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武器裝備維修質量評估方法研究

武器裝備維修質量評估方法研究

發布時間:2022-07-04 13:13:10

如何在裝備修理中落實好質量安全重大風險識別和管控機能

2.1范圍與評價方法
1.企業應組織制定風險評價管理制度,明確風險評價的目的、范圍和准則。
制定風險評價管理制度;
明確風險評價的目的、范圍、頻次、准則及工作程序;

2.企業風險評價的范圍應包括:
(1)規劃、設計和建設、投產、運行等階段;
(2)常規和非常規活動;
(3)事故及潛在的緊急情況;
(4)所有進入作業場所人員的活動;
(5)原材料、產品的運輸和使用過程;
(6)作業場所的設施、設備、車輛、安全防護用品;
(7)丟棄、廢棄、拆除與處置;
(8)企業周圍環境;
(9)氣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災害等。
風險評價范圍滿足標准要求;
新建、改建、擴建項目按規定由具有相應資質的評價單位進行安全評價。

3.企業可根據需要,選擇科學、有效、可行的風險評價方法。常用的評價方法有:
(1)工作危害分析(JHA);
(2)安全檢查表分析(SCL);
(3)預危險性分析(PHA);
(4)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HAZOP);
(5)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FMEA);
(6)故障樹分析(FTA);
(7)事件樹分析(ETA);
(8)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LEC)等方法。
選用JHA法對作業活動、SCL法對設備設施(安全生產條件)進行危險、有害因素識別和風險評價;
選用HAZOP法對危險性工藝進行危險、有害因素識別和風險評價;
選用其他方法對相關方面進行危險、有害因素識別和風險評價。

4.企業應依據以下內容制定風險評價准則:
1)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
2)設計規范、技術標准;
3)企業的安全管理標准、技術標准;
4)企業的安全生產方針和目標等。
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風險評價准則;
評價准則應符合標准規定;
評價准則應包括事件發生可能性、嚴重性的取值標准以及風險等級的評定標准。

2.2風險評價
1.企業應依據風險評價准則,選定合適的評價方法,定期和及時對作業活動和設備設施進行危險、有害因素識別和風險評價。企業在進行風險評價時,應從影響人、財產和環境等三個方面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分析。
建立作業活動清單和設備、設施清單;
根據規定的頻次和時機,開展危險、有害因素辨識、風險評價
從影響人、財產和環境等三個方面的可能性和嚴重性進行評價。

2.企業各級管理人員應參與風險評價工作,鼓勵從業人員積極參與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
廠級評價組織應有企業領導參加;
車間級評價組織應有車間領導參加;
所有從業人員應參與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

2.3風險控制
1.企業應根據風險評價結果及經營運行情況等,確定不可接受的風險,制定並落實控制措施,將風險尤其是重大風險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企業在選擇風險控制措施時:
1)應考慮:
⑴可行性;
⑵安全性;
⑶可靠性。
2)應包括:
⑴工程技術措施;
⑵管理措施;
⑶培訓教育措施;
⑷個體防護措施。
根據風險評價的結果,建立重大風險清單;
結合實際情況,確定優先順序,制定措施消減風險,將風險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風險控制措施符合標准要求。

2.企業應將風險評價的結果及所採取的控制措施對從業人員進行宣傳、培訓,使其熟悉工作崗位和作業環境中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掌握、落實應採取的控制措施。
制定風險培訓計劃;
按計劃開展宣傳、教育。

2.4隱患治理
1.企業應對風險評價出的隱患項目,下達隱患治理通知,限期治理,做到定治理措施、定負責人、定資金來源、定治理期限。企業應建立隱患治理台帳。
建立隱患治理台帳;
下達隱患治理通知,做到「四定」;
按期治理隱患項目。

2.企業應對確定的重大隱患項目建立檔案,檔案內容應包括:
1)評價報告與技術結論;
2)評審意見;
3)隱患治理方案,包括資金概預算情況等;
4)治理時間表和責任人;
5)竣工驗收報告。
按標准要求建立重大隱患項目檔案。

3.企業無力解決的重大事故隱患,除採取有效防範措施外,應書面向企業直接主管部門和當地政府報告。
無力解決的重大事故隱患,應採取有效的防範措施;
書面向主管部門和當地政府報告。

4.企業對不具備整改條件的重大事故隱患,必須採取防範措施,並納入計劃,限期解決或停產。
不具備整改條件的重大事故隱患,必須採取防範措施;
納入隱患整改計劃,限期解決或停產。

2.5重大危險源
1.企業應按照GB18218辨識並確定重大危險源,建立重大危險源檔案。
按照GB18218辨識並確定重大危險源;
建立重大危險源檔案,包括:危險物質名稱、數量、性質、位置、管理人員、管理制度、評估報告、檢驗/檢測報告、檢查記錄等。

2.企業應按照有關規定對重大危險源設置安全監控報警系統。
按照有關規定設置檢測報警系統和電視監控系統,並將信號傳至控制室。

3.企業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定期對重大危險源進行安全評估。
定期對重大危險源進行安全評估。

4.企業應對重大危險源的設備、設施定期檢查、檢驗,並做好記錄。
定期檢查、維護重大危險源的設備、設施,包括檢測儀表、附屬設備及配件;
按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定期檢驗,取得檢驗合格證。

5.企業應制定重大危險源應急救援預案,配備必要的救援器材、裝備,每年至少進行1次重大危險源應急救援預案演練。
按要求編制重大危險源應急救援預案;
根據重大危險源的危險特性配備必要的救援器材、裝備;
每年至少進行1次重大危險源應急救援預案演練。

6.企業應將重大危險源及相關安全措施、應急措施報送當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備案。
重大危險源及相關安全措施、應急措施形成報告,報當地縣級以上安全監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備案。

7.企業重大危險源的防護距離應滿足國家標准或規定。不符合國家標准或規定的,應採取切實可行的防範措施,並在規定期限內進行整改。
危險化學品的生產裝置和儲存危險化學品數量構成重大危險源的儲存設施的防護距離應滿足國家規定要求;
防護距離不符合國家規定要求的,應採取切實可行的防範措施,並在規定期限內進行整改。

2.6風險信息更新
1.企業應適時組織風險評價工作,識別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危險、有害因素和隱患。
非常規活動及危險性作業實施前,應識別危險、有害因素,排查隱患。

