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降低飲食中的含鹽量
1、任何時候只要可以都選擇都食用新鮮的原材料而不是加工過的。通過自己煲湯和煮菜,或者燉各種乾菜,你可以降低飲食中的含鹽量。
2、選擇冷凍的蔬菜而不是罐裝的,而當你不能選擇的時候,盡量找些低鈉的種類,在煮食之前用漏鍋漂洗,以去除部分的鹽,當在外面吃飯叫罐裝食物時,記得減少或去掉額外的鹽。
3、在食物太熱的時候不用加鹽,一般來說,我們自己做菜時不會在水滾的時候給通心粉或番茄加額外的鹽,我們更喜歡在鹹味會顯得更濃的時候給菜加鹽——通常是在菜快熟的時候。在菜快上桌面的時候你撒些鹽上去,鹹味是最濃的,哪怕是一點點的鹽也會不會讓你覺得味道淡。
4.稱稱,在給菜加鹽的時候我們通常是用湯匙來保證我們不會加得太多了,即使一道菜很需要加鹽,你也要稱稱你加了多少。
5、轉移你的味覺,酸性的調味料,像檸檬,橙汁和醋都會給食物帶來一種固有的味道,幫助你減少甚至除去鹽,或者,嘗試用些新鮮的碎檸檬片,切碎的新鮮的或乾的葯草,大蒜或者是蔥,雖然它們不能最好的代替鹽,但是可以通過增加其他的香味來幫助度過低鹽食物的過渡期。
(1)用什麼方法能降低鹽分擴展閱讀:
低鹽飲食指每日可用食鹽不超過2克或醬油10ml/d,但不包括食物內自然存在的氯化鈉,為了減少感染流感的幾率,專家建議,要大力提倡低鹽飲食,以增強人體自身對流感的抵抗能力,高濃度鈉鹽具有強烈的滲透作用,這種滲透作用不僅能殺死細菌或抑制細菌的生長繁殖。
同樣也可影響人體細胞的防禦功能,攝入食鹽過多,一方面可使唾液分泌減少、口腔內存在的溶菌酶也相應減少,以致病毒在上呼吸道黏膜「落腳」更安全了;另一方面因為鈉鹽的滲透,上皮細胞被抑制,大大減弱或喪失了包括分泌干擾素在內的抗病能力。
流感病毒的神經氨酸酶對細胞表面黏液多糖類發生作用而侵入細胞內,使咽喉黏膜失去屏障作用,其他病毒、細菌亦會「趁虛而入」,所以往往可同時並發咽喉炎、扁桃體炎等上呼吸道炎症。
B. 請問怎麼降低水中鹽份啊
1、可用反滲透除鹽設備除去水中的鹽分。
反滲透除鹽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離子交換膜的選擇透過性。陰離子交換膜只允許陰離子通過,阻擋陽離子通過,陽離子交換膜只允許陽離子通過,在外加直流電場的作用下,水中離子作定向遷移,使一路水中大部份離子遷移到另一路離子水中去。其依據是:1、半透膜的選擇透過性,即有選擇地讓水透過而不允許鹽透過;2、鹽水室的外加壓力大於鹽水室與淡水室的滲透壓力,提供了水從鹽水室向淡水室移動的推動力。
2、將水蒸餾,也可以除去水中的鹽分。
C. 怎麼降低體內鹽分
需要多吃一些富含鉀的食物了。比如香蕉、紅薯、無花果、乳酪、西瓜、杏、哈密瓜或甜瓜等。這是因為,鉀是與鈉同族的化學元素,它可以轉移細胞內多餘鈉,使其從尿液中排出,從而減輕腫脹。鉀還對降低血壓非常有幫助。
長期過量攝入鹽分,對人體健康的損害是潛移默化的。比如,很多高血壓病人發病,與長期食鹽過量有關。鹽對水有某種吸附力,人體內鹽分多了,要求水分也相應地增加,從而使過多的水分滯留在體內,導致血壓升高,心臟負擔加重。鹽分攝入過多易引起腫脹的發生。古方中醫專家介紹,對此可多吃點含鉀的食物來緩解水腫的發生。
D. 減少食鹽攝入的方法
培養清淡飲食習慣,少吃高鹽食品,成人每天食鹽不超過6g。可是,對於重口味的我,該如何做到食鹽減量?
