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方法概述
自1984年流動單元的概念提出以來,很多學者應用這一概念開展了儲層表徵或儲層評價研究,但研究方法特別是流動單元的劃分方法有所差異。不同學者根據自己對這一概念的理解,提出不同的流動單元研究方法。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1.根據岩相及宏觀岩石物理參數進行流動單元研究
這一研究思路最早是由Hearn(1984)提出的,後有許多學者(Rodriguez,1988;Jackson等,1989;Hamlin等,1996)進一步開展這一研究。其思路是:首先,通過沉積學研究,在垂向上劃分為若干個成因單元,並研究各成因單元內岩石性質及孔隙度、滲透率、孔隙大小等特徵;然後,主要根據孔滲參數對成因單元(或相)進行進一步的細分,劃分出若干個縱向上和橫向上岩石性質和孔滲性質均相似的儲集單元,即流動單元。
Jackson(1989)在對美國蒙大拿洲鍾溪油田的一個障壁島儲層開展流動單元模型研究時,應用岩相及岩石物理性質研究得出的儲層結構(由不同滲透層組成)基礎上,應用滲透率、孔隙度、斷層對其進行進一步的細分,最終得出由許多流動單元鑲嵌組合而成的模型。
Hamlin等(1996)對南澳大利亞Tirrawarra油田的海相辮狀河三角洲儲層進行研究時,通過沉積相帶的細分,進行了流動單元研究。首先,通過沉積學研究在縱向上劃分出連續的四個相帶,然後分析各相帶孔隙度、滲透率及毛管壓力特徵,在此基礎上,主要根據孔、滲特徵對孔滲差異較大的相帶在垂向上進行細分,將垂向上的四個相帶細分為6個流動單元。
2.應用孔隙幾何學進行流動單元研究
許多學者著重於孔隙幾何學對流體滲流的影響,對流動單元進行劃分和研究。如Ahr(1991)根據孔隙類型組合劃分岩類,並根據對應的岩類對美國Vaccum San Auches油田白雲岩儲層進行流動單元劃分和研究。Amare(1993)對這一白雲岩體又根據孔隙類型、孔滲組合關系及岩石類型進行了進一步的流動單元研究,即將具有同一孔隙組合類型的岩類歸屬於同一類流動單元。
Davies Vessell(1996)在對美國西得克薩斯海相碳酸鹽岩儲層進行流動單元研究時,亦著重於儲層孔隙幾何學特徵研究。他們首先按照孔隙類型(據孔隙大小、形狀、孔喉比、配位數)、孔喉分布等將儲層分為八種岩類,每種岩類均具有一定的、良好的孔-滲關系。岩類的縱向分布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其中高質量岩類組合與低質量岩類組合在垂向上具有一定的互層關系,據此將研究層自上而下劃分了12個水力流動單元。這一方法實際上相當於應用孔隙幾何學等對儲層進行細分層。
Amaefule等(1993)和Abbaszaden等(1996)根據孔隙幾何學對流體滲流具有很大影響的認識,提出了應用流動帶指標FZI(Flow Zone Index)劃分水力流動單元的方法。這一方法的理論基礎是平均水力半徑的概念及Kozeny-Carman的孔滲關系公式。
具有相似FZI的岩石被認為具有相似平均水力半徑,因而屬於同一水力流動單元(Amaefule,1993;Abbaszaden等,1996)。FZI值可依據樣品的孔、滲值或測井響應值來計算,然後通過對眾多樣品的FZI值進行聚類分析,對水力流動單元進行分類。
3.應用傳導系數、儲存系數等參數進行流動單元研究
Ti.G.等(1995)提出了應用傳導系數(kh/u)、儲存系數、砂岩含量等參數劃分流動單元的方法。首先,通過岩心描述,將沉積層段分成若干個層,並根據岩石特徵和物性特徵將這些層進一步分為若干個亞層,然後,通過岩心、測井信息計算出各井各亞層的傳導系數、儲存系數和凈砂岩含量,並應用聚類分析,將這些亞層進一步分為若干個流動單元。最後,將這些流動單元進行井間對比,做出流動單元的井間分布圖。
4.應用生產動態資料進行流動單元研究
Canas等(1994)根據油田生產過程中井間流體流動速度及流動能力資料對哥倫比亞Lacira油田一個曲流帶砂岩儲層進行了流動單元研究。他應用井間流動能力指數(IFCI,InteRWell Flow Capacity Index)來描述流動單元。IFCI指數可根據兩類數據來求取,一類數據為生產井組實際井間流動速度,另一類數據為儲層岩石物理性質數據。對於前者,
高含水油田剩餘油分布研究:以遼河油田歡26斷塊為例
式中IFCI——應用兩井岩石物理性質及儲層厚度求取的井間流動能力指數;
(k·h)1——代表較低滲層的流動能力,其中,k、h分別為滲透率和儲層厚度;
(k·h)2——代表較高滲層的流動能力,其中,k、h分別為滲透率和儲層厚度。
