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籃球的發展趨勢研究方法

籃球的發展趨勢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29 19:44:34

1. 籃球運動的研究方法哪些

球運動與其他球類運動項目的區別,在於它的運動形式的中心點是圍繞球籃與籃球而展開,因而由此不斷創造、發明、更新、完善、修訂與發展了各種籃球專門技術、戰術、規則、裁判法以及對活動者提出了身體、體態、素質、素養的特殊要求,其活動都是圍繞著如何激勵活動者能將籃球更快、更准、更多地投進籃筐和破壞對手投進高空的籃筐中而展開的。 由此,自籃球運動創建百餘年來,國際籃球組織及各國籃球界人士不斷研究探索,提出了種種新觀點,出現了多種新技術、新戰術,使籃球運動內容更豐富,活動更富於魅力。因而出現圍繞空間展開的對抗,使籃球運動巨人化,稱之「巨人運動」、巨人們的「空間游戲」等。透過現代籃球運動的本質,其特點可概括成以下幾個方面
一、特殊的空間對抗規律特點
二、專項內容結構的多元性特點
三、競賽的多變性和綜合性特點
四、健身性、增智性特點
五、社會性、群眾性特點
六、競賽的商業化特點

2. 籃球的科研工作所經常採用的方法有哪些

有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常見的觀察方法有:核對清單法;級別量表法;記敘性描述.觀察一般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覺器官去感知觀察對象.由於人的感覺器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觀察者往往要藉助各種現代化的儀器和手段,如照相機、錄音機、顯微錄像機等來輔助觀察.觀察法在籃球科研應用於對運動員通過觀察法提高籃球運動員的能力而做出的方法

3. 世界籃球運動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21世紀世界籃球運動將沿著「智、高、壯、快、准、悍、巧、變」的方向發展,幾種不同風格流派及多種多樣打法並存,比賽更具魅力和觀賞性。

4. 當前籃球的發展趨勢

世界籃球運動發展趨勢
(一)隊伍大型化,高大隊員速度快、技術全面、位置趨向模糊
1.隊伍大型化:身高與體重均衡。
2.良好的身體素質
3.全面的基本技術
4.位置模糊,能打兩個以上的位置
(二)速度加快,節奏分明,進攻更注重效果。
1.移動速度、動作速度、反應速度加快。
2.攻、守轉換、技術銜接快。
3.節奏分明,更注重進攻效果。
(三)以球為主的攻擊性、多變性防守運用更加普遍,貼身防守更 加兇狠。
1.以球為主,人、球、區兼顧。球動一次,5名防守隊員位置都 必須變化一次。
2.對有球人貼身、平步、主動用力、搶步、搶位。
3.防守戰術形式綜合多變。
4.加強整體協同防守的意識和配合。
(五)善於變化,掌握主動, 比賽更具觀賞性
1、技術運用的隨機應變,變的基礎是運動員的智慧和個人技術能力
2、戰術運用的靈活多變
進攻戰術:以個人進攻和基礎配合為主;
防守戰術:攻擊性、多變性;
3、臨場指揮的積極應變
(六)教練員訓練、管理和指揮能力更顯突出。
(七)全面與特長,集體與明星兼顧。
(八)強化准確,特別是提高投籃准確性,減少錯誤。
(九)對抗性增強,是技術、戰術、身體、智慧和心理融為一體的全面抗衡。

5. 世界籃球運動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中國籃球正向世界籃球發展趨勢而發展
現代籃球運動最早起源於美國,自1891年發展至今,先後經歷了初創時期、完善時期、普及時期、全面提高時期,尤其是8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世界籃球職業隊走上奧運賽場,更是推動世界籃球運動跨入了一個再創佳績的新階段。以1992年巴塞羅那第25屆奧運會籃球賽中美國「夢之隊」的絕妙表現,顯示著籃球運動整體內容結構和優秀運動隊伍綜合智能、技能、能力結構發生了質的變化。今後仍繼續向著「高」、「快」、「全」、「准」等趨勢發展,從而使人感受到籃球競賽的球場越來越小、競賽的時間越來越短、球場變化越來越快、攻守隊員身體接觸越來越近、比分越來越高以及女子與男子的對抗形式越來越難分伯仲。

一、「高」的新意

籃球運動的「高」,時代已賦予其新意,「高」的內涵和外延均發生了新變化。第一,世界強隊普遍重視隊伍的整體身體平均高度的增長。美國等世界優秀隊伍中的高大隊員在第25屆奧運會上均能將驚人的彈跳力、敏捷的奔跑移動以及無以倫比的技術和技巧融於一身,展現絕妙的表演,已成為當代世界籃球運動中高大隊員的典範。第二,隨著高大運動員大量涌現,高空爭奪更為突出,能否佔有制空優勢,已成為衡量隊伍水平的重要標志,於是創新的各種立體型的戰術配合方法,為世界籃球運動增添了許多新內容。

二、「快」的延伸

籃球競賽規則對進攻有時間限制,一次進攻必須在30s內結束。世界籃球運動強化了"快"的意識,掀起了全面"快"的浪潮。今後的趨勢有可能還要將進攻時間限的更短些,這便給籃球運動提出了更快的速度要求,進一步形成各種快的技、戰術方法。

三、「全」的演進

現代籃球運動對"全"的要求是:第一,運動員素質全面;第二,重視全面綜合素質水平,陶冶自己成為既全面又有特長的隊員;第三,對教練員來說,必須高度重視並善於科學地使運動員具有以上諸多因素的開發與全面利用的才能,同時反映出教練員的全面才華和綜合水平。

四、「准」的發展

現在籃球競賽積分的高比分的特點是:第一,以3分球為重點的投籃准確性繼續提高;第二,掌握攻守技術、運用攻守技術與變化准確性提高。第三,戰術配合的時間與空間、地面的接和的准確性提高。

由上可見,若想成為世界性強隊必須具有以下幾個條件:

第一,全面整體成員中高大隊員的數量和質量;

第二,特殊高大中鋒隊員的數量和質量,能給對方構成威脅力和實戰攻擊力;

第三,具有全面型明星隊員以核心的組織才能、掌握絕招;

第四,全隊個人和整體做戰的速度與節奏;

第五,具有獨特的個人與全隊整體防守的意識作風和看家本領;