1
選用新鮮食材,巧用替代方法
烹調時應盡可能保留食材的天然味道,烹調時就不需要加入過多的食鹽等調味品來增加食物的滋味。另外,可通過不同味道的調節來減少對鹹味的依賴。如在烹制菜餚時放少許醋,提高菜餚的鮮香味,有助適應少鹽食物;也可以在烹調食物時使用花椒、八角、辣椒、蔥、姜、蒜等天然調味料來調味。高血壓風險較高的人也可以使用高鉀低鈉鹽,既滿足了鹹味的要求,又可減少鈉的攝入。
小貼士:減鹽5招
學習量化。使用限鹽勺罐,逐漸減少用量。
替代法。烹調時多用醋、檸檬汁、香料、姜等調味,替代一部分鹽和醬油。
適量肉類。肉類烹調時用鹽較多,適量食用可減少鹽的攝入。相反,蔬菜不易吸鹽。
烹調方法多樣。多採用蒸、烤、煮等烹調方法,享受食物天然的味道。不是每道菜都需要加鹽。
少吃零食。零食多為高鹽食物,看標簽拒絕高鹽食品。
2
合理運用烹調方法
烹制菜餚可以等到快出鍋時再加鹽,能夠在保持同樣鹹味的情況下,減少食鹽用量。對於燉、煮菜餚,由於湯水較多,更要減少食鹽用量。烹制菜餚時加糖會掩蓋鹹味,所以不能僅憑品嘗來判斷食鹽是否過量,而應該使用量具。用鹹菜作烹調配料時,可先用水沖洗或浸泡,以減少鹽的含量。
3
做好總量控制
在家烹飪時的用鹽量不應完全按每人每天6g計算,應考慮大人、孩子不同,還有日常零食、即食食品、黃醬、醬油等的食鹽含量。如果在家只烹飪一餐,則應該按照餐次食物分配比例計算食鹽用量,如午餐佔三餐的40%,則一餐每人的食鹽用量不超過2.4g(6g*40%)。
4
注意隱形鈉問題,少吃高鹽(鈉)食品
一些加工食品雖然吃起來沒有鹹味,但在加工過程中都添加了食鹽,如麵包、面條、餅乾等;雞精、味精含鈉量較高,應特別注意。
某些腌制食品和預包裝食品屬於高鹽(鈉)食品。為控制食鹽攝入量,最好的辦法是少買高鹽食品,少吃腌制食品。
預包裝食品的營養標簽中鈉是強制標示項目,購買時應注意食品的鈉含量。一般而言,超過鈉30%NRV(營養素參考數值)的食品需要注意少購少吃。
隱形鹽包括醬油、醬類、鹹菜以及高鹽食品。一些食品食用量很少,就占成人全天鈉1/3的攝入量。
如:
◆10ml醬油(1.6~1.7g鹽)
◆10g豆瓣醬(1.5g鹽)
◆ 一小袋15g榨菜、醬大頭菜、冬菜(約1.6g鹽)
◆20g一塊的腐乳(1.5g鹽)
5
要選用碘鹽
除高水碘地區,推薦食用碘鹽,尤其有兒童少年、孕婦乳母的家庭,更應該食用碘鹽,預防碘缺乏。我國除個別地區屬於環境高碘地區外,大部分地區環境碘含量較低。為了預防碘缺乏對健康的危害,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實施食鹽加碘的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碘缺乏病的流行。
小貼士
碘在高溫、潮濕環境或遇到食醋等酸性物質,很容易揮發掉,所以家庭在購買、保存和使用碘鹽時應注意:
購買正規商店出售的、貼有碘鹽標志的碘鹽;
不要存放時間過長,要隨吃隨買;
裝入有蓋的容器,存放於陰涼、避光、乾燥的地方;
炒菜、做湯待快熟出鍋時放鹽效果好;
E. 如何減少日常生活中鹽分的攝入
1、考慮使用低鈉鹽。低鈉鹽與普通鈉鹽相比含鈉低(氯化鈉70%左右),富含鉀(氯化鉀30%左右),有助於人體鈉鉀平衡,而且研究表明,在低鈉飲食的基礎上增加鉀的攝入量,能進一步降低高血壓的發生風險。低鈉鹽還有一個好處是雖然含鈉量低但是鹹味基本沒受到影響。缺點在於鹹味有一部分是鉀帶來的,還會帶有一點點的苦味,另外就是相對於普通的食用鹽,低鈉鹽的價格會高上些許。