應用上述公式分別求取各井的IFCI值,並分別編繪IFCI平面分布圖。比較這二種方法確定的IFCI分布圖,以確定成因單元內流動單元的分布。在井間流動受限制的情況下,基於生產數據的IFCI應低於基於岩石物性的IFCI,據此可在成因單元內進行流動單元的劃分(差異帶為流動單元邊界)。在作者研究的實例(一個曲流帶砂體)中,兩種數據作出的IFCI值相似,因此這一曲流帶砂體被認為屬於同一流動單元。
2. 物理中常用的幾種研究方法及相應例子
模型法,比如研究光時,提出光線的概念 磁感線,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
類比法,研究電流時與水流類比
轉化法, 研究動能與那些因素有關時,把運動的大小轉化為小木塊被撞的距離
控制變數法 研究壓強與那些因素有關,速度與那些因素有關 電流做功與那些因素有關
等效代替 串並聯電阻與總電阻的關系 力的合成
理想實驗法 牛頓第一定律
3. 論文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01
【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通常指通過書面或口頭回答問題的方式,了解被試的心理活動的方法。它是有計劃、有目的並且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歷史狀況或現實狀況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了觀察法、歷史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且對調查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調查法可以分為書面調查和口頭調查兩種。
02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啟發人們的思維、導致新的發現這幾個方面的作用。常見的觀察方法有:核對清單法;級別量表法;記敘性描述。觀察一般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覺器官去感知觀察對象。
03
【實驗法】
實驗法是研究者有意改變或設計的社會過程中了解研究對象的外顯行為。實驗法的依據是自然和社會中現象和現象之間相當普遍存在著的一種相關關系——因果關系。其主要特點是:主動變革性、控制性、因果性。實驗法有實驗室實驗法與自然實驗法兩種,實驗室實驗法便於嚴格控制各種因素,並通過專門儀器進行測試和記錄實驗數據,一般具有較高的可信度。自然實驗法比較接近人的生活實際,易於實施。
04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既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又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還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並且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文獻法是一種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學研究方法。
05
【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認識客觀現象,向人們提供實在、有用、確定、精確的知識研究方法,其重點是研究現象本身「是什麼」的問題。實證研究法試圖超越或排斥價值判斷,只揭示客觀現象的內在構成因素及因素的普遍聯系,歸納概括現象的本質及其運行規律。
06
【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是對社會現象的數量特徵、數量關系與數量變化進行分析的方法。在企業管理上,定量分析法是以企業財務報表為主要數據來源,按照某種數理方式進行加工整理,得出企業信用結果。定量分析是投資分析師使用數學模塊對公司可量化數據進行的分析,通過分析對公司經營給予評價並做出投資判斷。定量分析的對象主要為財務報表,如資金平衡表、損益表、留存收益表等。其功能在於揭示和描述社會現象的相互作用和發展趨勢。
07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亦稱非數量分析法,主要依靠預測人員的豐富實踐經驗以及主觀的判斷和分析能力,推斷出事物的性質和發展趨勢的分析方法,屬於預測分析的一種基本方法。定性分析法主要是解決研究對象「有沒有」、「是不是」的問題。定性分析常在定量分析之前進行,它為設計或選擇定量方法提供有用的信息;但並非所有的定量分析都必須事先進行定性分析,因為有時分析對象中含有哪些組分是已知的。這類方法主要適用於一些沒有或不具備完整的歷史資料和數據的事項。
