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頭頂前額或顳部出血時,應用什麼包紮法
頭部外傷出血的包紮方法如下:
1) 頭頂雙綳帶包紮法:①將兩條綳帶連在一起,打結處包在枕部, 分別經耳上向前到達額部中央交叉;②第一條綳帶經頭頂到枕部,第二
條綳帶反折繞回到枕部,並壓住第一條綳帶;③第一條綳帶再由枕部頭 頂到額部,第二條則從枕部繞到額部,又將第一條壓住;④來回纏繞,形 成帽狀。
2) 三角巾帽式包紮法:①先取無菌紗布覆蓋傷口;②把三角巾底 邊的正中點放在傷員眉間上部;③頂角經頭頂拉到腦後枕部;④將兩底 角在枕部交叉返回到額部中央打結;⑤拉緊頂角並反折塞在...
⑵ 頭部外傷出血較多首選的包紮方法是什麼
頭部外傷出血較多,首選的包紮方式是指壓法包紮。
⑶ 頭正中裝流血怎麼包紮
您好,先清理傷口,減少感染,壓迫止血等等,包紮方法很多,建議用三角盡頭部包紮。
⑷ 頭頂部受傷出血後傷口內沒有異物時,可用下列哪種方法包紮
頭頂部傷口:採用帽式包紮法,將三角巾底邊折疊約:3CM寬,底邊正中放在眉問上部,頂尖拉向枕部,底邊經耳上向後在枕部交叉並壓住頂角,再經耳上繞到額部拉緊打結,頂角向上反折至底邊內或用別針固定。:包紮時,要做到快、准、輕、牢。快,即動作敏捷迅速。即部位準確、嚴密。輕,即動作輕柔,不要碰撞傷口。
可採用不同的包紮方法。一、如果患者傷口位於額頭處,且患者的傷口較表淺,可以採用紗布局部加壓塑料雙層覆蓋,可起到較好的止血效果。若傷口伴有活動性出血,縫扎後為避免血腫形成,可採用以頭部為中心,環形綳帶局部加壓的方法。二、若傷口位於頭頂處,可採用局部紗布覆蓋,頭套加壓固定,外加彈力綳帶縱軸加壓包紮。頭部受傷首先根據受傷程度判斷是否需要縫合還是簡單清創。再決定處理。頭部受傷清創或縫合後可以用無菌紗布覆蓋,用三角巾或者帽子固定。先按環形法纏繞數圈固定,然後上纏每圈蓋住前圈的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成螺旋形。頭部額葉受傷容易導致精神症狀,一般多可完全恢復,只是需要時間長一些,大概3-6個月,飲食方面沒有太多要求,以容易消化的為主,避免大便費力,引起顱內壓力增高。經常復查顱腦CT,同時保持創面清潔,定期換葯。
⑸ 止血包紮方法
野外活動中,經常會遇到外傷,在體表形成傷口,有時合並血管、神經損傷,甚至骨折。嚴重外傷可合並顱腦、心肺、腹腔臟器損傷。
身體表面形成傷口後外界細菌、異物進入傷口,可引起感染。有血管損傷時出血多,能導致休克。因此,現場傷口處理很重要。
傷口處理的目的
1、防止傷口進一步污染,減少感染機會。
2、止血,防止出血過多,預防休克。
傷口的判斷
現場處理時,要仔細檢查傷口,注意判斷傷口的位置、大小,污染程度,血管、神經、肌肉、肌腱損傷及骨折情況。也要判斷是否有顱腦及胸腹損傷。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判斷有無休克。要根據不同的傷口做不同的處理。
傷口的處理
1、一般傷口處理
一般傷口較淺,不伴血管神經損傷,容易止血。現場有條件時,有生理鹽水沖洗傷口後,傷口周圍皮膚用75%酒精消毒(注意不要讓酒精進入傷口)。然後用無菌敷料包紮。如現場無條件,可用潔凈布料、毛巾、衣物等壓迫傷口,速轉送到醫院進行清創、縫合術。
2、頭部受傷