第六,教練員必須具備較高的智能結構,樹立科學化訓練思想,並與科學管理神妙結合。

6. 籃球運動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現代職業競技籃球運動將繼續向「高」、「快」、「全」、「准」、「變」和女子籃球「男子化」、明星更加突出、技戰術運用向「精練化」、「技藝化」、「智謀化」的方向發展,而「高、快、全、准、變」等的含義又有了新的變化。隨著現代籃球運動的繼續發展,將會使人感覺到球場越來越小、比賽時間越來越短、籃架越來越低、籃筐越來越大、場上變化越來越快、隊員身體接觸越來越頻繁劇烈、核心球員的特殊功能越來越突出、女子籃球越來越接近男子。

「高」:主要包括身高、彈跳、高空技戰術和空間對抗能力等,要成為世界強隊必須具備一定的「高度」。目前世界強隊中男隊的平均身高約為200~205厘米(中鋒身高約215厘米,前鋒身高約200~210厘米,後衛身高約190~200厘米);女隊的平均身高約為183~185厘米(中鋒身高約195~200厘米,前鋒身高約185~190厘米,後衛身高約175~180厘米)。除了身高之外,優秀運動員也都具備了出色的彈跳,許多男子運動員的凈跳高度超過了100厘米,比賽中爭搶籃板球的高度可達到330~350厘米以上,例如NBA的飛人喬丹,他的助跑摸高超過380厘米(空中飛行的實際距離超過1米)。被稱為「滑翔機」的德雷克斯勒(職業生涯1983~1998年)面對著355厘米高的籃圈照樣能扣籃。而早在20世紀60年代有「蓋帽祖師爺」之稱的拉塞爾(身高206厘米),可以輕松地摸到籃板上沿(395厘米)。有資料可查的能扣籃的最矮的運動員是身高「號稱」60厘米的美國黑人運動員托捏·勃加斯。有資料顯示:20世紀80年代初就有美國的黑人女子籃球運動員在訓練中表演了扣籃動作。現世界著名的美國女子籃球運動員萊斯莉(洛杉磯火花隊,身高196厘米,2002年世界女子籃球錦標賽及多次W74BA聯賽等重大賽事的最有價值球員獲得者),在2002年賽季的WNBA聯賽中成功扣籃,成為第一個在職業聯賽中扣籃的女子籃球運動員。我國也涌現出了一大批有「高度」的球員,例如前國家隊隊長孫風武(身高186厘米)可以輕松地雙手正、反扣籃;王非(前國家隊隊員,曾任國家隊主教練,身高192厘米)在比賽中可將隊友投籃未中的球直接按進籃筐。來自山東的宋濤(身高208厘米),是第一位被NBA球隊(亞特蘭大鷹隊)選中的中國球員。近年來又涌現出了胡衛東(身高198厘米)、王治郅(身高214厘米)、姚明(身高226厘米)等一批能完成「空中接力扣籃」的優秀選手。當然,優異的身高及彈跳只是成為優秀選手的基本條件之一,在此基礎上還必須具備高超的空間技、戰術和空間對抗能力。從近年來的發展變化看,世界強隊在提高技巧的同時,身高增長日趨平緩,但體重明顯增加。這說明身體的對抗將日趨激烈。

「快」:快速是籃球運動的核心和靈魂。現代高水平競技籃球由於進攻時間的限制使得攻防轉換的速度越來越快,各隊不斷強化「快」的意識和「快」的訓練,使得比賽中各個環節的銜接越來越快,運動員完成技戰術的動作速率及轉換越來越快,各種有針對性的制約與反制約的變化也越來越快。但是,並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一味求快,因此,節奏的控制與把握更能顯示出控制比賽水平的高低。

「准」:具體反映在投籃和傳球的准確性上,其中首先以遠投和強對抗下的投籃命中率為代表。其次還表現為攻守技術運用的准確性的提高,以及實現技、戰術配合在時間、空間、節奏等方面的准確把握。

「全」:要求運動員具備全面的身體機能、身體素質、心理、智力、思維、技戰術水平、協同配合等攻守能力全面均衡。同時,要求隊伍具備全面的風格,兼容各種打法,不能偏廢。

「變」:技、戰術的發展和規則的變化及對手的具體特點等迫使運動員不斷提高自身能力並適當調整技、戰術的運用。現代籃球運動既是實力的對抗,又是智謀的決戰,在各隊實力日趨接近的比賽中,如何面對賽場的千變萬化已成為取勝的關鍵。

「星」:現代籃球比賽中,明星球員的作用日趨重要。他們的共同特點是作風頑強、技術全面、特點突出、心理穩定、得分能力強、攻守兼備、智勇雙全,在全隊最困難和最需要的時候,往往是他們挺身而出,率領全隊渡過難關。因此每個隊都應有自己的明星球員,都應該下大力氣培養自己的明星球員。

「技」:現代籃球比賽已將技、戰術與藝術融合為一體。有時,籃球比賽場已成為高水平運動員展示其高超技巧、體能和智慧的藝術舞台,給人以美的享受和健康向上的啟迪。

「陣」:在排兵布陣中苦思冥想,細致演練。依據自己現實的條件,結合對手的具體情況,追求最大限度地發揮本隊個人和全隊的特長,以揚長避短,盡可能有效地抑制對手的特長,爭取比賽的主動。

「帥」:教練員是一隊之主帥,負責球隊的訓練和比賽,決定著球隊的發展前途,特別是在一強一弱、實力相當或決戰的關鍵時刻,他對贏得勝利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女子籃球「男子化」:現代的女子籃球運動與男子的差距日益縮小。以前只在男子籃球中才出現的技、戰術等,現在已經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女子籃球中。

7. 試述籃球運動的起源、特點和發展趨勢

籃球的起源

1891年12月初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市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後為春田學院),由該校體育教師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發明,當年的籃球規則只有13條,奈史密斯博士於1939年去世,終年78歲。他未曾料到,由他創建的籃球項目竟然在二百多個國家流傳市面著,而且至今美國籃球還譽滿全球。 為了紀念奈史密斯博士發明的籃球的功績,在春田學院校園內修建了美國籃球名人館—詹姆斯·奈史密斯紀念館。