的確,鹹味對於很多人而言可以說是最重要的味道了,堅持低鹽的飲食習慣可能也並不算是完全符合你當下口味的事情,但是當你明白這么做給你帶來的好處之後,你就會知道,做這樣一個能享受清淡口味的清流,是多麼的美好特別。
F. 如何減少鹽的攝入量
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口味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人特別的清淡,但是有的人吃的口味也是特別的重,但是高鹽的飲食危害,也是非常大的,肯定會導致我們的身體出現一些高血壓,高血脂甚至可能會出現一些發胖的,所以應該要記得減少鹽的攝入量才是最好的選擇。
使口味變淡六方法
想要減少鹽的攝入量,不妨試試以下六個方法。
涼拌菜最後放鹽。多採用直接涼拌的方式,吃之前再撒少許鹽調味。
縮短烹飪時間。使用簡單的烹調手法縮短烹飪時間,在菜出鍋前放少許鹽,可以使鹹味浮在食材表面,避免在烹飪過程中吸入過多的鹽分。
調味時使用借味法。可以在調味時使用借味法,多用一些天然食材或調味料調味。如在菜餚中放些海米、海苔、海鮮等具有天然鹹味的食材,即增鮮又健康。
多用天然調味料。烹飪時不妨使用天然調味料,如胡椒、大蒜、蔥姜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烹飪時加點醋。醋是鹹味的天然增強劑,在烹飪時稍微加一點便可以做到少鹽的同時又不減鹹味,而胡椒、大蒜、蔥姜等則可以幫助變化口味。
盡量使用低鈉鹽。低鈉鹽中添加了一定量的氯化鉀和硫酸鎂,氯化鈉含量為65%~70%,而普通食鹽氯化鈉含量為100%。低鈉鹽和普通食鹽在味道上幾乎相差無幾,但是可以在用量相同的情況下幫助人們減少30%~35%的氯化鈉攝入,從而達到減鹽的目的。
外出就餐吃拉麵別喝湯
當下,人們在外就餐的比例越來越高。有些年輕人甚至一日三餐都在餐館解決,這對於控制鹽分的攝入來說是非常不利的。餐館為了追求菜餚口感更加咸鮮,會放較多的鹽。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盡量自己做飯。如果需要去餐廳就餐,可以選擇清淡的菜式,如清蒸和白灼。對於需要經常在外就餐的人來說,下列竅門可以幫助減少鹽的攝入量:拉麵湯中的鈉含量很高,如果吃面不喝湯,則可以減少鹽的攝入。一般餐廳的餐桌上會有調味罐,在點餐時可囑咐服務員少放點鹽,如果覺得味道不夠再加鹽調味也未嘗不可。還可以叫服務員倒碗水,吃之前先將菜餚涮一下。
其實大家都知道高鹽的飲食真的是非常危害的,也會導致我們的身體出現一些並發症,一定要記得盡量的應該要減少這個鹽分的攝入量,平時的時候多做運動,還有就是應該要以清淡的為主,因為吃的鹽比較多,這種情況也會引起各種各樣的疾病。
G. 怎麼才能有效控鹽,學會哪些方法降壓的同時還能享受低鹽美食
減少食鹽的攝入量,不宜過於急切,要慢慢地減少,降壓重要的是要堅持下去。
有人覺得食物中的鹽放少了,做出來的飯菜吃起來沒有什麼味道。其實不然,如在燉煮食物時,過早加鹽,反而會因為煮的時間長影響其鹹味,還容易導致鹽的攝入增多;而待烹飪即將結束時再加少量的鹽,不但不會影響食物的味道,還能防止鹽的攝入過多。
很多蔬菜能生吃盡量不烹飪,或者採用涼拌的方法,這樣不但能減少食鹽的用量,而且蔬菜本身含有的對高血壓有利的營養素,也可以被較全面的保存下來。
H. 怎麼除去土壤里含量過高的鹽
土壤中全鹽含量偏高的問題在老棚中尤為嚴重,很多菜農也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那麼,菜農應該如何將土壤中的全鹽含量降低到適宜蔬菜生長的正常范圍之內呢?