頭部受傷了怎麼辦?頭皮血運豐富、出血較多,常伴有顱骨骨折和顱腦損傷。頭部傷口要盡快用無菌敷料或潔凈布料壓迫止血,出血較多時用手按壓約15分鍾可達止血目的。頭部傷口包紮較困難,可用三角巾、尼龍網套等固定敷料。
3、手指傷口
手指最常見的是刀割傷,傷口較齊。受傷後用創口貼直接包紮,能起到止血消炎作用。創口貼纏繞不要太緊,過緊壓迫手指靜脈反而不易止血。
手指外傷常合並肌腱斷裂。手指有傷口時都要到醫院進一步檢查和治療。要肌注破傷風抗毒素預防破傷風,同時進行清創縫合術。
手指切割傷有時造成指端缺損、出血不易止住。要立即用無菌敷料壓迫傷口,同時用手掐住手指兩側,能達到良好止血目的。然後到醫院進行殘端修整術。
4、伴有大血管損傷的傷口
嚴重創傷造成大血管斷裂,出血多,易造成出血性休克。因此,有效地止血是爭取搶救時間、挽救傷員生命的重要措施。
伴有大血管損傷的傷口較深,出血多,傷口遠端脈搏搏動消失,肢體遠端蒼白、發涼,傷口內可見血管斷端噴血,肌肉斷裂外露。
有時判斷是否有大血管損傷較困難。現場急救時遇有出血多的傷口先按血管損傷處理,待轉送醫院後進一步檢查治療。
止血
止血是防止休克,挽救傷員生命的重要措施。有效地止血能贏得將傷員轉送到醫院進行搶救的寶貴時間。
止血方法:
1、傷口壓迫止血
多數傷口通過紗布或其他可利用的物品(如毛巾、手絹、潔凈的衣物等)壓迫到傷口上可達到止血目的。
操作要點:紗布厚度要夠,覆蓋面積要超過傷口,加壓包紮。
2、指壓止血
用手指壓在動脈上阻斷動脈血運能有效達到止血目的。指壓止血法用於出血量大,有血管損傷的傷員。
操作要點:准確掌握動脈壓迫點,壓迫力度要適中,壓迫10~15分鍾。
常用指壓止血部位:
鎖骨下動脈壓迫點
在鎖骨上緣中點用拇指將動脈向下壓迫,用於上肢大出血傷口止血。
肱動脈壓迫點
肱動脈在上臂中段內側,位置較深,在肘窩位置表淺。傷口在肘部壓迫上臂中段肱動脈。
前臂及手出血時在肘窩處摸到肱動脈搏動後用拇指按壓可達良好止血目的。
橈、尺動脈壓迫點
橈、尺動脈在腕部掌面兩側。腕及手出血時,要同時按橈、尺兩條動脈方可止血。
手指動脈壓迫點
指端出血時用拇指和食指壓迫手指兩側的血管即可止血。
股動脈壓迫點
在腹股溝韌帶中點偏內能摸到股動脈強大搏動。用雙拇指向外上壓迫,用於下肢大出血。
脛後動脈及足背動脈壓迫點
在內踝後側(脛後動脈)及足背第1、2趾間同時壓迫,用於足部出血。
3、填寒止血
傷口大時往往存在大的空隙,這時要用紗布將空隙填塞壓實,方能達到良好止血目的。放置紗布范圍要大,超出傷口5~10公分,這樣才能有效止血。紗布放好後用綳帶加壓包紮。
現場如無紗布,可用三角巾、毛巾、衣物等可利用的物品代替。
4、止血帶止血
有大血管損傷,出血量多時要用止血帶止血。止血帶要壓住動脈才可止血,但壓力不可過大,否則不利於傷口凝血作用的形成。不能用電線、尼龍繩等無彈性的繩索代替。並且每隔1小時要放鬆5分鍾。放鬆期間要用指壓法壓迫大血管以減少出血。
包紮
快速、准確地包紮可以起到快速止血、保護傷口、防止污染的作用,有利於轉送和進一步治療。
1.綳帶包紮
手臂、小腿等部位用一般的反轉纏繞包紮法,頭部用反回包紮法,手腳用八字包紮法。
2.三角巾包紮
三角巾可以包紮身體的許多部位,用頭頂帽式、風帽式、面具式包紮頭部。折成條狀包紮眼部與膝部。折成燕尾式包紮雙肩與胸背臀部。
3.尼龍網套包紮
尼龍網套有良好的彈性,使用方便。頭部及手指不易用綳帶包紮的部位可用尼龍網套。
4.自粘貼包紮