起初,奈史密斯將兩只桃籃別釘在鍵身房內看台的欄桿上,桃籃上沿距離地面3.04米,用足球作比賽工具,向籃投擲。投球入籃得1分,按得分多少決定勝負。每次投球進籃後,要爬梯子將球取出再重新開始比賽。以後逐步將竹籃改為活底的鐵籃,再改為鐵圈下面掛網。

到1893年,形成近似現代的籃板、籃圈和籃網。最初的籃球比賽,對上場人數、場地大小,比賽時間均無嚴格限制。只需雙方參加比賽的人數必須相等。比賽開始,雙方隊員分別站在兩端線外,裁判員鳴哨並將球擲向球場中間,雙方跑向場內搶球,開始比賽。持球者可以抱著球跑向籃下投籃,首先達到預定分數者為勝。 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條比賽規則,主要規定是不準持球跑,不準有粗野動作,不準用拳擊球,否則即判犯規連續3次犯規判負1分;比賽時間規定為上、下半時,各15分鍾;對場地大小也作了規定。上場比賽人數逐步縮減為每隊10人、9人、7人,1893年定為每隊上場5人。

1904年在第3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第1次進行了籃球表演賽。1908年美國制定了全國統一的籃球規則,並有移種文字出版,發行於全世界,這樣,籃球運動逐漸傳遍美洲、歐洲和亞洲,成為世界性運動項目。 1936年第11屆奧運會將男子籃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並統一了世界籃球競賽規則,此後,到1948年的10多年間,規則曾多次修改,與現行規則有關的重要變化是:將得分後的中圈跳球,改為失分隊在後場端線外擲界外球繼續比賽;進攻隊必須在10秒鍾內把球推進到前場;球進前場後不得再回後場;進攻隊員不得在「限制區」內停留3秒鍾;投籃隊員被侵犯時,投中罰球1次,投不中罰球2次等。1952年和1956年第15、16兩屆奧運會的籃球比賽中,出現了兩米以上的多人,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曾兩次擴大籃球場地的「限制區」(也叫「3分區」);還規定,一個隊控制球後,必須在30秒內投籃出手。60年代初有關10秒和球回後場的規定,一度因1960年第17屆奧運會後取消了中場線改畫邊線的中點而中止。1964年第18屆奧運會後,又恢復了中場線,這些規定又繼續執行。1977年增加了每隊滿10次犯規後,在防守犯規時罰球兩次,防投籃時犯規兩罰有1次不中再加罰1次的規定。1981年又將10次犯規後罰球的規定縮減到8次。很明顯,人員的變化的技術,戰術的發展引起了規則的改變,而規則的改變又促進了人員和技術、戰術的進一步發展變化。特別是50年代後期以來,規則的改變對籃球比賽的攻守速度,對運動員的身體、技術、戰術以及意志、作風等各方面都不斷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進了籃球技術水平的迅速提高,女子籃球是1976年第21屆奧運會上才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的。

籃球運動是1896年前後由天津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傳入中國的,隨後在北京、上海基督教青年會里也有了此項活動。在1910年的全運會上舉行了男子籃球表演賽之後,在全國各大城市的大、中學校的籃球活動逐漸開展起來,其中以天津、北京、上海開展得較好,水平也較高,當時的比賽規則很簡單,在球場中間畫一個約有1米直徑的中圈,中鋒隊員跳球時一隻手必須置於背後腰部,任何一足不得踏出圈外。技術也簡單,中圈跳球後,誰接到球就自己運球,超過防守人就投籃。當時只會直線運球前進,傳球方法是單、雙手胸前傳球,跑動投籃是用單手低手上籃,立定投籃無論遠近都是用雙手腹前低手投籃。1925年前後,進攻和防守的5名運動員,有了較明確的分工,中鋒對中鋒,後衛對前鋒,有人盯人,各自盯住自己的對手。但前鋒的職責是只管進攻投籃,不管退守;後衛的職責是只管防守搶截球,不管投籃。前鋒和後衛很少全場跑動,只有中鋒要攻守兼顧。以後又逐漸改為兩後衛1人助攻(活動後衛),1人留守後場(固定後衛),兩前鋒也變為1人留在前場專管偷襲、快攻,1人退守後場助防。技術動作也有所發展,跑動投籃出現了單手、高手投籃,立定投籃出現了雙手胸前投籃,傳球出現了單、雙手擊地傳球,運球出現了兩手交替運球躲閃防守和超越防守向前推進的技術。規則中增加了罰球區和罰球線,隊員犯規4次即被取消比賽資格,犯規罰球可由隊長指定任何1個隊員主罰。比賽時間分為上、下半時各20分鍾,中間休息10分鍾。每次投中或罰中後,都在中圈跳球,重新開始比賽。而中國籃球運動水平在1926年以後有了較大提高 。

8. 現代籃球運動的發展趨勢

一、「高」的新意

籃球運動的「高」,時代已賦予其新意,「高」的內涵和外延均發生了新變化。第一,世界強隊普遍重視隊伍的整體身體平均高度的增長。美國等世界優秀隊伍中的高大隊員在第25屆奧運會上均能將驚人的彈跳力、敏捷的奔跑移動以及無以倫比的技術和技巧融於一身,展現絕妙的表演,已成為當代世界籃球運動中高大隊員的典範。第二,隨著高大運動員大量涌現,高空爭奪更為突出,能否佔有制空優勢,已成為衡量隊伍水平的重要標志,於是創新的各種立體型的戰術配合方法,為世界籃球運動增添了許多新內容。

二、「快」的延伸

籃球競賽規則對進攻有時間限制,一次進攻必須在30s內結束。世界籃球運動強化了"快"的意識,掀起了全面"快"的浪潮。今後的趨勢有可能還要將進攻時間限的更短些,這便給籃球運動提出了更快的速度要求,進一步形成各種快的技、戰術方法。

三、「全」的演進

現代籃球運動對"全"的要求是:第一,運動員素質全面;第二,重視全面綜合素質水平,陶冶自己成為既全面又有特長的隊員;第三,對教練員來說,必須高度重視並善於科學地使運動員具有以上諸多因素的開發與全面利用的才能,同時反映出教練員的全面才華和綜合水平。