2.企業應定期評審或檢查風險評價結果和風險控制效果。
每年評審或檢查風險評價結果和風險控制效果。

3.企業應在下列情形發生時及時進行風險評價:
1)新的或變更的法律法規或其他要求;
2)操作條件變化或工藝改變;
3)技術改造項目;
4)有對事件、事故或其他信息的新認識;
5)組織機構發生大的調整。
在標准規定情形發生時,應及時進行風險評價。

⑵ 管理好武器裝備的意義是什麼

管理好武器裝備是武器裝備管理是落實基層戰備工作的重要內容,通過貫徹新的裝備管理思想,可以加強基層維修力量建設。

⑶ 請系統全面地講講軍事運籌學

軍事運籌學是應用數學工具和現代計算技術,對軍事問題進行定量分析,為決策提供數量依據的一種科學方法。它是一門綜合性應用學科,是現代軍事科學的組成部分。

解決現代條件下國防建設和軍事活動中一系列復雜的指揮控制問題,不但要有高度的指揮藝術,還必須有一整套進行高速計算分析的現代科學方法,軍事運籌學就是這種科學方法。

軍事運籌學發展簡史

運籌一詞出自中國古代史書《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

雖然軍事運籌學作為一門學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逐漸形成的,不過軍事運籌思想在古代就已經產生了。中國春秋末期軍事家孫武的《孫子兵法·形篇》中,就有許多關於軍事運籌的論述,他把度、量、數、稱等數學概念引入軍事領域,通過雙方對比計算,進行戰爭勝負的預測分析。他在《孫子兵法·計篇》中還說「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這里的「算」就是計算籌劃之意。此外,《孫臏兵法》、《尉繚子》、《百戰奇法》等歷代軍事名著及有關史籍,都有不少關於運籌思想的記載。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載:戰國齊將田忌與齊威王賽馬,二人各擁有上、中、下三個等級的馬,但齊王各等級的馬均略優於田忌同等級的馬,如依次按同等級的馬對賽,田忌必連負三局。田忌根據孫臏的運籌,以自己的下、上、中馬分別與齊王的上、中、下馬對賽,結果是二勝一負。這反映了在總的劣勢條件下,以己之長擊敵之短,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勝利的古典運籌思想,也是對策論的最早淵源。

成功地應用運籌思想而取勝的戰例很多,如齊魯長勺之戰中曹劌對反攻時機的運籌,齊魏馬陵之戰中孫臏對出兵時間、決戰時機、決戰地點的運籌等。此外,在中國歷史上還有不少善於運用運籌思想的人物,如張良、曹操、諸葛亮、李靖、劉基等。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期,英國工程師蘭徹斯特發表了有關用數學研究戰爭的大量論述,建立了描述作戰雙方兵力變化過程的數學方程,被稱為蘭徹斯特方程。和蘭徹斯特同時代的美國科學家愛迪生,在研究反潛斗爭中也應用了數學方法,他主要是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研究水面艦艇躲避和擊沉潛艇的最優戰術。但當時這些方法尚處探索階段,未能直接用於軍事斗爭。後來,英國國防部成立以生理學教授希爾為首的研究雷達配置和高炮效率的防空試驗小組(後改名為作戰研究部),這是最早的運籌組織。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空、海、陸軍都建立了運籌組織,主要研究如何提高防禦和進攻作戰的效果。美國軍隊也陸續成立了運籌小組,其中海軍設立最早,是由莫爾斯博士發起和組織的,主要研究反潛戰。加拿大皇家空軍也在1942年建立了運籌學小組。而運籌學作為一個獨立的新學科,是於20世紀50年代初 才開始形成的。

軍事運籌學的基本內容

軍事運籌學的基本理論,是依據戰略、戰役、戰術的基本原則,運用現代數學理論和方法來研究軍事問題中的數量關系,以求對目標的衡量准則達到極值的擇優化理論。它通過描述問題——提出假設——評估假設——使假設最優化,反映出假設條件下軍事問題本質過程的規律。

模型方法是指運用模型對實際系統進行描述和試驗研究的方法。反映實際系統的模型方法很多,有邏輯模型、數學模型、物理模型、混合模型等,軍事模擬活動中應用最多的是數學模型。數學模型是用來描述研究對象活動規律並反映其數量特性的一套公式或演算法,其復雜程度隨實際問題的復雜程度而定,一般簡單的問題可用單一的數學方法解決。如蘭徹斯特方程,就是確定性數學模型,可宏觀地描述雙方戰斗的毀傷過程。

對復雜的軍事問題,必須根據問題的需要,選擇各數學分支方法,構成一個整體的混合模型或組合模型,此項工作稱之為構模。運用模型方法研究軍事問題,以協助指揮員分析判斷,是軍事運籌學發展的重要途徑。

作戰模擬是研究作戰對抗過程的模擬實驗,即對一個在特定態勢下的作戰過程,根據預定的規則、步驟和數據加以模仿復現,取得統計結果,為決策者提供數量依據。過去運用沙盤對陣、圖上作業和實兵演習等進行模仿戰爭全部或部分活動的過程,都是作戰模擬。

由於現代戰爭的規模增大,復雜程度日益增加,上述傳統的作戰模擬方法已難於進行較精確的定量描述。在新的數學方法及電子計算機出現後,開始有可能對較大規模的復雜戰斗過程作近似描述,現代作戰模擬開始得到廣泛應用。

現代作戰模擬可以看成是一種「作戰實驗」技術。它可部分地解決軍事科學研究中難以通過直接實驗的手段進行反復檢驗的難題,還可節省時間和人力、物力,因而是軍事科學研究方法上的一個重大進步。通過現代作戰模擬,能對有關兵力、裝備使用的復雜關系,從數量上獲得深刻了解。

作戰模擬可用於作戰訓練、武器裝備論證、後勤保障以及軍事學術研究等各個方面。其分類因角度不同而異。按軍種、兵種分:有合成軍作戰模擬,陸軍、空軍海軍作戰模擬;按規模分:有戰役模擬、戰術模擬;按現代化程度分:有手工作戰模擬、計算機輔助作戰模擬和計算機化作戰模擬。

決策論是研究如何選擇最佳有效決策方案的理論和方法。無論是平時還是戰時,指揮員的重要職責就是分析判斷情況,選擇可行的或滿意的決策方案,定下決心進而組織實施,以完成上級賦予的各項任務。決策論可以引導指揮人員根據所獲得的各種信息,按照一定的衡量標准進行綜合研究,從而使指揮員的思維條理化,決策科學化。

