要想方設法讓課堂教學活起來。教師務必發揮主導作用,依靠全體學生共同營造健康的課堂教學心理氛圍,以促進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巧妙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能使教學過程生動活潑,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吸收以及自學能力的形成。
⑧ 如何利用多文本閱讀指導學生作文
增強作文的趣味性,得心應手。學生在讀完了那位日本作家的言論後早就義憤填膺,還可讓學生把學校的生活片斷講給家裡人聽、高效益的作用、「綳」等動詞,教師應努力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左腳尖頂住起跑線。 4,課內利用幾分鍾互相討論,學生片斷練習的素材取之不盡,合理想像,將看到的生活內容的豐富多彩用片斷形式反映它、悲哀傷痛,描繪第二聯所展現出的畫面,而且寫得精彩紛呈,有好多教師就感到頭痛,右膝跪在跑道上,學會對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學生學了這篇文章後。學生互改。例如,我告訴他們要善於使用修辭手法,大千世界,不畏炎陽直射的品格,也是他們的寶貴財富。一。它可以引導學生走進生活,還可以找有關的文章作為範文分析、片段訓練要有針對性,評出名次,表現一個生活片斷,結合作文要求加以分析。寫作活動是把思維活動用語言文字進行周密表達的活動、大小,可以使廣大讀者為之動容,給學生以具體可感的指導、片斷訓練可以和閱讀教學結合起來讀和寫是密不可分的,萬花紛呈,可是他仍然大幅度地揮擺著雙手,而應有的放矢地進行;周記本用來作總結,不能求之過急,這比仿寫更進一步了、眼神或者高興。討論3至5分鍾後,是他們明白這就是運用了通過細節來刻畫人物的方法、修改。片斷訓練的主導思想是從局部著眼,留心生活細節,他們都積攢有好多本片斷練習的小冊子,又是怎麼做的、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作文的教與學是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一項比較艱巨的工作,善於引導,再造細節。除事先布置學生觀察外,非常犀利:他半蹲在起跑線上,將會產生多麼深遠的影響呀,還是在語言,片段作文訓練,是用簡短的篇幅,及時交流,點明文意,多揭示社會的主流,每一個訓練點都可安排課文片段引例,把某運動員參加比賽時的動作描繪出來,而且使他們受到了人文熏陶;四,我在一次寫作訓練課上。試想,幾乎每篇課文都有學生可以學習的寫作方法。總之,不可半途而廢,讓學生根據其中適合的材料進行片斷練習:片段訓練也叫小練筆;訓練靈活。抓住生活中的各種細節、質地等,思維能力的發展又可以推動作文水平的提高,對事件的記述,同樣?……」這些所見所聞所感來源於生活。自從這次訓練以後、旅遊途中,他猛地抬起頭,用描述性的語言。學生進行廣泛的片斷練習。教學時,那條終點繩掛在他的身上,認為這是一件難做的工作,要求運用到比喻和擬人這兩種修辭手法。中間部分圍繞中心、人歡馬叫。學習語文,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培養學生的「眼力」和「手力」、焦慮煩躁可信手拈來、「盯」。例如八年級的課文《親愛的爸爸媽媽》的課後練習三。教學時、怎樣寫」的疑問,不能東一榔頭,予以評點,請你寫一段300字左右的文章,指出其優缺點,學生自己寫起來得心應手。作文訓練可以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督促其改正不足,教師要使片段訓練真正達到輕負擔、片斷訓練可以在寫作訓練課上進行我們的寫作訓練一定要有系統性和針對性,就專門要求學生寫一個片斷,同時培養學生的良好寫作習慣。 2,過渡到構思作文。所謂系統性就是要從選材,教師應引導學生增強對事物的敏感性。三是採用托物言志的寫法,作文也離不開想像,應用文也應在大作文本上進行。可採用面改和學生互改兩種方式,200字左右,像受了驚嚇的羚羊,是整個作文訓練「長鏈」中一個個「焊接點」,使讀者能對所寫事物有一個鮮明的印象,那樣子,有針對性等優勢。總之。這樣可以避免學生語言的單調性、飛雪落雨可隨時描繪、片段訓練要有針對性片段訓練不是隨意的,你怎麼想的。結尾部分簡略生動,尤其是在寫作訓練的針對性方面,要求學生回憶學校運動會一些比賽場景肯定讓你難以忘懷,教師應讓每一次訓練都能為提高學生。因此,還得注意以下幾點。指導學生選取材料時。「預備……」隨著這拖長的聲音。學生用「蹲」,易被學生接受,寫作水平才能竹子開花———節節高,就需要教師把學生培養成「生活中的有心人」。終點就在眼前了,學生都受到其潛移默化的影響,表現一個生活片斷;訓練靈活,並且要明確每次訓練的要求,不必限於課文,說明事物的一個方面等;還可文本延伸、結構上、片段形式反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日常生活中,及時交流。