08
【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09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過說明社會現象怎樣滿足一個社會系統的需要(即具有怎樣的功能)來解釋社會現象。
10
【模擬法(模型方法)】
模擬法和類比法很近似。它是在實驗室里先設計出於某被研究現象或過程(即原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間接的研究原型規律性的實驗方法。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徵,創設一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的一種形容方法。根據模型和原型之間的相似關系,模擬法可分為物理模擬和數學模擬兩種。
4. 畢業論文中的「課題擬採用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是什麼解釋一下。怎麼寫來個例子
就是你准備怎麼樣來完成畢業論文。
寫出你打算採用的方法就可以了。如:方面的研究"課題擬採用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是:採用高等數學和微積分的方法計算,採用矩陣理論的方法計算,採用概率論的方法進行模擬,進而比較得出更合理確切的結論。
論文擬採用的研究方法:
1、實驗; 2、試驗; 3、理論解析、計算; 4、工業性實驗及生產實踐等等。
畢業論文的撰寫及答辯考核是順利畢業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衡量畢業生是否達到要求重要依據之一。
但是,由於許多應考者缺少系統的課堂授課和平時訓練,往往對畢業論文的獨立寫作感到壓力很大,心中無數,難以下筆。因此,就畢業論文的撰寫進行必要指導,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畢業論文是應考者的總結性獨立作業,目的在於總結學習專業的成果,培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文體而言,它也是對某一專業領域的現實問題或理論問題進行科學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義的論說文。完成畢業論文的撰寫可以分兩個步驟,即選擇課題和研究課題。
(二)、選好課題後,接下來的工作就是研究課題,研究課題一般程序是:搜集資料、研究資料,明確論點和選定材料,最後是執筆撰寫、修改定稿。
第一、研究課題的基礎工作——搜集資料。考生可以從查閱圖書館、資料室的資料,做實地調查研究、實驗與觀察等三個方面來搜集資料。搜集資料越具體、細致越好,最好把想要搜集資料的文獻目錄、詳細計劃都列出來。
首先,查閱資料時要熟悉、掌握圖書分類法,要善於利用書目、索引,要熟練地使用其他工具書,如年鑒、文摘、表冊、數字等。其次,做實地調查研究,調查研究能獲得最真實可靠、最豐富的第一手資料,調查研究時要做到目的明確、對象明確、內容明確。
調查的方法有:普遍調查、重點調查、典型調查、抽樣調查。調查的方式有:開會、訪問、問卷。最後,關於實驗與觀察。
實驗與觀察是搜集科學資料數據、獲得感性知識的基本途徑,是形成、產生、發展和檢驗科學理論的實踐基礎,本方法在理工科、醫類等專業研究中較為常用,運用本方法時要認真全面記錄。
第二、研究課題的重點工作——研究資料。考生要對所搜集到手的資料進行全面瀏覽,並對不同資料採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如閱讀、選讀、研讀。
第三、研究課題的核心工作――明確論點和選定材料。在研究資料的基礎上,考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根據選題,確立基本論點和分論點。
提出自己的觀點要突出新創見,創新是靈魂,不能只是重復前人或人雲亦雲。同時,還要防止貪大求全的傾向,生怕不完整,大段地復述已有的知識,那就體現不出自己研究的特色和成果了。
第四、研究課題的關鍵工作――執筆撰寫。下筆時要對以下兩個方面加以注意:擬定提綱和基本格式。
第五、研究課題的保障工作――修改定稿。通過這一環節,可以看出寫作意圖是否表達清楚,基本論點和分論點是否准確、明確,材料用得是否恰當、有說服力,材料的安排與論證是否有邏輯效果,大小段落的結構是否完整、銜接自然,句子詞語是否正確妥當,文章是否合乎規范。
5. 弗洛伊德的主要研究方法有那些(附帶例子,謝謝嘍!!!)
