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洪荒六聖都是誰。詳細介紹下六聖。還有各自的徒弟、還有他們的成聖法寶。 鴻鈞又是什麼
鴻鈞是小說《封神演義》中的人物,在小說中稱鴻鈞道人,為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的師傅。傳說鴻鈞道人為眾仙之祖,也稱「鴻元老祖」。鴻元指天地未開、虛空未分之際的宇宙本始狀態。有「先有鴻鈞後有天」之說。也有一說鴻鈞老祖便是盤古。
1聖老子又稱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道教的創始人,也稱:老子、太上道祖、道德天尊。坐騎為青牛。在庄嚴肅穆的道教三清大殿中,通常供奉著神態端莊的三位尊神,這就是道教的最高尊神「三清祖師」。站在三清大殿大門看,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神像在大殿居中間、上清靈寶天尊神像在大殿居右、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神像在大殿居左,三清為道家哲學「三一」學說的象徵。《道德經》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由無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氣,由元氣化生陰陽二氣,陰陽之相和,生天下萬物。第十四章又說:「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認為一化為三,三合為一,「用則分三,本則常一」。後來道教以此衍化出居於三清勝境的三位尊神。因此「三清」尊神在道教神仙體系中位為最尊,《道教義樞》卷七引《太真科》說:「大羅生玄元始三氣,化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氣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氣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氣所成。從此三氣各生,」據《雲簋七籖》和《道法會元》等道書記載,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無元,其氣始青,真道升聖境,天寶尊(元始天尊)治之;禹余天上清境,其氣元黃,仙道升真境,靈寶尊〔靈寶天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氣玄白;人道升仙境,道德天尊居之。文曰:「此四種民天,即三界之上,災所不及四種民天上有三清境。三清之上即是大羅天,元始天尊居其中,施化敷教。天寶君〔元始天尊〕治在玉清境,清微天也。靈寶君〔靈寶天尊〕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神寶尊(道德天尊)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雲簋七籖》卷三《道教本始部》)又據《集說詮真》引《讀書紀數略》雲:「三清者玉清聖境,元始居之;上清聖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同時,道教的三清尊神還反映了道教「三洞真經」的神化。《雲簋七籖》卷六《三洞經教部》說:「《道門大論》雲三洞者,洞言洞也。通玄達妙,其統有三,故雲『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乃三景之玄旨,八會之靈章。」根據《道法會元》卷一《清微道法樞紐》關於清微神位的記載;清微聖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代表洞真經部,太玄輔之,傳道教清微派;清微玄祖上清靈福玉雇大道君,代表洞玄經部,太平輔之,傳靈寶派;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靈玄老君代表洞神經部,太清輔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貫三洞,傳道德派和正一派。
2聖元始天尊,
根據道書的記載:最早出現「元始」之名的是晉葛洪的《枕中書》書中記載:混沌未開之前,有天地之精,號「元始天王」,游於其中。後二儀化分,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氣,俯飲地泉。又經數劫,與太元玉女通氣結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其其後庖羲,神農皆苗裔也。並曰:「玄都玉京七寶山,在大羅之上,有上、中、下三宮。上宮是盤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太聖母所牿。」此時,還只有元始天王的稱呼。直到南朝時,梁陶弘景《真靈位業圖》才始有「元始天尊」之號。該書第一階中位神為「上台虛皇道君」,應號「元始天尊」,稱「玉清境元始天尊」為主。但是書中又有一「元始天王」,列為第四中位左位第四神。《隋書.經籍志四》始賦予元始天尊以諸神特性,稱他「生於太元之先」。認為「天尊之體,常存不滅,每到天地初開,授以秘道,謂開劫度人。然其開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龍漢、開皇,是其年號,其問相距經四十億萬載,所度皆諸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皇真人,五方五帝及諸仙官」。隋代道士為天尊取名為「樂靜信」。隋唐之時,遂將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盤古真地位而掀起的說法。表明道教信徒對元始天尊的信仰。
