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排序也是科學研究的方法

排序也是科學研究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03 12:24:28

A. C 排序問題

排 序:
程序員可以使用的基本排序演算法有5種:
·插入排序(insertionsort.)
·交換排序(exchangesOrt)
·選擇排序(selectionsort)
·歸並排序(mergesort)
·分布排序(distributionsort)

為了形象地解釋每種排序演算法是怎樣工作的,讓我們來看一看怎樣用這些方法對桌上一付亂序的牌進行排序。牌既要按花色排序(依次為梅花、方塊、紅桃和黑心),還要按點數排序(從2到A)。
插入排序的過程為:從一堆牌的上面開始拿牌,每次拿一張牌,按排序原則把牌放到手中正確的位置。桌上的牌拿完後,手中的牌也就排好序了。
交換排序的過程為:
(1)先拿兩張牌放到手中。如果左邊的牌要排在右邊的牌的後面,就交換這兩張牌的位置。
(2)然後拿下一張牌,並比較最右邊兩張牌,如果有必要就交換這兩張牌的位置。
(3)重復第(2)步,直到把所有的牌都拿到手中。
(4)如果不再需要交換手中任何兩張牌的位置,就說明牌已經排好序了;否則,把手中的牌放到桌上,重復(1)至(4)步,直到手中的牌排好序。
選擇排序的過程為:在桌上的牌中找出最小的一張牌,拿在手中;重復這種操作,直到把所有牌都拿在手中。
歸並排序的過程為:把桌上的牌分為52堆,每堆為一張牌。因為每堆牌都是有序的(記住,此時每堆中只有一張牌),所以如果把相鄰的兩堆牌合並為一堆,並對每堆牌進行排序,就可以得到26堆已排好序的牌,此時每一堆中有兩張牌。重復這種合並操作,就可以依次得到13堆牌(每一堆中有4張牌),7堆牌(有6堆是8張牌,還有一堆是4張牌),最後將得到52張的一堆牌。
分布排序(也被稱作radix sort,即基數排序)的過程為:先將牌按點數分成13堆,然後將這13堆牌按點數順序疊在一起;再將牌按花色分成4堆,然後將這4堆牌按花色順序疊在一起,牌就排好序了。
在選用排序演算法時,你還需要了解以下幾個術語:
(1)自然的(natural)
如果某種排序演算法對有序的數據排序速度較快(工作量變小),對無序的數據排序速度卻較慢(工作變數大),我們就稱這種排序演算法是自然的。如果數據已接近有序,就需要考慮選用自然的排序演算法。
(2)穩定的(stable)
如果某種排序演算法能保持它認為相等的數據的前後順序,我們就稱這種排序演算法是穩定的。
例如,現有以下名單:
Mary Jones
Mary Smith
Tom Jones
Susie Queue
如果用穩定的排序演算法按姓對上述名單進行排序,那麼在排好序後"Mary Jones」和"Tom Jones」將保持原來的Jr順序,因為它們的姓是相同的。
穩定的排序演算法可按主、次關鍵字對數據進行排序,例如按姓和名排序(換句話說,主要按姓排序,但對姓相同的數據還要按名排序)。在具體實現時,就是先按次關鍵字排序,再按主關鍵字排序。
(3)內部排序(internal sort)和外部排序(external sort)
待排數據全部在內存中的排序方法被稱為內部排序,待排數據在磁碟、磁帶和其它外存中的排序方法被稱為外部排序。