四、「准」的發展

現在籃球競賽積分的高比分的特點是:第一,以3分球為重點的投籃准確性繼續提高;第二,掌握攻守技術、運用攻守技術與變化准確性提高。第三,戰術配合的時間與空間、地面的接和的准確性提高。

由上可見,若想成為世界性強隊必須具有以下幾個條件:

第一,全面整體成員中高大隊員的數量和質量;

第二,特殊高大中鋒隊員的數量和質量,能給對方構成威脅力和實戰攻擊力;

第三,具有全面型明星隊員以核心的組織才能、掌握絕招;

第四,全隊個人和整體做戰的速度與節奏;

第五,具有獨特的個人與全隊整體防守的意識作風和看家本領;

第六,教練員必須具備較高的智能結構,樹立科學化訓練思想,並與科學管理神妙結合。

9. 21世紀世界籃球運動發展趨勢

現代籃球運動首先表現為多層次性:職業競技、群眾業余、商業贊助等全方位發展,特別是群眾業余籃球活動的迅猛開展,愛好者越來越多,3人籃球賽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就是一個例證。籃球運動的健身娛樂價值迅速提升。其次是現代籃球運動的商業和社會價值被逐漸關注和開發,由於參與人數多,觀賞性強等特點,引起了政府、社會和企業等的關注。來自政府及社會較大的投入極大地改善了籃球運動的環境。
現代職業競技籃球運動將繼續向「高」、「快」、「全」、「准」、「變」和女子籃球 「男子化」、明星更加突出、技戰術運用向「精練化」、 「技藝化」、 「智謀化」的方向發展,而「高、快、全、准、變」等的含義又有了新的變化。隨著現代籃球運動的繼續發展,將會使人感覺到球場越來越小、比賽時間越來越短、籃架越來越低、籃筐越來越大、場上變化越來越快、隊員身體接觸越來越頻繁劇烈、核心球員的特殊功能越來越突出、女子籃球越來越接近男子。