在庄嚴肅穆的道教三清大殿中,通常供奉著神態端莊的三位尊神,這就是道教的最高尊神「三清祖師」。站在三清大殿大門看,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神像在大殿居中間、上清靈寶天尊神像在大殿居右、太清道德天尊神像在大殿居左,三清為道家哲學「三一」學說的象徵。《道德經》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由無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氣,由元氣化生陰陽二氣,陰陽之相和,生天下萬物。第十四章又說:「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認為一化為三,三合為一,「用則分三,本則常一」。後來道教以此衍化出居於三清勝境的三位尊神。因此「三清」尊神在道教神仙體系中位為最尊,《道教義樞》卷七引《太真科》說:「大羅生玄元始三氣,化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氣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氣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氣所成。從此三氣各生,」據《雲簋七籖》和《道法會元》等道書記載,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無元,其氣始青,真道升聖境,天寶尊(元始天尊)治之;禹余天上清境,其氣元黃,仙道升真境,靈寶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氣玄白;人道升仙境,道天尊居之。文曰:「此四種民天,即三界之上,災所不及四種民天上有三清境。三清之上即是大羅天,元始天尊居其中,施化敷教。天寶君治在玉清境,清微天也。靈寶君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神寶尊(道德天尊)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雲簋七籖》卷三《道教本始部》)又據《集說詮真》引《讀書紀數略》雲:「三清者玉清聖境,元始居之;上清聖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同時,道教的三清尊神還反映了道教「三洞真經」的神化。《雲簋七籖》卷六《三洞經教部》說:「《道門大論》雲三洞者,洞言洞也。通玄達妙,其統有三,故雲『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乃三景之玄旨,八會之靈章。」根據《道法會元》卷一《清微道法樞紐》關於清微神位的記載;清微聖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代表洞真經部,太玄輔之,傳道教清微派;清微玄祖上清靈福玉雇大道君,代表洞玄經部,太平輔之,傳靈寶派;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靈玄老君代表洞神經部,太清輔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貫三洞,傳道德派和正一派。
三清尊神的形象有一個歷史過程。漢順帝時(126—144年),張道陵鶴鳴山(今四川大邑縣境內)創立五斗米道,尊「太上老君」為最高神。後來寇謙之改革天師道,亦以「太上老君」為最早最高尊神,但已經出現了「道德天尊」的名稱,以今所見,「三清」的名稱最早始見於南梁陶弘景所撰的《真靈位業圖》。該書排列神仙序位,分為七個層次,每一層設一個中位。上第一中位,上合虛皇道君,應號元始天尊。第二中位,上清高聖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為萬道之主)。第三中位,太極金閥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為太清道主,下臨萬民)。上皇太上無上大道君。其中較為明顯地提出了上清太清的名稱,但「三清」之名位次序尚未確定,並且第三位為「金閥帝君」,太上老君卻居於第四中位。以後「三清」神名逐漸流變發展,至唐代才成為定說。《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聖跡》雲:「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靈寶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極目,即太上老君位,在三十三之上也。」於是「三清」遂成為道教的最高神。
3聖通天教主
他最達明的地方就是推行「有教無類」的收徒准則,因此得到原始的憤懣,進而攜手老子聯絡西方教暗算通天。通天教主的弟子有:趙公明、多寶道人、金光聖母、龜靈聖母、長耳定光仙、烏雲仙、金光仙、靈牙仙和火靈聖母等等。闡教金仙犯了殺劫,且昊天上帝需要神將驅使,於是三教三商,立了封神榜,闡教門下齊心協力,又有元始天尊暗中相助,扶助西周進攻截教支持的商朝,闡教十二金仙老謀深算,棋高一著,所以損失的都是一些無關重要之人,而截教雖然門人眾多,法力高強,但不識天數,又不通謀略,雖然有趙公明,三宵等超級高手出馬,卻或被陰死,或被元始天尊以大欺小出手殺死。廣成子三上碧游,被截教眾弟子誣陷出言不遜,惹得通天教主大怒,且自以為察覺到闡教陰謀,於是下了凡塵,布誅仙陣及萬仙陣阻擋元始天尊等人,布萬仙陣前又制六魂幡企圖害姜子牙和武王的性命,被大師兄太上老君,二師兄原始天尊,以及西方教兩位教主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會盟共擊之,不敵,失了面子和徒弟,截教不存,心生不忿之念,欲重練地水火風,再開世界,卻被道祖鴻鈞帶回紫霄宮。至此封神順利進行。