自粘貼敷料自帶粘性,透氣性好,還有止血、消炎作用,使用方便。用於表淺傷口包紮。
⑹ 頭部磕破了,能使用止血葯粉嗎正確的止血方法是什麼
頭部磕破了,能使用止血葯粉嗎?正確的止血方法是什麼?能用止血粉。人體的總血量約占其體重的7%至8%。當出血量達到人體總血量的20%時,會發生休克;當出血量達到人體總血量的40%時,會迅速危及生命。急性大出血是人體受傷後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現場採取及時有效的止血措施,往往是搶救生命的最重要環節。下面介紹兩種最方便、最常用的止血方法。
該產品由無機材料組成,不會被人體吸收,不會損害正常的神經、血管和肌肉組織。與傳統止血產品相比,它能明顯提高中、重度血管損傷出血的止血能力。無論動脈大小,都能在幾十秒內成功止血,80%以上的傷口止血時間都在30秒以內。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⑺ 患者因顳部受傷出血明顯,急救情況下您有哪種止血方法
常用的止血方法有:
包紮法:包括頂部包紮法,綳帶包紮等。
2.指壓法:頭頂部出血壓迫顳前動脈;顏面部出血;壓迫面動脈;前臂出血壓迫肱動脈等。
3.止血帶止血法:包括勒緊止血法,鉸緊止血法等。
各種方法的適應症:包紮止血適用於表淺傷口,出血量少。
加壓包紮止血適用於全身各部位小動脈、靜脈、毛細血管出血。用敷料和潔凈的毛巾手帕、三角巾等覆蓋上口,加壓包紮,達到止血目的。指壓止血法,手指按壓近心端的動脈,阻斷動脈血運,能有效達到快速止血的目的。
指壓止血法用於血量多的傷口。止血帶止血,四肢有大血管損傷,或傷口大、出血量多時,採用以上止血方法仍不能止血,方可選用。
⑻ 頭頂、二側面和枕部外傷時,用什麼方法包紮
你好,根據你的描述由於頭皮血管豐富,血管破裂後不易自行閉合,傷口小出血也較嚴重,可以用無菌敷料覆蓋創面,加壓包紮止血;如果同時有嗜睡、嘔吐、易怒、迷惑、言語模糊,可以做過頭顱CT檢查排除顱腦損傷,以上意見,僅供參考。
⑼ 首選的止血方法
壓迫止血法 手指壓迫止血法 用於動脈出血,將傷口附近的動脈壓閉臨時止血。一般均先試做局部壓迫止血,如出血不止,則需要相應的動脈近端加壓,如止血帶止血。 (1)頭部出血:一手扶住傷員額部以固定頭部:另一手壓迫外耳前上方的頸淺動脈。 (2)顏面部出血:一手固定傷員頭部,另手的拇指壓迫位於下頜用前下方的面動脈。 (3)頭頸部出血:站在傷員面前。一手放於頸根部.拇指在前,2~5指在後。拇指觸到頸總動脈搏動後即將頸總動脈壓在第六頸椎橫究上。但要注意,緊急時才能採用頸總動脈壓迫法,只能壓迫一側,絕對禁止同時壓迫兩側,以免引起腦缺血。 (4)肩部出血:用拇指摸到鎖骨下動脈,用力向後向下將動脈壓向第一肋骨。 (5)前臂出血:在肘窩尺側(通常測血壓處)摸到防動脈搏動,用拇指壓迫。 (6)手掌、手背出血:摸到撓動脈、尺動脈的搏動處,用雙手拇指壓迫。 (7)下肢出血:大腿根部腹股溝不沿摸到股動脈搏動處,用雙手拇指重疊將股動脈往深處壓迫。 (8)足部出血:摸到足背動脈或內外踝動脈搏動處,用拇指壓迫 急救止血(較為專業) 為更加適應現場及時 、有效地搶救外傷出血傷員的需要 ,介紹以下幾種簡便可行 、有效的止血方法 。 (一)指壓止血法 指搶救者用手指把出血部位近端的動脈血管壓在骨骼上,使血管閉塞,血流中斷而達到止血目的。這是一種快速、有效的首選止血方法。