自由聯想法,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釋夢,幽默
6. 研究性學習案例的研究方法
小學研究性學習的方法與案例研究方案
一、研究背景
研究性學習是培養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身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自然界以及人類自身的發展中選取研究專題,以探索的方式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我們正處在世界教育改革大潮之中,在「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的思想指導下,在教育價值取向上注意體現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的融合,課程改革、遠程教育、主體教育、終身教育等課題被相繼提出。然而,傳統教育長期以來形成的單一學科課程結構體系及接受性學習極大地妨礙了學生主動發展,尤其是抑制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因此,研究性學生以其獨特的創新品格和實踐魅力,成為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過渡時期最好的選擇,它是在基礎型課題和拓展型課程的基礎上,著重在專題性和綜合性的研究或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創造性學習,以及實現知識遷移和相應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研究性學習不是要求學生去搞出什麼樣的科研成果,目的是在於學生通過某個課題研究的過程,養成一種自覺思考、主動獲取知識的習慣。尤其在小學階段,主要是把學生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天性發揮出來,依據小學生想像豐富、可塑性強等身心特點,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探究和實踐能力而非研究能力。
近年來,省內外部分初中、高中相繼開設了「研究性學習」課程,並取得了較大成績,但在小學階段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探討和實踐還為數不多,而小學研究性學習的方法與範例研究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和研究價值。我們試圖以素質教育的思想和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理論為指導,有組織、有計劃、針對性地進行方法設計及案例整理的實踐研究,以期對我省小學研究性學習的實驗提供有效的案例,為豐富和發展課題研究的理論作出貢獻。
二、研究意義
1、研究性學習反映了信息時代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人才觀。一方面,知識經濟的崛起、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急需更多的在知識和技術兩方面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級人才;另一方面,要求全體社會成員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要有關注自然、關注社會、關注人生的態度,還要有適應當代社會生活的各種能力,特別是主動探究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2、研究性學習體現了以創新精神為核心的教育觀。我們的基礎教育過於偏重於以應試為目標的接受性學習,久而久之,形成「兩強兩弱」(基礎知識的掌握和應試能力強,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弱)之現狀。研究性學習是對接受性學習的挑戰,它尊重學生的人格,強調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強調實踐體驗,強調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歸結為一點即致力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其中自主性、開放性、實踐性、創新性、互動性和過程性是研究性學習呈現出的亮點。
3、研究性學習詮釋了以人本主義為主導的師生觀。研究性學習讓過去教材是學生的世界變為整個世界成為學生的教材,學生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取得信息。教師的地位由選擇者、組織者、計劃者、決定者和評價者向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輔導者、幫助者、合作者和參與者轉換,提倡教師間真誠的情感交流和互相學習。「傾聽、理解、合作」將是構成研究性學習中良好師生關系的要義。
4、研究性學習強調了為學生終身負責的質量觀。今天的教育是為學生明天的發展奠定基礎,教育質量從根本意義上說取決於學生是否形成學習習慣和思維方法,也就是學習能力。「樂於探究、勇於創新」是一個人立足並服務於社會應具備的學習品質,研究性學習注重學生發展潛能的挖掘,使分數(升學)與能力和諧統一,著眼於學生的未來。激發學生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促進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責任心,成就學生主動求知、樂於探究的心理品質,發揚學生勇於創新的精神,提高學生初步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小學研究性學習目標的科學定位,其對學生終身負責的質量觀由此可見一斑。
三、研究內容
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進行自主性、探索性學習活動,教師主要起組織、關心、指點和評估的作用,引導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通過影視資料、參觀訪問、調查研究、上網閱讀等,從而獲得廣泛的新知,以解決自己探究的課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潛力。
1、課題選擇。通過觀看影視錄像、參觀訪問、調查分析,查閱報刊資料和網路信息,學習幾種常見研究方法的基本常識,讓學生初步體驗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然後以實驗班為單位讓學生圍繞各種自己喜歡的主題,搜尋若干條課題信息,並對信息作出可行性和價值性的判斷,將課題縮小到2-5個,接著通過問卷調查、家長訪談等初步確定一個課題,最後進行演說、答辯並公布。當然,每次活動前都應輔以教師的專題講座。
