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常見的三種結晶方法是什麼
1、蒸發結晶
加熱蒸發溶劑,使溶液由不飽和變為飽和,繼續蒸發,過剩的溶質就會呈晶體析出,叫蒸發結晶。
例如:當NaCl和 KNO3的混合物中NaCl多而KNO3少時,即可採用此法,先分離出NaCl,再分離出KNO3。
2、降溫結晶
先加熱溶液,蒸發溶劑成飽和溶液,此時降低熱飽和溶液的溫度,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大的溶質就會呈晶體析出,叫降溫結晶。
例如:當NaCl和KNO3的混合物中KNO3多而NaCl少時,即可採用此法,先分離出KNO3,再分離出NaCl。
3、重結晶
重結晶是將物質溶於溶劑或熔融後,又重新從溶液或熔融體中結晶的過程。重結晶可以使不純凈的物質獲得純化,或使混合在一起的物質彼此分離。 利用重結晶可提純固體物質。某些金屬或合金重結晶後可使晶粒細化,或改變晶體結晶,從而改變其性能。
結晶溶劑的選擇
1、溶劑對欲結晶的成分熱時溶解度大,冷時溶解度小,差別越大越好;
2、溶劑對雜質在冷、熱時均溶或者不溶;
3、溶劑不與欲結晶成分發生化學反應;
4、溶劑的沸點不宜過高或過低。
㈡ 帶結晶水的晶體用什麼方法結晶
帶結晶水的晶體用蒸發濃縮、冷卻結晶或蒸發結晶的方法結晶。結晶水存在於晶體中,也被稱為水合水。結晶水是結合在化合物中的水分子,它們並不是液態水。很多晶體含有結晶水,但並不是所有的晶體都含有結晶水。在一些情況下,結晶水是在給定溫度下物質中水的總量,並且大部分以確定的化學計量比存在。溶質從溶液里結晶析出時,晶體里結合著一定數目的水分子,這樣的水分子叫結晶水。
㈢ 在化學中,常常提到溶液中不含結晶水,什麼結晶水
結晶水
是與化合物通過
分子間作用力
結合在一起的水分子,它們不是液態的,而是成晶格形式,而通常的溶液是非晶體的所以不含結晶水
㈣ 物質失去結晶水還能結晶嗎
是變質了,發生了化學變化。
1、結晶水化合物中結晶水有幾種不同的結合方式:
一種是作為配體,配位在金屬離子上,稱為配位結晶水;
另一種則結合在陰離子上,稱為陰離子結晶水。
2、以五水硫酸銅為例:藍色的硫酸銅晶體受熱後失去結晶水,變成白色無水硫酸銅粉末
(1)五水硫酸銅的結構:
(2)五水硫酸銅中的結晶水,有4個是以配位鍵的形式與中心原子Cu2+相結合形成了[Cu(H₂O)4]2+,還有一個水是以氫鍵的形式結合,失去結晶水的過程斷掉了[Cu(H₂O)4]2+中的配位鍵,形成了新的物質CuSO4。
所以是化學變化,變質了。
㈤ 有些物質里的晶體里沒有結晶水,會有哪些呢
是的;許多物質從水溶液里析出晶體時,晶體里常含有一定數目的水分子,這樣的水分子叫做結晶水.含有結晶水的物質叫做結晶水合物。結晶水合物是含一定量水分子的固體化合物;例如:na2co3&穿擔扁桿壯訪憋詩鉑澗#8226;10h2o、cuso4•5h2o。但是晶體不一定帶結晶水,比如食鹽水中析出nacl
就不帶結晶水
㈥ 不含結晶水的物質為什麼更容易提純
最主要的原因是不含結晶水的物質,在重結晶的時候不必要考慮,例如由於溫度過高引起結晶水的損失。這樣的話他在操作上是更加容易。同時有結晶水的存在,更有可能會夾帶母液中的雜質離子引起晶體的污染。
㈦ 物質結晶的方法有哪些分別適用於什麼的物質
1.蒸發溶劑.該方法能適合所有溶質從其溶液中結晶析出,多用於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不大的物質從其溶液中結晶析出,如從氯化鈉從其溶液中結晶析出.
2.冷卻熱飽和溶液.該方法適於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的物質從其溶液中結晶析出,如硝酸鉀從其飽和溶液中結晶析出.
㈧ 如果要制備的物質帶結晶水用蒸發結晶還是冷卻結晶
一般都是蒸發結晶,對結晶操作的要求是製取純凈而又有一定粒度分布的晶體。晶體產品的粒度及其分布,主要取決於晶核生成速率(單位時間內單位體積溶液中產生的晶核數)、晶體生長速率(單位時間內晶體某線性尺寸的增加量)及晶體在結晶器中的平均停留時間。
溶液的過飽和度,與晶核生成速率和晶體生長速率都有關系,因而對結晶產品的粒度及其分布有重要影響。
選擇的溶劑應不與欲純化的化學試劑發生化學反應。例如脂肪族鹵代烴類化合物不宜用作鹼性化合物結晶和重結晶的溶劑;醇類化合物不宜用作酯類化合物結晶和重結晶的溶劑,也不宜用作氨基酸鹽酸鹽結晶和重結晶的溶劑。
選擇的溶劑對欲純化的化學試劑在熱時應具有較大的溶解能力,而在較低溫度時對欲純化的化學試劑的溶解能力大大減小。
(1)將澄清的溶液置於蒸發皿中;
(2)一邊加熱,一邊攪拌;
(3)如果不是結晶水合物,加熱到近干(蒸發皿底部還有少許溶液)
停止加熱,冷卻,結晶!
(4)是結晶水合物,加熱到飽和(有少量晶體出現),停止加熱,
冷卻, 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