封神中,通天教主主殺伐,掌誅仙劍陣,布下之後,太上老君說需要四個他們那種力量層次的人會同才能破陣。立誅仙陣後,綜合戰力應該是鴻鈞以下第一人,佩劍是青萍劍,坐騎是夔牛。法寶誅仙四劍:誅仙劍,絕仙劍,戮仙劍,陷仙劍。有重立地水火風,再開世界的能力。
4聖准堤道人
大覺金仙不二時。西方妙法祖菩提;
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
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
與天同壽庄嚴體,歷劫明心大法師。
這是《封神演義》中對准提道人的描述,這與《西遊記》中孫悟空的授業恩師菩薩祖師的描述是完全一致的。
《封神演義》中的准提道人是一個開明人士。他多次來到東土渡化有緣人,對東方的道教頗為了解。而他又是西方教的二教主。對佛學文化自然更是了如指掌。他後來化身為《西遊記》中的菩提祖師,名稱似佛似道。名出菩提,身行道家。可見他又與西方的佛教淵源極深。他們一個掌教於西方極樂之鄉,一個隱居在西牛賀洲教授徒弟。種種跡象表明,菩提祖師就是准提道人的身外化身。只是後來西方教並入(或說演化成)佛教,接引道人更名阿彌陀佛,為佛門之祖,准提道人化名為菩提祖師,退隱山林,修身養性去了。
現在基本確定的是菩提祖師便是准提道人化身之一,是阿彌陀佛的師弟。兩人曾經共同執掌西方教(大乘佛教)。菩提祖師隱居山林,將高山命名為「靈台方寸山」,與「天竺靈山」相對。以後自立道觀修身養性,除了山中居民,沒人知道他的住處。多寶道人經老子化胡為佛成為如來,也不知道的他身在何方。更不知西牛賀洲還有他的存在。如來曾這樣評價西牛賀洲:「我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見《西遊記》第八回)。可見,同處西牛賀洲的如來,卻不知菩提老祖的存在。
菩提祖師的詩號是:「大覺金仙沒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與天同壽庄嚴體,歷劫明心大法師。」這與准提道人的詩號基本一致,從而證明菩提祖師乃是准提道人的化身之一。
5聖接引道人
接引道人在《封神演義》中是西方教教主,是西方二教主准提道人的師兄。其原型就是「大乘佛教」教主「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大乘佛教中被尊稱為釋迦摩尼如來的「接引導師」,這就是「接引」二字的由來。住在西方極樂之鄉。此人身高丈六,金身,麵皮黃色。長年累月不曾離得清凈之所。《封神演義》中多次受闡教門人之約,攻克封神之路上的阻攔。三顆舍利取下戮仙門,與老子、元始共破通誅仙陣;其後又與太上老君(老子)、無始天尊、燃燈道人、陸壓道人以及闡教眾門人共破萬仙陣,並在萬仙陣中用乾坤袋收了截教通天教主的很多門人,渡他們到西方。
6聖女媧娘娘
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傳說女媧補天,即自然界發生了一場特大災害,天塌地陷,猛禽惡獸都出來殘害百姓,女媧熔煉五色石來修補蒼天,又殺死惡獸猛禽。還有傳說女媧用黃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創造了人類社會。另傳說女媧製造了一種叫笙簧的樂器,於是人們又奉女媧是音樂女神。《風俗通義》記載她替人類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後代,因此被傳為婚姻女神。關於女媧的傳說很多,一直流傳至今,影響甚為廣泛深遠。至今中國雲南的苗族、侗族還將女媧作為本民族的始祖加以崇拜!
又稱女陰、女媧娘娘,風姓,生於成紀(今甘肅秦安縣),一說她的名字為風里希(或為鳳里犧)。是中國歷史神話傳說中的一位女神。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她慈祥地創造了我們,又勇敢地照顧我們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祖神。她神通廣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
❷ 老子 原始 通天 為什麼成聖
因為他的言說充滿智慧。他的「老子』稱為智慧之書。他是個隱士哲學家。,,文人,的成功是不需要機會的,只要他的智慧言說能夠留下來,總有被人認同的時候。更何況我們現在是思想自由的時代。在老子生活的時候也是思想自由的時代。在那個時候,沒有一個學者因為自己的言論問題受過處罰。也為先秦諸子百家爭鳴提供一定的歷史背景
可以去看易中天的「先秦諸子百家爭鳴」
❸ 洪荒成聖的順序
(1)鴻鈞。斬去三屍,並將三屍合一,成聖。
(2)女媧。以造人功德成聖。(所創造的人族是未來的天地主角)
(3)老子。立人教。以立教功德引動開天功德成聖。
(4)元始天尊。立闡教。以立教功德引動開天功德成聖。
(5)通天教主。立截教。以立教功德引動開天功德成聖。
(6)接引、准提。立西方教,並發下四十八道宏願,成聖。(部分洪荒流小說設定為:接引通過夢中證道成聖,准提立西方教並發下四十八道宏願成聖)
❹ 洪荒成聖的人都有誰怎麼成聖的
鴻鈞:采九天之清氣斬三屍,很徹底~!所以是最牛聖人!(盤古以力證道沒成);
老子:先斬兩屍,後用功德(以立教引出開天功德)斬第三屍!