止住血後,應根據具體情況換用其他有效的止血方法,如填塞止血法,止血帶止血法等。這種方法僅是一種臨時的,用於動脈出血的止血方法,不宜持久採用。下面是根據不同的出血部位採用的不同的指壓止血法。 1.顳動脈止血法 一手固定傷員頭部,用另一手拇指垂直壓迫耳屏上方凹陷處,可感覺的動脈搏動,其餘四指同時托住下頜;本法用於頭部發際范圍內及前額、顳部的出血。 2.頜外動脈止血法 一手固定傷員頭部,用另一手拇指在下頜角前上方約1.5厘米處,向下頜骨方向垂直壓迫,其餘四指托住下頜;本法用於頜部及顏面部的出血。 3.頸動脈止血法 用拇指在甲狀軟骨,環狀軟骨外側與胸鎖乳突肌前緣之間的溝內搏動處,向頸椎方向壓迫,其餘四指固定在傷員的頸後部。用於頭、頸、面部大出血,且壓迫其他部位無效時。非緊急情況,勿用此法。此外,不得同時壓迫兩側頸動脈。 4.鎖骨下動脈止血法 用拇指在鎖骨上窩搏動處向下垂直壓迫,其餘四指固定肩部。本法用於肩部,眼窩或上肢出血。 5.肱動脈止血法 一手握住傷員傷肢的腕部,將上肢外展外旋,並屈肘抬高上肢;另一手拇指在上臂肱二頭肌內側溝搏動處,向肱骨方向垂直壓迫。本法用於手、前臂及上臂中或遠端出血。 6.尺、橈動脈止血法 雙手拇指分別在腕橫紋上方兩側動脈搏動處垂直壓迫。本法用於手部的出血。 7.股動脈止血法 用兩手拇指重疊放在腹股溝韌帶中點稍下方、大腿根部搏動處用力垂直向下壓迫。本法用於大腿、小腿或足部的出血。 8.動脈止血法 用一手拇指在?窩橫紋中點處向下垂直壓迫。本法用於小腿或足部出血。 9.足背動脈與脛後動脈止血法 用兩手拇指分別壓迫足背中間近腳腕處(足背動脈),以及足跟內側與內踝之間處(脛後動脈)。本法用於足部出血。 10.指動脈止血法 用一手拇指與食指分別壓迫指根部兩側,用於手指出血。 (二)加壓包紮止血法 傷口覆蓋無菌敷料後,再用紗布、棉花、毛巾、衣服等折疊成相應大小的墊,置於無菌敷料上面,然後再用綳帶、三角巾等緊緊包紮,以停止出血為度。這種方法用於小動脈以及靜脈或毛細血管的出血。但傷口內有碎骨片時,禁用此法,以免加重損傷。 (三)填塞止血法 用無菌的棉墊、紗布等,緊緊填塞在傷口內,再用綳帶或三角巾等進行加壓包紮,松緊以達到止血目的為宜。本法用於中等動脈。大、中靜脈損傷出血,或傷口較深、出血嚴重時,還可直接用於不能採用指壓止血法或止血帶止血法的出血部位。 (四)止血帶止血法 四肢較大動脈出血時救命的重要手段,用干其他止血方法不能奏效時。如使用不當可出現肢體缺血、壞死,以及急性腎功能衰竭等嚴重並發症。 1.結扎止血帶的操作方法 (1)充氣止血帶 如血壓計袖帶,其壓迫面積大,對受壓迫的組織損傷較小,並容易控制壓力,放鬆也方便。 (2)橡皮止血帶 可選用橡皮管,如聽診器膠管,它的彈性好,易使血管閉塞,但管徑過細易造成局部組織損傷。操作時,在准備結扎止血帶的部位加好襯墊,以左手拇指和食、中指拿好止血帶的一端,另一手拉緊止血帶圍繞肢體纏繞一周,壓住止血帶的一端,然後再纏繞第二周,並將止血帶末端用左手食、中指夾緊,向下拉出固定即可。還可將止血帶的末端插入結中,拉緊止血帶的另一端,使之更加牢固。 (3)絞緊止血法 如無橡皮止血帶,可根據當時情況,就便取材,如三角巾、綳帶、領帶、布條等均可,折疊成條帶狀,即可當做止血帶使用。上止血帶的部位加好襯墊後,用止血帶纏繞,然後打一活結,再用一短棒、筷子、鉛筆等的一端插人活結一側的止血帶下,並旋轉絞緊至停止出血,再將短棒、筷子或鉛筆的另一端插入活結套內,將活結拉緊即可。 