作者之所以喜愛石榴,讓他們用自己的筆隨時寫下「眼所見」「耳所聞」,展開聯想和想像,讓學生寫寫自己父親的背影,必須把細致的觀察思考和寫作結合起來,逐步提高的問題、「傾」、「拉開了的弓」等一些比喻句的運用。三、街頭巷尾,寫起來就相當容易。然後。所謂針對性就是每次訓練都要針對學生寫作中出現的問題。然後,從而提高了自己寫作水平。中學語文教材選用了許多優秀的文章。這種訓練的目的在於給學生提供口頭表達機會。片段訓練有用時少,實際上就是讓他們互相討論交流。就是根據課文情節,文章寫得有文采多了,有針對性等優勢。作文教學與其它學科一樣、詞彙運用,易於教師批改,然後把這幾種寫作方法應用到自己作文中去,要引導他們多發現真善美的事物,讓學生舉手錶達,圍繞課文中所體現出來的人文精神進行寫作。比如七年級學生模仿能力極強,而課文是他們最直接的模仿對象,像脫了韁的野馬。例如、心曠神怡,這是他們智慧和心血的結晶、片斷訓練可以用大作文和周記的訓練同步配合把大作文作為片斷訓練的綜合運用,彌補筆頭練的不足;逸聞傳說,選擇范圍要大、前後呼應等方面。續寫與改寫訓練,要使學生有內容可寫、片段訓練形式要多樣,讓學生仔細觀察雲朵的變化。也可讓學生針對某一篇或幾篇進行評論。比如例文模仿,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動。 3,充滿著濃厚的人文氣息,像閃電,易被學生接受!只見他猛一低頭,從小處著手:在指導學生進行作文動作描寫練習時,使學生取材面相當廣泛,總領全文,一個學生堅持幾年甚至十幾年、重點突出的寫法:你對那位日本作家的言論有什麼看法。關鍵詞,對本文的寫作方法就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要多留幾個題內容提要,努力向前跨著大步。面改時,身體向前沖。其集腋成裘!」那「箭」猛然射了出去。所以、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我曾這樣啟發學生,熱愛生活,調動其作文積極性。教學時,目不轉睛地盯向前方,學生在寫作時就比較有意識地運用修辭手法來美化寫作的語言:在講授魯迅先生的《孔乙己》這篇課文時,不夠生動形象時,最後師生匯總意見,我引導學生留意課文中孔乙己兩次掏錢出來的兩個動詞「排出」和「摸出」。這時、「跪」。觀察是作文的基礎,同時;心花怒放,學生寫起來就有了方向,做生活的有心人?我教過的中學生。 4,他慢慢綳直右腿,逐步提高、提高的過程,避免其單調性、高效益的作用,咬緊牙關。學生對自己的業餘生活容易表達,可抓住課文中某個細節或片斷。例如,學生寫作的實際水平來訓練。由於訓練的目標明確;三、生發,無論在內容,題材要選學生最熟悉的,而且很多學生寫出來反駁日本作家的話相當有見地,只要用心探索,不但使學生學習到了語文知識?」「當你和久別的親朋相逢時,從一點著眼。片段訓練有用時少,並展開想像。 2。口頭練,發揚優點,感悟生活,加上或延伸課文中的情節,細致而逼真地刻畫了運動員起跑前的預備動作?寫一則感想或評論、口頭練,布置為作文,就像一隻展翅待飛的雄鷹。有好多學生也存在「寫什麼,實踐使我體會到加強學生的片斷訓練。離終點不遠了!」周圍響起了狂熱的呼喊。學生寫道、素材積累更加充實,還可以文本為基礎進行片段作文的訓練,同時還賦予了石榴的「內在」特徵。作文片斷訓練是個「積水成淵」的活動,寫作技巧也就能得到進一步提高,易於教師批改,我們應當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將寫作教學貫穿其中,便於當堂反饋。 1、發怒的神情。整個身體微微前傾,課文開頭部分概寫,在學生心目中留下了至深的印象,還得注意以下幾點,充滿活力蓬勃向上的精神等。「展翅待飛的雄鷹」,照應開頭,可以更好地將課文中的東西內化為學生精神世界的一部分;篇幅短,以《運動會一瞥》為教學內容:「當一件委屈之事或意想不到的喜訊降臨到你頭上時,彷彿是一張拉開了的弓、仿寫。學生對場景的描繪。一、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教師在教課時,進行片段訓練時、立意以及詳略分布等等各個環節都要有所訓練,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風土人情,如同一條榮耀的綬帶,西一錘子地零敲細打:「雲朵像位魔法師,進行不懈的片斷練習,在不同的表達環境用不同的語言。文章既抓住了石榴的外在特徵來寫?」「某劇情某場面為什麼能使你潸然淚下,閉上眼,他的速度漸漸慢了,是用簡短的篇幅,描繪生活,生發開去。千萬不要被一些消極的負面影響所左右。二是詳略得當。所以,每周一次,激發學生的創造慾望,無疑使學生的寫作技巧。校園內外。當然,針對性強。 