第一,增加秸稈等有機肥的施用
有機肥不但可以疏鬆土壤,改善土壤透氣性,還能促進土壤微生物的繁殖,提高土壤活性,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肥料施用量,降低土壤全鹽含量。增施有機肥方法很多,除了傳統的基施雞糞、稻殼糞和追施氨基酸、腐植酸肥料外,最重要的就是通過秸稈還田的方法,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
使用秸稈生物反應堆,不僅可以使土壤中過多的氮肥用於秸稈發酵腐熟,降低土壤氮元素含量,而且秸稈在發酵過程中還會產生大量有機酸、酶等,這些都有助於土壤鹽離子濃度降低,還能起到快速增加土壤有機質,促進土壤團粒結構形成,增加土壤孔隙度的作用,有利於將被土壤固定的礦質粒子釋放出來,降低土壤全鹽含量,促進蔬菜的優質高產。
第二,減少化學肥料的施用
菜農發現土壤鹽含量超標時,就要注意減少肥料尤其是化學肥料的施用量。
種植茄果類及瓜類的菜農,常常因為偏施鉀肥,導致土壤中鉀離子含量過高。而測土後,菜農就可以根據土壤中鉀離子的含量確定鉀肥施用量,如土壤中鉀離子含量超過適宜蔬菜生長400毫克/千克的標准時,菜農應該按照正常鉀肥施用量的2/3-3/4施用;如果土壤中鉀離子的含量超過600毫克/千克,菜農再沖施鉀肥時可以按照正常施用量的1/3-1/2施用;當土壤中的鉀離子含量超過800毫克/千克,可以按照正常施肥量的1/4施用或者暫時不用。另外,氮肥也不宜多使、集中施。氮肥的損失途徑較多,即使施用量較大,一段時間後,土壤中的氮肥含量也能降低到適宜蔬菜生長的范圍之內。但是,氮肥集中施用也能導致土壤中的鹽離子短時間內濃度過高,影響蔬菜的正常生長。
第三,以水壓鹽
以水壓鹽,是最快最有效地降低土壤全鹽含量的方法。大水澆灌,可以將土壤中的各種鹽離子稀釋並帶到土壤耕作層以下,防止鹽離子在耕作層聚集,影響蔬菜生長。以水壓鹽的方法在蔬菜生長期及空棚期都可以使用。
需要提醒菜農的是,要想提高以水壓鹽的效果,最好採取膜下暗灌的方式。因為這樣可以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避免水分散失時通過毛細管作用將鹽離子重新帶到土壤表層。
第四,土壤深翻,打破犁底層
因為旋耕機翻地較淺,菜農常年使用會導致耕作層變淺,在耕作層底部形成的犁底層,影響水分及肥料正常下滲。翻耕深度過淺,耕作層變淺,在施肥時肥料也主要聚集在這層土壤中,容易造成肥害、燒根,還會導致土壤緩沖能力降低,沖肥後土壤全鹽含量變化大,蔬菜根系更容易受傷。而通過深翻,打破犁底層,將土壤耕作層加深到30厘米,有利於增強土壤對水肥的緩沖能力,使肥料分布到更多的土壤當中,從而有利於降低土壤中的全鹽含量,也使蔬菜根系生長空間更大,分布更廣,抗逆性增強。建議菜農一年深翻一次土壤。犁底層被打破後,也能增強以水壓鹽的效果。
第五,補充菌肥
生物菌肥含有多種有益菌,除了通過「以菌抑菌」預防土傳病害以外,還能起到固氮、解磷、解鉀等改土沃土、降低鹽害的作用。
