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農村土炕怎麼搭最好燒,爐子不冒煙。
煙走斜道,由於煙在煙道里暢通無阻,沒有堵塞之處,農村這樣搭的土炕好燒、爐子不冒煙
❷ 東北火炕的原理和構造
火炕的原理就是用秸稈、樹枝等燃料燃燒產生的熱氣流經過火炕煙道時將熱量散發給土坯,土坯是熱的不良導體,所以土炕被燒熱後其溫度會持久的。火炕由爐灶、炕體和煙囪三部分構成。連炕的爐灶可以做飯,炕體既可取暖,又可坐卧。煙囪是砌築的炕體排煙道。炕體有直洞式、橫洞式、花洞式等。
火炕是一種寬約一米七到兩米三左右的磚石結構的建築設施。其內是用磚建有炕間牆,炕間牆中有煙道。炕都有灶口和煙口,灶口是用來燒柴,燒柴產生的煙和熱氣通過炕間牆時烘熱上面的石板產生熱量,使炕產生熱量。煙最後從火炕煙口通過煙囪排出室外。
東北大炕不僅是睡覺的,還是取暖的。冬天時炕面上很少放東西的,被褥什麼的都要卷上垛起來放到炕櫃里,以便大炕散熱,而散熱效果好,屋子才能更暖和。
大炕表面鋪的是炕席,炕席是用高梁秸子編的,越使用越亮。牛皮紙開始進入生活後,有條件的人開始用牛皮紙糊炕,上面刷上清油,這樣的炕面明亮,而且干凈,比炕席的效果要好很多倍。(普遍也有鋪上地板革的。越來越講究了。)
東北民宅室內陣設也與萬字炕格局相應。南北炕炕梢(靠房山牆的一端)擺放炕櫃,上疊放被褥枕頭等寢具卧具,俗稱「被格」。西炕上則放與炕長相等的「堂箱」(或叫「躺箱」),裝糧食和衣物。箱蓋上擺放香爐、燭台等供器以及撣瓶、帽筒、座鍾等日用陳設。
❸ 農村的火炕怎麼弄 我家的炕一點火就倒煙
農村的火炕不出現倒煙的方法為:盡量讓靠近灶台的一邊低一點,靠近煙囪的一邊高一點即可解決火坑倒煙的現象。
臨近冬天需要用火炕取暖時,第一次生爐子,爐子容易倒煙,倒煙火炕不僅不熱,而且燃料燃燒不充分,容易一氧化碳中毒。出現倒煙的原因是火炕內的煙道長時間不加熱,累積較多潮濕水汽,而爐子與煙道之間的進煙口又較小。
導致加熱的煙氣壓力小於煙道中潮濕水汽壓力,從而排煙不暢,出現倒煙情形。另外,在霧天等氣壓低的天氣出現的火炕倒煙情形的道理同上述原因一樣。包括炕體和爐子,炕體內部設有煙道,
爐子通過進煙口與所述煙道相通,煙道通過排煙口與煙筒相通。
(3)鄉村土炕的研究及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農村的火炕的使用介紹如下:
在炕體上設有預熱爐口,所述預熱爐口與煙道相通,預熱爐口設有預熱爐門。作為改進,所述預熱爐口位於臨近進煙口的位置。預熱爐口的尺寸為長20厘米,寬16厘米。當第一次生爐子時或遇上氣壓低的不好天氣。
由於預熱爐口的尺寸往往大於火炕進煙口的尺寸,快速燃燒的柴禾在短時間內會產生大量的受熱煙氣,該受熱煙氣能夠迅速將火炕煙道加熱乾燥,生起爐子,爐子產生的煙氣就會順利沿煙道通過煙筒排到大氣中,就不會出現倒煙現象,從而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❹ 土炕是用來干什麼的
土炕是用來睡覺的。
土炕,北方農村用土坯或磚砌成的睡覺用的長方台。上面鋪席,下面有孔道,跟煙囪相通,可以燒火取暖。炕的邊上通常會有個灶台,可以用來燒水,但一般不會拿來炒菜。
特點:
由於北方天氣變化大,所以土炕的特點就是冬暖夏涼,不會出現南方的一個小朋友給大人「暖被窩」的現象,但是要注意的是,北方大多數人都火氣旺,因此外地人來睡火炕時常會出現流鼻血的現象。
歷史
古籍上專門講炕的文字不是很多,但總可以找到有關蹤跡。譬如宋代范成大的詩集《石湖集》中《丙午新正書懷》一詩中寫到:「穩作被炕如卧炕,厚載棉旋披毯」。窯洞在先秦時代就出現了,炕的產生也不會很晚,到唐之前,北方早已普遍用炕了。
當然,夏季人們追求涼快,則改用室外砌灶做飯,炕面則是很涼爽的。南方氣溫高濕度大的地區,人們需要的是乾爽涼快,因此沒有出現用「炕」的歷史,而發明了可移動的床榻,這是地域條件的因果。
保定市徐水縣東黑山村的東黑山遺址總面積約150萬平方米。遺址自戰國、兩漢、唐宋一直延續至明清,內涵十分豐富。本次東黑山遺址中發現的炕,其年代最早可到西漢早、中期,把中國炕起源的歷史提早了千餘年,為炕起源的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土炕(北方農村卧具)
網路-土炕(榆林風土人情)
❺ 求助,農村土炕怎麼盤請詳細說明,謝謝。(可以做飯的那種)
這頭是鍋灶有炕洞連接上面是睡人的然後直接到煙筒炕洞一般都是3,4個左右連接鍋灶和煙筒橫向寬度是一般人的身高
❻ 農村火炕怎麼搭才好燒
火炕由爐灶、炕火炕體和煙囪三部分構成。
連炕的爐灶可以做飯,炕體既可取暖,又可坐卧。因地區和民族習慣的不同,火炕的平面布置也有差異,有南炕、北炕、順山炕、萬字炕(曲尺形)以及環室的凹形炕等。
煙囪是砌築的炕體排煙道。炕體有直洞式、橫洞式、花洞式等。這些形式可歸納為並聯式和串聯式兩類,前者散熱均勻而抽風差,後者則相反。
❼ 農村土炕怎麼砌
原料:
1、水泥 :用於打炕沿,砌外面的磚圍。
2、黃土:夯層用,活泥打炕面。
3、泥板 :現在很少能見到有人做泥板,可以用薄石板代替。
4、磚 :打炕圍,做炕道。
原始的土炕是土坯砌成的,土坯形如紅磚,但是要大許多,是由泥土和鍘刀鍘碎的稻草或雜草混合曬干製成的。土炕四邊有一行直立的土坯,具體高度可以通過墊高來調節,在其上鋪設土坯,接縫處直立土坯支撐。
(7)鄉村土炕的研究及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在地上先要用土、沙等先墊高到炕高的一半,然後用磚砌成「己」字形的煙道,俗話叫炕洞。也可以先砌煙道再用土在其中填起來,這樣更結實,炕面不易下沉。炕洞寬度不超過一塊磚長度,一般是磚長的2/3,高度大概4、5磚高(根據炕高而定),卧磚順向砌。
如果炕很大,一般間隔一兩個炕洞要在炕洞里頭留出一兩個較深的坑,就是把炕底的土掏出後,再用磚加固一下,以便灰多了後扒開炕面掏灰方便,土話叫落(lao四聲)灰膛。與煙囪的介面處也一定要有。
然後用磚橫向碼滿炕面,用沙泥抹平就OK了。記住,抹炕洞一定要用黃泥,不摻別的;抹炕面一定要用黃沙摻很少的黃泥,比例約8:1。如果抹好了炕面一燒發現出現裂紋,說明黃泥多了,要重新抹。炕的側面為了好看,可抹層沙灰(白灰+沙子)。
❽ 農村土炕怎麼建
盤炕的工藝是很難在紙面上說清楚的。
原料:
1、水泥 :用於打炕沿,砌外面的磚圍。
2、黃土:夯層用,活泥打炕面。
3、泥板 :現在很少能見到有人做泥板,可以用薄石板代替。
4、磚 :打炕圍,做炕道。