10. 籃球發展趨勢及籃球規則

目前籃球發展的趨勢是:小球當道,中鋒消亡,增加三分出手。
籃球的規則有:
第11條隊員和裁判員的位置
11.1一名隊員的位置由他正接觸著的地面所確定。
當隊員跳起在空中時,他保持他最後接觸地面時所擁有的相同位置。這包括界線、中線、3分線、罰球線、標定限制區的各線和無撞人半圓區的各線。
11.2一名裁判員的位置的確定與一名隊員的位置的確定相同。當球觸及裁判員時,如同觸及裁判員所位於的地面一樣。
第12條跳球和交替擁有
12.1定義
12.1.1在第1節開始時,一名裁判員在中圈、在任何兩名互為對手的隊員之間將球拋起,一次跳球發生。
12.1.2當雙方球隊各有一名或多名隊員有一手或兩手緊握在球上,以至不採用粗野動作任一隊員就不能獲得控制球時,一次爭球發生。
12.2程序
12.2.1每一跳球隊員的雙腳應站立在靠近該隊本方球籃的中圈半圓內,一腳靠近中線。
12.2.2如果一名對方隊員要求占據其中一個位置,同隊隊員不得圍繞圓圈佔據相鄰的位置。
12.2.3然後裁判員應兩名互為對手的隊員之間將球向上(垂直地)拋起,其高度超過任一隊員跳起能達到的高度。
12.2.4在球到達它的最高點後,球必須被一名或兩名跳球隊員用手拍擊。
12.2.5在球被合法地拍擊前,任一跳球隊員都不應離開他的位置。
12.2.6在球觸及非跳球隊員之一或地面前,任一跳球隊員都不得抓住球或拍擊球超過兩次。
12.2.7如果球未被至少一名跳球隊員拍擊,則應重新跳球。
12.2.8在球被拍擊前,非跳球隊員的身體部分不得在圓圈上或圓圈(圓柱體)上方。
12.2.9違反第12.2.1、12.2.4、12.2.5、12.2.6和12.2.8是違例。
12.3跳球情況
當:
·宣判了一次爭球時;
·球出界,但裁判員們無法判定誰是最後觸球的隊員或意見不一致時,
·在最後一次或僅有一次不成功的罰球中,雙方隊員發生違例時。
·一個活球夾在籃圈和籃板之間時(罰球之間除外)。
·任一隊既沒有控制球又沒有球權球成死球時。
·在抵消了雙方球隊的相等罰則後,沒有留下其它要執行的罰則,以及在第一次犯規或違例之前任一隊既沒有控制球也沒有球權時。
·除第1節外,所有節將開始時。
一次跳球發生。
12.4交替擁有定義
12.4.1交替擁有是以擲球入界而不是以跳球來使球成活球的一種方法。
12.4.2交替擁有擲球入界:
開始於:
擲球入界隊員可處理球時。
結束於:
──球觸及場上隊員或被場上隊員合法觸及時。
──擲球入界隊發生違例時。
──擲球入界中活球夾在籃圈和籃板之間時。
12.5交替擁有程序
12.5.1在所有跳球情況中,雙方球隊將交替擁有在最靠近發生跳球情況的地點擲球入界權。
12.5.2在跳球後未在場上獲得控制活球的隊應擁有第一次交替擁有球權。
12.5.3在任一節結束時,對下一次交替擁有有權的隊應在記錄台對側的中線的延長線以擲球入界開始下一節,除非有進一步的罰球和球權罰則要執行。
12.5.4應由指向對方球籃的交替擁有箭頭來指明對交替擁有擲球入界有權的隊。當交替擁有擲球入界結束時,交替擁有箭頭的方向立即反轉。
12.5.5某隊在它的交替擁有擲球入界中違例,使該隊失掉交替擁有擲球入界。交替擁有箭頭應立即反轉,指明違例隊的對方在下一次跳球情況中對交替擁有擲球入界有權。於是將球判給違例隊的對方在最初擲球入界地點擲球入界繼續比賽。
12.5.6在:
·除第1節之外的其他每節開始前,或
·交替擁有擲球入界中。
任一球隊犯規不使擲球入界隊失掉該交替擁有擲球入界。
第13條如何打球
13.1定義
在比賽中,球只能用手來打,並且球可向任何方向傳、投、拍、滾或運,但受本規則的限制。
13.2規定
隊員不能帶球跑,不能故意踢球或用腿的任何部分阻擋球或用拳擊球。
然而,球意外地接觸到腿的任何部分,或腿的任何部分意外地觸及球,不是違例。
違反第13.2是違例。
第14條控制球
14.1定義
14.1.1當某隊一名隊員在控制活球中正拿著或運著一個活球,或可處理一個活球時,球隊控制球開始。
14.1.2當:
·某隊一名隊員控制一個活球時。
·球在同隊隊員之間傳遞時。
球隊繼續控制球。
14.1.3當:
·一名對方隊員獲得控制球時。
·球成死球時。
·在投籃或罰球中,球已經離開隊員的手時。
是球隊控制球結束。
第15條隊員正在做投籃動作
15.1定義
15.1.1投球(投籃或罰球):隊員手中持球,然後朝對方球籃將球擲入空中。
拍:用手直接把球打向對方球籃。
扣:用一手或雙手迫使球向下進入對方球籃。
拍和扣也認為是投籃。
15.1.2投籃動作:
·開始於:隊員通常在離手前開始做投籃連貫動作,根據裁判員的判斷,他已經向對方的球籃投、拍或扣球,開始得分嘗試時。
·結束於:球已離開隊員的手時,如果是跳起在空中的投籃隊員,他還須雙腳落回地面。
雖然投籃隊員被認為是在做得分嘗試,但他的手臂可能被對方隊員抓住,以此來阻礙他得分。在這種情況下,球是否離開隊員的手不是關鍵因素。
在跑動的合法步數和投籃動作之間沒有聯系。
15.1.3投籃動作中的連續運動:
·開始於:球在隊員手中停留,並開始投籃動作(通常是向上)時。
·在投籃嘗試中須包括隊員的手臂和/或身體運動。
·結束於:球己離開隊員的手時,或者,做了一個全新的投籃動作時。
第16條球中籃和它的得分值
16.1定義:
16.1.1當活球從上方進進球籃並停留在球籃內或穿過球籃,是籃中球。
16.1.2當有極少部分的球的部分在籃圈中並在籃圈水平面以下時,就認為球在球籃中。
16.2規定
16.2.1球已進進球籃,對投籃的隊按以下方式計得分:
·一次罰球中籃計1分。
·從2分投籃區域中籃計2分。
·從3分投籃區域中籃計3分。
·在最後一次或僅有一次的罰球中,在球已觸及籃圈後,在球進進球籃之前被一名進攻隊員或防守隊員合法觸及,中籃計2分。
16.2.2如果隊員意外地將球投入本方球籃,中籃計2分,登記為對方隊的場上隊長名下。
16.2.3如果隊員故意地將球投入本方球籃,這是違例,中籃不計得分。
16.2.4如果隊員使整個球從下方穿過球籃,這是違例。
16.2.5為了使隊員在擲球入界獲得球權時,或者最後1次,或者僅有1次罰球後搶籃板球時可以嘗試投籃,比賽計時種必須顯示0:00.3(3/10秒)或者更多。如果計時鍾顯示0:00.2或者0:00.1,唯一的投籃方式就是拍球或者直接扣籃得分。
第17條擲球入界
17.1定義