原始和通天:斬兩屍!用功德(以立教引出開天功德)成聖!
(註:三清得的是開天功德,所以比較牛)
接引:夢中證道!(據說成功的話跟鴻鈞合道前一樣厲害,但是在將洪荒納入夢中時受阻,貌似是在洪荒南方受阻,所以「南無阿彌陀佛」!)可能僅次於老子!
准提:斬二屍,再用立西方教的功德(較少)成聖!所以能力也就和沒有多少攻擊靈寶的女媧差不多!
女媧:一說是造人時就成聖!一說是補天時累加功德成聖!個人覺得應該是後者,要不然說不過去啊!一個聖人連大哥都護不住,說不過去!別說有其他聖相阻,那因果可大了,還有三皇的人選應該是多方妥協出來的,應該不是天定!人族只要有三皇,無論是誰當都沒有多大的影響!
楊眉:據說成道在鴻鈞之前!估計是用什麼詭異的方式成聖!
以上就是多年看書心得,僅供參考!
❺ 神話中的老子、原始天尊、通天教主是怎樣成聖的
1.1 大弟子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又稱老子),鴻鈞老祖大弟子的創出一門修行的法門,即在人間挑選合適之人,以自身元神化身其中,歷人間疾苦,做轉世之修。一日,竟有一大弟子轉世之凡人,名喚老子,天縱奇才,仙心泛濫,有如江水滔滔連綿不絕,又如黃河泛濫一發而不可收拾,竟能一氣化三清,從其元神真身中分別修出「太玄清氣」、「玉玄清氣」和「上玄清氣」三種不同的境界,隱然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使「玄清氣」推陳出新、發揚光大。更創出一門派別——名喚道教,端的是大放異彩。後人仰其無上道德,又兼大弟子自來無名無姓,遂以此老子為彼大弟子,尊其為道德天尊,也有人尊其為太上老君。
1.2 二弟子(元始天尊)盤古,那一日盤古與一眾師叔伯門人弟子們正玩耍作樂間,也不知抽的什麼風,忽覺天地一片混沌,模糊難分,好生不爽,信手便是一斧頭,就此開出一個天地來(這位真可謂猛人是也!),更使法術化做那山川大地,江河湖海。盤古不僅斧子使得好,更在鴻鈞老祖所傳的「玄清氣」中,修出「玉玄清氣」的境界,並一手創立出一個教派——名喚闡教,所收門人弟子無數,其中尤以那「玉虛十二門人」為修行最圓通者,你道哪十二門人?分別是:廣成子、赤精子、太乙真人、文殊廣法天尊、普賢真人、慈航道人、黃龍真人、道行天尊、清虛道德真君、懼留孫、玉鼎真人和雲中子,期中也不乏燃燈道人,南極仙翁這樣的高士。法力高強、出神入化。後世凡人感其開天闢地之功,皆尊盤古為元始天尊。
1.3 三弟子通天教主(靈寶天尊),曾在「玄清氣」中,修出「上玄清氣」的境界。端的也是融匯圓通、異常了得。也創立出一個教派——名喚截教,手下弟子能人無數,後來玉帝手下的二十四星宿、雷公電母、普天星相幾乎都是他的門人,此是後話,表過不提。後人皆尊其為靈寶天尊,也有人尊其為通天教主。通天教主的弟子有:趙公明、多寶道人、金光聖母、龜靈聖母、長耳定光仙、烏雲仙、金光仙、靈牙仙和火靈聖母等等.