I. 做飯的時候要少放鹽,有哪些控制鹽的方法嗎
鹽在人們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成人體內鈉離子的總量約為60g,其中80%存在於細胞外液,即血漿和細胞間液中。 氯離子也主要存在於細胞外液中
動物實驗表明,高鹽飲食可喂養兔子12個月,骨骼密度降低50%。鹽促進健康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成年人每天攝入少於10克鹽。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每天3-5克。特別是,您可以使用以下鹽限制方法: 1.早餐時喝牛奶或豆漿,不加鹽就吃麵包或芋頭義大利面。 2,午餐或晚餐吃地瓜,以減少鹽分攝入,增加鉀的攝入量。 3,食品加工和烹飪時,盡量少加鹽以改善口感,減少糖,醋或辛辣的量。 4,不要少吃或少吃鹹菜和鹹食,例如腌制肉製品。 5.多吃一些含鉀量高的食物,例如豆類,蔬菜和水果。大豆和干豆的鉀含量最高,穀物中的蕎麥和小米的鉀含量最高。蔬菜可以選自芋頭,竹筍,土豆,苜蓿,油菜籽,芹菜,白菜,西紅柿等。棗,山楂,香蕉,蘋果等瘦肉,魚和牛奶中鉀含量更高。
J. 土壤鹽份過多,怎樣降低鹽份
土壤鹽鹼化是指土壤含鹽量太高(超過0.3%),而使農作物低產或不能生長。
形成鹽鹼土要有兩個條件:一是氣候乾旱和地下水位高(高於臨界水位);另一是地勢低窪,沒有排水出路。 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鹽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該地 區又比較乾旱,由於毛細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發後,便留下鹽分:日積月累,土壤含鹽量逐漸增加,形成鹽鹼土;如是窪地,且沒有排水出路,則窪地水份蒸發後,即留下鹽份,也形成鹽鹼地。
鹽鹼地在利用過程當中,簡單說,可以分為輕鹽鹼地、中度鹽鹼地和重鹽鹼地。輕鹽鹼地是指它的出苗,百分之七八十的,它含鹽量在千分之三以下;重鹽鹼地是指它的含鹽量超過千分之六,出苗率低於50%;中間這塊就是中度鹽鹼地。目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不應該只看到不利的一面,更應該把它看成是很珍貴的土地資源,因為有許多生物包括植物,包括微生物,都可以適應這一環境,並且越來越多的科技工作者正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到治理鹽鹼地的工作之中,治理鹽鹼地的工作一定會取得最終的勝利。
分布:我國鹽鹼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華北平原,東北平原,西北內陸地區及濱海地區.