2.注意事項 (1)止血帶不宜直接結扎在皮膚上,應先用三角巾、毛巾等做成平整的襯墊纏繞在要結扎止血帶的部位,然後再上止血帶。 (2)結扎止血帶的部位在傷口的近端(上方)。上肢大動脈出血應結扎在上臂的上1/3處,避免結扎在中1/3處以下的部位,以免損傷橈神經;下肢大動脈出血應結扎在大腿中部。而在實際搶救傷員的工作中,往往把止血帶結扎在靠近傷口處的健康部位,有利於最大限度地保存肢體。 (3)結扎止血帶要松緊適度,以停止出血或遠端動脈搏動消失為度。結扎過緊,可損傷受壓局部,結扎過松,達不到止血目的。 (4)為防止遠端肢體缺血壞死,原則上應盡量縮短使用止血帶的時間,一般止血帶的使用時間不宜超過2~3小時,每隔40~50分鍾松解一次,以暫時恢復遠端肢體血液供應。松解止血帶的同時,仍應用指壓止血法,以防再度出血。止血帶松解1~3分鍾後,在比原來結扎部位稍低平面重新結扎。松解時,如仍有大出血者或遠端肢體已無保留可能,在轉運途中可不必再松解止血帶。 (5)結紮好止血帶後,在明顯部位加上標記,註明結扎止血帶的時間,盡快運往醫院。 (6)解除止血帶,應在輸血輸液和採取其他有效的止血方法後方可進行。如組織已發生明顯廣泛壞死時,在截肢前不宜松解止血帶。
⑽ 傷員包紮方法有哪些
包紮是對震後外傷傷員進行現場應急處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及時正確的包紮,可以達到壓迫止血、減少感染、保護傷口、減少疼痛,以及固定敷料和夾板等目的。相反,錯誤的包紮可導致出血增加、加重感染,造成新的傷害、遺留後遺症等不良後果。
包紮傷口應了解有無內在損傷,在外傷急救現場,不能只顧包紮表面看得到的傷口而忽略其他內在的損傷。
同樣是肢體上的傷口,有沒有骨折,其包紮的方法就有所不同,有骨折時,包紮應考慮到骨折部位的正確固定;同樣是軀體上的傷口,如果發現內部臟器的損傷,如肝破裂、腹腔內出血、血胸等,則應優先考慮內臟損傷的救治,不能在表面傷口的包紮上耽誤時間;同樣是頭部的傷口,如顱腦損傷,不是簡單的包紮止血就完事了,還需要加強監護。對於頭部受砸打的傷員,即使自覺良好,也需觀察24小時。如出現頭脹、頭痛加重,甚至惡心、嘔吐,則表明存在顱內損傷,需要緊急救治。
因此,在對傷者明顯可見的傷口進行包紮之前,一定要了解有沒有其他部位的損傷,特別要注意是否存在比較隱蔽的內臟損傷。在有出血的情況下,外傷包紮的實施必須以止血為前提。如不及時給予止血,則可能造成嚴重失血、休克,甚至危及生命。針對動脈出血和靜脈出血的不同情況,採取指壓止血法和止血帶止血法等臨時措施進行臨時止血處理,然後送往醫療點或是等待救護人員前來救治。
包紮材料以綳帶、三角巾最為多見。在現場急救時,如沒有專用的綳帶和三角巾,可將衣物、床單、手巾等物撕成布條來代替綳帶,也可將衣物、床單裁成三角巾。綳帶包紮一般用於固定肢體、關節,或固定敷料、夾板等:三角巾包紮主要用於包紮、懸吊受傷肢體等。
綳帶的包紮方法有環形法、螺旋形法、螺旋反折法、蛇形法、8字形法和回返法幾種。
1.環形法:通常用於包紮手腕部及粗細大致相等的部位,如胸部、腹部。將綳帶做環形重疊纏繞,第一圈做環繞時稍呈斜形,第二圈、第三圈以環形纏繞壓住第一圈,在綳帶末端剪出兩個布條,對繞肢體後打結。
2.螺旋形法:適用於前臂、手指、軀乾等處。多用於粗細大致相等且大面積受傷的肢體的包紮。使綳帶螺旋向上,每圈應壓在前一圈的1/2處。