❻ 孔子、老子都是聖人,那成為聖人的標準是什麼
孔子被稱為聖人,繼孔子之後又出現了很多的著名的思想家。比如說孟子等等,孟子又被稱為亞聖,縱觀我們上下5000年的中華文明,我們可以發現,在歷史的長河當中,出現了非常多的著名的思想家,他們的一些思想一直延續現在,還是治國的核心,所以人們就把提出這個思想的人稱之為聖人。
綜上所述,我認為能夠成為聖人應該具備以上兩點的特點。首先就是要有自己獨立的思想,不能盲目,不能隨波逐流,另外,就是他們提出的思想,一定要經得住時間的考驗,有的思想只是一時間比較實用,但是並不是適用於所有的國情,這種就不能被稱之為聖人。孔子的仁政思想,經歷了千年卻依然被很多的統治者所沿用,這就說明孔子能夠被尊稱為聖人。
❼ 通天教主在結丹期修煉成聖,如何擁有金剛不壞之身
因為他“混元正體和先天”,練就了萬劫不磨的聖人之軀。談及封神演義,這可謂是我國神話史上一部聞名遐邇的“巨著”之一,堪稱明清神魔小說的代表作品。書中也商周時期的朝代更迭為背景,塑造了一場“闡截”二教,以天地為棋盤,眾生氣運為棋子的“神魔大戰”,堪稱可歌可泣,波瀾壯闊。書中的通天教主,擁有著“金剛不壞之身”,就連老子的拐杖也難損他絲毫。這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結合起來,答案已經昭然若揭:通天教主轉世重修,成為了孫悟空!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孫悟空同樣擁有“金剛不壞”。
❽ 女媧娘娘是靠功德成聖,那鴻鈞老祖又是靠什麼
中國神話當中有許多的神仙存在,有的神仙是上古時期就存在,像開天闢地的盤古大帝、用泥土創造出人類的女媧,有的神仙則是隨著人類的發展而被封神仙,像海上之神媽祖,貼在家家戶戶門口的門神秦叔寶、尉遲敬德,這些神仙從上古開始便存在於人們的生活之中,他們通過口口相傳,留下了許多動人的神話故事,而在這些神仙之中,有一位就比較特殊,那就是鴻鈞老祖,女媧娘娘是靠功德成聖,
那麼回到正題,那鴻鈞老祖又是靠什麼成聖的,個人認為他是天生就是聖,因為在小說之中,元始天尊、太上老君、通天教主三個人合起來就是盤古,能夠讓盤古低頭的人,那就只有天生成聖的人,或者稱他為真真正正的創世者,當然他也有可能是西王母的化身,中國神話中的“一尊二祖三清四御五老”說法存在,這一尊有兩種說法,有的時候是盤古,有的時候是西王母,因此能夠和盤古同時並列的只有西王母,至於性別在神仙之中不是問題,只是一個表象。
❾ 神話中的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是怎樣成聖的
一般有兩種理論,一種是自然說,即「一氣化三清」,兼有精神與物質屬性的原始之」氣「,形成三種原體,其表現方式分別是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和靈寶道君,在各個層面上統治著宇宙。
另一種理論是輪回說,即在第一種的基礎上,提出最初的三原體分別歷經無數次輪回,最終發現真身,回歸本原。輪回說意味著,理論上目前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是大神的變體,它給庶民帶來了超越一般成聖模式的希望。
❿ 三屍神,斬三屍,道家成仙成聖的捷徑如何做到
道家興起於春秋時期,而道家的鼻祖老子在西出函谷關化胡(老子為分大乘佛教,也就是西方教的氣運,於是在嘉峪關外化胡為佛將多寶化為釋迦摩尼也就是多寶如來佛,立小乘佛教)之前,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總結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無為無不為"的道德理論。
道教之中有許多消滅三屍成聖的方法,除了祭煉丹葯,食之殺死三屍蟲之外,還有以辟穀服氣、符咒等等方法。
不過還有一種,那便是一些小說里邊所介紹的辟穀養生,也就是說不吃養生。
有人不禁會問,那人死後,三屍蟲會怎麼樣?這個在小編看來,倒是個好問題,因此,小編查閱了不少資料,其中在《大宋天宮寶藏》擇要《雲笈七簽》記載,人若死後,魂升天,魄入地,唯有三屍遊走,這才是鬼的真正構成。
也就是說,人死後,三屍蟲就會變成鬼,遊走在了天地之間,轉世輪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