不利影響:
1、土壤板結與肥力下降。
2、不利於農作物吸收養分,阻礙作物生長。
鹽鹼地的一些改良利用經驗,供參考。
(一)洗鹽改良法:水是土壤積鹽的因素,也是脫鹽的動力。建立健全水利設施,實行河、井、溝、渠結合,排、灌、蓄配套,進行合理灌排,調節自然界水分循環,可洗淋排除土壤中的鹽分。
(二)農業改良法:(1)增施有機肥。能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增強土壤保水能力。(2)種植綠肥。是有機肥的重要來源,還有增加覆蓋、減少蒸發和抑鹽作用。(3)合理耕作。合理耕作及時鬆土,可減少蒸發,破除板結,改善通氣,抑制返鹽,利於種子萌發和根系吸收。(4)種植水稻。由於泡水時間長,土壤中鹽分被壓到耕層以下的地下水裡,排出田外。(5)植樹造林。能降低風速,減少蒸發,減輕地面返鹽。(6)刮除鹽土。在春秋旱季,將含鹽表土刮除,移出耕地外,降低土壤含鹽量。(7)開溝躲鹽。是利用鹽往高處走的規律,降低溝底含鹽量,以利種子出苗。(8)放於壓鹼。把含泥沙較多的河水,引入事先築好埂壩的地塊,使泥沙降下來,於地改鹼。另外種植耐鹽鹼作物,如棉花、高粱等。
(三)化學改良法:(1)施用磷石膏。可提高土壤活性鈣陽離子的含量,減輕碳酸鈉和重碳酸鈉對作物的危害,降低PH值。(2)巧施化肥。鹽鹼地多施鈣質化肥(過磷酸鈣、硝酸鈣等)和酸性化肥(硝酸銨等),可增加土壤中鈣的含量和活化土壤中鈣素。(3)施用腐殖酸類改良劑:這類物質是很好的離子交換劑,對鈉、氯等有害離子有代換吸附作用,能調節土壤酸鹼度。(4)施用抑鹽劑。該劑用水稀釋後,噴在地面能形成一層連續性的薄膜。這種薄膜能阻止水分子通過,抑制水分蒸發和提高地溫,減少鹽分在地表積累,對農作物保苗增產有良好作用。
①防治:
治理鹽鹼地的措施有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種稻、防滲等);農業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種、輪作、間種套種等);生物改良措施(種植耐鹽植物和牧草、綠肥、植樹造林等);和化學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質,如石膏、磷石膏、亞硫酸鈣等)。 四個方面。由於每一措施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和條件,因此必須因地制宜,綜合治理。
禾康是一種鹽鹼土壤改良劑。它廣泛適用於內陸鹽鹼地、濱海鹽鹼地、蘇打鹽鹼地等各類鹽鹼地的改良。禾康是一種棕黃色或棕紅色帶酸味的有機液體,對環境友好,可生物降解,對人畜無害。禾康通過有機絡合增溶作用,利用土壤本身的條件實現土壤的改良和修復,因此它被廣泛應用於中低產田改良,鹽鹼地治理,荒漠綠化等。
施用方法:
漫灌:先將待施禾康的土地深翻、耙平,然後將定量禾康加水稀釋(稀釋倍數不限,以省時、省力為宜),均勻噴於地表後再灌水,並且防止跑水、串灌。如果必須串灌,可以將最後的地塊先灌滿水,先施禾康,此時可以噴施或就地取水稀釋灑施。接著施倒數第二塊,最後在入水口處的地塊施用。水量越大越好.