搜索論是研究如何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資金及時間,以取得最佳效果的一種理論和方法。搜索論用在軍事方面,主要是研究提高對某一區域內的目標進行偵察搜索的效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為研究提高飛機對德國潛艇的搜索效率,首先運用並發展了這種理論。由於現代戰爭中搜索問題比較復雜,涉及的因素 比較多,所以搜索理論尚在發展中,還難於建立統一的通用模式。

規劃論是研究在軍事行動中,如何適當地組織由人員武器裝備、物資、資金和時間等要素構成的系統,以便有效地實現預定的軍事目的。規劃論分線性規劃、非線性規劃、整數規劃和動態規劃。

線性規劃是當約束條件及目標函數均為線性函數時的規劃,可用於解決對目標或作戰地域分配同類兵力、兵器問題等。非線性規劃是當約束條件或目標函數為非線性方程的規劃,可用來解決向目標或作戰地域分配不同類型的兵力、兵器等問題。人們在實際應用中為計算方便,常把非線性問題近似地處理成多級線性規劃問題。

整數規劃是規劃論的特殊問題,要求變數和目標函數採用整數進行運算。因為有時人員、武器裝備等只有整數才有意義。動態規劃是解決多級決策過程員優化的一種數學方法,可把多級決策過程作為總體決策,構成決策空間,並對每個決策找出其定量評估優劣的准則函數,選出准則函數為員優值的決策方案。這即是決策過程的最優化。動態規劃多用於多級指揮控制、計算使目標遭受最大損失的火力分配問題等。

排隊論亦稱「等待理論」、「公用服務系統理論」或「隨機服務系統理論」。是研究系統的排隊現象而使顧客獲得最佳流通的一種科學方法。在軍事系統中出現的排隊現象很多,如指揮系統收發軍事情報信息,反坦克武器對敵坦克的射擊,防空系統對空中目標的射擊,以及飛機的批次偵察轟炸,武器裝備的修理等。

這些軍事活動在排隊論中被稱為「服務」,而服務系統則為指揮控制系統、反坦克系統、防空系統、偵察轟炸系統、修理系統等。其中「顧客」是被指揮的部隊,被射擊的坦克和飛機,被偵察轟炸的目標,以及需要修理的武器裝備等。當顧客要求服務的數量超過服務系統的能力時,就會出現排隊現象。排隊論即由此得名。

排隊論可以用來解決指揮系統的信息處理能力及反坦克武器射擊效率的估計分析;對空中偵察及防空武器提出相應的要求,估計不同設施的防空系統效率;武器裝備維修及後勤保障的合理安排;人員、物資、裝備等按時間序列流動的組織安排等。

對策論是研究沖突局勢下局中人如何選擇最優策略的一種數學方法。由於這門學問最初是從賭博和弈棋中提出的,因此亦稱「博奕論」。

對策論的基本思想是立足於最壞的情況,爭取最好的結果。在軍事斗爭中,通常並不掌握對方如何打算和行動的充足情報,在這種不確定情況下應用對策論最為合宜。如在對方採用一系列不同戰術條件下,選擇己方的有效戰術問題;受對方攻擊情況下設置假情報和實施偽裝的問題;以及選擇與對方對抗的各種武器裝備的合理配置問題等。

隨著科學技術和軍事斗爭的發展,航天技術中出現了機動追擊的對策問題,原來的對策論就難以適應,於是美國蘭德公司等在20世紀60年代開創了新的「微分對策」理論,從而使對策論的軍事應用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存儲論亦稱「庫存論」,是研究在何時何地從什麼來源保證必需的軍用物資儲備,並使庫存物資及補充采購所需的總費用最少的理論和方法,它主要用於軍隊的後勤保障和物資管理方面。採用這種方法,可以確定維持軍事系統的組織活動或經營管理正常運轉所需的武器裝備、備品備件、材料,及其他物資的最佳經濟儲備量。最佳經濟儲備量是由最佳經濟采購量決定的,而采購量又與消耗量有關。

除上述各論外,軍事運籌學常用的理論和方法還有網路法、火力運用理論、指揮控制理論、最優化理論、概率論和數理統計、資訊理論、控制論等。

應用軍事運籌學需要特別注意其局限性。主要是運籌分析系統的簡化和本質抽象中人的主觀性,以及對軍事問題中一些非定量因素,諸如人的水平、能力、愛好個性、士氣、心理因子等,只能在假定條件下作近似的分析。

軍事運籌學作為軍事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定量研究其他軍事學科的有關問題的手段和工具,其他軍事學科是軍事運籌學的應用領域。隨著現代戰爭日趨復雜多變,且有大量隨機現象出現,以及數學方法的研究上取得了新的成果,並且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展和大量使用,使得在軍事上廣泛應用運籌學方法日益有效,並且費用也越來越低。不過,現代戰爭仍然需要指揮人員的經驗和創造性思維,需要科學方法和指揮藝術的有機結合。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軍事運籌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也將進一步發展。其發展方向主要是,如何提高描述精度,如何通過直接和間接的數學方法以及其他科學方法,對目前難於用數量表示的那部分軍事問題予以量化。以及如何通過人機聯系的最新途徑——人工智慧等進行作戰模擬。軍事運籌學的應用范圍將更加廣泛,對研究解決作戰、訓練、武器裝備、後勤管理等軍事問題的作用將越來越大。

其它軍事學分支學科

軍事學概述、射擊學、彈道學、內彈道學、外彈道學、中間彈道學、終點彈道學、導彈彈道學、軍事地理學、軍事地形學、軍事工程學、軍事氣象學、軍事醫學、軍事運籌學、戰役學、密碼學、化學戰