應該注意的幾點點:夯土層打的時候要里高外低,便於走煙,不平的情況可以在打炕面的時候解決。不管炕多大,炕道不宜太曲折,灶口要分三道或四道炕道走煙,少了灶口太熱,多了不好走煙。盤好炕要先燒炕才能睡人,煙囪要燒東西引火。
土炕分三層 :
1、夯層: 主要是黃土,為了墊高炕道 ,約50厘米高 。
2.炕道: 應該與灶齊高,約一磚側放高度,10厘米左右。
3.炕面: 炕面分兩部分,泥板一層和最外面用泥抹的一層 。
❾ 農村新式火炕怎樣砌築
原料:
1、水泥 :用於打炕沿,砌外面的磚圍。
2、黃土:夯層用,活泥打炕面。
3、泥板 :現在很少能見到有人做泥板,可以用薄石板代替。
4、磚 :打炕圍,做炕道。
應該注意的幾點點:夯土層打的時候要里高外低,便於走煙,不平的情況可以在打炕面的時候解決。不管炕多大,炕道不宜太曲折,灶口要分三道或四道炕道走煙,少了灶口太熱,多了不好走煙。盤好炕要先燒炕才能睡人,煙囪要燒東西引火。
土炕分三層 :
1、夯層: 主要是黃土,為了墊高炕道 ,約50厘米高 。
2.炕道: 應該與灶齊高,約一磚側放高度,10厘米左右。
3.炕面: 炕面分兩部分,泥板一層和最外面用泥抹的一層 。
❿ 農村的火炕怎麼建
方用土或磚砌成的、睡眠時為了抵禦寒冷的睡眠器具叫「火炕」。
「火炕」的缺點:浪費有效資源(產熱時消耗的木材等);不環保(燃燒時產生對人和環境都有影響的污染物);供熱勞動強度大(人工操作);溫度控制不易把握;應用范圍不廣(只限農村地區)等。
燒火炕時需要灶台,火炕不好燒,毛病大多會出現在灶台。
我國傳統的老式灶具有一不、二高、三大、四無的弊病:
一不:通風不合理。舊式灶沒有通風道(落灰炕),只靠添柴口通風,從添柴口進入的空氣不能直接通過燃料層與燃料調合均勻,所以,燃料不能充分燃燒。同時,從添柴口進來大量的冷空氣在經過燃料表面時又降低了灶內溫度,帶走了一部分熱量,使得一些可燃氣體和碳不能充分氧化。常言道:「灶下不通風,柴草必夾生;要想燃燒好,就得挑著燒」。
二高:鍋台高,吊火高。舊式灶只考慮做飯方便和添柴省力,而沒注意燃料的燃燒和節約。無論鍋用的鍋台都搭得很高,鍋臍與地面的距離很大,使火焰不能充分接觸鍋底,大量的熱能都流失掉了。這種灶開鍋慢,做飯時間長,正是「鍋台高於炕,煙氣往回嗆;吊火距離高,柴草成堆燒」。
三大:添柴口大、灶膛大、進煙口大(灶喉眼)。舊式灶由於這「三大」使灶內火焰不集中,火苗發紅、灶膛溫度低。灶內又沒有擋火圈,柴草著火就奔向灶喉眼,火苗成一條斜線,火焰在灶膛里停留時間較短,增大了燃燒熱能輻射損失,使一部分熱量從灶門和進煙口白白的跑掉了。
四無:無爐篦、無爐門、無擋火圈,無灶眼插板。舊式灶由於無爐篦使灶內通風效果不好,燃料不能充分燃燒,出現燃燒不盡和悶碳的現象。由於添柴口無爐門,大量的冷空氣從爐門進入灶內,降低了灶內溫度,影響了燃燒效果,增大了散熱損失。由於灶膛內無擋火圈,使灶內的火焰和高溫煙氣在灶內停留的時間短,火焰奔向灶喉眼不能充分接觸鍋底,鍋底的受熱面積小,做飯慢,時間長,費燃料。由於舊式灶沒有灶喉眼插板,因此造成灶喉眼煙道留的小了,沒風天時抽力小,煙氣就排不出去、出現燎煙、壓煙和不愛起火;灶喉眼煙道留的大了,在有風天時,炕內抽力大,煙火又都抽進炕內,出現不愛開鍋,做飯慢等現象。同時,又使灶內不保溫,火炕涼的快,也增大了排煙損失。所以:舊式灶費柴、費煤、費工、費時,熱效率低。