2、制訂方案。實驗班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由組合,成立課題組,然後對相關信息進行整理分析,制訂出課題研究方案,進行開題論證,使學生在實踐中繼續運用和鞏固已經學習到的幾種常見的研究方法,進一步體驗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
3、研究實踐。課題組成員依據研究方案開展研究活動,在實踐活動中不斷完善和修改研究方案,不斷鞏固和熟練各種研究技能。教師在了解、參與學生活動的基礎上,定期組織研究進展交流會。
4、演示匯報。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研究報告或科技小論文的撰寫方法,然後對研究過程中所獲得的信息、資料進行整理、歸類、分析、歸納,得出科學研究一般意義上的結果。
5、案例說明。在研究性學習方法研究過程中,課題組老師及時搜集、整理案例,以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理論和外地成功經驗作借鑒,對各案例作出理論形態的分析,以更好地指導實踐。
7. 開題報告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運用比較廣泛的是文獻法、調查法、實驗法、行動研究法、訪談法等。
在介紹論文方法時,不是對方法概念的解釋,而是要介紹如何使用的研究方法,比如問卷調查法,就要闡述清楚問卷是自製,還是沿用的前人。在研究用,不要羅列一大堆的研究方法,主要提煉一兩種研究方法,側重研究就可以。
研究價值就這個部分,不能空而大或羅列許多根本解決不了的,比如有的老師說他的研究有利於提高某某地區的教育質量等等,別人一看「提高」這個詞就不相信,最多是「改善」。教育的質量不是一項科研就可提高的,另就本土文化的研究,是否具有良好的推廣性,還有待實證。
研究的創新相對別人這方面的研究,別人沒有的,自己總結提煉出來的新亮點,也是文章的亮點。研究的價值與創新應立足於自己的本研究,不能把自己無關的或自己根本解決不了的羅列上去。
(7)研究方法實例擴展閱讀
開題報告的內容:
1、課題來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2、國內外在該方向的研究現狀及分析。
3、主要研究內容及創新點。
4、研究方案及進度安排,預期達到的目標。
5、為完成課題已具備和所需的條件。
6、預計研究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有及解決的措施。
7、主要參考文獻。
8. 本科畢業論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1、歸納方法與演繹方法:歸納就是從個別事實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結論原理;演繹則是從一般性原理、概念引出個別結論。歸納是從個別到一般的方法;演繹是從一般到個別的方法。
門捷列夫使用歸納法,在人們認識大量個別元素的基礎上,概括出了化學元素周期律。後來他又從元素周期律預言當時尚未發現的若干個元素的化學性質,使用的就是演繹法。
2、分析方法與綜合方法:分析就是把客觀對象的整體分為各個部分、方面、特徵和因素而加以認識。它是把整體分為部分,把復雜的事物分解為簡單的要素分別加以研究的一種思維方法。
分析是達到對事物本質認識的一個必經步驟和必要手段。分析的任務不僅僅是把整體分解為它的組成部分,而且更重要的是透過現象,抓住本質,通過偶然性把握必然性。
3、因果分析法:就是分析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認識問題的產生原因和引起結果的辯證思維方法。使用這種方法一定要注意到真正的內因與結果,而不是似是而非的因果關系。
要注意結果與原因的逆關系,一方麵包括「用原因來證明結果」,同時也包括「用結果來推論原因」。不同的事物,一般都一身二任,既是原因,又是結果,而且一個結果往往有不同層次的幾個原因。因此,在研究過程中,對所分析的問題必須尋根究底。
4、比較分析法:比較分析法又稱類推或類比法。它是對事物或者問題進行區分,以認識其差別、特點和本質的一種辯證邏輯方法。在資料不多,還不足以進行歸納和演繹推理時,比較分析法更具有價值。康德說:「每當理智缺乏可靠論證的思路時,類比這個方法往往能指引我們前進。」
5、定性分析法與定量分析法:就是通過確定事物的質的關系和數量關系以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辯證思維方法。任何事物或任何問題都是質和量的統一,事物的質量。表現為一定的量,又表現為一定的質。
因此,在研究中,只有弄清質的方面,又弄清量的方面,才能找出其中規律性的問題。在研究中,定性分析就是據事論理,劃清事物質的界限。定量分析就是對問題的規模、范圍、數目等數量關系的情況及變化,進行精確的統計,計算、分析、對比,就是弄清事物發展中量的變化關系。
6、觀察法: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
7、文獻研究法: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
(8)研究方法實例擴展閱讀:
任何一項研究都離不開方法的支撐。沒有研究方法的科學研究是不存在的,沒有研究方法,其研究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不是真正的研究。
1、培根用實驗法最早發現了熱的運動本質;
2、笛卡兒用他提出的直覺——演繹創立了解析幾何學;
3、伽利略用實驗——數學方法發現了自由落體定律,運用理想實驗出現了慣性定律,開創了動力學研究的先河;
4、牛頓用公理化的方法、歸納與演繹的方法完成了經典力學體系;
5、湯姆生、盧瑟福、玻爾等用模型化的方法揭開了物質微觀粒子的結構,建立了各種原子結構模型;
6、愛因斯坦運用理想實驗方法、演繹方法和各種非理性的直覺、頓悟方法創立了相對論;
7、康德和拉普拉斯運用思辨的方法與假說方法提出了天體演化學說;
8、拉瓦錫用定量方法、理論思維方法創立了氧化學說;
9、凱庫勒以基本靈感與想像發現了苯的環狀結構式;
10、門捷列夫用分類、比較法發現了元素周期表;
11、海特勒與倫敦等把量子力學的理論引入了化學研究,創立了量子化學。
達爾文用觀察法、實驗法、分類法、比較法等提出了進化論。從中不難發現,這些物理學、化學、天文學等自然科學領域的研究成果都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來實現的。吳文俊的數學、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等最新研究成果也都是採用新的方法取得的,因此,要想做好研究工作,取得一定研究成果,必須使用一定的研究方法。
9. 論文寫作中「完成論文的條件及擬採用的研究方法」中的研究方法是什麼啊舉個例子!
好的,
我。 給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