17.1.1由界外擲球入界隊員將球傳比賽入場內時,擲球入界發生。
17.2程序
17.2.1裁判員必須將球遞交給執行擲球入界的隊員或置於他可處理。只要:
·裁判員距執行擲球入界的隊員不超過4米。
·執行擲球入界的隊員是在裁判員指定的正確地點。
他也可將球拋或反彈給執行擲球入界的隊員。
17.2.2隊員應在最靠近違犯規則或比賽被裁判員停止的地點執行擲球入界,正好在籃板後面的地點除外。
17.2.3隻有在下列情況中,在記錄台對側的中線延長線執行擲球入界:
·在非第1節的所有節開始。
·由技術犯規、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或取消比賽資格的犯規引起的罰球之後。
擲球入界隊員應在記錄台對側,分別跨立在中線延長線的兩邊,並有權將球傳給位於比賽場地上任何地點的同隊隊員。
17.2.4在第四節的最後2分鍾和每一決勝期的最後2分鍾期間,在後場擁有球權的隊暫停之後,隨後的擲球入界應在記錄台對側,該隊前場的的擲球入界線處執行。
17.2.5控制活球隊的隊員或擁有擲球入界權隊的隊員發生侵人犯規後,隨後的擲球入界應在最靠近違犯的地點執行。
17.2.6每當球進進球籃,但該投籃或罰球無效,則隨後的擲球入界在罰球線延長線執行。
17.2.7投球成功或最後一次或僅有一次的罰球成功後:
·非得分隊的任一隊員應在該隊端線後的任一地點擲球入界。這也適應用於成功的投籃或成功的最後一次或僅有一次罰球後的一次暫停或任一比賽的中止之後,在裁判員將球遞交給執行擲球入界的隊員或將球置於他可處理後。
·執行擲球入界的隊員可橫向移動和/或後移,並且球可在端線後的同隊隊員之間傳遞,但是,當界外第一位隊員可處理時,5秒鍾計算開始。
17.3規定
17.3.1執行擲球入界的隊員不應:
·球離手超過5秒鍾。
·球在手中步入場內。
·擲球入界的球離手後,使球觸及界外。
·在球觸及另一隊員前,在場上觸及球。
·直接使球進進球籃。
在球離手前,從界線外指定的擲球入界地點(投籃成功或最後一次罰球成功後,從該隊的端線後擲球入界除外)在一個或兩個方向上橫向移動總距離超過1米。然而,只要情況許可,他從界線後退多遠都可以。
17.3.2在擲球入界中其他隊員不應:
·在球被擲過界線前,將身體的任何部位越過界線。
·當擲球入界地點的界線外任何障礙物和界線之間少於2米時,靠近執行擲球入界隊員在1米之內。
違犯第17.3款是違例。
17.4罰則
將球判給對方隊員在原擲球入界的地點擲球入界。
第18條暫停
18.1定義
教練員或助理教練員請求中斷比賽是暫停。
18.2規定
18.2.1每次要暫停應持續1分鍾。
18.2.2在暫停機會期間可以准予暫停。
18.2.3當:
·(對於雙方隊)球成死球,比賽計時鍾停止以及當裁判員已結束了與記錄台的聯系時。
·(對於雙方隊)在最後一次或僅有一次的罰球的罰球成功後球成死球時。
·(對於非得分隊)投籃得分時。
一次暫停機會開始
18.2.4當隊員在擲球入界或第1次或僅有一次的罰球可處理球時,一次暫停機會結束。
18.2.5在上半時的任何時間每隊可准予2次暫停;在下半時的任何時間可准予3次暫停,以及每一決勝期的任何時間可准予1次暫停。
18.2.6未用過的暫停不得遺留給下半時或決勝期。
18.2.7除了對方隊員投籃得分並且沒有宣判犯規後准予的暫停外,應給首先提出暫停請求的教練員的隊登記暫停。
18.2.8在第四節的最後2分鍾或每一決勝期的最後2分鍾內,在一次成功的投籃後比賽計時鍾停止時,不允許得隊暫停,除非裁判員己停止了比賽。
18.3程序
18.3.1隻有教練員或助理教練員有權請求暫停。他應與記錄員建立目光聯系或親自到記錄員處清楚地要求暫停,並用手做出正確的常規手勢。
18.3.2一次暫停請求只可在記錄員發出該次暫停請求的信號之前被取銷。
18.3.3暫停時段:
·當裁判員鳴哨並給出暫停手勢時開始。
·當裁判員鳴哨並招呼球隊回到比賽場地上時結束。
18.3.4暫停機會一開始,記錄員就應發出他的信號,通知裁判員已提出了暫停請求。
如果某隊已請求了暫停,在對方隊投籃得分時,計時員應立即停止比賽計時鍾並發出他的信號。
18.3.5在暫停期間以及第2節、第4節或每一決勝期開始之前的比賽休息期間,隊員們可以離開比賽場地並坐在球隊席上,被允許在球隊席區域內的人員可以進入場地,只要這些球隊成員留他們的球隊席區域附近。
18.3.6如果第1次或僅有一次罰球,球置於罰球隊員可處理之後,任一隊請求了一次暫停。如果:
·最後一次或僅有一次罰球成功。
·最後一次或僅一次罰球隨後還有在記錄台對側的中線延長線的擲球入界。
·在多次罰球之間宣判了犯規。這種情況下,應完成多次罰球,在新的犯規罰則執行之前。
·在最後一次或僅有一次的罰球後,在球成活球前宣判了一起犯規。這種情況下,在執行新的犯規罰則之前。
·在最後一次或僅有一次的罰球後,在球成活球前宣判了一起違例。在這種情況下,在執行擲球入界之前。
這次暫停應被准予。
如果一個以上的犯規罰則造成連續的罰球單元和/或球權,每個單元分別處理。
第19條替換
19.1定義
替補隊員請求中斷比賽成為隊員是一次替換。
19.2規定
19.2.1在替換機會期間球隊可以替換隊員。
19.2.2一次替換機會開始:
·(對於雙方隊)當球成死球,比賽計時鍾停止,以及當裁判員已結束了與記錄台的聯系時。
·(對於雙方隊)在最後一次或僅有一次的罰球成功後,球成死球時。
·(對於非得分隊)在第4節的最後2分鍾或每一決勝期的最後2分鍾,投籃得分時。
19.2.3一次替換機會結束於擲球入界的隊員可處理球時,或第1次或僅有一次的罰球隊員可處理球時。
19.2.4隊員已成為替補隊員和替補隊員已成為隊員,分別不能重新進入比賽或離開比賽,直到一個比賽鍾表運行片段之後球再次成死球為止。除非:
·某隊場上隊員已被減縮到少於5名。
·作為糾正失誤的結果,擁有罰球權的隊員已被合法地替換後坐在球隊席上。
19.2.5在第四節的最後2分鍾或每一決勝期的最後2分鍾期間,在一次成功的投籃後比賽計時鍾停止時,不允許得分隊替換,除非裁判員己停止了比賽。
19.3程序
19.3.1隻有替補隊員有權請求替換。他(不是教練員或助理教練員)應到記錄台清楚地要求替換或者坐在替換椅子上。他必須立即做好比賽的准備。
19.3.2一次替換請求可以被撤銷,但只可在記錄員發出該次替換請求的信號之前。
19.3.3替換機會一開始,記錄員就應發出他的信號通知裁判員已替換請求提出。