軍事運籌學
系統研究軍事問題的定量分析及決策優化的理論和方法的學科。軍事學術的組成部分。以軍事運籌的實踐活動為研究對象。研究領域涉及作戰指揮、軍事訓練、武器裝備研製與發展、軍隊體制編制、軍隊管理、後勤保障等各個方面。主要任務是為各類軍事運籌分析活動提供理論和方法,用以揭示各類軍事系統的功能、結構和運行規律,科學地輔助軍事決策和軍事實踐,合理利用資源,提高軍事效能,啟發新的作戰思想。詞源 「運籌」一詞,出自中國《史記·高祖本紀》:「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最早有「軍事運籌學」含義的英文詞operationalresearch出現於1938年,是由當時英國的鮑德西雷達站負責人A.P.羅威就整個防空作戰系統的運行研究工作而提出的,原意為「作戰研究」。在美國稱為operationsresearch。英文縮寫均為OR。自50年代起,雖然歐美一些國家將這種用於作戰研究的理論和方法廣泛用於社會經濟各領域,但仍沿用原詞,使OR的含義有了擴展。OR傳入中國後,曾一度譯為「作業研究」、「運用研究」。1956年,中國有關專家共同商定將OR譯為「運籌學」。其譯意恰當地反映了該詞源於軍事謀劃又軍民通用的特點,並賦予其作為一門學科的含義。隨著適用於軍事領域的這些理論和方法應用的不斷擴展,軍事運籌理論研究工作得到深入與發展,軍事運籌理論逐漸形成為一門獨立的軍事學科,在中國稱之為「軍事運籌學」。簡史 軍事運籌學的形成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早期的軍事運籌思想可追溯到古代軍事計劃與實際作戰運算活動中的選優求勝思想。如公元前6世紀孫武在《孫子》一書中,就有關於作戰力量的運用與籌劃的論述(見《孫子》中的運籌思想)。又如《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記載的春秋戰國時期孫臏輔助齊將田忌與齊威王賽馬,田忌採用孫臏建議的取勝策略,就體現了對策論中的最優策略思想。再如11世紀沈括的《夢溪筆談》中根據軍隊的數量和出征距離,籌算所需糧草的數量,將人背和各種牲畜馱運的幾種方案與在戰場上「因糧於敵」的方案進行了比較,得出了取糧於敵是最佳方案的結論,反映了當時後勤供應中多方案選優的思想。古希臘數學家阿基米德利用幾何知識研究防禦羅馬人圍攻敘拉古城的策略,也是體現軍事運籌思想最早的典型事例之一。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戰爭中,繼承和發展了古今中外的軍事運籌思想。毛澤東的《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三個月總結》、《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黨委會的工作方法》等一系列著作,均有關於軍事運籌方面的論述。例如,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科學地分析戰略形勢,確定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斗爭道路;抗日戰爭時期,分析敵我力量對比,確定以持久戰勝敵的思想;解放戰爭時期,計算戰爭進程,確定在3~5年內從根本上消滅國民黨軍隊,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等,都科學地運用了定量分析的方法。此外,他還利用作戰經驗及大量統計數據,提出作戰理論原則,並把一些重要的數量依據,直接納入原則體系,指導作戰。十大軍事原則中「每戰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兩倍、三倍、四倍、有時甚至是五倍或六倍於敵之兵力),四麵包圍敵人,力求全殲,不使漏網」(《毛澤東選集》,第二版,人民出版社,北京,1991,第1247頁)的原則,就是一例。隨著近代工業的興起,大量新的科學技術開始應用於軍事運籌活動,軍事運籌學的理論與方法逐步成熟,其發展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萌芽階段 1909年,丹麥工程師A.K.埃爾朗首次提出了排隊模型,用於研究排隊系統運行效率和提高服務質量問題。1914年,英國工程師F.W.蘭徹斯特提出了描述作戰雙方兵力變化關系的微分方程組,該方程組被稱為蘭徹斯特方程。1915年,俄國人M.奧西波夫獨立推導出類似於蘭徹斯特方程的奧西波夫方程,並用歷史上的戰例數據作了驗證;同年,美國學者F.W.哈里斯首創庫存論模型,用於確定平均庫存與經濟進貨量,提高了庫存系統的綜合經濟效益。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人T.A.愛迪生應用「戰術對策板」研究商船運行策略,減少了敵方潛艇對商船的毀傷;1921~1927年,法國數學家E.波萊爾發表的一系列論文,為對策論的創建奠定了基礎,其中證明了極小極大定理的特殊情形。這些均是為適應不同的軍事需要而逐步發展起來的早期運籌理論和方法。形成階段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為研究雷達在實戰中的有效使用,英國皇家空軍於1939年吸收多個學科的專家建立了最早的運籌學研究小組。1940年成立由著名物理學家P.M.S.布萊克特領導的英國防空指揮研究小組,對機載雷達發現船隻、潛艇等作戰問題進行研究。通過改變深水炸彈的爆炸深度,使皇家海軍、皇家空軍摧毀敵方潛艇的成功率分別增加了3倍、6倍。此後,英國的陸軍、海軍也都相繼設立了運籌分析機構,專門從事軍事運籌的理論和應用研究。美國的運籌分析工作開始於1940年。1942年成立了由P.M.莫爾斯領導的美國海軍反潛戰運籌小組,主要研究反潛作戰效果等問題。如1943年的研究表明,使用B-29飛機夜間單機布雷效果最好,飛機損失率由10%~15%降低到1%~1.5%。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加拿大軍隊中也建立了運籌組織。至戰爭結束時,英、美、加三國的軍事運籌人員總數已超過700人。1945年,蘇聯學者A.H.柯爾莫哥洛夫提出了多發齊射毀傷目標的火力運用理論。1947年,美國學者G.B.丹齊克等創立了線性規劃解法——單純形法。1948年,美國組建了蘭德公司。1951年,莫爾斯教授等在總結戰時經驗基礎上公開出版了《運籌學方法》一書;同年,美國為培養高級軍事運籌分析人員,在美國海軍研究生院設置了運籌分析課程。1952年成立了美國運籌學會。此後,搜索論、決策分析等新的理論和方法相繼產生。這些均標志著軍事運籌學的理論和方法體系已基本形成。發展階段 由於軍事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現代戰爭的日益復雜,指揮決策問題對科學理論方法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電子計算機技術與現代數學方法的適時出現,有力地推進了軍事運籌學的發展。50年代中期以來,許多國家廣泛推廣應用了軍事運籌學的理論和方法。美國自1960年R.S.麥克納馬拉任國防部長後,軍事運籌學在國防管理等領域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如相繼發展了計劃評審技術、圖示評審技術、風險評審技術等網路分析方法,規劃計劃預算系統,以及在武器裝備研製過程中發展的費用一效果分析方法等。同時,國防系統有關部門還建立了數百個軍事模型。這些模型除了用於武器裝備論證外,還用於國際局勢分析、戰爭預測、作戰指揮、軍事訓練、後勤保障等方面的輔助決策。取得成功的事例有:確保美國對蘇聯具有核反擊能力所需的最少彈頭數的計算分析、阿波羅登月計劃的制訂、B一1轟炸機的研製等。特別是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在戰場管理、軍隊指揮、後勤保障等方面,成功地應用了軍事運籌學的理論與方法。