滴灌:直接將禾康加入施肥罐中隨水滴施。先滴清水3小時左右,再加入禾康隨水滴施。
噴灌:有貯水池的,可以將禾康加入其中;沒有貯水池的,可以將禾康先噴於地表,再噴灌。噴灌的時間要適當延長,至少濕潤耕層30厘米以上,濕潤層越深越好。
②鹽鹼地改良措施:鹽鹼地的主要特點是含有較多的水溶性鹽或鹼性物質。改良鹽鹼地的原則是要在排鹽、隔鹽、防鹽的同時。積極培肥土壤,主要措施有:
1、排水 對地勢低窪的鹽鹼地塊。通過挖排水溝,排出地面水可以帶走部分土壤鹽分。
2、灌水洗鹽 根據「鹽隨水來,鹽隨水去」的規律,把水灌到地里,在地面形成一定深度的水層,使土壤中的鹽分充分溶解,再從排水溝把溶解的鹽分排走。從而降低土壤的含鹽量。
3、種植水稻 在水源充足的鹽鹼地種水稻也是一項有效的改良措施,因為種植水稻後。通過長時間淹灌和。排水換,土壤中的鹽分就可以被淋洗和排出。
4、增施有機肥 有機肥能增加土壤的腐殖質,有利於團粒結構的形成,改良鹽鹼地的通氣、透水和養分狀況,有機質分解後產生的有機酸還能中和。土壤的鹼性。種植綠肥效果更好。
5、深耕深松 對鹽鹼深耕深松。加深耕層,能加速淋鹽,防止返鹽,增強保墒抗旱能力,改良土壤的養分狀況,深耕應注意不要把暗鹼翻到地表。
6、客土壓鹼 客土就是換土,客土能改善鹽鹼地的物理性質。有抑鹽、淋鹽、壓鹼和增力。土壤肥力的作用。可使土壤含鹽量降低到不致危害作物生長的程度。
7、合理種植在鹽鹼地上種植作物,要根據作物對鹽鹼、旱、澇的適應能力,因地種植.合理布局,充分發揮農業增產潛力,向日葵、谷糜類、甜菜、大麥等為耐鹽鹼性較強的作物。
③解決好水問題,如灌溉排水、降低地下水位、調控土壤的水分運行,防止海潮浸淹等,是鹽鹼地治理與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這是因為只有逐步消除產生土壤鹽鹼化的前提下,其它土壤改良措施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1.修築防潮工程,防止海潮內侵。
2.穩定黃河入海流路。
3.完善排灌系統,保證排水通暢。
4.加強宣傳教育,增強節水意識。
④土地鹽鹼化的治理需要從流域的角度出發,全盤考慮,統一規化,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油田建設與農業開發,綜合整治與環境保護結合起來,不斷改善生態系統,建立生態農業,促成農林牧副漁業全面發展。
在處理開發與治理的關系方面,要邊利用邊治理。
通過壓縮土地休閑時間增加土地覆蓋可以控制向地下水系統中的排泄量。在鹽鹼地上引種有一定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的耐鹽植物,大量種植耐鹽植物以後,土壤覆蓋度加大,植物蒸騰取代了土面蒸發,使地下水中的鹽分不能在土壤表層積累,從而減輕了土壤表層的鹽鹼化。與此同時,每年的大量植物枯枝落葉,既能增加土壤肥力,又能改善鹽鹼土的理化性狀,經過若干年,土壤鹽鹼化狀況得到改善。改土與培肥相結合,提高土壤肥力,鞏固改土效果。
土壤質地和地下水:
質地粗細可影響土壤毛管水運動的速度與高度,一般來說,壤質土毛管水上升速度較快,高度也高,砂土和粘土積鹽均慢些。地下水影響土壤鹽鹼的關鍵問題是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地下水礦化度的大小,地下水位高,礦化度大,容易積鹽。
河流和海水的影響:
河流及渠道兩旁的土地,因河水側滲而使地下水位抬高,促使積鹽。沿海地區因海水浸漬,可形成濱海鹽鹼土。
對耕作管理的影響:
有些地方澆水時大水漫灌,或低窪地區只灌不排,以致地下水位很快上升而積鹽,使原來的好地變成了鹽鹼地,這個過程叫次生鹽漬化。為防止次生鹽漬化,水利設施要排灌配套,嚴禁大水漫灌,灌水後要及時耕鋤。
⑤ 鹽鹼土的改良和利用:
鹽鹼土形成的根本原因在於水分狀況不良,所以在改良初期,重點應放在改善土壤的水分狀況上面。一般分幾步進行,首先排鹽、洗鹽、降低土壤鹽分含量;再種植耐鹽鹼的植物,培肥土壤;最後種植作物。具體的改良措施是:排水,灌溉洗鹽,放淤改良,種植水稻,培肥改良,平整土地和化學改良。
以上資料下載或是轉載別人的僅供參考……
如有侵犯版權,請告知管理員我們馬上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