3,如想像並記敘小弗郎士在最後一課之後,這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關鍵,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一環;小作文用來作片斷訓練,便於當堂反饋,尤其是比喻和擬人,組織材料。片段作文訓練可以讓學生從課例中學習寫作方法,分層展開。「啪。 2,得心應手,這些文章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都具有指導意義,實質是要贊美那種英勇無畏的品格和敢於斗爭,並提醒他用不同的語言向不同的聽者表達,一會兒變成一朵晶瑩的浪花、匯沙成塔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我從事十多年中學語文的教學工作中,說明事物的一個方面等、結構,有滿肚子的話要說,一會兒變成滿身細鱗的美人魚。片斷寫作能夠完成上述兩大要求的大部分內容。教學時;二,以便清楚地表達、「頂」。他飛快地跑著,如質朴雋逸的風度。教師可擇其善者作為範文,翔實具體;教師對他們的口頭作文逐一簡評,如同涓涓細流可以成就江河湖海一樣,兩手就像兩根釘子插在地上。學了朱自清的《背影》後。例如品讀李白《渡荊門送別》之後,那麼學生的寫作視野也就拓寬了、片斷訓練可以在學習完課文以後進行新課改以後的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更具人文性、片斷訓練運用要靈活、片斷訓練運用要靈活 1,如果教師能對他們進行一番點撥,關注生活,如形狀,這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寫作能力的提高。學生很快就完成了任務,奔跑著……跑了一段後。人教版的語文教材許多課文後面都有這樣的練習題。 3、草萌花開,在很短時間內就能寫出優美的片段,且每前進一步。「沖啊,借物抒情:片斷訓練提高寫作能力提起指導中學生寫作、片斷訓練可以用大作文和周記的訓練同步配合。此外。如,學生學習的課文其實就是很好的寫作範本,我要求學生運用這種方法進行片斷寫作,也有一個循序漸進。譬如《石榴》在寫法上有三個方面值得學生學習,抬著頭。例如。創造離不開想像,對情感的抒發都是實實在在的、河岸路邊都有可寫之事,提高中學生寫作能力的目標也能實現,教師要使片段訓練真正達到輕負擔,而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是因為石榴的「內在」特徵正好與作者的性格特徵相契合,為他們著寫文章提供豐富的源泉,一會兒變成一群駿馬……」 二,逐步提高?」「某事使你下了怎樣的決心。片段訓練也叫小練筆,引導學生模仿課文的寫法、顏色,拚命地沖向終點,一是抓住事物特徵的寫法,落入盲目和隨意之中;晨曦暮靄、順序、片段訓練形式要多樣 1,當我發現學生在寫作文時口水話過多、突發事件,以促進他們正確世界觀的形成、儀式慶典等可形象記述……總之,你當時的感受怎樣,是作文教學過程中的基礎性和必要性階段,同時記下對方的語言動作;作者贊美石榴,都作一次小結。如果讓學生在學習完課文以後;篇幅短
⑨ 什麼是多文本閱讀教學
散落君
2019-12-06 · 浙江大學博士研究生 文化領域創作者
多文本閱讀,又叫文本細讀,指的是就一篇文章,或者一首詩詞,反復閱讀。魔鬼就在細節中,通過發現一些小細節,掌握詩文的真正意思。這是今天一種比較流行的語文閱讀方法,很受歡迎和喜歡,目前做的很好的有福師大的教授,代表作是《文學創作論》,還有就是台灣大學的歐麗娟,她解讀的《紅樓夢》也是文本細讀的經典代表。
文本細讀具體是什麼樣的?以文本為中心。我們平常解讀文本,喜歡脫離文本談作者的生平,脫離文本談作者的思想,這種做法被認為是空洞而浮誇的。文本細讀強調文本的內在性,它提出文本自身就包含著一切,無論是思想感情,還是自身遭遇,都在文本中。面對著這一切,要通過反復的閱讀,仔細的思考,才能達到最終的目標。如果能夠做到對語言的准確理解,那麼我們就能夠解讀出作品的意義。
文本細讀怎麼做?直接閱讀文本,不要看翻譯,不要看解釋,不要看參考資料。直面文本,直面作者的內心。細細品味文中真意,仔細咀嚼作者真情。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也是這個道理。不要想著一遍就讀通,就明白了這首詩詞。要做到,每讀一遍都有新發現,每讀一遍都有新內容,這就做到了文本細讀。
文本細讀運用在哪裡?文本細讀相對來說比較小眾,是一種比較專業化的研究方法,它是專業研究者的必備技能,也是中小學教師教授閱讀時的常用技能,而不是一項面對所有人的要求。
文本細讀有什麼影響?這方面可以借鑒一些大家的說法,葉聖陶先生說「字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呂叔湘先生也說:「文本細讀就是從語言出發,再回到語言。」南帆先生則說:「文本細讀就是沉入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