在中國,軍事運籌學的研究始於50年代初期軍隊院校有關火力運用理論的教學工作。1956年,在錢學森、許國志教授的倡導下,中國科學院成立了第一個運籌學專業研究機構,對軍事運籌學的發展,起了積極促進作用。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華羅庚教授提出的優選法和統籌法,在軍事領域中也得到了推廣和應用。1978年5月,中國航空學會在北京召開了軍事運籌學座談會,與會人員向有關部門提出了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開展軍事運籌與系統工程研究試點工作的建議。1978年底,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立了第一個由多個學科的專家組成的「反坦克武器系統工程試點小組」,開展了反坦克武器系統工程試點工作。1979年10月,中國第一個軍事運籌學研究機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運籌分析研究所正式成立。1981年5月,成立了中國系統工程學會軍事系統工程委員會。1984年12月,成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運籌學會。許多機關、部隊也先後建立了各種專業性論證分析機構,在軍內有組織地開展軍事運籌學的研究與推廣應用,並逐步擴大到軍隊工作的各個方面。1990年,中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國家教育委員會發布的《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把軍事運籌學列為軍事學的二級學科。此後,大多數軍事院校陸續招收和培養了一批軍事運籌學碩士研究生。1994年,開始招收第一批軍事運籌學博士研究生。這一階段的主要特點是:研究隊伍的規模越來越大,研究問題的層次不斷提高,應用范圍已由戰術規模逐步發展到戰役規模和戰略規模,研究的內容不斷拓寬。基本理論 軍事運籌學的基本理論主要有:概率論與統計學 概率論與統計學是軍事運籌學中最基本的數學工具,在軍事運籌分析中廣泛應用。概率論是從數量角度研究大量隨機現象,並從中獲得規律的理論。統計學則是研究如何有效地搜集、整理隨機數據,找出隨機現象數量指標分布規律及其數字特徵的理論。很多軍事問題和基礎數據均可運用上述理論進行描述或獲取。數學規劃理論 研究如何將有限的人力、物力、資金等資源進行最適當最有效的分配和利用的理論,即研究可控變數X=(x1,x2,···,xn)在某些約束條件下求其目標函數在X�處取極大(或極小)值的理論。根據問題的性質與處理方法的不同,它又可分為線性規劃、非線性規劃、整數規劃、動態規劃、多目標規劃等不同的理論。在軍事資源分配等方面的運籌分析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決策論 研究決策者如何有效地進行決策的理論和方法。決策論指導軍事決策人員根據所獲得的各種系統的狀態信息,按照一定的目標和衡量標准進行綜合分析,使決策者的決策既符合科學原則又能滿足決策者的需求,從而促進決策的科學化。通常在軍事決策問題的運籌分析中有廣泛的應用。排隊論 研究關於公用服務系統的排隊和擁擠現象的隨機特性和規律的理論。軍事上常用於作戰、通信、後勤保障、C�I系統的運行管理等領域的運籌分析。庫存論 研究合理、經濟地進行物資儲備的控制策略的理論。軍事上主要用於後勤管理領域的運籌分析。網路分析 通過對系統的網路描述,應用網路理論,研究系統並尋求系統優化方案的方法。廣泛應用於作戰指揮、訓練演習、武器裝備研製、後勤管理等軍事活動的組織計劃、控制協調等方面的運籌分析。對策論 研究沖突現象和選擇最優策略的一種理論。適用於軍事對抗和沖突條件下的決策策略等方面的運籌分析。搜索論 研究在探測手段和資源受到限制的情況下,如何以最短時間和最大可能、最有效地找到某個特定目標的理論和方法。通常用於軍事目標搜索、邊防巡邏、搜捕逃犯以及軍事情報檢索等方面的運籌分析。武器射擊運籌理論 關於武器系統射擊效率及火力最佳運用的理論。主要用於武器系統的設計、研製與使用過程中的毀傷效果計算、精度分析、靶場試驗及綜合評價等方面的運籌分析。蘭徹斯特方程 描述敵對雙方交戰過程中兵力變化關系的微分方程組。包括第一線性律、第二線性律與平方律。用以揭示在特定的初始兵力兵器條件下,敵對雙方戰斗結果變化的數量關系。主要用於作戰指揮、軍事訓練、武器裝備論證等方面的運籌分析。軍事模型與模擬 對軍事問題的抽象描述與模擬。軍事模型是現實世界軍事活動本質特徵的近似描述,而不是全部屬性的復制。模擬是指運用模型進行實驗的過程。作戰模擬是作戰對抗過程的模擬實驗。廣泛應用於各類軍事問題的運籌分析。相關的理論與方法 在研究解決軍事運籌問題中,還經常用到一些相關理論和方法,如模糊數學、系統動力學、決策支持系統等。應用理論 隨著自然科學與軍事科學的不斷發展,軍事運籌學在軍事領域中的應用研究日益廣泛和深入,在各專門領域運籌分析實踐的基礎上,已經或正在形成一系列面向專門領域的理論和方法,主要有:軍事戰略運籌分析 對與軍事戰略有關的全局性問題進行定量研究和方案選優的理論和方法。它涉及的問題包括:戰略環境、戰略目標、常備力量與後備力量建設、國防動員體制、戰略後勤、國防經濟、軍事外交、軍備控制和裁軍、軍事威懾與軍事沖突、局部戰爭與全面戰爭、常規戰爭與核戰爭等方面的分析、預測和評估。由於戰略問題不確定因素多,有些問題難於單純用定量方法解決,因此需要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結合,計算機與人的判斷結合。國防科技發展運籌分析 對國防科技發展的方針、政策、目標、規劃等有關問題進行定量分析和方案選優的理論和方法。可用於解決諸如重大項目評價、國防科技投資方向以及新技術在國防中應用的可行性研究等問題。作戰運籌分析 對作戰的有關問題進行定量分析和方案選優的理論和方法。內容主要包括:綜合分析判斷敵情、評估交戰雙方作戰能力、優化兵力編成、部署和協調作戰及各種保障計劃等。主要用於作戰輔助決策等。軍事訓練運籌分析 對軍事訓練的組織與實施進行定量分析和方案選優的理論和方法。主要內容包括:訓練體制和訓練內容、訓練的組織實施、訓練效果評估等方面的論證分析。後勤保障運籌分析 對後勤保障進行定量分析和方案選優的理論和方法。內容主要包括:後勤指揮、軍費需求與分配、武器裝備保管與維修、衛生勤務保障、軍隊運輸方面的優化分析等。武器系統運籌分析 對武器系統的發展、部署和使用進行定量分析與方案選優的理論和方法。主要內容包括:武器系統作戰效能、武器系統全壽命費用、武器系統費用效能、武器系統可靠性、易損性與生存能力等方面的分析、預測與評估等。軍隊組織結構與幹部管理運籌分析 對軍隊組織的各部分或要素的組合方式與幹部隊伍結構、需求和規劃控制等進行定量分析與方案選優的理論和方法。涉及的問題包括:軍隊整體的宏觀分析與具體單位的微觀分析;軍隊結構的控制幅度、指揮層次、職權區分、單位編制、相互關系以及幹部編制結構、培養任用、流動規律、考核評估、進退升流等管理方面的分析。與相關學科的關系 軍事運籌學是不同領域的科學家運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軍事科學的相關理論,在研究分析軍事問題的運籌實踐活動中產生的邊緣學科。它與數學、物理學和電子計算機技術等有著密切聯系,在軍事科學領域中與相關學科也有著密切的關系。與軍事系統工程的關系 軍事運籌學與軍事系統工程,都是在早期作戰研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們都強調定量分析和整體效益,注重優化決策等。但軍事運籌學側重於定量分析現有系統的作業情況,而軍事系統工程則是以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解決工程技術及其他方面的組織管理技術問題。有的學者認為軍事運籌學是軍事系統工程的基礎理論,也有的學者認為兩者同多