3.螺旋反折法:多用於前臂、大小腿。由下而上,先做螺旋狀纏繞,待到漸粗的地方,每圈把綳帶反折一下,蓋住前一圈的1/3~2/3處。
4.蛇形法:多用於夾板之間的固定。將綳帶環形纏繞數圈後,以一定間隔斜行纏繞,在末端按環形纏繞後打結。
5.「8字形」法:多用於肩、髂、膝、髁等處的包紮。本包紮法是將綳帶一圈向上,再一圈向下,每圈在正面和前一圈相交叉,並壓蓋在前一圈的1/2處。
6.回返法:該法多用於頭和斷肢端。用綳帶多次來回反折。第一圈常從中央開始,接著各圈一左一右進行纏繞,直至將傷口全部包住,用環形纏繞將所反折的各端包紮固定。
三角巾主要根據包紮部位的不同而採用不同的包紮方法。
1.面部包紮法:在三角巾的頂角打一個結,然後把頂角放在頭頂部,三角巾的中心部分包住面部,在耳、眼、鼻及嘴的地方剪洞,把左右底角拉到頸後交叉,再繞到前額打結。
2.頭部包紮法:將三角巾底邊的正中點放在前額,兩底角繞到腦後,交叉後經耳繞到額部拉緊打結,最後將頂角嵌入底邊,向上反折後打結固定。
3.腹部包紮法:將三角巾底邊橫放於上腹部,兩底角拉向後方緊貼腰部打結,頂角朝下,在頂角處接一小帶,將頂角從兩腿之間拉向臀部,與在腰部打結後的底角再打結固定。
4.手部包紮法:將手掌放於三角巾中央,頂角折回蓋於手背上,兩底角左右包繞手背呈交叉狀,並將頂角反折於交叉處,然後兩底角再回繞腕部一周壓住頂角打結。
5.足部包紮法:將腳放於三角巾中央,提起頂角折回蓋於足背上,將一側底角提起折向足的另一側,繞踝關節一周與頂角打結,然後提起另一側底角繞踝關節一周,再與另一底角打結。
除了掌握綳帶、三角巾的包紮使用方法外,了解一些特別傷口的包紮方法和包紮禁忌,對於挽救震後傷員的生命,防止錯誤包紮導致傷口感染和肢體壞死的情況發生,有著很現實的意義。
腹部傷包紮時,可以用濕潤布條潤濕病人嘴唇和舌部,會使病人感覺好受許多;如果傷員腸子流出腹腔,要保護好,並保持潤濕。不要企圖把它復位,這會為營救後的手術帶來麻煩。如果沒有內臟器官外露,應將傷口清洗包紮好。腹部內臟發生溢出,包紮時傷員應取仰卧位,屈曲下肢,使腹部放鬆,以降低腹腔內的壓力。先蓋上干凈的敷料保護好脫出的內臟,再用厚敷料或寬腰帶圍在脫出的內臟周圍(也可用干凈的碗罩住),然後進行包紮。
如果胸腔受傷穿孔形成開放性氣胸,吸氣時胸腔擴展,空氣會進入傷口,引發肺功能衰竭,這是胸部傷引起的最大危險之一。這時應及時用手掌捂住傷口,阻止吸氣時空氣進入,應盡快封閉胸壁創口,使開放性氣胸變為閉合性氣胸。讓傷員仰卧,頭和肩膀傾向受傷的一邊。用多層紗布或棉花做墊,用綳帶加壓包紮;或者利用塑料片或鋁箔堵塞傷口,用三角巾包紮好。
頭部受傷很可能會傷及腦部,傷口也可能會影響正常呼吸和飲食。要確保舌根不會抵住喉管,使得呼吸通暢,必須除去義齒或已脫落的碎牙,控制住流血。清醒病人可以坐卧。昏迷病人如果頸部和脊椎無傷,必須按照恢復位側卧。如果腦組織發生膨出,則要用無菌紗布覆蓋膨出的腦組織,然後用紗布折成圓圈放在腦組織周圍(也可用干凈的瓷碗扣住),以三角巾或綳帶輕輕包紮固定。
另外,在包紮傷口時要特別注意,要使用干凈無污染的布料進行包紮;動作要迅速准確,不能加重傷員的疼痛、出血或傷口污染;包紮不宜太緊或太松,太緊會影響血液循環,太松會使敷料脫落或移動;包紮四肢時,指(趾)端最好暴露在外面,以便觀察血液流通情況;用三角巾包紮時,角要拉緊,包紮要貼實,打結要牢固;打結處不要位於傷口上或背部,以免加重疼痛。