同時,舊式炕還有一無、二不、三阻、四深的弊病:
一無:舊式炕內冷牆部分無保溫層。冬季,炕內冷牆部分(前牆、後牆、山牆)的里牆皮有時上霜、掛冰、炕內熱量損失很大。同時,里牆內如抹的不嚴,造成透風而又不好燒。如果在冷牆部分增設保溫層,可防止透風和減少炕內熱量損失。
二不:舊式火炕的炕面一是不平,二是不嚴。過去搭舊式炕是「不管炕面搭成什麼樣,最後全用泥找平」。這種作法是不對的。炕面不平,煙氣接觸炕面的底面流動時的阻力就大,影響分煙和排煙速度,炕面不嚴則炕內支柱磚受力而不均,出現炕面材料折斷和塌炕的現象。炕面材料之間接觸不好,炕面泥薄厚不均,又直接影響炕面的傳熱效果。
三阻:舊式火炕炕頭是用磚堵式分煙,造成煙氣在炕頭集中和停頓,因此炕頭分煙時阻力大。炕洞大多採用卧式死牆砌法,占面積大,炕面的受熱面積就小,同時,在炕洞內又擺上一些迎火磚和迎風磚等,造成炕內排煙阻力大。火炕的炕梢由於沒有煙氣橫向匯合道,而是用過橋磚搭的炕面,造成排煙不暢,炕梢出煙阻力大。這「三阻」使得火炕不好燒和不能滿炕熱,增大了炕頭與炕梢的溫差。
四深:舊式火炕的「炕洞深」、「狗窩深」、「悶灶深」、「落灰膛深」。這「四深」使炕內儲存了大量的冷空氣。當爐灶點火時,炕內的冷空氣與熱煙氣就會形成熱交換,產生渦流,造成爐灶不好燒。這些冷空氣還要吸去和帶走很多熱量,使之多燒燃料炕還不熱。
總之,舊式灶炕由於這些弊病的影響,所以經常是不好燒,炕不熱,屋不暖;要使炕熱屋子暖,就得多搭爐灶,多燒燃料,造成費煤、費柴、費工、費時、費材料。
那麼,新舊炕灶都有什麼區別呢?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已了解到,舊式灶沒有通風道,灶膛大、灶門大、喉眼大,柴草不能充分燃燒,熱量損失很大,費柴、費煤、費時。舊式炕結構不合理:炕內落灰膛、悶灶、「狗窩」、炕洞都很深,搭炕時既浪費了很多材料,又在炕內貯存了大量的冷空氣,以致炕涼屋冷。有時炕灶冒煙使得室內煙霧迷漫、灰塵亂飛,把人嗆得涕淚皆流。有的灶,火苗從灶口外竄,炕頭局部過熱,有時造成火災。總之,舊式炕灶熱能利用率僅有20%左右,既浪費了大量的燃料,又延長了做飯時間,炕還不能全熱,還不安全,不衛生。
新式炕灶按照燃燒和傳熱的科學原理,合理地進行了設計:對炕灶的熱平衡和經濟運行進行了優選,改革了爐膛、鍋壁與灶膛之間相對距離和吊火高度、煙道和通風、炕內結構等,並在炕灶方面增設了保溫措施,提高了余熱利用效果,擴大了火炕的受熱面和散熱面。因此,新式炕灶結構合理,通風良好,柴草燃燒充分,爐灶上火快,傳熱和保溫性能好,炕灶熱能利用率達到50%左右。所以,新式炕灶省燃料,省時間、好燒、炕熱、屋暖、使用方便、安全衛生。
「北方高效預制組裝架空炕連灶」(俗稱「吊炕」)是遼寧省農村能源科技人員在「七五」、「八五」期間,依據建築結構學、流體力學、熱力學、氣象學等多種學科反復研究,不斷實踐而研製成功的。其灶的熱效率由過去的14%—18%提高到25%—35%,炕灶綜合熱效率由過去的45%左右提高到70%以上。炕內寬敞,排煙通暢,結構合理,炕溫能做到按季節所需調解,溫度適宜,不僅熱效率高,而且外形美觀,型為床式,深受廣大農民群眾的歡迎,被稱為農民家中的「席夢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