查 找:
和排序演算法一樣,查找(searching)演算法也是計算機科學中研究得最多的問題之一。查找演算法和排序演算法是有聯系的,因為許多查找演算法依賴於要查找的數據集的有序程度。基本的查找演算法有以下4種:
·順序查找(sequential searching)。
·比較查找(comparison searching)
·基數查找(radix searching)
·哈希查找(hashing)
下面仍然以一付亂序的牌為例來描述這些演算法的工作過程。
順序查找的過程為:從第一張開始查看每一張牌,直到找到要找的牌。
比較查找(也被稱作binarysearching,即折半查找)要求牌已經排好序,其過程為:任意抽一張牌,如果這張牌正是要找的牌,則查找過程結束。如果抽出的這張牌比要找的牌大,則在它前面的牌中重復查找操作;反之,則在它後面的牌中重復查找操作,直到找到要找的牌。
基數查找的過程為:先將牌按點數分成13堆,或者按花色分成4堆。然後找出與要找的牌的點數或花色相同的那一堆牌,再在這堆牌中用任意一種查找演算法找到要找的牌。
哈希查找的過程為:
(1)在桌面上留出可以放若干堆牌的空間,並構造一個函數,使其能根據點數和花色將牌映射到特定的堆中(這個函數被稱為hashfunction,即哈希函數)。
(2)根據哈希函數將牌分成若干堆。
(3)根據哈希函數找到要找的牌所在的堆,然後在這一堆牌中找到要找的牌。
例如,可以構造這樣一個哈希函數:
pile=rank+suit
其中,rank是表示牌的點數的一個數值;suit是表示牌的花色的一個數值;pile表示堆值,它將決定一張牌歸入到哪一堆中。如果用1,2,……,13分別表示A,2,…….K,用0,1,2和3分別表示梅花、方塊、紅桃和黑桃,則pile的值將為1,2,……,16,這樣就可以把一付牌分成16堆。
哈希查找雖然看上去有些離譜,但它確實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查找演算法。各種各樣的程序,從壓縮程序(如Stacker)到磁碟高速緩存程序(如SmartDrive),幾乎都通過這種方法來提高查找速度,

排序或查找的性能:
有關排序和查找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速度。這個問題經常被人們忽視,因為與程序的其餘部分相比,排序或查找所花費的時間幾乎可以被忽略。然而,對大多數排序或查找應用來說,你不必一開始就花很多精力去編制一段演算法程序,而應該先在現成的演算法中選用一種最簡單的(見3.1和3.4),當你發現所用的演算法使程序運行很慢時,再換用一種更好的演算法(請參見下文中的介紹)。
下面介紹一種判斷排序或查找演算法的速度的方法。
首先,引入一個演算法的復雜度的概念,它指的是在各種情況(最好的、最差的和平均的)下排序或查找需要完成的操作次數,通過它可以比較不同演算法的性能。
演算法的復雜度與排序或查找所針對的數據集的數據量有關,因此,引入一個基於數據集數據量的表達式來表示演算法的復雜度。
最快的演算法的復雜度O(1),它表示演算法的操作次數與數據量無關。復雜度O(N)(N表示數據集的數據量)表示演算法的操作次數與數據量直接相關。復雜度O(logN)介於上述兩者之間,它表示演算法的操作次數與數據量的對數有關。復雜度為O(NlogN)(N乘以logN)的演算法比復雜度為O(N)的演算法要慢,而復雜度為O(N2)的演算法更慢。
注意:如果兩種演算法的復雜度都是O(logN),那麼logN的基數較大的演算法的速度要快些,在本章的例子中,logN的基數均為10

B. 排序在生態學研究中有什麼意義

早在30年代,前蘇聯學者Ranensky就提出了排序的概念,並發展了一個簡單的排序方法(見Sobolev和Utekhin 1973),但只限於在前蘇聯傳播(Greig-Smith 1980),Ramensky當時應用一個或兩個環境因子梯度去排列植物群落,他用的名詞是德文「ordnung」。直到20世紀50年代,排序對大多數生態學者來說仍是新名詞。排序最初的概念是指植被樣方在某一空間(一維或多維)的排列,這里空間指植物種空間或環境因素空間。它是隨著「植被連續體」概念的提出而誕生。50年代許多學者強調植被的連續性,認為分類是確定植被間斷性的有效方法,但不能用於揭示植被的連續性。因此對排序方法才開始研究而得以發展。當時的排序是用於分析群落之間的連續分布關系。到50年代後期,排序概念已趨完善,其不僅排列樣方,也可以排列植物種及環境因素,用於研究群落之間、群落與成員之間、群落與其環境之間的復雜關系。