19.3.4替補隊員應停留在界線外,直到裁判員鳴哨、給出替換手勢和招呼他進入比賽場地。
19.3.5已被替換的隊員不必向裁判員或記錄員報告,允許他直接去他的球隊席。
19.3.6替換應盡可能快地完成。已發生第五次犯規或已被取消比賽資格的隊員必須立即被替換(大約30秒鍾內)。根據裁判員的判斷,如果有不合理的延誤,應給違犯的隊登記一次暫停。如果該隊沒有剩餘的暫停,可登記教練員一次技術犯規(「B」)。
19.3.7如果在一次暫停或非半時的比賽休息間中請求替換,該替補隊員必須在進入比賽前向記錄員報告。
19.3.8如何罰球隊員因為:
·他受傷了。
·他已發生第五次犯規。
·他已被取消比賽資格。
他必須被替換。罰球必須由替換他的替補隊員執行,並且該替補隊員在比賽的下一個計時鍾運行片段前不能再次被替換。
19.3.9第1次或僅有一次的罰球,球置於罰球隊員可處理之後,如果任一隊請求替換,則在下列情況下替換應被准予:
·最後一次或僅有一次的罰球成功。
·最後一次或僅有一次的罰球後還有在記錄台對側中線延長線擲球入界。
·在多次罰球之間宣判了犯規。這種情況下,多次罰球應完成,在新的犯規罰則執行之前允許替換。
·在最後一次或僅有一次的罰球後,在球成活球前宣判了一起犯規。這種情況下,在執行新的犯規罰則之前允許替換。
·在最後一次或僅有一次的罰球後,在球成活球前宣判了一起違例。這種情況下,在執行擲球入界之前允許替換。
如果一個以上的犯規罰則造成連續的罰球單元,每個單元分別處理。
第20條比賽因棄權告負
20.1規定
如果球隊:
·在預定的開始時間後15分鍾,球隊不到場或不能使5名隊員入場准備比賽。
·他的行為阻礙比賽繼續進行。
·在主裁判員通知比賽後拒絕比賽。
那麼,該隊由於棄權使比賽告負。
20.2罰則
20.2.1判給對方隊獲勝,且比分為20:0。此外,棄權的隊在名次排列中應得0分。
20.2.2對於兩場比賽(主和客)總分定勝負的一組比賽和季後賽(三戰定勝負),在第一場、第二場或第三場比賽中棄權的隊應使該組比賽或季後賽因「棄權」告負。這不適用於季後賽(五戰定勝負)。
20.2.3如果在一次聯賽中,一個球隊棄權兩次,該隊應被取消資格,並且該隊在所有比賽的結果都視為無效。
第21條比賽因缺少隊員告負
21.1規定
在比賽中,如果某隊在場上准備比賽的隊員少於2名,該隊由於缺少隊員應使比賽告負。
21.2罰則
21.2.1如判獲勝的隊領先,則在比賽停止時的比分應有效。如判獲勝的隊不領先,則比分應記錄為2:0,對該隊有利。此外,缺少隊員的隊在名次排列中應得1分。
21.2.2對於兩場比賽(主和客)總分定勝負的一組比賽,在第一場或第二場比賽中缺少隊員的隊應使該組比賽因「缺少隊員」告負。
第22條違例
22.1定義
違例是違犯規則。
22.2罰則
將球判給對方隊員在最靠近發生違例的地點擲球入界,正好在籃板後面的地點除外,除非本規則另有規定。
第23條隊員出界和球出界
23.1定義
23.1.1當隊員身體的任何部分接觸界線上、界線上方或界線外的除隊員以外的地面或任何物體時,即是隊員出界。
23.1.2當球觸及了:
·在界外的隊員或任何其他人員時。
·界線上、界線上方或界線外的地面或任何物體時。
·籃板支撐架、籃板背面或比賽場地上方的任何物體時。
是球出界。
23.2規定
23.2.1在球出界、甚至球觸及了除隊員以外的其它物體而出界之前,最後觸及球或被球觸及的隊員是使球出界的隊員。
23.2.2如果球出界是由於觸及了界線上或界線外的隊員或被他所觸及,是該隊員使球出界。
23.2.3在爭球期間,如果隊員移動到界外或他的後場,一次跳球情況發生。
第24條運球
24.1定義
24.1.1運球是指一名隊員控制一個活球的一系列動作:擲、拍、在地面上滾動球或者故意將球擲向籃板。
24.1.2當在場上己獲得控制活球的隊員將球擲、拍、滾、運在地面上,或故意將球擲向籃板並在球觸及另一隊員之前再次觸及球時是運球開始。
當隊員雙手同時觸及球或允許球在一手或雙手中停留時運球結束。
在運球的時候可被擲向空中,只要擲球的隊員用手再次觸及球之前球觸及地面或另一隊員。
當球不與隊員的手接觸時,隊員可行進的步數不受限制。
24.1.3隊員意外地失掉和隨後在場上恢復控制活球,被認為是漏接球。
24.1.4下例情況不是運球:
·連續的投籃。
·一次運球的開始或結束時漏接球。
·從其他隊員的附近用拍擊球來試圖獲得控制球。
·拍擊另一隊員控制的球。
·攔截傳球並獲得控制球。
·只要不發生帶球走違例,將球在兩手之間拋接並在球觸及地面前允許在一手或兩手中停留。
24.2規定
隊員第一次運球結束後不得再次運球,除非在兩次運球之間由於下述原因他在場上己失去了控制活球:
·投籃。
·被對方隊員觸及球。
·傳球或漏接,然後觸及了另一隊員或被另一隊員觸及。
第25條帶球走
25.1定義
25.1.1當隊員在場上持著一活球,其一腳或雙腳超出本規則所述的限制向任一方向非法移動是帶球走。
25.1.2在場上正持著一個活球的隊員用同一腳向任一方向踏出一次或多次,而其另一腳(稱為中樞腳)不離開與地面的接觸點時為旋轉(合法移動)。
25.2規定
25.2.1對在場上接住活球的隊員確立中樞腳。
·雙腳站在地面上時:
──一腳抬起的瞬間,另一腳成為中樞腳。
·移動時:
──如果一腳正觸及地面,該腳成為中樞腳。
──如果雙腳離地和隊員雙腳同時落地,一腳抬起的瞬間,則另一腳成為中樞腳。
──如果雙腳離地和隊員一腳落地,於是,該腳成為中樞腳。如果隊員跳起那隻腳並雙腳同時落地停止,那麼,哪只腳都不是中樞腳。
25.2.2對在場上控制了活球並已確立中樞腳的隊員的帶球行進。
·雙腳站在地面上時:
──開始運球,在球出手之前中樞腳不得抬起。
──傳球或投籃,隊員可跳起中樞腳,但在球出手之前任一腳不得落回地面。
移動時:
──傳球或投籃,隊員可跳起中樞腳並一腳或雙腳同時落地,但一腳或雙腳抬起後在球出手之前任一腳不得落回地面。
──開始運球,在球出手之前中樞腳不得抬起。
·停止時哪只腳都不是中樞腳:
──開始運球,在球出手之前哪只腳都不得抬起。
──傳球或投籃,一腳或雙腳可提起,但在球出手前不得落回地面。
25.2.3隊員跌倒、躺或坐在地面上:
·當一名隊員持球時跌倒和在地面上滑動,或躺,或坐在地面上獲得控制球是合法的。
·如果而後該隊員持著球滾動或試圖站起來是違例。
第26條3秒鍾
26.1規定
