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衛生經濟學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衛生經濟學 health economics:研究衛生服務、人民健康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衛生領域內的經濟關系和經濟資源的合理使用,以揭示衛生領域內經濟規律發生作用的范圍、形式和特點的學科。
衛生經濟學是一門新興的經濟學分支學科,它的產生和發展與社會的政治、經濟、人口、衛生等方面具有密切的聯系。隨著社會的發展,衛生經濟學在現代社會中具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指導政府制訂科學而高效的衛生政策,指導醫療機構和醫葯企業制訂科學的經營策略,指導消費者選擇正確的消費行為。本書不僅介紹了衛生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原理,而且還聯系國內外相關的實踐進行了闡述。本書共十二章,內容包括導論、衛生服務需求、衛生服務供給、衛生服務價格、衛生服務市場、葯品流通體制與葯品價格管理機制、衛生總費用、醫療保障制度構建、衛生資源優化配置、醫療機構的成本分析與核算、疾病經濟負擔與健康投資分析、衛生經濟分析與評價方法。
⑵ 怎樣學好學前教育衛生學
學好學前衛生學,首先要了解該門學科的主要意義,即研究、保護、增進和發展學齡前兒童的健康。可以從幼兒年齡相關的解剖生理特點及生長發育的規律開始研究,研究影響幼兒健康的因素;研究促進幼兒健康的措施;研究評價幼兒健康的方法。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調查統計法、實驗法、體檢法、觀察法、行動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
⑶ 什麼是社會醫學最主要的研究方法
觀察研究,是社會醫學最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在 某一特定的現場人群中應用現場調查技術,採用一定 的工具和手段收集資料,並通過對資料的分析認識事 物及其規律的研究方法
⑷ 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的研究方向
(1)環境化學毒物的毒理學:主要開展常用農葯、重金屬及微量元素的基礎毒理學研究。採用現代生物學方法和技術,從整體、細胞和分子水平探討其作用機制。
(2)環境與職業流行病學:圍繞環境中的有害因素(矽塵、鎘、砷、氟等),運用流行病學的方法研究環境有害因素對健康的危害,定量評價和監測所致危害的程度並提出預防對策。本方向有長期接塵研究現場和國際合作關系。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為研究石英與人類肺癌的關系,選定了十個接塵與肺癌關系研究隊列資料庫,其中三個是由我們建立的。
(3)熱與毒物耐受的分子機制:探討熱休克蛋白、金屬硫蛋白等在熱耐受與毒物耐受和易感性的作用機制,並取得了一些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
(4)水污染對健康的危害與防治:對長江、漢江及武漢東湖進行了長期系統的研究,積累了大量現場調查和實驗研究資料,運用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方法開展飲用水污染對健康危害的機制研究。
(5)環境醫學監測新技術:以生物發光分析和生物感測技術為手段,開展環境有害因素對健康危害的生物監測研究。建立靈敏度高、操作簡便、適合於現場使用的監測方法,研製以生物感測器為探測元件的監測儀器。
⑸ 環境與健康研究方法有哪些並舉例說明。
環境流行病學是應用傳統流行病學的方法,結合環境與人群健康關系的特點,從宏觀上研究外環境因素與人群健康的關系。因此,在研究內容和方法學上有著自身的特點。
一般流行病學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探索導致或影響該病在人群中發生與流行的決定因素或病因,最終提出控制疾病流行的措施。通常採用描述性(包括生態和現況)研究、分析性(病例-對照、定群)研究和實驗性流行病學的研究方法,從不同人群發病率或死亡率的差異,群體其它反應差異來探討發病因素及防治對策。環境流行病學除與一般流行病學共有的方法學特徵外,它在研究的內容和方法學上有如下特點。
1.由於環境因素對人群健康影響不僅反映為疾病,而是一個反應較廣的健康效應譜。更經常地是研究發病前的一系列健康效應,包括生理功能,生化代謝等的改變。
2.環境流行病學研究的暴露因素較多的是物理和化學因素。已知暴露因素,研究其對健康的影響,如磷肥廠氟污染大氣對居民健康影響等;或出現健康異常,探索引起健康異常的暴露因素研究,例如近年來我國學者對宣威肺癌、林縣食道癌、克山病、大骨節病病因研究,日本的水俁病、痛痛病病因學研究等。
3.環境流行病學研究的最終目的是消除污染、改善環境、保護人群健康。通過對環境和健康監測,發現有害健康的環境因素及對健康的損害,採取措施,控制疾病的發生和發展。環境流行病學特別注意暴露-效應關系和暴露-反應關系的研究,這是制定環境衛生學標准、法規、條例的重要依據。
⑹ 學校衛生學的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學校衛生學的任務和作用
第二節學校衛生學的理論基礎
一、遺傳、環境和教育對學生健康及發育的影響
二、根據黨的教育方針和衛生方針保護兒童健康和發育
第三節學校衛生學的內容及與其他學科的聯系
一、學校衛生學的內容
二、學校衛生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
第四節學校衛生學的研究方法
一、學校衛生學的研究方法
二、搞好學校衛生工作必須確立的幾個基本觀點
第五節學校衛生學發展簡史
一、我國古代的兒童少年衛生
二、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學校衛生學
三、新中國學校衛生學的發展
第二章兒童青少年的生長發育
第一節兒童青少年解剖生理特點
一、骨骼系統
二、肌肉系統
三、呼吸系統
.四、循環系統
五、消化系統
六、泌尿系統
七、神經系統
八、內分泌系統
九、免疫系統
第二節兒童青少年身心發育的特點
一、童年期(6、7歲-11、12歲)
二、青春發育期(11、12歲-16、17歲)或(11、12歲-18、19歲)
三、青年期(15、16歲-24、25歲)
第三節生長發育的一般規律
一、生長發育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二、生長發育有連續性又有階段性
三、各年齡階段生長發育的速度不同
四、兒童身體各系統發育的非均衡性與統一性
五、生長發育包括密切聯系的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
六、每個兒童的生長發育有自己的特點
第四節我國兒童青少年身體形態的特徵
一、生長發育處於長期加速的趨勢
二、年齡特徵
三、性別特徵
四、城鄉男女發育的差異
五、地區差異和民族特徵
第五節生長發育的調查和評價
一、生長發育的調查
二、生長發育的評價
第三章兒童青少年的心理衛生
第一節心理衛生的意義
一、什麼是心理衛生
二、心理健康的目標
第二節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問題
一、兒童青少年的異常心理表現
二、心理疾病產生的原因
三、亞健康狀態
第三節不同時期兒童青少年的心理衛生
一、兒童的心理衛生
二、少年期的心理衛生
三、青年期的心理衛生
第四章教育教學工作的衛生
第一節學習的生理
一、學習時大腦皮層機能的特點和規律
二、學習時的生理機能變化
三、學習和記憶
第二節學校作息制度的衛生
一、學年安排
二、一周的安排
三、一日作息制度
四、課程表的編排
五、虛弱兒童作息制度的特點
第三節教學的衛生
一、講課的衛生
二、閱讀的衛生
三、書寫和繪畫的衛生
四、唱歌的衛生
五、考試的衛生
……
第五章學校體育鍛煉的衛生
第六章學校的膳食衛生
第七章學校的疾病預防和急救
第八章學校的健康教育和衛生組織
第十章學校衛生的調查研究方法
附件一《學校衛生工作條例》
附件二簡易食物營養成分表(199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