排序的過程是將樣方或植物種排列在一定的空間,使得排序軸能夠反映一定的生態梯度,從而,能夠解釋植被或植物種的分布與環境因子間的關系,也就是說排序是為了揭示植被-****環境間的生態關系。因此,排序也叫梯度分析(gradient analysis)。簡單的梯度分析是研究植物種和植物群落在某一環境梯度或群落線(coenocline)上的變化,也就是一維排序。復雜的梯度分析是揭示植物種和群落在某些環境梯度(群落面coenoplane或群落體coenocube)上的變化關系,這相當於二維或多維排序。只使用植物種的組成數據的排序稱作間接梯度分析(****indirect gradient analysis****),同時使用植物種的組成數據和環境因子組成數據的排序叫做直接梯度分析(direct gradient analysis****)。間接梯度分析完成後,研究者需要通過再分析找出排序軸的生態意義,再用其解釋植物群落或植物種在排序圖上的分布。而直接梯度分析因為使用了環境因子組成數據,排序軸的生態意義往往是一目瞭然的,在結果解釋上比較容易。

從數學上講,排序基本上是一個幾何問題,我們要把樣方(實體)作為點在*****P*****維種類(屬性)空間排列,使得排列結果能客觀地反映樣方間的相互關系,這種用屬性(種或環境因子)來對實體(樣方)進行排序的過程叫做正分析(normal analysis****)或者正排序(normal ordination****);如果反過來用實體去排列屬性則叫做逆分析(inverse analysis****)或者逆排序(inverse ordination****)。由於排序的結果能夠客觀地反映群落間的關系,所以它可以與分類方法結合使用,而檢驗分類的結果,就是先用某一分類方法對樣方進行分類。比如用傳統的定性方法或某一數量方法進行分類,然後再在排序圖上圈定群落的界限,這樣可以直觀地看出各植被類型間的關系,以檢驗分類的合理性,並且可以用排序軸所含的生態意義來幫助解釋分類的結果。正因為如此,有些學者也將排序歸入植被數量分類方法中(陽含熙等 1981)。

C. 四年級科學,排序和分類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重要意義

四年級科學《排序和分類》導學案
第五單元.排序和分;1.排序;教學目的:;過程與方法;1.學會將已有的數據按照某種標准進行排序;2.能夠用不同的方法對物體進行多方面的研究;知識與技能;1.知道聲音在堅硬的物質中傳播速度較快;2.了解生活中常見塑料薄膜的基本性質;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意識到排序在科學學習中的重要作用;教學准備:;食品塑料膜、食品保鮮膜、衣物塑料袋三種大小相等的;教學過程;一、
第五單元 .排序和分
1.排序
教學目的:
過程與方法
1.學會將已有的數據按照某種標准進行排序。
2.能夠用不同的方法對物體進行多方面的研究。
知識與技能
1.知道聲音在堅硬的物質中傳播速度較快。
2.了解生活中常見塑料薄膜的基本性質。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意識到排序在科學學習中的重要作用。
教學准備:
食品塑料膜、食品保鮮膜、衣物塑料袋三種大小相等的矩形方塊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提出問題
1.我們上操之前必須要干什麼?為什麼要這樣?排隊是怎麼排的呢?
2.看看這些奧運冠軍,他們都是什麼項目的第一名?哪些同學在某某方面最強?
二、猜想設計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活動一:聲音的傳播速度
出示聲音傳播速度的數據填寫表格
總結結論: 合作探究活動二:塑料薄膜的基本性質。
1、食品塑料膜、食品保鮮膜、衣物塑料袋三種大小相等的矩形方塊,按照哪一
種性能進行排序呢?
2、記錄塑料實驗的排序結果。(3分)
實驗方法: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總結結論:
三、展示交流
1.交流一:聲音的傳播速度在哪種物質傳播速度快?
生總結:
2.交流二:生活中常見塑料薄膜的基本性質是什麼?
生總結:
四、總結規律
通過以上學生自己的交流以及實驗的驗證,我們可以得出
五、系列訓練
1、說出三個需要排序的理由。
2、自選一些物體,按照某一特徵,對他們進行排序。
2 分類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過程與方法:
1.能夠在實踐過程中尋找合適的標准給事物分類。
2.能夠運用分類的方法整理信息或事物。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分類就是把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特徵的事物組織在一起。
2.知道分類是整理各種信息與事物的常用方法
了解幾種常見的分類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分類活動在日常生活和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意義。
2.認識到分類的標準是靈活多樣的,分類的標准不同,分類的結果也會發生相應
的變化。
教學准備:
文具 字典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提出問題
布置任務,一邊分,一邊思考人們為什麼要這么分,分類的標準是什麼?
二、 合作探究
總結結論:
合作探究活動二:閱讀資料,科學家是如何給生物分類的, 感知方法
交流閱讀收獲:
小結:
三、展示交流
1.交流一:分類是什麼?
生總結:
2.交流二:分類有什麼作用?
生總結:
四、總結規律
通過以上學生自己的交流以及實驗的驗證,我們可以得出 分類是
五、系列訓練
把自己身邊的動物分類,簡要說明分類的依據。
2分類
第二課時
一、情境導入 提出問題
1.談話:在我們的生活中,人們經常要用到分類的方法來整理物品或者一些信息、
資料。
2.講述:人們為什麼要對事物進行分類呢?分析教材上提供的具體事例中分類的
意義。
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活動一:
按照找相同點分類,找出海洋生物的特徵。
分類方法:
分類步驟:
總結結論: 合作探究活動二:用多極兩分法分類,給郵票分類。
分類方法:
分類依據:
總結結論:
三、展示交流
1.交流一:海洋生物的特徵。
生總結:
2.交流二:分類的方法有哪些?
生總結:
四、總結規律
通過以上學生自己的交流以及實驗的驗證,我們可以得出
五、系列訓練
請你選擇8種水果然後用多極兩分法為他們分類。 模仿教材的圖示,能用多極兩分法給自己選擇的果實分類