⑷ 質量評估的技術方法

12.3.4.1 合格率統計

測試結果的誤差、偏差、雙差或其他質量參數達到或優於允許限者稱為合格,並以合格數與被檢查樣品數的比值,按照項目分別計算合格率,以%表示,即

表12.3 誤差或偏差等級劃分

⑸ 武器裝備質量管理的六性指的是哪些

武器裝備質量管理的六性指可靠性、維修性、保障性、測試性、安全性和環境適應性.

⑹ 什麼是國軍標/GJB9000體系

一、什麼是國軍標(GJB9001C-2017)質量管理體系?

1.1依據的法律法規

(1)《中國人民解放軍裝備條例》
(2) 2015版《裝備承製單位資格審查審查管理規定》
(3)《GJB9001C-2017 質量管理體系要求》

1.2 企業具備的條件
(1)承擔武器裝備論證、研製、生產、維修任務的單位或是與之配套的整機、部件、組件、器件和材料生產單位或是為武器裝備進行試驗、貯存、和工程試驗的組織;
(2)具有法人資格;
(3)有固定科研生產場所、檢驗檢測手段和相應的專業技術人員;
(4)建立國軍標質量管理體系;
(5)質量管理體系運行三個月以上,完成內審和管理評審;
(6)軍標體系運行期間有訂貨及交付發生,且現場審核時應有產品生產或現場。
註明:軍用產品也包括:硬體、軟體、服務、流程性材料。

1.3 筆者總結
只要企業有想要按照此標准進行管理能力的提升,不分行業類別和產品類別都可以申請進行國軍標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包括非武器裝備行業,如物業公司、建築公司、銷售公司等。《武器裝備智力管理條例》所稱武器裝備,是指實施和保障軍事行動的武器系統和軍事技術器材以及用於武器裝備的計算機軟體、專用元器件、配套產品、原材料。因此,用在這里是理所當然!

二、認證機構介紹

2.1、北京天一正認證中心有限公司
北京天一正認證中心有限公司(原北京天一正質量體系認證中心、航天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中心)成立於1995年,是經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CNCA)批准,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認可,美國國家標准協會-美國質量學會認證機構認可委員會(ANAB)認可(認可領域為QMS、EMS),具備中國和美國認可資格的的第三方管理體系認證機構。

2.2、北京軍友誠信質量認證有限公司
北京軍友誠信檢測認證有限公司(原北京軍友誠信質量認證有限公司,簡稱「軍友誠信」或「JYCX」)隸屬於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經濟技術發展中心(原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協作配套中心),是原國防科工委(委技函〔2001〕55 號)授權開展軍工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工作的第三方認證機構。2015 年11 月,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許可辦函〔2015〕567 號)進一步授權為武器裝備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機構。2018 年9 月,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科工人〔2018〕1185 號文)授權開展武器裝備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工作。

2.3、中國新時代認證中心
發展歷程:1992年12月2日---2016年1月18日。
原國防科工委第7次辦公會議研究決定組建「中國新時代質量體系認證中心」。原國家人事部批准成立「中國新時代質量體系認證中心」。原總裝辦公會研究決定,「中國新時代質量體系認證中心」列編為原總裝電子信息基礎部直屬事業單位。原總裝電子信息基礎部研究決定,「中國新時代質量體系認證中心」更名為「中國新時代認證中心」。原總裝後勤部頒發「中國新時代認證中心」事業單位編製表。國家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局批准,中國新時代認證中心取得國家事業單位法人證書。原總後司令部頒布《關於下發軍隊事業單位名錄的通知》,明確中心列入軍隊事業單位,行業類別:技術監督與技術檢驗。中國新時代認證中心轉隸為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合同監管局直屬單位。

三、申請流程介紹

3.1、申請材料

(1)申請書、認證合同;
(2)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復印件);
(3)產品實現流程圖(產品工藝流程圖);
(4)主要設備一覽表;
(5)質量手冊、程序文件;
(6)內審報告、 內審計劃、管理評審報告、管理評審計劃;
(7)國家或行業許可資質證明(3C、計算機系統集成、特種設備設計製造許可、工業品生產許可證等)。