26.1.1當某隊在前場控制活球並且比賽計時鍾正在運行時,該隊的隊員不得停留在對方隊員的限制區內超過持續的3秒鍾。
26.1.2隊員在下列情況中應被默許:
·他試圖離開限制區。
·他在限制內,當他或他的同隊隊員正在做投籃動作並且球正離開或恰已離開投籃隊員的手時。
·他在限制區內已接近3秒鍾時運球投籃。
26.1.3為證實隊員自身位於限制區外,他必須將雙腳置於限制區外的地面上。
第27條被嚴密防守的隊員
27.1定義
一名隊員在場上正持著活球,這時對方隊員處於積極的防守姿勢,距離不超過1米,該隊員是被嚴密防守。
27.2規定
一名被嚴密防守的隊員必須在5秒鍾內傳、投或運球。
第28條8秒鍾
28.1定義
28.1.1當:
·一名隊員在他的後場獲得控制活球時。
·在擲球入界中,球觸及後場的任何隊員或者被後場的任何隊員合法觸及,擲球入界隊員所在隊仍擁有在後場的球權。
·該隊必須在8秒鍾內使球進入該隊的前場。
28.1.2當:
·沒有被任何隊員控制,球觸及前場時。
·球觸及或者被雙腳在他前場的進攻隊員合法觸及時。
·球觸及或者被有部分身體在他後場的防守隊員合法觸及時。
·球觸及有部分身體在控制球隊前場的裁判員時。
·運球隊員在後場往前場運球過程中,雙腳和球都進入前場時。
就是球隊使球進入該隊的前場。
28.1.3當先前已控制球的同一隊由於下列情況的結果被判在後場擲球入界時,8秒鍾應從剩餘時間處連續計算:
·球出界了。
·一名同隊隊員受傷了。
·一次跳球情況。
·一次雙方犯規。
·雙方球隊的相等罰則抵銷。
第29條24秒鍾
29.1規定
29.1.1當:
·一名隊員在場上控制一個活球時。
·在一次擲球入界中,球觸及任何一名場上隊員或者被他合法觸及,擲球入界隊員所在的球隊仍然控制著球時,該隊必須在24秒鍾內嘗試投籃。
一次24秒鍾內投籃的構成:
·在24秒鍾裝置的信號發出前,球必須離開隊員的手,而且
·球離開了隊員的手後,球必須觸及籃圈或進進球籃。
29.1.2在臨近24秒鍾結束時嘗試了一次投籃,並且球在空中時24秒計時鍾信號響:
·如果球進進球籃,沒有違例發生,信號應被忽略並且計中籃得分。
·如果球觸及籃圈但未進進球籃,沒有違例發生,信號應被忽略並且比賽應繼續。
·如果球未碰籃圈,一次違例已發生。然而,如果對方隊員即時和清楚地獲得了控制球,信號應被忽略並且比賽應繼續。
關繫到干涉得分和干擾得分的所有限制應適用。
29.2程序
29.2.1如果裁判員停止了比賽:
·因為不控制球的球隊犯規或者違例(不是因為球出界)。
·因為任何與不控制球的球隊有關的正當原因。
·因為任何與雙方球隊的都無關的原因。
球權應判給先前控制球的球隊。
如果擲球入界在其後場執行,24秒計時鍾就復位到24秒。
如果擲球入界在其前場執行,24秒計時鍾就按照下述原則復位:
·當比賽被停止時,如果24秒計時鍾顯示為14秒或者更多,24秒計時鍾不應復位,而是從被停止的時間處連續計算。
·當比賽被停止時,如果24秒計時鍾顯示為13秒或者更少,24秒計時鍾應復位至14秒。
然而,根據裁判員的判斷,如果對方將被置於不利,24秒計時鍾應從停止的時間處連續計算。
29.2.2如果某隊已控制球或雙方隊都未控制球時,24秒鍾裝置錯誤地發出信號,此信號應被忽略並且比賽應繼續。
然而,如果根據裁判員的判斷,控制球隊已被置於不利,比賽應被停止,24秒鍾裝置應被糾正並且把球判給該隊。
第30條球回後場
30.1定義
30.1.1當:
·球觸及後場時。
·球觸及或者被有部分身體接觸後場的進攻隊員合法觸及時。
球觸及有部分身體接觸後場的裁判員時。
是球進入某隊的後場。
30.1.2當一個控制活球隊的隊員在他的前場最後觸及進入前場的球,隨後他或他的同隊隊員又首先觸及進入後場的球,球己非法回到後場。
這個限制適應於某隊前場的所有情況,包括擲球入界。然而,它不適應於隊員從他的前場跳起,仍在空中時建立新的球隊控制球,然後落在該隊的後場內。
30.2規定
控制活球的隊員不得使球被非法回到他的後場。
30.3罰則
球應判給對方在他們的前場最靠近違犯的地點擲球入界,正好在籃板後面的地點除外。 [1]
第31條干涉得分和干擾得分
31.1定義
投籃或罰球:
·開始於:當球離開正在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的手時。
·結束於:
──球從上方直接進進球籃並且停留其中或穿過球籃時。
──球不再有進進球籃的可能性時。
──球觸及球籃時。
──球觸及地面時。
──球成為死球時。
31.2規定
31.2.1在一次投籃中,當一名隊員觸及完全在籃圈水平面上的球時,並且:
·球是下落飛向球籃中。
·在球已碰擊籃板後。
干涉得分發生。
31.2.2在一次罰球中,當一名隊員觸及向球籃的、觸及籃圈前的球時,干涉得分發生。
31.2.3干涉得分限制適用於:
·球不再有進進球籃的可能性前。
·球觸及籃圈前。
31.2.4當:
·在一次投籃,最後一次或者僅有一次罰球後,當球與籃圈接觸時,隊員觸及球籃或籃板。

閱讀全文

與籃球的發展趨勢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皮沙發的異味處理方法視頻 瀏覽:624
快速緩解頭痛的6個方法圖片 瀏覽:660
清除體內的氣有哪些方法 瀏覽:413
老人如何減肥的最好方法 瀏覽:884
面部神經痛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瀏覽:609
無錫哪裡有臭氧注射治療方法 瀏覽:356
如何預防溺水的方法有多少種 瀏覽:673
dds精華使用方法 瀏覽:486
自動血糖儀的使用方法圖片 瀏覽:26
如何不用手指指人的三個方法 瀏覽:52
沉積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瀏覽:985
基金凈資產的計算方法在哪裡約定 瀏覽:400
怎麼快速學習數學的方法 瀏覽:261
鑒定母牛發情常用哪些方法 瀏覽:14
學生黨下橫叉的快速方法 瀏覽:508
綠蘿生蟲子怎麼辦最快的方法 瀏覽:516
女性最佳取環方法 瀏覽:365
手機信號最強的方法 瀏覽:804
圖片粘貼排版方法視頻 瀏覽:375
抗疫和防疫的方法和技巧手抄報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