D. 為什麼要對群落進行分類和排序

1.為了更好的研究生物群落的異同點,有利於科學研究,由於不同國家或不同地區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和對群落實體的看法不同,其分類原則和分類系統有很大的差別,甚至成為不同學派的重要特色。
2.群落分類是為了所研究的群落按其屬性、數據所反映的相似關系而進行分組,使同組的群落盡量相似,不同組的群落盡量相異。而排序是把一個地區內所調查的群落樣地,按照相似度來排定各樣地的位序,從而分析各樣地之間以及與生境之間的相互關系。

E. 排序方法都有哪幾種,比如1、2、3。。。。。。甲乙丙丁等

排序方法一般都就那幾種。像冒泡排序,直接插入排序,快速排序,簡單選擇排序,希爾排序,堆排序。其排序介紹自己看吧。
1、冒泡排序屬於穩定排序,是一種藉助「交換」進行排序的方法。首先要將第一個記錄的關鍵字和第二個記錄的關鍵字進行比較,若為逆序,則將兩個記錄交換之,然後比較第二個記錄與第三個記錄的關鍵字,以此類推,直至第n-1個記錄與第n個記錄的關鍵字進行比較為止,這一過程稱為第一趟冒泡排序,其結果使得關鍵字最大的記錄被安置在最後一個記錄的位置上;然後進行第二趟冒泡排序,對前N-1個記錄進行同樣操作;以此類推,直到在一趟排序過程中沒有進行過交換記錄的操作為止。
2、直接插入排序屬於穩定的排序,每次從無序表中取出第一個元素,把它插入到有序表的合適位置,使有序表仍然有序。第一趟將待比較的數值與它的前一個數值進行比較,當前一數值比待比較數值大的情況下繼續循環比較,依次進行下去,進行了(n-1)趟掃描以後就完成了整個排序過程,結束該次循環。
3、快速排序屬於不穩定排序,是對起泡排序的一種改進。它的基本思想是,通過一趟排序將待排記錄分割成獨立的兩部分,其中一部分記錄的關鍵字均比另一部分記錄的關鍵字小,則可分別對這兩部分記錄繼續進行排序,以達到整個序列有序。假設待排序的序列為{R.[s],R.[s+1],…….,R.[t]},首先任意選取一個記錄,然後按下述原則從新排序記錄:將關鍵字較他小的記錄都安置在他的位置之前,將所有關鍵字較他大的記錄都安置在他的位置後面。由此可以該「樞軸」記錄最後所落的位置i作為分界線,將序列{R[s],R[s+1]…….R[t]}分割成兩個子序列{R[s],R[s+1]…..R[i-1]}和{R[i+1]……R[t]},這個過程稱作一趟快速排序。一趟快速排序的具體做法是:附設兩個指針low和high,它們的初值分別指向數組第一個數據和最後一個數據,將樞軸記錄暫存在R[0]的位置上排序過程中只作R[low]或R[high]的單向移動,直至一趟排序結束後再將樞軸記錄移至正確位置上。
4、簡單選擇排序屬於不穩定排序,基本思想是,每一趟在n-i+1(i=1,2,…n-1)個記錄中選取關鍵字最小的記錄作為有序序列中第i個記錄。第i趟簡單選擇排序是指通過n-i次關鍵字的比較,從n-i+1個記錄中選出關鍵字最小的記錄,並和第i個記錄進行交換。共需進行n-1趟比較,直到所有記錄排序完成為止。例如:進行第i趟選擇時,從當前候選記錄中選出關鍵字最小的k號記錄,並和第i個記錄進行交換。
5、希爾排序屬於不穩定排序,也是一種屬插入排序類,它的基本思想是:先將整個待排記錄序列分割稱為若干個子序列分別進行直接插入排序,待整個序列中記錄「基本有序」時,再對全體記錄進行一次直接插入排序。希爾排序的一個特點是:子序列的構成不是簡單的「逐段分割」,而是將相隔某個「增量」的記錄組成一個子序列。
6、堆排序屬於不穩定排序,它的基本思想是,先將初始文件R[1..n]建成一個大根堆,此堆為初始的無序區,再將關鍵字最大的記錄R[1](即堆頂)和無序區的最後一個記錄R[n]交換,由此得到新的無序區R[1..n-1]和有序區R[n],且滿足R[1..n-1].keys≤R[n].key;由於交換後新的根R[1]可能違反堆性質,故應將當前無序區R[1..n-1]調整為堆,然後再次將R[1..n-1]中關鍵字最大的記錄R[1]和該區間的最後一個記錄R[n-1]交換,由此得到新的無序區R[1..n-2]和有序區R[n-1..n],且仍滿足關系R[1..n- 2].keys≤R[n-1..n].keys,同樣要將R[1..n-2]調整為堆。直到無序區只有一個元素為止