3.2、申請流程

⑺ 設備檢修後如何評估


根據GMP(2010版)要求,須對設備的維護和維修對產品質量影響進行風險評估,通過風險評估工具。識別出在維護和維修的可能會產生的影響,對這些影響進行風險評估,根據評估結果採取控制措施,從而降低維護和維修對產品質量的影響。
2. 目的:
評估出固體制劑車間維修和維護會對產品的質量參數有直接的影響。從而確定對產品質量的影響程度,來確定維修和維護管理的程度。
3.范圍:
固體制劑車間設備的維護和維修。
4.參考文件:
文件名稱
文件號
《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
2010年修訂
《制葯工藝驗證實施手冊》
2012版
《質量風險管理規程》
XY00 GZL084
5.評估方法:
a)影響因素識別
通過魚骨圖分析識別出設備的維護和維修可能對產品質量影響因素。
b)影響因素的風險評估
根據對影響因素識別的結果,對影響繼續進行風險評估。並確定適宜的控制方法。風險分析和評價表達使用定性法描述,如「高」、「中」、「低」。
(1)嚴重性
對失敗可能對產品質量造成的影響進行定性描述。(包括不可能發生的失敗)
●低(L):對產品無影響活微小的影響(質量在標准之內)。
●中(M):對產品質量有中等的影響。
●高(H):對產品質量有較高的影響。
(2)可能性等級
對失敗發生的可能性進行定性描述
●低(L):產品生命周期內不可能發生。
●中(M):產品生命周期內可能會發生。
●高(H):產品生命周期內將會多次發生。
(3)故障可檢測性
對故障的可檢測性進行描述
●低(L):不太可能由操作人員或設備控制系統查到。
●中(M):可由操作人員很容易的查到或具有報警。
●高(H):通過設備控制系統自動檢測並報警,可能自動採取恢復。
(4)風險評估
按以下流程計算風險評估的級別
●把嚴重性和可能性結合在一起評價風險的類別。採用如下方法來確定風險的級別。

可能性低
可能性中等
可能性高
嚴重性高
風險類別2
風險類別1
風險類別1
嚴重性中等
風險類別3
風險類別2
風險類別1
嚴重性低
風險類別3
風險類別3
風險類別2
●在進行評估之後,將風險等級和檢測可能性合並到一起來確定整體的風險級別:通過如下方式對風險級別進行評價。

檢測可能性低
檢測可能中等
檢測可能高
風險類別1
風險級別高
風險級別高
風險級別中等
風險類別2
風險級別高
風險級別中等
風險級別低
風險類別3
風險級別中等
風險級別低

⑻ 導彈涉及到哪些科學知識和科學技術

[技術]
武器裝備發展技術 空軍在論證新武器、改進現有武器和驗收武器裝備過程中所應用的技術。現代空軍武器裝備技術復雜,價格昂貴,促使空軍加強了對新裝備發展和舊裝備改進的論證工作。確定武器裝備的戰術技術性能是否合理,通常採用各種試驗試飛方法和數字模擬法。飛行試驗是在真實的使用條件下探索航空新技術的重要手段,是為新裝備的研製提供技術基礎,也是裝備調整、鑒定和使之更有效地付諸使用所必不可少的環節。空軍各種地面裝備同樣需要試驗、試用,有的還要進行空中校飛。在許多國家,武器裝備的試驗試飛由航空工業科研部門和空軍共同承擔,但各有側重。在試飛手段和方法上,各國強調標准化建設,日趨使用統一的規范和標准。在軍用飛機的鑒定驗收試驗中,強調作戰使用性的試驗和評定,而原型機可靠性與維修性的試驗和評定更為人們所重視。測試技術已從靠感官和粗略地記錄發展到飛行試驗數據的自動採集、自動處理,磁記錄、遙測、磁遙結合的內部參數測試系統。精密測試雷達、光學經緯儀等構成的外部參數測試系統,得到廣泛的應用。飛行參數的採集、傳輸、記錄以及數據的實時處理和事後分析,都廣泛地使用了微電子技術和電子計算機技術。飛行模擬對於研究和驗證航空新技術,特別是對於開展飛行品質研究,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有的國家已研製出空中飛行模擬器,又稱變穩定性飛機。這是一種經過專門改裝的試驗研究機,用以研究飛機飛行品質、飛行控制技術、顯示技術和訓練試飛員。

武器裝備使用技術 空軍人員掌握武器裝備和技術設備的操作技能。主要有指揮技術、飛行技術、轟炸技術、射擊技術、 領航技術、 搜索跟蹤識別技術等。現代空軍武器裝備對指揮和操作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①在指揮上,越來越多的電子設備對指揮人員的文化科學素質和專業技術知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②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裝備效能,推動了人機結合的使用技術的發展。飛行模擬技術已趨成熟,在各國飛行訓練提綱中,使用飛行模擬器的時間已佔相當比例。模擬器示景系統採用計算機成像技術,不僅可練習高難度的飛行動作,還可訓練空戰、 領航、 轟炸、射擊等技術。在搜索跟蹤識別技術上,新的電子光學設備能自動顯示更多的有關目標參數,對使用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

後勤保障技術 空軍後勤是空軍作戰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空軍後勤要求具備與作戰部隊相應的機動能力、快速保障能力和生存能力。後勤保障技術現代化是提高保障能力的主要手段,在物資、油料保障、衛生勤務保障、運輸保障、裝備保障和工程保障中都離不開保障技術。許多國家把提高後勤裝備自動化作為發展重點,應用運籌學和電子計算機技術,優化物資油料調配和經費的調撥。現代空軍修建工程技術體現在對機場的勘察、設計、科研、施工等工程建設的全過程中。在勘察設計方面應用航測、激光測距儀、模型模擬和計算機輔助設計等技術,在施工中廣泛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設備。

武器裝備維修技術 保持和恢復空軍武器裝備經常處於良好狀態的技術。主要包括對武器裝備的維護保養、修理、封存、延壽等。隨著武器裝備的發展,有些國家的空軍正在加緊對維修理論的研究,裝備維修已從簡單的預防和排除故障,發展到對裝備的全壽命過程的監督和控制,裝備的可靠性與維修性成為裝備設計的重要指標,發展了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思想, 改進了維修方式, 採用了維修新技術, 提高了工效,降低了費用,安全度上升。可靠性與維修性工程已發展成為相輔相成的兩門學科,應用范圍已從航空電子設備向飛機電氣、 液壓、 機械及結構等系統發展,從硬體向軟體領域發展。航空武器裝備的維修,不僅有電磁、射線、聲音和振動探測、溫度探測、全息攝影等先進檢測技術和手段,而且有機械故障監控系統、自動化檢測系統,並運用了電子計算機設備。外場維修工作將主要是更換便於拆裝的單元體和部件,內場修理任務將有所增加。