F. 科學研究中的分類有很多方法。其中比較適合兒童年齡特徵的分類方法有順序排列法, ___和___。

多級二分法;集合法

G. 誰能幫我詳細解答下編程里的幾種排序方法。

詳解: http://ke..com/w?ct=17&lm=0&tn=WikiSearch&pn=0&rn=10&word=%C5%C5%D0%F2&submit=search歸並排序 歸並排序歸並排序是建立在歸並操作上的一種有效的排序演算法。該演算法是採用分治法(Divide and Conquer)的一個非常典型的應用。歸並(Merge)排序法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有序表合並成一個新的有序表,即把待排序序列分為若干個子序列,每個子序列是... 5千字 2008-7-24 coolxiaojiB 快速排序 概述快速排序(Quick Sort)是一種有效的排序演算法。雖然演算法在最壞的情況下運行時間為O(n^2),但由於平均運行時間為O(nlogn),並且在內存使用、程序實現復雜性上表現優秀,尤其是對快速排序演算法進行隨機化的可能,使得快速排序在一般情況下是最實用... 8千字 2008-7-29 追月一族2 堆排序 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羅伯特·弗洛伊德(Robert W.Floyd)和威廉姆斯(J.Williams)在1964年共同發明了著名的堆排序演算法( Heap Sort ) 定義n個關鍵字序列Kl,K2,…,Kn稱為(Heap),當且僅當該序列滿足如下性質(簡稱為堆性質): (1... 10千字 2008-7-14 Watfourane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BubbleSort基本概念冒泡排序的基本概念是:依次比較相鄰的兩個數,將大數放在前面,小數放在後面。即首先比較第1個和第2個數,將大數放前,小數放後。然後比較第2個數和第3個數,將大數放前,小數放後,如此繼續,直至比較最後兩... 3千字 2008-4-12 凜冬將至_ 排序演算法 所謂排序,就是使一串記錄,按照其中的某個或某些關鍵字的大小,遞增或遞減的排列起來的操作。分類在計算機科學所使用的排序演算法通常被分類為: 計算的復雜度(最差、平均、和最好表現),依據串列(list)的大小(n)。一般而言,好的表現... 5千字 2008-3-18 12月26日魔羯座 希爾排序 希爾排序(Shell Sort)是插入排序的一種。因D.L.Shell於1959年提出而得名。希爾排序基本思想基本思想:先取一個小於n的整數d1作為第一個增量,把文件的全部記錄分成d1個組。所有距離為dl的倍數的記錄放在同一個組中。先在各組內進行直... 2千字 2008-1-15 WXD11011 基數排序 「基數排序法」(radix sort)則是屬於「分配式排序」(distribution sort),基數排序法又稱「桶子法」(bucket sort)或bin sort,顧名思義,它是透過鍵值的部份資訊,將要排序的元素分配至某些「桶」中,藉以達到排序的作用,基數排序法是屬於穩定性... 2千字 2007-12-23 gotolabel Shell排序 希爾排序是一種快速排序法,它出自D.L.Shell,因此而得名。Shell排序又稱作縮小增量排序。基本思想:不斷把待排序的對象分成若干個小組,對同一小組內的對象採用直接插入法排序,當完成了所有對象都分在一個組內的排序後,排序過程結束。... 1千字 2006-10-14 raoping2005 選擇排序 基本思想 每一趟從待排序的數據元素中選出最小(或最大)的一個元素,順序放在已排好序的數列的最後,直到全部待排序的數據元素排完。 選擇排序是不穩定的排序方法。排序過程 【示例】: 初始關鍵字 [49 38 65 97 76 13 27 49]第一...

H. 計算機科學中的一個基本問題是排序問題,對這個問題現在有許多解決方法,如排序演算法。一些排序演算法是簡單

冒泡,快排,一個簡單,一個快

I. 數據結構的排序方法有哪些

冒泡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

J. 科學研究方法有哪些

科學研究方法是指在研究中發現新現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論、新觀點,揭示事物內在規律的工具和手段。這是運用智慧進行科學思維的技巧,一般包括文獻調查法、觀察法、思辨法、行為研究法、歷史研究法、概念分析法、比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是人們在從事科學研究過程中不斷總結、提煉出來的。由於人們認識問題的角度、研究對象的復雜性等因素,而且研究方法本身處於一個在不斷地相互影響、相互結合、相互轉化的動態發展過程中,所以對於研究方法的分類目前很難有一個完全統一的認識。
常用的科學研究方法有:觀察法、調查法、歷史法、比較法、統計法、實驗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等。
一、觀察法
觀察法是進行教育科學研究常用的一種方法。研究者依據一定的目的和計劃,在自然條件下,對研究對象進行系統的連續的觀察,並做出准確、具體和詳盡的記錄,以便全面而正確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況。 觀察法的一般步驟是:(1)事先做好准備,制訂觀察計劃,先對觀察的對象作一般的了解,然後根據研究任務和研究對象的特點,確定觀察的目的、內容和重點,最後制定整個觀察計劃,確定進行觀察全過程的步驟、次數、時間、記錄用紙、表格,以及所用的儀器等;(2)按計劃進行實際觀察,在進行觀察過程中,一般要嚴格按計劃進行,必要時也可隨機應變,觀察時要選擇最適宜的位置,集中注意力並及時作記錄;(3)及時整理材料,對大量分散材料進行匯總加工,刪去一切錯誤材料,然後對典型材料進行分析,如有遺漏,及時糾正,對反映特殊情況的材料另作處理。
二、調查法
調查法是研究者有計劃地通過親身接觸和廣泛考察了解,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並在這一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研究有關教育實際的歷史、現狀及發展趨勢,找出科學的結論,以指導教育實踐的方法。調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過程中進行,通過訪問、開調查會、發問卷、測驗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現象的材料。調查法常同觀察法、歷史研究法、實驗法等配合使用。調查法的步驟是:(1)准備,選定調查對象,確定調查范圍,了解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研究有關理論和資料,擬定調查計劃、表格、問卷和談話提綱等,規劃調查的程序和方法及各種必要的安排;(2)按計劃進行調查,通過各種手段搜集材料,必要時可根據實際情況,對計劃作相應的調整,以保證調查工作的正常開展;(3)整理材料,研究情況,包括分類、統計、分析、綜合,寫出調查報告。
三、歷史法
歷史法強調一國的歷史傳統和民族特性對教育的決定性作用,注重廣泛搜集被研究國家教育的歷史文獻資料,鑒別和整理史料,分析比較被研究國家教育的發生和發展過程,最後得出相應的結論。
四、比較法
比較法是對某類教育現象在不同時期、不同社會制度、不同地點、不同情況下的不同表現,進行比較研究,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規律及其特殊表現的方法。採用比較法要注意各個國家的社會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歷史傳統、科學和技術以及文化發展的水平、教育理論及其在實踐中的反映,等等,明確可比較的指標。從而正確掌握某一國家教育發展的基本趨勢,明確可以借鑒和學習什麼。 比較法的步驟是:(1)描述,准確、客觀地描述所要比較的教育現象的外部特徵,為進一步分析、比較提供必要的資料;(2)整理,把搜集到的有關資料進行整理,如做出統計材料,進行解釋、分析、評價,設立比較的標准等;(3)比較,對資料進行比較和對照,找出異同和差距,提出合理運用的意見。比較法的使用要同其他方法互相配合。