統籌技術 運用系統科學理論研究空軍作戰、訓練和建設的工程技術。主要包括空軍建設統籌技術、空軍作戰統籌技術、空軍訓練統籌技術、空軍武器裝備統籌技術等。空軍建設統籌技術,以軍事戰略為指導,運用現代管理科學知識、系統分析方法、計算機技術、多變數優化控制與決策技術,對空軍的規模、兵力結構、編制體制、武器裝備、人員培訓、戰場准備等宏觀問題進行科學預測和統籌規劃。空軍作戰統籌技術,以遂行任務的作戰條件為基礎,運用概率論、軍事運籌學、射擊學、轟炸學等理論和方法,預測空軍作戰的效果,為取得一定戰果應使用的兵力,以及為遂行不同作戰任務提出兵力優化方案,是指揮員在組織實施戰役戰斗時, 進行正確統籌的重要依據之一。空軍訓練統籌技術,以培養高質量人才為目標,系統地研究人才培養的最優體制,包括訓練內容、時間,晉升服役年限,訓練裝備等,提高效益,防止人才流失。空軍武器裝備統籌技術,對空軍武器裝備的全壽命期進行系統效能費用分析;運用可靠性理論、全面質量管理原則,有效地控制武器裝備的質量與使用。

[科技]
導彈通常由戰斗部(彈頭)、彈體結構系統、動力裝置推進系統和制導系統等4部分組成。

導彈推進系統是為導彈飛行提供推力的整套裝置。又稱導彈動力裝置。它主要由發動機和推進劑供應系統兩大部分組成,其核心是發動機。導彈發動機有很多種,通常分為火箭發動機和空氣噴氣發動機兩大類。前者自身攜帶氧化劑和燃燒劑,因此不僅可用於在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還可用於在大氣層外飛行的導彈;後者只攜帶燃燒劑,要依靠空氣中的氧氣,所以只能用於在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火箭發動機按其推進劑的物理狀態可分為液體火箭發動機、固體火箭發動機和固-液混合火箭發動機。空氣噴氣發動機又可分為渦輪噴氣發動機、渦輪風扇噴氣發動機以及沖壓噴氣發動機。此外,還有由火箭發動機和空氣噴氣發動機組合而成的組合發動機。發動機的選擇要根據導彈的作戰使用條件而定。戰略彈道導彈因其只在彈道主動段靠發動機推力推進,發動機工作時間短,且需在大氣層外飛行,應選擇固體或液體火箭發動機;戰略巡航導彈因其在大氣層內飛行,發動機工作時間長,應選擇燃料消耗低的渦輪風扇噴氣發動機。戰術導彈要求機動性能好和快速反應能力強,大都選擇固體火箭發動機。

導彈制導系統:按一定導引規律將導彈導向目標 、 控制其質心運動和繞質心運動以及飛行時間程序、指令信號、供電、配電等的各種裝置的總稱。其作用是適時測量導彈相對目標的位置,確定導彈的飛行軌跡,控制導彈的飛行軌跡和飛行姿態,保證彈頭(戰斗部)准確命中目標。導彈制導系統有4種制導方式:①自主式制導。制導系統裝於導彈上,制導過程中不需要導彈以外的設備配合,也不需要來自目標的直接信息,就能控制導彈飛向目標。如慣性制導,大多數地地彈道導彈採用自主式制導。②尋的制導。由彈上的導引頭感受目標的輻射或反射能量,自動形成制導指令,控制導彈飛向目標。如無線電尋的制導、激光尋的制導、紅外尋的制導。這種制導方式制導精度高,但制導距離較近,多用於地空、艦空、空空、空地、空艦等導彈。③遙控制導。由彈外的制導站測量,向導彈發出制導指令,由彈上執行裝置操縱導彈飛向目標。如無線電指令制導、無線電波束制導和激光波束制導等,多用於地空、空空、空地導彈和反坦克導彈等。④復合制導。在導彈飛行的初始段、中間段和末段,同時或先後採用兩種以上制導方式的制導稱為復合制導。這種制導可以增大制導距離,提高制導精度。

導彈制導精度是導彈制導系統的主要性能指標之一,也是決定導彈命中精度的主要因素。打擊固定目標時,導彈命中精度用圓概率偏差(CEP)描述。它是一個長度的統計量,即向一個目標發射多發導彈,要求有半數的導彈落在以平均彈著點為圓心,以圓概率偏差為半徑的圓內。打擊活動目標時,導彈的命中精度用脫靶距離表示,即導彈相對於目標運動軌跡至目標中心的最短距離。

導彈彈頭是導彈毀傷目標的專用裝置,亦稱導彈戰斗部。它由彈頭殼體、戰斗裝葯、引爆系統等組成。有的彈頭還裝有控制、突防裝置。戰斗裝葯是導彈毀傷目標的能源,可分為核裝葯、普通裝葯、化學戰劑、生物戰劑等。引爆系統用於適時引爆戰斗部,同時還保證彈頭在運輸、貯存、 發射和飛行時的安全。彈頭按戰斗裝葯的不同可分為導彈常規彈頭、導彈特種彈頭和導彈核彈頭,戰術導彈多用常規彈頭,戰略導彈多用核彈頭。核彈頭的威力用梯恩梯當量表示。每枚導彈所攜帶的彈頭可以是單彈頭或多彈頭,多彈頭又可分為集束式、分導式和機動式。戰略導彈多採用多彈頭,以提高導彈的突防能力和攻擊多目標的能力。

導彈彈體結構系統 用於構成導彈外形、連接和安裝彈上各分系統且能承受各種載荷的整體結構。為了提高導彈的運載能力,彈體結構質量應盡量減輕。因此,應採用高比強度的材料和先進的結構形式。導彈外形是影響導彈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具有良好的氣動外形, 對於巡航導彈以及在大氣層內飛行速度快、機動能力強的戰術導彈,要求更為突出.

可以了么?

閱讀全文

與武器裝備維修質量評估方法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用傳統方法研究中葯 瀏覽:770
模擬樹的安裝方法 瀏覽:701
健身甩筒鍛煉方法 瀏覽:942
集成吊頂燈安裝方法圖 瀏覽:475
肥胖體脂率測量方法 瀏覽:15
自己用什麼方法去眼袋 瀏覽:650
常用的幾種野外求救方法 瀏覽:443
電動料理機的安裝方法視頻 瀏覽:573
如何更改資費方法 瀏覽:880
水分的計算方法 瀏覽:884
里外雙鎖芯安裝方法 瀏覽:263
甜甜圈發使用方法 瀏覽:155
500卡路里鍛煉方法 瀏覽:894
怎麼讓孩子開竅的方法 瀏覽:618
性癮症的治療方法 瀏覽:377
雞飼料釣草魚方法視頻 瀏覽:244
低危型房顫的治療方法 瀏覽:808
歐姆龍耳溫計使用方法 瀏覽:550
數罪並罰後附加刑的計算方法 瀏覽:828
水電工安裝地線走線方法 瀏覽: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