五、統計法
統計法是通過觀察、測驗、調查、實驗,把得到的大量數據材料進行統計分類,以求得對所研究的教育現象作出數量分析的結果的方法。這是數理統計方法在教育方面的應用。在教育實際工作中,經常使用描述統計研究情況,如整理實驗或調查來的大量數據,找出這些數據分布的特徵,計算集中趨勢、離中趨勢或相關系數等,將大量數據簡縮,找出其中所傳遞的信息。同時,還可進一步使用推斷統計法,即利用描述統計取得的信息,通過局部去推斷全局的情況。此外,近幾十年來隨著統計學的發展,提出了實驗設計,要求在較嚴謹的實驗研究中檢驗設計中所列的自變數和因變數之間的關系。 統計法一般分為兩大步驟:(1)統計分類:整理數據,列成系統,分類統計,制統計表或統計圖;(2)數量分析;通過數據進行計算,找出集中趨勢、離中趨勢或相關系數等,從中找出改進工作的措施。使用統計法,必須學會科學的推理方法和掌握統計計算的技術。
六、實驗研究法
實驗研究法是在人工控制教育現象的情況下,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教育現象的變化和結果的方法。實驗法可分為實驗室實驗法和自然實驗法。前者基本上是在人工設置的條件下進行,可藉助各種儀器和現代技術。後者在日常教育工作的正常條件下進行。兩者都要保證受試者處在正常的狀態中。 實驗法一般分三種:(1)單組法:就一個組或班進行實驗,看施加某一實驗因子與不施加實驗因子,或在不同時期施加另一實驗因子在效果上有什麼不同;(2)等組法:就各方面情況相等的兩個班或組,分別施以不同的實驗因子,再來比較其效果;(3)循環法:把幾個不同的實驗因子,按照預定的排列次序,分別施加在幾個不同的班或組,然後把每個因子的幾次效果加在一起,進行比較。實驗法進行的步驟是:①決定實驗目的、方法和組織形式,擬定實驗計劃;②創造實驗條件,准備實驗用具;③實驗的進行,在實驗過程中要作精確而詳盡的記錄,在各階段中要作準確的測驗;④處理實驗結果,考慮各種因素的作用,慎重核對結論,力求排除偶然因素作用。與實驗法有關的還有模擬法,即創設專門類似物(模型)或情境的辦法。科學模擬便於進行精確分析,把所得結論用於現實環境。
七、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法是為了克服傳統的教育研究脫離教育實際、脫離教師實際的弊端,教育實踐的參與者與教育理論工作者或組織中的成員共同合作,為了解決實際問題,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和技術,在真實、自然的教育環境中開展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模式。

閱讀全文

與排序也是科學研究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快速補血的食物和方法有哪些 瀏覽:836
產後女人如何豐胸方法 瀏覽:44
羊口蹄疫治療方法 瀏覽:492
暈車怎麼治有什麼快捷的好方法 瀏覽:554
高周波使用方法 瀏覽:565
機械統計分析方法 瀏覽:281
腳氣的處理方法有哪些 瀏覽:255
質量方法中的現狀能力分析圖叫啥 瀏覽:846
2期梅毒治療方法 瀏覽:303
山菍種植方法 瀏覽:281
說明方法舉例子的術語是什麼 瀏覽:173
建築工程測量課程教學方法 瀏覽:198
小學生學習英語的方法及技巧視頻 瀏覽:359
固定式幕布安裝方法 瀏覽:479
瀝青路面縱裂的解決方法 瀏覽:488
調經需要哪些方法吃哪些葯 瀏覽:540
自建房大門過門石安裝方法 瀏覽:999
手搖式電腦使用方法 瀏覽:864
蘋果6plus的閃光燈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66
我愛這土地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瀏覽: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